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专题21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含解析_第1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专题21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含解析_第2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专题21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含解析_第3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专题21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含解析_第4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专题21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1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共40分)1.(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一国两制”【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其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中有关民族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CD项。故选B项。2.(2021·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③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正确;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②③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支持,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④正确;由此可知,①②③④都正确,D项正确;ABC三项具有片面性,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3.(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1952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为46.5亿元,到2014年,增长到1352.3亿元。“增长”的原因有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等,均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发展的原因,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错误。故选D项。4.(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选项B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组织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均与材料主旨不符,选项ACD排除。故选B。5.(2021·海南·中考真题)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成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所以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未反映经济建设方面,所以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未涉及科技发展,所以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未涉及文旅开发,所以D不符合题意。6.(2021·广东·中考真题)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A.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答案】C【详解】中共中央重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体现了中央非常重视少数民族问题,重视民族团结,故选C;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材料与一五计划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中共中央对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视,无法体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兴边富民行动,排除D。7.(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图7所示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A.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通车B.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C.分期建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D.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之一【答案】C【详解】据材料“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的是青藏铁路。这条铁路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西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C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进行,A排除;青藏铁路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后,B排除;青藏铁路是“一带一路”提出之前通车,D排除。故选择C。8.(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A.民族区域自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一国两制” D.建立经济特区【答案】C【详解】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C项正确;ABD项的内容与“实现祖国统一”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9.(2021·广西·中考真题)将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结合、相互印证,能促进我们对历史真相的认识。能印证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史实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C.“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答案】C【详解】根据“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等信息可知,我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政策,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故选C;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和改革开放都与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无关,排除ABD。10.(2021·广西·中考真题)有专家指出,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史实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C.“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因此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史实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选项C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排除;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排除;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排除。故选C。11.(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指的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题干的“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说明“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故C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排除A;“一国两制”是伟大的构想,具有创新精神,排除B;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说法错误,排除D。故选C。12.(2021·北京·中考真题)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A.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B.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C.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D.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后可设立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因此1982年宪法的这项规定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D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设立自治机关,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与港澳台回归问题无关,A排除;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内容,与对外开放或科学技术没有直接关系,BC排除。故选D。13.(2021·湖南长沙·中考真题)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的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的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C.人民的殷切期盼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可知,胡家芝认为国家强盛是香港回归及百姓幸福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香港回归的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D;胡家芝的话语中没有涉及到“一国两制”“中英双方”“人民”等方面的因素,三者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BC。14.(2021·湖北湖北·中考真题)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大业,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A.“一国两制”的构想 B.西部大开发的战略C.兴办经济特区的主张 D.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答案】A【详解】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A符合题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主要针对国家西部开放问题,排除B;兴办经济特区是引进外资,不符合祖国统一的信息,排除C;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排除D。故选A。15.(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A.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C.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可分析D选项是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论,故D正确;根据材料“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可知ABC选项是对历史事实的叙述,没有评论,故A、B、C错误。综上答案D。16.(2021·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中考真题)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过程中,除建构孙中山作为革命先驱的形象外,还增加了“爱国主义者”的内涵。这一变化的现实目的在于()A.实现民族独立愿望 B.巩固辛亥革命成果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矢志不渝追求振兴中华和维护国家统一。当今,我们增加了“爱国主义者”的内涵,是为了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弘扬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坚守民族大义,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团结携手为民族复兴,为国家完全统一持续努力,D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护国运动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均与题干“改革开放后”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7.(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D.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指的是1992年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8.(2021·辽宁抚顺·中考真题)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A.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 B.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答案】D【详解】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故D符合题意;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不是“九二共识”内容,排除A;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排除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是汪辜会谈的内容,排除C。故选D。19.(2021·新疆·中考真题)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香港的割让和回归,抗战胜利后台湾的回归,澳门的回归,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谈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些均体现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20.(2021·江苏南京·中考真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③澳门回归祖国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西藏和平解放发生在1951年;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1997年;③澳门回归祖国在1999年;④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因此正确排序①④②③。A正确;BCD与事实不符。BCD错误。综上故选A。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60分)21.(本题12分)(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据张植荣著《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1)材料一中,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他们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汉族人民喜爱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材料三下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项目2013年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35389.3亿元57493.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0.2元24179.8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07.8万人3846.7万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3)根据材料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答案】(1)原因:汉族和少数民族双向融合。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2)积极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变化: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增长较快,民生得到很大改善。

(4)认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要促进民族团结;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要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共同维护各民族大团结。【详解】(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可知,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双向融合。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因此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依据材料二信息“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知,“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2019年对比2013年,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都有增加,由此可见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增长较快,民生得到很大改善。(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要促进民族团结;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要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共同维护民族大团结。22.(本题12分)(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瑰,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1925年作)(1)材料中的“郑氏”是谁?(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台湾和祖国母亲分离的原因。材料二2021年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经表决,全票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利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荆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春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册件二:春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弥补选举制度漏洞,确保“爱国者治港”,只有把“爱因者治港”切实落到实处,“一国两制”方针才能真正重新出发。——综合于(人民日报》(3)“一国两制”的方针是谁创造性地提出的?(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国两制”方针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答案】(1)郑成功。(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制台湾给日本。(3)邓小平(4)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使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详解】(1)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抵达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被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材料中“郑氏”是郑成功。(2)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4)依据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于1997年7月,澳门与1999年12月顺利回归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3.(本题12分)(2021·吉林朝阳·模拟预测)阅读台湾与大陆的关系,请以《两岸一家亲》为主题撰写历史小短文。要求:(1)从图示中任选六个时间的史实对主题加以论述,并谈谈你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2)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字数在260字左右。【答案】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澎湖巡检司、台湾府、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九二共识、连战访问大陆、两岸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机构管辖澎湖和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了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最终形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赴大陆访问,标志着大陆和台湾交流与合作迈进一步。由此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两岸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4.(本题12分)(2021·广西八步·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共两党关系变化材料二: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时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摘自《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请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简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台基本方针和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请结合当前形势谈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作何努力?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答案】(1)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进行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主要原因: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3)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强高层领导人的对话;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的经济差距;加强两岸人员往来等。认识: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伤。【详解】(1)根据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有: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进行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根据所学知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期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大陆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陶方针。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