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丰富的社会生活_第1页
2017-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丰富的社会生活_第2页
2017-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丰富的社会生活_第3页
2017-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丰富的社会生活_第4页
2017-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丰富的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道德与法治汇编

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1.(2020•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小强为方便个人使用将共享单车搬进自家楼道

②小惠乘坐公交上下学时经常给需要的乘客让座

③小轩因上课外辅导班而不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

④小芳常利用周末时间到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2020.北京怀柔.八年级期末)东林书院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它

彰显的精神魅力至今仍激励着后人。这给当下中学生的启示是()

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两耳只闻窗外事,一心不在圣贤书

C.人的发展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实现

D.既要读好书,又要主动关心社会、融入社会

3.(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我们中学生要积极了解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下列方式中恰当的是()

①周末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使用手机

②陪妈妈到菜市场买菜

③走出家门,去网吧玩自己最喜欢的网络游戏

④志愿到科技馆做“小小解说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2020•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有人说:“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

的不可能。''对这句话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

②我们所参与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③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不能光靠自己

④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20・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某校八(2)班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如下图),受到各

方好评。这一活动告诉我们要()

发现调查建议

观察到“铺张浪费”等现象研究政笑,实施调查运用知识,分析原因

确定“移风易俗”研究主题了解情况,做好记录提出建议,形成报告

①培养亲社会行为

②关心社会的发展建设

③全力以赴,投入社会实践活动

④尽己所能,关爱他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20•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在观看了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活动的报道后,小刚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不断努

力,将来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可见,关注国家大事可以()

①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②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③营造自己的美好家庭④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优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7.(2018•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下列同学的选择利于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小强为了避免上学迟到,骑车闯红灯

②小安报名参加首都博物馆学生讲解员工作

③小惠经常在午饭后帮助同学解答数学问题

④小凯将共享单车搬进自家楼道,方便自己使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2018•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

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段话说明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投身于社会才能走向成熟

C.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D.个人力量渺小,对社会发展影响甚微

9.(2018•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某街道成立“小诸葛行动队”,号召辖区青少年献智献力,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承

担社会责任。其成员均由社区选拔或线上招募,未来将作为社区的小智囊团,协助解决社区实际问题,同时感知社

会实践之美。青少年参加“小诸葛行动队”()

①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关心社会发展

②可以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是为了获得他人赞许,是爱出风头的表现

④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18•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在学习《我与社会》一框时,八年级(1)班的同学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展

开了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该小组中观点正确的同学是

A.小明:鲁滨逊的故事说明个人的生存不能离开社会

B.小华:“狼孩”的故事说明人在狼群中也能完成社会化

C.小芳:宇航员在太空中独立生存,说明个人也能离开社会

D.小林:我喜欢独处,感觉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没什么关系

11.(2018•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2018年11月,北京西城某中学组织初二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农活

动。以下是一周的学农课程安排。这样的学农活动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上秋收园区管理蝴蝶的养动物品种五谷粮食

午殖识别画

下主食动物身体小小建筑农业无人暂无

午与家结构探秘师机认识与

常菜体验

制作

①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社会生活

②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③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得不偿失

④有助于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2.(2021•北京平谷•八年级期末)“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这句公益广告语告诉人们()

A.人的全面发展与杜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B.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

C.人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D.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13.(2018•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

A.《团结就是力量》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14.(2018•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

A.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B.社会生活丰富深刻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15.(2018•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下列同学的选择利于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有

①小明利用吃晚饭的时间观看新闻联播

②小芳参加学校组织的慰问敬老院活动

③小辉主动承担社区宣传橱窗的布展工作

④小刚为了提高成绩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做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2021•北京昌平•八年级期末)随着网络水滴筹等捐助途径的便捷化、透明化,面对求助信息,很多人踊跃捐

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表达爱心。人们积极参加捐助活动。()

①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②是一种追求他人接纳的行为

③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④有助于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2021•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张华在家里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是八年级的学生,去超市东西是消费者。这

表明()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身份是混乱的

③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身份都是相同的

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简答题

18.(2020・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看榜样,学亲仁】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有:“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

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

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

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谈谈这些“感动中国”人物身上体现了哪些亲社会行为?

(2)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亲社会行为?

三、情境探究题

19.(2018・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今天,是学校国旗方队交接的日子。从校长手里接过荣誉证书的那一刻,我的

内心无限感慨。忘不了7月骄阳似火中的正步练习,也忘不了每周一早晨7点集合有时都来不及吃早饭,更忘不了

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天安门升旗时的激动和国旗在我们的眼中冉冉升起时的自豪。今天,我将结束我在学校国旗方队

中担任的旗手工作了,这段时光带给我的成长我将终身受益。”

——摘自晓晓的微博

(1)晓晓担任学校国旗方队的旗手角色,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2)有时候承担责任会让我们付出许多,有些人因此就放弃了承担责任,但事实是唯有敢于担当,我们才能获得

历练,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做过的一次艰难选择以及这个选择最终带给你哪些

收获。

四、分析说明题

20.(2018•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材料一:如何获得真知?明朝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同志

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任北京市初中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

材料::学农教育、开放科学实践

活动、绘合社会实践活动在

“北京市初中实践活动管理服务

平台''上,中学生们可以选择丰需

多彩的理包.

(1)有学生认为,参加实践活动太浪费时间了,而且初中生离社会还远,参加实践活动意义也不大。你支持这个

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请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实践活动,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五、综合探究题

21.(2018•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某校利用校会时间请暑期参加“走进西安研学旅行”的八年级同学分享他们的研

学感受。以下是两位同学的一些收获与感受。

这次研学是我经历的第一个离开父母的远行四天的活

动,不仅让我对古都西安有了更丰富的认识,而且培养了我的自

主生活能力,增强了我的团结合作意识

紧张而有意义的研学活动让我体脸到T不一样的风土人

情,书本上的知识也活灵活现地展.示在眼就,西北风情的西安关

食更是让我流连忘返我很期材下一个“行走的课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明听到同学们的分享后,不屑地说:“我可不想参加这样的研学活动,好不容易放假了,我还想在家里看看电

视,睡大觉呢!'’结合上述两位同学的汇报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劝说小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

(2)请给小明推荐一个你参加过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简述推荐理由。

22.(2018•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材料一:在我国,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

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

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的人。”

材料二: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近年来,帮助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组织

山区孩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募集闲置衣物捐给有需要的人,给社区贫困老人和生活困难户送米面油、送温暖等

微公益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汇聚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

(1)服务社会能够带给我们哪些收获?

(2)微公益活动虽小,却意义重大。请你选取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制订一份微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动背熟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我们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培养亲

社会行为,我们应该看到别人遭受痛苦和不幸时,竭尽全力地去帮助;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利用周末时间到博物馆

做志愿讲解员等,这都有利于培养亲社会行为,故②④是符合题意的选项;①错误,错在“搬进自家楼道”的做法

上;③错误,应是学习课本知识与参加学校综合实践相结合。故选:D。

2.D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注国家大事。青少年要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向有关部门

提出自己的建议。题干中的对联,说明了我们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融入社会,培养社会

责任感,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B说法片面,既要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C说法错误,过于绝对,夸大了

读书的重要性。故选D。

3.B

【详解】

考查对网络两面性的认识。网络具有两面性,是把双刃剑,既有健康积极使人进步的信息,又有消极虚假害人的信

息,启示我们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学会正确使用网络,“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说明网络具有积极作用;”也是

一个信息的垃圾场”说明网络具有消极作用;“积极有用的信息与各种负面信息交织在一起”说明网络有利有弊,信

息良莠不齐,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B说法正确,符

合题意。AC说法错误,上网要遵守道德和法律,没有绝对的自由;D说法错误,我们要注意辨别,获得有用的信

息,避免不良信息,故我们获得的并非都是有用的信息。故选B。

4.B

【详解】

鲁迅先生这句话重点说明了社会对个人的作用: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

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人的衣食住行、学习与娱乐都离不开社会的提供,人都要从社会获得物质和

精神的滋养;所以①④正确;②“参与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与题干无关。③错误,一个人想离开社会是不可能的。

故选:Bo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人的衣食住行、学习与娱

乐都离不开社会的提供,人都要从社会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滋养。

5.A

【详解】

某校八(2)班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分析问题,进行调查,提出建议,体现了他们具有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的发展建设,是亲社会行为,①②说法正确;③错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全力以赴的

说法错误。④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A。

6.A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关注社会发展的认识,根据所学,关注国家大事可以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增强自己的社会责

任感等,①②观点正确;关注国家大事与营造美好家庭以及学习成绩无关,所以③④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A。

7.C

【详解】

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正确认识。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这些都是亲社会行为

的表现。小强骑车闯红灯的行为是缺乏规则意识、没有珍爱生命的表现,①观点错误;小安报名参加首都博物馆学

生讲解员工作是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行为,②观点正确;小惠帮助同学解答数学问题是帮助他人的表现,做到了

与人为善,③观点正确;小凯为了方便自己,将共享单车搬进自家楼道的行为是没有责任感的表现,不利于培养亲

社会的行为,④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

8.A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文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

分,A观点正确;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投身于社会才能走向成熟,B观点正确,不合题意;随着身体的

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C观点正确,不合题意;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

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当我们亲近社会时也许会觉得个人力量是渺小的,当我们的倡议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对

社会发展的影响会很大,会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D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9.B

【详解】

本题旨在考查正确认识亲社会的行为。青少年参加“小诸葛行动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有利于在人际交往和

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能使他们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关心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①②④观点正

确;亲社会行为可以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但参加亲社会行为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他人赞许,更不是爱出风

头的表现,③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10.A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鲁滨逊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成长离不开社

会,A观点正确;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狼孩并没有完成社会化,B观点错误;宇航员在太空中独立生

存,离不开他人的通力协作,说明个人不能离开社会,C观点错误;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

息息相关,不能分割,D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11.B

【详解】

本题考查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题干表述了北京某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农活动,这样做具有重要意义。①是正

确的,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社会生活。②是正确的,通过这样的学农活动,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

识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③是错误的,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会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反而能促进学

习。④是正确的,开展学农活动有助于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成长,锻炼社会实践能力。①②④是正确的。故本题选

B。

12.D

【详解】

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

ABCD:题文中广告语的意思说明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我

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每个人在追求自身正常发展的同时,也在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故D符合题意;

ABC:说法正确,但与广告语的意思不符;

故本题选D。

13.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B中的歌曲正确。ACD中的歌曲都不

符合题意,应排除。故该题选B。

14.C

【详解】

材料中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了人具有社会性,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C:这一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ABD: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材料没有说明社会生活的特点,也没有说明个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这三项应排除。

故该题选C。

【点睛】

15.A

【详解】

题目要求选出有利于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

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①②③中同学关注社会发展、服务社会的做法是正确的,且符合题意,应入选。④中小刚

的做法不妥当,我们勤奋学习也不提倡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题。并且小刚的做法不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此项应

排除。故该题选A。

16.B

【详解】

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①③:依据题文描述,水滴筹等捐助活动属于亲社会行为,这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这不是在追求他人接纳,故②说法错误;

④:这与法治建设无关,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7.B

【详解】

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

①④:依据题文描述,张华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身份,表明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

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并不混乱,故②说法错误;

③:依据教材知识,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身份是不相同的,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8.(1)关心社会(国家)发展、帮助他人等。

(2)①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

接纳与认可。②我们只有弘扬和培育亲社会行为,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

【详解】

(1)分析材料,这些“感动中国”人物身上都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等亲社会行为等。

据此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方面回答。

19.(1)付出的代价:时间、体力等;得到的回报:荣誉、自豪感、对成长有益的经历等。(答案不唯一。言之

有理即可得分)

(2)具体答案略。(答案不唯一。能够结合臼己生活实际谈选择及带来的收获即可)

【详解】

(1)担任旗手角色,晓晓会付出时间、精力、体力等,会得到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等。

(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比如:老师让当班干部,怕影响自己的学习时间、怕管理不好班内事务

被学生嘲讽或者老师的责备等。但是最终选择担任班干部后,发现自己收获很多,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

都有了很大提高,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学习上也有了很大进步.本问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20.(1)不支持。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亲身获得知识,深化所学,

检验所学,学以致用;有助于了解社会,增长本领,发展和成就自我。(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具体答案。(能够写出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并结合活动写出收获和体会即可)

【分析】

背景素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社会生活

考点考查:参加实践活动意义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科学精神

【小题1】

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参加实践活动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