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家川天源风电有限公司张家川二期50兆瓦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单位:张家川天源风电有限公司编制单位:甘肃安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〇二二年五月11#风机10#风机检修道路一期道路植被目录TOC\o"1-2"\h\u237641总则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天水市辖县,现辖10镇5乡255个行政村,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毗华亭、庄浪县。西距省会兰州市378公里,东经陕西省陇县至西安市388公里。天水市东北,陇山西麓,属六盘地槽与陇西陆台两大地质构造单位的过渡地带,为六盘山经向构造与秦岭纬向构造接壤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4′至106°35′,北纬34°44′至35°11′之间,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48公里,总面积1311.8平方公里。本项目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张锦乡和平安乡境内,位于一期工程场址东南侧,范围坐标介于东经106°16'15"~106°22′10″、北纬35°03′42″~35°06′40″之间,风电场场地起伏较大,海拔高度介于2100m~2650m。风电场场址北部有S304省道,西部及南部有S305省道经过,另可通过一期道路进入风电场内部,交通条件便利。具体位置见附图94.1.2地形、地貌本项目场址所处地貌单元为构造侵蚀类中低山区,地面高程介于2200~2600m之间,相对高差约400m,自然坡度15~50°,山谷地带较陡峭,山脊地带相对较平缓,局部起伏较大,山脊顶地形普遍较狭窄。拟建机位海拔在2290~2570m之间,半坡至山顶偶见基岩出露,山体植被覆盖率高,山脊一线多为灌木和草类植被覆盖。4.1.3地质(1)地层岩性工程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粉质黏土,出露基岩为海西期侵入岩(γ)白灰色~浅红色花岗岩。简述如下: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粉质黏土:灰黑~白灰色,多呈可塑状,干强度低,韧性低,顶部以腐殖土为主,含有少量的岩块、碎石,含量约为5%,原岩为花岗岩。土层较薄,厚度一般0.40~1.10m。②海西期侵入岩花岗岩:灰色~浅红色,中细粒半自形-它行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黑云母、斜长石、正长石及石英,矿物粒度一般为0.3~3mm。岩石地表风化较严重,呈松散粒状堆积,局部见绿泥石化蚀变。(2)地质构造距离最近的毛家磨~王家坪断层约17.5千米,对风机的建设及使用影响较小。(3)水文地质条件风电场场区第四系覆盖层分布较广且厚度不均,其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含水层为上部的残坡积黏土、粉质黏土,水量贫乏,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为蒸发或向深不含水层渗流;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花岗岩全、强风化基岩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地势低洼处或河谷地段补给河水,水量贫乏,水位埋深较大,随季节变化,风机位基本位于山顶或山脊线等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可研阶段风机位钻探深度约10m,未曾揭露地下水。4.1.4水文、水系张家川境内有大小河流7条,总长度234.48公里,总流域面积1311.8平方公里(2010年),自东北部至西南部,可分为千河、长沟河、牛头河和葫芦河四大水系,均属渭河北岸支流,7条河流均发源于陇山的涓涓细流,按照自然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流去。本项目涉及的河流为后川河,属牛头河支流,距离7#风机最近距离为440m,4.1.4气候与气象张家川深居内陆腹地,地处东南、西南季风交互影响的边缘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了明显的地域型立体小气候环境,中西部为温和半干旱区、温凉半干旱区和温寒半干旱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但雨量较少;东北部为温寒半湿润区和温寒湿润区,气候偏冷,光照较差,无霜期较短,雨量充沛。张家川气候差异较大,平均海拔2011.4m,最高2659m,最低1486m,多年平均气温7.6℃,最高31.7℃,最低-20.6℃,无霜期163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2044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599.8mm,最大达826.4mm,最小409.7mm,降水适量不适时。其特点是:夏短而不热,冬长而严寒,雨热同季,夏润冬燥,春暖迟,秋凉早,昼夜温差大,夏季无酷暑,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9.3%,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4.1.5土壤植被全县土壤主要以黄土为主,东部地区分布褐土。黄绵土直接发育在深厚的黄土母质上,为无明显剖面发育而母质特征明显的黄土性土壤,以土壤疏松、绵软、色淡而命名,分布在黑垆土区的较陡坡耕地上,与黑垆土交错出现。潮土发育在现代河流冲洪沉积物上,为季节性地下浸润形成的半水成型非地带性土壤,形成过程主要为草甸过程、盐化过程和土壤的熟化过程。张家川县境东北部有大片宜牧草山、草场,截至2010年,放牧草地面积达54.10万亩,其中成片草地18.77万亩。野生牧草有154种,均属灌木草丛类,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菊科为主。饲草年产量达1.4亿公斤,载畜量折羊单位9.17万只。4.1.6动物经现场踏勘和调查,评价区内无野生动物、无国家珍稀保护动物。4.1.7地震和自然灾害根据甘肃省地方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附录A,甘肃省乡(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可知:天水市张家川县抗震设防烈度为VIII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4.1.8张家川县东峡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天水市武山县等五县城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的批复》(甘政函〔2012〕158号)。张家川县东峡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总面积64.88平方公里。一级保护区为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全部水面水域和饮用水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陆域,面积8.46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为水库上游整个集雨区域,面积64.42平方公里。东峡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东峡水库1、水源地污染现状(1)工业污染源东峡水库位于南河、清水河上游,距县城及乡镇较远,库区内无工业污染企业,地表水环境质量好,水质一直处于较好程度。(2)农业污染源区内农业耕植面广,耕地主要分布于阶地及黄土梁峁地带,为主要耕植区,化肥、地膜等农业生产用品的使用率高,因此,农药、农膜及化肥施用成为主要污染源,经调查,东峡水库工作区每年化肥使用量约12吨、地膜使用量约2吨。(3)生活污染库区范围内人口较少,农业发达,东峡水库范围内人口约500多人,每天产生约10m3生活污水和0.3吨左右的垃圾。由于垃圾一般堆放于小沟谷内,因此雨季时,生活垃圾、农田表层土壤中和生活垃圾形成的污染带残留的有毒、有害组分,通过降雨和洪水的作用下,流入库区。近年来,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18)对保护区进行划分,有关单位组织人员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和界定,确定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并经常进行现场监察,不断监管和整顿保护区内的生活垃圾点,严把新上建设项目的审批关,坚决否决有损水源保护的拟建项目,水源地周围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并控制化肥、地膜使用量,禁止利用污水灌溉。使得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2、达标情况根据《天水市2021年第四季度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的公示》,东峡水库的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苯乙烯、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对二甲苯、异丙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1,3,5-三氯苯、1,2,4-三氯苯、1,2,3-三氯苯、硝基苯、邻-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对-二硝基苯、邻-硝基氯苯、间-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滴滴涕、林丹、阿特拉津、苯并芘、钼、钴、铍、硼、锑、镍、钡、钒、钛、铊等69项地表水水源地监测项目,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4.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2.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调查范围、方法和内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中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划分依据,针对项目区域的生态现状调查范围,确定调查范围为风电场大厂界外扩500m的范围;本次生态现状调查范围面积为26.4781km2。(2)调查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类型、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和评价区主要生态问题调查。(3)调查方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现状调查方法采用资料收集法、现场勘查以及遥感调查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①资料收集法本次评价植被调查收集的资料主要有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类型图谱》、2005年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甘肃省植物志》、1996年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甘肃珍稀濒危保护物种》中的分类系统进行。②专家和公众咨询法陆生植物调查由环评单位协同植被分类专家对评价区域植被进行调查。植物调查包括植物物种组成等。对于不确定的植物采集样本查阅《中国植被类型图谱》和《甘肃省植物志》进行确认。③遥感调查法以2021年5月的资源三号(ZY-3)影像像数据作为基本信息源,全色空间分辨率2.1米,经过融合处理后的图像地表信息丰富,有利于生态环境因子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保证了各生态环境要素解译成果的准确性。在ERDAS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对资源三号(ZY-3)影像数据进行了投影转换、几何纠正、直方图匹配等图像预处理。根据土地利用现状、植被类型、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地物光谱特征的差异性,选择全波段合成方案,全波段合成图像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地类边界明显,有利于生态要素的判读解译。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的要求,对生态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程度和植被类型空间分布进行遥感解译分析,形成遥感解译的基础图。根据实地调查和高Landset8高分影像、甘肃省DEM数据和植被样方调查结果,建立土壤侵蚀(坡度、坡长)、土地利用、植被类型分类的解译标志,完成室内解译工作。在制图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21010-2017),植被分类采用全国植被分类系统,土壤侵蚀采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国家标准(SL190-2007)。生态环境调查方法详见表4.2-1,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依据见表4.2-2。表4.2-1环境现状调查内容、范围与方法调查内容调查方法项目调查指标专家咨询和资料检索法陆生植物调查植物地理区系优势种直接观测和资料检索法植被类型样地和样方法/遥感调查种类组成样地和样方法盖度、密度、频度样地和样方法生物量样地和样方法优势种/建群种专家咨询和资料检索法陆生动物调查动物地理区系资料收集大型兽类和鸟类种类组成资料收集啮齿类等小型兽类、两栖爬行类种类组成资料收集分布位置资料收集种群数量实地踏勘/资料收集土壤侵蚀现状调查土壤侵蚀强度实地踏勘/资料收集/遥感调查侵蚀面积遥感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类型实地踏勘/资料收集/遥感调查面积遥感调查表4.2-2土地利用类型划分表一级类二级类划分标准类别编码类别名称类别编码类别名称01耕地0103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03林地0301乔木林地指乔木郁闭度≥0.2的林地,不包括森林沼泽。0305灌木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不包括灌丛沼泽。04草地0404其他草地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不用于放牧的草地05商服用地0503餐饮用地饭店、餐厅、酒吧等用地06工矿仓储用地0601工业用地指工业生产、产品加工制造、机械和设备修理及直接为工业生产等服务的附属设施用地07住宅用地0701城镇住宅用地指城镇用于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含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等用地。0702农村宅基地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07文化设施用地指图书、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用地,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纪念馆、美术馆和展览馆等设施用地;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用地0808体育用地指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包括室内外体育运动用地,如体育场馆、游泳馆。各类球场及其附属的业余体校等用地,溜冰场、跳伞场、摩托车场、射击场、以及水上运动的陆域部分等用地,以及为体育运动专设的训练基地用地,不包括学校等机构专用的体育设施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1003公路用地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02湖泊水面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12其他土地1201空闲地指城镇、村庄、工矿范围内尚未使用的土地。包括尚未确定用途的土地1206裸土地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4)植被类型本项目植被类型面积见表4.2-3,植被类型见图4.2-1。表4.2-3植被类型面积统计表植被类型调查范围面积(km2)比例(%)乔木杨树、桦树阔叶林4.493716.97油松、马尾松针叶林1.94177.33灌丛沙棘、小檗灌丛8.613132.53草丛蒿草、火绒草杂类草丛10.605340.05长芒草、赖草杂类草丛0.82433.11非植被区居民区等00.00合计=SUM(ABOVE)26.4781=SUM(ABOVE)100从植被类型面积统计表及比例来看,本项目生态调查范围面积为26.4781km2,其中杨树、桦树阔叶林面积为4.4937km2,占比16.97%,油松、马尾松针叶林面积为1.9417km2,占比为7.33%,沙棘、小檗灌丛面积为8.6131km2,占比为32.53%,蒿草、火绒草杂类草丛面积为10.6053km2,占比为40.05%,长芒草、赖草杂类草丛面积为0.8243km2,占比为3.11%。图4.2-1植被类型图(5)土地利用现状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17)》中的二级地类进行地类划分,将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其它草地共计3个二级地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见表4.2-4,土地利用类型见图4.2-2表4.2-4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统计一级类二级类调查范围地类代码地类名称面积(km2)比例(%)耕地0301乔木林地6.435424.30林地0305灌木林地8.613132.53草地0404其它草地11.429643.17合计=SUM(ABOVE)26.4781=SUM(ABOVE)100本项目生态调查范围为面积=SUM(ABOVE)26.4781km2,其中耕地面积6.4354km2、占比24.30%,林地占地面积8.6131km2、占比32.53%,草地占地11.4296km2,占比43.17%。图4.2-2土地利用现状图(6)土壤侵蚀强度与类型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的划分在区域土壤侵蚀模数的基础上进行,参照《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技术规程》的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的分类分级系统,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和地面坡度等间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而实现,将项目区土壤侵蚀划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4个级别。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面积统计见表4.2-5,土壤侵蚀情况见图4.2-3。表4.2-5土壤侵蚀强度面积统计侵蚀强度调查范围面积(km2)比例(%)微度侵蚀6.435424.30轻度侵蚀8.613132.53中度侵蚀10.605340.05强度侵蚀0.82433.12合计=SUM(ABOVE)26.4781=SUM(ABOVE)100项目区土壤侵蚀以微度、轻度、中度、强度侵蚀为主。结合现场调查,微度侵蚀分布面积为6.4354km2,占比24.30%。轻度侵蚀分布面积8.6131km2,占比32.53%;中度侵蚀分布面积10.6053km2,占比40.05%;强度侵蚀分布面积0.8243km2,占比3.12%。图4.2-3土壤侵蚀图(7)植被覆盖度采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法反演植被覆盖度。根据象元二分模型原理,可以将每个象元的NDVI值表示为植被覆盖部分和无植被覆盖部分组成的形式,用公式可表示为:NDVI=NDVIveg×fc+NDVIsoil×(1-fc)(a)式中:NDVIveg代表完全由植被覆盖的象元的NDVI值;NDVIsoil代表完全无植被覆盖的象元NDVI值;fc代表植被覆盖度。公式(a)经变换即可得到植被覆盖度的计算公式:fc=(NDVI-NDVIsoil)/(NDVIveg-NDVIsoil)(b)根据公式(b),利用ERDASIMAGINE中的Modeler模块建模编写程序来计算覆盖度,得到了评价区和项目区的植被覆盖度图。植被覆盖度见表4.2-7,植被覆盖度见图4.2-4。表4.2-7植被覆盖度面积统计覆盖度评价区项目区面积(km2)比例(%)面积(km2)比例(%)高覆盖:>70%11.156827.796.435424.30中高覆盖:50-70%12.025729.958.613132.53中覆盖:30-50%15.173837.7910.605340.05中低覆盖:<30%1.76254.390.82433.11非植被区(居民区等)0.02910.0700.00合计=SUM(ABOVE)40.1479100=SUM(ABOVE)26.4781=SUM(ABOVE)13.4736项目区植被覆盖度以高覆盖、中高覆盖、中覆盖、中低覆盖为主,结合现场调查,高覆盖面积为6.4354km2,占比为24.30%,中高覆盖面积8.6131km2,占比32.53%,中覆盖10.6053km2,占比40.05%;中低覆盖面积0.8243km2,占比3.11%。4.2-4植被覆盖度图(8)项目区植物资源样方调查结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和《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HJ710.1—2014),本次样方共设置8个,样方的设置按照以主线施工段为重点,兼顾临时占地的自然植被。结合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来分析该工程植被现状,以及该工程对植被的影响。植被样方调查结果见表4.2-8-表4.2-16表4.2-8样方1调查样方信息表样地名称:蕨麻群落总生物量:164g/m2样方面积:1m×1m经度:106°22'44.60纬度:35°2'59.48"海拔:2334m优势种:蕨麻调查日期:2022.5.17总盖度:60%种号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盖度(%)生物量(g/m2)1蕨麻PotentillaanserinaL441.5501262毛连菜Suaedaglauca(Bunge)Bunge435203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52518照片表4.8-9样方2调查信息表样地名称:大籽蒿群落总生物量:94g/m2样方面积:1m×1m经度:106°22'53.98"纬度:35°3'8.44"海拔:2340m优势种:大籽蒿调查日期:2022.5.17总盖度:40%种号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盖度(%)生物量(g/m2)1大籽蒿ArtemisiasieversianaEhrhartexWilld145040622风毛菊Saussureajaponica(Thunb.)DC.10302032照片表4.8-10样方3调查信息表样地名称:大丁草群落总生物量:166g/m2样方面积:1m×1m经度:106°22'10.81"纬度:35°3'39.70"海拔:2342m优势种:蕨麻调查日期:2022.5.17总盖度:60%种号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盖度(%)生物量(g/m2)1大丁草Gerberaanandria(Linn.)Sch.-Bip422060166照片表4.8-11样方4调查信息表样地名称:大籽蒿群落总生物量:169g/m2样方面积:1m×1m经度:106°21'42.65"纬度:35°3'46.96"海拔:2356m优势种:大籽蒿调查日期:2022.5.17总盖度:50%种号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盖度(%)生物量(g/m2)1老牛筋草Niujincao202050862大籽蒿ArtemisiasieversianaEhrhartexWilld30504083照片表4.8-12样方5调查信息表样地名称:蕨麻群落总生物量:174g/m2样方面积:1m×1m经度:106°21'38.87"纬度:35°3'46.71"海拔:2308m优势种:蕨麻调查日期:2022.5.17总盖度:60%种号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盖度(%)生物量(g/m2)1苜蓿Medicagosativa5810242蕨麻PotentillaanserinaL501560150照片表4.8-13样方6调查信息表样地名称:蕨麻群落总生物量:118g/m2样方面积:1m×1m经度:106°20'54.69""纬度:35°4'33.99"海拔:2308m优势种:蕨麻调查日期:2022.5.17总盖度:50%种号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盖度(%)生物量(g/m2)1蕨麻Potentillaanserin351550%882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bifurcaLinn101010%30照片表4.8-14样方7调查信息表样地名称:白莲蒿群落总生物量:180g/m2样方面积:1m×1m经度:106°20'42.89"纬度:35°4'39.32"海拔:2308m优势种:白莲蒿调查日期:2022.5.17总盖度:种号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盖度(%)生物量(g/m2)1麻花艽GentianastramineaMax4155202白莲蒿ArtemisiasacrorumLedeb3060501203狼毒RadixStelleraeChamaejasmis22201040照片表4.8-15样方8调查信息表样地名称:火绒草群落总生物量:192g/m2样方面积:1m×1m经度:106°20'31.77"纬度:35°4'48.05"海拔:2308m优势种:蕨麻调查日期:2022.5.17总盖度:192g/m2种号中文名拉丁名多度(株/m2)平均高度(cm)分盖度(%)生物量(g/m2)1火绒草Leontopodiumleontopodioides(Willd.)Beauv313651802白莲蒿ArtemisiasacrorumLedeb260512照片由样方调查结果可知,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属于中覆盖,生态环境状况较好。另外,通过样方调查及现场踏勘访问,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国家级或省级保护植物。4.2.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本次选取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技术支持服务系统提供数据,天水市2020年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10ug/m3、29ug/m3、51ug/m3、27ug/m3;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为1.2mg/m3,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122ug/m3;各污染物平均浓度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见表4.2-8。表4.2-8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评价因子平均时段现状浓度/(μg/m3)标准限值/(μg/m3)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浓度106016.67%达标NO2年平均浓度294072.50%达标PM10年平均浓度517072.86%达标PM2.5年平均浓度273577.14%达标CO95百分位上日平均质量浓度1200400030.00%达标O390百分位上8h平均质量浓度12216076.25%达标由上表可知,各污染因子《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均达到二级标准限值,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达标区。4.2.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甘肃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0年),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49.5-57.1分贝之间,声环境质量处在“较好”水平。与2019年相比,嘉峪关市、临夏州区域声环境质量由二级好转为一级,声环境质量为“好”;陇南市区城声环境质量由二级降为三级,声环境质量为“一般”;其余11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均为二级,声环境质量为“较好”。经过现场调查,本项目风电机组周边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项目用地范围内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4.2.4地表水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本项目7#风机南侧为后川河,后川河属牛头河支流,根据天水市2021年12月环境质量月报,牛头河水质良好,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要求。4.2.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不存在土壤环境污染途径,为Ⅳ类项目,故不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4.2.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本项目不存在土壤环境污染途径,为Ⅳ类项目,故不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由于土建过程中需要开挖面而产生的临时开挖区及填土区,对目前相对稳定的土壤重新产生扰动、临时堆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对当地景观的影响。1、周边景观的影响施工区域采取现场洒水作业,施工单位对附近道路实行保洁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垃圾处置和运输计划,避免在交通高峰期清运建筑垃圾,按规定路线运输,按规定地点处置建筑垃圾,杜绝随意乱倒等。施工结束后,周边景观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2、水土流失影响随着施工场地开挖、填方、平整、弃土等行为,均会造成土壤剥离、破坏原有地面。如果施工过程中土石方随意堆放,无防治措施等,遇有暴雨冲刷等易产生雨水冲蚀流失。因此,施工期应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合理存放土石方,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发生水土流失。随着施工期结束,建设场地被水泥、建筑及植被覆盖以及恢复,有利于消除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3、土壤侵蚀影响分析施工期场地的平整会产生开挖的土石方,土建工程开挖等活动对原地貌破坏和扰动较强烈,扰动后将形成新的地貌,如基坑、临时堆土等,这些再塑地貌土体结构松散,同时由于开挖表土破坏了原有地貌植被,使地面裸露,土壤结构改变、土壤含水率下降,地表植被完全消失,受风蚀及水蚀作用较强烈。土壤侵蚀量中检修道路、集电线路、风机和箱式变压器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因此,应针对施工期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采取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草木等植被恢复措施,同时对临时堆放的土堆采用纤维布苫盖。4、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拟建项目的实施,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现状格局将会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工程的建设,虽会使局地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亦将使该区域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呈现,最终使土地的使用价值升高。这将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为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5、对植物的影响分析风电场建设包括修建场内临时施工道路、埋设电缆、箱式变压器、检修道路等,均要破坏地表植被。一般来说,施工过程中,项目建设永久占地的自然植被不可恢复,只是其中部分区域的植被可以重建,临时占地区及施工活动区的自然植被通常可以有条件地恢复或重建。当外界破坏因素完全停止后,周围区域的植被将向着受破坏之前的类型恢复。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覆土,然后采取绿化措施,减少裸露,避免水土流失。建设单位按照拟定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其影响在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另外,施工期造成的扬尘污染会影响周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但经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后对植物的影响很小,且施工结束后该污染物也随即消失。6、对动物的影响分析在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动物栖息、觅食地所在生境的破坏,施工区植被的破坏、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施工人员以及各施工机械的干扰等均会使施工区及其周边环境发生改变,迫使动物迁徙至它处,使施工范围内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由于本评价区域主要的是鼠类和鸟类等,其迁徙和活动能力较强,能迁移至附近受干扰小的区域,对整个区域内的动物数量影响不大。工程建成后,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生态环境的好转,人为干扰逐渐减少,许多外迁的动物会陆续回到原来的栖息地。5.2施工期废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现场作业的燃油动力机械和运输汽车产生的尾气,地表开挖、钻孔及回填、运输产生的扬尘,其产生量及浓度与施工文明程度、施工方式、物料和环境有关,难以定量估算。1、施工扬尘对整个施工期而言,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因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而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1)运输车辆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的经验计算公式为: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r;W——汽车载重量,吨;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表5.2-1为一辆10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因此,可以通过采取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等措施后,减小汽车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表5.2-1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单位:kg/辆·kmP车速0.1(kg/m2)0.2(kg/m2)0.3(kg/m2)0.4(kg/m2)0.5(kg/m2)1(kg/m2)5(km/hr)0.0510560.0858650.1163820.1444080.1707150.28710810(km/hr)0.1021120.1717310.2327640.2888150.3414310.57421615(km/hr)0.1531670.2575960.3491460.4332230.5121460.86132325(km/hr)0.2552790.4293260.581910.7220380.8535771.435539(2)堆场及风力起尘施工期扬尘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其中:Q——起尘量,kg/吨·年;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V0——起尘风速,m/s;W——尘粒的含水率,%。V0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粒径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5.2-2。表5.2-2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粒径(mm)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m/s)0.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粒径(μm)8090100150200250350沉降速度(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粒径(μ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由表可知,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μ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μ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根据现场的气候情况不同,其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项目施工结束后,扬尘对其环境空气的影响随之消失。(3)施工废气施工中将会有各种工程及运输用车来往于施工现场,主要有运输卡车、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其主要污染物有SO2、NO2、CnHm、TSP等,施工场地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如下几个特点:车辆在施工场地范围内活动,尾气呈面源污染形式。②汽车排气筒高度较低,尾气扩散范围不大,对周围地区影响较小。③车辆为非连续行驶状态,污染物排放时间及排放量相对较少。项目区年平均风速1.6m/s,且污染物排放量小,污染物的浓度可以得到较大幅度的稀释,并随着施工过程的结束而消失,因此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5.3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机械声级在75~90dB(A)。施工期机械设备噪声源可近似视为点源,根据点源衰减模式,计算施工期间离声源不同距离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Lp=LP0-20Lg(r/r0)式中:Lp——距声源r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A)];LP0——距声源r0米处的参考声级[dB(A)]。计算出各类施工设施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见5.3-1。表5.3-1施工机械设备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序号机械类型噪声预测值(dB)5m10m20m40m50m1推土机90847872702挖土机90847872703吊车86807468664升降机81756963615振捣棒84787264626电焊机7567615553施工期噪声的影响随着工程进度的不同和施工设备投入有所不同,施工初期所用设备以推土机、挖掘设备、运输设备为主的流动不稳态声源等。据表5.3-1的预测结果,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在50m处为53~70dB(A)之间,昼间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噪声排放限值,本项目风机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因此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施工噪声是暂时的、短期的行为,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会随之结束。5.4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主要为施工废水。项目施工废水包括施工面降雨积水、混凝土建筑养护排放的废水。施工用水量为15m3/d,废水产生量按80%计,废水量为12m3/d。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场地内不进行车辆清洗。上述废水的排放量同施工期降雨量、施工活动、建筑结构、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为避免施工废水外排对后川河造成污染。①本次评价要求场地进出口侧设置车辆清洗平台,在清洗场地四周设截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回用于车辆冲洗,不外排。②土石方工程应尽量避开雨季,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雨水冲刷产生大量废水。③施工场地位于远离后川河的一侧。④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运往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理,都不得排入后川河。通过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后可有效减小项目施工废水对周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5.5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一般固废。(1)生活垃圾根据工程施工人数及施工进度,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5kg计,工程施工高峰日施工人数按照80人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0kg/d,集中收集后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2)一般固废①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石、砂土等,施工过程中尽量就地回收利用,可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填筑等。建筑垃圾按0.06t/100m2建筑面积计,本项目建筑面积4056m2,产生量约为2.44t。②废包装材料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包装材料约为0.5t/d,环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统一收集,外售废旧资源回收点回收利用。③土石方本项目土石方挖方量为34782m3,填方量为34782m3,借方(混凝土外购)12500m3。无剩余土石方,土石方全部回用于道路工程平整覆土。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各类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5.6施工期对水源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源为施工扬尘,其次是施工废水和固体废物。施工扬尘对水源保护区无影响;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建筑材料。如处置不当,直接排放到东峡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中,可能会对水源地水体质量产生影响。施工期间如果发生漏油也可能对水质产生影响,施工区和作业区域随意扩大,对水源地内植被造成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挖填,将对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扰动后,地表植被的损坏,可能造成土壤的侵蚀及水土流失,这将暂时性的损坏地表状况和生态状况,给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带来隐患。本工程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新建9台风机,施工时对地表清理的弃渣等及时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所建区域依托已有道路,交通便利,在施工过程中未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进行破坏,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采用当地物种的草籽撒播进行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在施工期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后,对水源地产生的影响较小。
6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6.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永久占地为12801m2,评价区域涉及莲花台省级森林公园,属于“重要生态敏感区”,本次评价对生态环境进行三级评价。(1)对植被的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行后,将永久占地12801m2,占地类型为其它草地,会减少项目区的生物量,要求建设单位对风电场区的植被采取植草的方式进行生态补偿,丰富当地植被种类,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对本地生物量的影响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行期,风机产生的噪声和人员活动是对野生动物的主要影响因素。经过对当地的调查,本项目场址地处丘陵地带,区内没有大型哺乳动物,主要是鼠、兔等小型动物,无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运行期需加强管理和宣传,对野生小型动物采取保护措施。因此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十分有限。(3)对鸟类的影响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速旋转的风机叶轮对区域飞行鸟类的碰撞影响及对候鸟的迁徙通道的影响。①对本地留鸟的影响根据调查,未见珍贵鸟类和大型鸟类,项目所在地鸟类主要有麻雀、猫头鹰、喜鹊等小型鸟类,数目较少,该部分鸟类飞行高度一般较低,在受到风机噪声的影响时,鸟类会本能的远离风机,危害相对较小,在可接受范围。评价要求叶轮涂鸟类敏感的警示色,最大程度降低风机叶轮对鸟类的碰撞危害。②对候鸟迁徙的影响全国候鸟迁徙:目前已探明的世界上主要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经过我国主要有3条路线,一个是西太平洋,主要是从阿拉斯加等到西太平洋群岛,经过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第二条路线是东亚澳洲的迁徙路线,主要是从西伯利亚经过新西兰,经过我国中部省份。第三条路线是中亚、印度的迁徙路线,主要是从中亚各国到印度半岛北部,实际是从南亚、中亚各国到印度半岛北部,经过西藏,翻越喜马拉雅山,经过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区。我国候鸟迁徙:依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等著,2005)的记载,在我国有1332种鸟类,完全留鸟641种,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691种,占种类数量半数以上,我国候鸟迁徙路线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还不能很准确地描绘出众多候鸟的迁徙路线,但就现有的成果和相关资料,初步能了解一些类群的迁徙动态。本项目风场建设区域不在全球和我国主要候鸟迁徙路线上,风电场的建设不会对全球和我国主要候鸟迁徙造成不利影响,且候鸟迁徙时飞行高度一般较高,大多数鸟类迁徙时飞行高度在3000~4500m高度范围之内,小型鸣禽(雁、鸭、知更鸟和乌鸦等)的飞行高度均在300米以上,大型鸟类有些可达3000-6300米,有些大型种类(如天鹅和斑头雁)甚至能飞越珠穆郎玛峰进行迁徙,飞行高度达9000米,风电场场地起伏较大,海拔高度介于2100m~2650m,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小型鸣禽的影响。由于鸟类具有灵敏的视觉,发达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变化反应迅速,风场建成后,由于风叶巨大,目标较为明显。多数鸟类在飞近风电场区域时,旋转的巨大叶片对它们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刺激信号,它们能够成功改变迁徙路线以避开风机和扇叶,并且白天比夜晚更能精确地改变飞行方向,因而鸟类在日常迁徙活动中撞击扇翼、风机事件概率较小。尽管如此,根据已建风电场的经验,鸟只撞机事故仍时有潜在发生的危险。因此需采取风机叶片涂装鸟类敏感的警示色以减少风机运行对鸟类迁徙的影响。图5.1-1中国主要候鸟迁徙路线图5.1-2候鸟迁徙飞行高度示意图(3)区域景观影响分析本项目的建设会成为新的景点,大面积整齐划一的风电机组气势宏伟,将为当地增加更为美丽的独特风景。从景观美学上看风电机组外表为白色,与周围景观色彩协调,对空间布局不造成干扰影响,同时大规模的风电基地亦形成为当地的清洁能源参观与旅游基地,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因此本项目对该区域景观影响较小。6.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不产生废气,对周围环境无影响。6.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不产生污水,对周围环境无影响。6.4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中“E电力34其他能源发电,报告书”,本项目属于Ⅳ类项目,不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6.5声环境影响分析6.5.1噪声源强风电场工程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为风电机组风轮机噪声。风电场拟采用风电机组12台,升压站噪声源主要为主变压器噪声。表6.5-1本工程噪声排放情况编号噪声源设备数量单台噪声治理措施治理后噪声级(dB(A))1风机风机风轮1290减震706.5.2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项目所在区域属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本期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5dB(A)之间,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评价范围规定,本项目噪声评价范围为风电机组厂界外200m范围。6.5.3风电机组噪声影响分析预测内容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初步布置方案,预测单个风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的噪声叠加值。2、预测模型由于各风力发电机组相距较远,本项目只考虑单机噪声影响,故每个风机可视为一个点声源,采用处于完全自由空间的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和多声源叠加公式对风机噪声影响进行预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①计算单个声源单独作用到预测点的A声级,按下式:式中, Lp2 —距声源r2处的声压级,dB;Lp1 —距声源r1处的声压级,dB;Lr—屏障降噪量,dB。②多声源在某一点声压级的叠加公式式中:——n个噪声源叠加后的总声压级,dB(A);——第i个噪声源对该点的声压级,dB(A)。3、风电机组噪声预测结果及分析根据上述噪声预测模式,单个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时在地面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见表6.5-2。表6.5-2单个风机在地面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单位:dB(A)噪声源1m10m20m40m50m100m150200单个风机7050443836302724由预测结果可知,在仅考虑距离衰减、不考虑环境因素衰减常数下,距风力发电机组200m处(地面水平距离)的噪声影响值为24dB(A),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1类标准要求。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风电机组点较为分散,单个风电机组周边200m范围之内无任何声环境敏感点,故单个风机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6.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废油抹布、废蓄电池。(1)废油抹布风电机在初装、调试及日常检修中要进行拆卸、加油清洗等,会产生一定量的油污抹布,产生量约为0.01t/次,年检修次数按5次计,则油抹布产生量为0.05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属于危险废物,废弃含油抹布废物代码为900-041-49,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抹布集中收集后依托一期升压站内10m2的危废暂存间,最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2)废蓄电池箱变设备维修及更新产生的废蓄电池,属于全封闭免维护型蓄电池,日常运行和检修时均不会有酸性液体排出,该类电池使用寿命一般为10年。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废铅蓄电池属含铅废物(HW31),废物代码为900-052-31,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蓄电池集中收集后依托一期升压站内10m2的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固体废物不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表6.6-1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贮存场所名称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占地面积贮存方式贮存能力贮存周期1危废暂存间废油抹布HW08900-041-4910m2危废收集箱40m21周2危废暂存间废蓄电池HW49900-052-3110m2危废收集箱40m21周危废暂存间依托可行性:本项目依托一期张家川天源风电有限公司已建的110KV升压站内的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设置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和2013年修改单中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目前已取得《天水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张家川天源风电有限公司张家川49.5兆瓦风电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天环函发[2017])127号,因此危废暂存间依托可行。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单位对产生的固废严格进行分类收集,危废暂存间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设计、建造,本项目投产后产生的危险废物均转运至有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的公司进行处置,生活垃圾也达到了妥善的处理。因此本项目固废在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后,对区域自然环境、生态、人群均不会造成污染。6.7土壤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表A.1中,本项目类别为Ⅳ类,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6.8运营期对水源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共有12台风电机组,其中1#、2#、3#、4#、5#、6#、9#、10#、11#机组位于张家川县东峡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12台风机均采用干式变压器,不排放污染物,环境风险可控,对张家川县东峡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影响较小。
7环境风险影响分析7.1评价依据7.1.1风险调查本项目为风力发电项目,通过对原辅料、产品、污染物、生产系统等内容识别,项目不涉及危险工艺、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设施危险性均较低,12台风机均采用干式变压器,无风险物质产生,项目风险源主要为检修车辆泄漏的油类物质。7.1.2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的对象主要为涉及泄漏事故的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的建设项目可能引发的突发性事故的风险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C,Q按下式进行计算: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量,t;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一辆运输车辆的油箱约为15L,密度为0.895t/m3,则检修车辆泄漏的油量为0.013t。Q的确定见表7.1-1。表7.1-1建设项目Q值确定表序号物质名称最大储存量q(t)临界量Q(t)q/Q值1检修车辆泄漏的油类物质0.01325000.0000052合计/0.01325000.0000052根据计算本项目Q值为0.0000052<1,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故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潜势为I。7.1.3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4.3中表1,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简单分析。表7.1-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环境风险潜势Ⅳ、Ⅳ+ⅢⅡⅠ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7.2环境敏感目标概况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周边无环境敏感目标。7.3环境风险识别7.3.1主要危险物质及分布情况12台风机均采用干式变压器,无危险物质产生,风险物质主要为检修车辆泄漏的油类物质。7.3.2可能影响环境的途径本项目主要环境风险为检修车辆泄漏的废油影响地表水、土壤。7.4环境风险分析由于油类物质具有腐蚀性,油类物质的泄漏会严重污染周围土壤和破坏土壤中的植被,流入水体,会对水生生物造成较大的危害。一旦发现油类物质泄漏,立马用细毛毡吸附油类物质,且在检修道路设置事故油,收集事故油,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油类物质泄露的环境风险可以接受。7.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环境管理措施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护交通秩序,文明驾驶、礼貌行车,切实,做到“三先、五慢、七不超”,合理安排工期,禁止雨天及大风天气运输。②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时,必须严格遵守交通、消防、治安等法规,根据道路的实际状况控制车速,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严禁违章超车,随意停车,并尽量避免紧急制动,确保行车安全。③在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不得吸烟,无关人员不得搭车,确保按规定的线路、速度行驶,停放,禁止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场所停留,车辆途径水源保护区减速慢行。④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运输路线:定期维护保养运输车辆,防止因车辆故障发生侧翻,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辆车运输,防止遗酒。⑤当运输车辆发生故障时及时靠右停车,打开警示灯,车辆前后设立警示标志,请求救援,避免车辆失控造成风险。⑥运输车辆发生风险事故后,运输车辆司机或车辆监控员及时向应急管理部门汇报,及时处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事故现场设立警示标志,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侧翻,应在邻近区域设置事故警戒,立即通知周边居民,停止饮用水源,通知上级领导及时清理侧翻废物,随后对事故现场进行善后处理、恢复措施。⑦加强罐车司机技能及安全培训,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事故。加强拉运工作的监控管理,定期组织检查,确保拉运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由于此类事故的发生概率较小,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进一步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将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将至最低。本次环评采取以上措施后,对运输路线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措施可行。工程措施本项目检修道路距离东峡水库一级保护区较远,一旦发现油类物质泄漏,立马用细毛毡吸附油类物质,防止泄露污染土壤。在检修道路设置事故油,收集事故油,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单位对产生的固废严格进行分类收集,危废暂存间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设计、建造,本项目投产后产生的危险废物均转运至有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的公司进行处置,生活垃圾也达到了妥善的处理。因此本项目固废在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后,对区域自然环境、生态、人群均不会造成污染。7.6事故应急预案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统一指挥、协调配合、有条不素、减少危害"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1、应急处置管理机构项目应成立由总经理负责,各科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事故处置指挥部,其主要职责如下:制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异常事件的预警系统。组建公司的应急处置队伍,组织培训演习,督促检查和做好各项救援准备工作发布和解除应急处置命令,协调指挥应急处置队伍和应急救援行动。.设立告知制度,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并向上级报告和向相关单位通报应急处置情况。组织调查事故发生原因,总结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做好善后工作。建立事故环境影响消除的审核制度。2、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设备设施出现意外故障或操作者出现错误而造成事故,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统一指挥、协调配合、有条不紊、减少危害”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项目应成立相应的负责人,专门对风机正常运行管理。项目运营过程中加强风电场的现场巡视,及时发现风机运行的是否正常,并制(修)定系统规范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同时建立异常事件的预警系统。设立告知制度,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并向上级报告和向相关单位通报应急处置情况。7.7环境风险评价结论在建设单位落实好本报告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的要求后,可降低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少事故损失,事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使其局限于项目区域,不会波及到项目区域外和周边环境。综上,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表7.5-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建设项目名称张家川天源风电有限公司张家川二期5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地点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张锦乡和平安乡境内地理坐标经度106°19'31.225"纬度35°5'12.101"主要危险物质及分布检修车辆泄漏的油类物质环境影响途径及危害后果(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检修车辆泄漏的废油影响地表水、土壤。风险防范措施要求通报给附近的单位和居民,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填表说明(列出项目相关信息及评价说明):无
8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8.1施工期废气治理措施针对施工期大气污染问题,为最大限度的降低项目施工场地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本次环评提出如下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洒水抑尘施工期间扬尘将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影响范围可至距离施工现场约100m处,施工期采取洒水抑尘的措施,频率不少于3次/d,保证堆放物料表面湿润,不易起尘。在采取洒水、围挡等污染措施后,可有效减小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2)限制车速施工场地的扬尘,大部分来自施工车辆。在同样清洁程度的条件下,车速越慢,扬尘量越小。施工车辆在进入施工场地后,需减速行驶,以减少施工场地扬尘,建议行驶车速不大于5km/h。此时的扬尘量可减少为一般行驶速度(15km/h计)情况下的1/3。(3)保持运输车辆清洁实施散装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建筑垃圾车辆不应装载过满,应使用封闭式车厢,以避免物料散落造成扬尘,驶出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消除车轮上的泥土,严禁带泥上路。(4)避免大风天气作业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并做好遮盖工作,减少大风造成的施工扬尘。(5)密闭围挡建设工地采用封闭式施工方法,即将工地与周围环境分隔,在工地四周设置围护栏,可以起到隔阻工地扬尘和飞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对易起尘物料苫盖项目在施工期间无法避免在施工场地内堆存沙石等粉状、颗粒状物料。对于这类物料应做到及时苫盖或通过喷水措施保持物料表面湿润,防止其在大风天气下引起扬尘污染。(7)运输车辆苫盖运输车辆必须根据核定的载重量装载建筑材料或渣土,对于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扬尘的装载物在运输过程中应加以覆盖物,防止运输过程中的飞扬和洒落。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大气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措施可行。8.2施工期废水治理措施针对施工期水污染问题,本环评建议在施工期间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产生量很少,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到施工中,不外排。②进入施工现场的一切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环境卫生的管理规定,保持现场及周围环境卫生,不准乱排污水、不准将泥浆、工程弃物等遗洒场外。③施工现场的所有临时废水收集设施,处理设施均需采取防渗防漏措施。④施工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措施,及时清理施工运输工程中抛洒的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地下水。经以上措施处理后,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对周边水环境影响不大,治理措施可行。8.3施工期噪声治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如下:(1)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工地申报制度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开工15天前,向工程所在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期限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情况等,以使环保部门方便管理。(2)限制作业时间原则上禁止夜间(22:00至次日6:00)施工,夜间禁止使用桩机、电锯、打磨机等建筑设备。确因建筑工艺需要及其它特殊原因须在夜间施工的,如抢险、混凝土浇注等,应提前按分级管理权限报请环保部门批准,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在施工工地周围居民区张贴安民告示,必要时可先向附近居民通报,以取得居民的谅解。(3)不断更新、采用先进设备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设备,采用新技术、低噪声设备,如在桩基施工阶段,使用静力压桩机代替打桩机,使噪声污染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控制。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电锯等,可以设置作业棚,以减少强噪声的传播。通过采取上述措施,项目施工期间场界噪声可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因此,噪声防治措施可行。而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噪声的影响也将消失。8.4施工期固废治理措施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一般固废,一般固废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废包装材料和土石方。生活垃圾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当地垃圾填埋场。(2)一般固废①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成分较复杂,主要有:废弃的砂石、塑料、废混凝土、废金属等。如不妥善处理建筑固体废物,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环境管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严禁在施工场地内随意乱放和丢弃,建筑垃圾收集后可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或外售,不可回收的集中运至当地城建部门指定的地方进行处置。②废包装材料废包装材料统一收集,外售废旧资源回收点回收利用。③土石方本项目施工期所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在场区内消纳,综合利用,无弃方。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较小,防治措施可行。8.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8.5.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2)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将工程临时废渣随处乱排;场内运输车辆严格按照指定运输道路行驶。(3)尽可能采用成品施工场区等临时建筑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4)施工期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特别是对国家保护物种,采取避让措施严禁砍伐。(5)凡因风电场施工破坏植被而造成裸露的土地(包括风场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恢复,站址周围采用当地物种的草籽撒播进行植被恢复。(6)基础、电缆沟等开挖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单独收集并保存表层土,暂时堆放于临时表土堆放场,用于今后的植被恢复覆土,以恢复土壤理性;临时表土堆场采取临时防护措施:设土袋挡护、拍实、表层覆盖草垫或苫盖纤维布等其它覆盖物。对于在坡度大于15°的地区放置风机的区域,施工时应及时在坡脚处设置草袋挡土墙挡护或坡面种植草本植物等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在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立即覆土恢复植被,采用当地乡土种进行植被恢复。施工道路在施工结束后作为风电场内检修道路,道路两侧进行植被恢复,主要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施工期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位置、面积及恢复措施,具体见表8.5-1,生态保护措施详见附图10表8.5-1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表分区保护目标及内容计划实施时段永久占地区永久占地补偿采用当地乡土种进行植被恢复项目运行前临时占地区植被恢复风机机组安装平台自然恢复结合人工恢复和植被补植措施,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草种单个风机安装完成后道路临时占地施工道路作为检修道路使用,道路两侧植被恢复电缆埋设占地电缆沟铺设完成施工表土及土石方堆放区表土收集作生态恢复覆土,土石方全部回填,堆场做好挡护和苫盖等表土及土石方回填8.5.2项目施工分区具体生态保护恢复措施(1)风电机组及箱变①施工前对临时占地部分进行表土剥离,所剥离表土临时堆存于吊装场地一侧,对临时剥离土方进行苫盖、拦挡。②施工期间对装机平台设置临时排水,对开挖临时堆土、表土和施工面进行拦挡、苫盖防护,对施工场地洒水防尘。③风电机组及箱变开挖大量松散土方堆积在风电机组基础周边,基础建筑完毕后进行基础回填,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在临时堆土周边设置临时草袋装土挡墙拦挡,对堆积的剥离表土周边设置临时拦挡。施工期间对堆积土体表面及临时施工面采用防尘网苫盖,防止雨水冲刷和大风吹蚀施工期间,为防尘降尘,采取施工面临时洒水措施。施工前对临时占地进行表土剥离,所剥离表土临时堆存于装机平台一角,用于施工结束后绿化覆土。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地表,对施工场地进行表土回填、土地平整,以便恢复植被。在风电机组和箱变土建、安装工程完工后,对装机平台等临时施工设施区进行土地平整。对风电机组及箱变施工区施工临时占地和施工形成的挖填坡面进行恢复。集电线路①对临时占地进行表土剥离,所剥离表土临时堆存于电缆沟一侧。②施工期间对临时开挖土方和表土进行临时拦挡、苫盖,对施工区域洒水防尘。③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土地平整和绿化。④施工前对电缆沟可剥离的表土进行剥离,施工结束后恢复成为植被覆土。电缆埋设完毕后,对电缆沟占地进行土地平整,对整治后的电缆沟占地进行恢复。⑤在施工过程中电缆沟开挖土方和剥离表土分别堆放在沟槽两侧,施工期在临时堆土外侧设置临时草袋装土挡墙拦挡;对开挖土方和剥离表土也采用临时草袋装土挡墙拦挡。施工期间对临时堆土、表土及临时施工面采用防尘网苫盖,防止雨水冲刷和大风吹蚀,苫盖用防尘网可重复利用4~5次。施工期间,为防尘降尘,采取施工面临时洒水措施。(3)道路工程为方便运输,风电场建设工程通常先修路再竖立风电机组。施工运输车辆按照指定运输道路行驶,禁止肆意碾压植被;同时注意做好路面洒水等防尘工作,减少扬尘影响。临时用地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用后及时恢复土地原来的功能。①对施工道路临时占地进行表土剥离,所剥离表土临时堆存于道路一侧;②施工期间加强洒水措施,对临时堆土进行临时苫盖、拦挡,对道路挖填边坡下边坡采取土袋拦挡;③对施工道路临时占地及挖填边坡进行恢复。施工过程中将道路工程剥离表土分段集中堆放在道路一侧,表土外侧设置临时草袋装土挡墙拦挡。对于坡度较大的挖填方路段,由于边坡开挖、回填造成土石滚落,占压、破坏下坡面地表及植被,造成大规模破坏。可以将剥离表土或开挖土方装袋坡脚堆放成坎,减少土石滚落造成的坡面裸露。对修筑道路期间开挖土方及表土采用防尘网进行临时苫盖,防止雨水冲刷和大风吹蚀。道路施工前应将剥离表土沿道路堆放于施工区一侧,并采取防护网遮盖,用于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的恢复;依据道路沿线地形在上游坡顶设置截水沟,坡脚处设置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道路施工应进行优化,尽量减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减轻对地面土层的扰动,以减轻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施工期间,为防尘降尘,采取道路面临时洒水措施,减少施工期间扬尘。施工期结束后,对施工道路进行平整恢复,改建为永久检修道路,路面铺碎石。8.6对张家川县东峡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风机建设不涉及张家川县东峡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风机距离一级保护区最近距离为7460m,其中1#、2#、3#、4#、5#、6#、9#、10#、11#机组位于张家川县东峡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综合考虑东峡水库水源保护区周边地形地貌特点,为减轻项目施工对东峡水库水源保护区的影响,评价建议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周边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1)施工期间加强施工管理,禁止将临时堆土布设在水源地保护区汇水范围内,禁止在二级水源地设置施工营地、旱厕、沉淀池等设施。(2)施工场区较东峡水库水面地势较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施工应避开雨季施工,减少地表径流进入东峡水库。(3)依据道路沿线地形,3#、4#、9#、10#、11#风机新建检修道路一侧设置临时排水沟,将雨水引入远离水库一侧的临时沉淀池内(沉淀池不得设置于保护区内)处理后,经导流渠排向背向保护区一侧。(4)位于东峡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风电机组吊装场地四周应设截排水沟,将雨水引入远离水库一侧的临时沉淀池内(沉淀池不得设置于保护区内)处理后,经导流渠排向背向保护区一侧,排放位置应位于水源保护区集雨范围外。(5)风电基础、电缆沟等开挖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单独收集并保存表层土,暂时堆放于临时表土堆放场,用于今后的植被恢复覆土,以恢复土壤理性;临时表土堆场采取临时防护措施:设土袋挡护、拍实、表层覆盖草垫或苫盖纤维布等其它覆盖物,防止水土流失。(6)加强强对东峡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场内运输车辆严格按照指定运输道路行驶,对地表清理的弃渣及时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并定点收集生活垃圾,严禁将固体废物等直接排放到水源地中。经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东峡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影响不大。
9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9.1运营期废气污染源防治措施本项目不产生废气。9.2运营期废水污染源防治措施本项目不产生废水。9.3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养殖场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合作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器加工合作协议2篇
- 2025陶瓷现汇外贸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篮球运动员长期保障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村私人鱼塘承包合同附渔业环保责任承诺书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维修行业员工薪酬福利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养殖土地租赁及农业品牌建设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农机租赁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公司成立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年度年度农机租赁与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协议3篇
- 《S7-1200-PLC-编程及应用技术》试题试卷及答案2套
- 内科护理学消化系统试习题及答案
-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 中建一局质量考核评价办法
- 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报表(会民非表010203)
- 口腔颌面系统解剖骨
- 川骨香-川古香手撕鸭配方及制作方法
- 深圳市排水管网维护管理质量
- 变电站二次设计规范
- 能见度不良时船舶航行须知
- 实习证明、实习证明表(模板)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