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名句名篇默写1.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6)题中,任选四题;在第(7)~(8)题中,任选一题](1),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2),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3)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7)“,”(王湾《次北固山下》)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乘风破浪前行的真实写照。(8)告别时我们常常会依依不舍,但我们可以像李白那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化离别之思为清风朗月,彼此牵挂。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语段,完成问题。在这个时节,花朵绽开,揭示出内里深藏的生命之美。晨光轻轻洒在花瓣上,仿佛在为它们沐yù。微风拂过,花香飘散,吸引了蜜蜂和蝴蝶们在花丛中pái徊,舞动着生命的旋律。这个时刻,大自然仿佛是一幅静谧的画卷,一切都在宁静中绽放。春姑娘就在这宁静的美丽中继续着她神秘而壮丽的舞蹈。2.请根据语境,在下面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1)花朵绽(A.zàn B.zhàn)开,揭示出内里深藏的生命之美。(2)这个时刻,大自然仿佛是一幅静谧(A.mìB.yì)的画卷。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1)沐yù

(2)pái徊三、名著阅读4.打开《朝花夕拾》,走进文学巨匠鲁迅的童年生活,请任选童年鲁迅的一个特点,仿照示例,写下你的阅读发现。示例:活泼贪玩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会在先生读书入神时套盔甲做游戏,在课堂上偶尔走神,我发现童年的鲁迅活泼贪玩,原来贪玩是儿童的天性。我的阅读发现:在《》中,鲁迅四、基础知识综合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世界春色满园。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浅出地阐释,文明交流互鉴是的桥梁、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③()深化交流互鉴,才能推动文明发展。④展望未来,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就能为共建“一带一路”不断筑牢民心基石,让人类文明更加绚丽多彩。(1)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A.推动人类社会进步B.增进各国人民友谊(2)第③句缺少一个合适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3)判断第④句中加点词的词性,请写在下面。五、综合性学习6.请你参加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活动一:书笔画】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朋”字的笔画。(2)【活动二:拟标语】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围绕主题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3)【活动三:仿句子】请你仿照横线前后的句子,再写一句符合语境的话,表达你对“朋友”的看法。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失败苦闷时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4)【活动四:谈感悟】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合作共赢”的感悟。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了,向同学们播下科学和梦想的种子。内蒙古课堂的同学提问说:您看到太空垃圾了吗?空间站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北京课堂的同学提问说:太空没有参照,空间站如何判定自己的姿态和方向?……天宫授课老师最后总结说,同学们的提问,既有深度,又有高度。当我们将空间站作为教室,让航天员当授课老师,在太空进行微重力下的科学试验,孩子们的探究意识、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马上得到了“激活”。这些既有深度又有高度的问题,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其学习能力的一种张扬:学子们哪怕面对权威人员、专家学者,也要善于提问、敢于提问,甚至要提出质疑和异议。这样的提问,让自我思维能力走向纵深,也让探究意识、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向前跨越一大步。(摘编自《喜见“天宫课堂”激活孩子提问权》,2023.9.23《长沙晚报》)【材料二】【材料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都会逐渐降低,因为他们会越来越专注于某个领域,也会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再提出问题。但是中国孩子好奇心的下降显得尤为明显。“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指出背后的原因。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将知识体系落地到知识教学,然后进入“讲授——练习——考试”的套路中,再加上“重考试”“重分数”的评价体系,“刷题”成了大部分中小学生最常态的学习方式,也成了教师授课最惯常的做法。“而创新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郑永和说,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以称作创新,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会按照上一次的路径去解决,慢慢地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甚至有些学校已经把学生训练出了某种“条件反射”:只要拿到题,马上就能搜索到已经“印”在大脑中的解题套路。刷题与创新显然不能同向同行。(摘编自《如何激发孩子们“刻在基因里”的科学好奇心》,2023.2.6《中国青年报》)【材料四】孩子的行为和兴趣高度相关,他们反反复复做的事情往往就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对于家长来说,只要孩子兴趣的价值取向正确,就应该尊重和鼓励孩子的选择,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想法来限制或代替孩子的想法。此外,家长要尽可能地避免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安排自己的生活。家长还应该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当孩子在探索中遇到难题或遭遇失败后,家长应积极帮助并鼓励孩子坚持探索。(摘编自《让兴趣成为培育青少年科学家潜质的关键项》,2023.8.15《光明日报》7.小语向你请教:为什么刷题与创新不能同向而行?请你根据【材料三】帮她答疑解惑,解释清楚理由。8.阅读【材料四】,谈谈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埋好兴趣的种子。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课堂”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向同学们播下了科学和梦想的种子。B.大多数中小学生在知道科学家事迹后都会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和好奇心。C.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会逐渐增强,而且会越来越专注于某个领域。D.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一窗牵牛花风中箫①十五岁的她,叛逆、倔强,沉迷网络游戏,经常逃学,不管母亲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哀求打骂,都无济于事,她依然如故。母亲毫无办法,常常暗自垂泪。②那次她逃学跟一帮朋友去爬山,偏找没路陡峭的地方走,结果摔下山来。所幸并无障碍,只是右腿骨折。打上石膏,医生说,需躺在床上静养三个月,右腿不能乱动,更不能下床。③病房里静悄悄的,她那些朋友早不见了。她躺累了,挣扎着想起身,腿却钻心地疼,只能再躺下不动。她想抬一下右腿,又是一阵疼痛袭来,她心里忽然漫过无边无际的恐惧,反复纠缠着母亲问:“我的腿是不是再也不能走路了?”母亲一遍遍耐心地跟她说:“会好的,你躺着别动,过几天就能下地走路了。”她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呢,嚷嚷着难受,发脾气,摔东西,哭闹不休母亲日夜守着她,像照料婴儿般呵护着她。④因为疼痛和难受,病房里的时光,慢成了黑白的长镜头,昼夜似乎都已不再分明,她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⑤母亲把家里的君子兰搬了来,放在病房的窗台上。母亲说,这是你十岁时从外婆家搬来的,刚开始你勤快地天天浇水,差点浇坏了……她转过头,望一眼那苍绿的君子兰,摇摇头说不记得了。⑥几天后,从君子兰旁边拱出两片小小的嫩叶儿,探头探脑的。开始让人以为是棵小草随着叶子渐渐长大,母亲冲着她惊讶地说,原来是一棵牵牛花啊。她侧头望过去,细细的茎蔓嫩绿的叶子,看上去倒有些惹人喜欢。母亲找来一根竹竿插上,纤细的茎蔓便顺着竹竿向上攀爬着。白的墙,白的床单,那一抹新绿格外引人注意。⑦牵牛花的茎蔓攀着竹竿一圈一圈向上爬,她一圈一圈数着,1、2、3……她想起了蹦跳着一级级数台阶的快乐,想起了走在阳光下轻快自在的感觉。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曾经拥有那么多快乐和幸福。⑧她渐渐安静下来,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吵嚷哭闹。⑨早上醒来,她的目光,常常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台,心里满是期待:牵牛花的蔓又长高了没有?当然每一次她都不曾失望。纤细的茎蔓那样有力,直爬到竹竿的顶端,伸出毛茸茸的触角张望着。母亲用竹竿搭了个小花架,它顺着爬了上去,把一个窗台缠绕得绿意盎然。⑩寂静的病房里,她安静地望着窗台上的牵牛花。以前,她见过路边的牵牛花,但她从来不知道,牵牛花的藤蔓是如此蓬勃,每时每刻都在向上飞快地生长,不知疲倦。每天清晨,它都会让她惊异,呀,又长高了。⑪牵牛花的蔓牵着她的目光,茎蔓攀到哪儿,她的目光就追到哪儿,心,也跟着柔软细腻起来。牵牛花每抽出一片新叶子,她心里就会生出一些小小的欢喜和期待。⑫她再也数不清牵牛花的蔓绕了竹竿多少圈,只看到,每一片叶子,都朝向窗外的阳光。⑬牵牛花开的季节,她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她回学校认真读书的样子,如一朵悄然开放的牵牛花。⑭多年后,她接母亲来家里住,母亲看着满阳台的牵牛花,笑着问:“怎么都是牵牛花?”她笑道:“喜欢啊!”她忽然想起问:“那年,那盆君子兰一直都放在室内,怎么会长出牵牛花啊?”母亲淡淡地说:“我特意种上的。”⑮她愣在了一旁,心里缠绕的都是那一窗浓绿的牵牛花。⑯她记得,就是从那时起,她懂得了感恩,学会了珍惜。10.文章以“一窗牵牛花”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11.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牵牛花的蔓牵着她的目光,茎蔓攀到哪儿,她的目光就追到哪儿,心,也跟着柔软细腻起来。12.明明是母亲特意种上的牵牛花,为什么在第⑥段中写道“母亲冲着她惊讶地说,原来是一棵牵牛花啊”?请把你的理解写下来。13.读完文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性格变化过程。14.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谈谈你对“父母之爱”的认识。【链接材料】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暴怒无常,母亲默默地承受着,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儿子的心灵创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海音在小时候的一个下雨天“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去上学,她爸爸多次叫起未果,便抄起鸡毛掸子抽打女儿,后来又亲自送花夹袄到学校;长春一高考生的父亲郑岩坚持为高考儿子送饭100天不重样。七、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②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侯③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止:挽留。③俟:等待。④欤:句末语气词。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期返而食(2)故人至暮不来(3)令人求故人(4)恐其自食其言也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起不食待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遇故人而止之食。B.友人惭,下车引之。C.起之不食以俟者。D.择其善者而从之。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18.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八、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前两句。20.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诗作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作文2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物,或师长,或同辈,或朋友,或对手……有一些事物,或书本,或礼物,或成功,或挫折……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这些人物或事物煞费苦心或不经意间,给我们以无尽的鼓舞,以人生的智慧,以成长的力量……请以“同行”为话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逝者如斯夫夜发清溪向三峡落花时节又逢君应傍战场开油蛉在这里低唱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作答时在第(1)~(6)题中任选四题;在第(7)~(8)题中任选一题。还应注意易错字词“逝、斯、清溪、三峡、逢、傍、油蛉、胳膊、腰脚、潮、阔、帆、悬、寄、愁、随、夜郎”的正确书写。2.BA3.浴徘【解析】2.本题考查字音。(1)绽开(zhànkāi):开放、展开。故选B。(2)静谧(jìngmì):安静。故选A。3.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1)沐浴(mùyù):洗澡;比喻受到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情绪或气氛之中。(2)徘徊(páihuái):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4.示例一:好奇心强。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十分渴望阅读有绘画的《山海经》,并对其中奇幻的图画念念不忘,我发现童年的鲁迅好奇尚异,原来好奇是儿童的天性。示例二:同情弱小。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听到郭巨的儿子将被活埋的故事,不禁为那个孩子捏一把汗,我发现童年的鲁迅同情弱小,原来有同情心是儿童的天性。示例三:渴望自由。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到了三味书屋念书之后,依然会时不时跑到书屋的小院子里玩,我发现童年的鲁迅渴望自由,原来热爱自由是儿童的天性。【详解】本题考查阅读体会与仿写句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鲁迅童年时的性格特征以及自己的阅读体验即可。示例:好奇心强。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童年鲁迅因为听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原来好奇是儿童的天性。5.(1)B

A(2)只有(3)名词【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衔接。第一处,根据“是桥梁”的语境,可知应与“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相搭配;第二处,根据“是动力”的语境,可知应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相搭配。(2)本题考查关联词。根据“才能推动文明发展”,可知前面“深化交流互鉴”是前提条件,因此前面要用“只有”,以构成条件关系的复句。(3)本题考查词性。“展望未来”的“未来“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情或将要到来的时间,因此是名词。6.(1)答案:(2)示例:播下真心,让友谊之花开遍校园。(3)示例: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缕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4)示例: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当今形势下,合作才能共克时艰,提振信心,共同发展,实现共赢。【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的笔顺。语文笔顺一般是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等规律进行。“朋”字的笔顺是:撇,横折钩,横,横,撇,横折钩,横,横。书写时注意两“月”长宽大体一致,横画平行,间距均匀,横折钩比竖撇稍长,左右间距得当。(2)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拟写标语时一般使用简单句,无主句,多为动宾结构,要求通俗易懂、准确鲜明、生动活泼,可采用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示例:共筑友谊真情,共创美好未来。(3)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开放性试题,结合题干中“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是失败苦闷时的一盏明灯”可知,补充的句子应采用比喻的修辞,表现朋友的特点,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即可。示例:朋友是枯燥日子里的一场甘霖,酣畅地为你带来精神的活力。(4)本题考查感悟启发。开放性试题,围绕“合作共赢”这一主题,联系个人实际谈感悟,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即可。示例:我们自古以来就奉行“以和为贵”的美好传统,我对此深以为然。在班级的值日活动中,我和小组成员分工有序,团结协作,顺利为班级争下“文明之班”的荣誉,这就是“合作共赢”的最好证明。7.示例: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会让学生形成路径依赖。而创新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因此刷题与创新不能同向而行。8.示例:①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的兴趣点;②尊重和鼓励孩子的选择;③避免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④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大胆探索;⑤积极帮助并鼓励孩子坚持探索。9.C【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材料三“而创新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以称作创新,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会按照上一次的路径去解决,慢慢地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甚至有些学校已经把学生训练出了某种‘条件反射’”可以得出: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会让学生形成路径依赖。而创新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因此刷题与创新不能同向而行。8.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概括。根据【材料四】“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可得出①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根据“对于家长来说,只要孩子兴趣的价值取向正确,就应该尊重和鼓励孩子的选择,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想法来限制或代替孩子的想法”可以得出:②尊重和鼓励孩子的选择;根据“此外,家长要尽可能地避免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得出:③避免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根据“家长还应该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当孩子在探索中遇到难题或遭遇失败后,家长应积极帮助并鼓励孩子坚持探索”可以得出:④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大胆探索;⑤积极帮助并鼓励孩子坚持探索。9.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辨析。C.有误,材料三提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都会逐渐降低,因为他们会越来越专注于某个领域”,选项“孩子的好奇心会逐渐增强”说法与原文不符。故选C。10.示例:从内容上看,牵牛花凝聚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暗示了文章主旨:代表了母亲浓浓的爱和美好的心愿;陪伴着“她”,引导“她”走出迷茫和痛苦,成为“她”的精神力量;从结构上看,牵牛花贯穿全文,是行文的线索;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1.“牵”在文中指牵牛花的生长时刻吸引着她的目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牵牛花给予她欢喜、期待和力量,让她成长,懂得感恩,学会珍惜。12.在女儿住院的漫长日子里,母亲用一株牵牛花吸引了叛逆、倔强的女儿,母亲想让女儿通过观察牵牛花的成长历程,改变自己,懂得感恩和珍惜。13.叛逆、倔强、乱发脾气;安静下来,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吵嚷哭闹;懂得了感恩,学会了珍惜。14.示例:文中的母亲充满智慧,不动声色地引导女儿走出叛逆和迷茫;史铁生的母亲隐忍坚强,用爱和生命引导儿子走出沮丧的深渊;林海音的父亲严慈相济,在女儿犯错时严厉地责打,在女儿需要时细心呵护;郑岩为高考的儿子用心做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父爱和支持。这些举动的外在形式不同,内涵相同,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我从中体会到,身为子女,我们要炼就慧眼和慧心,理解和珍惜父母的爱,也要懂得理解父母不同的举动背后的苦心和深意。【解析】10.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在文章线索上,本文围绕牵牛花伴随着“她”成长的历程:从第②—⑨段介绍了她摔伤腿住院的情景,牵牛花带给了她快乐和希望,到⑩段她回学校读书了,牵牛花和她一起绽放,再到第⑪段她长大独立后,她喜欢牵牛花,并种了很多牵牛花,到最后她得知真想,对母亲的感激;“一窗牵牛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作手法上,本文主要写她的改变,但以“一窗牵牛花”为题,起到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在文章内容上,交代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围绕“一窗牵牛花”而引起她自身的成长和改变,“一窗牵牛花”既是文章写作对象,又暗示文章主旨;在表达意象上,“一窗牵牛花”象征了母亲的母亲浓浓的爱和美好的心愿,指引并陪伴“我”前行,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等;据此作答即可。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赏析。“牵”有拉,引领着的含义,根据“牵牛花的蔓牵着她的目光,茎蔓攀到哪儿,她的目光就追到哪儿,心,也跟着柔软细腻起来”分析,句中指牵牛花的蔓吸引着她的目光,牵引着目光移动,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描写,突出了她对牵牛花的欢喜和期待,根据第⑯段“她记得,就是从那时起,她懂得了感恩,学会了珍惜”分析,牵牛花使她懂得感恩,学会珍惜。12.本题考查对内容理解。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从文中第①段“十五岁的她,叛逆、倔强,沉迷网络游戏,经常逃学去网吧,还跟社会上一些人有了来往”,第③段“因为疼痛和难受,病房里的时光,慢成了黑白的长镜头,昼夜似乎都已不再分明,她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第⑥段“想起了走在阳光下轻快自在的感觉,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曾经拥有那么多快乐和幸福”,第⑧段“她渐渐安静下来,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吵嚷哭闹”,第⑧段“她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台,心里满是期待:牵牛花的蔓又长高了没有”等语句,可以看出女儿之前叛逆、倔强,乱发脾气;摔伤后住院的日子里暴躁不安,在女儿住院的漫长日子里,母亲用一株牵牛花吸引了叛逆、倔强的女儿,母亲想让女儿通过观察牵牛花的成长历程,改变自己,懂得感恩和珍惜。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第①段“十五岁的她,叛逆,倔强,沉迷网络游戏,经常逃学去酒吧,还跟社会上一些人有了来往,不管母亲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哀求打骂,都无济于事,她依然如故”概括可得:叛逆、倔强、乱发脾气;根据第③段“她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呢,嚷嚷着难受,发脾气,摔东西,哭闹不休”概括可得:发脾气,摔东西,哭闹不休;根据第⑧段“她渐渐安静下来,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吵嚷哭闹”概括可得:渐渐安静,不再哭闹;根据第⑯段“她记得,就是从那时起,她懂得了感恩,学会了珍惜”概括可得:懂得了感恩,学会了珍惜。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从选文中的母亲和链接材料里的多位父母的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中的母亲充满智慧,用“一窗牵牛花”和无微不至的关心、陪伴,不动声色地引导女儿走出叛逆和迷茫;由“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暴怒无常,母紫默默地承受着,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儿子的心灵创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知,史铁生的母亲隐忍坚强,用爱和生命抚慰儿子心灵的创伤;由“便抄起鸡毛掸子抽打女儿,后来又亲自送花夹袄到学校”知,林海音的父亲在女儿犯错时严厉地责打,在女儿需要时细心呵护,他用宽严相济的父爱引导女儿的成长;“坚持为高考儿子送饭100天不重样”可见,郑岩为高考的儿子用心做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父爱和支持;不管父母之爱的表现形式是:无微不至的关心、严格的管教、耐心的安抚、不动声色的引导、无怨无悔的付出、用心的陪伴……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饱含着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和期待。所以作为子女,我们既要感恩父母之爱,又要理解父母的苦心,珍惜父母的爱,同时尽力去回报父母,努力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孩子,好好孝顺父母。据此作答即可。示例:父母之爱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饱含着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和期待。我认为,身为子女,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恩父母,好好孝顺父母。我很庆幸,我有爱我的父母,感谢您们对我的爱和付出。爸爸妈妈,我爱您们!15.(1)约定。(2)到了。(3)派。(4)担心。16.C17.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没有信用是不行的!18.文中的吴起遵守与朋友一起吃饭的约定,直到第二天朋友到来之后才一起吃饭,故事启示我们,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总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分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约定好回来再吃饭。期:约定。(2)句意: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至:到了。(3)句意:让人去找老友。令:派。(4)句意: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恐:担心。16.本题考查“之”字用法。“起不食待之”中“之”是第三人称代词,他。ABD.都是代词,他;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欲,想要;服,使……信服;非,没有;信,信用。18.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本文叙写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人要讲诚信。由此可见,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围绕着这一点,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看法。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守信是为人之本,一个人如果缺乏诚信,就无法取得别人的支持和信任,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所以我们为人要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点睛】参考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约定好回来再吃饭。”吴起说:“(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19.“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20.诗中通过写边塞的凄冷和戍边战士“闻笛”时“尽望乡”的举动,表达了诗人和战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9.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为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20.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诗歌的情感往往蕴含在写景叙事之中。阅读全诗,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后两句写戍边战士“闻笛”时“尽望乡”的举动,表达了诗人和战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1.例文:一路上有你“三月三,天水蓝,阳光照暖了青山……”我哼着小曲,目光触及桌角的小背篓,思绪又飘回了童年玩耍的茶田。田间羊肠小道,蜿蜒幽幽,蚯蚓钻出泥土看路边不知名的小花。我迈着小小的步伐,摇摇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