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环评(新版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环评(新版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环评(新版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环评(新版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环评(新版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6—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金麒麟新能源研发运维中心综合智慧能源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项目代码2112-150502-60-01-962127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地理坐标东经:122°20'51.720";北纬:46°9'14.940"建设项目行业类别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陆上风力发电4415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永久用地2205m2临时占地41350m2建设性质R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R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通辽市能源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通能审批字【2022】6号总投资(万元)8234.74环保投资(万元)85环保投资占比(%)1.03施工工期6个月是否开工建设R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1.1生态保护红线金麒麟新能源研发运维中心综合智慧能源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位于,对照《2021年10月31日通辽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通辽市人民政府关于通辽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通政字〔2021〕86号),并经相关部门咨询,本项目不在拟定的生态红线划定范围内。1.2环境质量底线①大气环境质量底线项目区域环境空气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类功能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制的《城市空气质量月报》(2021年1月~12月),通辽市科尔沁区2021年全年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其中优良326天,达标天数比例为89.32%,本项目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海舍力嘎查南侧,因此判断项目所在区域属于达标区域。②水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无新增用水,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能够维持环境功能区质量现状。③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底线项目所在地属于土壤环境风险防控一般管控区,满足管控要求。综上,本项目的建设运行不会突破项目所在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底线、水环境质量底线、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底线,因此项目符合环境质量底线标准。1.3资源利用上线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三线一单”文本》(2020年12月),本项目所在地不在生态用水补给区、地下水开采重点管控区;不在土地资源重点管控区、岸线管控范围内。本项目资源利用上线分析如下:①水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无新增用水。②土地资源利用上线2022年1月24日通辽市自然资源局已对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给予批复,文号为通自然预审字【2022】4号,见附件2,新增永久用地2205m2(其中人工牧草地1764m2,建设用地441m2),符合土地资源利用上线要求。③能源资源上线项目使用的主要能源为风能,不会突破能源资源上线。④岸线利用上线项目所在地不在岸线管控范围内。综上,本项目的建设运行不会突破的水资源利用上线、土地资源利用上线、能源资源上线和岸线利用上线。1.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符性: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的通知》(内政发〔2018〕11号),通辽市科尔沁区未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故本项目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的通知》(内政发[2018]11号)不产生冲突。根据《通辽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发布稿)》(二〇二一年)中通辽市科尔沁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项目区属于科尔沁区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环境管控单元编码:Z,管控要求对比分析如下表1-1。表1-1本项目与科尔沁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环境管控单元编码环境管控单元名称管控单元类别管控要求本项目建设符合性分析Z尔沁区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空间布局约束1.禁止新建、扩建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现有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企业鼓励逐步搬迁入园。2.扩大城镇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加快燃煤锅炉和散煤燃烧替代。3.禁止在居民区和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单位周边新建、改建、扩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禁止新(改、扩)建涉重金属及恶臭气体排放企业。4.地下水开采重点管控区内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对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超过控制开采量的区域,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用地下水。1.项目属于风电项目,不属于高耗能项目。2.本项目无需供热。3.本项目不涉及土壤环境污染项目级恶臭气体排放企业。4.本项目无新增用水,无需开采地下水。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1.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率,逐步实施雨污管网分流改造、管网更新、破损修复改、中水回用等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实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2.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熔化或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1.本项目无新增生活污水。2.本项目为风电项目,不涉及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符合资源利用效率要求1.优化水源配置,鼓励优先配置利用非常规水源,严控地下水超采,执行地下水“五控”制度。2.积极推动“煤改气”“煤改电”双替代工作。散煤禁燃区内禁止销售、使用散煤;禁止新建、扩建燃煤锅炉、窑炉、发电机组等设施;餐饮服务业应当使用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本项目不涉及水资源利用。本项目不建设燃煤锅炉。符合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本项目属于风力发电项目,符合现行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3.产业政策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改),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4.选址合理性分析,所在地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和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等特殊保护目标。因此,本项目选址基本合理。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金麒麟新能源研发运维中心综合智慧能源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区划定范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海舍力嘎查南侧,工程周期为180天,拟安装5.0MW风电机组3台,预留1处风机底座。风机型号为WTG5000,项目范围中心坐标为东经:122°19′15.618″;北纬:43°32′19.746″。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场址地貌以低山风积沙丘地貌为主,周围无高大建筑物,本项目风电四周均为耕地(非基本农田),距离风电机组最近居民为1#风机北侧410m海舍力嘎查、距离风电场场界最近居民为场界北侧200m海舍力嘎查。项目所在区域周边有大广高速、丹霍线,交通便利。项目区域未占用基本农田,周围没有保护区,同时在空间布局、建筑群体组合,以及区间道路等方面都围绕提高整体环境水平作了认真考虑。从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和为周边群众服务的便利性来看,项目的选址合理,项目与周边环境关系图见附图2,项目厂区及周边实景图见附图3。项目组成及规模1.项目由来通辽市由于受大气环流影响,通辽市风能资源丰富,同时由于受地形、海拔高度、下垫面和植被的影响,总体上看,通辽市中部和南部风能资源丰富,10m高处年平均风速可达6m/s以上。通辽金麒麟新能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海舍力嘎查南侧建设“金麒麟新能源研发运维中心综合智慧能源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2022年1月本项目取得通辽市能源局《关于通辽金麒麟新能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科尔沁区金麒麟新能源研发运维中心综合智慧能源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核准的批复》【通能审批字(2022)6号】。该项目属于盟市核准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能够协调发展。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可知,本项目属于“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陆上风力发电4415-其他风力发电”,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通辽金麒麟新能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内蒙古八思巴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环评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并收集建设项目及其它有关资料,根据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有关规定,编制完成了《金麒麟新能源研发运维中心综合智慧能源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呈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2.项目基本概况本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海舍力嘎查南侧,选址中心点坐标为东经:122°19′15.618″;北纬:43°32′19.746″。南北长约1.1km,东西宽约1.8km,风电机组占地面积为2205m2,本项目初定4台风电机组,根据地势情况,现安装3台5.0MW机组(预留一处备用底座),总装机容量为15MW,轮毂高度均为100m,项目建成营运后预计年上网量48269.4MWh。总投入资金为8234.7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5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03%,本项目风电场将风力发电机组所发电由3回10kV线路分别T接于10kV精工线,10kV喜新线,10kV喜保线,精工线、喜新线、喜保线均已建设完投入运行。本项目1#风机接入精工线,直线距离为3km;2#风机接入喜新线,直线距离为100m;4号风机接入喜宝线,直线距离为2.5km。3.项目组成金麒麟新能源研发运维中心综合智慧能源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为5000kW,轮毂高度为100m,根据《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NB/T10101-2018),本期风电机组基础的设计级别为甲级,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安全工程主要建筑物按照普通建筑和构筑物设计,设计使用年限50年。拟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可分为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等。项目具体内容详见表2-1。表2-1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名称项目组成工程内容及规模备注主体工程风电机组建设3台单机容量为5000kW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采用100m。年净发电量为48269.4MWh。每台风力发电机组配置1台10kV箱式变电站、均为完全密闭,不存在漏油等环境污染问题;1台风电机组+1台箱式变电站占地面积475.7m2;本风电场将风力发电机组所发电由3回10kV线路分别T接于10kV精工线,10kV喜新线,10kV喜保线,精工线、喜新线、喜保线均已建设完投入运行。本项目1#风机接入精工线,直线距离为3km;2#风机接入喜新线,直线距离为100m;4号风机接入喜宝线,直线距离为2.5km。新建公用工程给水工程项目施工用水由周边村庄村民水源井供给,运营期无人驻场,定期派工作人员检修设备;依托排水工程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至周边村庄村民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作农家肥,不外排;依托供电工程施工用电由科尔沁区供电局供电;施工用电还考虑配备1台20kW移动式柴油发电机发电;依托供暖工程本项目无需供暖;/储运工程进场道路场内道路完全利用现状道路,无需新建及改扩建;依托施工道路场内施工道路为压实路面,道路长2km,路面宽5.0m,道路与风机的排布方向保持一致,尽量使道路通到每个风机的安装场地;新建检修道路施工完毕后,在已有施工道路的基础上,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进场道路按国家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执行,将道路改造加固为四级碎石路,项目场内道路分布在进场道路南侧。3台风机共修建场内道路1条。场内道路总长2km,其中改建约2km,场内道路路基宽度5.5m,路面宽度4.5m,两侧各0.5m土路肩路面结构采用20cm厚泥结碎石除保留风机检修道路外,其余道路均恢复为草坪;依托+新建环保工程废气检修车辆降低车速,道路两侧绿化等措施;三同时废水运营期无劳动定员,无废水产生;三同时噪声采用低噪声施工和运营设备;三同时临时工程临时堆土场风机和箱变基础:剥离表土用于该区域后期绿化覆土,集中堆放于每一处风机一侧空地,剥离表土临时堆土场占地约50m2(每处10m×5m,堆土量为77m3/处),堆高不超过3m,边坡比1:1,边坡人工拍实,并采取密目网苫盖措施。施工结束后用于该区绿化覆土。集电线路:剥离表土集中堆放在电缆沟开挖区一侧空地区,施工结束后用于该区绿化覆土。新建4.工程占地项目区用地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军事用地,不压覆矿产,并且地形简单,地势平坦开阔,工程地质条件好,征地费用较低,不涉及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问题。金麒麟新能源研发运维中心综合智慧能源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总占地面积包括征地占地。征地占地为风电机组基础占地。租地占地包括施工临时建筑占地、施工吊装场地、风电场施工检修道路占地和风电场进场道路占地。本工程永久占地2205m2,临时占地41350m2。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情况如下表2-2所示:表2-2风电场占地面积一览表单位:m2占地性质编号名称数量占地面积占地性质永久占地1风电机组基础占地4台2100人工牧草地2箱式变压器基础占地4个105人工牧草地合计2205临时占地1施工吊装场地4个27550荒草地、耕地、林地2风电场施工检修道路占地2km11000荒草地、耕地、林地3埋线占地5.6km2800荒草地、耕地、林地合计413505.项目主要设备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3。表2-3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名称单位或型号数量风电机组

台3kW5000片每风电机组3片叶片m171m/s3.0m/s10.8m/s25m100-0.95~+0.95V950主要机电设备台3出线回路及电压等级回3kV106.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本项目主要采用风能进行发电,消耗的能源为电。本项目能源消耗见表2-4。表2-4拟建工程所需能源消耗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来源备注1电万KW•h/a2通辽市科尔沁区供电系统2柴油t/a5通辽市科尔沁区不储存、现用现买7.水平衡分析7.1给水本项目施工期用水由周边村庄村民水源井供水。生活用水:项目施工期施工人数约70人,施工期约180天。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按平均每人每天60L计,用水量为4.2m3/d,即项目建设过程中总生活用水756m3。本项目运营期无劳动定员,总公司定期派工作人员检修设备,因此运营期无生活用水、生产用水。7.2排水施工期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来自附近村庄。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排水量为604.8m3,生活污水排入周边村庄村民防渗旱厕,施工期结束后清掏运往当地农田沤肥。总平面及现场布置1.场区平面布置1.1风电机组布置原则1、风力发电机组在风电场内的布置,应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及场内已有设施的位置综合考虑,充分利用场地面积,选择布置方式。2、风力发电机组布置尽量紧凑规则整齐,有一定规律,以方便场内配电系统的布置,减少输电线路的长度。3、风力发电机组布置要考虑防洪问题,布置点要避开洪水流经场地。4、风力发电机组距离场内架空线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叶片吊装时的安全距离。(2)风力发电机组维护时,工作人员从机舱放下的吊装绳索,在风力或其他外力作用荡起后的安全距离。(3)风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不对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距离。5、风力发电机组距有人居住建筑物的最小距离,需满足国家有关噪声对居民影响的法律、法规。6、风力发电机组布置点要满足机组吊装、运行维护的场地要求。7、对拟定的风力发电机组布置方案,需用风力发电场评估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尽量减少尾流影响,进行经济比较,选择最佳方案,标出各风力机地图坐标。1.2风电机组布置各风机坐标见表2-5,场区范围坐标见表2-6。表2-5风机分布坐标一览表序号风机编号坐标备注东经北纬x(m)y(m)11#122°18′59.396″43°32′27.162″48230404144475922#122°19′9.283″43°32′12.176″48225804144497533#122°18′55.183″43°31′59.177″48222144144464844#122°19′40.088″443°32′6.065″482237841445682备用备注—注:风机坐标系统采用CGCS2000。表2-6场区范围坐标一览表序号坐标东经北

x(m)y(m)1122°18′39.734″43°32′31.002″482317841444305.62122°18′39.696″43°31′53.107″482317841446076.73122°19′58.152″43°32′30.543″4822022.741444305.64122°19′58.411″43°31′52.957″4822022.741446076.71.3检修道路布置项目施工期施工道路与风机的排布方向保持一致,尽量使道路通到每个风机的安装场地,施工完毕后,在已有施工道路的基础上,将道路改造加固为四级碎石路,道路长2km,路面宽5.5m,除保留风机检修道路外,其余道路均恢复为草坪。施工方案1.施工期工艺流程金麒麟新能源研发运维中心综合智慧能源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海舍力嘎查南侧。风电场首先要修建道路、平整场地,然后进行风电机组及箱变的安装,同时还要建一些临时性工程。最后埋设电缆、光缆及控制电缆,输送至变电站。施工过程示意图如下:图2-1拟建风电场施工过程示意图2.施工进度安排及劳动定员施工期劳动定员为70人,施工时间为2022年4月-2021年10月,施工期为6个月(180天)。3.建设周期及时序(1)建设周期:2022年4月—2022年10月(2)建设时序2022年4月-6月:完成道路维修、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2022年7月-10月:完成电缆管沟挖掘、安装风机、安装箱式变压器、调试。其他无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生态环境现状1.项目所在区域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区属于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不涉及禁止开发区,符合《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同时本项目属于风力发电项目,按照相关规划的管制内容,本项目属于许可行为:科学规划,优先建设保证基本需求的交通、电网、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因此本项目符合《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见附图4。2.项目所在区域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少,所占土地类型以林地为主。拟建项目周围无珍稀濒危及名木古树等保护树种。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2003年8月),项目所在区域属于西辽河灌溉农业亚区、XXX东北平原农业生态区、XXX-1西辽河上游松温性草原-草原生态亚区、XXX-2-5科尔沁沙地灌溉农田生态功能区,详见附图5。该区主要保护目标为保护区内森林和森林草原,保护其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保护基本农田,实施基本农田建设。本项目属于风电项目,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不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产生冲突,因此本项目符合《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3.生态环境现状3.1遥感数据获取本次评价的基础数据主要从地图和卫片上提取信息,本次解译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500m,采用1:50000生态影响评价图件。遥感卫星参数见表3-1,遥感影像图见附图6。表3-1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卫星参数卫星成像时间分辨率波段组合Landsat82021年9月15米5-4-33.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17)将土地利用现状分为12个大类,57个二级类,其指标体系分类见表3-2。表3-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一级编号类别名称二级编号类别名称一级编号类别名称二级编号类别名称01耕地0101水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07文化设施用地0102水浇地0808体育用地0103旱地0809公共设施用地02园地0201果园0810公园与绿地0202茶园09特殊用地0901军事设施用地0203橡胶园0902使领馆用地0204其它园地0903监教场所用地03林地0301乔木林地0904宗教用地0302竹林地0905殡葬用地0303红树林地0906风景名胜设施用地0304森林沼泽10交通运输用地1001铁路用地0305灌木林地1002轨道交通用地0306灌丛沼泽1003公路用地0307其它林地1004城镇村道路用地04草地0401天然牧草地1005交通服务场站用地0402沼泽草地1006农村道路0403人工牧草地1007机场用地0404其它草地1008港口码头用地05商服用地0501零售商业用地1009管道运输用地0502批发市场用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01河流水面0503餐饮用地1102湖泊水面0504旅馆用地1103水库水面0505商务金融用地1104坑塘水面0506娱乐用地1105沿海滩涂0507其它商服用地1106内陆滩涂06工矿仓储用地0601工业用地1107沟渠0602采矿用地1108沼泽地0603盐田1109水工建筑用地0604仓储用地1110冰川及永久积雪07住宅用地0701城镇住宅用地12其它土地1201空闲地0702农村宅基地1202设施农用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01机关团体用地1203田坎0802新闻出版用地1204盐碱地0803教育用地1205沙地0804科研用地1206裸土地0805医疗卫生用地1207裸岩砾石地0806社会福利用地为说明工程所改变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现状的具体数量,本项目评价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生态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现状进行了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见附图7。调查结果具体见表3-3。表3-3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表单位:hm2土地利用评价区(外扩500m)一级类型二级类型斑块数面积(hm2)百分比(%)林地乔木林地37.491.3耕地水浇地9527.3491.52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110.261.78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1521.303.70工矿仓储用地工业用地29.831.71合计30576.22100.00由上表可知,评价范围内水浇地所占面积最大,占评价区的91.52%,其次为农村道路,占评价区的3.7%。3.3植被现状调查评价区植被类型遥感地图见附图8。植被覆盖调查结果见表3-4。表3-4植被覆盖调查结果表植被类型评价区(外扩500m)斑块数面积(ha)百分比(%)乔木杨树林37.491.3人工农田植被农田9527.3491.52非植被区道路1521.303.70农村居民点110.261.78工业用地29.831.71合计30576.22100.00由上表可知,评价范围内农田所占面积最大,占评价区的91.52%,其次为道路,占评价区的3.7%。表3-5项目区主要植物名录序号中文名拉丁名属一杨柳科Salicaceae1杨树Populus杨属2山杨Populusdavidiana杨属3河柳 Salixchaenomeloides柳属二桦木科Betulaceae1虎榛子Ostryopsisdavidiana虎榛子属三蔷薇科Rosaceae1土庄绣线菊Spiraeapubescens绣线菊属2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a委陵菜属四禾本科Poaceae1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芦苇属2大针茅Stipagrandis针茅属3羊草Leymuschinensis赖草属由上表可知,评价区内尚未发现国家或地方级保护的珍稀植物。3.4动物类型调查根据评价区野生动物现状调查,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野生动物主要为鸟类和一些啮齿类哺乳动物,鸟类主要有家燕、麻雀、大嘴乌鸦等;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有:田鼠、黄鼬、东北兔等。经过现场踏勘,评价区内没有发现珍稀野生动物种类,没有濒危保护动物栖息环境,区内无国家保护动物。表3-6评价区内主要动物物种序号名称拉丁名一食肉目Carnivora1黄鼬Mustela二雀形目Passeriformes2云雀Alaudaarvensis3小短趾百灵Calandrellarufescens4蒙古百灵Melanocoryphamongolica5大嘴乌鸦Corvusmacrorhynchnscolonorum6喜鹊Picapicasericea7家燕Hirundorasricalinne8白脸山雀Parusmajor9树麻雀Passermontanus三兔形目Lagomorpha10东北兔Lepusmandshuricus11黄鼠Citellusdauricus(Brandt)12草兔L.capensis四啮齿目Rodentia13田鼠Microtusleucurus14小家鼠Musmusculus15五趾跳鼠Allactagasibirica五有鳞目SQUAMATA12赤峰锦蛇Elapheanomala六食虫目INSECTIVORA13普通刺猬Erinaceuseuropaeus经调查,本区域内无大型野生动物,动物主要为野兔、鼠类、鸟类等常见的小型动物。施工期将会破坏该区域动物的生境,迫使动物迁徙至它处,这对动物的繁殖、栖息和觅食等产生干扰影响;工程占地使工程区内的动物的活动范围有所缩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减少。本风电场施工期尤其会对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为活动的增加及基础的开挖、机械振动及噪声等均会惊吓、干扰鸟类,破坏其原有生活环境,使场址范围内的鸟类无法在此觅食、筑巢和繁殖,从而影响施工区域内的鸟群数量。3.5土壤侵蚀现状调查项目区的土壤侵蚀状况见附图9,土壤侵蚀调查结果表见表3-7。表3-7评价区内土壤侵蚀调查结果表侵蚀类型评价区(外扩500m)斑块数面积(ha)百分比(%)轻度风力侵蚀37.491.3中度风力侵蚀9527.3491.32重度风力侵蚀1841.397.38合计30576.22100.00由表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和项目区范围土壤侵蚀程度均以为中度风力侵蚀为主。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4.1达标区判定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制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1-12月月报,通辽市2021年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9μg/m3、25.82μg/m3、5.64μg/m3、14.64μg/m3,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限值,均未出现超标现象,项目所在区域属于达标区。表3-8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μg/m3)标准值(μg/m3)占标率(%)达标情况超标倍数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397055.7达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25.823573.77达标/SO2年平均质量浓度5.64609.4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14.644036.6达标/O3百分位数8h平均120.216060.4达标/CO百分位数日平均0.71mg/m34mg/m317.75达标/从上表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污染物PM10、PM2.5、SO2、NO2、CO和O3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修改单中浓度限值,当地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达标。5.声环境周围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本次工程为风力发电工程,各机组周围无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勘查,评价区内无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3-9。表3-9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评价范围保护目标环境特征环境功能要求大气环境风电场范围内海舍力嘎查1#风机北侧0.41km,100户328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二级标准胜利村4#风机东北侧1.02km,110户330人新发嘎查4#风机南侧1.35km,120户400人保安嘎查4#风机东侧1.57km,100户320人东海力斯台村3#风机西南侧1.44km,80户260人腰海力斯台村3#风机西南侧2.49km,100户320人声环境风电机组200m范围内-距离风机组最近的为1#风机北侧的海舍力嘎查,水平距离为0.41km。《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施工道路及检修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施工及检修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进场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根据现场实地调查,进风电场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无村庄。生态环境风电场及其外延500m区域耕地(非基本农田)项目所在区域内农业土地主要为水浇地,植被主要为玉米、葵花、大豆等栽培植被。保证土地使用功能,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林地及其植被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其次为道路;评价区内少量林地,并全部为杨树林。野生动物项目所在区域啮齿类动物较多,大型兽类较少;鸟类以雁形目居多,留鸟以雀形目为主。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参考河北省地方标准《环境空气质量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2mg/m3。表3-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μg/m3备注SO21小时平均5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二级标准日平均150年平均60TSP日平均300年平均200CO1小时平均10mg/m324小时平均4mg/m3O31小时平均200日最大8小时平均160PM10日平均150年平均70PM2.5日平均75年平均35NO21小时平均200日平均80年平均40非甲烷总烃1小时平均2mg/m3河北省地方标准《环境空气质量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2、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声环境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表3-10声环境质量标准功能区噪声限值dB(A)标准来源昼间夜间2类区6050GB3096-2008排放标准1、废气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具体指标见表3-11。表3-1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污染物最该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12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SO255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氮氧化物24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非甲烷总烃12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2、噪声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表1标准限值,具体限值见表3-12。表3-1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环境要素时段标准声环境昼间7

夜间553、固废一般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其他无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1施工扬尘本项目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本工程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新建场内道路及施工便道、塔架基础、地埋电缆坑等涉及土方填挖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大气环境产生短时限的不良影响;砂石、水泥等粉状散装材料的堆放场地,在大风的作用下,也会产生大量扬尘。除此之外,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发动机排放的尾气,尾气中含有NO2、CO、THC等污染物。本项目建设期环境影响主要有:①材料的运输和堆放等作业过程产生的TSP将影响作业环境周围200m范围内的空气质量,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随之结束。②道路扬尘主要通过洒水的方式来抑尘,实验数据表明,洒水方式能削减80%以上的起尘量。③土石方挖掘产生的TSP量与当地土壤土质及施工时气象条件相关,通过加大对施工地点的绿化,协调施工季节及避免大面积开挖等相应的措施得到有效的控制。④施工过程中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等排放的废气,由于产生量较少,施工地较为空旷,周围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大,属荒草原地,扩散快,实际影响不是很大。1.2柴油发电机烟气施工过程中,为适应风电机组分布比较散的特点,施工用电还考虑配备1台20kW移动式柴油发电机发电。由于柴油发电机燃料燃烧从而产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NOx、非甲烷总烃等,局部污染物浓度有所增加,但影响范围仅局限于发电机周围较小范围内,通过采取如下措施,可降低大气污染物的产生。①采用节能环保型柴油发电机,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②施工场地柴油发电机采用符合《普通柴油》(GB252-2011)的优质轻柴油;③本项目柴油机安装在柴油机房内,同时在柴油机尾气处加装烟气净化装置,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浓度。2.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内容少,施工期较短,施工人员相对较少。用水量按60L/人.d计算,平均约70人/d,排放系数以0.8计,产生生活污水3.36m3/d,施工期为6个月,共计产生生活污水756m3,生活污水排入周边村庄村民防渗旱厕,施工期结束后清掏运往当地农田沤肥。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装载机,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建材的撞击声等,多为瞬间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机械噪声。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声源及其声级见表4-1。表4-1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一览表序号机械名称声源强度(dB)A1挖掘机86220t自卸汽车803推土机8542m3装载机90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固废主要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土石方。(1)土石方及建筑垃圾本工程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箱式变压器基础、主变压器基础、电缆沟等开挖均会产生土石方。本项目总体挖方32000m3,土方回填量为28200m3,剩余土方量为3800m3,用于场区道路修建。施工过程中首先对剥离的表层土进行收集,单独堆放于施工场地的临时表土堆放场;预留回填土石方也暂时堆放在施工场地处,多余土石方应集中堆放于临时弃土场,并及时调配用于场内道路填筑、场地平整等,本项目挖填方平衡,无借方,无废土石产生,但针对临时表土堆放场和临时弃土场要设置临时防护措施,如土袋挡护、拍实、表层覆盖草垫或其它覆盖物,待最终完工后进行土地整治、覆土利用。(2)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石、砂土等,产生量约为10t,施工过程中尽量就地回收利用,可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填筑等。(3)生活垃圾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3t。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定期送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置。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如下表所示。表4-2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本项目项目占地面积0.044km2,一般区域本项目临时占地面积约为0.042km2,永久占地面积约为0.002km2,项目涉及的环境敏感区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生态敏感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评价工作分级划分要求,本项目按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三级进行评价。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见表3-1至3-6。5.1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施工期场地的平整、土建工程开挖等活动对原地貌破坏和扰动较强烈,扰动后将形成新的地貌,如基坑、临时堆土等,这些再塑地貌土体结构松散,同时由于开挖表土破坏了原有地貌植被,使地面裸露,土壤结构改变、土壤含水率下降,地表植被完全消失,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场内施工道路为压实路面,根据风电场风机的位置而布置,临时施工道路长2km,路面宽度为5.5m。道路与风机的排布方向保持一致,尽量使道路通到每个风机的安装场地。施工完毕后,在已有施工道路的基础上,将道路改造加固为四级碎石路,道路长2km,路面宽5.5m,除保留风机检修道路外,其余道路均恢复为原有地貌。本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预防风蚀坑的形成。报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GB3①从施工时间上,避免大风天气施工,尤其要特别注意易产生风蚀破口的区域。=2\*GB3②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避免开挖面的长时间暴露。松散土层暴露于干燥大风天气下易形成风蚀,工程在永久占地施工时要及时进行地面硬化,加速下垫面形成胶结固着的结构。=3\*GB3③对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应优先选择适宜于当地土壤特点和气候条件的草种、物种。5.2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本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水浇地为主。施工期的道路修筑、风力发电机组等基础建设用地均为永久占地,工程永久占地为2205m2,这会使这些土地失去原有的生物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土壤结构及植被遭到破坏,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建设用地,但永久占地土地扰动面积相对不大,对整个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不大。除永久占地外,本工程临时占地面积41350m2,临时施工占地将对局部农牧业产生暂时性影响,但施工结束后,经采取植被恢复保护措施后,该临时占地基本可恢复原有土地利用功能。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对土地利用功能影响不大。5.3对植物的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扰动土地,风机基础、道路、线路工程永久占用土地,永久占地上的植被基本完全损失。项目评价区域的面积576.22hm2,工程永久占地面积为2205m2,占地类型多为水浇地为主。不会造成评价区域植物生物量的显著减少。除永久占地外,临时施工区、临时便道等会临时占用土地,临时占地41350m2,也会使植物生物量遭到大部分损失,生物量损失约为3.2t,影响较小,且施工结束后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措施弥补临时占地造成的损失,因此其影响是暂时的。因此,项目占地不会造成评价区域植物生物量的显著减少。本项目施工道路(检修道路)充分利用原有的乡镇道路、村级道路及自然道路等,新建各风机间的道路联接线占地类型主要为裸地,道路建设尽量避绕植被覆盖度高的草地;施工结束后及时对道路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同时要求车辆行驶严格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减少植被破坏。另外,施工期造成的扬尘污染会影响周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但经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后对植物的影响很小,且施工结束后该污染物也随即消失。5.4对动物的影响分析在施工期对兽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动物栖息、觅食地所在生境的破坏,施工区植被的破坏、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施工人员以及各施工机械的干扰等均会使施工区及其周边环境发生改变,迫使动物迁徙至它处,使施工范围内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项目施工期噪声和振动的影响范围都在周边200m范围内,这个范围内分布的野生动物较少,主要是啮齿类和常见种的鸟类。施工期的施工活动使部分野生动物远离或避绕施工现场,使野生动物在施工场地两侧迁移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项目施工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但这种影响是暂时性的,随着本项目施工期的结束,这种影响也随之进一步减小。施工期间,人为活动的增加以及路基的开挖、机械的振动、噪声,均会惊吓、干扰鸟类,破坏其原有生活环境,使施工范围内的鸟类无法在此觅食、筑巢和繁殖,从而影响施工区域内的鸟群数量。由于评价区域鸟类大多为小型鸟类,其本身具有躲避危险的本能,可通过迁移和飞翔至场址区域内与其生活环境类似的区域避免工程对其造成的影响。故本项目施工对区域内的鸟类影响不大,不会造成鸟类数量的下降。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大气污染源主要为道路扬尘及车辆尾气。①道路扬尘及车辆尾气项目风机检修道路为碎石路面,运营期风机定期检修,检修车辆往来将产生道路二次扬尘,车辆行驶速度越快,扬尘产生量越大。因此环评建议,采取降低车速、道路两侧绿化及定期洒水抑尘等措施,可有效降低道路扬尘对环境的影响。除道路扬尘外,检修车辆产生的尾气对局部大气环境会造成影响,其主要污染物为NOx、CO和HC,但其排放源强较小,排放高度较低,排放方式为间歇排放,且周围环境较为空旷,因此,检修车辆排放的尾气对环境空气影响甚微。2.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不新增劳动定员,无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产生。3.声环境影响分析3.1.源强预测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来自于叶片扫风产生的噪声和机组内部的机械运转产生的噪声,其中以风力发电机组内部的机械噪声为主。经类比调查可知,风机转动噪声在1m处的声压级为102dB(A)。3.2.预测模式本工程风力发电机组采用5000kW风力发电机组,噪声源强为102dB(A),轮毂距地面100m。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相距最近距离为510m,每个风机可视为一个点声源,因本评价将利用点声源距离衰减公式和多声源叠加公式对营运期噪声影响进行预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GB3①点声源声压级距离衰减公式式中:—距声源r(m)处声压级,dB(A);—距声源(m)处声压级,dB(A);A—环境因素衰减常数,其中包括障碍物、空气、植物等因素造成的衰减。=2\*GB3②多声源在某一点声压级的叠加公式式中:──n个噪声源叠加后的总声压级,dB(A)──第i个噪声源对该点的声压级,dB(A)3.3.预测结果考虑点声源距离衰减情况下,声源最大影响预测结果见表4-3。表4-3风力发电机组噪声随距离衰减情况统计表距声源距离(m)103050100150200300400600声压值(dB(A))7565.4661.025551.4848.9845.4642.9639.44由上表可知,考虑点声源距离衰减情况下,昼、夜间200m外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标准要求。据现场调查,风电机组周围200m内无居民,因此,本项目风机噪声不会对周围产生影响。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风机检修垃圾。风机检修中要进行拆卸、注油等,该过程会产生废油。本项目采用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该风电机组无齿轮箱,无需更换齿轮油。仅机组发动机前、后轴承和变桨轴承需要每半年加注一次新的润滑油,注油过程由于操作不当会产生少量的落地油,洒落在风机上,清理过程会产生少量的废弃的含油抹布,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0版)附录“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中“900-041-49废弃的含油抹布、劳保用品”,全部环节不按危险废物管理。风机检修中会产生一些废零部件等其他废物,每台风机年维修垃圾按5kg/a计,则本项目维修垃圾年产生量为0.02t/a,检修时由检修人员带走处理。5.输电线路影响分析本风电场内集电线路输电电缆全部地埋铺设,输电线路沿线电磁波辐射影响很小。本项目的3个箱式变电站均为完全密闭,不存在漏油等环境污染问题。据调查输电线路沿途为耕地及灌木林地,无阻碍物、无防护林带,不穿越建筑物、房屋、河流、桥等环境敏感点,且线路走廊开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1.对草地生物量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行后,将永久占地3.3亩。永久占地内除风机基础、电缆沟和永久道路部分占地可恢复外,其它永久占地基本为硬化面积,会减少一定草地生物量。本项目建成后临时占地部分进行植被恢复,在采取种植耐旱植物措施后,将高于原有土壤植被覆盖率,使土壤侵蚀量大大减小,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6.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项目区内草原大型哺乳动物已不多见,小型动物多为鼠、兔类,但区内仍有一定数量的鸟类分布。预计工程建成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区内草原哺乳动物数量将减少,新景观的出现可能对本区鸟类活动有一定的影响。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电机组桨叶的运动,二是风电机组的噪声。1)对鸟类栖息环境影响鸟类对运动中的物体会产生规避反应,而远离这一物体,但如果物体是有规律的运动,则鸟类往往会逐渐适应,这方面的例子很多。风电机组的噪声为102dB,该噪声对鸟类的影响较大,这对鸟类的栖息环境将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风电场建成后,场内鸟类的数量将有所减少。风电场电机桨叶的运动对鸟类也会产生影响,但一般鸟类在正常飞行时,飞行高度约为150~600m,如不下降捕食,不会受到风力发电机的危胁。而且风场建成后,风力发电机的额定转速在9.9~17.3rpm,速度较慢,加之鸟类的视觉极为敏锐,反应机警,很容易发现并躲避障碍物,因此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发生鸟类撞风力发电机致死现象的几率基本为零。据走访已建成风电场工作人员反映,发现鸟类能够避开这一转速的风力发电机,鸟类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被风力发电机叶片击伤或致死。阴天、大雾或漆黑的夜间,影响鸟的视觉,如同时遇大风,使鸟的行为失控,在这种情况下,鸟过风电场可能会发生碰撞,国外有关观测资料显示,相应飞行高度下穿越风电场的鸟类撞击风机的概率约为0.1%~0.01%;但是根据鸟迁徙时期的习性,如果天气情况非常恶劣,它们则停止迁飞暂避一时,等待良好时机再飞,因此也不可能发生碰撞。且据国外文献资料,输电线网络对迁徙鸟类造成的危害远大于风力发电机,而本风电场工程各机组的输电线路均为地下电缆,对迁徙鸟类无此影响。2)对候鸟迁徙活动影响风电场占地面积极大,一般是几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由于风电机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和光影会对鸟类产生干扰,鸟类会远离风电场。项目区代表鸟类有燕子、毛腿沙鸡、麻雀等,其中燕子为迁徙鸟类。根据相关研究,我国鸟类学界一般认为我国有三条迁徙通道:西部通道:包括在内蒙西部干旱草原、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干旱或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和高原草甸草原等生境中繁殖的夏候鸟,它们迁飞时可沿阿尼玛卿、巴颜喀拉、邛崃等山脉向南沿横断山脉至四川盆地西部、云贵高原直至印支越冬,西藏地区候鸟除东部可沿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向东南方向迁徙外,估计大部分大中型候鸟亦可能飞越西马拉雅山脉至印度、尼泊尔等地区越冬。中部通道:包括在内蒙东部、中部草原,华北西部地区及陕西地区繁殖的候鸟,冬季可沿太行山、吕梁山越过秦岭和大巴山区进入四川盆地以及经大巴山东部到华中或更的地区越冬。东部通道:包括在东北地区、华北东部繁殖的候鸟,如鸳鸯、中华秋沙鸭、鸻鹬类等。它们可能沿海岸向南迁飞至华中或华南,甚至迁到东南亚各国;或由海岸直接到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等国越冬。鸟类迁徙的高度一般在300m左右,小型鸟禽的迁徙高度不超过300m,大型鸟类可达300~3600m,如:燕的迁徙高度为450m,雁为900m。可见,鸟类迁徙飞行高度远在风电机高度之上。鸟类一般又都具有较好的视力,它们很容易发现并躲避障碍物,在飞行途中遇到障碍物都会在大约100~200m的距离下避开。因此,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鸟类误撞风电机的几率极小。但是,在鸟类迁徙遇到逆风不能着陆时,飞得很低,几乎是近地面飞行,会撞在障碍物上死亡。在夜间,或在有雾、烟、密云和蒙蒙雨、透视度很低的白天,发生误撞而死亡的几率会提高。根据中国候鸟迁徙路线示意图,拟建风电场不在候鸟迁徙通道上,加之周围目前已有很多风电场建成并运营,所以拟建风电场对鸟类迁徙活动影响较小。3)对本地留鸟的影响留鸟多为雀形目的物种,体型一般较小,调查期间场区内未发现珍贵鸟类和大型鸟类。根据鸟类的生物学特征,鸟类日常生活中喜欢相对安静的环境,鸟类会主动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鸟类一般不会出现在风电场的核心区域活动。鸟类具有灵敏的视觉、发达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变化反应迅速,风场建成后,由于风机叶片巨大,目标明显,加之转速较低,因而鸟类在入场活动中撞击风机、扇翼事件的概率较小。本项目风电场范围内及周边无自然保护区和鸟类保护区,风电场范围内无地表水体,项目区属于干旱缺水地区,无湿地资源,无鸟类栖息觅食地。本风场选址不在鸟类迁徙通道内,无迁徙鸟类停留觅食。因此风电场建设对当地鸟类的直接影响不大。6.3对土地利用影响分析风电场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形式以林地、耕地为主。风机基座、箱式变电等永久占地,地面硬化后,植物第一性生产力基本完全丧失,植食性动物因缺少食物而死亡或迁移。本项目总永久占地面积为2205m2,且风机分布较为分散,项目建成后风电场范围内的土地以耕地为主,运营后对土地利用及生态影响极少,因此,从整个评价区域尺度来看,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影响较小。6.4光影闪烁影响分析风电机组不停地转动的叶片,在白天阳光入射方向下,如果投射到附近居民住宅的玻璃窗户上,即可产生闪烁的光影,光影会使人时常产生心烦、眩晕的症状,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根据光影分析,风机光影影响距离为220m,本项目风机周围最近敏感点距为北侧410m海舍力嘎查,在风机光影影响最大距离之外,因此本项目风机不会对居民点造成影响,本项目各风机对其最近的居民点光影闪烁影响较小。7.清洁生产风力发电本身属于清洁能源开发项目,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低,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发展风力发电,体现了从源头抓起、消减污染物产生、预防为主的环境战略;增加科技含量,加速产品结构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对企业而言,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典型的清洁生产方式。7.1原材料与资源能源清洁性分析项目利用清洁能源——风能,其具有储量巨大、可以再生、无污染等特点,风力发电无需火力发电所需的煤、油等燃料即可产生电力,除常规保养外,没有其他任何消耗。本工程实际装机容量20MW,安装4台单机容量5000kW发电机组。年上网量48269.4MWh,按照火电煤耗每度电耗标准煤312g,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060t,每年可减少CO2排放量约4.0万t、SO2排放量约26.49t、氮氧化物排放量约14.64t。此外,每年还可减少大量的灰渣及烟尘排放,节约用水,并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节能减排效益显著。7.2工艺技术与装备先进行分析7.2.1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大目前,风力发电机组正趋向大型化,其发电工艺技术已较成熟。本项目采用单机容量为5000kW的并网运行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较大,这有利于提高风能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7.2.2风电机组调节技术先进性本项目风力发电机组采用变速变桨距调节技术,该技术使叶轮转速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以提高风能利用率,其主要优点包括:额定风速较低,机组启动性能好,风能转化效率高,能提供更好的电能质量及发电效率高,降低风电机组负荷,停机方便安全等。目前采用变速变桨距调节的风力发电机组是世界主流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7.2.3自动化控制程度高本项目建成运营后,整个风电场采用微机自动监控体系,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及升压站内各设备的实时监测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通过远动传输系统将数据及时发送至电网公司,可大大提高工艺控制的精确性和劳动生产率。7.3产品清洁性分析本项目生产产品为绿色无污染电力,不仅为当地电网提供清洁能源,实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改善当地电力系统的能源结构,实现电力供应的多元化,提高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同时以电力带动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海舍力嘎查南侧,风电场所在地风况质量好,风能资源丰富,盛行风向稳定且风电场湍流程度小,气象条件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项目所处区域地质稳定,适宜建设风力发电场;风电场场址范围内不涉及文物保护区、军事用地及压覆矿产,项目用地不占用自然保护区,并且地形简单,地势平坦开阔,工程地质条件好,征地费用较低,不涉及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不存在人口迁移和环境污染问题。占用土地类型主要为人工牧草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对外交通便利,并网条件较好,开发条件优良,项目选址合理。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1水土流失保护措施根据项目设计方案,本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预防风蚀坑的形成。报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GB3①从施工时间上,避免大风天气施工,尤其要特别注意易产生风蚀破口的区域。=2\*GB3②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避免开挖面的长时间暴露。松散土层暴露于干燥大风天气下易形成风蚀,工程在永久占地施工时要及时进行地面硬化,加速下垫面形成胶结固着的结构。=3\*GB3③对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应优先选择适宜于当地土壤特点和气候条件的草种、物种。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1.2动物保护措施本工程施工期6个月,在此期间,伴随着施工活动的进行会对动物产生短暂的负面影响。施工期主要从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控制施工场地的光源方面采取措施,减小对动物的影响。为了减小对夜行性动物的干扰,应对施工场地的光源进行遮蔽,减少对外界的漏光量,尤其是在有大雾、小雨或强逆风的夜晚,应该停止施工。1.3土壤保护措施(1)加强施工管理,认真搞好施工组织设计,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将施工措施计划做深做细,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占地,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2)区域内降水量少且已呈现荒漠化迹像,道路施工可能加剧土壤侵蚀,要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减少水土流失。(3)尽可能地缩短疏松地面、坡面的裸露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大风和雨天施工。(4)在雨季和汛期到来之前,应备齐土体临时防护用的物料及各种防汛物资,随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减少土壤的流失。(5)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总体平面布置进行作业,不得乱占土地,施工机械、土石及其它建筑材料不得乱停乱放,防止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6)施工期应限制施工区域,加强宣传教育及管理,所有车辆按选定的道路走“一”字型作业法,走同一车辙,避免加开新路,尽可能减少对地表的破坏。(7)施工期间要求尽量做到挖填同步,确需临时堆置的场地四周采取土袋防护以及苫盖措施,并对施工区扰动地表采取碾压、洒水等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场地进行平整和恢复植被。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显著减轻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措施可行。1.4其他保护措施(1)加强对承包商的环保教育,施工过程中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范围外私自占地堆放施工机械或建筑材料;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域以外的绿地活动,特别是采挖、破坏植被。(2)在修筑路基时应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施工时先将表层砾石层剥离一边,取土结束后将砾石重新覆盖。做好临时拦挡、排水和覆盖措施。浅丘区产生的弃渣(石渣)可用于覆盖扰动地面。施工结束后,恢复原地貌。2.废气防治措施2.1施工扬尘本项目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本工程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新建场内道路及施工便道、塔架基础、地埋电缆坑等涉及土方填挖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大气环境产生短时限的不良影响;砂石、水泥等粉状散装材料的堆放场地,在大风的作用下,也会产生大量扬尘。除此之外,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发动机排放的尾气,尾气中含有NO2、CO、THC等污染物。通过采取如下措施,防止刮风扬尘弥漫。①对施工现场合理布局,建材堆场,特别是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实行库存或者加盖苫布。②文明施工,规范操作,控制扬尘的产生。规范应包括运输车辆的完好,装载不宜过满,车速要控制,设专人清洗车轮,清扫出入口卫生,确保出入各地的车轮不带泥沙,降低卸料落差等内容。③注意气象条件变化,土方施工应尽量避免风速较大、湿度较小的天气条件作业。④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需设立垃圾暂存点,并及时回收,清运工程垃圾与废土料等。⑤工程垃圾必须用容器垂直清运,严禁凌空抛洒及乱倒乱卸。⑥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指定专人洒水清扫。⑦加强环境管理,施工单位应将环境污染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在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对环境影响严重的施工作业应按照国家有关的环保管理制度要求,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采取以上措施后,100m之外产生的扬尘可降至1.00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通过上述的环保措施,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较小,由于这些影响都是暂时性的,施工一结束就随之消失。2.2柴油发电机烟气施工过程中,由于柴油发电机燃料燃烧从而产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NOx、非甲烷总烃等,局部污染物浓度有所增加,但影响范围仅局限于发电机周围较小范围内,通过采取如下措施,可降低大气污染物的产生。①采用节能环保型柴油发电机,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②施工场地柴油发电机采用符合《普通柴油》(GB252-2011)的优质轻柴油;③本项目柴油机安装在柴油机房内,同时在柴油机尾气处加装烟气净化装置,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采取以上措施后烟尘、SO2、NOx、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较小,由于这些影响都是暂时性的,施工一结束就随之消失。3.水环境保护措施生活污水排入周边村庄村民防渗旱厕,施工期结束后清掏运往当地农田沤肥。4.声环境保护措施①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如遇需连续作业的工段(如浇铸等),需在夜间继续施工时,必须经有关部门同意,在取得夜间施工许可证后进行施工。②在施工设备的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修、养护,确保其在最佳工作条件下运行,杜绝由于设备非正常运行造成噪声污染现象的出现。③闲置设备应立即关闭,以减少不必要的噪声。④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应尽可能避免大量噪声设备同时使用。⑤按操作规范操作机械设备,安装、拆除模板、支架等过程中减少碰撞噪声。尽量少用哨子、钟、笛等指挥作业,降低人为噪声影响。在采取以上噪声控制措施后,施工期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5.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主要产生的固体废物为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土石方。弃土方暂存于各施工场地内的土方暂存区,用于施工结束后的回填、场地平整、生态恢复。生活垃圾经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定期送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置。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临时占地面积约为41350m2,永久占地面积约为2205m2,,占地类型为耕地、林地。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动物、植物、水土流失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所以环评提出如下保护措施。(1)对动物资源保护措施通过现场调查和咨询,项目占地范围内动物资源馈乏,主要是小型啮齿类、爬行类动物及常见鸟类,由于该地区人类活动较早、较频繁,项目区无珍稀、濒危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因此该项目建设运营对当地的动物影响较小。为使影响降到最低,应采取一下措施:1、在生产过程中应制定施工方案,尽量将可能的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限度,不能随意践踏周边植被。2、各施工厂区四周设施界沟,活动作业全部在施工场地内进行,尽可能地减少土地资源的破坏,以保护动物的栖息地。3、规范车辆的行车路线,不得随意践踏草地,破坏小型啮齿类、爬行类动物栖息环境。4、所使用的大噪音设备均加隔声装置,降低噪声对动物的影响。5、勘探过程中应加强对职工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防止乱挖、滥捕滥杀。6、制定地表植被恢复方案。因工程建设而被破坏的地段,应及时采取生物措施,种植适宜植物,恢复地表植被,从而减少水蚀和风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2)对植物资源保护措施本项目占地类型为耕地(非基本农田)。项目建设结束后应进行植被恢复。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及施工场地均要进行土地平整、耕翻疏松(要求深翻表土30~40cm),并选用本地物种,在适当季节进行植树、种草工作,保持地表原有的稳定状态。表土单独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