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进行客观、

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

考点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考点梳理】

1、常见题型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2、答题思路

(1)了解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

明。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2)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

①看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文章的说明对象。

②抓首段,文章有时在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

③找结尾段,文章有时会在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

④抓关键句,有时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

⑤归纳总结,若以上四种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3)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①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②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③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要地表述。

④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的“定义”人手。

3、答题模板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①……②……

第1页共40页

【题型训练】

为什么巧合无处不在

①在一些人眼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充满巧合的神奇地方。比如:某些数字或日期跟自己特别“有缘”,

根本不认识的人之间竟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这些令人惊叹的巧合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奇遇

吗?

②在心理学家看来,巧合只是一种共时性事件。共时性事件是指彼此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我们

知道,一件事的发生通常是有前因后果的,即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而共时性事件的关系是非因果性

的,其决定性因素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在这种非因果性原则的影响下,所有人、所有事都能被关联在一起。

③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与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相关的。有人认为,鲨鱼皮肤上具有一种特别的

结构,可以探测细微的电磁变化以帮助鲨鱼追踪猎物。很可能人类身上也有类似的机制,共时性事件发生时,

相关信息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一些人传递出的信息被另一些人加工处理后,就会形成特定的情感和行为,

我们因此觉察到巧合的存在。

④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与人脑处理信息的特点密切相关。人类的大脑对于规律和秩序有一种本能

的渴求,总是试图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来。一项研究显示,巧合的发生是人脑探索现实现象因果关系的必

然结果。这种探索机制的存在使我们能更妤地学习与适应环境。同时,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习惯于从各类事

件中提取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这些都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外部世界的宝责信息.

⑤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常常赋予事物特别的意义。

尤其是当它能起到安慰或解释的作用时。因此,当“不寻常”的事物出现时.,有些人会认定其必然蕴含

深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巧合只存在于那些善于捕提它们的大脑里。

⑥统计学家指出,许多看上去极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是普遍发生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出口果一个房间中

有23人,那么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的可能性会超过50%。有人将此视为无法解释的巧合,但从统计学的角

度看,巧合的本质是概率,它们是随机发生的,没有任何特别意义,而且它们总是在发生,因此不足为奇。无论

你将其赋予何种意义都纯属“自作多情二

⑦一项研究专门收集了各种传得神乎其神的巧合性事件。经过对5000余件此类事件的数据分析,研究

人员发现,有28%的渠例都与日期或是数字有关。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最容易触发巧合感的事物,尤其

是那些对我们有特殊意义的数字,比如亲朋好友的生日、某个纪念日、一些谐音数字等。

⑧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处于极度悲伤、愤慨或焦虑的情绪中。生活中有几类人对巧合更为敏感,

比如相信神秘力量的人、容易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关联到自己身上的人、热衷于追寻意义的人、试图从蛛丝

马迹中寻求慰藉的人等。

⑨总之,对巧合的敏感度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留心观察,用科学的思想诠释“冥冥中自

第2页共40页

有天意”的奇遇,对生活的认识将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积极。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问题: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解析: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

考点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考点梳理】

1、常见题型

(1)选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好处?

2、答题思路

标题的作用:

(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运用了xx(修辞或写作方法)

(3)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有趣。

【注】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情况: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引用诗句、成语等;

(2)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

(3)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比如“低碳生活”“世博会”等。

【题型训练】[江西省瑞金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拥抱VR技术

①躺在自家沙发上,戴上虚拟现实头盔,就会‘'穿越”到世界各地的商场集市,自由挑选逛街了……

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VR技术来到我们身边,正在把这一切变成现实,进入21世纪,我们开始拥

抱VR技术。

②何为VR技术?VR是VirtualReality技术的缩写,中文的意思就是虚拟现实,其具体是指借助计

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

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使用者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

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31)世界影像传回,产生临场感。

③那么,VR虚拟现实技术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呢?。

④它让旅游更奇妙。通过一小段意大利VR旅游的视频,你就可以坐在自家的沙发上,提前体验水上小

第3页共40页

城威尼斯的魅力,或是在圣马可教堂体验哥特式建筑的风采。北京西山龙泉寺推出了一项虚拟现实应用“全

景龙泉寺",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龙泉寺的全景风光,身临其境参与佛堂早晚课等。

⑤运用VR技术,让新闻更逼真。传统新闻报道的模式就是文字、照片、声音、现场视频。日前,美国

广播公司(ABC)推出一种虚拟现实新闻报道,通过VR技术可以让读者身处新闻现场并自由移动。目前,

首个VR新闻报道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进行,ABC的新闻用户得到了“亲临叙利亚战区”才能获得的浸入

式体验。

⑥通过VR技术,可以体会装修后的家庭立体实景效果。在装修领域,多数用户都对装修效果抱有超

前的期待心理,希望可以提前看到装修后的家庭立体实景效果,而并非简单的设计图纸和电脑绘制效果图。

但此前由于技术限制,这种概念性的需求无法满足,而VR则弥补了这一短板,在视觉平面效果基础之上,

用户还可感受家装立体实景效果。国内已经出现了虚拟现实家装服务公司,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装修开始

之前就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方案和装修入住后的实际效果。

⑦通过VR技术,也可以与教育结合,颠覆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由对全班同学进行无差别教学,变为

真正的个性化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听老师为自己讲课,还能与老师对话。想象一

下,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时候,你好似亲自参加了雅尔塔会议,会议内容你还能忘掉吗?

⑧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购物、旅游、教育等行业,但到目前为止,这些领域的虚拟现实应

用尚有距离。随着科技的发展,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想象一下,你住

在济南的某个小区中,带着VR虚拟现实头盔就能游览世界的各个角落,不仅能看到各国的美景,甚至能伸

手触及它们的材质,闻到气味。

⑨拥抱VR技术,会让生活更美好。

问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有什么好处?

解析:

(1)题目点明了说明对象一一VR虚拟现实技术。

(2)说明VR技术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

(3)题目口语化色彩突出(拟人手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三:分析说明顺序与文章结构

【考点梳理】

1、常见题型

(1)全文(某一段、某几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某几段的顺序能够调换?

第4页共40页

(3)本文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答题思路

•说明顺序

(1)特点

①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②空间顺序:从上到下,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

例如介绍建筑物。

③逻辑顺序:常见于事理说明文,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逻辑顺序情况复杂些,需要注意

具体形式的细分,如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抽象到具体、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

体到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2)辨析说明顺序的方法:

①从说明对象入手,判断顺序。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

②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顺序。

a.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一般在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如“古代、现代、21世纪”等。

b.以空间为序的语言标志是“东南西北”“上中下”“左右”“远近”等方位词。

c.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还有的逻辑词语

为由内到外、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等。

③从文段大意入手,分析顺序。

有的采用逻辑顺序的文章不能明显地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分析,我们就概括归纳文意,厘清写作思路后,

才能把握文章顺序。

【注】段落顺序能否调换

解答段落或语句能否调换类问题的方法:解答此类题,首先表态(能或者不能),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说

明段落之间的关系(或各段落讲解的内容),最后说明调换之后会有怎样的结果。

•说明结构

(1)分析文章结构

一般的判断方法如下:

①看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a.总分式:看首尾段落,如果其与中间段落存在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则是总分式,有总一分、分一总、总

一分一总三种情况。

第5页共40页

b.并列式:如果各段落可以调换顺序且不影响文章意思,就是并列式。

C.递进式:如果各段落的意思是逐渐深入的,调换顺序会影响文意,就是递进式。

d.连贯式:如果各段落之间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的,前后互相承接,

存在先后顺序,就是连贯式。

②看说明顺序:

a.逻辑顺序、空间顺序一一总分式

b.逻辑顺序一一递进式

c.空间顺序---并列式

d.时间顺序一一连贯式

③看特殊词语:

一般来说,“第一、第二、第三”等表并列式或用在分述部分;“首先、然后、最后”等表连贯式;“由

此可知”“综上所述”“因为……,所以……”等多用于总分式或连贯式。

3、答题模板

(1)本文(第X段到第X段)的说明顺序为XX。

(2)不能调换。X段介绍了……,X段介绍了……,前者是……,后者是……,两者是XX关系(或按照XX

顺序进行说明),调换后,两段之间会……,所以不能调换。

【阅读训练】[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

①何尊®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

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②《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

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③“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华

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④“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

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

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

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

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⑤“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千

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

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第6页共40页

⑥“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

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

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⑦“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

【注释】①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

问题: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解析:时间顺序。

考点四:分析段落作用

【考点梳理】

1、常见题型

(1)第1(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下面这段文字介绍“XX”内容,将它放在文字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

2、答题思路

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考查:内容上,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中心的

联系;结构上,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与上下文的关系;表达效果上,针对在表达上富有鲜明特色的句子。

(1)从内容上考虑

需结合文章进行具体分析,看语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什么意思,等等。

(2)从结构上考虑

①开头语段的作用:

a.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交代说明对象的xx特点);

b.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②中间段落的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小结前文。

③结尾段落的作用:总结上文;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3)从效果上考虑

若有具体的说明方法,则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答。另外,分析文段作用时,还要看它是否使用了

修辞手法,再回答其作用。注意段落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阅读训练】

①跨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前不久在西班牙开通该国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华为成为核心供应商。至此,

华为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

第7页共40页

②在西班牙开通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后,记者在马德里市中心走访时,在太阳门广场的一家沃达丰门店

了解到,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顾客可以签约,网页上显示价格为每月4.99欧元起,不限流量。

③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随后网络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西班牙沃达率的5G网络由华

为和瑞典电信企业爱立信提供技术支持,先期开通5G网络的15个西班牙城市中,有12个安装的是华为的基

站。

④5G具有高建、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为能实地体验5G的网速,华为的工作人员用5G手机进行测

试,网络测速软件显示,下载速度最快高达80多兆每秒,上传速度高达70兆每秒左右。而在4G环境下,同样

条件的终端上传和下载速度只有十几兆每秒。同时,5G网络的时延测试结果仅为几毫秒,4G网络则是几十毫

秒。

⑤对于沃达丰与华为的合作,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商能像华为那

样做到"前卫”。除了西班牙,此前,英国和瑞士在一些城市开通了5G网络,也都使用了华为技术.包括西班牙

在内的欧洲5G市场拥抱华为,市场最终还是作出了理性选择。

⑥目前,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西班牙《世界报》近日刊文说,比起其他竞争者,华为的5G领先两三年。

⑦毋庸置疑,5G时代华为成为领跑者。

(有删改)

问题:请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解析:从华为成为西班牙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的核心供应商,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一事写起,激发读者阅

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

考点五:说明方法及作用

【考点梳理】

1、常见题型

(1)第X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文章引用……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分析画线句部分的作用。

2、答题思路

(1)先要辨明是哪种说明方法,再把这种说明方法作用的相关术语与句段内容所表达的意思连缀起来。

(2)辨别种类关键词、说明方法、作用术语

第8页共40页

辨别关键词说明方法作用术语

例如、譬如、据说举例子具体、真实、说服力

数次、度数、倍数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比、相对于、较作比较有力、突出强调

像、仿佛、如打比方形象、生动

某某是什么,“是"两边可互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

一、二,一类(种)分类别条理清楚

图、表画图表直观、简单、形象

什么“物”“字”形摹状貌具体形象

引用资料、诗词等引用准确、趣味、具有说服力

某某是什么,“是”前后不能作诠释通俗易懂

互换

(3)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分析。

3、答题模板

(1)列数字一一作用: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XX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

更有说服力。

(2)举例子一一作用:通过举XX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XX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

(3)作比较一一作用: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XX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4)打比方——作用:将XX比作XX,形象生动地说明了XX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

懂。

(5)下定义一一常用格式:“XX是什么”或“XX是怎样的”。作用:XX是XX,准确揭示了XX的本

质。

(6)分类别一一作用:为了说明XX的特征(道理),条理清晰地从XX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

更有条理性。

(7)作诠释一一作用:使XX(说明对象)浅显易懂,概念清楚。

(8)引资料一一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

言、谚语(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逸事趣闻等(作用:增强说

第9页共40页

明的趣味性)。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慕状貌一一作用:有助于把说明对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

(10)列图表一一作用: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1)总:这一段(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注】

说明方法的难点是掌握“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1)从特点上看,下定义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

(2)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3)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

(4)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完整,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并不

要求完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二者的区别

可用图示表示。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正确)

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错误)

例如:

A.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作晕。

(作诠释)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为:“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

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

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所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有解说“晕”的本

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阅读训练】

无现金社会现实吗?

张田勘

①放眼全球,无现金的电子支付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技术改变生活的一种趋势,也成为“互联网+”

的一种模式。但是,无现金社会是否能成为现实?

第10页共40页

②无现金社会的两种技术催生的信息文明不但可以促成无现金社会的到来,而且将从各个方面

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约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代替,

其中金融行业就首当其冲,因为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简捷,能节省大量人力。仅仅是在节省劳动力

上,实现无现金社会就有最大的理由。

③电子支付其实是弱人工智能的体现,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手机银行正大行其道,每个银行只

要有一款通用软件,就可以让手机使用者无须现金即可完成日常的所有消费和交易。手机银行软件

的功能相当于一个个人电子银行,包括个人开户、个人贷款、转账汇款等19大类100余项个人非现

金业务,用户可根据需求,按照提示操作。

④这些不用现金的金融业务,在方便公众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节省了金融业的劳动力。据中国

银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工行、农行、建行减少柜员近6万人,而且在过去4年,33

家大中型银行减员超过32万人,占全国银行业全体从业者的近1/10。在这些减掉的人员中,大部

分是过去银行中传统的柜台操作员。

⑤金融业另一个需要较强的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领域是股票证券交易•美国《麻省理工科

技评论》提供的信息是,在2000年顶峰时期,高盛在总部的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用了600名交易员,

但今天只需两名交易员就可以照管所有柜台。其实,股票交易最能体现从有纸化到无纸化,从过去

交易市场的万头攒动、人声鼎沸到今天交易市场的缩小,电子交易快捷安静运行,都依赖的是互联

网和人工智能。

⑥今天,中国人的无现金支付主要依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95%的网友选择这两种电子支付方式。

现在,支付宝有超过4.5亿实名用户,排名无现金支付第一位;其次是微信支付,用户达4亿。采用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金融交易和流通,当然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益处和方便。

⑦无现金社会能节纳社会资源,降低成本。货币作为交换的等价物,其本身也需要材料和制作,

无论是古代的金位、银位、铜板,还是今日的硬币和纸币,都需要资源、材料、制作手段及技术。

如果实现无现金社会,则印制钞票的成本和资源就会大大节约。

⑧无现金社会还能减少疾病传播。纸币上的微生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繁杂,包括细茵、病

毒、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有上百种。钞票上的细菌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

第11页共40页

⑨此外,没有现金的社会让那些抢劫现金的不法分子无从下手,相应的犯罪将消除。而且,无

现金社会还能杜绝假币坑人的事情发生。

⑩当然,电子支付也存在很多问题。电子支付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便捷的,例如,没有联网的地

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的老人,等等。即便是基本可以实现无现金的丹麦,很多乡村地区的退休老

人不使用银行卡,更无法使用电子支付,无现金社会可能让老年人感觉自己被排除在社会体系之外。

⑪当然,电子支付在解决现金遗失、被抢盗等安全问题之外,又产生了另一方面的安全问题。

电子支付和流通的安全常常遭遇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人为的漏洞和恶意诈骗。黑客攻击和技术诈

骗已经让电子金融的支付和流通遭受很大损失,并且催生了无数电子诈骗案。电子金融面临的另一

个问题是,可能遭遇系统崩盘而无法进行金融支付和流通。例如,在灾害发生时(包括自然灾害如地

震,人为灾害如战争),光纤和终端设施遭到破坏,电子支付就会陷入瘫痪,一个社会的正常生活也

随之瘫痪。同样,黑客攻击也会让网络瘫痪,从而让消费和支付无法进行。即便这样的事情很极端,

也可能多年不遇,但是从安全的角度,即从信息技术确保安全和灾难控制与救援的思维来看,人类

也很难只实行一种没有备份的系统,在生活和金融领域全部取消钞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问题:第⑩段划横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举例子。具体说明电子支付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便捷的。

考点六:鉴赏说明语言

【考点梳理】

1、常见题型

(1)判断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题型:

①某段画线句加点词(副词/形容词)有何作用?

②某段加点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③某段加点词能否用括号中的词替换?为什么?

④举例谈一谈本文语言的严密性。

(2)判断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题型:

①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②举例谈一谈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第12页共40页

2、答题思路

•赏析说明文语言的角度

主要从准确严密和生动形象两个角度分析。

(1)准确严密。说明文往往对说明对象进行准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来达到准确说明的

目的。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空间、频率、范围、程度等词语的作用。

(2)生动形象。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或语段写得生动优美。

•常见题型及答题步骤、格式

(1)说说“xx”一词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一要说明这一词语的本义是什么,二要阐释这一词语的语境义,三要分析这一词语对说明该事

物特征的作用。

答题格式:用了“XX”一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

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判断。一般是不能删。②说出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说明它在程度、状态、性质、范

围等方面的限制作用。③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这个词语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

进行分析。④结尾套语。如“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删掉了"xx”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xx”一词,可以准确

地说明……,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词语“xx”能否替换为“xx”?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判断。一般是不能替换。②分别说出这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③比较。即比较替换上

去的这个词语存在的不足,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④结尾套语。如“这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严密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原文“xx”(词语)的意思是……,而替换的“xx”(词语)只有……的意思,如果换成

“XX(替换词语)”一词,就与原文的内容不相符,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注】

(1)熟记常考词汇

①表范围:全都、所有、仅、有的、都、总共、只有、大部分、少数、主要……

②表程度:最、很、非常、格外、相当、尤其、比较、稍微、更加……

③表推测(估计):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

④表时间:一向、渐渐、一直、早已、当时……

第13页共40页

⑤表数量:很多、几个、许多、很少、有余、多……

⑥表频率:经常、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有时……

⑦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等。

(2)四步走

①第一步“表态”:能不能删掉或者替换。

②第二步“解释”:解释这个词语的含义,指出它在句子中对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等方面

进行限制。

③第三步“比较”:代入原句,比较删去(替换)这个词和没删掉(替换)的区别。

④第四步“总结”: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阅读训练】[2018•陕西]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

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

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

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

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

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

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

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

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

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己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

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

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

第14页共40页

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

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儿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

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

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

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

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

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韭常.巨大工…大概有251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_

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

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

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

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略有删改)

问题: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

(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解析: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很了解。

(2)“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准确、严谨地说明

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基本上是对称的。

考点七:信息提炼与概括

【考点梳理】

1、常见题型

(1)整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概括说明的中心内容或主要内容)

(2)说说某段(或几段)的内容(或中心句)。

(3)阅读全文,在下面空格内填出相应的说明内容。

(4)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合的是哪一项(或选择不正确项,或选择正确项)。

2、答题思路

(1)简答题

第15页共40页

①摘抄缩写法。树立“答案就在文中”的理念。对有关内容、段落摘取关键词进行缩写,使表达内容言简

意赅。

②合并段意法。将不同段落的段意合并,整理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③提取中心法。在文(段)首或文(段)尾,提取中心句或中心段,常为概括性的句子,注意力求简洁准

确。

④提炼重组法。将较为零散的没有明显信息提示的文字,按一定的要求概括出大意。

(2)选择题

这类题所设选项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对文本原句的转述,一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整合的转述。

一找。在原文中找与选项相对应的段落、句子,确定答题区域。

二比•比较原文句段,文意与选项表述是否严格一致,看二者的说法是否有差异。看选项是否存在以

下陷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正话反说、因果颠倒、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混淆已知和未知。

三判断。注意文中和题干中一些关键的词,这些是判断的关键。如:①表肯定或否定的词:不会、不

如等。②表程度:非常、几乎、相当、很等。③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也许等。④表范围:绝大部

分、基本上、仅等。⑤表数量:多、有余、不足、极少等。

【阅读训练】[2020•上海]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

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

它们的世界很“秋闸”。

③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

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竟然促进相邻的了

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氟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

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

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

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

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第16页共40页

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英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

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

强抗虫力。

⑦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

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

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贝I」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

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馋

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

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⑧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

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问题:本文③一⑥段依次说明的内容是:

(1):

(2):

(3)。

解析:(1)植物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交流

(2)植物能通过发出物理信号进行交流

(3)植物能通过第三方的帮助进行交流

考点八:开放探究题

【考点梳理】

•拓展迁移

1、常见题型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假如……,你认为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3)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几条……的建议。

(4)你认为……的主张,是否适合……请说明理由。

2、答题思路

(1)看题干是否要求结合选文或者针对某一点,切勿信马由缰。

(2)看题干是否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是否要求举例.

第17页共40页

(3)注意不同类型题的不同着眼点:①表达感受可从自己了解作者的观点后心理的变化来谈;②启示类则

从这个观点带给自己的改变来谈;③举例子需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④建议类则需要根据文章中相关

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4)要言之成理。

•材料探究

1、常见题型

(1)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写出自己的发现或认识。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请根据选文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作答。

2、答题思路

(1)分析题干和材料,一方面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方面分析材料,把握材料内容,研读材料,要注意:

①给材料划分层次,找出材料的主要观点、意思;

②对比题干和材料,找出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若题干问题为是否可作为本文例子,则需分析材料中主要内容能否作为文章的论据来证明文章所说明

的事理,无论是否可以都应该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3)若问题是应该放在文章哪个位置,则应结合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其应该放在哪个位置,阐述理由时

可根据文章的段落作用和材料内容具体说明。

(4)若问题是写出探究结果,则应该找出材料与全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写出它们共同阐述了什么事理。

【阅读训练】[2017•云南昆明]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一候鸟。

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

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

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

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

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

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

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

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

第18页共40页

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

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蚂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

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一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

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

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

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I,

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

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

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

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

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

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

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

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

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问题: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

量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保护,

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

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

鸟日”活动。

解析: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洋杉,见证恐龙统治地球的植物(有删改)

1在许多恐龙复原图上,经常有大片的“松林”,郁郁葱葱,是大恐龙的绝美背景。只是,你知道吗?

第19页共40页

那其实□□松林,□□另一类了不起的植物,那就是南洋杉家族。

2南洋杉家族在2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的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遍布全球,向南覆盖了现今南美洲、非

洲、南极洲、印度和澳大利亚组成的冈瓦纳大陆,向北延伸到了英格兰、格陵兰和瑞典。

3化石证据表明,如今的南洋杉森林在恐龙时代已经成型,但在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南洋杉

林和恐龙一道遭受了重创。目前,南洋杉林基本仅限南半球部分地区,或者作为松树以及杉树林的附属种

出现在北半球。

4尽管有时会被当成松树,南洋杉科的球果、种子和叶子与松科有着明显的区别。松科的球果鳞屑上表

面有一对带“翅膀(翼)”的胚珠(种子),而南洋杉科成员的球果鳞屑上仅有一个胚珠。此外,与松科的典

型细长针状叶子不同,南洋杉科的叶子的尖锐程度非常多样。不同的物种,叶子的形态可呈鳞片状、锥形

到线形或者椭圆状。还有一些种类有着宽阔的叶子,就像开花植物的叶子一样。

5现在,古老的南洋杉家族(南洋杉科)仅存3个小家族(南洋杉属、贝壳杉属和瓦勒迈杉属),总计41

个物种。这其中,瓦勒迈杉属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稀有的。

66500万年前,瓦勒迈杉很可能从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熊熊的森林大火和行星撞击中幸存了下来,恐

龙却很不幸没能逃脱灭绝的厄运。在狭窄的砂岩峡谷里躲避了数百万年,瓦勒迈杉从至关重要的根部共生

真菌那儿获得适宜的湿度和足够的水分。在潮湿的峡谷里,瓦勒迈杉从基底(灌木丛)里再次发芽,逐步复

苏。但是,诺布尔瓦勒迈杉是唯一现生的成员。

7至于相对“树丁兴旺”的贝壳杉属,总计21种,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群岛。在新西兰北

岛上发现的最大的考里松TdneMahuta(毛利语意为“森林之主”),据2002年的观测,整棵树高度超过45

米,树干周长不小于15.4米(以胸径约4.9米计),它可能至少生长了2000年!

8沿着南洋杉科木化石旁边的隐蔽小路散步,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过去的地质历史。在过去的数千万

年里,这些保留了其远古祖先主要性状的活化石如同向导一般,彷佛能引领我们进入恐龙统治地球的时空。

1.在第一段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那其实□□松林,□□另一类了不起的植物,那就是南洋杉家族。

2.第四段画线句表明这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文。

3.第六段和第七段不能互换顺序,请阐述理由。

4.标题改为“南洋杉”好不好?为什么?

5.以下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南洋杉家族诞生于6500万年前。B.南洋杉现在仅存于南半球部分地区

C.南洋杉科植物的叶子以阔叶和椭圆状为主D.贝壳杉属在现存南洋杉家族中种类最丰富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第20页共40页

青海酸奶

①酸奶作为一种饮品对于青海就如同烤鸭于北京、泡馍于西安一样,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

“小吃”,不能不说这是青海酸奶的独特魅力所在。

②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其体现不仅仅是味道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在青海

民族饮食历史上,酸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

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中,也

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③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行走在青海的各个大城小镇的街头巷尾,

你会时而发现坐在低矮的板凳或马扎上的大妈、大爷面前摆放着两个篮子,上面盖着纱布,层间玻璃隔开,

一边放着一摞空的臼瓷碗,配上一罐白砂糖。这也就是当地最常见的卖酸奶的小摊,两到三元一碗,完全

是地道人家自制。浓度大到凝结在碗里,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奶皮,点滴金黄的菜籽油,必须用勺子之类

舀起送入口中。这就是被称为最地道的青海酸奶,所以,青海人不说喝酸奶,而说“吃”酸奶。但品尝起

来酸味有点大。从口感上讲,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