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774-2017大竹蛏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_第1页
DB21-T 2774-2017大竹蛏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_第2页
DB21-T 2774-2017大竹蛏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_第3页
DB21-T 2774-2017大竹蛏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_第4页
DB21-T 2774-2017大竹蛏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150

B51

备案号:58432-2018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2774—2017

大竹蛏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dustriallarvalrearingofSolengrandis

DB21/T2774—2017

大竹蛏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竹蛏(Solengrandis)工厂化苗种繁育的环境条件、亲贝、产卵与分池、孵化与幼

虫培育、附苗、稚贝培育、出池、包装和运输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大竹蛏的工厂化苗种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18668海洋沉积物标准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36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3环境条件

3.1场地选择

育苗车间环境条件应符合NY5362的规定。

3.2水质

水源应符合GB3097的规定,培育用水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3.3底质

池底所铺泥砂质量应符合GB18668的规定。

3.4育苗设施

3.4.1种贝培育池

水泥池容量10m3~20m3,水深1.0m~1.2m。池底铺20cm~30cm厚的细泥砂(0.5mm<Ф<1.0

mm),泥砂比为1:5~2:5。

3.4.2孵化、培育池

水泥池容量20m3~40m3,水深1.0m~1.4m,池底平整,并向排水口成一定坡度。

1

DB21/T2774—2017

3.4.3其它设施

具备与育苗、饵料培养相配套的供水、供气、供电等系统设施。

3.5设施消毒

孵化池及培育池使用前用30g/m3~50g/m3的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8%~32%)刷洗消毒后,用砂滤海

水冲洗干净后备用。池底所铺泥砂需经砂滤海水冲洗4~5次后备用。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

4亲贝

4.1选择标准

3龄以上,壳长8cm以上,体重30g以上,外观无破损,壳表面光滑洁净,斧足无损伤,性腺成熟饱

满,体质健康活力强。

4.2亲贝采捕与运输

每年4月中旬~6月上旬,水温16℃以上时,从天然海区采捕自然成熟的野生亲贝。亲贝运输采用干

运法,将亲贝置入透气泡沫箱中,运输时间不宜超过4h。

4.3亲贝培育

洗净亲贝表面污物,拣出损伤个体,按20个/m2~30个/m2放入水深50cm的亲贝培育池。等量混合

投喂等鞭金藻(Isochrysiszhanjiangensis)、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小球藻(Chlorellasaccharophila)、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等新鲜单细胞藻,

每日2~3次,保持饵料密度1.5×105个/mL~2×105个/mL。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70%~100%,水温16℃~

18℃,连续微量充气,换水前清理池底污物,及时拣出受伤和死亡个体。

5产卵与分池

5.1采卵与受精

定期镜检亲贝性腺发育情况。亲贝经3d~7d培育达到性成熟后开始排精产卵,精、卵在海水中自

然受精。

5.2分池孵化

产卵密度达到20个/mL以上时,用350目筛绢网箱集中收集,先用虹吸法,待池内水深降至5cm~10

cm,用网箱在池底排水口收集后分至各孵化池中。

6孵化与幼虫培育

6.1培育条件

——孵化密度5个/mL~10个/mL;

——水温18℃~23℃;

——盐度24~33;

——pH7.6~8.5;

2

DB21/T2774—2017

——光照500Lux~1500Lux。

6.2幼虫选优

受精卵经24h孵化,形成初期面盘幼虫,用260目筛绢网箱虹吸法收集上层幼虫,按2个/mL~5个/mL

的密度移入幼体培育池,弃掉底层及池底的不健康幼虫。

6.3日常管理

6.3.1充气

用100目气石按1个/m2~2个/m2布设,连续微量充气,气量以稍微鼓起气泡为宜。

6.3.2换水

换水网箱筛绢规格为200目,日换水2~3次,每次换水30%~50%。

6.3.3倒池

每2d~3d用规格大于200目的筛绢网箱虹吸收集初期面盘幼虫,除去杂质后倒池继续培养。

6.3.4投饵

初期面盘幼虫投喂等鞭金藻,在早晚换水后各1次,投喂量为2×104个/mL~3×104/mL;壳顶幼虫后

可等量混合投喂等鞭金藻、角毛藻、新月菱形藻、小球藻和扁藻。日投喂2~6次,投饵量为3×104个/mL~

5×104个/mL;投饵量可根据池内藻类数量及幼虫密度和镜检幼虫胃饱满程度调整。

7附苗

7.1附苗时间

选优培育后5d~10d,眼点幼虫出现,足伸出时准备附苗。

7.2附着基

附着基为细泥砂(泥砂比为1:4~3:7),用40目~60目筛绢过滤(0.2mm<Ф<0.4mm)。使用前

用砂滤后的洁净海水浸泡和反复冲洗干净,沉淀24h后使用。

7.3附着基投放

将处理后的附着基均匀铺设池底,厚度0.5cm;随着稚贝生长至壳长≧2mm时,附着基厚度增加到

1cm以上,泥砂粒径可增大到0.5mm~1.0mm。

8稚贝培育

8.1培育密度

0.3mm~0.5mm壳长稚贝培育密度为3×105个/m2~6×105个/m2,1mm壳长稚贝培育密度为2×105个

/m2~3×105个/m2,5mm~10mm壳长稚贝培育密度为5×104个/m2~105个/m2。

8.2充气

3

DB21/T2774—2017

同6.3.1。

8.3投饵

以等鞭金藻、角毛、扁藻等单胞藻等量混合投喂,日投喂4~8次,刚附着稚贝日投喂饵料密度为3×104

个/mL~5×104个/mL,1mm~5mm稚贝日投喂饵料密度为5×104个/mL~105个/mL,当稚贝生长到5mm

以上时,日投喂饵料密度为105个/mL~2×105个/mL。投饵次数和投喂量根据池内藻类数量、稚贝数量

和镜检胃饱满情况灵活掌握。

8.4换水

如果饵料投喂充足,日换水1次,每次换80%~100%。饵料供应不足情况下,可采用流水方式,壳

长≦1mm日换水1~2次,每次换80%~100%;壳长>1mm后24h流水,每日换水3~4个全量。

8.5分苗

5d~7d用水将稚贝冲入孔径为80目~200目的筛绢网袋内,洗净、去除杂质,用不同孔径的筛绢网

进行分级,按8.1要求的密度移池分苗培育。

9出池

9.1规格

壳长大于5mm时即可出池。

9.2质量

个体大小均匀,贝壳色泽亮丽、无破损、无杂物,斧足粗壮有力,活力强。

9.3计数

采用称量法。将大竹蛏苗混合均匀,用天平称取20g~50g计数,根据大竹蛏苗总重,推算出大竹

蛏苗数量。取样3次,取其平均值。

10包装和运输

10.1包装

用60目筛子带水过滤,将大竹蛏苗从附着基中分离,将苗与海水按照0.5:10~1:10的比例装入水产

苗种运输专用袋中,袋中盛有1/3~1/2砂滤海水,冲入充足氧气后封口,密封袋置于装有冰袋的保温箱

中密封保存。

10.2运输

装卸避开中午高温时间,运输途中严防暴晒、雨淋、风吹、机械损伤,运输适宜温度为10℃~15℃,

运输时间不宜超过20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21/T2774—2017

前言

本标准是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北、曹琛、周遵春、赵希纯、杨辉、黄金勇、卢伟、张乾、郝咏芳、魏国庆、

吕晓民、尹福香、宋松伟、匡少华、王天麒。

本标准于2017年3月20日首次发布。

I

DB21/T2774—2017

前言

本标准是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