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药专门性政策文件汇编_第1页
2022年中医药专门性政策文件汇编_第2页
2022年中医药专门性政策文件汇编_第3页
2022年中医药专门性政策文件汇编_第4页
2022年中医药专门性政策文件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4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44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71

《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临床研发指导原则(试

行)》...................................................84

《基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指导原则(试

行)》...................................................108

《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122

《“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128

《中医药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151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164

《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首方剂)》的通

知》....................................................183

《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

知》....................................................216

《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226

1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

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试行)》的通告

(2022年第1号)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

《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见

附件)。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

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

行。

特此通告。

附件:1.《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试行)》起草说明

2.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试行)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

2022年1月4日

2

《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

原则(试行))起草说明

一、起草目的

为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技术评价体系,规范

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的研究和过程管理,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组织起草了《中

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二、起草过程

按照药审中心指导原则制修订工作的相关要求,2020年

11月药审中心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本指导原则立项建议,

2021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同意立项,2021年5月

本指导原则列入《药审中心2021年指导原则制修订工作计

划》。

2021年2月成立了“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

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起草本指导原则。

2021年2月至4月撰写形成指导原则初稿。

2021年5月12日召开学界专家参与的初稿研讨会,对

指导原则初稿进行讨论、修改。

2021年6月4日至11日在药审中心内部相关审评部门

征求意见。

2021年7月15日召开学界专家、业界代表共同参与的

1

3

改稿会,广泛听取意见,形成了本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2021年8月30日至9月30日,在药审中心网站公开征

求意见,并定向征求了药品注册司、中检院、药典委的意见,

共收集到19条反馈意见,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

讨论,并修订稿件。

2021年10月19日召开学界专家、业界代表共同参与的

定稿会,研讨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本指导

原则。会后,按照药审中心审评标准制修订的相关程序和要

求,提交部门技术委员会审核,形成《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

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送审稿)》,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审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形成《中药新药毒

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起草过程中,起草小组、部门技术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

对本指导原则进行讨论。

三、主要内容

本指导原则明确了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的制备/配

制、质量控制、稳定性、档案以及毒理研究过程中样品管理

的一般要求,为毒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四、需说明的情况

(-)关于本指导原则涉及名词的说明

本指导原则所述毒理研究用样品包括受试物和毒理试

验用给药制剂。毒理试验用给药制剂是指毒理学试验中给予

2

4

实验系统的具体物质,一般为受试物经适当溶媒配制而成。

根据《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总局令第34号),受试物是指“通过非临床研究进行安全

性评价的物质”,实验系统是指“用于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

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器官、组织、细胞、基因等”,溶

媒是指“用以混合、分散或者溶解受试物、对照品,以便将

其给予实验系统的媒介物质”。

(二)关于受试物的稳定性

毒理学试验中受试物的稳定性研究是为了支持毒理学

试验给药期限内样品的稳定,建议根据毒理学试验给药期限

确定受试物的稳定性试验方法、考察时间等,试验时可参考

《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受试物的稳定性研究可在毒理学试验前完成,也可与毒

理学试验同期进行。若与毒理学试验同期进行,则受试物标

签中的“有效期”可根据已完成的稳定性考察结果和变化趋

势进行预测,为暂定的有效期,实际的有效期应根据最终稳

定性研究结果确定。

(三)关于样品档案

本指导原则从研究数据可溯源和注册申报需要的角度

出发,对毒理研究用样品档案内容提出了建议。申请人或毒

理研究机构应对受试物、给药制剂建立相应的样品档案。

(四)本指导原则的适用性

3

5

由于药物剂型的多样性和中药组成、成份的复杂性,本

指导原则从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的制备/配制、质量研

究、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一般性要求。对于特殊品种,建议

根据品种特点开展合理的研究。

4

6

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试行)

一、概述

中药新药的毒理研究贯穿于中药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

是研究和评价中药安全性以及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

环节,因此毒理学试验受试物能代表临床试验用样品及申请

上市样品的质量属性和安全性,对于毒理学试验结果的可靠

性、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通常,中药成份复杂,

存在较多未知成份,对有效成份和/或毒性成份的认识不充

分,成份的体内暴露与毒性的相关性不明确,导致中药新药

毒理研究用样品的研究和管理具有其特殊性。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用于注册申报的中药新药

毒理研究用样品制备、质量控制、配制等环节的研究和过程

管理,尽量减少干扰试验结果与科学评价的因素,以保障客

观、准确地评价药物非临床安全性,为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和

上市提供可靠的非临床安全性信息。天然药物的毒理研究用

样品可参考本指导原则进行相关研究。

二、基本原则

(—)受试物应具有代表性

毒理研究用受试物质量应稳定、均一、可控,能体现临

床试验用样品及申请上市样品的质量属性和安全性。受试物

1

7

所用药材/饮片、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等的研究可参

照中药相关指导原则。

(二)加强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毒理研究过程中应加强对研究用样品的质量控制和

过程管理,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以保证研究用样品的质量

可控和可追溯。

(三)应符合GLP相关规定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是药物非临床研

究质量保证的基础,用于支持注册申报的毒理研究用样品需

遵循GLP及本指导原则中关于样品管理和使用的相关要求。

(四)根据品种特点开展针对性研究

由于中药的复杂性,不同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不同试

验目的对毒理研究用样品的要求可能存在差异,为满足具体

试验的要求,保证试验过程和结果科学、可靠,毒理研究用

样品的研究应在本指导原则一般要求的基础上遵循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三、主要内容

(一)受试物药学研究一般栗求

1.受试物的制备

应以确定的处方、工艺制备受试物,受试物应为中试及

以上规模的样品。

对于中药新药毒理学试验,可选择制剂作为受试物,考

2

8

虑到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等的限制,也可采用浸膏、浸膏粉

等中间体作为受试物,但应说明其代表性。如果辅料、剂型

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影响较大或为特殊给药途径的,为保证毒

理学试验足以评估受试物的安全性,应采用含辅料制备的受

试物进行毒理学试验,此种情况下应考虑受试物中浸膏与辅

料比例等因素可能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如果受试物采用制剂,

则辅料对照的组成应与制剂所用辅料保持一致。

为提高毒理学试验的给药剂量/系统暴露量、满足给药

顺应性等试验需要而特殊制备的受试物,如通过调整辅料用

量制成含饮片量不同的受试物,除可根据毒理学试验需要而

改变载药量外,其生产工艺、辅料种类应尽量与制剂一致。

若为满足试验需要,制备受试物时需要增加原制剂工艺中没

有的处理步骤或调整处理方法(如将液体制剂进行浓缩作为

受试物,以增加载药量),或需要调整辅料种类等,其改变不

应引起药用物质基础、吸收利用的明显变化。这种情况下,

应与制剂进行工艺、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以评

价改变的影响程度。

2.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应根据受试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处

方药味化学成份研究结果进行质量研究,并结合中间体或制

剂质量标准建立受试物的质量标准。从风险评估的角度考虑,

毒理研究用受试物质量标准中与安全性相关的检测项目应

3

9

尽可能全面,检测指标应能反映受试物的质量属性和安全性,

并应重点考察对药物安全性、有效性有较大影响的指标。

3.稳定性

受试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应能保证受试物在毒理学试

验给药期限内质量稳定。应明确受试物的贮藏条件、包装和

有效期。

(二)毒理试验用给药制剂一般要求

毒理学试验一般将受试物经适当溶媒配制后作为毒理

试验用给药制剂(以下简称给药制剂),也存在受试物直接

作为给药制剂的情况。经溶媒配制的给药制剂具体要求如

下:

1.给药制剂的配制

应结合受试物的理化性质、给药方案(试验中的用法和

用量)及实验系统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溶媒并采用合适的配制

方法。应研究建立给药制剂的配制方案,并记录完整的配制

过程及关键参数。鉴于中药成份的复杂性,给药制剂建议采

用现用现配的方式。

2.给药制剂的分析

给药制剂分析包括分析方法的建立以及给药制剂的检

测,其主要目的是考察给药期间内给药制剂质量的稳定、均

一。应规定合理的检测次数,对于给药期限较长的毒理学试

验应适当增加检测次数。如毒理学试验过程中更换不同批号

4

10

的受试物,应对新批号受试物制备的给药制剂重新进行分析。

给药制剂分析应结合受试物的质量研究结果选择合适

的检测指标,并应进行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证明方法可

行后方可应用于给药制剂的检测。分析方法验证需模拟试验

中将会采用的给药制剂浓度,至少涵盖试验方案中的最高、

最低浓度,并考察试验中可能的配制体积。对非真溶液体系

需开展均一性分析,以保证样品混合均匀。应根据给药制剂

的特点以及具体毒理学试验的要求明确给药制剂各检测指

标的可接受限度或限度范围。

根据拟定的检测指标、检测方法、限度要求制定给药制

剂的质量控制内容,并对给药制剂进行检测,必要时与受试

物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给药制剂的稳定性

对于确需放置的给药制剂应考察其稳定性。稳定性考察

的时间范围应涵盖从给药制剂配制完成至给药结束,浓度范

围应覆盖毒理学试验的全部浓度。应按给药制剂质量控制要

求对稳定性试验样品进行检测,并根据稳定性试验结果确定

给药制剂的使用期限、贮藏条件等。

(三)样品档案

为保证毒理研究过程中研究用样品的可溯源性,并为注

册申报提供数据和资料支持,申请人或毒理研究机构应对受

试物、给药制剂建立相应的样品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

5

11

容:

1.受试物

(1)药材/饮片和辅料等的来源、批号、质量标准、检验

报告等。

(2)样品的批号、投料量、批量、批生产记录等,为满

足试验需要而特殊制备受试物的相关研究资料及说明。

(3)质量标准、方法学验证数据、检验报告及相关数据

图谱等。

(4)稳定性研究方法及数据、有效期、贮藏条件、包装

材料等。

(5)标签应包括样品名称或代号、批号、装量、规格、

含量、生产日期、有效期、贮藏条件、申请人/生产单位等。

2.给药制剂

给药制剂的配制方法、浓度、配制用溶媒基本信息(来

源、批号、规格等),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学验证,检验报告

及相关图谱,稳定性研究数据及给药制剂使用期限等。

(四)毒理研究过程中样品的管理

L需提供的受试物药学信息

需提供给毒理研究机构受试物批号、质量标准/质量检

验方法、检验报告、稳定性研究结果及有效期、包装、贮藏

条件等样品相关信息。

6

12

2.样品的转运及接收

应根据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如吸潮性、稳定性等)、给药

制剂的配制需求,采用适宜的包装材料、装量,确保在送达

毒理研究机构及试验过程中不会泄露、受污染或变质。受试

物的包装应有明确的标识,至少包括名称或代号、批号、规

格、装量、含量、贮藏条件、生产日期、有效期、申请人/生

产单位等信息。应在运送过程中注意温度、湿度、光照等对

受试物质量的影响。样品接收时应有完整的接收记录,并核

对样品的相关信息。

3.样品的贮藏

样品的贮藏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应满足研究

用样品稳定性的要求。

4榴样

应按照GLP的规定,根据试验需求及档案管理要求在适

宜的条件下对受试物进行留样。

7

13

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发布《中药材生产

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2022年第22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发展的意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强中药材质量控

制,促进中药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

部、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局研究制定了《中药材生产质

量管理规范》(以下称本规范),现予发布实施,并将有关

事项公告如下:

一、本规范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规范生产中药材的全

过程管理,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基本要求。本规范

涉及的中药材是指来源于药用植物、药用动物等资源,经规

范化的种植(含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养殖、

采收和产地加工后,用于生产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的药用原

料。

本公告所指中药材生产企业包括具有企业性质的种植、

养殖专业合作社或联合社。

二、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成药上市许可持有人等

中药生产企业在中药材产地自建、共建符合本规范的中药材

生产企业及生产基地,将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延伸到中药材产

地。

14

鼓励中药生产企业优先使用符合本规范要求的中药材。

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等有明确要求的,中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

规定使用符合本规范要求的中药材。相关中药生产企业应当

依法开展供应商审核,按照本规范要求进行审核检查,保证

符合要求。

三、使用符合本规范要求的中药材,相关中药生产企业

可以参照药品标签管理的相关规定,在药品标签中适当位置

标示“药材符合GAP要求”,可以依法进行宣传。对中药复

方制剂,所有处方成份均符合本规范要求,方可标示。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对应当使用

或者标示使用符合本规范中药材的中药生产企业,必要时对

相应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开展延伸检查,重点检查是否符合本

规范。发现不符合的,应当依法严厉查处,责令中药生产企

业限期改正、取消标示等,并公开相应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及

其中药材品种,通报中药材产地人民政府。

四、各省相关管理部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配合和协

助中药材产地人民政府做好中药材规范化发展工作,如完善

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细化推进中药材规范化发展的激励政策;建立中药材生产企

业及其生产基地台账和信用档案,实施动态监管;建立中药

材规范化生产追溯信息化平台等。鼓励中药材规范化、集约

化生产基础较好的省份,结合本辖区中药材发展实际,研究

制定实施细则,积极探索推进,为本规范的深入推广积累经

15

验。

五、各省相关管理部门依职责对本规范的实施和推进进

行检查和技术指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做好中药材种子种苗

及种源提供、田间管理、农药和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指

导。林业和草原部门牵头做好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

仿野生栽培,以及属于濒危管理范畴的中药材种植、养殖等

指导。中医药管理部门协同做好中药材种子种苗、规范种植、

采收加工以及生态种植等指导。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相应的

中药材生产企业开展延伸检查,做好药用要求、产地加工、

质量检验等指导。

六、各省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

进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按职责强化宣传培

训,推动本规范落地实施。加强实施中日常监管,如发现存

在重大问题或者有重大政策完善建议的,请及时报告国家相

应的管理部门。

特此公告。

附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局

2022年3月1日

16

附件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笫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

新发展的意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

进中药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

求,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采用种植(含生态

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养殖方式规范生产中药材的全

过程管理,野生中药材的采收加工可参考本规范。

第三条实施规范化生产的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要求组织

中药材生产,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中药材资源

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企业应当坚持诚实守信,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质量管理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中药材生产特点,明确影响中药材质

量的关键环节,开展质量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生产管理与质量

控制、预防措施.

17

第六条企业对基地生产单元主体应当建立有效的监督管

理机制,实现关键环节的现场指导、监督和记录;统一规划生产

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统一肥料、农药或者

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管理措施,统一种植或者养殖技术规程,统

一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统一包装与贮存技术规程。

第七条企业应当配备与生产基地规模相适应的人员、设施、

设备等,确保生产和质量管理措施顺利实施。

第八条企业应当明确中药材生产批次,保证每批中药材质

量的一致性和可追溯。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追溯体系,保证从生

产地块、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种植养殖、采收和产地加工、

包装、储运到发运全过程关键环节可追溯;鼓励企业运用现代信

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要求,结合生产实践和科学研

究情况,制定如下主要环节的生产技术规程:

(一)生产基地选址;

(二)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要求;

(三)种植(含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养殖;

(四)采收与产地加工;

(五)包装、放行与储运。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标准不能低于现

行法定标准。

-2-

18

(一)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定质量控制指标,可包括:药材

性状、检查项、理化鉴别、浸出物、指纹或者特征图谱、指标或

者有效成分的含量;药材农药残留或者兽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

元素、真菌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标准等;

(二)必要时可制定采收、加工、收购等中间环节中药材的

质量标准。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

的标准。

笫三章机构与人员

第十三条企业可采取农场、林场、公司+农户或者合作社

等组织方式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并配

备能够行使质量保证和控制职能的条件。

第十五条企业负责人对中药材质量负责;企业应当配备足

够数量并具有和岗位职责相对应资质的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生

产、质量的管理负责人应当有中药学、药学或者农学等相关专业

大专及以上学历并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三年以上实践经验,

或者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五年以上的实践经验,且均须经过

本规范的培训。

第十六条生产管理负责人负责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

繁育、田间管理或者药用动物饲养、农业投入品使用、采收与加

一3一

19

工、包装与贮存等生产活动;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质量标准与技

术规程制定及监督执行、检验和产品放行。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开展人员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建

立培训档案;对直接从事中药材生产活动的人员应当培训至基本

掌握中药材的生长发育习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田间管理

或者饲养管理、肥料和农药或者饲料和兽药使用、采收、产地加

工、贮存养护等的基本要求。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对管理和生产人员的健康进行管理;患

有可能污染药材疾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养殖、产地加工、包装

等工作;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中药材养殖控制区域,如确需进入,

应当确认个人健康状况无污染风险。

笫四章设施、设备与工具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建设必要的设施,包括种植或者养殖设

施、产地加工设施、中药材贮存仓库、包装设施等。

第二十条存放农药、肥料和种子种苗,兽药、饲料和饲料

添加剂等的设施,能够保持存放物品质量稳定和安全。

第二十一条分散或者集中加工的产地加工设施均应当卫

生、不污染中药材,达到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二条贮存中药材的仓库应当符合贮存条件要求;根

据需要建设控温、避光、通风、防潮和防虫、防鼠禽畜等设施。

第二十三条质量检验室功能布局应当满足中药材的检验

-4-

20

条件要求,应当设置检验、仪器、标本、留样等工作室(柜)。

第二十四条生产设备、工具的选用与配置应当符合预定用

途,便于操作、清洁、维护,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肥料、农药施用的设备、工具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使

用后及时清洁;

(二)采收和清洁、干燥及特殊加工等设备不得对中药材质

量产生不利影响;

(三)大型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应当建立维护

保养制度。

笫五举基地选址

第二十五条生产基地选址和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生

态环境保护要求。

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当根据种植或养殖中药材的生长发育

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制定产地和种植地块或者养殖场所的

选址标准。

第二十七条中药材生产基地一般应当选址于道地产区,在

非道地产区选址,应当提供充分文献或者科学数据证明其适宜性。

第二十八条种植地块应当能满足药用植物对气候、土壤、

光照、水分、前茬作物、轮作等要求;养殖场所应当能满足药用

动物对环境条件的各项要求。

第二十九条生产基地周围应当无污染源;生产基地环境应

-5-

21

当持续符合国家标准:

(一)空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要求;

(二)土壤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污染风险管控标

准(试行)》的要求;

(三)灌溉水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产地加工用

水和药用动物饮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三十条基地选址范围内,企业至少完成一个生产周期中

药材种植或者养殖,并有两个收获期中药材质量检测数据且符合

企业内控质量标准。

第三十一条企业应当按照生产基地选址标准进行环境评

估,确定产地,明确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地块或者养殖场所布局;

(一)根据基地周围污染源的情况,确定空气是否需要检测,

如不检测,则需提供评估资料;

(二)根据水源情况确定水质是否需要定期检测,没有人工

灌溉的基地,可不进行灌溉水检测。

第三十二条生产基地应当规模化,种植地块或者养殖场所

可成片集中或者相对分散,鼓励集约化生产。

第三十三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