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任重道远_第1页
建筑节能任重道远_第2页
建筑节能任重道远_第3页
建筑节能任重道远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节能任重道远一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又到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几年前的全国节能宣传周,不仅一般百姓知之甚少,就是社会新闻媒体也没有引发相应的关注,似乎”节能”只是业内的事情,很有一些自弹自唱的孤独和无奈。然而这两年的节能工作却形成了中央重视、政府各部门联动、百姓关心的局面,这是国家的幸事,百姓的幸事,也是行业主管部门的幸事。

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遗憾的是,不仅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也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建筑节能任重而道远。

建筑占用大量土地,挤占发展农业的耕地资源。同时在建造和使用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耗能近30%,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建筑使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等在内的能耗呈迅猛增长态势,尤其是采暖、空调能耗约占其中的60%~70%。预计到2020年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到时,不仅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也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出力。

城乡建设与能源短缺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能源和资源面临从未有过的严峻的压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分析可行性,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两个方面努力做到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四节”)。

令人欣慰的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开始高度重视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努力缓解煤电油运压力,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推行更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温家宝总理要求,大力抓好能源、资源节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出,”四节”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要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协调,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建设部党组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工作非常重视,提出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建设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工作。

建设部始终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新建建筑分步骤实施节能率5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照明节能标准》以及刚刚出台的《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对建筑节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建设部2010年至2020年建筑节能目标中,我们看到了建筑节能可观、可喜的前景。

有专家指出,如果对新建建筑全面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那么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时(可减少电力建设投资约6000亿元)。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数字,当然要达成这一目标,还需加强政策法规的推动,完善管理体制,加快供热体制改革,提高节能意识,加大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已经开始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提醒人们应该对节能投以更加关注的目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