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产品保鲜技术郝更新haogengxin@126.com3/1/20241第一章水产品的保活运输及储存鱼类的生命活动随水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及变化而维系动态平衡,并不断变化发展。鱼类种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必须与水体环境相协调,必须对外界环境各类因子的刺激做出反应,消除由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危害。不同品种的鱼长期生活于不同的水域,因此具有不同的生态要求和生长特性。第一节保活贮运的基本知识3/1/20242一、水生动物的生态要求以常见大规模养殖鱼类为具体代表,水生动物为维持其正常的生长一般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水生动物对栖息水层的选择和适应水生动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由于食性、耗氧量、光照强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过长期的环境适应,许多水生生物相对固定地生活于一定的水层。3/1/20243中上层鱼:鲢鳙3/1/20244鳊鱼草鱼中下层鱼:3/1/20245鲫鱼青鱼底层鱼:鲤鱼3/1/20246尼罗罗非鱼无固定的栖息水层。3/1/20247(二)水生动物的温度适应性研究表明在合适的生长温度范围内,鱼类的代谢强度一般与环境温度成正相关。当环境温度趋向鱼类正常生长的温度上限时,温度升高可导致其代谢速率的明显加快。其中标准代谢率与温度的关系为:Ms=ebT式中Ms:标准代谢率;b:代谢常数,其大小与鱼的品种有关;T:环境温度,℃3/1/20248经过长期的适应,不同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每种鱼都有其合适的生长温度。温带地区的鱼类所能适应的水温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宽,属于广温性鱼类。一般温水性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低于15~20℃时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我国养殖的主要淡水鱼类,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鲤鱼和鲫鱼等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大致为23~28℃,是典型的广温性鱼类。3/1/20249
热带鱼类的生长适温偏高,如罗非鱼为25~33℃、遮目鱼为28~35℃,但两者都不耐低温。
冷水性鱼类一般不能耐受高温,如虹鳟鱼所能耐受的最高环境温度为20℃。绝大多数鱼类的生长适温是连续的,但冷水性鲑鳟鱼一般有两个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7~9℃和16~19℃。3/1/202410(三)水生动物对溶氧的要求大多数水生动物以鳃进行“水呼吸”,但一些水生动物也可借助副呼吸器官或辅助呼吸器官进行“气呼吸”,如黄鳝可以用口咽腔黏膜呼吸、泥鳅可用肠呼吸、鳗鲡和鲶鱼可用皮肤呼吸、攀鲈和胡子鲶可用褶鳃呼吸。3/1/202411鱼类对氧的需要量可用鱼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即耗氧量表示,鱼类的耗氧量随鱼龄和体重的增长而升高。为了体现个体间的差异,通常耗氧量又以耗氧率的形式表明,即表示为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个体所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标准耗氧率常规耗氧率鱼类常规耗氧率随鱼龄的增长而减少。3/1/202412对耗氧率影响的因素(Ⅰ):温度可通过控制鱼类的代谢强度而影响其耗氧率。在一定范围内,鱼类的耗氧量和温度呈正相关。对大多数淡水鱼而言,夏季水温高,耗氧率也高,冬季水温低时耗氧率就低。溶氧主要通过影响鱼类的代谢活动而对其活动和生长起调节作用。溶氧可限制鱼体内某些生化反应的速率。临界氧浓度,当环境中的溶氧浓度低于临界浓度时,鱼类停止生长,甚至厌食、死亡。盐浓度3/1/202413根据鱼类对水体溶氧的不同要求,大致上可把淡水鱼分成4个类群。①需氧量极高的鱼类。②需氧量高的鱼类。③需氧量较低的鱼类。④需氧量低的鱼类。3/1/202414当水体中溶氧水平下降、鱼体缺氧时,鱼体通过提高呼吸运动的频率来维持一定的呼吸强度。当溶氧低于一定水平时,提高呼吸频率不能满足氧供应的需要,鱼体窒息死亡时的环境溶氧量称为窒息点。窒息点和鱼体大小、种类以及水体温度、二氧化碳分压和pH等相关。3/1/202415对耗氧率影响的因素(Ⅱ):温度溶氧盐浓度水体中的含氧量并非随高越好,而应保持正常而稳定的水平。3/1/202416(四)水生动物对盐度的要求盐度是表征水中盐类物质总含量的指标,通常以每千克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的克数表示。盐度≤0.5g/kg的水体称为淡水。常见养殖淡水鱼对盐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其中鲤鱼、鲫鱼对盐度的适应性较强,而尼罗罗非鱼和虹鳟鱼经过驯化可在海水中养殖。对盐度有宽广适应幅度的鱼类称为广盐性鱼,如一些河海洄游性鱼类,既可生活于淡水中,又可在海水中生长。3/1/202417(五)水生动物对生活水体酸碱度的适应鱼类正常生长时的最适pH=7.0~8.0,当pH值下降时或升高时,鱼类的耗氧量下降,而当pH>10.0或<2.8时,可损坏鳃的表面而导致鱼类呼吸中止。不同鱼类对水体酸碱度的耐受力不同。正常生长时,淡水鱼的pH=6.5~8.5,海水鱼pH=7.5~8.5,过酸过碱都会刺激鳃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而影响呼吸。四大家鱼、鲤鱼、鲫鱼和鳊鱼等一般喜欢生活于弱碱性的水域中,其最适的pH=7.5~8.5。如果水体的pH值长期低于6.0或高于10.0,鱼类的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3/1/202418不同鱼类对水体有机质含量的适应性不同。一般而言,鲢鱼、鲤鱼和鲫鱼喜欢在悬浮有机物和浮游生物多的水体中生活,鳙鱼可在有机质含量相当高的水体中正常生长。草鱼、青鱼和鳊鱼喜欢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水中生活。(六)水生动物对生活水体有机质含量的适应3/1/202419(七)水生动物对生活水体硬度的要求水的硬度是指水中所溶解的Ca2+和Mg2+的含量,常表示为1°=10mgCaO/L水。常见养殖鱼类对水体硬度的要求不高,但是水体硬度过低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从而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有些鱼类的发育对水的硬度有一定要求,如虹鳟鱼只有在高硬度的水中性腺才能正常发育,而某些热带鱼只有在软水中才能正常繁殖。3/1/202420二、环境条件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水产动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从水中吸取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生长的正常需要。同时大部分水产动物属于冷血动物,其体温与所生活水域的温度基本相同,因此温度、氧气等环境条件对水产品的生理特性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鱼类是水产品中最大的类群,故主要以鱼类为代表进行讨论和分析。3/1/202421温度对鱼类的新陈代谢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水温的升高可导致鱼类呼吸频率的加快和耗氧量的增加。在鱼类可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鱼的耗氧量增大2~3倍。降低温度可有效降低鱼的新陈代谢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氨、乳酸等的生成量,同时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因此低温有利于鱼的活体运输。鱼类一般不能耐受水温的剧烈变化,当温度变化超过15℃/h时,大部分鱼的呼吸活动出现长时间中断,甚至死亡。(一)温度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3/1/202422(二)氧气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鱼的呼吸分为鳃呼吸和气呼吸。鳃呼吸在水中进行,气呼吸主要通过口腔及咽喉黏膜、皮肤等辅助呼吸器官从空气中吸取氧气。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水中大30倍,同时空气中氧气的扩散速度约为水中的30万倍,所以无水运输一般不会出现缺氧现象。但无水时鱼鳃暴露在空气中,鳃丝易黏着,使气体的有效交换面积锐减,对氧气的有效利用减少,导致运输死亡率增大。3/1/202423海水鱼对氧气的摄取能力较淡水鱼弱,故溶解氧含量降低时更易死亡。鱼类对纯氧的利用效率比空气要高得多。相同运输条件下用纯氧代替空气,可使淡水鱼的运输存活时间延长20~72h。3/1/202424(三)CO2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鱼在水中排放的CO2部分溶于水变成碳酸。当向水中通人氧气或空气时,CO2可随氧气或空气的扩散而排出,因此自然水体中CO2的分压一般较低。运输过程中由于鱼的装载密度较高,水体中的CO2浓度很容易升高。水体中CO2分压的升高可阻止鱼体血液中CO2向外扩散,从而降低肌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力,耗氧量减少。密闭容器中,鱼类血液的CO2浓度更容易上升,直接影响呼吸中枢,使氧气消耗量减小。3/1/202425高浓度CO2对鱼类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当水体中的CO2>50mg/kg时鱼体的呼吸次数减少,CO2>150mg/kg时,水中pH降为6.0,不管含氧量是否充足,鱼体基本上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活鱼运输时可用Na2CO3和氧气除去水中的CO2,也可使含CO2的水通过微孔性半透膜,然后用Ca(OH)2吸收、除去水中的CO2。(三)CO2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3/1/202426(四)pH值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正常生长时,淡水鱼的pH=6.5~8.5,海水鱼为7.5~8.5,过酸过碱都会刺激鳃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而影响呼吸。水中CO2的积蓄可降低pH值,由于鱼血液具有相当大的缓冲能力,水中pH变化不明显时对鱼的生长影响并不大。3/1/202427(四)pH值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
氨也可影响水的pH值,水体中的氨主要来源于鱼体本身的代谢。氨对鳃的通透性影响较大,从而妨碍鱼的正常呼吸。水中氨的积蓄过多时可降低氧的分压,用沸石或离子交换树脂可除去水中的氨。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三羟基甲基氨基甲烷(Trishydroxyaminomethane),可有效地维持水中pH的稳定。3/1/202428(四)pH值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水中的总氨由非离子氨(NH3)和铵根离子(NH4+)组成,非离子氨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而离子态铵是无害的。NH3和NH4+之间的浓度平衡一般由pH和温度决定,有毒的NH3的浓度随着pH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外,浮游植物的大量死亡或水污染,NH3浓度也会升高。出现氨中毒后,分子氨和氧气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造成鱼类组织缺氧,同时造成鱼类血液中NH3含量增高,出现神经中毒症状,严重者因缺氧而死亡。3/1/202429(五)水质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1.悬浊物对水质的影响黏液、剥离的组织碎片、有机物等悬浊物易附着于鳃孔上,影响气体交换的有效面积,导致摄氧困难。悬浊物的存在易滋生微生物,使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导致鱼的生长环境恶化。过滤可有效地除去水中的悬浊物。为了提高活鱼运输时的存活率,长途运输时一般使用密封循环过滤式水槽、水箱或使用开放式循环水体以保持运输水体的清洁。短途运输作业中可在运输前和运输途中换用清洁的水。3/1/2024302.排泄状况对水质的影响不同鱼种以及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的排泄状况不同。鱼类常见的排泄途径和排泄物主要有呼吸器官排泄二氧化碳和氨,皮肤排泄黏液、水分和无机盐。水生无脊椎动物的肾脏主要排泄氨和尿酸,海水脊椎动物主要排泄尿素,肠道主要排泄粪便和无机盐。
排泄物污染水质,影响活体运输生物的呼吸,加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缩短存活时间。一般可通过停喂饵料和暂养等方法使其先排空而减少运输过程中排泄物的排出量。具体的停食时间应根据鱼的品种和季节进行合理调节,夏季一般1~3天、春秋季5天、冬季7天。(五)水质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3/1/202431(六)盐分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
淡水鱼和海水鱼的耗氧量均随水中盐含量的升高而减少。水中的盐类有氯化物、磷酸盐、碳酸盐、氮化合物和硫酸盐等各种盐类,它们主要通过改变水的渗透压而影响鱼类正常的生理活动。不同盐度的水域适应不同的鱼类生活。不少鱼类具有很强的渗透压调节功能,因而对盐度缓慢变化有很高的耐性,但这种调节作用只能局限于一定盐度范围,如果盐度过大或变化过于剧烈则导致应激反应的出现,甚至使鱼体生理失调或危及生命。3/1/202432
当鱼类受到强烈的外界刺激时会产生剧烈运动,造成供氧不足,产生大量乳酸,破坏血液中正常的酸碱平衡,增大活鱼运输放养后的迟发性死亡率。此外激烈运动还可造成鱼体黏液和鳞片脱落,体表受伤,微生物感染可能性增大,从而提高其运输死亡率。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外界刺激主要有温度的变化、剧烈的震动、强烈的光照和噪声等。(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3/1/2024331.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应激性(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鱼类与其他生物体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鱼体不仅能耐受环境因素的变化,发生一定的反应,而且在某些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能相应地改变自身的机能和结构。鱼体与水环境之间时刻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当水环境改变时,它能通过内部的调节作用改变相应器官或系统的代谢和生理活动水平,使鱼体与环境在竞争中经常保持着动态平衡,但是当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过于剧烈而持久,以至于超过了鱼体的适应能力或忍耐限度就可能破坏鱼体与外环境的平衡。因此外环境因素既是鱼类生活、生长、繁衍不可缺少的条件,又是影响鱼类健康、萌发疾病的温床。3/1/202434鱼类受到一个或多个外界环境因素的不良刺激作用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的反应称为应激反应(Stressresponse)。应激反应是鱼类对不良环境因素刺激的忍受达到或接近极限时所表现的异常状态。偏离鱼类正常生活范围的不良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stressor)。应激反应不是独立的疾病,但应激反应可影响鱼类健康,降低鱼体对饵料的消化和吸收,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内分泌调节紊乱、存活率降低和多种疾病的发生,从而造成生长受抑制并可能引起死亡的后果。养殖生产或运输作业中可通过合理的管理以及保持良好环境质量来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应激因素的影响。1.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应激性(续)(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3/1/202435鱼类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警觉性增加、活动加强、运动增加、呼吸加快、顶流逆进和群体活动明显,常聚集在一起,跃跃欲试,躁动不安,争向水面活动,翻滚弹跳,进而表现惊恐逃避、躲窜、无休止地游泳。这些典型的第一阶段的应激反应现象,经过一定时期后鱼类进入第二阶段的应激状态,出现活动减少、游动缓慢、群体聚集势头降低、单独游动至水面、不吃食、虚弱、无精打采、精神沉郁、轻微浮头,逐渐发展至严重浮头、体色变深、衰竭、肚腹朝上、时沉时浮或沉入水底、侧睡不支、接近死亡等表现。1.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应激性(续)(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3/1/202436鱼类的应激反应可以分为三个类型。①突发型。受到不良因素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导致突然死亡,在死亡前未见到明显症状。②急性型。不良因素的刺激作用明显,鱼类在短时间内多数出现惊恐、拥挤、群集顶水运动,逐渐虚弱等异常现象。解除不良刺激后,鱼类可恢复正常状态,若仍有不良刺激存在,可发生衰竭死亡。③慢性型。应激原刺激强度不大,但其影响是长期的或者是间断性的、反复性的。鱼类在努力适应不良环境的过程中,造成不良因素作用的累积效应,导致鱼类长期消瘦、发育不良、生长缓慢,而且可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其引发各种疾病。1.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应激性(续)(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3/1/2024372.诱导鱼类产生应激性的主要因素(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影响鱼类健康的不良刺激因素较多,可以归纳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综合因素四个方面。温度是影响鱼类活动的重要环境变量。鱼类属变温动物,不同鱼类各有适宜的生长、繁育温度范围,存在着生命活动的低温与高温的极限。在鱼类养殖水体中,应激因素最明显的有水温达到或超过最低或最高生长适温的极限;其次是水温的骤变,尤其是短时间内剧烈上升;再次是因水温上升而导致水体某些物质毒性增强,间接使鱼类引起应激反应。3/1/2024382.诱导鱼类产生应激性的主要因素(续)(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不同鱼种对光照强度有不同的要求。根据鱼种对光照的适应性的不同可将鱼分为趋光性、负趋光性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中性三种类型。
如果光照强度过强,可造成灼伤。光照变化使水体中浮游植物量、无机物和有机物含量等发生改变,引发多种应激因素的变化。
3/1/2024392.诱导鱼类产生应激性的主要因素(续)(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鱼类对声波的刺激反应因品种和个体大小的不同而不同,机械振动、声振动、次声振动、超声振动都可不同程度地引起鱼的应激反应。与集群、繁殖和索饵等有关的声音对鱼有吸引作用,而与危险、受惊、报警等相关的声音对鱼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恐吓反应,对鱼的生长和繁殖产生负效应。声波对幼鱼和鱼卵的影响较大。超强的振动波,如在水中发生的强烈爆炸可导致鱼的立即死亡。
3/1/2024402.诱导鱼类产生应激性的主要因素(续)(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鱼类对电流的反应十分敏感,不同种类、个体长度、生理状态及水的温度和导电率均可影响鱼对电的刺激,不同的电流型式、电流强度和作用时间对鱼的影响不同。停止受电,鱼或快或慢地恢复正常,但可产生一定的后遗症。
pH对水体中鱼类、水生浮游生物和其他生物均有重要影响,pH值≤5.5或≥9.5就会诱导鱼的应激反应,pH值≤4.0或pH值≥11.0可使鱼类致死。酸性水中鱼类代谢较弱、活动迟缓、畏缩、摄食少、消化率低、生长受阻。pH过高(如pH>10.0)时鱼体表皮和鳃等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组织最先承受碱性水的影响,并发生相应的应激表现。3/1/202441溶氧
溶氧超饱和使鱼类胚胎和鱼苗出现应激,导致气泡病等。海洋中一般不缺氧,不同淡水水域溶氧差异大,因而适应不同溶氧的鱼类生活。低溶氧往往是养殖鱼类最主要的应激原,导致鱼类呼吸中枢兴奋,通过增强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的不足,溶氧过低引起鱼类浮头及泛池。可引起低溶氧的因素有:CO2、NH3、H2S。2.诱导鱼类产生应激性的主要因素(续)(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3/1/2024422.诱导鱼类产生应激性的主要因素(续)(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盐度主要通过改变水的渗透压影响鱼类的生活动,不同盐度的水域适应不同的鱼类生活。不少鱼类具有很强的渗透压调节功能,因而对盐度缓慢变化有很高的耐性,但这种调节作用只能局限于一定盐度范围,如果盐度过大或变化过于剧烈则导致应应激反应的出现,甚至使鱼体生理失调,危及生命。生物因素鱼类种间关系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残食、寄生、共栖、共生、食物竞争等行为。因种间关系而发生的应激反应主要为凶猛鱼类的猎食侵袭。被捕食鱼防御侵袭的行为就是应激反应,最明显的见于同类鱼防御侵袭的集群活动。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底栖动物、甲壳类、蠕虫类、水生高等植物、藻类、微生物等均可成为应激原。多种生物应激原通常侵袭成鱼及大量吞食鱼卵、幼鱼,引起骚乱不安。鸟类在水体上空飞行时所产生的折光作用,同样可使鱼类紧张,从而产生应激反应。3/1/202443养殖水体中铜、铅、汞、锌、福、铬、锰、铁等毒性较强的金属离子,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金属离子引起鱼类应激反应,其影响程度除与金属离子浓度和鱼类接触时间长短有关外,还与pH,温度、溶氧量、多种金属离子共存及协同作用等有关,确定金属离子的最高安全浓度比较困难,但确实存在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可能。养殖水体中非金属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化工、石油、造纸、纺织、印染、农药等工厂或矿山的废水,主要有害成分为硫化物、氰化物、酚、醛、烃类、砷、硒及化学肥料和有关农药,这类污染物对鱼类均有累积应激效应和致毒作用。养殖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有的可为鱼类提供饵料。由于有机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氧气故有机物含量过高,可造成富营养状态,导致水质恶化,也是引起应激反应的原因之一。当水体有机物耗氧量(COD)超过7.1mg/L时,水体已达富营养化等级,在高密度养殖类型中,应激表现很明显,并可导致严重的死鱼事故。除上述应激因素外,生产操作、饵料等也会导致鱼的应激反应。2.诱导鱼类产生应激性的主要因素(续)(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3/1/202444(七)外界刺激对鲜活水产品生理特性的影响(续)3.鱼类应激反应的控制加强水质管理,优化养殖环境对可能造成应激反应的环境因素查明应激原,实施合理管理。增强鱼体质,提高适应力。为增强鱼对应激原的抵抗和适应力,主要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①培育和养殖健康苗种。②注重饲料质量,加强饲养管理。③提高适应力和免疫力。3/1/202445三、水产品常用保活贮运方法不同的活体水产品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环境要求,为了提高其运输存活率、降低运输成本,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运输。目前已开发出来的活体水产品运输方法主要有机械运输、低温运输、充氧运输、麻醉运输、休眠运输和模拟保活运输等6种形式,不同运输方法的操作原理、特点和适用对象不同。为了提高水产品的运输存活率及降低运输成本,实际贮运作业过程中通常根据待运对象的生理特征和运程等将以上6种方法进行合理的组合。3/1/202446(一)水产品的机械运输机械运输是将待运的活体水产品装入带水箱的车、船等运输机械中进行运输的方法。特点:适用广泛运载量小、成本相对较高管理要求高由于以上原因,机械法运输水产品的距离一般以中短途和短途为主,运输时间一般不超过8~12h,而且适宜在冬春等气温较低的季节进行作业。在实际作业中,所贮运的对象通常为生命力较旺盛的鱼类或可进行气呼吸的特种经济类水产品。开放式密闭式3/1/202447(二)水生动物的低温运输大多数水产品是冷血动物,其新陈代谢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因此低温环境有利于延长水产动物的存活时间。目前维持运输过程低温恒定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制冷法和保温法两种。低温运输前要低温驯化、暂养。3/1/202448(三)鱼类的充氧运输充氧运输主要适用于一些对溶氧要求不太高的高价值鱼类,尤其是鱼苗和种鱼,该产方法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少、使用费用低,是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活鱼运输和保存方法。在运输前通常将贮运对象装入有水的塑料袋中,用工业氧瓶充入高压纯氧后扎紧袋口,然后将塑料袋放人泡沫箱中。为了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鱼和水的装载量一般不超过塑料袋有效体积的1/4,同时要求塑料袋的密封性能良好。为了降低运输过程中鱼体的耗氧量,该法通常与低温法结合起来使用。该法通常还与机械运输法配合使用,以提高运输水体的含氧量。水生动物对纯氧的利用率高,因此使用高压纯氧。3/1/202449(四)鱼类的麻醉运输麻醉运输通过抑制机体神经系统的敏感性,降低鱼体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使鱼体失去反射功能,降低呼吸强度和代谢强度,提高活体水产品运输存活率的运输方法。该方法具有运输存活率高以及运输成本低的特点。为了提高运输存活率通常对运输对象采用全身麻醉。根据水产品的生理特性,可采用化学麻醉和物理麻醉两种麻醉形式降低鱼体神经系统的敏感性。3/1/2024501.鱼类的化学麻醉及其常用药剂(四)鱼类的麻醉运输(续)某些药物可使水产动物暂时失去痛觉和反射运动,降低肌肉的活动强度,减少机体氨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且可使肌肉保持良好的弛缓能力,从而有利于长途运输。常用的化学麻醉剂有乙醇、乙醚、二氧化碳、巴比妥钠、苯氧基乙醇、苯唑卡因、奎纳丁、磺酸间氨基苯甲酸乙醋(MS-222)等30余种。磺酸间氨基苯甲酸乙醋(sandoz),俗称MS-222盐酸苯唑卡因(Benzocaine)
CO2盐溶液3/1/2024511.鱼类的化学麻醉及其常用药剂(续)(四)鱼类的麻醉运输(续)表2-1几种活鱼运输麻醉剂的性能及特点水溶性用量是否重复利用入麻时间喹哪丁CH3CHN(OH)差10mg/kg不能>60min原液对黏膜有刺激性尿烷C3H7NO2好0.5%~5%可>60min可能有致癌作用弗拉西迪耳C3H6OI3N3O3好500mg/kg不能>60min水溶液浸泡效果差三氯乙醛C(Cl3)CHO好40~60mg/kg可>60min-异戊巴比妥钠C11H17N2NO·O2好110~160mg/kg可>60min10℃以上失效3/1/2024521.鱼类的化学麻醉及其常用药剂(续)(四)鱼类的麻醉运输(续)不同鱼种对不同药物的反应不同,采用麻醉法活运水产品的效果与水产品的种类、麻醉剂的品种与用量、运输水体的温度和操作方法密切相关。
操作方法:生产上一般先采用正常的剂量将鱼类麻醉后放入水槽中,然后向水槽中加入等量的淡水,将原有麻醉剂的浓度降低一半。麻醉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黑暗以及轻微的摇动可使鱼体保持安静。3/1/2024531.鱼类的化学麻醉及其常用药剂(续)(四)鱼类的麻醉运输(续)人工合成麻醉剂均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至少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其一,麻醉剂反复使用对人和鱼的危害性;其二,鱼在麻醉剂溶液中最长的时间;其三,麻醉过深后的急救等问题。只有有效解决上述3个问题,才能真正地在商品水产品的运输过程中大规模推广化学麻醉运输法。3/1/202454(四)鱼类的麻醉运输(续)2.鱼类的物理麻醉物理麻醉法采用一定强度的物理刺激抑制鱼类神经系统的敏感性,降低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射强度,安全性较高,因此颇受研究者的青睐。
常用的物理麻醉法主要是电击活鱼,使活鱼假死,从而延长其存活和运输时间。
例:鲷鱼、墨鱼
日本的多部俊郎借鉴中医中的针灸原理,将一定粗细、长短的银针直接插入鱼体头部的相关穴位中,即可使其进入麻醉状态。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投资少,是-种典型的活体水产品绿色运输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具体操作规程需进一步研究。3/1/202455(五)鱼类的休眠运输冬眠的鱼不游泳,所以不需很大的活鲜容器,由振动、噪声和光线等物理因子引起的死亡率几乎降到零,休眠状态下它既不需进食也不会产生任何排泄物,因此也没有质量损失。诱导水产品冬眠的方法主要是降温法。生态冰温零点或称临界温度生态冰温区
3/1/202456
降低生存冰温零点使其接近冰点是活体长时间保存的关键。对不耐寒的鱼种应驯化其耐寒性,提高其在生态冰温范围内的存活率。
研究表明,经过低温驯化的水产动物,即使环境温度低于生存冰温零点也能保持冬眠状态而不死亡,而此时的新陈代谢水平极低,因此有利于保活运输。如临界温度为5℃左右的河豚,在有水的状态下,通过特殊的冷却方法加以驯化,能在-0.5℃的生态冰温区存活62h。(五)鱼类的休眠运输(续)3/1/202457采用休眠法运输活体水产品时,为提高运输存活率需解决两个重要问题。其一,测定保活运输对象的生态冰温零点其二,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降温过程中应采用缓慢梯度降温法,降温梯度一般不超过5℃/小时。(五)鱼类的休眠运输(续)3/1/202458(五)鱼类的休眠运输(续)最早被采用冬眠法进行运输的是日本对虾,随后冬眠运输技术在某些品种的水产品上取得成功,日本报道冬眠的鲈鱼大约能保活40天、鲽鱼三个月、近圆蟹科的蟹5~6个月。休眠法只能在极端环境下延长水产动物的存活时间,并不能无限制地保证其生命活性。刘淇等研究表明,-0.5~1.5℃时牙鲆处于半休眠状态,体内的新陈代谢水平较低,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体内的ATP不断被消耗而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乳酸含量因呼吸排泄受阻而上升,鱼体的疲劳程度逐渐增强,当超过其耐受极限时便开始死亡。3/1/202459(六)鱼类模拟保活运输
模拟保活运输是根据水产品的生态环境和活动情况,人工模拟保活运输对象的自然生活环境条件进行运输。
日本三菱重工公司研制了一种新的水产品保活装置,该装置设置了一个容积为5m3的回流型水槽,并根据鱼的种类安装了可调节的水流发生装置、水温自动控制装置、供氧系统及高性能海水生物净化设备,使其尽可能接近于天然的环境条件。
该方法是对机械运输的一种重要的革新,解决了大批量、长时间和远距离运输活鱼的难题。使用该装置,即使是最难运输的沙丁鱼的存活率也可达100%。3/1/202460四、常见水产品保活贮运设备
机械运输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水产品活体运输手段,当前已开发出多种类型的定型商业运输设备,但从具体形式而言主要有运输船和运输车两种。
如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4家单位制造的两辆活鱼运输车和两艘活鱼运输船均达到了商业应用的要求。其中,首辆海水活鱼运输车以5t解放牌卡车为车体,每次可运载活鱼1000kg以上。第二辆活鱼运输车的载重量为l0t,可运载2000kg以上的活鱼。2001年他们将闽F18开放式活鱼运输船进行密闭式改装,其主要技术指标为鱼水比1:(20~25)、保活运输时间达到100h以上,存活率超过90%。2002年改装的闽狮渔259号活鱼运输船,鱼水比达到1:10,保活运输时间超过200h,单次载鱼量达到30t以上,存活率90%以上。3/1/202461不管何种形式的水产品活体运输机械,其基本的组成要素是相同的,以车、船为主要工具,配备有水箱、循环水泵、充氧装置和隔离网等。其具体结构因充氧装置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气泵充气运输方式操作较简单,投入使用的时间较长。由于气泵充氧的效率极低,同时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运输水箱逐渐由开放式向密封式发展,氧气瓶充氧运输逐渐代替了气泵充氧运输。四、常见水产品保活贮运设备(续)3/1/202462五、水产品保活贮运作业程序(一)活运水产品捕捞作业(二)活运水产品暂养管理注意事项:暂养过程中要按照要求严格挑选生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遵义医科大学《产品交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四诊技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东方学院《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做账实操-代理记账公司的利润计算
- 入党积极分子民主表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男装制版与工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题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焦作大学《新闻评论与体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抽样设计与推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结构化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45167-2024熔模铸钢件、镍合金铸件和钴合金铸件表面质量目视检测方法
- 2023年东北公司加油站账务人员考试题库
- 2024年四川绵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4至2030年中国数字压力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SPIN顾问式销售》课件
- 2025届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三考前热身英语试卷含解析
- 【初中数学】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练习
- 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考试卷带答案
- 公司关爱基金方案
-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动力学+热力学+研究方法
- 2023深信服日志审计系统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