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28: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解析)_第1页
人教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28: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解析)_第2页
人教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28: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解析)_第3页
人教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28: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解析)_第4页
人教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28: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人教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专题28: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解析)专题28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述技巧

备注: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述技巧”这一考点。

一、(2020·河北张家口市·张家口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

B.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只能隔着河大声对话,有些扫兴。

D.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来反衬喜雨,诗意跌宕起伏。

★2.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

二、(2020·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作答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炒。

★2.诗的后两句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点。

三、(2020·莆田市教育局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频酌淮河水[注]

戴复古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注:宋孝宗隆兴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议和,次年订立合约,于是宋、金呈划淮而治的局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由客饮淮水起笔,不断地畅饮淮河水,着一“频”字,形象地表现对此水的无限深情。

B.“水多咸”一方面是写实,海水是咸的,不少井水也带咸味;更多是在暗讽南宋最高统治者偏安一隅,醉生梦死。

C.第五句进一步写出淮河水的美,春风吹拂,绿波荡漾;第六句情绪急转直下,“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

D.诗人杨万里有“人到淮河意不佳”之句,本诗七、八句和此句一样,都表述出诗人的忧国之思和忧愤之情。

★2.全诗各句均不离“水”字,咏水抒怀但角度不同,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四、(2020·河南郑州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①

沈约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②当欲满,蒲萄应作花。

垂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

注:①有所思:属乐府鼓吹曲辞。②昆明:指长安的昆明池,汉武帝时凿建,春池水满。③狭邪:窄街曲巷,代指在长安的住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征”表明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征戍之人,前两句写他远征在外,登山东望而领起全篇。

B.第三、四句承接“东望不见家”的“望”字,写出征夫眼中所见的边塞春天的风光。

C.从句法结构上看,中间四句是两个对句,单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本诗已具五言律诗雏形。

D.整首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韵律和谐,是一首典型的思妇盼归之作。

★2.本诗中间四句除对仗外,写景也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五、(2020·内蒙古集宁区·集宁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解: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当年玄宗与杨贵妃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人类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人间的“银河”运用的是借喻手法。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一般百姓夫妻离散的的悲惨遭遇。

D.第三句和第四句运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

★2.宋人李觏的《读长恨辞》“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也是诗人在读了《长恨歌》之后所抒发的感慨。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六、(2020·霍邱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C.“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述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D.“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2.“百年歌自苦”,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苦中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七、(2020·山东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退书怀

韩偓

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

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多漏月光。

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

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写自己已经脱了朝服,披鹤帔戴星冠,与诗题中“朝退”相呼应。

B.书堂位于寝楼的西侧,环境清幽;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

C.山禽豢养已久,与主人熟稔,一呼一鸣,相互应和,诗人闲适、自在。

D.诗人无意在粉壁上题写自己的诗作,只是在屏风上抄录古代圣贤文章。

2.学者霍松林先生认为韩偓的诗歌是“晚唐之正音”(正音,纯正的音乐,这里指积极高尚的情怀),请结合诗歌尾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八、(2020·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邯郸丛台①

王恽

春风赵国台荒,月明几照苕华梦②。纵亡横破,西山留在,翠鬟烟拥。剑履③三千,平原池馆,谁家耕垄?甚千年事往,野花双塔,依然是,骚人咏?

还忆张陈继起,信侯王、本来无种。乾坤万里,中原自古,几多麟凤?一寸囊锥,初无铦颖,也沾时用。对残灯影淡,黄粱饭了,听征车动。

注:①丛台:原名武灵台,相传是战国时赵武灵王为阅兵和歌舞所建。②苕华:美玉名。后以指品德容貌美好的女子。赵武灵王梦中见美女鼓瑟歌诗,颂赞赵王生当其时,福禄无边。③剑履,即平原君赵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词,词人在春日登邯郸台览物生情,触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慨,意境开阔,笔力雄健。

B.“翠鬟”把西山人格化,写出西山在烟云拥簇中如翠鬟高耸,迷离山色尤撩人浮想,以乐景衬哀情。

C.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今昔对照手法,在巨大的时空跨度和跳跃的意象剪辑中溢出强烈的盛衰之感。

D.词的结句回视现实,由思古之幽情引发一股勃郁亢奋之力,显得慷慨激昂,于收处蓄以不尽之势。

2.清刘熙载《艺概·词概》云:“昔人词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也。”这首词是如何体现“其中有我在”的?请结合词句品析。

九、(2020·湖北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直接破题,点明情境,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来。“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静对寒灯,专注幽独,黯然伤神,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到极致。

B.颔联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由室内的寒灯写到室外的雁叫。由灯及人,显然用意在人不在物。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嫠妇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C.颈联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由于路途遥远,“家书”要到“隔年”才能抵达。虚写梦回故乡,家书难达,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

D.尾联描绘了一幅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一叶钓舟泊于家门外的画面。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技巧来表现诗人的羁旅怀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十、(2020·辽宁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去矣行杜甫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来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君不见”和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君不见”的作用不一样,前者是引出宏大场景,极富警醒意味;后者是转入议论或抒情。

B.诗人以鹰借喻有志君子,“饱”指得到朝廷重用。“飞掣”则比喻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C.诗人以“堂上燕”借指攀附权责的小人,和“鞲上鹰”形成鲜明对比,表述了自己不甘为燕的志向。

D.诗中杜甫要辞官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是山野村夫,胸无大志:二是自己没有厚脸皮去违心做事。

★2.本诗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的生平经历简要分析。

专题28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述技巧解析

备注: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述技巧”这一考点。

一、(2020·河北张家口市·张家口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

B.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只能隔着河大声对话,有些扫兴。

D.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来反衬喜雨,诗意跌宕起伏。

C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人们只能隔着河大声对话,有些扫兴”错误,雨后一切景象生机勃勃,即使水大河宽,溪流声大,也挡不住人们隔岸对话,这场景突出了人们的兴奋与欣喜之情。故选C。

★2.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

①比喻,将田地里的禾苗比作青褥,将山峰比作屏风,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后清新而富于生机的美景;②视角变化,颔联有远有近,有俯有仰,画面立体,层次分明;③动静相间,既写出了自然生机勃勃之美,也突出了生活趣味;④视听结合,田地、青山、溪水、立鹭为视觉,溪声、人语为听觉,呈现一片生机,表述喜悦之情。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述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赏析写景艺术,可以从修辞、写景的顺序、写景的角度、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作用。首先了解中间两联的意思,禾苗在风中凌乱地摇摆如万畴锦被,山峰层层叠翠直插云霄似千座玉屏。行人隔着河水遥遥地对话,枝条忽然折断,让站在其上的白鹭受了惊。颔联“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运用比喻手法,将田地里的禾苗比作青褥,将山峰比作屏风,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后清新而富于生机的美景;前一句是俯视近景,后一句是仰视远景,层次分明。两联描写的景物有田地、青山、溪水、立鹭为视觉,溪声、人语为听觉,动静相间,视听结合,表述了的喜悦之情。

二、(2020·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作答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炒。

BC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内容、表述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表述错误。根据诗意,由“残花落尽”可知春天即将过去,可见此诗所描绘的是典型的暮春时节的景象。C项,“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表述错误。“残花落尽见流莺”的意思是“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可见在此句中,诗人不仅从视角角度写“残花”,还从听觉角度写“莺语”,而不是“见残花如闻莺语”。故选BC。

★2.诗的后两句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点。

①这两句出语平易自然,但想象新奇独特、意境美妙幽婉。②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似乎春风也很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③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形象化为无有形的春风,缕缕丝絮的春风,为乡梦作伴引路。④一吹一逐,使诗人联想到家乡也是春天,于是在梦中伴随着春风回到了故乡,又仿佛诗人舍不得春天,而追随春风而去,形象地表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惜春之意。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的表述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后两句的大意是: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这两个句子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同时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似乎春风也很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一吹一逐,使诗人联想到家乡也是春天,于是在梦中伴随着春风回到了故乡,又仿佛诗人舍不得春天,而追随春风而去,使得本来带有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形象地表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惜春之意。

三、(2020·莆田市教育局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频酌淮河水[注]

戴复古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注:宋孝宗隆兴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议和,次年订立合约,于是宋、金呈划淮而治的局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由客饮淮水起笔,不断地畅饮淮河水,着一“频”字,形象地表现对此水的无限深情。

B.“水多咸”一方面是写实,海水是咸的,不少井水也带咸味;更多是在暗讽南宋最高统治者偏安一隅,醉生梦死。

C.第五句进一步写出淮河水的美,春风吹拂,绿波荡漾;第六句情绪急转直下,“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

D.诗人杨万里有“人到淮河意不佳”之句,本诗七、八句和此句一样,都表述出诗人的忧国之思和忧愤之情。

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的内容及表述技巧的能力。C项,“‘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分析错误。“郁郁”此处意为“浓厚的香气,旺盛的气息”,此句是借淮河的美景来委婉地传达出对北方抗金军民的崇敬之情。故选C。

★2.全诗各句均不离“水”字,咏水抒怀但角度不同,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①一、二句侧重于动作描写,描写客到淮河频频不断地畅饮淮河水,表现了诗人对故土无限的深情。②三、四句从味觉来写,以东南水咸来对比衬托淮水味美,来表述对中原故土的深情热爱。③五、六句从视觉来写,描绘淮河春风绿波之美景,来表现诗人对中原地区的眷恋之情。④七、八句直抒胸臆,写淮河水中含有抗金英雄的热泪,劝解不要饮用,透露出沉重的故土分割之痛。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及表述技巧的能力。本诗的大意是:有个来到濠州游历的旅行者,一次两次舀喝着淮河里的水;据说江南的水多半带咸味,不如这里的水来得鲜又美;春风吹皱绿波,使人感到一股中原特有旺盛的气息;请你别舀取北岸的江水,那里边藏着多少英雄的眼泪。根据诗意,诗歌首联侧重通过动作描写“游”“酌”,描写客人到淮河频频不断地畅饮淮河水,为什么会频频饮用淮河水呢,那是因为对故土无限的深情使然;颔联则是通过味觉来写淮河水,“咸”“美”二字,以东南水咸来对比衬托淮水味美,来表述对中原故土的眷恋与热爱;颈联是从视觉上来写的,说淮河水是“绿波”,描绘淮河春风绿波之美景,表述诗人对中原地区的故土难离之情;尾联诗人说“因为淮河水中有英雄泪,所以不要向北岸汲用”,这是直抒胸臆,说淮河水中含有抗金英雄的热泪,所以不要饮用,诗中透露出沉重的故土分割之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要做到述评结合。

四、(2020·河南郑州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①

沈约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②当欲满,蒲萄应作花。

垂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

注:①有所思:属乐府鼓吹曲辞。②昆明:指长安的昆明池,汉武帝时凿建,春池水满。③狭邪:窄街曲巷,代指在长安的住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征”表明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征戍之人,前两句写他远征在外,登山东望而领起全篇。

B.第三、四句承接“东望不见家”的“望”字,写出征夫眼中所见的边塞春天的风光。

C.从句法结构上看,中间四句是两个对句,单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本诗已具五言律诗雏形。

D.整首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韵律和谐,是一首典型的思妇盼归之作。

D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D项,“……是一首典型的思妇盼归之作。是一首典型的思妇盼归之作”错误。由“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可知,这是一首边塞征人思乡之作,为边塞诗。故选D。

★2.本诗中间四句除对仗外,写景也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①虚实结合:既写征夫眼中所见的边塞春景,也写征夫想象中故乡的景色;②情景交融:景中含情,虚实相生,看似写景,实则是思乡之情;③以乐景衬哀情:以春天之景衬思乡之情,引发情感共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以及其表述技巧的鉴赏能力。颔联“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承接“望”字,东望不见故乡,见到的只是边塞风光:草木发芽抽叶,意味着时序变换,春到人间,“紫叶”“青芽”色彩新美。边地风物变换触动征人的乡思。颈联“昆明当欲满,蒲萄应作花”想象此时故乡的景象:春天到来,冰雪融化,故乡当是春池水满,最是景色宜人;故乡的葡萄应该也已开花,那葡萄花开的庭院里,居住着自己思念的亲人,景中含情,虚实相生。既有颔联眼前边塞春景,又有想象中故乡的景色,虚实结合;春天之景和思乡之情形成强烈反差,以乐景衬哀情。

五、(2020·内蒙古集宁区·集宁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解: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当年玄宗与杨贵妃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人类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人间的“银河”运用的是借喻手法。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一般百姓夫妻离散的的悲惨遭遇。

D.第三句和第四句运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

D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运用对比和用典,是说一般民众的苦难比帝王嫔妃的爱情悲剧更惨。故选D。

★2.宋人李觏的《读长恨辞》“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也是诗人在读了《长恨歌》之后所抒发的感慨。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进行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进行对比;袁诗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述技巧的能力。袁诗“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是将石壕村与长生殿对比。石壕村是人民群众的村落,长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对比,这一对比,暗示出马嵬事变,恶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劳动人民。表述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李诗前两句是说:通向蜀道之路比上天还难,何况是久雨不停的夜晚,值此时刻,唐玄宗想起了被缢死的杨贵妃,眼泪就伴着铃声不断地流了下来。表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思念之情。后两句是说:在那逃亡之际不知有多少为抵抗叛军而流血牺牲的将士,君王却不哀痛,毫无怜惜之心。这后两句便同开头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唐玄宗对宠妃杨玉环的死是思念不已,涕泪“倍沾襟”,而对为抵御叛军浴血奋战而丧身沙场的万千将士却毫不“动心”。

六、(2020·霍邱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C.“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述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D.“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C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项,“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述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错。“老病南征日”“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抒发的都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之情。故选C。

2.“百年歌自苦”,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苦中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①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述了诗人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的悲愁。②年老体病之愁。“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③无人赏识之悲。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④渴望报效之情。“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得重用之情。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道题有两个小问。第一问要求回答“百年歌自苦”中的“苦”有哪些,这要读懂诗意。第二问要求分析诗人“苦”中的情感。这就要抓住标题“南征”、解释以及诗中的“偷生”“更沾襟”“老病”“北望”“苦”“未见”等带有的情感色彩的词语来分析。颔联,“偷生”二句状写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远适南国的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泣下沾襟。表现了偷生远地、颠沛流离的羁旅之苦。颈联,“老病”二句,道出了诗人晚年思想上的矛盾。诗人年老多病却迫使他南往衡湘﹐但仍然一片忠心﹐向望着报效朝廷。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表现了年老多病,被迫南征,漂泊衡湘的身心俱苦。尾联,“百年”二句对上联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未见有知音”,又能有几人理解?表现了诗人心怀君恩,一生苦吟,但不被理解赏识的寂寞之苦。但“君恩北望心”表现出诗人于困苦之境仍渴望报效朝廷,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分忧的情怀。综上分析,“百年歌自苦”中写出了诗人羁旅漂泊之苦、年老体病之愁、无人赏识之悲、渴望报效之情。

七、(2020·山东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退书怀

韩偓

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

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多漏月光。

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

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写自己已经脱了朝服,披鹤帔戴星冠,与诗题中“朝退”相呼应。

B.书堂位于寝楼的西侧,环境清幽;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

C.山禽豢养已久,与主人熟稔,一呼一鸣,相互应和,诗人闲适、自在。

D.诗人无意在粉壁上题写自己的诗作,只是在屏风上抄录古代圣贤文章。

B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述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错误。“芟”,除去。应是因“芟多”而翠竹稀疏,月光漏了下来。故B。

2.学者霍松林先生认为韩偓的诗歌是“晚唐之正音”(正音,纯正的音乐,这里指积极高尚的情怀),请结合诗歌尾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①诗人劝勉自己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不能停息,表现了诗人的进取之心;②诗人退朝之后,依然思考治理国家的道理,致力于富国强民,表述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晚唐之正音”。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孜孜莫患劳心力”,诗人劝勉自己不要害怕劳心力,要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熟读古代圣贤文章,表现了诗人的进取之心。“富国安民理道长”,诗人此时已退朝,但仍不忘富国安民之策,表述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晚唐之正音”。

八、(2020·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邯郸丛台①

王恽

春风赵国台荒,月明几照苕华梦②。纵亡横破,西山留在,翠鬟烟拥。剑履③三千,平原池馆,谁家耕垄?甚千年事往,野花双塔,依然是,骚人咏?

还忆张陈继起,信侯王、本来无种。乾坤万里,中原自古,几多麟凤?一寸囊锥,初无铦颖,也沾时用。对残灯影淡,黄粱饭了,听征车动。

注:①丛台:原名武灵台,相传是战国时赵武灵王为阅兵和歌舞所建。②苕华:美玉名。后以指品德容貌美好的女子。赵武灵王梦中见美女鼓瑟歌诗,颂赞赵王生当其时,福禄无边。③剑履,即平原君赵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词,词人在春日登邯郸台览物生情,触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慨,意境开阔,笔力雄健。

B.“翠鬟”把西山人格化,写出西山在烟云拥簇中如翠鬟高耸,迷离山色尤撩人浮想,以乐景衬哀情。

C.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今昔对照手法,在巨大的时空跨度和跳跃的意象剪辑中溢出强烈的盛衰之感。

D.词的结句回视现实,由思古之幽情引发一股勃郁亢奋之力,显得慷慨激昂,于收处蓄以不尽之势。

B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与评价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B项,“‘翠鬟’把西山人格化”错。翠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翠鬟”用的是比喻手法。故选B。

2.清刘熙载《艺概·词概》云:“昔人词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也。”这首词是如何体现“其中有我在”的?请结合词句品析。

词人明写历史人物,暗喻胸中抱负:①由最终被秦国灭掉的赵国联想到陈胜,充满了对陈胜的仰慕和赞叹,透出了词人企盼大有作为的雄心和抱负。②用毛遂脱颖而出的典故,表述了自己渴望报国用世、建功立业的愿望。③化用黄粱梦的典故,表述了词人对出仕的向往。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问的是“这首词是如何体现‘其中有我在’的”,词人明写历史人物,暗喻胸中抱负。词人在春日登邯郸台览物生情。结合“春风赵国台荒,月明几照苕华梦”“剑履三千,平原池馆,谁家耕垄”内容分析,“剑履”,示其名尊位显,古时帝王赐大臣特殊礼遇,佩剑朝见谓之“剑履上殿”;“三千”,指平原君食客三千人。此极写其当日豪阔之情状。先写秦国最终灭掉赵国,然后联想到陈胜,写陈胜取得的成就,表述对他的仰慕和赞叹。也透露出词人期待取得和陈胜一样的功绩,写出了词人的雄心和抱负等。“一寸囊锥,初无铦颖,也沾时用”,“囊锥”喻才智终难埋没,“铦颖”,锐利的锋芒,“时用”,指政治作为。即使“一寸”小锥,亦能发挥一定作用,况天下大才,又岂能郁郁沉埋。这里流露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才观,再次表白词人穷善其身、达济天下的襟抱。表述了自己渴望报国用世、建功立业的愿望。“对残灯影淡,黄粱饭了,听征车动”,面对残灯淡影,旧迹荒凉,如同梦境醒来,一种由思古之幽情引发的勃郁亢奋之力随征车之“动”而动,慷慨激昂,于收处蓄以收不尽之势。化用黄粱梦的典故,表述了词人对出仕的向往。

九、(2020·湖北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直接破题,点明情境,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来。“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静对寒灯,专注幽独,黯然伤神,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到极致。

B.颔联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由室内的寒灯写到室外的雁叫。由灯及人,显然用意在人不在物。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嫠妇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C.颈联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由于路途遥远,“家书”要到“隔年”才能抵达。虚写梦回故乡,家书难达,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

D.尾联描绘了一幅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一叶钓舟泊于家门外的画面。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C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虚写梦回故乡,家书难达”错误,“家书难达”是实写。故选C。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技巧来表现诗人的羁旅怀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②虚实结合,想象奇特。颈联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表述了羁旅中的思乡之情。③乐景反衬哀情。尾联想象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可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以乐景反衬哀情,把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