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23年7月济南市高二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27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眼拙(zhuō)殷红(yān)文绉绉(zhōu)碟血干练睡眼惺忪
B.拎着(līn)场院(cháng)棕榈树(lǚ)隔膜咂模急于事功
C.强迫(qiǎnɡ)藤蔓(màn)热剌剌(là)津贴诧异莫谈国是
D.倔强(jué)挣脱(zhènɡ)浑天说(hún)侦缉炮仗铁杆庄稼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我问你,下次跳舞会咱们俩应该打扮成什么?
②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就在沉默中灭亡。
③"我没说你,我说他!"阿Q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说。
④女人的手指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⑤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专伺候你!
A.化装暴发分辨振动工夫
B.化装爆发分辩震动工夫
C.化妆暴发分辩振动功夫
D.化妆爆发分辨震动功夫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②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是讲着动人的迷丽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着秦腔。
③区上把兴旺金旺二人押起来,又派助理员来调查他们的罪恶,真是人人义愤填膺。
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不胜枚举。
⑤任何一个乡下男女,只有唱秦腔,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
⑥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乎其微的。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⑤⑥
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运用反语的手法,猛烈抨击了段政府的卑劣无耻和八国联军的血腥残暴。
B.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
运用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的境况,控诉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运用夸张的手法,以夸张山与天的距离之近、枯松与绝壁的角度之大,写山之高之险。
D.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没有生命的废池乔木尚且厌恶侵略,写出人对金兵的厌惧。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女也不爽(高兴)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摆脱)
③总角之宴(快乐)④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
⑤謇朝谇而夕替(替换)⑥于今无会因(缘由)
⑦始适还家门(出嫁)⑧否泰如天地(好运气)
⑨赍钱三百万(携带)⑩多谢后世人(告诉)
可以横绝峨眉巅(飞越)两朝开济老臣心(成功)
A.①②⑤⑨⑩B.①⑤⑥⑨C.③⑤⑧⑨D.④⑤⑥⑧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逮奉圣朝(等到)扪参历井仰胁息(摸)
形影相吊(哀悼)亦遂增胜(美)
B.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先妣抚之甚厚(去世的母亲)
悟言一室之内(对谈)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原因)
C.知来者之可追(追赶)犹望一稔(庄稼成熟一次,一年)
善万物之得时(羡慕)故病且怠(懈怠)
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小民)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指甲抠、掐)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声)盘飧市远无兼味(盘中菜肴)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有相同释义的一项是(3分)
A.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B.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②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③其后六年,吾妻死
C.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③又申之以揽茝
D.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遂见用于小邑③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8.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恐年岁之不吾与②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③高余冠之岌岌兮④为仲卿母所遣
⑤其制稍异于前⑥则告诉不许
⑦传其事以为官戒也⑧悟言一室之内
⑨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⑩故不我若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乐夫天命复奚疑
A.①⑩/②/③⑨/④⑥/⑤⑦⑧B.①⑩/②⑨/③/④⑥/⑤/⑦⑧
C.①⑩/②/③⑨/④⑥/⑤⑦⑧D.①⑩/②/③⑨/④⑥/⑤/⑦⑧
9.下列各项有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总角,原指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两个丫髻的发型,后来用以代指少年时代。
B.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下九,在这一天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C.孝廉,本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亦是汉代所设的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
D.凤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因为中书省设在禁苑之中,所以常用以代称中书省。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小题。(10分)
材料一:
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
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述出来。“雅”是规范、典雅。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
今译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这里存在古今汉语表述形式之间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译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当译者将原作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地、准确地表述出来,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上述这些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今译也就完成了。
翻译界历来有直译和意译之说,有人主张直译,有人主张意译,双方进行了长期的争论。主张直译的人批评意译随意胡译、乱译。主张意译的人批评直译逐字呆译、死译。实践证明,直译、意译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译方法。直译与意译具有共同性,亦有差异性。共同性是都要求忠实于原作。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方法上,前者强调按原文的结构、语序翻译。其优点在内容上易于忠实地、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意义,在形式上可以保存原文的语气及语言上的特色。后者强调反映原文的风格神韵而不必逐字逐句直译。其优点,在内容上能保留原文的风格神韵,在形式上易于再现原文的体裁、风貌。需要指出的是,与直译相比,意译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对于这一点,译者应有所警惕。由于二者具有差异性,所以各自都有它们的适应性。直译适宜于翻译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意译适宜于翻译文艺作品,如诗、词、赋、曲等。当然,用直译还是用意译,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能直译者不妨直译,不能直译者须用意译,兼及二者,方为妥当。不管采用哪种方式,今译中原作信息的丢失是肯定的,只是多或少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的介入,为古籍今译的外化提供了新的途径,甚至促成了古籍今译概念的延伸。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典籍里的中国”,对古籍的活化、诠释做了积极探索。更多不同方式的今译作品正在日益涌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摘编自尹波、郭齐《古籍今译的理论与方法》)
材料二:
古籍今译“为什么”的问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从根本上说,古籍今译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译作为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既是“存亡继绝的工作”,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桥梁”。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常明确的,主要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要让广大读者走进古籍、热爱古籍,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
从先秦到晚清,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古籍的形态除了它的本然状态之外,还有经过整理之后的现代形态。本然状态当然非常重要,这是它的文物价值。但是,对社会大众而言,所接触到的还是经过整理之后的古籍,所重视的更是其阅读价值。今译就是古籍现代形态的一种特殊体现。说“特殊”,是因为它已经是经过古今语言转换之后生成的文本形式,并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态;可是,从文字所表述的内容来说,它又是由原始文本衍生而成的,其内容依赖于原始文本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译不是古籍的复制,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译文也不能独立于古籍而存在,否则它是没有意义的。
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古籍不同于一般文物,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随着时代发展,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异,诸如语言、文字、名物、典章、制度、规范、礼仪、习俗、观念、思想等,许多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能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的综合阐释,是将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它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同时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这也就是程千帆所比喻的“金蝉子转世”与“七仙女下凡”:“佛弟转世,仍是高僧,仙女下凡,依然美妇,虽已今世,不昧前因。”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忠实、完整、准确、优美的再现,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现代阐释,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
(摘编自马世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
10.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复提出“信、达、雅”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其中,“信”是基础,“达”是“信”的凭借,“雅”是“达”的发展,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
B.译者把原文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准确地表述出来,就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译者的理解矛盾就得以解决。
C.直译与意译具有共同性,亦有差异性,但用直译还是意译,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不论使用哪种翻译,原作信息或多或少都有丢失。
D.科学技术进步,多媒体介入,为古籍今译的外化提供了新途径,甚至促成了古籍今译概念延伸,不同方式的今译作品正在日益涌现。
11.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籍今译是让非专业的广大读者走进古籍,热爱古籍的最好的门径。
B.古籍和今译是不可能相互替代的,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C.古籍今译力求把古籍完整准确地综合阐释,以便现代读者理解接受。
D.《论语今译》是《论语》文本的现代阐释,是其生命力的当代传承。
12.两则材料对古籍今译的论述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20分)
材料一
晏子朝,乘敝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遂让不受也。
齐景公游于菑,闻晏子卒,公乘舆素服,驲而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矣,至,伏尸而号曰:“子大夫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怨罪重积于百姓。今天降祸于齐国,不加寡人,而加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矣?”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食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有删改)
材料二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趣召晏子急速B.君使臣临百官之吏面对
C.公射出质箭靶D.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求取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乘敝车”“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和“乘骐骥以驰骋兮”中“乘”意思相同。
B.寡人,是指寡德之人。古代诸侯王常用于谦称自己,类似的还有“孤”“不榖”等。
C.社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来泛称国家,在文中意思为后者。
D.“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的“重”和《离骚》中“又重之以修能”的“重”意义不同。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B.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
侯
C.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D.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
侯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身居尊位,却节俭力行。要求自己和家人都注意节省自身生活上的花费,为国人做
出不尚奢靡的榜样。
B.晏子死后,景公极为伤痛。景公行为上的矛盾,言语中的自责以及对齐国国运的担忧,足见晏子的重要性。
C.晏子对君王极言直谏,辅佐有方。即便离世,对景公的影响也未曾减弱,使景公在言行上没有出现过失。
D.晏子恪尽职守,拒绝赏赐,影响深远。齐景公赏识弦章之言,赐鱼五十车,弦章秉承晏子遗行而拒收。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4分)
(2)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4分)
(17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8~19题。(9分)
洞仙歌
戴复古①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是重阳怎虚过。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②,旋簇着③、几般蔬果。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
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常年漂泊在外。②团栾,此处指圆桌。③旋簇着,很快地铺设着。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菊蕊金初破”,用鲜明色彩点明季节,与后句中的“重阳”照应。
B.下片“枉把”二字照应上片“奈”字,生动刻画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境。
C.词中的“三杯两盏”与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在表情达意上全然不同。
D.本词语言俚俗化,如“奈没个”“煞远哩”等语,贴近生活,亲切自然。
19.词中处处有“乡愁”,结合文本分析是如何表现乡愁的。(6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济南姑娘在自己的书房里,与书籍为伴,沉醉在文字的海洋中,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不是他能使树活得长久且孳长茂盛,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为迎接客人到来而做了充分准备。
(4)《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神话传说介绍蜀道开辟之难和来历之奇。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红棉袄
孙犁
风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沙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得怕人,树叶因昨夜初霜的侵凌而焦枯了,正一片片坠落。
我同小战士顾林从滚龙沟的大山顶上爬下来,在强登那峻峭的山顶时,身上发了暖,但一到山顶,被逆风一吹,就觉得难以支持了。顾林在我眼前,连打了三个寒噤。
风还是吹着,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的暗了。
远远的在前面的高坡上出现一片白色的墙壁,我尽可能加快了脚步,顾林也勉强跟着。这时远处山坡上已经有牧羊人的吆喝声,我知道天气该不早了,应是拦羊下山入圈的时分。
爬上那个小山庄的高坡,白墙壁上的一个小方窗就透出了灯火。我叫顾林坐在门前的一块方石上休息,自己上前打门。门很快地开了,一个姑娘走了出来。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有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说,这里只是一个小庄子,总共只有三户人家,过往的军人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为她的哥哥是自卫队的一个班长。随后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
她转眼看了下顾林,对我说:“他病得很严重吗?”
我说:“是。”
她把我让到她家里,一盏高座的油灯放在窗台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灯芯,挑着一个不停跳动的灯花,细碎地爆炸着。
姑娘有十六岁,穿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梳得很平,动作很敏捷,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是没有那灯光和灶下的柴火的光,机灵的两只大眼也会把这间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两只袖子,正在烧她一个人的晚饭。
我一时觉得我们休息在这里,有些不适当。但顾林躺在那只铺了一张破席子的炕上了,显然他已是精疲力尽了。我摸摸他的额头,又热到灼手的程度。
“你的病不会又犯了吧?”
顾林没有说话,我只听到他的牙齿的“得得”声,他又发起冷来。我有些发慌,我们没有一件盖的东西。炕的一角好像有一条棉被,我问那正在低头烧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来盖一下,她低着头没听完我的话,便跳起来,爬到炕上,把它拉过来替顾林盖上去,嘴里一边说,她家是有两条棉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条出操去了。把被紧紧的盖住了顾林的蜷曲的身体,她才跳下来,临离开,把手按住顾林的头,对我蹙眉说:“一定是打摆子!”
她回去吹那因为潮湿而熄灭的木柴了,我坐在顾林的旁边,从门口向外望着那昏暗的天。我听见风还在刮,隔壁有一只驴子在叫。我想起顾林明天是不是能走,有些愁闷起来。
姑娘慢慢地对我讲起话来。炉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脸发红,那件深红的棉袄,便像蔓延着的火焰一般。
她对我讲,今年打摆子的人很多,并问我顾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过。她说有一个好方法,用白纸剪一个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觉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黄表纸卷起来,向东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时便害过这样的病,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治好的,说完便笑起来:“这样是不是迷信呢?”
夜晚静得很,顾林有时发出呻吟声,身体缩拢起来,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条棉被,不只破烂,简直像纸一样薄。我已经恢复了温暖,就脱下我的军服的上身,只留下里面的一件衬衫,把军服盖在顾林的头上。
这时锅里的饭已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汤放在炕沿上,她看见我把军服盖上去,就沉吟着说:“那不抵事。”她又机灵地盯视着我。我只是干笑了一下,表示:这不抵事怎么办呢?我看见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在左边的纽扣,最下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后退一步,对我说:“盖上我这件棉袄好不好?”
没等我回答,她便转身去断然地脱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了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了,末了还笑着讲:“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
她身上只留了一件皱折的花条布的小衫。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自己幼年病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
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炉膛里一燃一燃的余烬,一时,她又讲话了。她问我从哪里来,走过什么地方,哪里的妇女自卫队好,又问我什么时候妇女自卫队再一次检阅。一会儿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
(节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通过描写“我”和顾林在恶劣天气中的艰难跋涉,既交待了顾林生病的原因,又体现了抗战的艰辛。
B.第三自然段通过“我”对雨雪天气的判断以及感觉到的天色的变化,折射出“我”内心的焦虑与担忧。
C.写姑娘头发“梳得很平”,表现她干净利落;写姑娘眼睛“盯住人”,表现了她对“我”和顾林充满戒备。
D.小说最后一段交待了姑娘妇女自卫队成员的身份,体现了她的革命觉悟,赋予了故事更深层次的意义。
2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冷的山坡、焦枯的树叶和迎面而来的寒风,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B.小说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的手法,来塑造“姑娘”的形象,使这一形象更加鲜活、丰满。
C.在这篇小说中,我们找不到宏大思想,也找不到完美的人物形象,只见到笔下的“真实生活”。
D.以高度洗练的精粹语言,在有限的作品文字当中,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人物美与人性美的绝佳故事。
23.本文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请简要分析。(4分)
24.根据文本分析“红棉袄”所起的作用。(6分)
六、(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在未来3到5年内,世界将面临经济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把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2)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在当下,任正非的“传递寒气”说与鲁迅的“摆脱冷气”说,对当代中国青年颇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7济南市高二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解析及评分标准
一、(27分)
1.D2.B3.A4.B5.B6.C7.C8.D9.B
二、(10分)
10.B11.C12.(1)材料一侧重论述古籍今译的方式方法。探讨了“信、达、雅”的标准和直译与意译的异同。(2分)(2)材料二侧重论述为什么要古籍今译。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从让广大读者走进古籍、热爱古籍方面)阐述古籍今译的重要作用。(2分)
三、(20分)
(一)13.B14.A15.D16.C17.(1)这是众位臣子不贤能,他们的智慧不能够察知君主的不足之处,他们的勇气也不足以冒犯君王的尊严。评分标准:“不肖”,不才,不贤能;第一个“知”,同“智”,智慧;“犯颜色”,冒犯主上的尊严。以上三个得分点各1分,句意1分。(2)现在我对君王的辅佐还没有在众人中显现出成效,却要接受这些鱼,这就违背了晏婴的主张,也曲从了谄媚阿谀之人的利欲。评分标准:“见”,显现,出现。“若”,这些;“义”,思想、主张、想法。以上三个得分点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晏子上朝,乘坐一辆破旧的马车,拉车的马也是不能快跑的劣马。景公见到这种情况,说:“唉!难道是我赐给先生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先生会乘坐这么不堪胜任的破旧马车呢?”晏子出宫后,景公命令梁丘据从宫中选一辆有四匹好马的大车赠送给晏子,连续送了三次晏子都没有接受。景公很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晏子到了以后,景公说:“如果先生再不接受这辆马车,那么我以后也不乘坐马车了。”晏子说:“主公您遣使我治理百官,我就应当节俭自身衣服饮食的供养,奉行节俭的风气,以给齐国民众做出表率,然而即便如此,我还是唯恐自己有过于奢侈而没有顾及民众的行为。”于是,晏子谦让而辞谢了景公,始终没有接受这个赏赐。
齐景公正在菑河上游玩,听到了晏子去世的消息,他(赶紧)穿上白色丧服,驾马驱车赶回去,他觉得车子走得太慢了,于是就下车快走,下车后又知道不如乘车快,就又登上车。等到回到都城时,已经像这样上上下下反复了好几次。(他)边走边哭前往奔丧,一到晏子府中,便伏在晏子尸身上放声哀号:“先生您日夜督促我,连很细微的事也不放过,但我还是在百姓身上累积了很多怨恨和罪过。现在上天把灾祸降给齐国,却不加在我的身上,反而加祸于先生,恐怕齐国很是危险了!百姓将去向谁诉说啊?”
晏婴死后十七年,有一次齐景公请各位大夫饮酒,并以射箭助兴。齐景公的箭射出了箭靶,厅堂上的人都齐声叫好,像出自一人之口。齐景公脸色大变,接着叹息一声,抛弃了弓和箭。这时大夫弦章进来了,齐景公对他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婴,至今已有十七年了,从未听到有人指出我不好的地方。今天射箭明明出了箭靶,可是喝彩声却像出自一人之口。”弦章对齐景公说:“这是众位臣子不才,他们的智慧不能够察知君主的不足之处,他们的勇气也不足以冒犯君王的尊严。但是有这样一种情况,我听说:‘君王喜好的,那么臣子就会信服;君王特别爱吃的东西,那么臣子也就会喜欢吃。’尺蠖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青黑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青黑色。君王您仍然还有爱听谄谀之人的话的时候吧?”齐景公说:“好。凭今天这番话,你是国君,我是臣下。”当时海边渔民进献鲜鱼,齐景公就用五十车鱼赏赐弦章。弦章回去时,鱼车塞满了道路。他抚着赶车人的手说:“从前晏婴以拒绝赏赐来匡正君王,所以君王有什么过失从不遮掩;现在这些臣子以谄媚阿谀来求取利益,所以箭射出了靶子反而还齐声叫好。现在我对君王的辅佐还没有在众人中显现出成效,却要接受这些鱼,这就违背了晏婴的行为准则,也曲从了谄媚阿谀之人的利欲。”因此他坚决地退还了这些鱼不接受恩赐。品德高尚的君子说:“弦章的廉洁,就是晏婴留传下来的好品行啊。”
材料二: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食不兼味,妻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违背命令,(斟酌着去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四、(17分)
(一)18.C19.(1)上阕以反问引出乡愁。“重阳怎么可以虚过?”着一反问恰恰点明了词人孤寂漂泊,虚度时日的处境,自然引发对家乡的思念。(回答“借节日引发乡愁”也可。)(2)乐景衬哀情(对比)。上阕以热闹的街市反衬自身的寂寞,更加突出对家乡的思念。(3)直抒胸臆。下阕开头三句直言乡思,表述了词人乡愁客怨难以排解的无奈之情。(4)借喝酒听曲表述愁意。思念枉然,只得喝酒听曲,打发时光,看似欢乐,实则隐藏着浓郁的乡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二)20.(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2)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4,天梯石栈相钩连注:本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以教材为据。
五、(16分)
21.C22.A23.(1)第一人称叙事(以“我”的视角叙事)。(2)使用对话手法和心理描写叙述故事。(3)按照时间循序叙述故事。(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24.①突出人物形象。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袄子给予顾林,展现了她的美好形象。②彰显主题,“红棉袄”象征了善良、关怀、温暖和人性的美好。③对比(反衬)。红棉袄与寒冷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每点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六、(60分)作文评阅参考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在未来3到5年内,世界将面临经济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把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2)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海剧院场地租赁合同范文
- 2025年橄榄销售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中外软件采购合同
- 2025年医院消毒服务合作合同样本
- 2025年广告设计制作合同文本
- 2025年伴侣介绍合同
- 2025年外包技术支持工程师年合同样本
- 2025年品牌建设与推广咨询合同
- 2025年标准港口装卸合同文本
- 2025年物业策划租赁及维修保养协议
- 初三九年级下册部编人教版历史考试必背资料(2020最新版)
- 观赏树木的园林特性课件
- 当代教育心理学(范围)课件
- 法院卷宗范本
- XX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维保方案
- 冷作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三版)教学课件汇总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程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 图解2022年新制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学习解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课件
- 家谱树形图模板
- 文苑小学安全管理网络图0
- 2 遗传图绘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