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5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5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5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5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2015.1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口□□□□□

口”这样杰出的诗句。应该说,仔卫儒家“道统”的甲(热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

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臆断式排他像(qlng)向。例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总体判断,

以及他误以为佛教是在炫根信奉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号(ch§ng)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冬

气用事的草率之言。他不明白,他所排列的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

一个淡建大国的广大民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在实际展开时,往往伴有

特殊的非理性仪式。儒家学者再高明,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逻殍来框范天下。尤其是对于

他们很少有发言权的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彼岸世界等课题,乙(更/但)不应该阻止别

人去思考。

其实更多文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

现在中华文化之中。一号是温柔敦厚,费.(zdi)道言志;一程是道遥自由,直觉天籁;一号

是拈(nian)花一笑,妙悟真如。中国文化人最丙(熟习/熟悉)的是第一种,但如果从

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后面两种。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无班的一项是(2分)

A.尊(qing)向捍卫

B.零(chdng)罚义气用事

C.熟(zdi)道言志手谀大国

D.指(nian)花一笑逻曾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雨打芭蕉叶带愁B.影入平羌江水流

C.遥望洞庭山水翠D.雪拥蓝关马不前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热情更熟习B.激情更熟悉

C.热情但熟悉D.激情但熟习

4.对末段文字中三个“一种”依次指代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儒家道家佛家B.儒家佛家道家

C.道家佛家儒家D.佛家道家儒家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1E项的一项是(3分)

A.自两只大熊猫入驻多伦多动物园以来,每天入园的游客可谓摩眉毯踵,这样大增的人

气令园方非常满意。

B.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表示,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考究,制作精

细,堪称有?皆碑。

C.在电影《关云长》中,饰演曹操的姜文霸气十足,在出演文戏时也同样殍酒目如,屡

曝金句,十分抢戏。

D.冬歇期间,北京国安的引援工作正在挨削旗班地进行,五名外援已全部确定,内援也

已有了心仪的人选。

6.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完成①②题。

①近期要召开主题班会,班委拟邀请部分家长参加。下面邀请函中用甲、乙、丙、丁标

记的四句话,表述不得停的一句是(2分)

家长您好:

(甲)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班定于下周三下午四点在本班教室召开

“成长与梦想”主题班会。(乙)衷心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班会,

帮助我们点亮心中的理想明灯。(丙)请务必准时参加,并认真准备好一份简短发言,

切切!(丁)热切期盼您的光临,同时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热心参与和鼎力支持。

高三文科班班委会

2014年1月21日

A.(甲)B.(乙)C.(丙)D.(丁)

②有家长在班会现场接听电话,影响到班会的正常进行。下列提醒得体的一项是(2分)

A.不好意思,麻烦您到外面去接听好吗?

B.您能出去接电话吗?我们在开班会呢!

C.请您注意,教室内是禁止接打电话的。

D.尊敬的家长,请您注意点自己的形象!

7.“柳”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柳”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②③题。

①有些诗句虽然不着“柳”字,却能让人品味出在咏柳。下列各诗句中,不悬咏柳的一

项是(3分)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C.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

D.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②古人送别时常常会折柳相赠,主要是因为“柳”“留”两字谐音。下列与这一手法不同

的一项是(2分)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B.孔夫子搬家——净是输。(歇后语)

C.外甥打灯笼——照旧。(歇后语)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③《水浒传》中,在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的他,将垂杨柳连根拔起,只惊得众泼皮目瞪

口呆。这个人物是(2分)

A.林冲B.鲁智深C.李逵D.杨志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燕喜亭记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景常、元慧涉。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

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堵,燔榴翳①;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

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

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佚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日“谦受

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日"黄金之谷”,瀑日“秩秩之瀑”,

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

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

所谓“鲁侯燕喜②”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目:“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

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

次其道途发是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觇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

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我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性闻而厌

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取材于《韩昌黎文集校注》)

【注】①燔福翳:烧掉直立和倒伏的枯木。②燕喜:同“宴喜”,宴饮喜悦。《诗•鲁颂•宫》:“鲁侯

燕喜,令妻寿母。”③羽仪:《易•渐》中有语“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旧时因以“羽仪”比喻居高

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景常、元慧源游:游览,游玩。

B.其丘曰“俟德之丘”俟:等候,等待。

C.而莫亶其地直:通“值”,认识到……的价值。

D.宜其于山水轶闻而厌见也饮:饱,多。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管令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他们登上高地向远处看,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地方。

B.既成,愈请名之。

亭屋建成后,(王弘中)请求韩愈(我)给这些景观命名。

C.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大凡上天创造出佳境而大地保藏它,为了要送给那应得到它的人吧?

D.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他依凭自己的智慧得到燕喜亭佳境,又依凭自己的仁德居住在那里。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燕喜亭所在地原来一直处在被埋没的状态,直到后来为王弘中一行人所发现。

B.文中燕喜亭各景的命名,有些着眼于景观的外在,有些侧重于表明主人德行。

C.王弘中已重新得到朝廷起用,不久将离开燕喜亭,作者期待他成为朝臣表率。

D.作品虽关涉山水风光,但是并不以描摹为重点,而是以其来映衬人物的品德。

12.《燕喜亭记》中说:“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意思是说,“王弘中的‘品德’,

同他的‘所好之物'是协调一致的”。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看法?结合你的生活经历

或阅读体验作具体分析。(不少于200字)(12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13.阅读下面宋诗,完成①②题。

梦寻梅(宋)方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踊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②侍玉华③。

【注】①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②金貂:汉代的宫饰。

③玉华:宫殿名。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野径隐者家”及“岸沙”“带溪斜”等词语,点出了梅花生长环境

的幽美和僻静,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质。

B.颔联中“六千里”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三四花”则与之形成对照,突

出了梅花的可贵,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获后的欣喜。

C.尾联中“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举,有“实”和“虚”的对比,也有

“取”和“舍”的对比,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

D.紧扣诗题“梦寻梅”中的“梦”字,全诗用梦境来刻画诗人寻梅的历程以及赏梅

中的欢乐,烘托了这样一种生活带给诗人的怡然自足。

②本诗题为“梦寻梅”,而颈联两句却是写“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似

乎与“梅”没有关联,如何理解?(5分)

14.在下面文段中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1道小题)(6分)

①记,在古代是一种散文文体。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中写鱼:“怡然不动,

俶尔远逝,。”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中写世外桃源:“黄发垂髯,并怡

然自乐。”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景致的不同:

“,云归而岩穴暝。”写百姓生活的平和:“,行者休于树,前

者呼,后者应。”还写作者的感慨:“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还可以因

事见理,如《游褒禅山记》中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

之所罕至焉,。”这些作品的内蕴,直到今天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②《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以诗来审视诗人的情致,既可以是《归园田居》中的闲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

庭无尘杂,。”也可以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朋友关切:“杨

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也可以是《春夜喜雨》

中的济世意蕴:“,当春乃发生。”还可以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

的不懈追求与旷达超脱:“,谁怕?。”历史上许多贤人志士

的情操与怀抱,就在代代相传的文字吟咏之中,不断影响着每一位阅读者的内心世界。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僻字的文化意义

①在“汉字听写”比赛中,那些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字和词,并不受青睐,比赛的意义

就是看那些学生选手能否写出高难度的字和词。所谓高难度,就是在现代汉语中用不到或者

难得一见的字和词:比如“捍蔽”“溪刻”“唉喋”等等。这些远离日常生活的词,现在露出

了芳容。它们躺在某些古代的典籍和文献中,或者在文学作品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如果没

有这类竞技节目,我们可能一辈子不会光顾,它们可能也没有机会光临。

②人们有理由质疑出题人的意图:那些古怪冷僻的字词除了难倒选手们,在最后关头起

到淘汰一部分比赛者的作用,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吗?即除了比赛上的意义,它们还有深刻一

点的文化意义吗?

③所谓冷僻的字和词,是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不常用而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有点自

然淘汰的意味。孤立地说,哪些僻字对今人有意义,对现代汉语的发展有特别的功用,那是

无稽之谈。因为脱离了日常生活特定的语境,文字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的,也难说今后会

派上什么用场;但是,所有的文字都记载了先人的生活历程和开拓精神,反映了我们祖先的

创造能力。那些得以留存的生僻字词,记录了我们古人的各种探索和尝试,也表明人类文化

演进的复杂性和彼此的不可替代性。

④我想,随着汉字听写比赛的深入,古奥冷僻的词语或许也会不甘寂寞,纷纷登场。作

为一档竞技节目,我认可这样的说法,即听写那些相对常用的而又容易读写错误或互相混淆

的词语,对于规范我们的语言更有帮助。毕竟僻字不是为了竞技节目而存在的。“汉字听写”

比赛也许只会时兴一阵,而僻字作为人类文化的化石,会长久流传下去。

⑤没有进入日常生活用语的僻字,像是古董。除了供摆设、观赏,古董大多数时候是压

在库房的,僻字的情形也相似,压在古文献和辞书中,难见天日。不过有些也许还能重新融

入我们的语言交流系统之中。文化的发展是淘汰和唤醒并行的,淘汰的旧文化有时会在某些

境遇中又重新露头,成为文化焕发活力的新因素,文化神秘的伟力有时就缘于偶然性和突变

性之中。

⑥从当下应用的角度讲,我们倡导语言文字的简便实用,但是不能因为推崇简便实用而

否决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世界历史的丰富性包含在语言的丰富性之中,当

然也包含在那些僻字之中,僻字的产生和弃用,显示了文化演进的某种轨迹。如果我们把古

希腊语和拉丁语看成人类早期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不把中国古代语言看成

人类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禁锢我们国人思维的不是中国古代文化或文字,而是只认某种文

化为唯一正确者而屏蔽其他文化,不能吸收人类的整体文明成果。

⑦像“汉字听写”这类节目反映出的汉字文化,其生命力不取决于外在的所谓时代发展的

客观规律,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汉字使用者,取决于汉字使用者的敬意和热忱。

(取材于蒋原伦《僻字的文化意义》,有删改)

15.下列对作者所认为的僻字的“文化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僻字可以显示出我们文化演进的独特轨迹。

B.僻字作为文化的化石,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C.僻字虽冷僻,仍可能再进入语言交流系统。

D.僻字承载着古代文化,比常用字价值更大。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与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字和词相比,人们更青睐在现代汉语中难得一见的字和词。

B.汉字比赛中听写僻字,因为能难倒选手、分出胜负,所以具有较深刻的文化意义。

C.僻字不具备语言文字简便实用的特点,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沟通,效用较低。

D.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古汉语与古希腊语、拉丁语一样是人类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E.只要使用者具备敬意和热忱,那些僻字便能展现出自己的生命力,重新焕发光彩。

17.作者认为:“文化的发展是淘汰和唤醒并行的。”下列各项中所引材料的性质不属于本义

作者所论的一项是(3分)

A.以前的文学史,说到汉赋,往往批判其辞藻繁缗堆砌,讽一劝百等等。后来的研究者,

重新肯定了其开拓性价值和在修辞方面的努力。

B.“冏"(jibng)字,“探”(m6i)字,还有“灵”(yin)字等等一些早已退出人们生活

的古汉语中的词,而今又回来了,成为网络热词。

C.网友们将“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缩写为一个词“喜大普

奔”,这个网络成语被网友们争相使用,风靡一时。

D.过去北京有很多老规矩,如“一见面就地打招呼”“不许当众喳呼”等等,已经渐渐

被人淡忘。现在被重新整理出来,引发大家的热议。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雕不出来

⑴不记得是哪一年了,杨振宁教授跟我闲谈时说:“雕刻人像要雕得比本人的尺寸大,如

完全照本人的原尺寸,不但不会逼其,反而会显得小了。熊秉明要为我雕一个像,把我们从

几岁开始就在一块儿的感情全雕进去。”他的神气,很是希望这座像能雕成。说这话时,他六

十岁左右。

⑵受他这几句话的影响,我想起从前在旧金山,见到孙中山的雕像,那像小得出奇。那是

当时的华侨为尊崇孙中山才按照标准的尺寸雕成的。雕成这样小,绝不是故意的,只是不知

道雕刻其实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如果像科学似的,丝毫不差地按尺寸雕出就不生动了。我

又想起在费城的富兰克林的雕像来。那是富兰克林刚到费城的模样,好像是个穷学生夹着一

包书,匆匆赶路的打扮。我站在那座铜像面前,为那风神所吸引,不想走。回到宾夕法尼亚

大学的学生宿舍后,心里还在兴奋,竟不能自已。念及此,我不禁暗暗叫着:“杨振宁这位专

讲精确的大科学家,他的雕刻理论也这么精彩!”

⑶后来,我又去拜访杨振宁。劈头一句:“杨先生,熊先生替你雕的像,雕好了吗?”杨

教授望着窗外,有些凄然地说:“没有雕出来。”我比他还要期待看到这个雕像,所以就更觉

得失望,只好告辞。

(4)前几个月看报,杨教授自几岁时就要好的朋友熊秉明逝世了。从报上看到熊秉明的作品,

是鲁迅的像,原来是铁雕,把鲁迅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神气雕出了几分,至于“俯首

甘为孺子牛”则不大看得出来。也许“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对自己的期许,从他本人的相貌

上根本看不出来。

⑸我想杨振宁的雕像,熊秉明一定非常努力地雕过,但结果是没有雕出来。怎么把从七八

岁到七八十岁七十多年的交情都雕进去?这个目标可能根本不能求之于雕刻。“观古今于须

臾”,是东方的辞赋上说的;“刹那即永恒”,是西方诗篇上说的。也许熊秉明还达不到这个境

界,况且即令可致,亦不可求。也许不知操过多少次刀,弯过多少次铁杆,也许人像都已成

形了,但自己左看右看,均不满意,就告诉杨教授说:“我雕不出来,也决意不雕了。”其实,

岂止雕刻如此,艺术创作皆如此,最深切最深厚最珍贵的也许均不可求。

⑹想起了我与杨教授初识的情形。

⑺杨、李获得诺贝尔奖前夕,我在宾大正念书,忽闻杨振宁来演讲。我约了同学斯乃德。

这个同学是电机系的,还不知道杨。刚在厅内坐下,斯乃德望着讲台上惊讶地说:“啊!这位

杨博士可真漂亮呀,为何不到好莱坞走走,一定立时被星探发现。”我以为他开玩笑,但他的

确是严肃"而诚实的。

⑻杨教授确实漂亮,那两道目光如闪烁的星光。斯乃德仍在惋惜:“可惜呀可惜,你看,

只是呀他太用功了,背有一点点驼了。”

(9)三十多年以后,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发展电子系,杨振宁来了。我介绍这位贵宾时说:“诸

位同仁,我初次见杨教授时,觉得他像电影明星。二三十年后,现在大家看,他依然像电影

明星!现在改行,犹未为晚!”我同学当年说的是实话,我引他的话,也是实话。

(10)二OO二年,台湾出了一本《杨振宁传》。我打开来看,图片几乎都是杨教授提供的,

第五十六页是杨教授小时候的照片,他的父亲在后面题了字:“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以伯

璨……"下面有著者的说明:吾欲字以伯"怀

(11)为谨慎起见,我给妻子打了个电话:“杨振宁的'字',可能是'伯怀'吗?''妻子斩钉

截铁地说:“不可能,一定是伯'瓒她接着又说:“'璨'这个字通瑰奇的'瑰',多出现

在赋里面。比如曹子建的《洛神赋》有'康姿艳逸,仪静体闲'的句子。从外在看是美丰仪,

从内在看自然是异禀了。'伯'是长子,父亲在端详十二岁长子的相片,愈看愈心动,而'欲

字以伯瓒',其期许多深啊!”

(12)有些像,雕不出来,也许不是坏事;有些传,写不出来,也许也不是坏事。

(取材于陈之藩《雕不出来》,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标题“雕不出来”,尽管用语通俗,却内涵丰富,既关乎艺术,又关乎人生。

B.首段提到杨教授对为自己塑像一事的期待,为后文写他的凄然和我的失望铺垫。

C.熊秉明未能雕出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是出于他擅长的铁雕的局限。

D.“观古今于须臾”“刹那即永恒”意在表现作者的审美观和对雕塑家的最高要求。

E.文中多处引用了人物的对话,给人较强的现场感,令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19.根据文意,概括第⑵段“他的雕刻理论”指什么。(4分)

20.全文来看,作者在第⑺⑻两段记叙“我与杨教授初识的情形”有何作用?(5分)

21.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有些像,雕不出来,也许不是坏事;有些传,写不出来,也许

也不是坏事”。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

阅读下面文字,从后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不超过150字。(10

分)

校学生会准备围绕“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举行一场辩论会。正方的辩题为“纸质图

书优于电子图书”,反方的辩题为“电子图书优于纸质图书

①为吸引更多人关注,请为本次辩论会写一段介绍文字,要求富有感召力。

②请描述辩论会的一段场景,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③请以辩手的身份选定一方,写一段文字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语

言得体。

23.作文(50分)

阅读下面对话,从后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各自要求作文。(50分)

消费者:无论打开报刊、电视还是电脑、手机,我常被各种广告困扰,也常怀念那个“酒

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

广告师:那你不觉得越是好的东西越要广而告之吗?

消费者:但总不能只说好的一面,甚至夸大了说,而不说不好的一面吧。

广告师:对好东西不吝赞美,对不尽理想的东西不过多提及,都在情理之中。

消费者:不管怎么说,广告总有过分包装、煽情之嫌。

广告师:向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宣传一部能伴其行走天涯的车,向一个孤独的孩子宣传一

个能24小时听他(她)说话的娃娃,这算过分包装过分煽情吗?其实,只要有

人想交易、想表达、想树立,广告就必然存在。

消费者:如果这样说的话,广告的天地真的太广了,有没有广告真不一样,广告与广告

也真不一样。

①你对上面这段对话中消费者与广告师各自对广告的看法,有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

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关注的商业或公益广告作品,你对广告作品会有怎样的思考、认识?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③你对“广告”这种向公众宣传、推销以展现某事物存在价值的现象有着怎样的认识、感

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5.1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1.(2分)B(B项应为“惩(ch6ng)罚"''意气用事”)

2.(2分)D(根据被贬谪的特定情境及联句的相关要求作判断)

3.(2分)B(热情:热烈的感情。激情:强烈激动的情感。更:更加。但:但是。熟悉:

知道得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4.(2分)A(根据儒、道、佛不同的主张判断)

5.(3分)C(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

赞。挥洒自如:比喻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

程序)

6.①(2分)C(“认真”与“切切”的说法不妥)

②(2分)A(注意时间、场合以及交流对象、交流目的等方面的要求)

7.①(3分)C(C项是写柏树)

②(2分)D(A项“晴”谐“情”,B项“输"谐“书”,C项“旧”谐“舅”,D项包含

哲理但不是谐音双关)

③(2分)B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8.(5分)弘中目吏部郎慝秋而来/,依其道途所缓怎蓝田入商海/>浙湍/脸汉水,升

觇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湖水u亍衡山之工"由郴逾岭。

评分标准:标“/”处共有11处,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10处得5分。断错两处扣1分,

扣到零分为止。

9.(3分)A(游:交往,来往)

10.(3分)B(亭屋建成后,我请求让我给这些景观命名)

11.(3分)C(王弘中还未得到起用,不久将离开燕喜亭重返京城是作者的预测)

12.(12分)“所好之物”与“君子之德”必须在内在精神方面能够契合或呼应。

评分参考:“君子”当指智者、仁者、有德者,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长者尊者;“所好之物”

应是能够体现君子德行的某种事物,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收藏。依据阅读延伸的基本要求

把握。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13.①(3分)D(“全诗用梦境”错,最后一联不是梦境的刻画)

②(5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罕有人至的幽居之所,诗人闲适自足,以济世救人与围

炉夜话为乐事。诗句中的闲适自足,表面上看与“梅”没有直接关联,却与梅“高洁、

脱俗”的内在精神相契合。这种对闲适别致的生活内容的着意刻画,也为尾联抒发对脱

俗孤傲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作事_________

评分标准:明确联句大意,1分;明确联句意思与“梅”的关联,2分;明确联句在结构

及表达上的作用,2分。

意思对即可。

14.①往来翕忽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至于负者歌于途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②虚室有余闲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风)直到夜郎西

好雨知时节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多字、丢字、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两题均选,以第1题为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5.(3分)D(“比常用字价值更大”并非原文的意思)

16.(4分)CD(A项表述缺少“在汉字听写比赛中”的限制,不合逻辑;B项"因为……

所以……”的逻辑关系不成立;E项“只要……便能……”的逻辑关系不符合文意)

评分标准:本题4分,选对一项给2分。

17.(3分)C(C项不属于对旧有文化新的认识,即不符合“淘汰的旧文化有时会在某些境

遇中又重新露头,成为文化焕发活力的新因素”)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8.(4分)CD

评分标准:本题4分,选对一项给2分。

19.(4分)雕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应该有所放大,突出人物的风神,以求生动。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仅照抄原文“雕刻人像要雕得比本人的尺寸大,如完全照本人

的原尺寸,不但不会逼真,反而会显得小了“,只给1分。

20.(5分)①意在表现杨教授年轻时外表的漂亮,以及其内在的勤奋与用功;②承接前文相

貌刻画在艺术作品中相对易于表现的意思,表明没有雕出来杨振宁的原因应该是最深切最

深厚最珍贵的东西难于呈现;③以回忆初识杨教授时对其外在内在多方面感受表明对杨教

授的艺术呈现之难,引出下文对《杨振宁传》未能准确、全面地表现人物做铺垫。

评分标准:每答出1个要点,给2分;答出3个要点,给5分。

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能够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1.(5分)杨振宁像没有能够雕出来,因为雕像这样的造型艺术远不能表达他给人的最深切

最深厚最珍贵的感受;《杨振宁传》没有能够真正写出杨振宁的风采,因为一般学识与文字

远不能深刻呈现杨振宁个人的天赋异禀。这样的无奈与遗憾的存在,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表

明生活中一些人事的美好与可贵。(或“一些美好的东西值得期待”“一些复杂的东西尚存

在进一步品味的空间”等)。

评分标准:本题5分。两个分句意思的把握,各2分;作者的感悟、认识,1分。

意思对即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微写作及大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太原人王弘中在连州任职,与景常、元慧两人交游密切。有一天,他带着这两人走到他

居所的后边,在山丘荒地之间,登上高处向远处看,发现了一处独特的地方。砍去那里的茅

草,一片树木就显露出来;挖开那里的山石,一股清澈的泉水就喷涌而出;搬掉污浊的泥土,

烧掉枯死的杂树,然后退身到较远处仔细看:高出的地方突起成为山丘,低陷的地方裂开成

了山谷,低洼的地方变成了池塘,缺陷的地方变成了山洞,就好像是有鬼神异物在暗地里帮

助变成如此美景。从此以后,弘中与这两位友人,清晨就去那里游赏,入夜却忘了回家,于

是,他就在这里建起一座亭屋来躲避风雨和寒暑。

亭屋建成后,我请求他们让我给这里的景观命名。我给那山丘命名为“俟德之丘”,表明

它先前一直被淹没如今才显露出来,有耐心等待的涵养。给那石谷命名为“谦受之谷”,其中

的瀑流命名为“振鹭之瀑”;谷名表明其主人的德行,瀑名则是形容它的外观。给那土谷命名

为“黄金之谷”,其中的瀑流命名为“秩秩之瀑”;谷名是形容它的外观,瀑名是说明其主人

的德行。给那山洞命名为“寒居之洞”,用以表明与当时的境况相符。给那池塘命名为“君子

之池”,池子容量宏大就像主人有涵养,能够聚集各种美德;池水漫出就仿佛主人有作为,能

够排除各种恶行。给那泉水的源头命名为“天泽之泉”,表明泉水源出高尚,流出之后又能施

惠于人。把上述各种命名的涵义综合起来,就给这座亭屋命名为“燕喜之亭”,这是取《诗经》

里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句子来颂祝它的主人。

因为这个缘故,连州百姓中的年长者,听说此事就结伴前来这里观赏,他们说:“我们州

的山水名扬天下,但是没有一处能够与燕喜亭相媲美。在附近生活劳作的人,他们的土地与

这里连接,却没有人认识到这块地方的价值。”大凡上天创造出佳境而大地保藏它,就为要

送给那应得到它的人吧?弘中由吏部员外郎贬官来到连州,路途所经过的地方依次是:从蓝

田进入商洛,涉过淅水、湍水,到达汉水,登上幌首山,从这里能望见方城,然后出荆门山,

下长江,穿过洞庭湖,溯湘水而上,一直走到衡山脚下,再由郴州跨过骑田岭。所经之处有

猿猴以之为家的大山,有鱼龙居住的江湖,因此赏尽了深水远山中种种瑰丽奇怪的景致,照

说他对于山水已经是听腻了看厌了。如今他喜爱山水之意竟然如此不觉得满足。《论语》说: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的品德,同他爱好的事物,真可以说是协调一致了。他依凭自

己的智慧得到燕喜亭这处佳境,又依凭自己的仁德居住在那里,我由此而知道他被朝廷起用

而离开连州进居尊贵之位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于是写下这篇题记刻在石碑上。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2015.1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短文,完成1〜6题。

甲午元旦工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靠废眠。

剪烛便干消夜酒,便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释】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1.《甲午元旦》诗中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3分)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2.下列诗句与《甲午元旦》一诗中尾联所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B.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C.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D.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3.下列对联不适合作“春联”的一项是(3分)

A.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B.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风和气中

C.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D.百福尽随新节至,千祥俱自早春来

4.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言浅意浓,请以“竟”“催”“倾”中的一词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

赏析。(3分)

5.请根据诗歌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过一个文明和谐的春节,100字左右。(5分)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韶光渐短添得一番甲子增得一番感

慨庄子日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东

郊农事,举趾有期。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晴雪条风,消融腊气。山居之士,负暄而坐,顿觉

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穿上

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告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两檐之外,左有笋

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巾杖屣,徜徉乎其间。至于倚苍

壁而送飞鸿,藉清荫而游梦蝶,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

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日榜其轩曰“三友二

客有过而问焉。目:“窃闻吾子杼门屏迹,交亲解散,势所友者谁欤?”予指以告。客仰

而叹俯而笑曰:【甲】“薰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哆子!所谓笋石者,鳞皴枯燥,不住斤凿,

此固无用之石也。所谓仙榆者,离奇卷曲,不中规矩,此亦不材之木也。人且贱而弃之,曾不

一顾,子恶取而独友于是哉?”予目:“嘻!若知其一,未知其二。向有牛奇章之嘉石,钱吴

越之大树,则第以甲乙,衣以锦绣矣。予虽欲友,茜可得乎?今以予谬人,与木顽石散木,皆

绝意于世,亦无所事悬,此其所以为友也。木人情之嗜好,固不在乎尤物,而在乎适意而已。

【乙】存必先得之于心,而后寓之于物,故无物不可为乐。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也。子

意以为何如?”客曰:“是则将矣,奈何木石无情,奚足以知子之陷陷如此?”予目:“不然,

【丙】人之遇物,但患不返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使点如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无

忽。”

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会于心者,乃相顾一笑而去。予与以是言而刻诸石。实丁未

夏四月望日。三槐王元老记。

(取材于王寂《三友轩记》)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事砸的一项是(3分)

A.俗其旧而新之仍:依循B.窃闻吾子杜门屏迹杜:关闭

C.不佳斤凿任:承受D.奚足以知子之自惇如此区区:微不足道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印榜其轩曰“三友”予国以是言而刻诸石

B.若所友者谁欤予虽欲友,塞可得乎

C.与大顽石散木耒人情之嗜好

D.然必先得之于心是则然矣

9.本文“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句中的“此”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3分)

10.①“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屐”这组例子能证明文章甲乙丙

处的哪一个观点?(3分)

②谢康乐指谢灵运,是诗派的开创者;陶彭泽指,是诗派的代表人物。

(3分)

H.作者认为人情嗜好“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也”,这与王羲之",,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序》)所见略同。作者以木石为友,苏东

坡则“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可谓“各适其适”。(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①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一伟大文体的尊严。

②所谓长度,自然是指小说的篇幅。(A)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

的威严。(B)那些篇幅不长的小说很难有长江大河般的咚咽涉巧之美。(C)当然,把长篇写

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D)那些能够营

造精致的江南园林的建筑师,那些在假山上盖小亭子的建筑师,当然也很了不起,但他们大楼

营造不来故宫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万里长城那样的浩大工程。

③我认为一个作家能够写好长篇小说,关键是要具有“长篇胸怀”。“长篇胸怀”者,胸中

有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之谓也。要有将杨毛落之气,要有容纳百川之涵。所谓大家手笔,

正是胸中之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的外在表现。

④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举硕渗涉,裹

挟着事件、人物带出尊承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

水账。密集的人物当然不是沙丁鱼罐头式的密集,而是要个个鲜活、千登与夺。一部好的长篇

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3套成的活人。

⑤密集的思想,是指多种思想的冲突。如果一部小说只有所谓的正确思想,只有所谓简单

的、公式化的善恶对立,那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值得怀疑。好的长篇应该是“价本嗒呼”,应该

是多义多解,很多情况下应该与作家的主观意图背道而驰。

⑥长篇小说的难度,是指艺术上的原创性,原创的总是陌生的,总是要求读者动点脑子的。

难也是指结构上的难,语言上的难,思想上的难。长篇小说的结构,当然可以十母再经,但结

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形式,它有时候就是内容。好的结构,能够凸现故事的意义,也能够改变

故事的单一意义。好的结构,可以超越故事,也可以解构故事。长篇小说的语言之难,是指具

有鲜明个性的、陌生化的语言。但这陌生化的语言不是故意地用方言土语制造阅读困难,而是

将其融入叙述语T,这才是对语言的真正贡献。

⑦长篇小说的长度、密度和难度,造成了它的庄严气象。它排斥投机取巧,没有肉麻和精

明,不需献媚和撒娇。伟大的长篇小说,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

地呼吸着,与成群结队的皙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⑧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它应有的尊严。长篇小说不能为了适应某

些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长篇小说,就是要这么长,就

是要这么密,就是要这么难。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也要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取材于莫言《〈四十一炮〉序言》)

12.统观全文,从中摘取最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5个关键词。(5分)

13.整体把握第②段内容,将“就像金钱豹子,虽然也勇猛,虽然也剽悍,但终因体形稍逊,

难成山中之王”这句话还原到A、B、C、D哪一处最恰当?(3分)

14.下列词语不是作者用来表现“好的长篇小说”特点的一项是(3分)

A.波澜壮阔千姿百态B.粗粉莽荡平铺直叙

C.排山倒海有血有肉D.汹涌澎湃众声喧哗

15.第④段说“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丰攀△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攀人物,

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请以一部经典名著为例,简要说明“好的长篇小说”的这个特点。

(6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①同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一样,张路平通常早上6点就要起床,赶往地铁站去市中心上班,

晚上能在8点之前回家,就已经很不错了。到了家,还有一堆家务要做,另外他还要在互联网

上、朋友圈里转转,经常熬到午夜后才睡觉。工作日,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大约6个小时。

当然,他会在周末补觉,一觉睡到中午。而周末长时间睡眠是否真的能够弥补工作日睡眠的不

足呢?前不久,两项关于睡眠的研究开始试着回答这一问题。

②睡眠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不然我们怎么还会花费生命里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关

于睡眠的功能,目前学术界的共识是睡眠对机体起着重要的恢复作用:或补充某些消耗殆尽的

元素,或清除人们在清醒状态下积累的某些毒素。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内德高教授及其同事的

斫究结果显示,主要由侧脑室的脉络丛组织分泌产生的脑脊液,除了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酸碱平

衡,缓冲脑和脊髓所受外力的作用外,也参与这一重要的恢复活动。

③内德高的研究组在大脑中发现了一个由充满液体的通道组成的细微网络结构,该结构通

过脑脊液的循环来清除大脑中产生的毒素——B-淀粉样蛋白。内德高等人发现的网络结构中,

脑脊液的流动受神经胶质细胞膜上通道的调控。这使大脑不可能在进行必要思考活动的同时完

成自我清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