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4届高三1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是东北四台遗址发掘的成果第一层遗址距今约7600年大量的石磨盘,磨及石铲翻土工具。第二层遗址距今约9000年4座半地穴房址,骨针,骨锥研磨器。第三层遗址距今约1万年灶,柱洞,灰烬堆积,打制的细石器。这些发现反映该遗址先民()A.万邦时代的生活景象 B.流动栖居走向逐渐定居C.家庭私有制阶级产生 D.长期处于游牧渔猎阶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第二层遗址距今约1万年,灶,柱洞,灰烬堆积,打制的细石器距今约9000年4座半地穴房址,骨针,骨锥研磨器”可知,东北四台遗址的先民从第一层遗址的磨盘、铲等翻土工具到第二层遗址的灶、柱洞、灰烬堆积、细石器,再到第三层遗址的半地穴房址、骨针、骨锥研磨器,这些发现反映了该遗址先民从流动栖居走向逐渐定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东北四台遗址的发掘成果,没有涉及万邦时代的生活景象,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私有制不相关,无法得出东北四台遗址时期,家庭私有制产生的认识,排除C项;据材料无法得出东北四台遗址先民长期处于游牧渔猎阶段,材料主要反映了东北四台遗址先民生活上由流动栖居走向逐渐定居,排除D项。故选B项。2.公元188年,汉灵帝接受刘焉建议,委派中央高级官员出任地方州牧,授予行政权,兵权,财政权,以便镇压民变,进剿黄巾余部。此举()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引发了黄巾起义C.废除了监察制度 D.导致了社会分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88年(中国)。据材料,汉灵帝接受刘焉建议,委派中央高级官员出任地方州牧,授予行政权,兵权,财政权,以便镇压民变,进剿黄巾余部,地方权力扩大,此举导致了社会分裂,D项正确;这一举措实际上是加强了地方官员的权力,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黄巾起义在公元184年开始,188年结束,所以这一举措并不是引发黄巾起义的原因,选项颠倒了因果,排除B项;原先的州刺史主要负责监察工作,而州牧的设置确实改变了这一职能,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废除了监察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3.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是我国历史上成千上万家训中唯一成为学校教科书的。他在《涉务》篇中写道:“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及候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作者意在()A.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B.告诫晚辈为人务实求真C.说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D.强调健身体为人生要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颜氏家训》指出梁朝士大夫出则乘车,入则扶持,导致柔弱无力,体质虚弱,作者用反面的例子告诫晚辈要为人务实求真,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颜氏家训》对晚辈的告诫,而非九品中正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社会动荡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用反面案例告诫晚辈,而非强调强健身体,排除D项。故选B项。4.宋代农村小学冬季开学故称“冬学”。陆游在一首诗中说“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母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据此可知宋代冬学()A.深受科举制的影响 B.主要学习农业知识C.立足基本社会生活 D.并非基础教育主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陆游诗的大体意思是冬季的三个月就跟着塾师学习,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耕田种地,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辛苦读书不需要羡慕王公贵族,据此可知,宋代冬学立足于社会基本生活,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可以,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冬学的学习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材料反映的是冬学立足社会生活,排除A项;私塾主要学习的是儒家思想,并非农业知识,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冬学在基础教育中所占的地位,不能得知其是否为基础教育的主流,排除D项。故选C项。5.明英宗即位初,内阁首辅杨士奇以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政事为由,废除了大臣日常的常朝制度,政务处理改为奏疏批答。这一改革()A.激化了大臣矛盾 B.加强了君主专制C.削弱了内阁权利 D.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内阁首辅杨士奇以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政事为由,废除了大臣日常的常朝制度,政务处理改为奏疏批答”,这会激化大臣矛盾,A项正确;材料体现内阁收复杨士奇以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政事为由,废除了大臣日常的常朝制度,说明皇权受到削弱而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内阁权利有所扩大,而不是削弱,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6.光绪七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当时有人说:“自长江轮船畅行,平时江船生意大半为其所夺。所用水手,大抵皆广东宁波上海之人,而非湖广、江、皖平日操舟之辈”。这表明()A.洋务运动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冲击传统航运C.劳动力素养应适应科技发展 D.招商局改变了地域经济格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所用水手,大抵皆广东宁波上海之人,而非湖广、江、皖平日操舟之辈”可知,当时长江航运业所用选手为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的人,而非平时本身就会操纵传统船只的劳动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沿海地区更早接触近代工业,故该地的水手更能适应机械轮船的需要,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正是在洋务运动的措施之一,故洋务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排除B项;据材料“所用水手,大抵皆广东宁波上海之人,而非湖广、江、皖平日操舟之辈”可知,其强调的是所用水手的来源地,而非地域经济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是马星驰在1919年发表的漫画,名为《玩弄于股掌之上》,该图反映出()A.德国试图强占中国山东 B.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C.国际联盟偏袒日本侵华 D.反日爱国运动兴盛背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漫画可知,这反映了巴黎和会时期,日本提出侵占中国山东的侵略要求,这极大地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点燃“五四运动”的导火索,D项正确;德国在一战中失败,放弃了山东的控制,排除A项;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开始于1927年,于材料的时间要求不符,排除B项;“国际联盟偏袒日本侵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8.196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上海会议期间作了《十年总结》的报告,重新强调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出,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要留有余地,宁可少些,让实际超过,打得太满,就会被动。这一报告的提出()A.开始确立“实事求是”路线 B.有利于经济政策的调整C.充分肯定了十年建设的成果 D.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中国)。根据材料“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要留有余地,宁可少些,让实际超过,打得太满,就会被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新中国刚刚经历“三年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困难,急需恢复经济,毛泽东提出的“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要留有余地”其目的在于为经济政策的调整创造条件,B项正确;开始确立“实事求是”路线是在民主革命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充分肯定了十年建设的成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夸大了这个报告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9.1897年底,湖南巡抚陈宝箴上奏光绪帝,认为早变则我大清兴,犹豫恐将危矣!至要者用人、理财和练兵三事。不几日,康有为亦向清政府呈递《上清帝第五书》,认为速变兴,缓则亡!宜速开国会、定宪法。这反映了()A.陈康变法指导思想有本质差异 B.民族资产阶级救亡的迫切心情C.光绪帝对待变法态度十分消极 D.维新派缺乏变法的系统性主张〖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至要者用人、理财和练兵三事”可知,陈宝箴的变法没有脱离中体西用的范畴,主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据材料“宜速开国会、定宪法”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差别,A项正确;陈宝箴并非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光绪帝对变法的看法,排除C项;康梁维新思想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有一定系统性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10.国民政府于1938年兴修甘新公路,沿途村民毁家修路;工程需要的土方、石料均摊派给沿途各县的农民,农民的大车、骡马等都被征用修路,许多民工套上自己的牛车、毛驴车到杳无人烟的星星峡一带施工。其间,牛死车烂,民工冻、饿、累死在筑路工地上的不在少数。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不顾民情搞建设 B.支持苏联反法西斯的需要C.国民政府借修路搜刮百姓 D.广大民众的抗日牺牲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兴修甘新公路,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牺牲,D项正确;国民政府兴修甘新公路是为了抗日,不是不顾民情搞建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支持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民政府对百姓的搜刮,排除C项。故选D项。11.有学者认为,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并不是“真地要消除现实社会中的种姓制度”,只要“婆罗门肯承认刹帝利的第一等级地位,佛教是允许婆罗门坐第二把交椅的”。就其本质而言,佛教是“高悬反对种姓制度旗帜而实际限制和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反而有利于种姓制度的延续和发展。这反映了()A.种姓制度合理性促使本身发展 B.佛教思想符合奴隶制发展需要C.佛教吸收了婆罗门教教义发展 D.佛教引导人们追寻政治的平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印度文化可知,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于是佛教产生了。佛教有利于“限制和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从而缓解印度社会矛盾,这反映了佛教思想符合奴隶制发展需要,B项正确;“种姓制度合理性促使本身发展”不合逻辑和史实,种姓制度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具有不合理性,排除A项;“吸收了婆罗门教教义发展”不符合史实,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与婆罗门教教义相冲突,排除C项;“引导人们追寻政治的平等”不合史实和题意,与材料佛教“并不是‘真地要消除现实社会中的种姓制度’”相悖,排除D项。故选B项。12.“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这反映了()A.中世纪庄园农奴生活 B.“他们”是会说话的工具C.奴隶与贵族矛盾尖锐 D.“他们”完全没有自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材料反映了中世纪农奴制下,农奴的生活情况,那个时代他们不仅要每周固定几天为庄园主义务性劳动,而且还要向主人纳税,A项正确;“他们”是会说话的工具强调的是农奴没有自由,材料主要反映了中世纪庄园农奴生活,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农奴与贵族矛盾,排除C项;D项错在“完全”说法绝对化,材料主要反映的不是农奴自由问题而是中世纪农奴的生活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3.1776年初,英裔美国思想家潘恩在其著作《常识》中宣称: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保护人民的自由与安全;君主统治危害了英国人民与北美人民的自由与安全;北美人民有权摆脱英国统治,建立独立的共和国。潘恩意在()A.论证北美独立战争的合理性 B.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之危害C.呼吁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 D.推动独立运动走向武装斗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776年初(北美)。根据材料“君主统治危害了英国人民与北美人民的自由与安全;北美人民有权摆脱英国统治,建立独立的共和国”可知,潘恩认为英国对北美地区实行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地区发展,北美地区的人民应该起来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获得独立,潘恩在论证北美独立战争的合理性,A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之危害并不是潘恩要表达的重点,排除B项;潘恩认为当时北美地区的重点是实现独立,材料未提及废除美国的黑人奴隶制问题,排除C项;1775年4月的来克星顿的枪声意味着北美地区已经采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14.有学者研究发现,圈地运动中“暴力圈地所占比例很小”,16世纪中叶后协议圈地越来越多,18世纪发展为“议会圈地”,而圈地运动不是践踏土地权利,而是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该学者认为圈地运动()A.农民自愿维护庄园制 B.是一场“羊吃人”运动C.破坏私有财产神圣性 D.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圈地运动中‘暴力圈地所占比例很小’”“圈地运动不是践踏土地权利,而是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等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圈地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土地的权利,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圈地运动与庄园制的关系,并且农民自愿维护庄园制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这个描述虽然经常被用来形容圈地运动的某些残酷方面,但根据学者的研究,暴力圈地并不占主导地位,因此选项过于简化了复杂的历史现象,排除B项;学者实际上认为圈地运动是“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而不是破坏私有财产,排除C项。故选D项。15.1939年,情报显示德国正加紧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1945年,他却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他说:“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这反映()A.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到来 B.合作共赢成为科研的趋势C.科学家反思战争与和平 D.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变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1945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为推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们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1945年战争胜利时,爱因斯坦为全人类担忧原子弹的使用对人类的威胁,体现了科学家反思战争与和平,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到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学家反思战争与和平而不是合作共赢成为科研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没有关于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变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表为1973—1983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率统计,对其解释合理的是()A.自由放任政策引发的经济危机 B.通货紧缩现象通过国际市场传播C.西方经济政策调整存在局限性 D.体现福利国家政策带来诸多弊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虽然西方国家不断对经济进行调整,但失业率依旧在上升,说明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依然存在局限性,排除C项;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再采用自由放任的政策,排除A项;根据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变化无法说明通过紧缩现象的传播,排除B项;仅根据失业率的变化无法说明是因为福利国家政策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C项。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17.中国古代文学从宋代伊始呈现出多维度的新风貌。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朝代作者社会身份代表作品东汉曹操魏国创立者《龟虽寿》东晋陶渊明彭泽县令《归园田居》唐朝李白李唐皇室宗亲《望庐山瀑布》唐朝杜甫唐代小吏《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宋代无名氏说书人《大宋宣和遗事》宋代李清照家庭女性《易安词》元朝关汉卿医生《窦娥冤》明朝施耐庵钱塘县尹《水浒传》明朝罗贯中商人作家《三国演义》材料二……(宋)从原来的诗和文,扩大到词、曲、小说,包括后来的南戏等,都是和市井有密切关系的。‥‥‥从过去的士族文人,扩大到了庶族文人,就是平民身份的文人,进而扩大到了市井文人。比如出现在明代的《三国演义》,实际诗由《三国志》演化而来,宋代许多人在市井说书,“说三分”,三国故事不断演化,后来就形成了《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文学不仅服务于上层,服务于士人,也服务于当时的市民和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摘自邓小南《中国通史大师课》(1)分析材料一二,指出宋以后文学新风貌的表现。(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风貌之成因。〖答案〗(1)表现:文学创作主体扩大(作家趋向平民化);文学体裁多样化;文学受众大众化(文学的服务对象下移);文学内容从以雅为主向雅俗共赏的方向发展(文学作品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白话文的运用);文艺作品内涵逐步丰富生动;文学价值观念多元化(市民价值观念渐浓)。(2)成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民众身份趋于平;印刷事业的发展;理学兴起,伦理道德教化普及。〖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以后(中国)。表现:根据材料二“从过去的士族文人,扩大到了庶族文人,就是平民身份的文人,进而扩大到了市井文人”可知文学创作主体扩大(作家趋向平民化);根据材料二“从原来的诗和文,扩大到词、曲、小说,包括后来的南戏等”可知文学体裁多样化;根据材料二“服务于当时的市民和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可知文学受众大众化;根据材料二“文学不仅服务于上层,服务于士人,也服务于当时的市民和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可知文学内容从以雅为主向雅俗共赏的方向发展(文学作品内容世俗化);根据材料二“宋代许多人在市井说书,‘说三分’,三国故事不断演化,后来就形成了《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可知文艺作品语言通俗化(白话文的运用),语言相对自由化,内涵逐步丰富生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士大夫的高雅文学,更多的描写社会生活与现实,体现普通人的价值追求,文学价值观念多元化(市民价值观念渐浓)。【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以后(中国)。成因:在宋朝时期,由于“重农抑商”政策相对比较宽松,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弃农从商现象,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宋朝时期士族没落,科举制改革使得更多的人以平民的身份进入政坛,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民众身份趋于平,人相对于前朝而言更加自由,很少受到雇佣关系之外的约束;印刷事业的发展,活字印刷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理学兴起,伦理道德教化世俗化,教化受众的范围更广。18.下列材料均摘编自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县人,5岁入私塾,13岁放弃科举“正途”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船泊驾驶,24岁时,作为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在课堂上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课余阅读了大量西方社科人文学术著作,并实地考察英国的政治、法律、教育等机构,深化了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理论的认识。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名著,宣扬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是启蒙维新的有力思想武器,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材料二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875年孙中山入村塾读书,1878年,随母赴檀香山,先后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较系统地接受西式近代教育,并成为西医医师,19世纪末期,目睹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材料三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同时也对西方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最初学医,但后来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时,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归国后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支持和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中国文化的独立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留学青年生涯规划的特征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书写工整)〖答案〗(1)指出生涯规划特征:立志报国,救亡图存;不断探索调适规划。(2)原因剖析:民族危机加深。清王朝腐朽。(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不断反思救国道路,认识发展。对西方学习和认知不断加深。出生于风气开化早的沿海地区,对西方新事物接受力较强等。(3)生涯规划的意义:严复翻译《天演论》参与戊戌变法,推动民族觉醒。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创立中华民国。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推动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促进思想解放。(4)启迪:青年应励志报国才能成就人生辉煌。识时务者为俊杰。适时调适生涯规划等。〖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概括严复、孙中山及鲁迅为代表的近代留学青年生涯选择所起到的意义,明确近代留学青年生涯规划的特征。结合所学,根据材料一,“在课堂上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课余阅读了大量西方社科人文学术著作,并实地考察英国的政治、法律、教育等机构,深化了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理论的认识。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名著,宣扬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可以看出严复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在启蒙思想的传播、参与戊戌变法,推动民族觉醒方面做出了贡献。根据材料二,“19世纪末期,目睹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可以看出孙中山弃医从文,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之后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创立中华民国。根据材料三,“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时,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归国后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可以看出鲁迅在推动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促进思想解放运动,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方面做出了贡献。综合上述分析,看到其生涯规划的特征是:立志报国,救亡图存、不断探索调适规划。其次,分析原因。从近代中国时代特征、近代沿海地区生活环境及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经历等角度进行原因剖析。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可以从青年应励志报国才能成就人生辉煌。识时务者俊杰。适时调适生涯规划等角度简要谈一点即可。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一:马王堆一号汉墓简牍115号记有“唐(即“糖”)于类一笥(盛物品的竹器)”,112号记有“唐(糖)一笥”,竹笥中有“糖笥”木牌。史料二:摩揭它,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属国……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新唐书》221上《西域列传·摩揭它》史料三:嘉靖年以前,世无白糖,闽人所熬皆黑糖也。嘉靖中,一糖局偶值屋瓦坠泥于漏中,视之,糖之上白色如霜雪,味甘美,异于平日,中则黄糖,下则黑糖也。异之,遂取泥压糖上,百试不爽。白糖自此始见于世云。——【清】刘献廷《广阳杂记》材料二约公元500年,古代印度佛典最早记载甘蔗、蔗糖的种植、制造和使用。8世纪,蔗糖经阿拉伯人广泛在欧洲大陆、北非传播。11世纪,欧洲糖价昂贵,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享用。16世纪之前,地中海沿岸地区生产的蔗糖供应北非、中东和欧洲大陆。15世纪末,蔗糖生产中心开始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等群岛。17世纪初,葡萄牙几乎为整个欧洲供应来自巴西的糖。17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加勒比海的英属巴巴多斯、牙买加发生“蔗糖革命”(即加勒比海岛屿纷纷建立甘蔗种植园,从非洲引入大量劳动力),英国的蔗糖进口量飞速增长,到17世纪60年代,占了英国进口商品的十分之一。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人均蔗糖消耗量是法国的八到九倍。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蔗糖关税开始下降,1884年下降到蔗糖原价的百分之三十。1890年代,欧美列强的机械制糖法彻底打垮中国糖业。——摘编自唐传星《甜蜜抑或苦难:糖的世界史》等(1)指出材料一中三则史料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的推断。(2)根据材料一二,或者仅就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蔗糖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史料一是实物史料,一手史料,可以佐证汉朝糖的使用。史料二是文献史料,二手史料,证明唐太宗时引进古印度制糖技术,提高了产糖质量。史料三是文献史料,二手史料,说明在嘉靖时期,因偶然机会,白糖技术产生。(2)示例:论题:蔗糖传播反映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阐述:蔗糖最早产生于古印度,8世纪经阿拉伯人广泛传播于欧洲大陆、北非,使得地中海沿岸成为16世纪前蔗糖生产中心,表明蔗糖从局部向周边地区扩散,形成区域性生产中心。新航路开辟初期,伴随着西欧殖民扩展,蔗糖生产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西欧殖民扩展加深,葡萄牙殖民地、英国殖民地为欧洲提供大量蔗糖,民众的蔗糖消费量提升,表明在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蔗糖向美洲传播,反映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之间交流,并推动蔗糖文化的下移。工业革命后,机械制糖提高了生产效率,西方列强加紧商品输出,下调关税,在1890年代击垮中国糖业。反映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展,蔗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总之,蔗糖的传播史,是一部生动的世界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走出古印度、走出亚洲、走向欧非美,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商品,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统计学考试难度与试题及答案
- 血液病考试题及答案
- 食品质检员考试的技术标准化研究试题及答案
- 恐怖古诗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4年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语文考试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工艺流程了解试题及答案
- 汽车故障排查实例与解决方案试题及答案
- 统计学考试经典难题解析试题及答案
- 小地方国企面试题及答案
- 《失语症的康复治疗》课件
- 2025年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科间交接规范率的效果分析
- 2024年03月福建厦门银行总行社会招考(330)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机电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
- 2024年度储能电站在建项目收购合作协议范本3篇
-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快消部门2024年度营销活动计划表
- 【MOOC】跨文化思想交流英语-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车间目视化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