![《太史公自序》教学素材(山西省市级优课)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E/07/wKhkGWXi0KmADI3HAAMbGz149VM849.jpg)
![《太史公自序》教学素材(山西省市级优课)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E/07/wKhkGWXi0KmADI3HAAMbGz149VM8492.jpg)
![《太史公自序》教学素材(山西省市级优课)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E/07/wKhkGWXi0KmADI3HAAMbGz149VM8493.jpg)
![《太史公自序》教学素材(山西省市级优课)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E/07/wKhkGWXi0KmADI3HAAMbGz149VM8494.jpg)
![《太史公自序》教学素材(山西省市级优课)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E/07/wKhkGWXi0KmADI3HAAMbGz149VM84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此考点可作如下方面的理解:1.所谓“理解”,实质上就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2.所谓“常见”,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部分出在《新课程标准》规定的120个“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中。3.“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4.“在文中的含义”就是判定一个文言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一个文言实词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它的含义就无从谈起。文言实词考查范围主要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这个能力点的考查所采用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词义解释正误的判断),当然,翻译题中也会涉及此能力点的考查。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如“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关卡由于(有人)模仿鸡鸣而打开,使孟尝君出了关。”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某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具体见后面“四、依据条件,判断通假字”)掌握多义实词的方法有:1.巧记本义引申解对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的,如“从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zònɡ),如“从弟”。【练习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足情深,焉能或忘。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练习2】试写出下列句中“除”字的意义,并试着寻求义项间的联系。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④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⑤爆竹声中一岁除。“除”的义项间的联系:“除”本义是“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修治、整治”“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2.紧扣语境推敲解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例如:解释下文中加点的“过”的意思。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过”有动词义、形容词义、名词义等多个义项。首先确定这里的“过”应是一个动词。“过”作动词有“经过”“拜访”“犯错误”等义项,结合语境,只有“经过”和“犯错误”两个义项比较合适。再看下一句楚厉王的解释,显然,“犯错误”更符合上下文语境。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几种。1、词义扩大“江”“河”“诗”“书”“皮”“好”如:“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中国”“假”2、词义缩小“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金”“谷”“臭”“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三章)“丈夫”“出入无完裙”中的“裙”“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的“郭”3、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鲜美”:“芳草鲜美”(《桃花源记》)“绝境”“去”“走”“劝”“穷”。“牺牲”“涕”“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从此替爷征”中的“爷”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逢迎”,古义是“迎接”,中性义;今义是“迎合”,贬义。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此外,还要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社稷”、“左右”、“足下”等。【小结】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练习】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并说明其古今词义的变化特点。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②沛公居山东时..古之学者必有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秋天漠漠向昏黑颜色不少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三、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这种情况现代汉语也有,如:“他有个兄弟在北京读书”,“兄弟”指“弟弟”;“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得了”,“好歹”指“歹”,多指生命危险;“他可惹下是非了”,“是非”指“非”,多指口舌麻烦。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出现更多,课本中就有不少实例。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两个语素意义相反的偏义复词。《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练习】判断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是否偏义复词,并分析其含义。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4)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蟪蛄不知春秋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所谓通假,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是本字,乙字是通假字。可分以下四类: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1)“胡”通“何”。如: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伐檀》)(2)“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亡”字是通假字的一句是()A.邓州节度使移刺瑗以其城叛,与白华俱亡入宋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C.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仇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D.兵弱于敌,国贫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2.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韵母相同(1)“干”通“岸”。如:置之河之干兮。(《伐檀》)(2)“齐”通“剂”。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练习】: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殍而不知发C.直不百步而,是亦走也D.天下云集响应3.同音通假:借字和本字的读音完全相同(1)“案”通“按”。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炎”通“焰”。如: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练习】: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D.失期,当斩4.其他形式的通假这类形式的通假,没有太多的规律可循。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罢”通“疲”。(《论积贮疏》)【练习】: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被发行吟泽畔B.死者太半C.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D.余叩所以方法点睛:一、立足课内,辐射课外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实词、虚词、句式、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无一不是源自课内;历年考点的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辐射课外实在必要。一般说来,课内篇目可反复3到4遍。第一遍,利用晨读、自习、晚修等,将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所有文言篇目,根据记忆曲线,按照由高三到高一倒回来的顺序,自行通读串讲一遍。第二遍,以单元为单位,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注意前后联系,总结规律。同时积累关键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配以一定的课外练习,体现知识体系的联系性、相关性和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精神。第三遍,以课外文段为主,辐射课内已学知识。凡涉及课内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用法等都呼应贯通来理解记忆。另外,每天分头给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在课内找例解,以“每天5到10个”的方式进行。第四遍,以综合练习为主,练习出题,练习答题,学会找点、设点、解点,吃透关键实词、虚词以及句法、用法等。二、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辐射面广,占分值大,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究其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1.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词义完全相同,一类是完全不同,一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考重点考查的是第三类。这一类实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2.不知通假,以通假字为本字。对古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的本字去解释,而仍按字面义去解释,这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3.不明活用,未按活用类型解释词义。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是望文生义,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4.不分单双,将两个单音字误作一个双音词。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和“方”是两个单音词连用,释义时应分别解释为“土地”和“方圆”;如果把它们误作现代汉语的一个名词“地方”,句子就解释不通,释义也必然错误。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对广大考生准确而快捷地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1、双音词推断法
双音词推断法
古汉语多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节词,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来,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推断某个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可以将其扩充为双音词,再依据语境取舍。如:朝——早晨、朝廷、朝见、朝代。辞——言辞、文辞、推辞、辞让、告辞等等。而命题者又常常利用这一点设置迷局。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了:明白,了解。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忧伤。C.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D.见其面斥人过面:当面。2、词性推断法词性推断法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予。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熟习。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直:报酬。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爨:做饭。3.结构推断法古人为文讲究对称,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对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B.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振作。4.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跨境电商进出口货物买卖合同规范文本
- 2025年中国汽车工业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度新型城镇化建设木工分包工程合同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采购合同-@-3
- 2025年度文化旅游项目过桥资金借款合同-@-1
- 2025年度文化旅游工程项目居间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材料购销合同质量保障协议
- 2025年度冷链物流集装箱租赁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单价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会计信息化建设合同模板
- 搅拌车驾驶员安全培训
- 船舶管理(电子电气员)5.船舶安全用电
- 中储粮油脂公司考试题
- 车辆车身结构设计的创新思路
- 寒假开学收心主题班会课件
- 完全版的公司治理规章制度
- 精神科护理技能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 中医护理查房制度
- 临床研究方法的进展与挑战
- 数据采集自动化流程
- 家庭园艺资材蕴藏商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