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三章(下)1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_第1页
成本会计第三章(下)1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_第2页
成本会计第三章(下)1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_第3页
成本会计第三章(下)1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_第4页
成本会计第三章(下)1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本会计学第三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分配和归集(下)3/1/2024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本章内容第一节要素费用分配概述第二节材料费用的核算第三节工资薪酬费用的核算第四节其他费用的核算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本节学习目标:掌握辅助生产费用的概念、内容,帐户设置;掌握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分配与核算;理解各种分配方法的优劣及其选用。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本节学习内容:辅助生产成本的概念;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一)辅助生产成本核算的特点

1、定义:

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一)辅助生产成本核算的特点

2、辅助生产车间的类型:1)只生产一种产品或只提供一种劳务,如供电、供水、供气、供风等辅助生产车间。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一)辅助生产成本核算的特点

2、辅助生产车间的类型:2)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如从事工具、模具、修理用备件的制造及机器设备修理等的辅助生产车间。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二)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核算

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通过“辅助生产成本”帐户进行。“辅助生产成本”帐户一般应按车间、车间下再按产品或劳务种类设置明细帐,帐中按成本项目设立专栏进行明细核算。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二)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核算第一种: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借方.第二种: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要素费用帐户辅助生产成本—X车间辅助生产成本—Y车间辅助生产成本—Y车间基本生产成本—甲制造费用等帐户分配归集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程序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二)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核算

借:辅助生产成本—X车间贷: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待摊费用银行存款等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分配原则:1、受益性原则2、是否交互分配原则3/1/2024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直接分配法

顺序分配法

一次交互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

计划分配法

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一)直接分配法1、内容: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产品、单位,而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一)直接分配法2、适用范围: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例1:某企业有供水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主要为本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服务,根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汇总的资料,供水车间本月发生费用为2065元,供电车间本月发生费用为4740元。各辅助生产车间供应产品或劳务数量详见表3-16;采用直接分配法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详见表3-17。3/1/2024表3-16受益单位耗水(立方米)耗电(度)基本生产-丙产品10300基本生产车间205008000辅助生产车间(供电)10000辅助生产车间(供水)3000行政管理部门80001200专设销售机构2800500合计41300230003/1/2024按下列公式计算:单位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劳务(产品)总量-其他辅助生产劳务(产品)总量)1、水单位成本(分配率)=2065÷(41300-10000)=0.066(元/立方米)2、电单位成本(分配率)=4740÷(23000-3000)=0.237(元/度)3/1/2024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直接分配法)项目供水车间供电车间合计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元)206547406805供应辅助生产以外的劳务数量31300立方米20000度——单位成本(分配率)0.0660.237——基本生产——丙产品耗用数量10300——分配金额2441.102441.10基本生产车间耗用数量205008000——分配金额135318963249行政管理部门耗用数量80001200——分配数量528284.40812.40专设销售机构耗用数量2800500——分配金额184118.50302.50合计2065474068053/1/2024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2441.10制造费用3249管理费用812.40营业费用302.5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2065—供电车间4740

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交互分配法1、内容: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两次分配。2、特点:进行两次分配,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增加了计算工作量。3/1/2024第一种方法是,第一步先进行交互分配,第二步再进行直接分配。

第二种方法是:第一步进行直接分配和交互分配,第二步再对交互分配部分进行追加分配。

一次交互分配法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交互分配法3、具体方法:1)对内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交互分配法1)对内分配计算公式: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辅助生产劳务总量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交互分配法2)对外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再按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交互分配法2)对外分配计算公式:费用分配率=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非辅助部门耗费劳务总量(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3/1/2024承上例:1、对内交互分配:

1)水费的分配率=2065/41300=0.05(元/立方米)2)电费的分配率=4740/23000=0.21(元/度)3/1/2024账务处理:1、交互分配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630 -供电车间5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630 -供水车间5003/1/2024承上例:2、对外分配1)水费的分配率=(2065+630-500)/(41300-10000)=0.0701(元/

立方米)2)电费的分配率=(4740+500-630)/(23000-3000)=0.2305(元/度)3/1/2024账务处理:2、对外分配借: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2374.15 制造费用3281.05 管理费用837.40 营业费用312.4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2195 -供电车间46103/1/2024优缺点和适用性辅助生产的一次交互分配法,比直接分配法的分配结果正确,同时该方法不很复杂,易于理解和操作。但是这种方法辅助生产车间的交互分配毕竟只进行了一次,其追加分配也仅分给了辅助生产之外的部门,所以该法也不是很准确的方法,另外,该法采用实际分配率进行分配,也不利于对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进行考核。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三)顺序分配法1、内容: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费用分配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三)顺序分配法2、特点:前者分配给后者,后者不分配给前者;后者的分配额=其直接费用+前者分配来的费用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三)顺序分配法3、适用范围:在各辅助生产车间或部门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情况下采用。3/1/2024承上例:因为供水车间接受的电费为4740÷23000×3000=630元,受益多,供电车间接受的电费为2065÷41300×10000=500元,受益少所以,按照供电、供水的顺序排列,先分配电费,再分配水费。3/1/2024承上例:电费分配率=4740/23000=0.21(元/度)账务处理:借: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2163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630制造费用1680管理费用252营业费用15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47403/1/2024承上例:水费分配率=(2065+630)÷(41300-10000)=0.086(元/立方米)账务处理:借:制造费用1763 管理费用688 营业费用244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26953/1/2024练习:A企业有供电、供水和机修三个辅助生产车间,2006年5月份三个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分别为15,000元、13,750元和3,600元,各产品和部门的耗用情况如下表。要求:用顺序分配法分配各辅助生产费用。3/1/2024辅助生产车间产品耗用表受益单位耗电(度)耗水(吨)机修(小时)供电车间——2,000100供水车间45,000——150机修车间20,000500——基本生产-乙产品100,000150,000——车间管理15,00020,0001,000管理部门10,0002,000200合计190,000174,5001,4503/1/2024优缺点和适用性

顺序分配法,一般适用于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提供的劳务量有明显顺序的企业。如果顺序关系不明显,不要刻意强行确定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分配顺序,并采用此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因为一方面顺序很难确认;另一方面顺序分配法分配的结果也不准确。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四)代数分配法1、内容:运用代数中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的原理,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情况下的一种辅助生产成本费用分配方法。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四)代数分配法2、特点及适用范围:分配结果最正确,但有时计算工作比较复杂,因而这种分配方法适宜在计算工作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采用。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四)代数分配法以前例资料设:x=每立方米水的成本,y=每度电的成本则,2065+3000y=41300x4740+10000x=23000y解得,x=0.0671,y=0.235263/1/2024帐务处理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671 -供水车间705.78 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2423.18 制造费用3257.63管理费用819.11营业费用305.51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2771.23 -供电车间5410.98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四)代数分配法注:供水车间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借方合计数2770.78=2065+705.78(所承担的电费);供电车间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借方合计数5411=4740+671(所承担的水费)。3/1/2024调整尾差: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0.43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0.45-供电车间0.023/1/2024优缺点和适用性代数分配法是最精确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数据复杂的情况下,解方程组的工作量较大。如果企业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方程组的求解,该法将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五)计划成本分配法1、内容: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五)计划成本分配法

2、计算步骤:1)先根据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的受益量进行分配;3/1/2024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五)计划成本分配法2、计算步骤:2)然后再将计划成本分配额与“实际”费用(待分配费用+按计划成本分入的费用)之间的差额进行调整分配。3)为简化起见,差异可全部计入管理费用3/1/2024承上例若水的计划单位成本为0.06元/立方米,电的计划单位成本为0.22元/度,则可根据各产品和部门的收益情况对供水车间的费用和供电车间的费用按受益性原则进行分配3/1/2024账务处理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600 -供水车间660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2,266制造费用2,990 管理费用744 营业费用278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2,478-供电车间5,0603/1/2024承上例此时,供水车间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借方合计数2725=2065+660(所承担的计划电费);供电车间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借方合计数5340=4740+600(所承担的计划水费)。均与贷方的计划费用总额有差异,应调整尾差。3/1/2024调整尾差会计分录:结转辅助生产成本超支或节约额借:管理费用527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247 -供水车间2803/1/2024优缺点和适用性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核算工作比较及时、简便,同时,通过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分析,可及时了解各辅助生产车间费用超支和节约的原因,有利于控制和考核各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发生情况。但该法比较适用于计划核算基础较好的企业,计划成本的制定不能脱离实际太远,否则将失去其核算的意义。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该法在计划成本分配阶段,各辅助生产车间也仅进行了一次交互分配,分配的结果也不很准确。

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本节学习目标:掌握制造费用的概念,帐户设置,分配方法和会计处理。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学习内容:制造费用的概念和内容;制造费用的归集;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核算。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制造费用概述:(一)定义:是指工业企业为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制造费用概述:(二)内容:1、间接材料: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管理而耗用的一般性消耗材料。2、间接人工: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除生产工人以外的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制造费用概述:(二)内容:3、其他制造费用:包括车间用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的损耗和维修费用等车间间接费用。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制造费用的归集(一)账户设置“制造费用”帐户一般按生产车间设置明细帐,帐内按费用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若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帐户核算,则“制造费用”帐户仅核算基本生产车间的间接费用。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原材料

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等制造费用基本生产成本--x产品基本生产成本--Y产品归集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程序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制造费用的归集(二)核算程序借:制造费用—X车间贷: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待摊费用银行存款等

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三、制造费用的分配(一)制造费用的分配的概述:

1、分配对象:各车间当期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三、制造费用的分配(一)制造费用的分配概述:

2、分配原则:1)若生产单一产品,本车间全部制造费用均由该产品负担;2)若生产多个产品,本车间全部制造费用应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3/1/2024制造费用的分配实际分配率分配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三、制造费用的分配(二)分配的方法

1、生产工时比例法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3、机器工时比例法4、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三、制造费用的分配(一)生产工时比例法1、定义: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生产工时比例法2、计算公式:1)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时总额2)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如果产品的工时定额比较准确,制造费用也可以按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生产工时比例法2、计算公式:3)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实用(定额)工时总额4)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定额)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生产工时比例法3、特点: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分配方法,能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费用的多少联系起来,分配结果比较合理。必须正确组织好产品生产工时的记录和核算等基础工作,以保证生产工时的正确、可靠。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例1:某企业2006年3月份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总额为21,000元,基本生产车间家产品生产工时为12,000小时,乙产品为8,000小时。要求: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将制造费用在甲、乙两产品间进行分配。3/1/2024(一)生产工时比例法解:制造费用的分配率=21000/(12000+8000)=1.05(元/小时)甲产品的制造费用=12000*1.05=12,600(元)乙产品的制造费用=8000*1.05=8,400(元)3/1/2024(一)生产工时比例法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2,600—乙产品8,400贷:制造费用21,0003/1/2024例2:某企业有两个基本生产车间,第一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第二车间生产丙产品。2006年3月份第一车间发生制造费用4,200元,第二车间发生制造费用2,600元。三种产品本月所耗生产工时分别为26,000小时、30,000小时合4,000小时。要求: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将制造费用在甲、乙、丙三产品间进行分配。3/1/2024(一)生产工时比例法解:一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率=4200/(26000+30000)=0.075(元/小时)甲产品的制造费用=26000*0.075=1,950(元)乙产品的制造费用=30000*0.075=2,250(元)3/1/2024(一)生产工时比例法会计分录1、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950—乙产品2,250贷:制造费用—一车间4,2002、借: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2,600贷:制造费用—二车间2,600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1、定义:又称生产工资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2、特点:核算工作简便,适用于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大致相同情况。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3、计算公式:1)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2)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3/1/2024例3:承例2,若三种产品所耗的直接工资费用统计如下:甲产品的直接工资为12,800元;乙产品的直接工资为19,200元;丙产品的直接工资为21,000元。要求:用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将制造费用在甲、乙、丙三产品间进行分配。3/1/2024(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解:一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率=4200/(12800+19200)=0.13125(倍)甲产品的制造费用=12800*0.13125=1,680(元)乙产品的制造费用=19200*0.13125=2,520(元)3/1/2024(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会计分录1、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680—乙产品2,520贷:制造费用—一车间4,2002、借: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2,600贷:制造费用—二车间2,6003/1/2024补充:1、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计算公式:1)分配率=该车间制造费用总额/产品所耗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总额2)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分配率3/1/20241、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例4:承例2,若三种产品所耗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统计如下:甲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为87,200元;乙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为55,800元;丙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为70,000元。要求:用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将制造费用在甲、乙、丙三产品间进行分配。3/1/2024补充:2、直接费用比例分配法:直接费用既包括直接材料,又包括直接人工计算公式:1)分配率=该车间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所耗直接费用总额2)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直接费用*分配率3/1/20242、直接费用比例分配法例4:承例2,则三种产品所耗的直接费用如下:要求:用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将制造费用在甲、乙、丙三产品间进行分配。产品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费用甲产品87,20012,800100,000乙产品55,80019,20075,000丙产品70,00021,00091,000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三)机器工时比例法1、定义:按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2、适用范围: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四)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1、定义: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费用的方法。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时,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四)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2、计算公式:1)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额2)某月某产品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3/1/2024第六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四)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3、特点和适用范围:核算工作简便,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车间,便于进行成本分析。但是,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要求计划工作水平较高。3/1/2024例:某基本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发生额为400,0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2500件,乙产品1000件。单件产品工时定额为:甲产品6小时,乙产品5小时。本月实际产量为:甲产品200件,乙产品80件;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为33,000元,“制造费用”帐户本月期初余额为借方1,000元。要求:计算并核算本月甲、乙两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3/1/2024解: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500×6=15000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000×5=5000年度计划分配率=400,000÷(15000+5000〕=20本月甲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200×6=1200本月乙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80×5=400本月甲产品的制造费用=1200×20=24,000(元)本月乙产品的制造费用=400×20=8,000(元)合计32,000(元)“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为借方2,000元。3/1/2024(四)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4,000—乙产品8,000贷:制造费用32,0003/1/2024(四)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采用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帐户月末可能有借方余额,也可能有贷方余额。借方余额表示超过计划的预付费用,属于待摊费用,应列作企业的资产项目;贷方余额表示按照计划应付而未付的费用,属于预提费用,应列作企业的负债项目。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通常应在年末调整。即年终时,按已分配比例计入12月份产品成本中。3/1/2024(四)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例:承上例,假定本年度实际发生制造费用408,360元,至年末累计已分配制造费用415,000(其中甲产品已分配311,250元,乙产品已分配103,750元)。试将“制造费用”帐户的差额进行调整。3/1/2024(四)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年末,“制造费用”帐户有贷方余额6640元,应按已分配比例调整冲回。甲产品应调减制造费用=6640×311250/415000=4980(元)乙产品应调减制造费用=6640×103750/415000=1660(元)3/1/2024(四)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调整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980-乙产品1,660贷:制造费用6,640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本节学习目标:了解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概念、内容,熟悉停工损失与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本节学习内容:废品损失的计算及核算;停工损失的计算及核算。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生产损失概述(一)概念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能正常产出的各种耗费。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生产损失概述(二)类型1、生产损耗:投入原材料的自然损耗,一般列入生产成本。2、生产废料:作价入库或变卖收入3、废品损失4、停工损失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二、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一)废品及废品损失的概念1、废品的定义:生产中的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及废品损失的概念2、废品的分类:废品按其报损程度和修复价值,可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及废品损失的概念2、废品的分类:1)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工艺上可以修复,而且所支付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及废品损失的概念2、废品的分类:2)不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工艺上不可修复,或者虽可修复,但所支付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及废品损失的概念

3、废品损失的概念及内容1)废品损失的概念:由于生产原因而造成的废品所形成的损失称为废品损失。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一)废品及废品损失的概念

3、废品损失的概念及内容

2)废品损失的内容: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指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扣除回收残料价值和赔款后的净损失。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及废品损失的概念3、废品损失的概念及内容2)废品损失的内容: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指可修复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费用〔耗用的材料、人工等〕。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及废品损失的概念

4、下列情况,不应作为废品损失处理:1)经过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2)产成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损失,也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及废品损失的概念4、下列情况,不应作为废品损失处理:3)实行包退、包修、包换“三包”的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不包括在废品损失内。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二、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二)废品损失的核算

1、废品损失核算的原始凭证:经过审核的废品通知单

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二、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二)废品损失的核算

2、帐户的设置: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应设置“废品损失”科目,在成本项目中增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二、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二)废品损失的核算

2、帐户的设置:“废品损失”帐户按车间和产品类别设置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二)废品损失的核算2、帐户的设置:“废品损失”帐户通常情况下,期末在产品不负担废品损失,废品损失全部由本期完工产品负担。“废品损失”帐户月末没有余额。产品成本明细帐内可单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以反映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废品损失。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二)废品损失的核算

2、帐户的设置: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废品材料回收的价值,有关赔偿数额,分配转出的废品损失原材料应付工资基本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汇集分配转出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三)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废品成本=指生产过程中截至报废时为止所耗费的一切费用-废品的残值-应收赔款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废品损失归集的核算根据编制的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

借:废品损失-××产品贷:基本生产成本-××产品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的方法

在废品报废时根据废品和合格品发生的全部实际费用,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再从“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方转入“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废品负担的直接材料=某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用总额×废品约当量(合格品约当量+废品约当量)废品负担的直接人工=某产品的直接人工费用总额×废品工时(合格品工时+废品工时)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的方法废品负担的制造费用=某产品的制造费用总额×废品工时(合格品工时+废品工时)约当产量:在产品折合成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具体折合应根据完工程度(投料程度、加工程度)进行折算。3/1/2024例:某工业企业某车间生产甲产品100件,生产过程中发现10件为不可修复废品。甲产品成本明细帐归集的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费125,000元,直接人工费4,875元,制造费用24,375元,合计154,250元。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生产工时为:合格品1505小时,废品120小时,合计1625小时。废品回收的残料计价200元。要求:(1)编制不可修复废品成本计算表;(2)作废品损失归集与结转的会计核算。3/1/2024(1)计算转出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编制不可修复废品成本计算表。

(2)废品损失归集的会计分录:借:废品损失-甲产品3410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4103/1/2024(2)废品损失分配结转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200贷:废品损失-甲产品200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210贷:废品损失-甲产品3210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

2)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的方法按不可修复废品的数量和各项费用定额计算废品的定额成本,再将废品的定额成本扣除废品残料回收价值,算出废品损失,而不考虑废品实际发生的费用。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核算工作较简便,有利于考核和分析废品损失与产品成本。要求必须具备较准确的定额成本资料。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四)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和可修复废品损失核算的后两个步骤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一步:不可修复废品的“废品损失”帐户借方归集的是截至发现废品时为废品发生的生产费用;而可修复废品的“废品损失”帐户借方归集的是为废品返修发生的修复费用。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例2:2006年9月某工业企业某车间生产甲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现2件可修复废品,当即进行修复,耗用原材料200元,工人工资40元,制造费用50元,此外,应向过失人索赔100元。要求:编制废品损失归集与结转的会计分录。3/1/2024第七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可修复废品发生的修复费用1、借:废品损失-甲产品290贷:原材料200应付工资40制造费用50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90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