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化学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华传统工艺世界闻名,下列工艺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酿酒 B.剪纸C.锡雕 D.竹编【答案】A【解析】【详解】A.酿酒生成酒精属于化学变化。B.剪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锡雕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竹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2.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该成分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详解】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霓虹灯等。故选C。3.物质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果汁 B.水银 C.墨水 D.医用酒精【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果汁中含有水和糖分,属于混合物。B.水银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墨水中含有水和碳粉,属于混合物。D.医用酒精含有水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B。4.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气体,主要是因为氮气A.无色无味 B.密度与空气接近C.难溶于水 D.化学性质不活泼【答案】D【解析】【详解】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气体,主要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条件下不和其它物质反应,与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无关。故选:D。5.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蒸发皿 B.滴加液体C.连接仪器 D.引燃酒精灯【答案】B【解析】【详解】A.取用蒸发皿用坩埚钳,错误。B.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正确。C.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上按压,试管容易破裂,错误。D.不能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错误。故选:B。6.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相符的是A.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填充气球B.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于火箭燃料C.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于作炊具D.石墨质软,深灰色——用于制铅笔芯【答案】B【解析】【详解】A.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填充气球,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相符。B.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用于火箭助燃剂,选项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相符。C.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所以用于作炊具,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相符。D.因为石墨质软,深灰色,所以用于制铅笔芯,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相符。故选:B7.科学发展,薪火相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阿伏伽德罗【答案】B【解析】【详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B.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D.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故选B。8.对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进行比较,正确的是()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③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A.②③ B.①②C.①③ D.①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正确;②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正确;③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错误;①②正确;故选B。9.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B.取下酒精灯的灯帽后应倒立放在实验桌上C.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D.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错误。B.取下酒精灯的灯帽后应正放在实验桌上,错误。C.灯内酒精不能过多,以免被火焰引燃,错误。D.酒精灯里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正确。故选:D。10.下列对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罩在火焰上方的小烧杯内壁有水雾B.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罩在火焰上方的小烧杯内壁有水雾,正确。B.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错误。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正确。故选:C。11.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BCDX化合反应纯净物物理变化化学反应Y氧化反应混合物化学变化分解反应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氧化反应只要有氧气参与就属于氧化反应,两者属于交叉关系,如木炭燃烧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甲烷燃烧就不属于化合反应只属于氧化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只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由图可知,X和Y属于交叉关系,以此判断。【详解】A.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A对,符合题意;B.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B错,不符合题意;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C错,不符合题意;D.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所以两者是包含关系,D错,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以下是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有关该实验的仪器名称、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正确的是A.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夹B.用b加热木炭时应将木炭置于内焰中C.仪器c可观察到红色火焰D.d中的浑浊现象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坩埚钳,错误。B.用b加热木炭时应将木炭置于外焰中。外焰温度最高,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仪器c可观察到发出白光,错误。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的浑浊现象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正确。故选:D。13.己知在压强为l0lkPa时,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氦的沸点是﹣296℃,利用液化空气分离这三种气体,随温度升高它们逸出的先后顺序是A.氧气、氦气、氮气 B.氧气、氮气、氦气 C.氮气、氧气、氦气 D.氦气、氮气、氧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物质的沸点的高低可知,随温度升高,沸点低的先气化,故随温度升高它们逸出的先后顺序是氦气、氮气、氧气,故选D。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B.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2mL~3mLD.洗涤实验用过试管时,每次注满水,振荡后倒掉【答案】B【解析】【详解】A.为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故A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故B正确;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最少量,液体一般取1mL~2mL,故C错误;D.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试管水,振荡后倒掉,故D错误。故选:B。15.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选项方法实例A类比法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推测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B观察法物质的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类法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D归纳法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归纳出二氧化锰也可以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符合题意;B.发光、发热的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根据所含物质种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符合题意;D.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如高锰酸钾分解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6.用蜡烛可以完成很多化学实验。下列用蜡烛进行的实验,其现象正确的是A.甲实验:观察到内焰处小木条最先炭化B.乙实验:将燃烧的木条靠近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白烟不能点燃C.丙实验:蜡烛燃烧后,天平指针逐渐向左偏转D.丁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冷碟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答案】D【解析】【详解】A.外焰温度最高,故观察到外焰处小木条最先炭化,不符合题意;B.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将燃烧的木条靠近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白烟能被点燃,不符合题意;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散逸到了空气中,左盘质量减小,故蜡烛燃烧后,天平指针逐渐向右偏转,不符合题意;D.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冷碟底部有黑色物质生成,符合题意。故选D。17.下图是测定空气组成实验的新设计,测定操作过程为:往有机玻璃管右侧装入足量的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并迅速向管的左侧注入一滴水,测出AO的长度为L1(图1)。然后轻轻抖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右侧,待水滴停止移动后,测得AB的长度为L2(图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滴向右移动是因为玻璃管内气压减小了B.将脱氧剂粉末平铺在有机玻璃管中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C.用该方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D.用该方法测得的实验结果的精度与有机玻璃管的粗细有关【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A.水滴向右移动,是因为食品脱氧剂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和水蒸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B.将脱氧剂粉末平铺在有机玻璃管中,目的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足量的铁粉能将有机玻璃管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压强减小,水滴向右移动,水滴移动的长度就是消耗的氧气部分,所以用该方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有机玻璃管内空气中氧气含量是一定的,约占空气体积的,测定结果与有机玻璃管的粗细无关,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的相关知识会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空气。(1)空气的成分中其体积分数含量最大的是______(填名称);(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填名称)①酒精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②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③距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分布着一种气体,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这种气体是______;(3)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______(填序号)。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答案】(1)氮气(2)①.氧气②.水蒸气##水③.臭氧(3)A【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空气的成分中其体积分数含量最大的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小问2详解】①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酒精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②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中变软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③距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分布着一种气体,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这种气体是臭氧。【小问3详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均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故选A。19.将某暗紫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加人到一种无色液体E中也会产生大量无色气体B.另一黑色固体F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G。绿色植物可将气体G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回答:(1)写出名称A______,F______;(2)写出黑色固体F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时的反应现象______;(3)加热暗紫色固体A时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其反应类型属于______反应。【答案】(1)①.高锰酸钾②.木炭(2)燃烧更旺(或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两条即可)(3)①.②.分解【解析】【分析】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氧气、黑色固体二氧化锰及另一种固体锰酸钾,所以A高锰酸钾、B氧气、C二氧化锰、D锰酸钾;黑色固体C放入双氧水中也产生无色气体B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的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F为木炭,G是二氧化碳,带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高锰酸钾,F为木炭,故填:高锰酸钾;木炭。【小问2详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更旺(或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填:燃烧更旺(或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小问3详解】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氧气、黑色固体二氧化锰及另一种固体锰酸钾,文字表达式,反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20.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在桌面上;(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D.打开灯帽,确认火焰是否彻底熄灭(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①试管口不要______;②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刷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洗刷干净的标准是______。【答案】(1)①.朝向手心(或对着手心)②.倒(2)C(3)①.对着自己或他人②.预热(4)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解析】【小问1详解】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要做到“一朝二倒三紧挨”,细口瓶贴标签一面要朝向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故填:朝向手心倒放;【小问2详解】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确定熄灭后再重新盖好,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下次使用时不易打开,同时也使生成的水分挥发掉,防止下次使用时不易点燃。不是为了节约酒精。故填:C【小问3详解】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喷溅出来伤人。试管加热使用时要先对试管进行预热,以免受热不均试管炸了。【小问4详解】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判定这根试管已经清洗干净。故填: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8分)21.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完成问题。(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2)实验室制取较干燥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3)请写出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4)若某同学用E装置收集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开始收集氧气b.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c.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得氨气,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若选择F装置来收集氨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答案】(1)长颈漏斗(2)①.A②.C##F(3)(4)b(5)①.②.b【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小问2详解】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氧气,则选择高锰酸钾或者氯酸钾制取氧气,使用固液加热型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发生装置选择A,收集装置为C或F。【小问3详解】B装置制取氧气,无需加热,因此反应药品为过氧化氢。故填:【小问4详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故选:b【小问5详解】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得氨气,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故应从b口通入。故填:,b。【点睛】学会推理分析,固固加热型仪器只能选择A作为发生装置。22.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食品生物技术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全媒体节目制作与包装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湖北省十一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卷
-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茶叶机械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国土空间规划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工业学院《轨道交通通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信息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计量与计价(路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小型局域网构建》一体化课程标准
-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工艺毕业设计设备选型与布置模板
- 单肺通气策略
- dd5e人物卡可填充格式角色卡夜版
- RT Thread设备驱动开发指南
- 高一第二学期英语教学计划进度表
-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及成就
- QC成果减少现浇梁与PC叠合板交界处的漏浆资料参考
- 2023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五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专项训练课件
- 苏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全一册全部课件(共11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