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补充考试题_第1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补充考试题_第2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补充考试题_第3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补充考试题_第4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补充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补充考试题试述生产性粉尘危害的控制措施答:粉尘的综合防治措施一一“八字”方针,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革,即工艺改革。这是防止分尘危害的根本措施,对粉尘生产工艺进行技术革新,从根本上消除粉尘危害。常见的方法有以下二种:A、以无尘操作代有尘操作,例如在生产中应尽量选用粉尘浓度低的工艺;以金刚砂、碎钢丝(游离二氧化硅含量0-1%)代替石英喷砂;B、生产过程连续化、密闭化、自动化代替手工和开放式操作,例如,用密闭管道气流输送粉料代替皮带运输;推广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遥控自动化程序操作等。水,即物料加水、湿式清扫、湿式操作。这是最经济有效的降尘方法,在防尘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密,即密闭尘源,在不能用水的生产中使用,多用在通风除尘系统中。风,即通风,包括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在密闭尘源基础上进行通风,可提高降尘效果,但不能单靠通风解决防尘问题。护,包括个人防护、个体防护。要教育工人坚持配戴防尘罩、防尘头盔。接触粉尘工人要注意营养,并禁止吸烟。管,即健全防尘管理制度,是巩固防尘效果的重要一环。良好的防尘设备必须坚持维护检修制度,保证其正常使用运行。防尘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坚持防尘操作制度,如:喷砂机先开风后开机,先关机后关风等等。教,即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粉尘的危害性和尘肺的可预防性,将有关直观的宣传画册及典型的职业病事例,通过开班培训或上墙、上报,来普及尘肺病的防治知识,调动全体人员共同搞好防尘工作。查,主要指定期检查防尘设备效果、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以及对接触粉尘人员定期开展职业性健康检查。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主要有:1、噪声强度:强度愈大听力损伤出现的愈早、损伤的程度愈严重;2、接触时间:接触时间越长,听力操作越严重,操作的阳性率越高;、噪声的频谱:在相同声级作用下,以高频为主的噪声比低频声对听力的危害大;4、噪声类型和接触方式: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危害大。持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大。此外,机体健康状况和敏感性是以听力操作的发生和损伤程度也有关系,如患中耳疾患、严重神经症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接触噪声而加重病情。振动、寒冷及某些有毒物质可加强噪声的不良作用。试述三种类型中暑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表现答:发病机制:体温调节正常人体内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相对平衡,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1・体温调节方式(1)产热: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过程,运动和寒战也能产生热量。气温在28C左右时,静息状态下,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基础代谢,产热量为210〜252kj/(hm)。剧烈运动时产热增加2520〜3780kJ/(hm)或6〜9kcal/(hm)运动时肌肉产热占90%。(2)散热:体温升高时,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约为正常的20倍,大量出汗促进散热。大量出汗又会引起水盐丢失。人体与环境之间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热交换:①辐射(radiation):约占散热量的60%。室温在15〜25C时,辐射是人体主要散热方式。②蒸发:约占散热量的25%。在高温环境下,蒸发是人体主要散热方式。蒸发1L汗液,散热2436kJ(580kcal)。湿度大于75%时,蒸发减少。相对湿度达90%〜95%时,蒸发完全停止。③对流:约占散热量的12%。散热速度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和空气流速。④传导(conduction):约占散热量的3%。如果人体皮肤直接与水接触,因水较空气热传导性强,散热速度是正常的20〜30倍。高温环境适应在高温环境中工作7〜14天后,人体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增强,具有对抗高温的代偿能力,表现心排血量和出汗量增加,汗液钠含量较正常人少等。完全适应后,出汗散热量为正常的2倍。无此种适应代偿能力者,易发生中暑。高温环境对人体各系统影响中暑损伤主要是由于体温过高(>42C)对细胞直接损伤作用,引起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膜稳定性丧失和有氧代谢途径中断,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高热能引起大脑和脊髓细胞的快速死亡,继发脑局灶性出血、水肿、颅内压增高和昏迷。小脑Purkinje细胞对高热反应极为敏感,常发生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和辨距不良。心血管系统中暑早期,皮肤血管扩张引起血液重新分配,同时心排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此外,持续高温引起心肌缺血、坏死,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继而引起心排血量下降和皮肤血流减少,进一步影响散热,形成恶性循环。呼吸系统高热时,呼吸频率增快和通气量增加,持续不缓解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热射病时可致肺血管内皮损伤发生ARDS。水和电解质代谢正常人出汗最大速率为1.5L/ho热适应后的个体出汗速率是正常人的2倍。大量出汗常导致水和钠丢失,引起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常。肾脏由于严重脱水、心血管功能障碍和横纹肌溶解等,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消化系统中暑时的直接热损伤和胃肠道血液灌注减少可引起缺血性溃疡,容易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热射病患者,发病2〜3天后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肝坏死和胆汁淤积。血液系统严重中暑患者,发病后2〜3天可出现不同程度的DIC。DIC又可进一步促使重要器官(心、肝、肾)功能障碍或衰竭。肌肉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由于肌肉局部温度增加、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常发生严重肌损伤,引起横纹肌溶解和血清肌酸激酶升高。临床表现: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C)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1.劳力性热射病: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2.非劳力性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