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43章口腔医学信息资源第一节主要导航站点
一、kistomatognathic
diseases
(
口
颌
疾
病
)http:///[rpf/resources/positions/statements/index.asp)
该网站将ada的指南列出分类目录。amalgam(汞合金)、antibioticprophylaxis(抗生素的预防)、anesthesiaandpaincontrol(麻醉与疼痛控制)、dentalbenefits&claims(牙齿的受益与主张)、dentistry(牙科)、590evidence-baseddentistry(循证牙科学)、ethics(伦理学)、fluorideandsealants(氟化物与密封剂)、infectioncontrol(includinghiv)(感染控制(包括艾滋病毒))、medications(用药)、miscellaneous(其他)、piercingandtonguesplitting(穿刺与舌裂)、radiography/x-rays(放射线照相术)、tobaccoandnicotine(烟草与尼古丁)、toothwhitening(牙齿变白)。每一类目下列出相关的ada的指南,点击即可看到全文。
三、bandolier指南(http://www.jr2.ox.ac.uk/bandolier/booth/booths/dental.html)
这是从bandolier中收集的和牙齿与口腔健康相关的指南。分为hrtandtoothloss(激素替代疗法与牙齿缺失)mouthwash(漱口)oralsurgery(口腔外科)thirdmolarextractions(第三颗磨牙的拔除)fluoridegels(氟化物凝胶体)painladder(疼痛)whichtoothbrush。(牙刷的选择)主题,每一主题下列出相应的指南。
四、cdc指南,见第六章cdc第十九节口腔卫生。
五、英国皇家外科医师学会指南(http://www.rcseng.ac.uk/publications/docs/dental-specialities.html)
英国皇家外科医师学会(theroyalcollegeofsurgeonsengland)网站的“publicationsandimages”(出版物与影像)频道提供牙科专业指南文献。
第五节数据库
一、口腔病原体序列数据库(http:///)
由美国nih下属国家牙科与颅面研究所创建的口腔病原体序列数据库。该库包括与口腔病原体有关的分子结构信息,将病原体在“organisms”下列出,并对新列出的病原体进行标注,提供多种检索途径。该库很具特色的是提供病原体的各种代谢过程的分析,并提供可视化过程。
二、口腔卫生datasystem见第六章cdc第十九节
三、美国牙科与颅面研究所(http:///clinicaltrials/clincaltrialsprogram/)
美国牙科与颅面研究所网站。其中“clinicaltrials”栏目提供nih的研
591究及临床试验研究、临床试验教育工具及nidcr的研究。最具价值的是该栏目中提供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法的评价,可为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参考。
第六节图谱与影像资源
一、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牙科学院(the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schoolofdentistry)http:///hsc/dental/opath/diseases/index.html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牙科学院(the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schoolofdentistry)是一所具有独特传统与国际声誉的学院,它的口腔病理疾病网站最初是为该学院学生开设的介绍性课程所用,但目前任何用户都可网上免费利用。该网站提供疾病图像索引。有“bydiseasetype”(按疾病类型)、“bychapters”(按各章所列疾病)、“bydiseasename”(按疾病名称)、“bylocation”(按疾病发生部位)、“byappearance”(按疾病的表象)索引类型。
图44-3按疾病名称的索引显示页面
如图44-3显示为按疾病类型形成的索引,分左中右三栏显示,左栏点击“bydiseasename”(按疾病名称),中栏即显示疾病名称的首字字顺(a-z),如图1选择字母“d”,则右栏显示其索引中的两个疾病名称“dentigerouscyst”和“dentincaries”,点击疾病名称的链接,就可看到该疾病的病理图像,其界面显示分左右两栏,左栏包括该疾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因、发病部位、临床特征、
592x线特征、显微镜下特征、并发症、治疗、预后和发病机理,右栏显示病理图像。图44-4为dentigerouscyst疾病的情况显示。
图44-4dentigerouscyst疾病显示界面
二、美国衣阿华州大学口腔病理图像数据库(oralpathologyimagedatabase)http:///~oprm/altlashome.html美国衣阿华州大学口腔病理、放射学与医学(oralpathologyradiology&medicineattheuniversityofiowa)的口腔病理图像数据库(oralpathologyimagedatabase)提供口腔疾病的多样化病例图片。该数据库将疾病名称索引,列于数据库显示界面的左侧,点击疾病名称,右侧即显示关于该疾病的若干小图,点击小图可以看到大图及对该图片的描述。
(张云秋,熊第志)
593
第二篇:第四章信息资源内容管理1.
2.
3.
4.
5.
6.
7.
第四章信息资源内容管理
【识记】
狭义信息资源的定义是什么。(p97)
狭义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力积累的用用的信息的集合。
【识记】
信息需求的定义是什么。(p98)所谓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对信息的需要。
【识记】
作为信息用户的人类个体或群体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p98)
(1)拥有信息需求,及需要接收信息以解决未知问题。信息需求是信息用户最为本质的特征。
(2)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概况能力、抽象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等),即有能力接收、处理和利用信息。(3)具有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即事实上接收和利用信息。【识记】
职业信息需求的定义是什么。(p98)[202104单选]职业信息需求是指除了生活中的信息需求之外,个人的信息需求还包括工作中产生的信息需求。
【识记】
生活中的信息需求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p98)(1)物质生活的信息需求;
(2)精神、文化生活的信息需求;(3)个人安全的信息需求;
(4)劳动和其他社会工作的信息需求;(5)社会交往与互助的信息需求;(6)适应社会的信息需求;(7)增长知识的信息需求;(8)创造活动的信息需求;
(9)实现某种生活目标的信息需求;(10)产生某种兴趣的信息需求。
【识记】
职业信息需求可以分为哪些类别。(p98)
一、为完成工作而产生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1)为熟悉各工作环节而产生的信息需求;
(2)为了解同行业及同仁的工作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3)为熟悉客户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4)为提高职业技能而产生的信息需求。
二、为应付工作中的异常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
为解决工作中发生的意外事件而产生的信息需求,如了解事件的性质,明确是否发生过类似事件,有无详细记录,如果有,是如何解决的,等等。
【识记】
组织活动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层次。(p99)
一、操作人员
最底层的操作人员包括两类:
(1)负责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工人;(2)普通职员,负责事务性的工作。
二、基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操作层人员的工作,这要求他们熟悉操作层各项任务,以便能与操作层人员共同解决生产和人事问题。
8.
9.
10.
11.12.
13.
14.15.16.
三、中层管理人员及技术或专业人员
中层组织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活动,他们或单独工作,或组成专家小组。另一类则是从事各部门管理工作的人员,我们称之为中层管理人员。
四、高层管理人员
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是组织各项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核心。
五、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种类依其工作性质而定。
【识记】
专业技术人员信息需求的特点有哪些。(p100)(1)通常需要原始的,未经加工处理的数据。(2)其信息需求取决于工作性质。
【识记】
决策过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p100)(1)发现问题;
(2)设计和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
(3)选择执行其中的一个方案以解决问题。
【识记】
决策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哪些类别。(p100)[202104单选](1)结构化问题
结构化问题是指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对这类问题,通常有固定的处理方法。
(2)半结构化问题
半结构化问题并无固定的,重复使用多次的解决方案可遵循。(3)非结构化问题
非结构化问题是指独一无
二、非重复性决策的问题。面对非结构化问题,要更多地依靠决策者的直觉。
【识记】
信息采集的定义是什么。(p101)所谓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用户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识记】
信息源的定义是什么。(p102)信息源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它是自然界和人类一切活动和思维的反映,是人类知识和记忆的物质载体,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第一要素,信息源数量巨大形式多样。【识记】
信息源可以分为哪些类型。(p102)
(1)根据信息是否被记录,可分为记录型信息源和非记录型信息源,如图书、声像等属于记录型信息源,而样品、标本和掌握信息的人等则属于非记录型信息源。
(2)对于记录型信息源,可根据信息被加工的层次,划分成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以及n次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是一类重要的记录型信息源。
(3)根据信息是否数字化,可以将信息源分为数字化信息源和非数字化信息源,数字化信息源包括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互联网上的数字出版物等;(4)根据信息的载体,可以将信息源分为印刷型信息源、缩微想、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信息源、声像信息源等;
(5)根据信息的运动形式,还可以把信息源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等。【识记】
专业数据库是什么。(p102)[202104单选]专业数据库是数字化信息源。
【识记】
文献的定义是什么。(p102)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是知识型信息传承与共享的重要工具。【识记】
根据载体的形式,文献分为哪些类型。(p102)(1)印刷型;
17.
18.
19.
20.
21.(2)缩微型;(3)机读型;(4)声像型;
【识记】
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文献可以分为哪些类型。(p26)(1)图书
凡篇幅达到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2)连续型出版物连续型出版物,顾名思义,在时间上是有一定的连续型,包括期刊、报纸和年度出版物。(3)特种文献
专刊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档案资料、产品资料等则是特种文献,也叫特种出版物。
【识记】
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哪些类型。(p103)
(1)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
(2)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
(3)三次文献是在
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
【识记】
信息采集需要遵循哪些原则。(p103)[202107单选](1)目的性原则
信息采集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又称针对性)。(2)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性,是指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3)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是指所采集到的信息能够反映出当前社会活动的现状,也包括人未发现和未使用过得独具特色的信息,以及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事物个性的信息。(4)经济性原则
信息采集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采集的信息量不一定是越全越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5)计划性原则
采集信息时,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照顾未来的发展;既要广辟信息来源,又要做到持之以恒,日积月累。(6)可靠性原则
信息采集必须坚持调查研究。(7)预见性原则
信息采集人员要掌握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采集信息时既要着眼于现实需求,也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善于发现新动向,随时了解未来趋势,采集哪些对将来发展有指导作用的预测性信息。
【识记】
信息采集方法的定义是什么。(p104)
所谓信息采集方法,是指根据信息采集计划,广泛开辟信息来源,及时将信息采集到手的基本方法。
【识记】
网上信息资源自动采集如何实现。(p104)[202107单选]网上信息资源自动采集要结合搜索引擎技术和链接分析技术。
22.【识记】
安信息采集方式划分,信息采集可以分为哪些方法。(p104)
(1)定向采集法
定向采集法是指在采集计划范围内,对某一学科、某一国别、某一特定信息尽可能全面、系统地进行采集。(2)定题采集法
定题采集法是根据用户指定的范围或需求有针对性地采集信息。(3)定点采集法
定点采集法是指聘请专门的信息采集人员定点采集相关信息资源。(4)主动采集法
主动采集法是指针对特定需求或根据采集人员的预测,事先发挥主观能动性,赶在用户提出要求之前及着手采集工作。(5)跟踪采集法
跟踪采集法是指根据需要对有关信息资源(某一课题、某一产品或某一机构的有关信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动态监视和跟踪,及时采集出现的一切新情况、新信息。(6)社交采集法
该方法形式多种多样,如参加各种会议、旅游、舞会、聚会、走亲访友、娱乐、网络交流等。
(7)现场采集法
参加展览会、展销会、订货会、科技成果展示会、交易会、现场会、参观访问等。(8)委托采集法
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或不熟悉信息来源,可以委托某一信息机构或信息人员采集,根据采集的质量支付一定费用。(9)间谍采集法
间谍采集法是指利用间谍窃取所需信息的方法。
23.【识记】
信息采集途径有哪些。(p105)
(1)内部途径
内部途径一般是指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工厂企业内部形成的各种信息通道。(2)外部途径
外部途径是指部门以外的各种信息来源,用于采集部门以外各种信息。
24.【识记】
信息采集内部途径有哪些。(p105)
(1)管理部门
组织内部的管理部门是获取内部信息的主要途径。(2)咨询与政策研究部门
这类机构主要为领导决策服务,是指定战略方案的参谋,是内外信息流通的枢纽和焦点。(3)内部信息部门
内部信息部门包括档案、资料、图书、商业情报、信息等部门。(4)研究开发部门
研究开发部门也能够提供有关的内部信息。
25.【识记】
信息采集外部途径有哪些。(p106)
(1)文献部门
文献部门是传统的外部途径。(2)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从中可以及时采集到多种信息。(3)学会与协会等团体26.
27.
28.
29.通过它可以采集到科技经营方面的信息。(4)各种会议
主要包括科技研讨会、学术讨论会、商品推销会、展览会、交易会、现场会、参观访问、发布会等。(5)政府部门
主要指工商、税务、外贸、银行及其对应的主管部门。(6)个人交往与观察
主要是指专家、教授、顾问等的交流。(7)用户与消费者
从用户与消费者那里不仅可以获得产品的需求信息(如产品的性能、形状、颜色、可以接受的价格等)。
【识记】
信息存储的定义是什么。(p107)
(信息存储是指将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将这些载体按照一定特征和内容性质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
【识记】
信息存储的作用有哪些。(p107)(1)方便检索
将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资源存储起来,形成信息资源库,为用户从中检索所需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延长寿命
信息存储还可以有效地延长信息的使用寿命,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信息存储可以理解为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3)利于共享
将信息集中存储到信息资源库中,为用户共享使用其中的信息内容提供了便利,人们还可以反复使用,提供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4)方便管理
将信息集中存储到信息资源库中,就可以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定期对其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更新和删除,剔除其中已经失效老化的信息内容。【识记】
信息存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07)[202104简答](1)统一性
统一性原则是指信息的存储形式应该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保持一致,这就要求信息存储时需要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2)便利性
便利性原则是指信息的存储形式要以方便用户检索为前提,否则会影响用户使用该信息资源。
(3)有序性
有序性原则是指信息存储时要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列,以方便用户检索。(4)先进性
先进性原则是指信息资源的存储形式应该尽量采用计算机以及其他新兴材料作为信息资源存储的载体。
【识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信息存储的类型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p107)(1)存储载体的分类
如果按载体形式划分,则可将信息存储分为以下七种类型。人脑载体存储;语言载体存储;文字载体存储;书刊载体存储;电信载体存储;计算机载体存储;新材料载体存储。
30.
31.
32.
33.(2)信息库的分类
信息库是指按照一定目的和要求,将各种载体形式的信息组织成有序的信息集合体,所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信息库进一步细分为下面三种:
a、按信息库的存储手段划分可将其分为人工信息库和机器信息库。
b、按信息库的存储内容划分,则可将其分为文献信息库、数值信息库、事实信息库和综合信息库。
c、信息库的存储规模划分,则可将其分为大型信息库、中性信息库和小型信息库。【识记】
信息存储的主要技术有哪些。(p108)(1)缩微存储技术
缩微存储技术主要是利用摄影机将印刷品的内容缩微拍摄到胶片上,冲洗成缩微胶片后予以存储。
(2)声像存储技术
声像存储技术是指将信息通过录音或者录像等方式记录存储的一种信息存储技术,它包括录音存储技术、录像存储技术和电影存储技术。(3)计算机存储技术
计算机存储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来存储信息的一种技术。(4)光盘存储技术
光盘存储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利用激光和计算机存储信息资源的新型存储技术。
(5)网络存储技术
网络存储技术是指网络上的数据存储中心的实现技术。常用的网络存储结构分为三种:直连式存储(简称das-directattachedstorage)、付网存储(简称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和存储区域网(简称san-storageareanework)。【识记】
光盘存储技术具有哪些特点。(p109)[202107单选](1)存储密度高、容量大;(2)价格低廉,便于复制;
(3)坚固耐用,存储寿命长,然而误码率比较高。【识记】
信息检索要遵循基本原则有哪些。(p109)(1)目的性(2)时间性(3)全面性(4)准确性(5)规范性【识记】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信息资源检索进一步划分为哪些不同类型。(p109)(1)若按检索内容划分,则可将信息资源检索分为:
a、文献检索,及根据检索的要求,利用检索工具查找出符合需要的文献或论文;b、事实检索,即查找有关某一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情况及相关资料;c、数据检索,即查找某种数据、公式、图表或化学式等。(2)若按检索方式划分,则可将信息资源检索分为:a、手工检索b、机器检索。
(3)若按系统连接情况划分,则可将信息检索分为。a、成批检索服务b、联机检索服务。
34.【识记】
信息检索的基本程序有哪些。(p110)
(1)确定检索的范围和深度
信息检索的范围是指检索信息内容的宽度。信息资源检索的深度有两个含义:a、信息资源检索的长度。
b、是否需要索取信息的根源。(2)选择检索工具
信息资源检索的工具很多,主要有目录、索引、文摘、搜索引擎等。在检索过程中应根据需要科学地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工具。(3)选择检索途径
信息检索总是根据信息的某种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来查找并索取信息资料的,这些特征被称为信息资源的检索途径,包括分类途径、主题途径、信息名称途径、信息提供者途径、序号途径等,检索时可以根据需要加以选择。(4)选择检索方法
选择检索方法的目的在于寻求花费时间少,查获信息资料全的有效方法。(5)实施信息查找(6)调取信息资料
调取信息资料既可能是指将信息资料调取出来,也可能是指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复印、打印服务,还可能是指将信息资料直接提供给需求者使用。
35.【识记】
信息加工的定义是什么。(p111)
信息加工就是指将采集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和判别、分类和排序、计算和研究、著录和标引、编目和组织从而使之成为二次信息的活动。
36.【识记】
信息筛选和判别的基本程序有哪些。(p111)
(1)信息整理
信息整理时信息筛选和判别的前提,信息整理要求将杂乱的信息进行有规则的放置,以方便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2)浏览审阅
浏览审阅的目的是将错误明显或者无用的信息清除掉,而保留真正有用的信息,对一时无法确定其去留的信息则暂时放置一边留待进一步处理。(3)再次审核
对一时拿不准的信息必须采取会诊或者其他科学方法,再次对其分析研究,以确定其取舍,提高信息筛选和判别的准确性。
37.【识记】
信息筛选和判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11)
(1)感官判断法(2)分析比较法(3)集体讨论法(4)专家裁决法(5)数学核算法(6)现场核实法
38.【识记】
信息的著录的定义是什么。(p112)
信息的著录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格式,对原始信息的外表特征(如名称、来源、加工者等)和物质特征(如载体形式等)进行描述并记载下来的活动。
39.【识记】
信息著录包括哪些步骤。(p112)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0.
41.
42.
43.
44.
45.
46.(2)确定信息著录格式。(3)加注标识符号。
【识记】
信息标引包括哪些步骤。(p112)(1)选择和熟悉分类表。(2)进行主题分析。(3)归入最恰当的类。(4)审校。
【识记】
信息的编目和组织的定义是什么。(p112)
信息的编目和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将著录和标引的结果另外编制成简明的目录,提供给信息需求者作为查找信息工具的活动。
【识记】
信息编目的基本程序包括哪些。(p112)(1)注意选择编目形式。(2)实施目录编制。(3)实施目录组织。
【识记】
信息目录组织的具体方法包括哪些。(p112)(1)内容目录的组织方法
将内容目录组织成目录体系的方法,通常是按分类号的顺序进行排列。(2)其他目录的组织方法
主题目录、题名目录、著者目录这三种目录的组织科采用笔顺法、笔画法、拼音法等组织方法。
【识记】
信息分析的定义是什么。(p113)信息分析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信息的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智能活动。【识记】
信息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哪些类。(p113)(1)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关于研究对象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包括定性的比较、分类、类比、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2)定量分析方法
信息的定量分析方法强调对数据的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可重复检验的手段表达数据的内涵,从而保证信息分析活动成为建立在可靠基础上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方法。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相互补充两种方法的不足,这样既可以通过定性分析把握信息研究的重心和方向,侧重于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数据意义,又可以通过定量研究为信息分析结果提供数量依据,侧重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得信息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和可靠,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识记】
信息分析工作中较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哪些。(p113)(1)综合法
对于某一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种来源、各种内容的信息,按特定的目的进行归纳汇集而成的完整的、系统的信息集合的方法。(2)对比法
根据两种以上同类事物各自相关的信息来辨别它们的异同或优劣的方法。(3)相关法
利用事物之间内在的或现象上的联系,从一种或几种已知事物的有关信息判断未知事物的方法。(4)因果法
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因果关系,利用已占有的情报,由原因推导出结果或由结果探究其原因的方法。
第三篇:第六章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第六章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节
电子文件接收
电子文件接收是指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向档案管理部门迁移的过程。
一、电子文件接收机制
数字档案馆从建设开始,就应按照其功能要求来研究确定电子文件的接收范围、入馆标准及技术方法,并根据档案接收范围,建立起科学、通畅的电子文件接受机制,配备必要的技术手段,从源头上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与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建立法定或者固定的移交、接收关系,从有利于国家、形成单位、社会大众出发,为形成单位的电子文件确定归属与流向。电子文件应经过立档单位档案人员整理、鉴定,符合移交规范后方能向数字档案馆移交。
二、电子文件接收范围
1、接收的内容。数字档案馆接收电子文件的范围与纸质文件大体相同,应参照纸质文件归档移交范围的有关规定制订电子文件接收范围,原则上符合档案价值要求的、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电子文件均应依法纳入进馆范围。电子文件在形式上包括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图像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数据库文件、网页文件和其他各种类型。
2、接收的对象。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机构形成和保存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价值的档案,都可列入接收范围。由于数字档案所占用空间狭小,接收范围可以适当扩大。各单位形成的反映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大变化的电子形式的记录,均可列入数字档案馆的接收范围。
3、接收文件的构成。列入接收范围的电子文件必须同时收存其元数据等,即电子文件必须与其规范、齐全的元数据一并移交,在移交接收制度中,要详细开列移交文件的内容范围及其元数据模型,以便设计、运行系统时遵照执行。对于非专用格式的电子文件,除接收其主文件外,还需要收存其制作、阅读所需的支持性文件。
三、电子文件接收时序
电子文件向档案馆的移交接收可以分两步进行。登记备案和移交进馆。
1、登记备案。立档单位向档案馆报告其形成的、属于移交范围的电子文件的管理状况,由档案馆进行备案监控,档案馆根据需要对特别重要的电子文件在移交前就进行备份。登记备份是对电子文件实施全程管理,及时采集元数据的有效举措。
2、移交入馆。立档单位根据移交制度向档案馆实际提交电子文件的过程。电子文件的移交接收可分为实时和定期移交两种。实时接收是指立档单位电子文件生成和办理完毕后,随时向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移交的过程。定期接收是指各单位将整理归档完毕后的电子文件在本单位保管一定时间后集中向数字档案馆移交的过程。定期接收的优点是移交的电子文件均经过系统整理,可以保证电子文件的有机联系和系统性、完整性。
四、电子文件接收途径
移交接收有在线移交和离线移交两种方式。受网络环境限制以及在线办理接收程序不够完备的限制,可以离线接收为主;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以及在线安全认证体系的完善,应逐步过渡到以在线接收为主要形式。
1、在线移交。是指立档单位将拟移交的电子文件信息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规范通过网络提交给档案馆,由档案馆接收保存的移交方式。
2、离线移交。是指立档单位将拟移交的电子文件信息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馆递交载体的方式。
五、电子文件接收要求
数字档案馆应有一套电子文件接收进馆的标准。各立档单位应按照电子文件的进馆标准对移交的电子文件进行整理加工。
1、格式规范。
电子文件的格式包含电子文件的页面版式,如文头、发文字号、正文、落款、发文日期、印章等,和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为便于管理和利用,数字档案馆在接收电子文件前,应规定同一类型电子文件的标准格式。
2、元数据要求。
电子文件元数据是指描述电子文件内容、背景和结构信息及整个管理流程的数据。数字档案馆接收电子文件应遵循国家省颁布的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
3、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要求
档案馆对移交入馆的电子文件必须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检验,并由责任人签署审核意见,检验和审核结果填入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电子文件移交时检测的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有效性、软件环境的有效性、信息记录格式、有无病毒感染等。
4、其他要求
对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同时移交其软件型号、名称、版本号和相关参数、手册、说明资料等,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原则上应转换成通用型电子文件,如不能转换,接收时则应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涉及电子文件处理的有关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作为电子文件的元数据一并移交。
电子文件移交入馆后必须存储到符合保管期限要求的耐久的脱机载体上,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
电子文件存储载体的优先顺序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不得使用软磁盘作为馆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
对套用统一模板的电子文件,在保证能恢复原形态的情况下,被套用模板作为电子文件的元数据移交。移交入馆的电子文件必须按规定核定密级和保管期限。
移交的电子文件按类别代码相对集中,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或装具上应贴有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载体序号、全宗号、类别号、密级、保管期限、存入日期等,载体应设置成禁止写操作的状态。
加密的电子文件,移交入馆后必须解密存储。
立档单位应将移交后电子文件在其原载体中保存至少1年。
第二节
传统档案数字化
传统档案数字化是通过各种设备将不同载体形式的传统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的过程。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现阶段档案数字资源的重要来源和途径。
一、档案数字化目的与要求
1、档案数字化的目的
(1)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2)保护历史档案(3)规避安全风险(4)提高库房使用率
2、档案数字化的基本要求
规范性要求。所有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必须按照规定的技术模式、文件格式和工作标准进行数字化,以避免因存储格式和软件平台的不同而不断转换,造成资源浪费和时间延误,降低信息传输与共享的效率。
安全性要求。第一要确保档案原件的安全。第二,维护档案信息的保密性。
真实性要求。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过程中,必须严格维护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的原真性,最大限度地保留档案信息的原始面貌,避免由于技术原因造成档案信息的失真,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真实性起到了“固化’’作用。
效率性要求。合理控制拟数字化档案的范围、采取最优化的技术方案、实现档案数字化工程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组织建立数字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安全责任,设立档案划控小组、数字化加工小组、技术保障小组、安全保密小组等工作小组等工作机构,要吸收信息化部门、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专业人员。项目开工后10日内,向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项目备案。
数字化加工一般采取自主加工和委托加工两种方式进行:
1、自主加工是档案馆自行配备数字化加工设备,自行组织人力开展数字化加工。
2、委托加工是将应数字化的档案,委托专业公司实施加工。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资历、技术、经历审查,与中标单位签订项目合同、保密协议,并督促中标单位制定种类规章制度,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三、数字化档案文件格式的选择1.文件的保真度
“忠于原文”是档案数字化的基本要求。数字化可以看成是对档案内容的“拷,贝”,这种改变信息表达方式的拷贝过程极易造成内容的失真。为此,在选择文件格式时首先要考虑其保真程度。严格地说,任何格式的数字文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失真,关键是这种失真度是否在可允许的范围。
2.文件的大小
数字档案文件通常需要长久保存,其累积空间将十分惊人。为此,在选择文件格式时必须将文件的大小作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同一档案在数字化时采用不同的文件格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相去甚远。
3.与软硬件平台的相对独立性
文件格式根据其对软硬件环境的依赖性可分为“应用软件专用格式”和“中间转换格式”两种。应用软件专用格式是某种应用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为其数据对象自行规定的记录格式,与其软硬件平台相联系,对其生成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间转换格式是按照跨应用软件、跨软硬件平台要求而设计的。中间转换格式具有较大的兼容性,档案数字化应尽量选择中间转换格式。
4.通用性
文件格式必须考虑用户软硬件环境对所用文件格式的支持程度。选择通用性较强的文件格式会得到更多用户环境的支持,便于众多应用系统的开发者实现对该种文件格式的兼容或支持,从而增加其流行度。反之,具有技术专利的文件格式通用性必然受到限制。
5.标准化程度
文件格式的产生源于三种情形。配合特定应用软件及其软硬环境而制定的格式(应用软件专用格式);计算机相关厂商为占领或规范市场而推出的文件格式(以中间转换格式居多);国际性组织或协会为规范、统一起见推出或推荐的某种文件格式,或者对某类格式作出的某些技术规范格式。
6.数字化档案的用途
文件格式的选择还受制于数字化工作的目的和性质,目的不同所选的数字文件格式有可能不一。为提供查阅利用而数字化对数字文件原真性的要求要比为保管和出版而数字化低的多,假如数字化的对象是纸质档案,前者可选择jpeg或pdf格式,而后者可优选tiff格式。
四、纸质档案的数字化
纸质档案数字化是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1、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的流程
相比于档案目录信息的录入存储,档案全文的数字化工作要复杂得多,必须建立起一套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包括: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等。
2、纸质档案数字化扫描仪的选配
扫描仪是图像信号输入设备。扫描仪有平面扫描仪和滚筒式扫描仪二大类,平面扫描仪使用光电耦合器件ccd,一般用于普通幅面档案的扫描;滚筒式扫描仪使用光电倍增管,性能高于gcd类扫描仪。
档案数字化系统应根据扫描速度方面的要求配置1台或多台自动进纸的中、高速扫描仪,若干台平板扫描仪。平板扫描仪通常幅面为a
4、a3两种,由于纸质档案多为普通文档,大幅面的照片、图片并不多(工程图纸除外),所以a
4、a3幅面的扫描仪基本满足需要。
扫描仪的功能要通过相应的软件来实现,选购扫描仪时要关注配套软件的品种及其说明材料。
3、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加工管理软件
纸质档案数字化系统,除了配备硬件设施外,还需要配置调度、运行这些硬件设施以完成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软件。纸质档案数字化系统需要用到的软件有两类: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平台)和应用软件(在软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流程的文档扫描、图像处理和数据存储等软件程序)。
流程式纸质档案数字化系统。包括系统注册、原文扫描、图像编辑、消蓝去污、图像拼接、档案著录、档案查询等功能模块。并应力求符合以下要求:适应不同规模的制作环境开发不同的版本;适用不同类型的纸张,兼容各种档次的扫描设备;提供高效的扫描录入和图像处理功能;提供完善的质量保障和工序流程管理,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生产;基于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sqlser/er等。
五、照片档案的数字化
照片档案数字化与纸质档案数字化在工作原理、实施方法和操作过程方面是基本一致的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应遵循《照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的要求。以下就其不同于纸质档案的方面作简要说明。
1、照片档案数字化对象的选择
照片档案包括底片、相片(习惯称为照片)和文字说明三部分。照片档案数字化应尽可能选择底片作为扫描母版,扫描出来的图像色彩及细节的保真度高。缺点是必须使用专门的底片扫描仪或者在常规扫描仪上加装透扫适配器,对扫描设备的要求比较高。
2、照片档案数字化方式的选择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扫描输入是照片档案数字化最通用的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过程也比较简便,并适用于各类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
翻拍录入过程虽然比较快捷,但要配置辅助照明设施,拍摄过程中对变焦、曝光等的调控要求较高,拍摄难度比想象中的大。
3、照片档案扫描分辨率的选择
分辨率越高,扫描照片越清晰,存储空间越大,扫描所需时间也越长。但当扫描分辨率高于一定值后,照片质量不会有明显提升,反而会陡增存储空间,并且延长扫描时间。因此,在设定扫描分辨率时,要在分辨率与图像大小之间认真权衡,区分是底片扫描还是相片扫描,综合考虑被扫描照片的尺寸、原照片的图像质量、利用性质及其还原输出要求等因素确定照片扫描的最佳分辨率。
4、照片档案数字化前的处理
扫描之前对底片、相片上的霉点、斑渍等作适当清理。处理方法是,去处底片上的霉斑,可以用85%的乙醚和15%的乙醇混合后加10%的五氯酚钠的混合液擦拭。去处底片上的手印,可以将底片放入流动的清水盘中,水洗10-15分钟,期间用棉签轻轻擦拭。
扫描前应将照片从相册中逐张取出,对影响照片扫描质量的保护模、封套等应予去除,取出照片时应注意保护原件。照片被固定在芯页上无法取出时,可拆下相册芯页进行扫描。
扫描后照片装册还原时应注意保护照片不被损坏,同时还必须检查照片的数量、位置是否正确,做到安全、准确、无遗漏。
5、照片档案数字化后的图像处理
照片档案与一般的纸质档案是不同的,其侧重的就是图形和色彩。对数字化后的照片档案进行图像处理,极有可能破坏了原作品本来的构图、格调或韵味,使照片档案失去其原始性。与纸质档案图像追求“清晰”不同,数字化后照片图像更注重“原真”,其处理必须十分慎重。照片档案图像处理的内容主要是:旋正,将颠倒或歪斜的图像调整到正直位置;裁白,将扫描图像中原照片以外的空白区域切除;去污,将扫描过程中产生的黑白点和瑕疵修整、去除。
6、照片档案数字化后的保管
作为母版保存的照片档案图像,一般选择jpeg格式保存,重要的、保真度要求更高的档案也可选择无损压缩的tiff格式保存,但同一图像的tiff文件将比jpeg文件大很多。数字化照片档案可以用不同文件格式刻录到多套光盘上异地保存,同时存储在服务器上提供在线利用。图像文件存储时,一般根据照片专题数据库中照片号的组成项来分级建立图像文件夹,各级文件夹采用该级对应的照片号组成项命名。通过照片图像的文件名与照片专题目录数据库中该照片号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实现照片档案目录数据库与照片图像文件的关联检索。
六、音频档案数字化
录音档案是以声音为信息表达方式的档案材料。传统的录音档案主要以录音带、唱片作为记录载体,数字化后的音频档案则记录在光盘、磁盘、磁带等数字介质上。传统的录音档案大多记录在盒式带、钢丝带、开盘带和黑胶产品、塑料唱片之上,其播放依赖于特定的播放设备,由于时间久远,这类播放设备早已淘汰。因而许多珍贵的录音档案濒临“灭顶之灾”,在其彻底淘汰之前采用数字化技术转存为音频文件,既有利于抢救保存,又方便调用管理。
1、音频档案数字化的原理
数字化音频档案的原理是将声音震动转化为模拟的电平信号(通过麦克风等拾音设备),或将己记录在录音带、唱片上的模拟信号转化为电平信号(通过相应的播放设备),这些模拟电平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中的模数转换设备(声卡)完成模拟电平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即用二进制数据来表达模拟电平信号。
2、音频档案数字化的软硬件设备
音频档案数字化系统至少要能实现以下功能。对各种传统录音档案的播放;模拟声音信号与数字音频文件之间的相互转换;对数字音频文件的编辑和格式转换;数字音频文件的光盘刻录和在线存储。
音频档案数字化系统至少配置以下硬、软件设备:
传统放音设备。根据音频档案的规格、型号配置相应设备。模数转换设备。模数转换设备是音频档案数字化的核心部件。
多媒体计算机和信息存储设备。配置高主频、大内存、大硬盘容量的高可靠性多媒体微机等。
音频制作软件。具备音频电平控制功能、均衡功能、噪声控制功能、cd“抓取”和制作功能、流媒体支持功能、批处理功能等。
3、音频档案数字化处理的基本步骤
原音带处理。旧磁带普遍存在信号强度减弱、磁粉脱落、霉变、粘连等问题,因此正式数字化前首先要对破【日的录音磁带进行清洁、修复和必要的处理,以获得合乎要求的信号源。必要时,应将【日磁带在放音机中快速倒带一次,用录音机清洁带对放音机磁头进行清洁。
音频线路连接。在关机状态下,使用音频连接线将放音机的音频输出口(lineout)与计算机声卡的音频输入口(linein)相连,启动多媒体计算机,选择声音和音频设备属性中的音频选项,将录音控制设置为线路输入开,其他选项关。然后打开放音机和电脑音箱,调整计算机音箱音量到合适为止。
音频采集。打开音频制作软件,创建新的音频文件(文件名与模拟录音文件名相同),
音频编辑。采集得到的音频文件可以使用音频制作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主要内容包括音量调节、音调调整和噪音处理。例如,利用图形均衡器对音频文件进行高低音均衡调节,使整个声音文件听起来更加逼真;使用降噪功能去除音频文件中的各种杂音。
音频存储。编辑处理的数字音频信号应选择认可的音频文件格式存储到计算机中。
后期工作。上述过程只是将录音磁带本身进行了数字化,很多情况下录音档案所对应的声音内容(如讲话内容)还需要以文本方式输入计算机,以便对音频文件实现“全文”检索。
七、视频档案数字化
传统录像带中所录制的视频信息为模拟信号,若要在数码设备上存储和播放,必须将模拟的视频信号通过模数转换技术转变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视频信号,这一过程就是录像(或视频)档案的数字化。将馆藏模拟录像档案数字化,转换成可存储于任何数字媒体的计算机视频文件,是其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必由之路。
1、视频档案数字化的记录原理
视频档案的数字化过程远比音频档案的数字化过程复杂,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都要经过数字化采样、量化、压缩和编码等过程。视频档案的数宁化要同时采集视频图像信号和视频中的音频信号。
2、视频档案数字化软硬件的配置
视频档案数字化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
放像设备。在对模拟录像带数字化之前首先要准备好相应的放像设备。视频采集设备。由高配置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内置或外置的视频采集压缩卡组成。
视频采集压缩卡简称视频卡。对模拟视频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和压缩编码,是整个录像档案数字化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好坏对视频档案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视频采集、编辑系统(软件)。录像档案的采集、转换和编辑除了视频采集卡外,还需要借助视频采集软件和视频编辑系统来实现。通过视频采集软件,在实现录像档案的数字化采集之前可以设定所需生成的视频文件格式,设置视频文件的各项参数,如调节录像信息的亮度、视频取样标准,以确保采集信号的质量。
3、视频档案数字化的基本步骤
原像带处理。该步骤与音频档案数字化类似,检查磁带的完整性及信号的质量,并作出相应的记录,必要时对原像带进行修复和倒带处理,以获得符合要求的信号源。
设备准备和连接。数字化前先要准备好相关的软硬件设备,确认设备连接无误。
视频采集。按照采集程序,正确设置视频源、视频制式、视频格式、视频码流、图像分辨率、存储路径等参数,并对图像的播放质量严格监控监控计算机上播放的视、音频质量。
视频编辑和格式转换。采集后的视频文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视频编辑软件或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剪辑、编排和视频质量及效果调整,必要时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转换。
光盘刻录。将数字化后的视频档案刻录到光盘中,刻录光盘前要先建立光盘内目录页面,以方便利用者浏览光盘时查找,然后把硬盘上的数字视频和光盘目录一同刻录到光盘上,检查光盘质量,打印光盘封面并将其粘贴到光盘的盘盒上。
后期工作。每一视频片段建立一条数据库记录,每条记录中不仅包括一般的档案著录项目,还要加入视频对象的源盘名称、摄制日期、摄制地点、摄制人或单位、播放长度、源盘制式及技术参数、数字化采集人、存储路径(或光盘编号)、存储格式、存储参数、采录编辑系统或软件、内容提要等字段。
八、缩微胶片数字化
缩微胶片数字化是将缩微胶片通过数字扫描系统处理,使缩微胶片上的模拟影像转换成数字影像之后进行存储和还原。
1、缩微胶片数字化前期处理
数字化范围。纸质和缩微胶片并存的档案,采用缩微胶片转换的方式,不再对档案实体原件进行扫描数字化。
检查整理。扫描之前应检查缩微胶片物理形态无卷曲、变形、脆裂、粘连、乳剂层脱落等情况;无可见性微斑、变色、生霉等情况;密度、解像力等技术指标无明显变化;无影响缩微胶片影像可读性的其他情况。
内容检查。应严格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记录和说明;检查档案有无漏拍、补拍、分幅、合幅、双幅、重复拍照等情况并进行记录,以便提示工作人员在扫描时按要求进行处理;检查档案的页号顺序和页数,对照档案目录逐条记录页号、页数。
2、缩微胶片数字化基本步骤
调用与归卷。从库房调用缩微胶片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温、湿度平衡调整;扫描过程中,应对缩微胶片进行妥善的保管和保护。扫描工作完成后,再次整理缩微胶片,应保持原排列顺序不变,做到齐全、准确、无遗漏。
扫描方式。根据缩微胶片扫描设备的型号和图像质量,选择自动扫描和手动扫描。一盘(张)缩微胶片里影像的密度、解像力、幅面尺寸基本一致时,可选择自动扫描方式;不一致时,可对对比度、曝光亮度、画幅大小进行调整,选择手动扫描方式。
3、缩微胶片数字化后期处理
补扫。对漏扫的文件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进行补扫。
纠偏。对方向不正确的图像进行旋转处理,以符合阅读习惯。
去污。对扫描中产生的影响图像质量的黑点、黑线、黑框、黑边等进行去污处理。拼接。为保证图像内容的完整性,应对分幅图像进行拼接。
记录。填写相关图像处理登记表单,记录工作种类、图像出现的问题、处理情况以及责任人等。图像存储。采用黑白二值模式扫描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tiff(g4)格式存储;采用灰度模式扫描的文件,一般采用jpeg格式存储;提供网上检索利用的图像文件,也可存储为ceb、pdf等格式。
目录建库。确定档案目录的著录项目、字段长度和内容要求,建立目录数据库。图像文件命名,宜用档案目录中的档号作为文件夹名,文件夹内的图像文件,按缩微胶片的盒(片)号及页码顺序命名。
数据校验。每一份图像文件的名称、页数与目录数据中的档号、页数应一致。图像文件的名称与目录数据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联关系。采用人工校对或软件自动校对的方式,对目录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查。
第三节档案数字资源整理与鉴定
一、档案数字资源的分类
数字档案资源分类是资源管理和提供利用的重要基础。传统档案整理过程中已经形成一整套分类方法与分类体系,可以直接运用到数字档案的管理中来。如,按照全宗(立档单位)整理分类、按照档案性质或者形式进行分类,将档案分为明清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建国后档案,将资料分为图书资料、报纸、杂志、地图等。
数字资源分类主要考虑管理的需要,也要兼顾资源检索利用的要求。
二、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
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等。价值鉴定是指按照档案保管期限的有关规定判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一项工作。开放鉴定是指按照《档案法》及有关档案馆档案开放的规定对到开放期的馆藏档案进行划控,开放利用的一项工作。发布鉴定是指甄别和决定对外公布档案内容及其相关信息的一项工作。电子文件或数字化档案的鉴定除了上述三种形式外,还必须通过技术检查(如清晰度、准确性、完整性检查),让利用者有效检索、阅读和理解数字档案信息。
三、档案数字资源划控与开放
划控开放是审慎分析档案数字资源的内容特点,结合不同网络平台的传播范围、用户群体和使用方式等,确定数字档案资源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范围及其利用权限,准确判定档案内容的开放或控制使用。
1、划控要求
档案数字资源的划控开放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国家秘密、知识产权或个人隐私的保护,必须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合理确定划控档案的开放范围和等级,兼顾档案信息安全保密需求和用户的合法利用需求,协调政府和公众需要、局部与全局需要、特殊性与普遍性需要、短时与长久需要。在网络上发布数字档案信息应健全发布审批机制,凡是在公众网和政务网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都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2、划控等级
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将档案简单地划分为“开放”和“控制使用”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数字档案馆必须针对不同的网络和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与其权限相应的档案划控等级,可根据管理和利用的需要,将数字档案划分为三到四个等级,可视情况而定。
3、划控单元
档案数字资源的划控开放,应以单份文件为单元,传统档案划控开放工作以案卷为单位进行的鉴定模式不再适用于数字档案的开放利用。数字档案的利用划控必须更为具体、准确。
4、划控手段
利用计算机的快捷检索和批量处理功能,结合人工分析判断来对数字档案信息的开放等级进行批量标注。
需要通过阅读全文才能确定开放等级的档案,可以通过链接直接打开全文,依据阅读档案全文来确定文件开放等级。凡是划为开放级的,需要发布到互联网的档案,必须阅读全文,并结合全文内容确定开放等级。
隐私保护成、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档案鉴定划控的重要着力点。
第七章
档案数据管理
第一节
档案数据存储管理
一、存储规划
存储管理的关键是对容量的规划。了解有多少存储可用,知道存储的具体位置,以及为用户和应用分配存储资源。
二、存储管理的标准
存储管理一个关键的标准是否能够通过一个单一产品来管理多个存储系统。之后,需要对大量的阵列特性和功能进行研究,来确认哪种工具是适合你具体情况的最佳选择,以及如何鉴别最佳存储管理和容量规划工具。
三、存储管理主要准则
1、了解存储的利用率和其他关键属性
存储管理和容量规划工具的第一基准,就是要确认有多少可用存储空间,报告你的总存储容量有多少正在使用。任何存储管理工具应该能够提供这样的信息,但它必须具有与你的存储平台的互操作性。一个好的容量规划工具将一直监控存储利用率,并为用户提供存储购买建议。
2、将增长率纳入成本的考虑
对存储增长的管理是管理存储成本的最佳方式,了解你的年复合存储增长率是如何与你的存储预算相关联,是非常重要的。据统计,尽管新的存储容量不断扩大,但每年存储价格通常会下降约35%到40%。
3、包括数据分类和迁移的特点
许多较老的存储规划工具还停留在对利用率和性能的分析,新产品对会检查文件的所有权、应用关系何其他需求。一旦数据被识别和分类,就可能将存储资源与特定的数据类型相匹配。任务关键型的数据类型要存储在昂贵的高性能存储中,而不重要的数据可存储在成本较低的近线(near-line)存储中。
4、用异构工具取代较老的工具
要尽可能地减少企业中存储管理工具的数量。较少的工具能够简化存储管理员的学习过程,减少版权的费用支出,并减轻软件的维护任务。然而,存储管理员必须选择一个支持目前所有(或大多数)存储系统的管理工具。
5、使用重复数据册0除使存储效率最大化
重复数据删除消除冗余数据的能力是引人注目的。虽然重复数据删除还不是大多数存储管理工具本身具有的特点,但是这种¨智能压缩¨已成为归档或内容寻址存储(gas)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复数据删除能够提供高达50:1的压缩比。
6、将数据保存纳入到存储增长和管理
存储管理工具要尽可能地支持并增强存储策略。当数据保存期到期时,管理工具应该能够尽可能地确保对不需要的数据进行安全的删除。
7、可扩展性满足近期和长期的存储增长需求
管理工具必须最有扩展性,能够容纳数百台设备,支持几十种操作系统版本,以及能够跨局域网、广域网和san网络进行操作。存储管理员必须了解并测试可扩展性的局限程度,并且决定何时基础设施的增长应该需要新的软件版本,或者一个完全不同的管理产品。
8、存储管理应包括虚拟化
服务器虚拟化允许一台物理服务器去主控许多逻辑(虚拟)机;存储虚拟化可以允许不同的物理存储设备或系统被视为一个单
一、无所不在的存储资源。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提高利用率,从而节省对新产品的购买。存储管理工具要始终包括对虚拟化和流行虚拟平台的支持。
第二节
档案数据备份
存储备份是一种数据安全策略,是将原始数据完全一样地复制,严格来说应复制两份,保存在异地。在原始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利用存储备份的数据把原始的数据恢复出来,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一、备份技术选择
备份具有三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备份最大的忌讳是在备份过程中因备份介质容量不足而更换介质。二是备份的目的是为了防备万一发生的意外事故,如自然灾害、病毒侵入、人为破坏等。三是可管理性是备份中一个关键因素。在选择备份系统时,既要做到满足系统容量不断增加的需求,又需要所用的备份软件能够支持多平台系统。
一个完整的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方案,应包括备份模式的设定、备份硬件、备份软件、备份策略和灾难恢复计划五个部分。
1、备份模式的设定
备份模式一般分为das(directattachedstorage:直连的存储)、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网络连接的存储)、san(storageareanetwork:存储区域网)。
2、备份硬件
一般说来丢失数据有三种可能。人为的错误、漏洞和病毒、设备失灵。解决方法包括硬盘介质存储、光学介质和磁带/磁带机存储技术。
与磁带/磁带机存储技术和光学介质备份相比,硬盘存储所需费用是昂贵。磁盘存储技术虽然可以提供容错性解决方案,但容错却不能抵御用户的错误和病毒。
磁带机所具有的优势是。容量大并可灵活配置、速度相对适中、介质保存长久,存储时间超过30年、成本较低、数据安全性高、可实现无人操作的自动备份等。
3、备份软件
备份软件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各个操作系统厂商在软件内附带的,如netware操作系统的“backup”功能、nt操作系统的“ntbackup”等;二是专业备份软件厂商提供的全面的专业备份软件,如赛门铁克公司的veritasnetbackup和hp公司的dataprotector等。对于备份软件的选择,不仅要注重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还要有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跨平台的网络数据备份软件能满足用户在数据保护、系统恢复和病毒防护方面的支持。
二、备份计划
灾难恢复的先决条件是要做好备份策略及恢复计划。日常备份计划描述每天的备份以什么方式进行、使用什么介质、什么时间进行以及系统备份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备份方式主要有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分备份。
全备份所需时间最长,但恢复时间最短,操作最方便,当系统中数据量不大时,采用全备份最可靠。增量备份和差分备份所需的备份介质和备份时间都会少一些,但是恢复起来要比全备份麻烦一些。
三、灾难恢复
灾难恢复措施在整个备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关系到系统、软件与数据在经历灾难后能否快速、准确地恢复。
磁带存储备份技术是最成熟、可靠的保全数据的方法,不断满足对数据存储备份新的要求;磁带是最便宜的数据存储介质;磁带是可移动的存储介质,同时磁带可以脱机保存,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磁带库是将多台磁带机、多盘磁带、存放磁带的智能机械臂系统和磁带库管理、控制、监测、诊断系集成在一个箱体里。使用磁带库作为自动存储解决方案有存储容量大、速度快、自动操作、存储备份数据更安全等优点:
做好档案的异地备份工作不能理解成简单的数据拷贝,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的各个方面,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数据备份系统的建设
数据备份从本质上来讲是拷贝+管理,在建设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同步建设数据备份系统,采用技术主流、操作简便的专业备份系统,保证重要的档案数据按照优化的策略及时进行备份。
2、加强备份介质有效性的检查
数据备份到安全介质上后,并不是一劳永逸实现安全备份。随着时间的推移介质本身也可损坏实效。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18894-2021)的规定,对存有档案数据的磁性载体每满2年,光盘载体每满4年要进行一次抽样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可读性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对磁性载体上的档案数据,应每4年转存一次,同时要保证设备的兼容性。
3、必须建立数据恢复的预案数据备份的目的是为了数据的恢复,只有能够恢复的数据备份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数据备份。数据存储在异地,携带运输不方便,在运输过程中也会有安全风险,在建立起档案数据的异地备份库时,必须同时建立数据恢复的预案,做到当出现数据灾难时,能够使用最少的备份数据,安全、快速、准确恢复数据,保证系统的使用。
4、建立异地备份工作信息化管理
数据备份是一项难度大,专业性强的信息化,要做好这项工作,数据备份工作也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应对出入库的档案数据备份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管理,随时对异地备份库中档案备份数据的种类、数量、备份时间和使用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再配合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异地备份数据的安全和有序。
第三节
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
运用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设备管理数字档案信息,一般采取数据库技术方法进行。数据库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很多类型,所管理的资源数据主要分为结构化的数据(如元数据或目录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
结构化数据在数字档案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档案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首先是从结构化数据(即目录数据)开始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关联由业务软件系统来协调,对底层的存储管理则交给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完成。数字档案馆的数据库一般包括目录数据库、元数据库(集)、内容数据库(原文数据集)等。
一、档案目录数据库
档案目录数据库又称为“档案机读目录”或“档案电子目录”,是存储在计算机内,使用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组织管理起来的档案目录数据集合。档案目录数据库是数字档案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它将反映档案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各种目录信息,依照一定的宁段要求存入计算机中,形成用计算机检索的目录数据体系。
根据著录对象的不同,档案目录数据库分为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告代理合同范本
- 2025长期手机租赁合同样本
- 《帝国定型》读书感悟课件
- 独立单间转租合同协议
- 玻璃幕墙装修合同协议
- 班干部入职合同协议
- 猪场工地承包合同协议
- 电脑打合同协议
- 环卫岗亭出租合同协议
- 电信员工合同终止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射频芯片市场趋势展望及需求前景研究报告
- 应急急救知识课件
- 慢性病管理与护理方法试题及答案
- 定向培养协议书模板
- 文综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鼠伤寒沙门菌护理查房
- 基于CRISPR-Cas9技术探索敲除RAB7A增强肺癌对吉西他滨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 社区文化活动服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形势与政策(贵州财经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铁路预制梁质量检验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