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了解中国古代货币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变过程,分析白银成为法定货币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影响。2.概述民国时期货币制度的演变,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及其发行使用情况,认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制中地位变迁的原因。3.了解金本位制出现的原因,认识其特点及意义,概述其瓦解的过程及影响。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及内容,分析其确立的历史意义,了解其瓦解的原因。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1.春秋战国以前(1)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eq\o(□,\s\up2(01))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岀现eq\o(□,\s\up2(02))铜铸币。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eq\o(□,\s\up2(03))铜铸币。3.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eq\o(□,\s\up2(04))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4.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eq\o(□,\s\up2(05))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5.元明时期(1)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eq\o(□,\s\up2(06))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又恢复eq\o(□,\s\up2(07))铜钱、eq\o(□,\s\up2(08))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3)自明朝中期起,eq\o(□,\s\up2(09))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eq\o(□,\s\up2(10))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eq\o(□,\s\up2(11))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6.晚清:政府开始铸造eq\o(□,\s\up2(12))银元。7.民国时期(1)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eq\o(□,\s\up2(13))银元为法定货币。(2)币制改革法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eq\o(□,\s\up2(14))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eq\o(□,\s\up2(15))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eq\o(□,\s\up2(16))白银收为国有金圆券与银圆券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eq\o(□,\s\up2(17))金圆券。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eq\o(□,\s\up2(18))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3)人民币:华北人民政府于eq\o(□,\s\up2(19))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eq\o(□,\s\up2(20))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8.新中国成立后(1)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eq\o(□,\s\up2(21))法定货币。(2)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eq\o(□,\s\up2(22))货币体系。(3)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eq\o(□,\s\up2(23))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金本位制(1)出现原因:19世纪初,随着eq\o(□,\s\up2(0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2)确立: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eq\o(□,\s\up2(02))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eq\o(□,\s\up2(03))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3)意义: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eq\o(□,\s\up2(04))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4)瓦解①原因: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eq\o(□,\s\up2(05))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②影响: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2.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确立:eq\o(□,\s\up2(06))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eq\o(□,\s\up2(07))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3)内容:确定美元兑换黄金的eq\o(□,\s\up2(08))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eq\o(□,\s\up2(09))霸权地位。(4)意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5)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eq\o(□,\s\up2(10))浮动汇率制取代。3.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的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思考探究1]“交子”的出现与商业发展有何关系?点拨①北宋四川商业繁荣、商品交易发达,然而最初使用的交换货币是铁钱。这种铁质的钱虽然很重,但价值却很低。由此催生世界上最早流行的纸币交子。②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知识拓展]白银货币化过程的特点白银的货币化,即它从贵重商品走向货币、从非正规的交换手段到成为合法的通货,是在明代完成的。白银的货币化过程是一个社会内部自发的发展过程,首先出现在民间社会,随后得到了明朝事实上的认可,遂向全国展开。[名词解释]银元清末中国自铸银币的通称。清代,把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称为洋钱,把中国自铸的银币称为银圆(元)。[思考探究2]法币改革有何影响?点拨①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党政府加强了金融控制,加强了其统治力量。②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思考探究3]人民币国际化有何积极影响?点拨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减少中国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有利于推动边境以及跨境贸易;有助于降低汇率风险。[名词解释]金本位制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即金币、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思考探究4]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何特征及影响?点拨特征:①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②《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美国保证各国中央银行可随时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影响: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扩大了世界贸易;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固定汇率制,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知识拓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区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主要工作是记录各国之间的贸易数字和各国间的债务,并主持制定各国货币经济政策。首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时逆差的外汇资金需要。世界银行是一个专门机构,拥有184个成员国,共同负责世界银行的资金筹措和使用,协调对发展中国家长期贷款和投资。主题一中国古代货币变化的趋势一中国古代货币简表发展阶段时间标志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秦代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唐高祖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宋代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二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eq\a\vs4\al()史料一主要介绍了从秦到宋代,古代货币的4次重要演变。史料二介绍了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如“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以及“一条鞭法”等。eq\a\vs4\al()(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试答:参考:原因:秦: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一致,不利于商品流通和国家的统一;秦统一六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宋: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货币流通量大;四川地区交通阻隔。(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试答:参考:原因:民间交易多用白银;纸币与铜钱不便于流通;政府政策的推动;赋役征银的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eq\a\vs4\al()中国古代货币变化的趋势(1)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2)从杂乱形状到规范形状。(3)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4)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5)从金属货币到纸币。(6)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7)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主题二从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原因及其启示一古典金本位制的实行从1870年开始,到1914年一战爆发结束。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纸币都与黄金维持着固定的兑换比率,所以它们之间的兑换比率也是固定的。这类似于存在一种世界货币,各国黄金可以自由地运输,自由地进口和出口,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各国纸币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问题可以自动地调节。虽然没有统一的货币协议,也没有集中的监管机构,但各国都能根据自己的国际收支平衡情况进行自动调节。经济史家安德森在他的书里这样写道:“在那个时代里,人们有一种似乎未曾有过的安全感。进步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在一个持续不断的年代里,我们看到政治自由不断地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地扩散,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准降临到更多的大众头上……在金融实务的处理上,各国的政府和中央银行都被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具有良好的信誉。”——摘编自朱雄兵《三百年沉浮:国际货币秩序的变迁》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eq\a\vs4\al()史料一介绍了金本位制的特点,根据史料一“各国纸币都与黄金维持着固定的兑换比率”可知纸币以相对固定的比率与黄金兑换;根据史料一“各国黄金可以自由地运输,自由地进口和出口”可知黄金自由贸易。史料一还介绍了金本位制的作用。史料二介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根据史料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可知,金本位制崩溃;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史料二还介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根据史料二“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可知,实行固定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主导。eq\a\vs4\al()(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典金本位制的特点及积极作用。试答:参考:特点:纸币以相对固定的比率与黄金兑换;黄金自由贸易。作用: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扩展;维护社会稳定。(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并概括该体系的特点。试答:参考:背景:金本位制崩溃;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特点:实行固定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主导。eq\a\vs4\al()从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原因及其启示(1)世界货币体系变迁的原因①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确立的条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扩大资本输出;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为国际投资创造条件。②美国能够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原因:经过二战,英国经济实力严重削弱,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综合实力雄厚;美国利用黄金储备量的绝对优势,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2)启示:国际货币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国际货币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姜春明、佟家栋在《世界经济概论》中认为,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课堂跟踪训练1.下图显示的是我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中的重要一步。下列理解准确的是()A.人工货币取代了自然货币B.实现钱币重量与币值脱钩C.彻底终结了地方的铸币权D.由多样形状转向同一形制答案D解析图中的货币皆为人工货币,故A项错误;统一后秦半两是以重量命名的,重量与币值挂钩,故B项错误;秦半两的出现并未彻底终结地方的铸币权,故C项错误;秦统一货币,货币形制转向同一,故D项正确。2.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答案C解析材料中“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会造成“钱引”的信用丧失,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使北宋经济发展环境恶化,阻碍货币纸质化和商品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排除A、B两项。该变化不利于传统经济观念转变,排除D项。3.如图是晚清政府发行的纸币——大清银行兑换券,它是中国金融史上第一套具有国家法定本位币的纸币。作为史料它直接说明()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剧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C.中国近代货币体系混乱D.中国货币体系出现近代化趋势答案D解析纸币发行官方化、本位化是货币体系近代化的重要表现,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能由材料现象直接推论得出,故排除。4.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行的货币,称为“抗币”或“边币”。在与法币、伪币和土杂钞共存交错的斗争环境下不断壮大,并逐步树立起信誉,占据了市场。这些“抗币”或“边币”的发行()A.阻止了日本的经济掠夺B.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建设C.主导了根据地金融市场D.奠定了抗战的物质基础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行的货币“抗币”在与法币、伪币和土杂钞的斗争下不断壮大,占据了市场,说明其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建设,故选B项。日本经济掠夺的方式有掠夺工矿资源、劳动力、金融和内外贸易等,掠夺的重点地区是沦陷区而不是根据地,“阻止”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发行货币并不代表掌握了金融主导权,排除C项;抗战的物质基础并不限于金融领域,排除D项。5.日本人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说,“中国如无1935年之法币政策,则无1937年之抗战”。这从侧面反映出蒋介石的“法币政策”()A.直接导致日本全面侵华B.对发展经济有一定作用C.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沉重地打击了官僚资本答案B解析“中国如无1935年之法币政策,则无1937年之抗战”表明法币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故选B项。直接导致日本全面侵华的是经济大危机,排除A项;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全民族抗战,排除C项;法币政策是统一货币,在后期助推了官僚资本发展,排除D项。课后课时作业[基础巩固]1.战国时期流通货币种类有刀、布、钱和爰金,刀币是齐国货币。考古发现在古代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亦有大量刀币流通。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齐国铸币业比较发达B.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C.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D.刀币较其他钱币易于携带答案B解析齐国货币在这些地区流通,这与商品流通有关,说明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故B项正确。铸币业发达不能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刀币较布、钱和爰金更不易于携带,故D项错误。2.如图为“五铢”钱。它开始铸造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代C.西汉D.唐代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五铢”铜钱,故选C项。3.据清《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hùn,“混”的异体字)用而不便于携;迄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A.金属货币不被认可B.交子由商人私自发行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答案D解析“交子”的流行并不是因为金属货币不被认可而是因为交通不便,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交子最初由商人发行,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金融秩序相当混乱,故C项错误;“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说明交子被官方所承认,故D项正确。4.宋、元时期,黄金一两约合白银十两钱,明时约合六两四钱七分;同时宋元时白银一两五钱七分可买一匹绢,而明时仅六钱就能买一匹。这说明()A.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B.黄金的货币职能下降C.货币经济走向了混乱D.白银购买力得到提高答案D解析白银价值不能代表工商业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了白银与黄金的比价变化,但未涉及黄金的货币职能下降,故B项错误;白银与黄金和绢的比价都在上升,与“走向了混乱”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明时约合六两四钱七分”“明时仅六钱就能买一匹”表明白银与黄金和绢的比价都在上升,故D项正确。5.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图。1945-1947年数额剧增主要是因为()A.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民族工业陷入了困境D.日本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1947年数额剧增,此时期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不断扩大内战,导致军费开销庞大、财政入不敷出,为了挽救经济危机,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故选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于193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是法币大量发行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而非法币大量发行的原因,排除C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1945年8月15日,排除D项。6.如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的发行()A.适应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B.体现了新中国货币的统一C.为应对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D.成为中国当时的法定货币答案A解析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当时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选A项。当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故排除B项;发行人民币主要是因为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故排除C项;当时的法定货币还是国统区的货币,如金圆券等,故排除D项。7.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A.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B.西方国家依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C.英镑等同黄金起到了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D.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起了显著作用答案D解析国际经济的运行体现为资本的世界流动,这就需要世界货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基础,需要一个金融中心来保持国际支付平衡。于是建立在金本位制上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应运而生,推动了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加速了资本自由流动,也就促进了国际经济运行,故选D项。8.1944年夏,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炮火正浓之际,美、英、苏、中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这一体系()A.以英镑为中心B.以法币为中心C.以美元为中心D.以卢布为中心答案C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美元为中心,而不是英镑、法币或卢布,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9.1963年,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苏联、蒙古、波兰、罗马尼亚、原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签定了关于用转账卢布办理多边结算和建立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协定。这一协定()A.缓和了战后的“冷战”局势B.实现了欧洲经济一体化C.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D.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苏联、蒙古、波兰、罗马尼亚、原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可知,当时这些国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货币的统一化便利了贸易,故选C项。当时资本主义体系使用美元,而社会主义国家贸易使用转账卢布,这是金融上的对立,加剧了冷战,故排除A项;这只是东欧国家,东西欧的对立加剧了,故排除B项;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故排除D项。10.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协议确定浮动汇率,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实现黄金非货币化,按照市价自由交易。该协议表明()A.资本主义经济已摆脱滞胀B.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得到强化C.原有的货币体系已经崩溃D.资本主义各国采用贸易保护政策答案C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会员国货币与美元实行固定汇率,材料中“协议确定浮动汇率,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实现黄金非货币化,按照市价自由交易”,表明原有货币体系已经崩溃,故选C项。20世纪70年代仍处于“滞胀”时期,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贸易保护政策,排除D项。[能力提升]11.据图可推知()A.布币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B.布币演进折射出中国政局趋于统一C.国家分裂与动荡导致了币形混乱D.布币的名称由来与其制作材料有关答案A解析由图可看出布币与古代农具相似,可推知布币的形制是仿照古代的农具形状铸造的,所以布币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故选A项。布币形制的变化是从美学功能和便于携带以及计量等方面考虑的,不能折射中国政局的统一,也不是由于国家的分裂和动荡导致币形混乱,故排除B、C两项;布币的名称是由其形制演化而来,而不是因为制作材料,故排除D项。12.汉至隋五铢钱广泛流通,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重量大约在三铢左右。唐朝废止五铢钱,颁行重约三铢左右的通宝钱,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这表明通宝钱的使用()A.开启了以重量命名钱币的时代B.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C.改变了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D.使得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失答案B解析以重量命名钱币始于秦朝铸造的“半两”钱,故A项错误;材料中汉至隋“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唐朝“颁行重约三铢左右的通宝钱,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即表明它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故B项正确;秦朝“半两”钱奠定了我国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故C项错误;通宝钱的改革只是结束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的现象,更加规范了货币制度,而不是使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失,故D项错误。13.史书记载:宋代的出口商品中铜钱是重要一项,政府屡禁不绝,实为一独特现象。铜钱几乎传遍所有亚洲国家,尤其流入日本甚多,并在当地通行。这反映了宋代()A.货币铸造非常先进B.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冗官导致货币流失D.对外商品贸易频繁答案B解析货币铸造是否先进,材料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宋代铜钱大量出口,类似于如今的美元,其反映的是宋代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故B项正确;材料现象与冗官无关,故C项错误;对外商品贸易频繁并不能说明出口铜钱较多,故D项错误。14.1949年5月28日,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价约为100∶1,到6月8日非法市场上的比价已上涨到2000∶1,银元猛涨刺激物价攀升。反动分子叫嚷:“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据此可知()A.国民党势力依然控制着上海B.人们对银元有盲目的依赖感C.人民币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D.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政权答案D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反动分子对金融局面的控制,当时中共已经控制上海,故A项错误;材料中“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说明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新生的政权,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价上升既非人们盲目依赖银元,也不是人民币通货膨胀,故D项正确,排除B、C两项。15.1979年3月,在法德的协调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8个成员国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EMS),此后西班牙、英国和葡萄牙先后加入。EMS成员一致同意固定任何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政策。这一体系的建立()A.瓦解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B.表明欧洲国家经济发展差异缩小C.为了应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D.实现了欧洲货币关系的长期稳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为了稳定汇率、加强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而建立起欧洲货币体系,故选C项。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A项;该体系仅涉及欧洲部分国家,并不能使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差异缩小,也不能实现欧洲货币关系的长期稳定,故排除B、D两项。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国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明清》材料二美国白银政策使中国政府陷入白银持续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4日宣布中国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是:(1)确定法币,统一发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元;(2)法币与英镑汇价固定;(3)全部白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1936年5月,中美签订《中美白银协定》,规定美国以市场价格向中国续购白银7500万盎司,价款以美元支付,但是需要将美元存于纽约的美国银行以作为法币的海外准备金。法币改革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