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有关高考地理热点的教案有关高考地理热点的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掌控各地带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进展水平和进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2、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缘由综合作用的结果。培育同学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2)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2、难点:如何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性的历史缘由和现实缘由,以及各地区将来的进展方向。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争论法等。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我们从自然方面看了我国的区域划分和各区的差异。现在让我们从经济方面来看一看我国的区域划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和从自然方面划分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提问]请同学回答一下我国三大自然区是如何划分的?(可找同学回答,也可同学们集体回答)。
[承转]对。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依据,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断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那么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是依照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进展水平不同来划分的。
[板书]划分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进展水平东部(12个省市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市区)
[活动]取出教学挂图《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设疑]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经济地带的划分和自然地域的划分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何联系呢
[总结]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不同之处:1、划分依据不同。(前面已说)2、界线不同,自然区的界线是与自然因素有关的,而经济区是以省级行政区界限划分的。3、范围不同,东部和中部经济区的区域大致和东部季风区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干旱半旱区的一部分),西部经济区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大部分和整个青藏高寒区。
它们的联系:自然条件的优劣有经济社会的进展是休戚相关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考虑自然区域经济还有什么差别和联系)。我们谈了自然区和经济区的差别,那我们来看看各个经济区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板书]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表达]三个经济地带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进展水平和经济进展速度。
[板书]1、社会经济进展水平
(1)GDP:是一个地区全部常住单位在肯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通常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进展水平。
(2)三区比较:
东部中部西部
最发达较发达较落后
2、经济进展速度:(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进展潜力)
东部中部西部
最快较东部慢西部较慢
[表达]同学们可看图1.10三个地带GDP的增长并回答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同在一个国家,不同区域会有差别呢?而且差别可能还很大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板书]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表达]我们讲了三大自然区的的各区特点,由于气候和地貌的不同,使得对农业、工业和其他产业受到和大的影响。如青藏铁路的修建要比其他地区就要困难,农业更是不言而喻了,东部农业发达,中西部农业进展水平就不很高了。区位上,东部临海,具有开放和便利的海运。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闭塞状态。
[板书]1、自然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
(2)地理区位:是否临海、交通区位等
[表达]我们看了自然因素对地带性差异的影响,下面我们看一看社会和经济缘由。
[板书]2、社会和经济缘由
[表达]请同学们看课本P11的内容,然后我们总结一下。
[板书总结](1)历史缘由:使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2)人的思想观念:东部较开放;
(3)产业结构:东部较优;
(4)政治缘由:我国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开始的。
[总结]同学们本节我们就讲完了。但留给我们思索的内容却是纷繁繁复的,需要我们多读书,多思索才能使我们学的知识更扎实,进一步达到学以致用。现留一个思索题请同学们思索,争论。问题: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共富重要理论?(提示:请从地理学角度加以思索)。
有关高考地理热点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控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化的天气现象的径直缘由,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同学能够理解掌控并敏捷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同学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贯以来的一个难题。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同学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同学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收效不同,但都不抱负,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特别清楚的思路,因此不会敏捷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决问题。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技能有限,未能胜利。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致贴近教学时,便马上进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同学乐于通过观测电脑动态演示,经过认真思索,仔细争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由于结论是同学积极动脑思索反复争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同学自我感觉思路清楚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气运动最简约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存在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在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索。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思索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A组导学内容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还是下沉?极地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状况又如何呢?
2.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还是由极地向赤道运动?
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缘由是什么?请同学们认真观测投影演示,相互间合作学习完成A组导学内容。
过渡:地球事实上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公转。思索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思索地球自转会对大气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B组导学内容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最终的运动方向是什么?为什么?同学认真观测,合作学习。
讲解并描述:赤道高空北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于北纬30°四周高空偏转为西风,之后,大气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完成B组导学内容中的2~3题。
2.赤道高空的北流空气不断地流到北纬30°四周高空堆集起来,导致北纬30°四周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如何运动?使得近地面气压上升还是降低?
3.北纬30°四周的近地面空气分流、偏转后的风向?同学认真观测,合作学习。
讲解并描述:北纬30°四周被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四周~北纬30°四周的近地面
东北风风向常年不变,就似乎一个人很守信用,因此,这个纬度带被命名为东北信风带。至此形成了低纬环流。而北纬30°四周~北纬60°四周近地面被命名为中纬西风带。
讲解并描述:北纬60°(极地)四周近地面被命名为极地东风带。
4.自北纬30°四周北流的空气与自极地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是否全都?有何差异?相遇后两种空气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由此造成北纬60°四周近地面气压较四周低还是高?思索、争论。
讲解并描述:北纬60°四周近地面被命名为副极地低压带。
5.北半球形成了几圈环流?南半球是否会形成同样的环流?
C组导学内容
1.全球近地面共分为几个气压带、几个风带?
2.全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否有规律可循?思索、争论,从而找出分布规律: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过渡: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让我们把假设情境进一步接近实际状况来设定。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思索假设的含义:考虑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间移动。
D组导学内容
总结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的规律。
板书:二、形成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地球表面性质均一,但是地表是不匀称的,所以事实上的大气环流要繁复的多,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讨论。
[板书设计]
2.4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二、形成
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附:对高中地理观摩课《大气环流》的--的分析:
《大气环流》是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重点合难点,它是气候类型的缘由与分布、洋流的成因与分布等地理现象的主要缘由。
对大气环流的学习和掌控关键是使同学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立体的空气运动图像,既能分清地面空气运动和高空空气运动,又能很好地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同学更精确地记忆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更好地加以运用。
同学主体参加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加强对同学的技能培育,是目前教改的方向之一。周老师的这节课有两个突破点:
1.运用素材库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
周老师运用素材库中的《大气环流》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件运用动画的形式把教学中单纯用语言不简单表达清晰的内容,很简单、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使同学头脑中形成了清楚、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念,充分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育了同学的形象思维技能。
2.同学主体参加,突出了师生交互式的学习方式。
周老师依据教材,挖掘内涵,提出了导学内容,再结合课件演示内容,让同学观测、动脑、思索、讨论、争论,由同学总结、表达得出结论,再由师生共同总结,这种师生交互式的学习方法,效果优于其他形式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同学对教材的理解,又有利于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培育。符合当前素养教育的特点,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值得提倡的。
周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语言流畅、教态自然、思路清楚、条理清晰、由简入繁、层层深入,符合同学的思维步骤。
2.课前的复习提问设计奇妙。
让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绘制热力环流的方式来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内容,在绘制的过程中,同学的下笔顺次反映了他对热力环流的认识是否了然于胸,下面的同学是否能马上指出错误同样反映了他们对知识掌控的程度如何。通过大气环流最简约的形式--热力环流来引入大气环流,由简入繁,过渡自然,不留痕迹。
3.不径直将大气环流的概念灌输给同学,而是在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理解清晰之后再由同学总结大气环流的概念。这种方式使同学接受新知识更自然、更积极。
有关高考地理热点的教案3
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2.理解各种天气系统所产生的天气状况。
二、技能目标识读简易天气图。
三、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天气系统,初步学会说明天气现象成因,培育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锋面气旋的原理。
教学设计
【引言、设疑】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涌现一些天气图并播放天气形势预报,你能识读哪些天气图,听懂天气预报吗?激发同学思考导出本课的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新课】引出重点:要掌控识读天气图和听懂天气形势预报中的常用术语,首先要了解一些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关系的基础知识,即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一、锋面系统及其与天气关系:锋面系统是由气流运动而产生的天气现象,因而可采纳电脑动画将繁复的气流运动进行分解变空间想象为直观形象的动感画面,援助同学理解。
(-)锋面结构与特性:
1.演示软件:冷暖气流交汇之间产生分界面,分界面闪动定义为锋面。
2.演示软件:几组冷暖气流交汇之后相互运动图,同学分析画面,总结锋面的共同点均为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提问:为何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同学思索得出:暖气团暖而轻密度小,冷气团冷而重密度大,因而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
4.设疑:一上一下的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5.演示软件:冷暖气流交汇后产生天气现象,同学观测画面分析总结得出因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差别,所以锋面四周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二)主要锋面类型及其与天气关系:
1.冷锋、暖锋形成过程
①演示软件:冷锋、暖锋形成过程
提问:观测画面,冷暖气团哪个主动运动而来?
同学观测分析总结:一图为冷气团主动运动过来与当地暖气团相遇,一图为暖气团主动运动过来与当地冷气团相遇。
讲解并描述: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冷锋,暖空气生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暖锋。
②演示软件:冷锋暖锋结构。引导同学在笔记本上练习绘制冷锋暖锋示意图和代表符号。
2.冷锋、暖锋与天气
①演示软件:冷锋、暖锋中冷暖气流的运动。
提问:对比画面冷锋和暖锋中暖气团的抬升速度?
同学通过观测争论得出:冷锋的暖气团因是被迫抬升,速度较快;暖锋的暖气团因是主动爬升,速度较慢。
②演示软件:暖锋、冷锋过境时带来的天气现象。
提问:暖气团运动速度的快慢对降水有何影响?
同学通过观测分析得出:暖气团快速抬升,其中水汽简单凝聚成云、雨,因而冷锋过境时常涌现暴雨、大风天气,降雨强度大,时间短;暖锋过境时,暖气团缓缓爬升,不断凝聚,产生云、雨,成为连续性降水,降雨强度小,时间长。
提问:观测画面结合冷锋、暖锋结构图判断降水发生的位置?
同学观测思索得出:冷锋降水发生在锋后,暖锋降水发生在锋前。
启发同学用简图来表示降水位置,并绘制于笔记本。
③演示软件:冷锋暖锋过境后,掌握该地的气团及带来的天气现象。
提问:锋面过境后什么气团掌握该地?
同学分析争论得出:都由主动运动过来的气团掌握。
同学争论总结: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原来的暖气团位置,气温湿度降低,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取代原来的冷气团位置,气温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④设疑: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和冬季的寒潮与哪种锋面活动有关?
同学结合实际生活争论总结:这些灾难性天气主要是由冷锋引起的。
总结: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难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关系,且主要是冷锋。
3.同学列表总结冷锋、暖锋异同。
气流运动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降水时间降水位置
冷锋冷气团主动运动阴天、下雨、大风气温湿度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时间短强度大锋后
暖锋暖气团主动运动连续性降水气温湿度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时间长强度小锋前
4.巩固练习: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是__________锋天气图,在图中标出冷气团和暖气团,并画出而带位置。(2)该锋过境时________加厚,多形成________降水;该锋过境后,气温_______,气压________,雨过天晴。(3)暖气团沿锋面上升的形式是:A.缓缓爬升;B.被迫上升。()(4)随锋面移动B地天气会有___________改变。②读表回答;下表为天津市某年11月上旬的天气观测记录,分析天津市11月1~5日受_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
日期气温(℃)气压(百帕)风力风向阴晴
最低均温
11月1日187121002.51~2级偏北晴
11月3日121810056~8级偏北小雪
11月5日5-4210082~3级偏北多云
二、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这部分知识课文讲解并描述比较简练。
因此教学时留意: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的关系在第3节中已做好了铺垫,这里主要是应用:
(二)低气压(气旋)和高气压(反气旋)的气流特点和天气状况可以采纳对比法,以突出特点加深印象,便于掌控。
1.讲清概念:从气压分布状况看,有低气压和高气压,从气流状况看,在北半球低气压气流是由四周向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辐合的(与地球自转方向全都),所以叫气旋;高气压气流是由中心向四周按顺时针方向辐散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所以叫反气旋。
2.读投影图:课本47页图2.23。
3.填表总结:
气压气流气流特点天气状况
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
4.进一步引申:引导同学分析课本48页图2.24。锋面经常与什么天气系统结合在一起?同学观测分析出:常与低压系统即气旋结合在一起。提问:北半球气旋运动方向是什么?对锋面有何影响?同学回忆分析得出:由于北半球气旋运动方向是逆时针的,因而也推动锋面逆时针运动。引导同学分析图6.5–5中AB、C三地,目前有降水的是_________地,锋面过境后气温上升的是_______________。通过读图、引导逐层分析将锋面知识与气旋知识结合起来,援助同学掌控这部分较难懂的知识。5.巩固练习:(1)读图,判断以下说法的对错:甲锋由B向A移动。()乙锋由B向C移动。()A处比B处气温高。()甲锋过境时常涌现刮风现象。()乙锋过境后气温骤降。()(2)图中①②处的阴影区表示锋面活动造成的雨区,其中___________处的位置是错误的。板书设计
有关高考地理热点的教案4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较为系统、具体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活动,使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进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缘由。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区分应在教学中引导同学加以对比。使同学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在本质上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从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这一基础上,同学就较简单回答出两地农业生产存在巨大差异的缘由了。
图3.3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单元的其他内容的基础,教学中应在分析各个案例和“活动”的过程中反复运用,从而达到娴熟应用的目的。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在于援助同学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改变与区位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内容,以提高对同学探究技能和读图分析技能的培育。活动l和活动2在教学时应出示地图,让同学找到孟买、罗马、江西泰和县的地理位置。使同学建立空间概念,进而援助他们分析这三个地区的地理区位条件。活动3是“我国-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的变迁”,教学中需要出示一些这一地区的土地利用改变资料以及稻米、甘蔗、花卉三种作物的市场价格,最末引导同学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P44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而且要用进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同学分析地中海农产品种类及消费地的改变,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同学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教材中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缘由,同时训练同学的读图分析技能。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l.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改变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缘由,训练同学读图分析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援助同学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改变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以详细案例引导同学理解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
有关高考地理热点的教案5
《地球的圈层》
习者水平分析:
1、地球内部圈层内容虽然简约,但比较理论化,无法让同学用“眼见为实”来感受,所以通过实物比拟的方法来描述地球内部结构(如地球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剖面一样)是一种比较好的“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好方法。
2、关于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同学在中学只能是看到过,在高中物理中还没学到该部分的内容。所以,我们地理老师就应当充当一回物理老师,要全面的把纵波和横波的相关知识讲清讲透,由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讨论,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所以,在详细的教学中,首先掌控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依据地震波速度的改变,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改变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是莫霍面一个是古登堡面。依据这两个面,我们可以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比较亲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会有更具体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可简略点。当然,要强调的是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所以,人类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体统的良性进展,为人类造福。否那么,会使生态系统恶性进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进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B、运用资料和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A、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B、用详细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A、初步培育同学的整体意识,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规律
B、初步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
C、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来掌控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地球内外部圈层的空间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画图分析法、合作争论法
教学过程
老师行为
同学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探究地球内部圈层
活动
中国古代对大地有一种说法:我们活人生活的地表叫人间,而地表之下的部分,叫阴间。阴间又分18层,所谓18层地狱么?你认为我们住的地底之下真的有18层吗?那我们的地球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的猜想都很有意思,想听听我的猜想吗?我认为地球内部结构就像是一个熟鸡蛋的结构,你相信吗?
不信是吧!我这里有一个熟鸡蛋(小刀切开,展示给同学看)同学们能把看到的情景描述一下吗?
(可对同学的描述进行鼓舞性评价)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结构也像这个熟鸡蛋呢?(自问自答)
是不是我也把地球当鸡蛋一样用这把小刀给切开呢?或者像《封神榜中的土行孙一样,可以到地下去看看呢?或者又像凡尔纳作品《地心之旅》中的主人公一样一个火山口进一个火山口出呢?(都不可能)
(有感而言:上天不易,下地也挺难)
那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物质呢?
老师总结:那么,人来是如何利用地震波来实现对地球的“-”呢?
认真阅读课本21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并结合图1.25,完成以下问题:
1、地震波、纵波、横波的概念
2、对比纵波和横波,完成以下表格
地震波类型
纵波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
横波
依据第一和二题的结论,分析: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是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深入探究:假如是在水面上呢?你的感叹又会是什么?为什么?)
4、什么叫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哪几个不连续面呢?请在图1.25中找出不连续面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处的大略深度。
5、不连续面把地球内部分成几个圈层,分别叫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装修费用预算协议范本
- 2024装修公司承包合同协议
- 大连市混凝土生产销售合同
- 离婚协议书格式:子女抚养权分配
- 建筑施工安全协议书
- 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协议书
- 房屋贷款合同中的还款账户管理
- 旅游规划设计合同样本
- 房屋租赁中介合同范本
- 企业外部承包合同样本
- 儿童早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前运算阶段(三座山实验)
- 国开一体化平台01588《西方行政学说》章节自测(1-23)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极兔速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考评员考试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 2024年威士忌酒相关公司行业营销方案
- 网络游戏危害课件
- 2024供电营业规则学习课件
-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 10010-2016)
- GINA2023-哮喘防治指南解读-课件
- 2024年上海市第二十七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 寝室设计方案方法与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