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摘编自郑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材料二:

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不同阶层的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百家争鸣”应运而生。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他们为后世播撒下智慧的种子。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其中的核心和首要的价值标准。

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C.材料二认为“百家争鸣”产生于先秦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面对社会变革,不同阶层的人提出自己的主张,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和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释,各自智慧超群,交融互补后,形成了登峰造极的哲理智慧,成为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B.佛法不是产生于中国的思想,但在历史发展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C.老子告诉我们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这其中体现出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我们今天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其思想根源是老子提出的持续性,这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雍也》)

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根据两则材料,先秦儒家思想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

1.B

2.D

3.C

4.①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民族精神”和“哲学智慧”两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②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列举“孔孟之道”“老庄之道”和“释迦牟尼之佛法”,论证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③论证语言严谨,如运用“始终……一向”“不管……还是……都”等串联文章内容,论述严谨周密。

5.①“和为贵”,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②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谦虚礼让,尊老爱幼,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③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一直努力,不断进取。④对自己的家庭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⑤悉心培养完美的道德,自觉抵制外物的诱惑,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我魂魄(节选)

云杉

电话是资料室的管理员打来的。“那张照片的找到了,他叫穆易。”

“是不是去柬埔寨的那个穆易?嗨,要他的照片可真难。”

管理员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

“他就在这儿,你来一趟吧!”

资料室在地下室。宽阔深邃的大厅里排满了20世纪60年代那种深黄色的木柜。一上了年纪的男人站在书柜的中间,和管理员说话。我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儿,从塑料夹子里取出那张照片,我猜想这个人就是穆易。

他转脸看见了我。他脸上有一种沧桑的、聪颖的神情,这种特别的气质使他与众不同。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几十年里发生的几乎所有战争,他一定会有什么变化。

“这是1942年拍的,没错。”他把照片翻过来,上面有一行变成黄色的钢笔字: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

①“这些字是,我写的。”

我们走到书柜后面,那里有一张书桌和两张单人沙发。

“她是鲁艺的文工团员,唱歌的。”他非常肯定地说。“如果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我就会记下来姓名、地址等等。”

②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

这些字迹确实散发着伤感的气息。

“我是那年5月遇见她的,当时我是晋察冀军区的报道员,去太行山采访,回来的时候在山下遇见了鲁艺文工团的一大群女孩子。其中一个对我说:‘嗨,记者同志,给我留个影吧!’

她就是培蕊。很年轻,她回头招呼别的人,那些人笑着不过来,她也在笑,她的笑容很灿烂。

我的底片已经用完了,但是还有我们称为‘尾巴’的一小块空白,我决定试一试。

我问她:‘要是照片洗出来了,怎么给你?’她笑着招招手说:‘到前线见!’我也说:‘前线见!’那时我们非常年轻,非常快乐,觉得生命很长,而且会充满许多快乐的相见。”

③“她死了,是吗?”

“你听说过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吗?”

穆易看见我一脸茫然,就说,“1942年5月,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了三万精锐部队包围了八路军总部,被包围的人都是机关、后勤、学校、文艺团体的人员,培蕊的剧团也在其中。”

“我至今都不知死了多少人,”穆易说,“很多人都跳下了悬崖,那条很深的峡谷里到处是人和骡马的尸体,后勤人员在跳崖的时候把骡马辎重都拉了下去,什么都不愿落到日本人手里。”

“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她的消息。但是这些被包围的人,特别是那些女性,都从悬崖上跳下去了。”

为了报道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在6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历史材料中打滚,但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

“你可以查一下资料,”穆易注意到我的神情,“新华社华北分社在这次战役中死伤惨重,肯定会有记载。”

穆易站在窗口吸烟,他说话的时候目光炯炯,一点儿也不像年过古稀的老人。

我和穆易顺着地下室黑暗的甬道往外走,他突然问我:“你为什么会对这张照片感兴趣?”

“我不知道,”我老实地告诉他。“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报道已经结束,可是我忘不了这件事,这可能是职业的兴趣。”

穆易点点头,表示理解。他随手掏出一张纸,用笔写了几个名字交给我。他说这几个人都经历过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可能对我有点什么帮助。

穆易的话的确没错。关于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史料记载很少,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在山西辽县志中,这样写道:

1942年9月18日,辽县、辽西县合并,正式更名,为左权县,纪念在本年5月“反扫荡”战役中英勇牺牲在辽县麻田的左权将军。

显而易见,这不是一场胜仗,八路军总部在这次战斗中吃了大亏。没有一份材料能够表明,被包围的八千人中,到底有多少人牺牲,我唯一能肯定的是,那绝不是一个小数。新华社有关资料是这样记载的:

1942年5、6月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纠集3万多精锐部队,突袭我八路军总部,进行“铁壁合围”。新华社华北总分社,40多位同志在突围中英勇牺牲。

新华社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共有110多位新闻工殉职,但在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就死了40多人,将近二分之一。我已经可以想象这次战争的惨烈。其中,对一位女记者黄君珏的记述引起了我的注意:

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牺牲,英勇殉国。

对黄君珏简单的介绍中,附有她的爱人王默磬的一封给其岳父的信,这封不同寻常的家信记述了妻子殉难的过程。王默磬也是新华社的工作人员,当时他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就倒在离黄君珏不足50米处。侥幸的是,他活了下来,成为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唯一见证这惨烈史实全过程的人。

他在给他的岳父黄友郢老先生的信中这样写道:

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

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

④当天晚上,我定了去山西的火车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照片背面的字迹“散发着伤感的气息”,源于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这些历史的痕迹与年轻的培蕊留影形成张力。

B.官方资料以寥寥数语交代黄君珏的生平,家书以真切的笔触再现黄君珏牺牲的场景,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穆易给培蕊拍照片,“我”对照片感兴趣,都带有偶然性,但这些偶然事件却推动了“我”一步步地寻访历史的真相。

D.文章以“追寻”为行文主线,通过一张照片引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笔调简洁克制,情感真挚深沉。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这些字是”后面断开,与“我写的”形成话语停顿,使回答更肯定郑重。

B.句子②中“培蕊,1942年5月”等字样重复出现,造成叙述延宕,深化了伤感气息。

C.句子③中穆易故意将话题岔开到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说明他不相信培蕊已经死了。

D.句子④中“我”受史料的激发,去山西进一步探寻,也激发了读者一探究竟的欲望。

8.穆易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文本现实与史料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B

7.C

8.①开篇通过穆易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交代穆易特殊的职业习惯,展现他特别的气质,为文章营造了神秘的氛围。②借和穆易的对话引出八路军总部突围战役的史实。“我”和穆易对话由培蕊的照片转向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引出了后文的主要内容。

9.①现实中“我”对八路军总部突围战役的疑惑和相关史料形成有机的补充,使行文结构更加完整。②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八路军总部突围战役的历史,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文章具有历史纪实性。③史料激发了“我”进行实地探寻的欲望,促使“我”去山西追寻英雄们的事迹,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②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③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

文本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①菑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通“灾”。②当:恰当。③折阅:低价销售,亏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好善A无厌B受谏C而能D诫E虽欲F无进G得乎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传》既是解释《春秋》的著作。

B.跬步,即一小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C.“累土”与“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的“累土”意思有所不同。

D.“跛鳖致之”中的“致”与“致知在格物”中的“致”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的态度,与《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述的道理具有一致性。

B.荀子将君子和小人对待善恶正邪的做法进行对比,指出两类人处世待人的不同态度,最终将导致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结局。

C.荀子将士君子面对贫穷生活的态度与良农面对水旱、良贾面对亏损的态度进行类比,指出士君子要正道直行、笃行不怠。

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间的关系时,运用顶真的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4.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BEG

11.D

12.C

13.①道路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小,不做就做不成。

②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14.①材料一侧重点是修身的重要性和做法,指出修身要见善自存、见不善自省,要从小事做起;

②材料二侧重点是修身的意义,指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齐家治国的前提。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②。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苏轼刚来密州任知州,此前他在钱塘任职。上元,即元宵节。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灾,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抓住杭州、密州元宵节的典型场景,一个热闹,一个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上阕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写灯、写月、写人,虚实结合,声色交错。

C.“昏昏雪意云垂野”以景结情,既写出了环境的空旷苍凉,也展现了情绪的低落。

D.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本词语言更隽秀,至情深婉,这与本词的情感相关。

16.这首词表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5.B

16.①对钱塘繁华的怀念。上阕通过灯火、明月、人等意象,描绘了钱塘元宵之夜热闹、繁华的景象,表述了对钱塘生活的怀念;②仕途不顺、年华老去的失意。“寂寞山城人老也”直接抒发了远离京城的落寞和时光逝去、人生易老的感伤;③心怀百姓的忧虑。密州连年蝗灾,百姓举行社祭祈求丰年,百姓艰难的生活状态让心情低落。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的“一言”,具体来说就是“,”。

(2)在《大学之道》中,“,”两句指出事情有主有次、有始有终。

(3)《老子》中,“,”两句以参天大树由细小萌芽长成为喻,阐明了要做事从细微做起的道理。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

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____,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罕见的。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一曲精神凯歌。当前,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____的奋斗姿态进行伟大斗争,打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主动仗。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____的历史。在长征中,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一无二一往无前血浓于水

B.独一无二一如既往鱼水情深

C.绝无仅有一往无前鱼水情深

D.绝无仅有一如既往血浓于水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一曲精神凯歌。

B.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一曲“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精神凯歌。

C.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一曲精神凯歌。

D.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一曲“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精神凯歌。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18.C

19.B

20.比喻,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比作长征,将遇到的困难比作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表述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道家的目光是超越的,儒家的目光是温暖的,墨家的目光是热烈的,那么,____,会让人产生一阵阵寒意。

老子淡淡地走在路上,孔子苦苦地走在路上,墨子急急地走在路上。路边树丛间,早就有几副冷冷的目光。以韩非子为代表的的法家学者,完全不讲老子、孔子、墨子的情怀,只讲严格的社会管理,并把这种管理组成一种绝对权力。在韩非看来,____。“法”是法令如山,赏罚分明;“术”是运用谋术,控制群臣;“势”是集中权势,制服天下。

猛然一听,法家让人不太愉快,但仔细一想,社会历史还真少不了法家。无论是老子、孔子还是墨子,都是理想主义者,但法家是现实主义者。对于现实的社会政治,老子主张尽量少管,听其自然;孔子主张道德领先,苦口婆心;墨子____。这三条道路,都很难有效。把整个社会管理起来,与他们不同的是,法家强硬地追求有效,依傍并试用权力。最后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的思想胜利了——真正让秦国强大并统一中国的思想流派,就是法家。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雷雨》)

B.“就是—一”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祝福》)

C.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后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别了,“不列颠尼亚”》)

D.永远的创痛,让我们更加懂得,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宝贵——这是我们最为深切的抗疫感悟,也是必须牢牢坚守的价值取向。(《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21.法家的目光是凌厉的;社会管理离不开“法”“术”“势”;主张一腔热血,行侠江湖

22.A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诸子百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孔丘、孟轲、荀卿,老聃、庄周、墨翟、韩非等等,他们是中华文明中最生动的记忆。他们的思想观念交错碰撞,既彼此批评博弈,又相互吸收交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塑造着一代代中国人的丰富多彩的精神品质。

文天祥留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向上溯源,我们找到孟子的“舍生取义”;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有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这与老子的“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和“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时隔千年,遥相呼应;聂荣臻司令员将日本小女孩送还日军,这对中国人来说丝毫不意外,因为我们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苏轼面对突降大雨,吟诵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许已经达到了庄子所谓的“逍遥游”……

作为新时代学子,在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中,你认为最可贵的是什么?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

1/1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摘编自郑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材料二:

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不同阶层的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百家争鸣”应运而生。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他们为后世播撒下智慧的种子。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其中的核心和首要的价值标准。

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C.材料二认为“百家争鸣”产生于先秦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面对社会变革,不同阶层的人提出自己的主张,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和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释,各自智慧超群,交融互补后,形成了登峰造极的哲理智慧,成为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B.佛法不是产生于中国的思想,但在历史发展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C.老子告诉我们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这其中体现出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我们今天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其思想根源是老子提出的持续性,这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雍也》)

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根据两则材料,先秦儒家思想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我魂魄(节选)

云杉

电话是资料室的管理员打来的。“那张照片的找到了,他叫穆易。”

“是不是去柬埔寨的那个穆易?嗨,要他的照片可真难。”

管理员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

“他就在这儿,你来一趟吧!”

资料室在地下室。宽阔深邃的大厅里排满了20世纪60年代那种深黄色的木柜。一上了年纪的男人站在书柜的中间,和管理员说话。我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儿,从塑料夹子里取出那张照片,我猜想这个人就是穆易。

他转脸看见了我。他脸上有一种沧桑的、聪颖的神情,这种特别的气质使他与众不同。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几十年里发生的几乎所有战争,他一定会有什么变化。

“这是1942年拍的,没错。”他把照片翻过来,上面有一行变成黄色的钢笔字: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

①“这些字是,我写的。”

我们走到书柜后面,那里有一张书桌和两张单人沙发。

“她是鲁艺的文工团员,唱歌的。”他非常肯定地说。“如果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我就会记下来姓名、地址等等。”

②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

这些字迹确实散发着伤感的气息。

“我是那年5月遇见她的,当时我是晋察冀军区的报道员,去太行山采访,回来的时候在山下遇见了鲁艺文工团的一大群女孩子。其中一个对我说:‘嗨,记者同志,给我留个影吧!’

她就是培蕊。很年轻,她回头招呼别的人,那些人笑着不过来,她也在笑,她的笑容很灿烂。

我的底片已经用完了,但是还有我们称为‘尾巴’的一小块空白,我决定试一试。

我问她:‘要是照片洗出来了,怎么给你?’她笑着招招手说:‘到前线见!’我也说:‘前线见!’那时我们非常年轻,非常快乐,觉得生命很长,而且会充满许多快乐的相见。”

③“她死了,是吗?”

“你听说过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吗?”

穆易看见我一脸茫然,就说,“1942年5月,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了三万精锐部队包围了八路军总部,被包围的人都是机关、后勤、学校、文艺团体的人员,培蕊的剧团也在其中。”

“我至今都不知死了多少人,”穆易说,“很多人都跳下了悬崖,那条很深的峡谷里到处是人和骡马的尸体,后勤人员在跳崖的时候把骡马辎重都拉了下去,什么都不愿落到日本人手里。”

“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她的消息。但是这些被包围的人,特别是那些女性,都从悬崖上跳下去了。”

为了报道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在6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历史材料中打滚,但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

“你可以查一下资料,”穆易注意到我的神情,“新华社华北分社在这次战役中死伤惨重,肯定会有记载。”

穆易站在窗口吸烟,他说话的时候目光炯炯,一点儿也不像年过古稀的老人。

我和穆易顺着地下室黑暗的甬道往外走,他突然问我:“你为什么会对这张照片感兴趣?”

“我不知道,”我老实地告诉他。“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报道已经结束,可是我忘不了这件事,这可能是职业的兴趣。”

穆易点点头,表示理解。他随手掏出一张纸,用笔写了几个名字交给我。他说这几个人都经历过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可能对我有点什么帮助。

穆易的话的确没错。关于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史料记载很少,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在山西辽县志中,这样写道:

1942年9月18日,辽县、辽西县合并,正式更名,为左权县,纪念在本年5月“反扫荡”战役中英勇牺牲在辽县麻田的左权将军。

显而易见,这不是一场胜仗,八路军总部在这次战斗中吃了大亏。没有一份材料能够表明,被包围的八千人中,到底有多少人牺牲,我唯一能肯定的是,那绝不是一个小数。新华社有关资料是这样记载的:

1942年5、6月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纠集3万多精锐部队,突袭我八路军总部,进行“铁壁合围”。新华社华北总分社,40多位同志在突围中英勇牺牲。

新华社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共有110多位新闻工殉职,但在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就死了40多人,将近二分之一。我已经可以想象这次战争的惨烈。其中,对一位女记者黄君珏的记述引起了我的注意:

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牺牲,英勇殉国。

对黄君珏简单的介绍中,附有她的爱人王默磬的一封给其岳父的信,这封不同寻常的家信记述了妻子殉难的过程。王默磬也是新华社的工作人员,当时他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就倒在离黄君珏不足50米处。侥幸的是,他活了下来,成为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唯一见证这惨烈史实全过程的人。

他在给他的岳父黄友郢老先生的信中这样写道:

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

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

④当天晚上,我定了去山西的火车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照片背面的字迹“散发着伤感的气息”,源于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这些历史的痕迹与年轻的培蕊留影形成张力。

B.官方资料以寥寥数语交代黄君珏的生平,家书以真切的笔触再现黄君珏牺牲的场景,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穆易给培蕊拍照片,“我”对照片感兴趣,都带有偶然性,但这些偶然事件却推动了“我”一步步地寻访历史的真相。

D.文章以“追寻”为行文主线,通过一张照片引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笔调简洁克制,情感真挚深沉。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这些字是”后面断开,与“我写的”形成话语停顿,使回答更肯定郑重。

B.句子②中“培蕊,1942年5月”等字样重复出现,造成叙述延宕,深化了伤感气息。

C.句子③中穆易故意将话题岔开到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说明他不相信培蕊已经死了。

D.句子④中“我”受史料的激发,去山西进一步探寻,也激发了读者一探究竟的欲望。

8.穆易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文本现实与史料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②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③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

文本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①菑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通“灾”。②当:恰当。③折阅:低价销售,亏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好善A无厌B受谏C而能D诫E虽欲F无进G得乎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传》既是解释《春秋》的著作。

B.跬步,即一小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C.“累土”与“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的“累土”意思有所不同。

D.“跛鳖致之”中的“致”与“致知在格物”中的“致”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的态度,与《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述的道理具有一致性。

B.荀子将君子和小人对待善恶正邪的做法进行对比,指出两类人处世待人的不同态度,最终将导致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结局。

C.荀子将士君子面对贫穷生活的态度与良农面对水旱、良贾面对亏损的态度进行类比,指出士君子要正道直行、笃行不怠。

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间的关系时,运用顶真的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4.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②。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苏轼刚来密州任知州,此前他在钱塘任职。上元,即元宵节。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灾,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抓住杭州、密州元宵节的典型场景,一个热闹,一个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上阕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写灯、写月、写人,虚实结合,声色交错。

C.“昏昏雪意云垂野”以景结情,既写出了环境的空旷苍凉,也展现了情绪的低落。

D.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本词语言更隽秀,至情深婉,这与本词的情感相关。

16.这首词表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的“一言”,具体来说就是“,”。

(2)在《大学之道》中,“,”两句指出事情有主有次、有始有终。

(3)《老子》中,“,”两句以参天大树由细小萌芽长成为喻,阐明了要做事从细微做起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

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____,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罕见的。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一曲精神凯歌。当前,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____的奋斗姿态进行伟大斗争,打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主动仗。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____的历史。在长征中,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一无二一往无前血浓于水

B.独一无二一如既往鱼水情深

C.绝无仅有一往无前鱼水情深

D.绝无仅有一如既往血浓于水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一曲精神凯歌。

B.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一曲“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精神凯歌。

C.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一曲精神凯歌。

D.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一曲“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精神凯歌。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道家的目光是超越的,儒家的目光是温暖的,墨家的目光是热烈的,那么,____,会让人产生一阵阵寒意。

老子淡淡地走在路上,孔子苦苦地走在路上,墨子急急地走在路上。路边树丛间,早就有几副冷冷的目光。以韩非子为代表的的法家学者,完全不讲老子、孔子、墨子的情怀,只讲严格的社会管理,并把这种管理组成一种绝对权力。在韩非看来,____。“法”是法令如山,赏罚分明;“术”是运用谋术,控制群臣;“势”是集中权势,制服天下。

猛然一听,法家让人不太愉快,但仔细一想,社会历史还真少不了法家。无论是老子、孔子还是墨子,都是理想主义者,但法家是现实主义者。对于现实的社会政治,老子主张尽量少管,听其自然;孔子主张道德领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