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
元
教
学
计
划第一单元;
单元名称:微小世界教材地位及作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放大镜,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放大镜下的晶体,怎样放得更大,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微小世界和我们等。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肉眼观察更有利于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精细的物体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充分挖掘本单元的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2.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3.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命都由细胞组成。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5.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过程与方法:1.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2.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3.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4.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3.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4.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教学重点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2.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3.经历显微镜的发明,利用自制显微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蚕蛾的翅膀。4.仔细观察水中微生物的特征,并做好详细的观察和记录。5.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教学难点1.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2.利用自制显微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发现。3.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4.根据形态和行为特征来判断他们是否具有生命的生物。5.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单元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数起止时间1放大镜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3放大镜下的晶体14怎样放得更大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8微小世界和我们1课时教学计划年
月
日教学题目:1-1放大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过程与方法1、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发现发现放大镜的特点。2、通过使用放大镜之后,来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实验验证并认知放大镜的特点。课型和课时新课
一课时教学手段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学习方法:探究思考法、对比实验法德育渗透在肉眼与使用放大镜不同感受时渗透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四、小结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在学生交流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同学生一起适时的完成第二页的网状图。讲解期间加上示范。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的放大镜,由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异同,交流得出结论。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作业布置课外尝试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学反思
学生出勤:应到
实到
课时教学计划年
月
日教学题目: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到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课型和课时新课
一课时教学手段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讲授法、引导法探究思考法、对比实验法,观察法德育渗透在进行动物观察时候渗透保护小动物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三、课堂总结通过对昆虫世界的观察,知道使用放大镜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蝇的眼是复眼。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一个六角形。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雄蛾的耳朵长在胸、腹之间凹处;雄蚊、蚂蚁的耳朵长在触角上。蟋蟀、蝗虫的触角呈丝状;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雄蛾的触角是羽毛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在此环节可以加入一些关于蚜虫和草蛉的资料,方便认知。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作业布置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节并画下来。教学反思
学生出勤:应到
实到
课时教学计划年
月
日教学题目:1-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3、自制食盐等晶体。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难点通过了解晶体的制作方法,自制食盐等晶体。课型和课时新课
一课时教学手段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讲授法、引导法探究思考法、对比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德育渗透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了解食盐加碘对人的影响及作用。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观察美丽的晶体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物质糖盐味精记忆中放大镜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3、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二、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2、制作我们的晶体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三、本课总结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诞生的,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质的晶体。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等。可以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看一看它们的样子。之后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观察后小组讨论,汇报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放大镜的食盐晶体、放大镜的白糖晶体都是立方体的;放大镜下的味精晶体是柱状的;放大镜下的碱面晶体是花瓣状的。教师提前制作食盐晶体。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晶体晶体: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制作晶体作业布置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教学反思
学生出勤:应到
实到
课时教学计划年
月
日教学题目:1-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教学重点制作简易的显微镜。教学难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课型和课时新课
一课时教学手段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讲授法、引导法探究思考法、对比实验法、观察法德育渗透在讲授显微镜的发展史中显微镜中发现微生物,渗透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多食品、工业品、药品都是依赖微生物制造的。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二、做个简易显微镜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4)谈话提出问题:简易显微镜同我们所认知到的显微镜是不是有不同,我们认知到的显微镜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学生讨论,教师汇总拓展资料)三、显微镜的发展17世纪,人们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最早的一架显微镜。后来不断改进,发明了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利用透镜对光的折射而产生物象的,它的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出示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菌和叶绿体图片。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放大倍数达到了200万倍的。利用它可以看见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看见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电子显微镜下的SARS病毒和大肠杆菌图片。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和三维扫描。它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横向可达0.1纳米,纵向可达小于0.01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图片。四、小结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的世界。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引出制作简易显微镜。板书设计怎样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组合--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作业布置回家之后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家里的事物。教学反思
学生出勤:应到
实到
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知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2.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及作用3.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过程与方法1.通过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结构。2.通过观察,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3.认知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更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点掌握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通过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并认知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课型和课时新授一课时教学手段洋葱、小刀、清水、滴管、碘酒、纸巾、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谈话法、引导法、演示法学习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德育渗透在认知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后,渗透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回顾故事回顾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引出英国的罗伯特·胡克。二、新课探知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观察细胞呢?(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在制作玻片标本前要先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载玻片、洋葱、镊子、培养皿、滴管、碘酒、纸巾、清水等物品。实验名称取洋葱表皮所需材料洋葱、小刀、镊子、载玻片取表皮步骤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教师演示取洋葱表皮的过程。实验名称制作洋葱表皮标本所需材料洋葱表皮、碘酒、纸巾、滴管、水、载玻片、盖玻片制作步骤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上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即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从另一端吸掉多余的水;5.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二)显微镜的组成制作好玻片标本后,必须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显微镜的组成。显微镜是由目镜、物镜、载物台、调节旋钮、反光镜几个部分组成。(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在知道了显微镜的组成后,就要了解它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步骤。播放《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视频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正确使用显微镜: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四)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下面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后讨论,记录并汇报。发现: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但是看到的视野(看到的范围)要小得多。下面展示一下我们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描述一下。会观察到:洋葱表皮是由一个有规则的多边形组成的。观察到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的结构,其实就是洋葱表皮的细胞。仔细观察后发现洋葱表皮细胞是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组成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讲解)三、课堂小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标本的方法,显微镜的组成及作用,如何使用显微镜,洋葱表皮是由一个有规则的多边形组成的。观察到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的结构,其实就是洋葱表皮的细胞。板书设计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制作玻片标本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洋葱表皮细胞作业布置尝试画一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教学反思学生出勤:应到实到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了解到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观察几种植物、动物以及人体的细胞。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细记录的重要性。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作用。教学重点认知不同细胞具有不同的作用教学难点细致观察几种不同的细胞后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课型和课时新授一课时教学手段显微镜、几种生物的细胞装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谈话法、引导法学习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德育渗透在认知到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后渗透: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自然界中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细胞是生物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崭新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你还想不想看一看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吗?今天我们继续观察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二、新课学习(一)生物细胞的观察观察几种生物细胞,包括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人体细胞。第一步:主要是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的细胞。(学生观察之后讨论观察到的情况)首先来了解一下,叶子的组成,它包括叶脉、上表皮、叶肉、下表皮和气孔。在观察时既观察了叶表皮细胞,又观察了叶肉细胞。我们在观察叶表皮细胞时看到了气孔;观察叶肉细胞时看到了叶绿体。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是植物体与环境之间的门户。保卫细胞的生理变化可以调节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控制气体和水汽的进出。例如:蚕豆等双子叶植物的气孔,保卫细胞是半月形的。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是哑铃状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主要分布在绿色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表层细胞中。根据实验推测,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继续观察苔藓类植物细胞和藻类植物细胞。第二步:让我们一起观察动物的血液红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学生观察之后讨论观察到的情况)血液中的红细胞。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圆球状,边缘较厚,中间略凹陷,直径6微米—9微米。红细胞薄而有弹性,它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负责运输痒和二氧化碳。口腔上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就是口腔内壁表面的细胞,起着保护和分泌的作用。出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图片。发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同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讲述一则小资料: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所有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细胞。(二)细胞的作用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体内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它们有着严密的分工,它们共同作用完成了生命的所有活动。生命体的细胞作用有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免疫和存储等。三、本课小结通过一节课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发现的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异同,知道了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板书设计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生物细胞的观察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的作用: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免疫和存储等作业布置通过查阅资料继续更详细的了解细胞的作用。教学反思学生出勤:应到实到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认知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3.认知到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环境。4.知道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文字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通过观察,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生物。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课型和课时新授一课时教学手段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硅藻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谈话法、引导法学习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德育渗透在进行观察时候渗透对于观察到的微生物同课本中介绍的不一致时先记录、画下所观察到的物体形态,在课后查阅资料进行考究,养成正确的科学观察习惯。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导入新课鱼缸、池塘里的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总是出现绿毛。你知道水里为什么会长“绿毛”吗?据说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用显微镜来继续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看看那些“绿毛”是不是属于微生物,并做好记录。二、探究新知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采集、培养微生物鱼缸、池塘、溪沟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由教师提前进行准备):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这些霉点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结集而成的,瓶中许多单细胞生物以及其他微生物正式以此为养料进行大量繁殖。(二)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实验名称制作微生物的玻片标本实验器材滴管、池塘或鱼缸里的水、载玻片、盖玻片实验内容用吸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事项: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入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图示出示玻片标本的制作。(三)观察微生物观察时将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观察。草履虫生活在不流动、含有很多有机物的淡水里,是一种个体教导的原生动物。草履虫的身体前端较顿,后端较尖,中后部较宽,形状像一只倒转的草鞋。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它借着纤毛的摆动,在水里自由运动,草履虫口沟里的纤毛不停地摆动,使水里食物进入细胞,形成食物泡。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非常灵敏的反应,并且能适应环境。草履虫能自行繁殖,其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变形虫是一种原生动物。生活在淡水里,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它的食性广,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个包囊度过难关。喇叭虫:体型如喇叭,呈各种颜色,全身披着均匀的纤毛。生活在水沟、稻田等。繁殖方式有两种:一是身体一分为二;二是结合生殖。鼓藻生于各种水质水体中,少数生于潮湿的土壤里。鼓藻每个细胞由两个“半细胞”构成,中央常有一个“缢缝”将两个“半细胞”连在一起,细胞常左右对称;壁上有穿孔。它们的生殖方式为细胞分裂和结合生殖。硅藻的种类繁琐,分布及其广泛。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出示眼虫、团藻和衣藻的细胞图片。(四)它们是生物吗?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命体特征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1.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6.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五)结合生命体一般有的六大特征同观察到的微生物进行对比,小组讨论并汇报。小结: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三、课堂总结微生物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具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并且它们具有与其他生物相同的特征。板书设计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作业布置课后查阅有关微生物的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微生物的知识并记录。教学反思学生出勤:应到实到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8、微小生物和我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2.了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21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课型和课时新授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谈话法、引导法学习方法:汇报交流法、讨论法德育渗透在讲授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中医药方面渗透于2015年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的发现青蒿素。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提高学生的爱国自豪感。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类对微小世界的探索。播放视频《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展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借助观察工具,我们对微观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微小世界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微小世界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吧!二、交流汇报(一)回顾和总结回顾一下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人们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肉眼:小昆虫等;放大镜:放大几倍到几十倍,观察到一些物质的晶体,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极少数细菌;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本领为百分之几纳米,直接操纵原子或分子。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1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粗细的六万分之一。(二)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小组之间先相互讨论自己知道的,后进行汇报,教师适当进行整理并总结。1.医药方面:由于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如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浸染致死。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灯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2.食品工业利用微生物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3.农、林业方面: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4.土壤的改良和进化:土壤中有许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净化土壤,也需要微生物的作用。5.克隆克隆是人们生产具有所需性状的先进技术。克隆技术的成功,使人们培养人体器官,用以替换病人的器官使之康复成为可能。这是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克隆羊。人们通过生物技术,不仅能克隆出牛、羊等动物,还可以把胰岛素基因插到细菌细胞中,利用细菌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6.污水和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污水和污物处理中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种有害物质,还要靠微生物进行除臭。污水与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7.微电子技术显微技术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三、本课总结通过一节课学习和讨论我们知道了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人们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同时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观察范围的拓展,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板书设计微小世界和我们观察工具的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医药方面食品工业农、林业方面土壤的改良和进化克隆污水和垃圾处理微电子技术作业布置继续收集人类探究微小世界的成果信息,制作一份小报。教学反思学生出勤:应到实到单元教学计划第二单元;单元名称:物质的变化教材地位及作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单元主要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觅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定产生了新物质,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足够的证据,作为判定产生了新物质的根据。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本单元包括8课:第1课主要显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两类不同的变化。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具体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实验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实验,分辨物质变化进程中的变与不变,体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点。第3、6课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进程,研究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点。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了解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利用,让学生知道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动身,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是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觅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定,从而到达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2.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3.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5.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6.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2.学习通过“假设—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3.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4.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3.认识到阅读、搜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4.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5.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6.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7.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学重点1.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2.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3.学会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4.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5.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假设—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2.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3.认识到阅读、搜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4.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5.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单元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数起止时间1我们身边的物质1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5铁生锈了1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18物质变化和我们1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知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认知到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的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比较。2.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可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2.保持探究物质变化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并发现异同点。教学难点认知到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课型和课时新授一课时教学手段火柴、铁钉、蜡烛、白纸、课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谈话法、引导法学习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分类比较法德育渗透在认知物质,讨论到水,火,电时适时渗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以及水、电、火的安全事项。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认知导入出示两个字:物质,提出问题:什么是物质?学生讨论,教师简单介绍物质的概念: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式。引出《我们身边的物质》。二、新课学习(一)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质?(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讨论,教师适时进行整理。)我们身边的物品有桌子、书、橡皮、房屋、自来水、大树、电灯、动物、植物和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是物质。那么,我们摸不到的物品,例如:空气、电、火、声音都是物质吗?(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讨论,教师适时进行整理。)首先让我们对它们进行辨别,从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进行辨别。空气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合物,是物质;电是电荷的定向运动产生的;火是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散发光和热的现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物体振动就不会产生声音。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物体也是物质。发现: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二)物质在变化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例如:烧饭的时候,米成了饭;写字的时候,纸上留下了字迹;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了水蒸气消失了;自然界的岩石风化变成了沙子。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一实验名称观察把易拉罐压扁、水结冰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过程把易拉罐压扁,观察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水结冰和冰融化水的图片,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分析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进行实验后讨论汇报,教师整理。比较之后发现:相同点:形状、状态发生了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不同点:变化速度不同。实验二(铁钉生锈提前准备)实验名称观察火柴燃烧、铁钉生锈了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过程点燃火柴,观察火柴的燃烧,它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铁钉的生锈,思考铁与铁锈是否相同?实验分析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进行实验后讨论汇报,教师整理。比较之后发现:相同点:火柴燃烧、铁钉生锈了两种变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不同点:变化速度不同。比较这两组实验:这两个实验有什么不同之处?(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讨论,教师适时进行整理。)第一组实验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第二组实验产生了新的物质。讨论: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岩石、房屋、马路,它们也在变化吗?岩石、房屋、马路都在发生着变化,只是速度比较缓慢,所以世界上没有不变的物质。(三)让物质发生变化我们有哪些方法使一根铁丝、一杯水、一张纸、一支蜡烛发生变化?并进行验证,发现几种变化的异同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讨论,教师适时进行整理。)让我们看一看,一根铁丝的变化、一杯水的变化、一张纸的变化、一支蜡烛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折叠、加热、燃烧、敲击、蒸发、混合等方法都会让物质发生改变。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三、本课总结通过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并且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一些变化能够产生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只是改变了原来的形态和大小。板书设计1、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让物质发生变化方法:折叠、加热、燃烧、敲击、蒸发、混合等作业布置了解有时蜡烛燃烧会冒黑烟的原因?教学反思学生出勤:应到实到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课型和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手段每组一个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不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德育渗透养成学生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留心观察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会发生哪些变化吧。二、讲授新课(一)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我们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回答)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去描绘沙子和豆子的特性。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留取对比样本)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变形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二)糖的加热实验向学生说明实验安全注意事项:A、加热时注意糖溅出来。B、加热过程中注意烫伤。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未加热时的特点,记录表格中。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三、小结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留心观察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会发生哪些变化吧。板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白糖的变化的过程中提示:手握勺子顶端;放外焰加热;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加热结束后把勺子放在盘子里,不能乱放。给糖加热后发生的变化:形态:固态(颗粒状)----液态----固态(胶状)颜色:白色—黄色—褐色—黑色气味:糖味---香味---焦味(冒黑烟)板书:化学变化特点:产生新的物质物理变化:不能产生新的物质板书设计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物理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2)糖的加热实验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作业布置寻找生活中与我们相关的物质,去发现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一说判断的原因。教学反思学生出勤:应到实到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过程与方法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课型和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手段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通过实验检验生活中的一些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请学生回答)2、学生谈论,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二、讲授新课(一)品味米饭: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变成甜的了呢?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并说出它们是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请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自己的观点)4、阅读课本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二)淀粉实验:1、出示淀粉,观察淀粉的形态及特征。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现象。(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现象,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课本资料。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是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三)食物淀粉鉴别: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表格上。三、小结米饭在嘴巴里面会有甜味,淀粉和碘酒又会发生新变化。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常见东西,能发生变化的还有很多很多。提示:给学生强调饮食安全,不能随便尝试任何食物。米饭是甜的,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发生了化学变化:淀粉麦芽糖师生一起总结: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查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板书设计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认识淀粉2.淀粉和碘酒作业布置除了淀粉和碘酒以外还有什么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会发生变化?教学反思学生出勤:应到实到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课型和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手段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玻璃杯、细木棒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讲授法、分组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德育渗透让学生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探索了淀粉和碘酒之间会发生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再发现一些新变化——白醋和小苏打。白醋和小苏打之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索。二、讲授新课(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1.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学生观察其特点,描述并记录特征,判断是什么物品。(事先不告诉物品名称,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2、展示白醋,观察描述并记录特征,判断是什么物品。(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反应呢?为什么?试说理由。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照课本。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三)验证产生气体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观察气体的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等)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于很多地方。阅读课本资料,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三、小结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出示记录单: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状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的液态,有一股酸味。做实验之前出示方案要求并给强调认真观察,做好记录。提示:注意安全,小心烫伤板书设计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2.用小苏打和白醋做实验并记录小苏打+白醋--发热二氧化碳+气泡(化学变化)作业布置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教学反思学生出勤:应到实到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5.铁生锈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课型和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手段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课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讲授法、分组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德育渗透让学生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很多的铁制物品生锈掉了,会影响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生锈就要了解铁锈。(出示生活实例图片)二、讲授新课(一)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1提出问题: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请学生试着回答)那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三者的区别,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4、交流探讨结果,展示表格。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铁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那么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二)探索铁锈形成成因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3、制定研究计划。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会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三、小结下次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阅读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小结:对比铁锈和铁-------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纯的铁不是被磁铁吸引的。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探索铁生锈的原因(师生一起讨论实验条件并总结)1.与空气接触2.与水接触3.其他影响因素:温度,盐等板书设计5.铁生锈了1.对比铁锈和铁-------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2.探索铁生锈的原因作业布置铁为什么会生锈?课外搜集信息。铁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教学反思学生出勤:应到实到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课型和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手段一枚铁钉、一把镊子、硫酸铜溶液、课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讲授法、分组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的能力,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衣食住行等方面,每一面都需要铁。那么重要的铁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讲授新课(一)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出示课件)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其特征。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4、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学生回答并进行补充。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观察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本质特征12345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阅读课本: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三、小结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化学变化的方法。复习导入师: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变化有哪两种形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师: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物理变化是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化,化学变化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师: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提示:做实验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小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化学变化的特征能产生新的物质板书设计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硫酸铜溶液+铁钉---颜色发生了变化(红色)、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作业布置课外查资料: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对实验有哪些影响?观察,思考并说一说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教学反思学生出勤:应到实到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3.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过程与方法1.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2.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同伴间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对课后延续性的实验活动持续探究的能力。2.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用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课型和课时新课一课时教学手段课前经历第5课作业:铁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涂有油漆的铁片或有关的图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讲授法、探究思考法、对比实验法、观察法德育渗透发展同伴间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对课后延续性的实验活动持续探究的能力。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一、回顾导入: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三、铁生锈的快慢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四、防治生锈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或有关的图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4.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自学)。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五、小结通过学习和观察我们知道了铁生锈是水和空气的共同结果,还学会了其他防止铁生锈的办法。导入也可改为播放关于铁生锈造成损失的视频。师: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我们该如何防止铁生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学生很容易得出铁生锈的原因与水有关,与空气有关的结论,但是很难发现与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有关的结论。在研讨的过程中,我设计的问题是“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进一步研究铁生锈的速度,学生仍然可以重复第5课的实验设计自己设计实验研究影响钱生锈速度的原因,这对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科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记录、分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重复不断地进行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才能培养科学的实证思想;另方面研究影响铁生锈的速度原因,对生产生活有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板书设计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是防止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作业布置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样防止铁生锈或减慢铁生锈的速度?教学反思学生出勤:应到实到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教学题目:2-8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过程与方法1.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知识与技能。2.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理解人类所有生产活动和生活,都利用了物质的变化。课型和课时新课一课时教学手段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观察法,讲授法、探究分析法、实验法德育渗透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爱科学的精神。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学习了本单元那么多的知识内容我们发现了很多奇妙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我们息息相关。二、讲授新课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列出来。2.综合填表: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科学概念水结冰.水蒸发易拉罐压扁弯折铁丝混合沙子和豆子火柴.蜡烛的燃烧加热白糖米饭.淀粉和碘酒小苏打和白醋铁生锈硫酸铜溶液和铁钉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说一说: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三、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四、活动制作:自制饮料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长委员会志愿者招募方案
- 2024年地震灾区房屋拆除与重建协议
- 22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
- 2(2024版)金融科技产品开发合同
- 2024年产品代理合同及其市场开拓条款
- 2024年CIF条件中英文销售合同范本
- 偏食儿童的营养补充方案
- 体育班主任工作总结与发展规划
- 海洋台站仪器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甲醛探测器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幼儿园卫生保健后勤材料资料》幼儿园保健医生每日检查工作记录表
- 葡萄糖生产教程
- 第二章算法与问题解决PPT课件
- 需求价格弹性案例分析
- 企业内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论文
- 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表.doc
-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完整版)
- 复古风同学聚会邀请函.doc
- 支气管镜图谱(精选PPT干货)
- CFX地流场精确数值模拟教程
- 人体生物标本及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法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