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信息技术“零距离”关爱留守儿童 论文_第1页
依托信息技术“零距离”关爱留守儿童 论文_第2页
依托信息技术“零距离”关爱留守儿童 论文_第3页
依托信息技术“零距离”关爱留守儿童 论文_第4页
依托信息技术“零距离”关爱留守儿童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托信息技术,“零距离”关爱留摘要: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是我们教师要重点关爱的对象。家长外出打工,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家留守儿童的学习,他们渴望教师能够帮助解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基于这一现象,笔者依托信息技术,努力寻求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留守儿童,课后辅导引言:现在社会上铺天盖地的课后辅导班、校外培训机构、线上一对一辅导等,不仅需要家长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更需要家人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接送,这些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迫于生计,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这样就留下来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学习无人监管,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以下,笔者尝试通过线上辅导的方式,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补缺补差,引导他们积极学习、积极思考,打牢提升数学能力和数学成绩。一、信息技术让基本功高口算能力是小学生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同时也会影响到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常会进行坚持不懈的训练,最常见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每天进行题量不多的口算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不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绝大部分家长会主动对口算题进行检查,并督促孩子及时订正错误,相对来说,这部分孩子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留守儿童的作业无人帮忙检查,总是等到次日老师批改之后才能知道对错,效率较低。对于这部分特殊的孩子来说,教师怎么做才能帮助到他们?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手机app都有了作”拍照批改”功能,比如说作业帮口算、小盒作业、爱作业、天天扫题等。学生完成相应的口算习题后,只要打开手机app上的“拍照批改”功能,轻松扫一扫,结果立马呈现出来,全对的作业还能得到个性化的评价,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励!错误的题目也会标记出来,方便订正。这样一来,效率大大提高,留守儿童能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有针对性进行改正。这款app操作简单,留守儿童自己就错题,软件还有相应的“解析”,不明白的地方,他们自己就能查看,相当于辅导老师就在身边呢!如果只是进行机械重复训练,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对口算失去兴趣。课堂上,采用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例如3-5分钟的口算抢答、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口算等,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口算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学校每学期举行口算比赛的契机,不定时安排一次小检测,择优参加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结果来看,学生的口算能力正在稳步提升,而留守儿童的成绩也和其他同学并无差别。二、信息技术让作业及时批改《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合理的安排家庭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根据当天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完成,第二天上交给老师进行批改,然后发下去让学生订正。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留守儿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不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现在借助信息技术,发布笔者以“小盒作业”app为例,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辅导,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例如,在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单元,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了解留守儿童的作业情况,我在每个课时结束都布置了小盒作业,留守儿童只要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作业。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以及避免孩子以作业为名沉迷手机,我布置的作业完成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之内,并且会提前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做好沟通,请他们在家中履行好监督的职责。教师只通过手机端就能随时查看反馈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的不足,进行个性化跟踪辅导。借助“小盒作业”app,留守儿童每答完一道题,软件会立刻判断出对错;全部答完之后在“练习概览”中,可以查看练习的正确率、用时、每道题的对错;学生针对答错的题,可点击“前往订正”,重新解答一遍错误的题目,直至全部答对,即可完成订正;点击标记错题的红框,可以查看详细的错因分析;如果留守儿童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钉钉”向老师求助,老师会通过“钉钉”发语音指导或者钉钉“视频电话”一对一指导。这样留守儿童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就能熟练地掌握学过的知识点。数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会根据留守儿童的学习力,利用“小盒作业”app3/2个性化布置一些层次分明的习题,拓展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角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掌握情况不太好,便在“小盒作业”题库中,精心挑选习题提供给他们练习,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角的大小用三角尺拼角实际应用数角三、信息技术让学习随留守儿童的家长普遍文化程度较低,辅导孩子的作业比较困难,对子女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课堂听课效果大打折扣,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听明白。若老师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补缺补差,因班级人数较多,实在顾不过来。笔者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尝试后发现:可以使用手机录制微视频,然后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中也能观看学习,这样一来就变得简单多了。以一队问题”为例,题目的变化较多,学生理解很困难,不知道什么时候加1?什么时候减1?有时候感觉听懂了,遇到具体问题,常常错误百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本册数学书上“思考题”为例:我们一共有10个男生,老师让相邻两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问一共可以站进多少个女生?在拍摄教学小视频时,我从“相邻”两个字入手,先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然后借助乐高机器小再让学生明白第一个男生的前面不可以站一个女生,因为不符合题目“相邻两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的要求;接着采用画图的方式,用长方形代表男生,圆形代表女生,指导学生动手画一画,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其他的排队问题,从而达到思维上的跨越。我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针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理解。最重要的是视频可以无限次观看,哪里不会可以反复看,遇到不会的题目,也可以打开手机再次观看,直到弄懂为止。针对教材中一些有一定挑战性且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内容,我精心设计并录制了多个小视频,发送到班级“钉钉群”,让留守儿童在家也能获得辅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四、信息技术让沟通辅导随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其中蕴藏了许多的数学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才会记忆深刻,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但是留守儿童长时间待在家中,与外界接触较少,生活经验不足,缺少实践体验,导致对一些数学问题的理解有局限性。幸运的是现在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手段,与留守儿童家长“零距离”沟通,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丰富留守儿童的体验经历。笔者以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为例。“克和千克的认识”这一内容是质量单位的起始课,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心中的疑难课例,一是因为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建立非常困难,看不清、摸不着,全凭肌肉感知,难以言表;二是因为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大小观念,需要大量学习材料的支撑,准备工作繁杂,课堂调控难度大。所以,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知道平时买东西用台秤或者电子秤等。在教学中,我需要将这种生活经验变成教学资源,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化。1.对学生进行前测。前测的内容如下:(1)你在哪里见过或听过克和千克?(2)记录生活中你看到的克和千克。这项作业对留守儿童来说并不难,家中很多物品的包装上都能找到。从学生的作业来看,他们对克和千克是有生活基础的,有的在平时买东西时听过或者见过,有的在零食的包装袋看到过,甚至有些学生知道了1千克等于1000克,但也有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错误的。经过调查,我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有了比较准确的了解。2.设计各种有效的活动。在认识克和千克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不同质量单位的适用情况,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如口香糖、菊花茶和小袋瓜子,大一箱苹果等。考虑到这些东西不方便带到学校,也没办法让每个孩子去感受。所以,我电话指导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请他们带孩子走进超市,去寻找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物品,并用手掂一掂,初步感受克和千克分别用于计量较轻的物体和较重的物体。操作简单,却能为留守儿童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借助电子秤,帮助学生感受1克,为估量作好准备。1克到底有多重?我发动家长寻找1分、2分、5分的硬币,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积累经验,然后借助电子秤,将这些硬币以及现在常用的1角、1元硬币称重,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且将1克的实际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黄豆的数量,再通过掂一掂加以巩固。这样,不仅有身体的感受,还有对物品数量的感受,对1克的质量的感受就更生动了。4.通过课前的回顾旧知和课中的讲解,我通过“小盒作业”app布置了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并通过手机查看留守儿童的完成情况。通过这次练习,我发现留守儿童对于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得还是挺好的。但是,对于其中个别正确率不太高的题目,我会借助“钉钉”和留守儿童一起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进行辅导。五、结束以上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