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曲知识点梳理
第1首观沧海东汉末•曹操
【文学常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
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内容理解: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
的对象。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东临①碣石,策马东来,登上碣石。我要
炼字:“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
以观沧海。饱览这大海的壮观
展开,写登山所见。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
点。
炼字:“澹澹”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何”,这里当
水何澹澹②,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
“多么”讲,“水何澹澹”形容大海波澜壮阔,表现了诗
山岛竦峙③。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
人对沧海的惊叹和赞美
树木丛生,鸟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
写作手法:写实手法(实景),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
百草丰茂,百草丰茂密。大海在萧瑟秋
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
秋风萧瑟,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
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
洪波涌起。澜。
到动态,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日月之行,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
若出其中;都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银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星汉④灿烂,河,星光璀璨,它们也都出写作手法:虚实结合。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
若出其里。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虚,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啊!今日我观赏大海,幸运得
幸⑤甚至⑥哉,
很,好极了,且让我引吭高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歌以咏志。
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重点课下注释】①(临)到达,登上。②(澹(d&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③(竦峙(sbngzhi))
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④(星汉)银河。⑤(幸)幸运。6(至)达到极点。
【主旨】通过描写沧海的宏观景象,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艺术特色】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②以洗练
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③苍凉中又有慷
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第2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①有此寄唐•李白
【文学常识】李白,李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
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
【写作背景】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因"欲加之罪"遭贬谪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
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柳絮已经落尽,杜写作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借用“杨花”“子规”
鹏鸟在不停地啼两种意象,点出闻讯的时节是暮春,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
杨花②落尽子规③啼,
鸣,听说你被贬到气氛。“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暗喻征人前途未卜,
闻道龙标④过五溪。
龙标去了,一路上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二者合起来奠定了全
要经过五条溪水。诗伤感的气氛。次句由写景转人言事,正扣题面。“闻道”
1
为听说,可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五溪”
是偏远之地,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我把为你而忧愁修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
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心,托付给天上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
的明月,它伴随着担这项使命。写作手法:由写景言事转为抒情寄慨,“愁心”
你,一直走到那夜传达出忧郁之情,诗人借“明月”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
郎的西边。之情。
【重点课下注释】①(遥)遥想,遥祝。②(杨花)柳J絮。③(子规)即布谷鸟,又你“杜鹃”。④(龙
标)指王昌龄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主旨】本诗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对暮春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而远行的安慰、思念和牵
挂之情。
第3首次①北固山下唐•王湾
【写作背景】诗人在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内容理解:以对偶点题。“青山“即北固山,客路”即驿道,诗
旅人前行的路,正从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不到的,可
客路②青山外,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见这是诗人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行舟绿水前。展,江上碧波荡漾,情感: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诗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
我乘船向前。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
呼应。
炼字:写船上所见最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
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阔”描绘
水齐平,整个江面十
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潮平”一语又为颈联中“江春”一语
潮平两岸阔,分开阔,水上的风吹
做铺垫。
风正一帆悬。拂着,一叶白帆高高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
悬挂。
平野开国、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以小景传大
景之神)。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情感:象征了许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炼字、修辞;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用“生”字和“人”
海日生残夜③,从海上升起,江上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日”“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江春入旧年。早,旧年未过新春已皙理: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
来。理趣(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给人以乐观、积极、向
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
信早已写好,如何寄
乡书何处达?修辞,情感;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
回家园?希望北归的
归雁洛阳边。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
阳。
【重点课下注释】①(次)停宿。②(客路)旅人前行的路。③(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主旨】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在北固山下连夜行舟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
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第4首天净沙•秋思①元•马致远
【文学常识】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画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曲牌名。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干枯的藤、衰老
内容理解:前三句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
的树,黄昏时将
都意味着他的存在一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要回巢的乌鸦。
“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
小小的桥、潺潺
枯藤老树昏鸦②,所骑;而“西凤”正吹在他的身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组成了
的流水,近处坐
小桥流水人家,一幅生动形象的秋郊夕照图,为下文抒写思乡之情做铺垫。
落着几处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写作手法: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
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和''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
瑟的秋风,走来
苍凉;“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
一匹疲惫不堪的
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
写作手法:直抒胸臆,“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
落下,思家怀乡,
夕阳西下,断肠③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词是全曲之“眼”,直抒胸臆,
悲伤到极点的漂
人在天涯④。可见其乡愁何等浓重。
泊之人还远在天
情感: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边。
【重点课下注释】①(思)思绪。②1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③(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④(天
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主旨】全曲仅用28字、十种景物、四种镜头就勾勒出一幅清冷,苍凉的深秋晚景图,表现出一个长期
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衰。
【艺术特色】①景物烘托。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②情景交融。全曲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
第6首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作品被称
为“诗史”。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内容理解:“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
岐王宅里寻常①见,聚集的场所这些地点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诗
您演出,在崔九堂前也
崔九堂前几度闻。人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了对开元初年鼎盛时期
多次听到您的歌声。
的怀念。
内容理解:点明时间、地点、事件。“正是”和“又”寓
藏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
此时正是江南风景绝好
正是江南好风景,世的有力反衬。“落花时节”含有个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
之际,在这落花时节又
落花时节又逢君。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与您相逢。
写作手法:这两句写现在之衰,用江南美景反衬国事凋零、
颠沛流离,抒发时世凋敝与人生凄凉的感慨。
【重点课下注释】①(寻有)经常。
【主旨】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
3
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让人体会到深沉的悲哀与感慨。
第5首也院眉山月歌唐•李白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内容理解:①"秋"字点明远游时令,又形容月色之美。"半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边
轮”使诗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②五个地名连用,
秋月,月影静静地倒挂
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
峨眉山月半轮①秋,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
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影人平羌②江水流。之中,夜间乘船从清溪
炼字:“入”和“流”描绘出月影映在江水,仿佛和水一
夜发③清溪向三峡,驿出发,经渝州向三峡
起流动的画面。不仅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又点明秋夜行
思君不见下渝州。进发,很想念峨眉山上
船之事。
的月亮,到渝州却看不
写作手法:寓情于景,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
到你了。
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重点课下注释】①(半轮)半边,半个。②(平羌qidng)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③(发)出发。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时内心的憧憬和喜悦,以及江
行的独特体验,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峨眉山月贯穿整个诗境,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第7首厅军①九日思长安故园②唐•岑参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炼字:“登高”紧扣诗题中的''九日";“强”字,是不愿为之而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
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强欲登高去,俗去登高饮酒,却没
用典: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按照习俗去
无人送酒③来。有像王弘那样的人
登高饮酒,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送酒助兴,写旅况
把酒送来。
的惆怅、凄凉,也暗寓诗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内容理解:后一句是想象之辞,扣住诗题中“行军”二字,结合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
了安史之乱和长安沦陷的时代特点。
遥怜故园菊,故园中的菊花,这时
炼字:“遥”字渲染诗人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深切的思乡
应傍④战场开。应正寂寞地在战场
之情;“怜”不仅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菊花的眷恋,更写出了
旁边盛开。
对菊花开在战场的怜惜之情。
【重点课下注释】①(行军)行营、军营。②(故园)故乡。③(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④
(傍)靠近。【主旨】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再山故园之
菊慨叹故园已为战场,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惆怅,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第8首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回乐烽前的沙地内容理解:全诗将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前两句写
洁白似雪,受降城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
回乐烽前沙似雪,外的月色犹如深第三句写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愁
受降城外月如霜。秋白霜,不知何处绪: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蓄势有余,末句直抒胸
不知何处吹芦蛋,吹起凄凉的芦管,臆,通过拟想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句绝而意不绝。
一夜征人①尽望乡。惹得出征的军人修辞:“似雪”“月如霜”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月下大
一夜都在思念家漠苍茫的景象,描绘出边塞环境苦寒的特点,渲染愁苦凄凉的
乡。心境,为写戍边军人的思乡之情奠定了情感基调。
【重点课下注释】①(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主旨】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视觉),交代环境的苦寒,为写戍边军人的思乡奠定情感基调;后两句通
4
过“芦管声”(听觉)引发戍边军人的思乡愁绪0
【艺术特色】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
第9首~秋词(其一)唐•刘禹锡
【文学常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世称“刘宾客”,有“诗豪”之称。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
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炼字:“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春”字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点出诗人心目中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秋景,
自古逢秋悲寂寥①,
都悲叹秋天的冷清萧条,与“寂寥”形成对比,折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
我言秋日胜春朝②。
我却认为秋天胜过春天。写作手法:以议论起笔,将古人悲秋和诗人颂秋进行
对比,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炼字:“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
晴空一鹤排③云上,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推字写出了诗人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的豪迈乐观之情。
便引诗情到碧霄④。开云层扶摇直上,把我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以白鹤在秋日晴空振翅高飞、
诗情也带到了蓝天。排云而上的景象,赞美秋天的开阔明朗,表达诗人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昂扬不屈的斗志。
【重点课下注释】①(寂)冷清萧条。②(春朝)春天。③(排)推开。④(碧霄)蓝天
【主旨】这首诗爽朗明快,全诗一论一据,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
见,后两句直接推出“证据”,以明丽秋景引发豪迈诗情。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
壮情怀。
第10首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内容理解:先叙事后写景。“问归期”而“未有期”,
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次句借凄凉的秋夜雨景
抒写客愁旅况。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
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
你问我归来的时间,(我)
君问归期未有期,炼字:“涨”字富有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满秋池的
归期尚未确定,巴山连夜
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乡之苦,从而衬
暴雨,涨满了水池。
托出诗人浓重的愁思。
修辞:设问点题。在两个“期”的一问一答中,将对“归
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人凄凉萧瑟的景色之
中,思归的急切与愁苦之情尽显。
内容理解、写作手法: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
何时(我们)将要在西窗下
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
何当①共剪西窗烛,共剪烛花,再追述今夜我
换成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
却话②巴山夜雨时。在巴山夜雨时对你的思
了的“昔日”之苦,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念。
情感:表达了诗人急切想和妻子团聚的想感情。
【重点课下注样】①(何当)何时将要。②1却话)回头说,追述。
【主旨】这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既描写了诗人身处巴山倾听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来日相聚之
时的幸福欢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孤独凄凉和渴望与妻子团聚的思归之情。
第11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南宋•陆游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
情怀丝毫未减。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
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丁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5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炼字:“僵”字写年迈,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
在孤寂的村落里躺卧不“孤”字写生活孤苦,思想苦闷;“村”字写诗人贫困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
起,并不为自己哀伤,心村居,过看凄苦生活。这四字写出了诗人罢官回乡后处
尚思为国戍轮台②。
中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
关。情感:“不自哀”指不以衰老自弃,内心燃烧着卫国戍
边的志愿,体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
夜将尽时卧床倾听那风吹写作手法、情感:虚实结合。实写雨夜之声,虚写梦境
夜阑③卧听风吹雨,雨打的声音,披着铁甲的战场杀敌。诗人因关心国家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境,以
铁马④冰河入梦来。战马驰过冰河征战疆场的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由现实转人梦境,
情景又进入我的梦境中。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情。
【重点课下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②(戍轮台)指守卫边关。戍,守卫。轮台,古地名,
在今新疆轮台南,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代指边关。③(夜阑(Idn))夜深,夜将尽。④(铁
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主旨】这首诗借写风雨梦境,表达诗人想为国戍边的志愿,抒发了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
拳之心。
第12首潼关清末•谭嗣同
【文学常识】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内容理解: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
后一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独的
终古①高云簇②此自古以来,高云簇拥着这寂寥与辽远,点明时间和旅程。
城,座古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炼字:“簇”字以动写静,让人自然想到白云朵朵、簇
秋风吹散马蹄声。猎猎秋风吹散。拥高城的奇景。
修辞:前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族
拥”。
修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河、山以人的情感,
黄河流过广阔的平野犹以“犹嫌束”衬托河流的奔腾和壮阔,以“不解平”衬
河流大野犹嫌束③,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托山的巍峨险峻。
山入潼关不解平。关(以西)便突兀而起,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
争奇斗险。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
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不知何谓平坦。
【重点课下注释】①(终古)久远。②(簇)簇拥。③(束)拘束。
【主旨】全诗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个方面展示撞关的独特景象,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
直前、追求个性解的少年意气。
6
第13首木兰诗《乐府诗集》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叹息声一声又一声,木兰对着门
唧唧①复唧唧,木内容理解: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
织布。(不知怎的)听不见织布机发
兰当户织。不闻机杼②“唧唧复唧唧”声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
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
声,唯③闻女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
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
问女何所思,问女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
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想什么,我
何所忆④。女亦无所思,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
也没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军中的
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
文告,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兵,征兵
帖⑤,可汗大点兵,军从军。
的名册很多卷,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
书十二卷⑥,卷卷有爷表现手法:运用起兴手法,以“唧唧复唧
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唧”声开篇,写木兰停机长叹,说明木兰
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马和
无长兄,愿为市鞍马⑦,的忧思之深。1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
马具,从此替代父亲去出征。
从此替爷征。木兰形象。
内容理解、修辞: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
东市买骏马,西市
到东边集市买骏马,去西边集市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
买鞍鞫⑧,南市买辔头
买马鞍和坐垫,往南边集市买马嚼子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
⑨,北市买长鞭。旦⑩辞
和缰绳,从北边集市买长鞭。早晨告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
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别父母离开,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
黄河流水鸣溅溅⑪。旦
黄河流水的声响。早晨告别黄河离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
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开,晚上到达黑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燕山胡骑鸣啾啾⑫。
马的嘶叫声。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
啾啾”之声,还衬托/木兰的思亲之情。
内容理解、修辞:概写木兰的征战生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
“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
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
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
万里赴戎机⑬,关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
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
山度若⑭飞。朔⑮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
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军身经百战生存
柝⑯,寒光照铁衣。将的艰苦战斗生活: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
无几,壮士(木兰)战斗十年胜利归
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送着金柝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
来。(改两句意思应理解:将士们征
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
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们征战多年,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
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
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归来见天子,天子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上内容理解: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
坐明堂⑰。策勋⑱十二(论功行赏)。(给木兰)记最大的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
转,赏赐百千强⑲。可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可汗问(木兰)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
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省的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
书郎,愿驰⑳千里足,官,希望骑上千里马,(让千里马)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
送儿还故乡。送自己回到故乡。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
7
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教材原文译文赏析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
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
内容理解: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
爷娘闻女来,出郭回来,对着门梳洗打扮;弟弟听说姐
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
㉑相扶将㉒;阿姊闻妹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
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
来,当户理红妆㉓;小羊。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
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
弟闻姊来,磨刀霍霍㉔床上。(该两句意思应理解:每间房
儿装束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
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
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阁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
袍,著㉕我旧时裳。当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
的木兰与同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窗理云鬓㉖,对镜帖花往日的衣裙。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头
修辞: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通过“开”
黄㉗。出门看火伴㉘,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该
“坐”“脱”“著”“理”“帖”等动作,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两句意思应理解:当着窗户,对着镜
写她对故居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
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子,先理云鬓,后贴黄花。)出门去
爱。
看军中的同伴,同伴都很惊异:同行
作战十几年,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子。
据说,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
雄兔脚扑朔㉙,雌
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修辞:运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
兔眼迷㉚;双兔傍㉚地
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
走㉒,安能辨我是雄
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
雌?
雄兔,哪只是雌兔呢?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重点课下注释】①(唧唧)叹息声。②(杼(zhii))织布的梭子。③(唯)只。(4)(忆)思念。⑤(军
帖(ti。)军中的文告。⑥(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终止劳动合同协议
- 工程挂靠责任合同协议
- 高楼场地出租合同协议
- 建筑桩基专用合同协议
- 合同法对中介协议
- 合同变更补充协议书范本
- 合同双方均同意解除协议
- 合同协议增订6版
- 徐工机械销售合同协议
- 上门收车合同协议
- 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 标准
- 品质异常处罚细则及奖罚制度
- 物联网概论第二章产品电子编码EPC课件
- DB3212∕T 1098-2022 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托管服务规范
- 诊所备案申请表格(卫健委备案)
- 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 办公生活区临时设施施工方案
- GB∕T 40262-2021 金属镀膜织物 金属层结合力的测定 胶带法
- 视频监控vcn3000系列技术白皮书
- 小学三年级西师大版数学下册计算题专题练习题
- 基于三菱plc的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设计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