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9城市化_第1页
高三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9城市化_第2页
高三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9城市化_第3页
高三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9城市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练19城市化课时规范练第38页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成第1~2题。1.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A.逐渐增强B.逐渐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A.逆城市化现象B.工业化水平下降C.城市规模萎缩D.农业人口增加答案:1.C2.A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先增强后减弱。C项正确。第2题,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工业水平继续增加;城市集聚效应开始减弱,城市规模增加速度放缓;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不是城市人口转为农业人口。A项正确。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据此完成第3~4题。3.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1995—200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答案:3.D4.C解析:第3题,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国家人口政策影响。第4题,由图示信息可知,1995—200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缩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六大洲城市化水平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第5~7题。5.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依次对应的是()A.甲、乙、丙 B.乙、甲、丙C.丙、甲、乙 D.乙、丙、甲6.下面图中的曲线符合2010年后大洋洲人口变化的是()7.北美洲平均城市化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于亚洲,原因是北美洲()A.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高,需要的劳动力较少B.大力发展城市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C.城市中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就业机会较多D.鼓励居民居住在城市,保护乡村环境答案:5.D6.D7.A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城市化水平较高,应为南美洲;乙、丙相比较,乙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丙高,应为亚洲,丙为非洲。第6题,大洋洲人口总数少,在1亿以下,地广人稀,近些年由于鼓励生育且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人口数量增加。第7题,北美洲平均城市化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于亚洲,是由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高,需要的劳动力较少,导致大量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从而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下图为某城市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单位:103人/km2)剖面图。据此完成第8~10题。8.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A.先减后增B.先增后减C.近郊区持续增长D.中心城区人口数量最多9.导致该城市1995—2010年各区域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①第二、三产业向城区迁移②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③城区绿化面积增大,环境不断改善④近郊区土地价格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下列城市结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的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8.C9.D10.B解析:第8题,仔细读取图例信息,找出中心城区、城区和近郊区的图例,再读取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近郊区持续增长,城市总人口在不断增加,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最大。第9题,读图可知,该城市1995—2010年中心城区和城区的人口密度在减少,近郊区的人口密度在增加。主要原因是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土地价格低。第10题,从该城市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剖面图看,中心城区位置偏西、偏南。(2019山东青岛一模)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员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完成第11~12题。11.2000—2005年,吉林省的()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12.图示时间段内,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C.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D.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答案:11.D12.D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2000—2005年吉林省的镇化贡献率大于1,说明镇区人口呈现正增长,而城区人口呈现负增长,城区人口总数下降,城镇人口总数增加,D项正确。第12题,读图可知,重庆的镇区贡献率在2000—2005年高于陕西,2010—2015年低于陕西,A、B两项错误。重庆的城区贡献率在2000—2005年低于陕西,2010—2015年高于陕西,D项正确。半城市化地区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接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据此完成第13~14题。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半城市化的原因是郊区大力发展农业B.外来资本的投入推动乡村半城市化的发展C.乡村工业化不是中国半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D.半城市化地区大多是规划形成的14.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B.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答案:13.B14.C解析:第13题,外来资本的投入可以促进乡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使乡村成为半城市化地区;随着中心城市地价的上涨和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很多企业选择在工业并不发达的小城镇或者乡村地区投资建厂,工业的发展是这些地区半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半城市化地区大多不是规划形成的。第14题,半城市化主要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而产生的,故缩小地区差异,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等都是合理的调控方案。C项所述会加大城乡差距,不利于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城市通风走廊能够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改善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将城市通风走廊纳入城市规划中并加以实施。下图为贵阳市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部)南部组团一级通风走廊剖面示意图。(1)推断花溪区南部组团一级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并阐述推断理由。(2)分析花溪区将交通主干道及两侧绿化带等区域作为通风走廊用地的主要原因。(3)简述花溪区南部组团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的目的及原因。(4)说明花溪区南部组团建筑物的高度随地势变化而变化的原因。答案:(1)方向:东北—西南走向。理由: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上,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故通风走廊的基本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2)交通主干道地面平坦,线路平直,空气流通性好;交通主干道两侧绿化带等区域植被覆盖率高,蒸发与蒸腾量大,对城外吹来的空气有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3)目的:为了获得新鲜、凉爽、湿润的空气。原因:花溪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补充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故将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4)地势最低的区域是通风走廊的中心地带——空气引导通道,为了防止建筑物对流动空气造成阻挡,故而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度;随着距离空气引导通道的渐远,建筑物高度不断上升,是为了提高建筑用地的利用率。解析:第(1)题,通风走廊应当沿盛行风方向延展,才能起到最优的作用。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因此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应为东北—西南走向。第(2)题,通风廊道应当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接而成,如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绿化地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楼宇群等。布局在交通主干道是由于交通主干道地面平坦,线路平直,空气流通性好,且交通主干道两侧绿化带等区域植被覆盖率高,蒸发与蒸腾量大,对城外吹来的空气有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第(3)题,通风廊道是利用气流的原理进行空气的流通,主要用于促进城区内外热交换和污染物的扩散。由于花溪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补充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因此将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第(4)题,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规划,因此在规划时既要考虑通风走廊的效率最优化,也要考虑城市建设的最优化。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下图示意京津冀发展战略图。(1)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2)简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注意解决的问题。(3)分析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对京津冀地区的积极影响。答案:(1)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与管理;依托邻近区域,整合优势资源;明确功能,合理分工,突出特色。(3)分散北京的大城市职能,控制大城市(北京)的人口数量和规模;实现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区域城市化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