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模拟测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年中考模拟测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年中考模拟测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年中考模拟测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年中考模拟测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中考模拟测试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军怨/拳头苦干强骗/匡正

B.廖酬/廖运而生避单/述法

C.省亲/不省人事坟摹/帷器

D.何接/何不容发商敢/妁热

2.下列词语线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摇曳锻炼萧索腐草为萤

B.亵渎恪守妖姨根深缔固

C.拮据儒养旁鹫形销骨立

D.遵循佝偻桑梓妖揉造作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们喜欢的是网络游戏吗?答案,其实只是换个方式逃避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如意罢了。

(2)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很多名言警句都是被后人之后才广泛流传的,其原句的真正意思并非如此,

甚至大相径庭。

(3)古典音乐不是老古董,不是装饰品,也不是奢侈品,它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也无需,艺术本身就是

为了质疑一切规则与繁文缗节而生。

(4)对于盐煽鸡的来源,各种段子,,但作为炎热潮湿的南方,旧时保存食物的方式,唯有腌制,因此,

咸鸡在南方各地随处可见不以为怪。

A.不足为据不言而喻断章取义附席风雅

B.不足为据附庸风雅断章取义不言而喻

C.不言而喻附庸风雅断章取义不足为据

D.不言而喻断章取义附庸风雅不足为据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

提高。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一个人的吃相,往往暴露他的性格特点。

D.诚信教育己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

国家的整体形象。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③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④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

一幕幕历史悲剧。

⑤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灵魂。

A.①③④②⑤B.⑤④①③②C.⑤③②④①D.①⑤③②④

6.初三(1)班开展《水浒传》名著阅读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下图的故事发生在《水浒传》第11回,请简要概括画面的主要内容。

(2)画面故事与《智取生辰纲》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联系?

7.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A.欲为圣明除弊事,好收吾骨瘴江边。

B.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羞。欲说还羞,却道“天凉好个秋”!

C.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D.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④,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遇到不如意时,我们可以学学苏轼接受现

实,①“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学学李白寄望未来,②"(《行

路难(其一)》)“。让我们以豁达、从容的心态面对世间的一切。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履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各此(《湖心亭看雪》)()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

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

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

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之量不同/至若春和景明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电

C.山间之朝暮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往来而不绝者/湖中人鸟声俱绝

10.把“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H.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无砸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引出“山水之乐”,过渡巧妙,

景情相联。

B.第二段具体描写山中朝暮与四季景物的变幻,运用对偶句描写,散句收束,读起来抑扬顿挫,音韵谐美,抒

发了陶醉于美景的欢乐心情。

C.第三段由景物转移到人事,写滁人游乐和太守宴饮。太守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

守治下政通人和。

1).第四段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现出太

守与游人互为知音,共享盛世.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解释诗题中“酬”的意思。

(2)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外卖小哥”也有诗意天空

2018年4月4日,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37岁的“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总冠军。

雷海为1981年出生在湖南省洞口县岩山镇菱角村。从小学、初中甚至高一时,他的成绩都名列班级前

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但由于几次转学导致雷海为户口和学籍管理的转接都出现问题,无法参加高考,只

得去读职业中专。毕业后在老家找工作四处碰壁,只好外出打工。2015年,我国外卖行业兴起,雷海为见干外

卖收入高,就跳槽改送外卖,成了人们眼中的“外卖小哥”。

雷海为最忙时一天要送50多单外卖。风里来雨里去,黝黑外表下的他却有着对高雅精神生活的追求。

外出时,雷海为的口袋里经常揣着一本微型《唐诗三百首》。他每天早上8点起床,烧好早饭中饭,10点半到

下午两点半在外面奔波接单送外卖,3点回来吃中饭,午休一个小时也要背诗词。下午4点再外出送外卖,8

点多回家吃晚饭,饭后接着背诵古诗词。背诵的同时,他也学着即兴写一些格律诗词。“一个送外卖的,业余

时间研读古诗词,能当饭吃还是能换来钞票?”面对别人的质疑,雷海为并不在乎,利用业余时间背诗写诗,

不是故作清高,而是让自己工作不至于那么无聊和枯燥,有点诗意。在送外卖的空闲时间,雷海为坚守自己的

爱好,除了背诵和练习写诗词,还经常参加一些与诗歌有关的活动。

2017年9月,凭着扎实的诗词功底,雷海为顺利通过了诗词大会的初试和复试,进入前100名决赛名单。

到北京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录制的时间之外,雷海为依然在杭州送外卖。在送外卖等餐的空隙,

别人拿出手机玩游戏、看直播,他则掏出随身携带的古诗词读一读、记一记。为了不影响工作,雷海为发明

了“重复记忆法”——每背过一首诗,他都会把题目写在纸上,然后拍照,保存在手机里,这样可以反复拿出

来背。

决赛现场,之前被看好的几位种子选手纷纷黯然出局,雷海为却凭着稳定的发挥,闯进最后决赛。对手是

《诗刊》编辑、北大中文系硕士彭敏。

根据比赛规则,谁率先拿到五分就是兔军。两人对战的前三题是看图说诗,心急的彭敏连连答错,白白送

给雷海为两分。到第三题,雷海为开始抢答了。评委刚画了一个屋檐画了一个窗户,雷海为便说出了这是李

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评委问他怎么知道是这首诗?雷海为

回答:“因为你窗户画在了西边……”评委惊叹:“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原来是这个细节。”

最终,经过90分钟激烈角逐,主持人董卿伸出左手指向雷海为:“我很高兴地宣布一个激动人心的结果,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总冠军已经产生了,他就是雷海为!”此刻,比赛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发出一

声惊叹,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不仅佩服他在诗词领域的博学,更欣赏他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

2018年7月,经过深思熟虑,雷海为选择到四川省成都市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成为一名诗词教材研发老

师。

(选自“民主与法制网",有删改)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

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第三季聚焦“人生自有诗意”的主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创新。一是拓展题库;二是升级赛制;三是创新

比拼环节;四是强化互动;五是丰富视觉呈现。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减)

材料二

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①居城南小隐②。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

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③。

注释:①【少傅】官名,作者的父亲陆宰,曾赠官少傅。②【小隐】隐居山林。此处指暂且闲居。③【卒

不就食】到底还是没去吃饭。

(节选自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三

古今中外,诗人、诗心或许各有不同,但诗意却是共存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藉由

诗词的载体,这诗意能穿越千年,启迪智慧、照抚心灵。

当然,诗意并不是一艘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难关的船,心怀诗意也并非是要借此逃避现实,而是要学会

用诗意的心灵感知和判断世事。如果能有“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心态,敢于“直挂云帆济沧海”,那又何须

介怀前路到底是风雨还是晴呢?

王尔德说:“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的确,青年人与其困于“你的同龄人在抛

弃你”的恐慌与焦虑,不妨学学雷海为,诗意地栖居在忙碌的生活里。

(节选自《真正的诗意》《人民H报》2018年04月24日19版)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由于频繁转学,影响了学业成绩,雷海为无法参加高考,只得去读职业中专,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谋生。

B.雷海为不顾他人的闲言碎语,利用业余时间背诗写诗,不是故作清高,而是为了有朝一日成为一名老师。

C.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里,不仅有对雷海为在诗词领域的博学的佩服,更有对他赛场上沉着冷静的欣赏。

D.《中国诗词大会》以“人生自有诗意”为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

14.下列说法不得令文意的一项是()

A.少年陆游沉醉于陶渊明诗集,连家人叫他吃饭都不为所动。

B.陶渊明诗中的思想深深影响了陆游,以致他选择隐居山林。

C.少年陆游经由诗歌走进了陶渊明的世界,获得精神的享受。

D.享诗词之美,感诗词之趣,在这方面古人与今人是相通的。

15.有位同学想论述“比赛比的是心理素质”这个观点,你觉得以下选项中不熊支持这一论点的材料是

()

A.凭着扎实的诗词功底,雷海为顺利通过了诗词大会的初试和复试,进入前100名决赛名单。

B.决赛现场,之前被看好的几位种子选手纷纷黯然出局,雷海为却凭着稳定的发挥,闯进最后决赛。

C.根据比赛规则,谁率先拿到五分就是冠军。两人对战的前三题是看图说诗,心急的彭敏连连答错,白白送

给雷海为两分。

D.到第三题,雷海为开始抢答了……评委问他怎么知道是这首诗?雷海为回答:“因为你窗户画在了西

边……”评委惊叹:“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原来是这个细节。”

16.阅读材料三,作者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

17.最新一期的《中国诗词大会》准备扩充题库,除了原有的古代诗歌和现代人写的古体诗,准备再收录一

些现代诗歌。请向节目组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现代诗歌,要求写出诗歌的题目、作者、诗中最喜欢的诗句、

推荐理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个朋友

(法)英泊桑

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了,挨饿了,并且已经在苟延残喘了。

莫利梭先生,一个素以修理钟表为业因为时局关系才闲住在家的人,在一个晴天的早上遇见他的好朋友,

索瓦日先生,罗累圣母堂街的针线杂货店老板,一个同他一样醉心钓鱼的人。在这种异样的环境里相逢,大家

都是有感慨的,并且都是愁闷的。他们钻到一家卖酒的人家,出来的时候,都很有些醉意了。

“到哪儿去?”

“钓鱼去啊,自然。”

“不过到什么她方去钓?”

“就到我们常去的那个沙洲上。法国兵的前哨在哥隆白村附近。我认识杜木兰团长,他一定会不费事地

让我们过去的。”莫利梭高兴得发抖了:“算数。我来一个。”于是他们分了手,各自回家去取他们的器具。

一小时以后,他们到了那位团长办公的别墅里。随后,他们带着一张通行证又上路了。

不久,他们穿过了前哨,穿过了那个荒芜了的哥隆白村,后来就到了塞纳河的小葡萄园的边上了。时候大

约是11点钟。

对面,阿让德衣镇像是死了一样。麦芽山和沙诺山的高峰俯临四周的一切。索瓦日先生指着那些山顶低

声慢气地说:“普鲁士人就在那上面!”

莫利梭口吃地说:“说呀!倘若我们撞见了他们?”索瓦日先生带着巴黎人贯有的嘲谑态度回答道:“我

们可以送一份炸鱼给他们吧。”

他们弯着腰,张着眼睛,侦】着耳朵,在地上爬着走,利用一些矮树掩护自己。

来到河岸,四周静悄悄的。他们觉得放心了,就动手钓鱼。

在他们对面是荒凉的马郎德洲,从前在洲上开饭馆的那所小房子现在关闭了,像是已经许多年无人理

睬。

索瓦日先生得到第一条妒鱼,莫利梭钓着了第二条,随后他们时不时地举起钓竿,真的,这一回钓是若有

神助的。他们郑重地把这些鱼放在一个浸在水里的网袋里。一阵甜美的快乐透过他们的心上,世上人每逢找

到了一件久已被人剥夺的嗜好,这种快乐就抓住了他们。

晴朗的日光,在他们的背上洒下暖气。他们不去细听什么了,不去思虑什么了。不知道世上其他的事了,

他们只知道钓鱼。

但是突然间,一阵像是从地底下出来的沉闷声音教地面发抖了。大炮又开始像远处打雷似地响起来了。

莫利梭回过头来,他从河岸上望见了左边远远的地方,那座瓦雷良山的侧影正披着一簇白的鸟羽样的东

西,那是刚刚从炮口喷出来的硝烟。随后好些爆炸声接续而来,那座高山一阵一阵散发出它那种死亡的气息。

索瓦日先生耸着双肩说:“他们现在又动手了。

莫利梭正闷闷地瞧着他钓丝上的浮子不住地往下沉,忽然他这个性子温和的人,对着这帮如此残杀的疯

子发起火来了,他愤愤地说:“像这样自相残杀,真是太蠢了。”

索瓦日先生回答道:“真不如畜生。”

不过他们都张皇地吃了一惊,明显地觉得后面有人走动:于是转过身来,就看见四个士兵用枪口瞄着他

们的脸。

两根钓竿从他们手里滑下来,落到河里去了。

几秒钟之内,他们都被捉住了,绑好了,抬走了,扔进一只小船里了,末了渡到了那个沙洲上。

在当初那所被他们当做无人理睬的房子后面,他们看见了二十来个士兵。

一个军官用地道的法国话问他们:“喂,先生们,你们很好地钓了一回鱼吧?我想你们两个人都是被人派

来侦探我们的奸细。我现在捉了你们,就要枪毙你们。不过你们既然从前哨走得出来,自然知道回去的口令,

把这口令给我吧,我赦免你们。”

两个面无人色的朋友靠着站在一处,四只手因为一阵轻微的神经震动都在那里发抖,他们一声也不响。

那军官接着说:“谁也不会知道这件事,你们可以太太平平地走回去。这桩秘密就随着你们失踪了。倘

若你们不答应,那就非死不可,并且立刻就死。你们去选择吧。”

他们依然一动不动,没有开口。

那普鲁士人始终是宁静的,伸手指着河里继续又说:“你们想想吧,五分钟之后你们就要到水底下去了。

五分钟之后!你们应当都有父母妻小吧。”

瓦雷良山的炮声始终没有停止。

两个钓鱼的人依然站着没有说话。那个普鲁士军官发了命令。随后来了12个兵士,站在相距二十来步

远的地方。

军官接着说:“我限你们一分钟,多一两秒钟都不行。”

随后,他突然站起来,走到那两个法国人身边,伸出了胳膊挽着莫利梭,把他引到了远一点的地方,低声

向他说:

“快点,那个口令呢?你那个伙伴什么也不会知道的,我可以装做不忍心的样子。”

莫利梭一个字也不回答。

那普鲁士人随后又引开了索瓦日先生,并且对他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索瓦日先生没有回答。

他们又靠紧着站在一处了。

军官发了命令。兵士们都托起了他们的枪。

这时候,莫利梭的眼光偶然落在那只盛满了婚鱼的网袋上面,那东西依然放在野草里,离他不过几步儿。

一道日光使得那一堆还能够跳动的鱼闪出反光。于是一阵悲伤教他心酸了,尽管极力镇定自己,眼眶里

已经满是眼泪。

他口吃地说:“永别了,索瓦日先生。”

索瓦日先生回答道:“永别了,莫利梭先生。”

他们互相提过了手,不由自主地浑身发抖了。

军官喊道:“放!”

12枝枪合做一声响了。

索瓦日先生一下就向前扑做一堆了,莫利梭个子高些,摇摆了一两下,才侧着倒在他伙伴身上,脸朝着天,

妤些沸腾似的鲜血,从他那件在胸部打穿了的短襟军服里面向外迸出来。

雷良山的炮声并没有停息。现在,山顶罩上了一座“烟山”。

几个士兵将他们的尸身绑上石头,远远地扔出去,河里的水溅起了,翻腾了,随后又归于平静。

那位神色始终泰然的军官低声说:“现在要轮到鱼了。”他拾起鱼仔细看了一会,高声喊:“威廉,来!

趁这些鱼还活着,赶快给我炸一炸,味道一定很鲜。”

18.请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19.两个朋友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划线段落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1.小说为什么要以“两个朋友”作为标题?如果可以换标题,可以换成什么?写出你的理由。

22.小说以普鲁士军官的一句话“趁这些鱼还活着,赶快给我炸一炸,味道一定很鲜”作为结尾。这样结尾

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第三部分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朋友”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故乡》里的闰土和“我”是一对儿时的好朋友,可是成年后境遇不同,彼

此隔膜,不复为朋友。《两个朋友》中的莫利梭和索瓦日先少,一个以修理钟表为业,一个是针线杂货店老板,

因对“钓鱼”的热衷走到一起,最后竟成为生死之交……你是怎样理解“朋友”这个词的?谁是你心中真正

的朋友?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情?

请以“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理怨/理头苦干个骗/匡正

B.廖酬/廖运而生避邙/年法

C.省亲/不省人事坟摹/帷等

D.阿接/I回不容发商的/如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man/mai;kuang/kuang

B.ying/ying;hui/wei;

C.xlng;mil

D.jian/jian;zhu6/zhu6。

故选Co

2.下列词语线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摇曳锻炼萧索腐草萤

B.亵渎恪守妖姨根深缔固

C.拮据儒养旁鹫形销骨立

D.遵循佝偻桑梓妖揉造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B.缔一蒂;

C.儒一濡;

D.妖一矫;

故选Ao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们喜欢的是网络游戏吗?答案,其实只是换个方式逃避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如意罢了。

(2)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很多名言警句都是被后人之后才广泛流传的,其原句的真正意思并非如此,

甚至大相径庭。

(3)古典音乐不是老古董,不是装饰品,也不是奢侈品,它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也无需,艺术本身就是

为了质疑一切规则与繁文缗节而生。

(4)对于盐煽鸡的来源,各种段子,,但作为炎热潮湿的南方,旧时保存食物的方式,唯有腌制,因此,

咸鸡在南方各地随处可见不以为怪。

A.不足为据不言而喻断章取义附庸风雅

B.不足为据附庸风雅断章取义不言而喻

C.不言而喻附庸风雅断章取义不足为据

D.不言而喻断章取义附庸风雅不足为据

【答案】D

【解析】

【详解】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

明显。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1)“喜欢的网络游戏”是

“只是换个方式逃避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这一点很清楚,所以选“不言而喻”。(2)从“原句的真正意

思并非如此,甚至大相径庭”分析,应使用“断章取义”。(3)从“古典音乐不是老古董”“它没有那么高

不可攀”分析,应使用“附庸风雅”。(4)是说“各种段子”不能成为对“盐煽鸡的来源”的解释,所以选

用“不足为据”。故选D。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

提高。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一个人的吃相,往往暴露他的性格特点。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

国家的整体形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残缺主语。去掉“使”即可。

B.不合逻辑。改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床上用品等生活用品”。

D.语序不当,“不仅诚信”改为“诚信不仅”。

故选C。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

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③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④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

一幕幕历史悲剧。

⑤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A.①③④②⑤B.⑤④①③②C.⑤③②④①D.①⑤③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

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

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要注意思路是:⑤文化;④没有文化;①文化自信;③坚定文化自信;②没有文

化自信。这样排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因此选B。

6.初三(1)班开展《水浒传》名著阅读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下图的故事发生在《水浒传》第11回,请简要概括画面的主要内容。

(2)画面故事与《智取生辰纲》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联系?

【答案】(1)示例:杨志卖刀遇恶霸刁难,怒杀牛二引得众人围观。

(2)示例一:画面故事的结局直接引出了《智取生辰纲》的情节开端。

示例二:画面故事推动情节发展。杨志卖刀杀人被发配北京大名府,受到大名府梁中书赏识被指派押送生辰

纲,这才有了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解析】

【详解】(1)首先要仔细观看画面,可从周围环境、人物穿着、人物行为等推断画面中的人物名字。进而推

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的内容。画面描绘的是杨志卖宝刀,在街上被恶霸牛二故意调侃,被杨志当场杀死。所

以可概括为“杨志卖刀遇恶霸刁难,怒杀牛二引得众人围观”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水浒传》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此题的考查很

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杨志一刀把牛儿杀死,为当地老百姓除了

害。可杨志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自己主动到官府里自首。府尹依然让他坐牢,然后把他发配到北京大名府,

受到大名府梁中书赏识,被指派押送生辰纲,这才有了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所以“怒杀牛二”的故事推动了

情节的向前发展。

7.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A.欲为圣明除弊事,好收吾骨瘴江边。

B.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羞。欲说还羞,却道“天凉好个秋”!

C.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D.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露从今夜白,o(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④,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遇到不如意时,我们可以学学苏轼接受现

实,①“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学学李白寄望未来,②“,(《行

路难(其一)》)“。让我们以豁达、从容的心态面对世间的一切。

【答案】(1).(1)D(2).(2)①月是故乡明(3).②秋草独寻人去后(4).③山雨欲来风满楼

(5).④春蚕到死丝方尽(6).(3)①人有悲欢离合(7).月有阴晴圆缺(8).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9).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1)A.后句改为“肯将衰朽惜残年”。

B.羞----休;

C.“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改为“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故选D。

(2)与(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

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

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蚕”“圆”“沧”

等字词的书写。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展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4)问其姓氏,金陵人,容此(《湖心亭看雪》)()

【答案】(1).(1)同“嘱”嘱托(2).(2)国都(3).(3)以……为快乐(4).(4)客居,

旅居

【解析】

【详解】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

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

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属”:同“嘱”嘱托。“客”:

客居,旅居。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

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L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

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

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之量不同/至若春和景明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电/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电

C.山间之朝暮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往来而不辞者/湖中人鸟声俱承

10.把“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氐理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引出“山水之乐”,过渡巧妙,

景情相联。

B.第二段具体描写山中朝暮与四季景物的变幻,运用对偶句描写,散句收束,读起来抑扬顿挫,音韵谐美,抒

发了陶醉于美景的欢乐心情。

C.第三段由景物转移到人事,写滁人游乐和太守宴饮。太守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

治下政通人和。

D.第四段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现出太

守与游人互为知音,共享盛世。

【答案】9.C10.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11.D

【解析】

【9题详解】

A.景色/日光;

B.表陈述语气/表判断语气;

C.都是结构助词“的”之意;

D.断/消失。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

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

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面

下,由上看下,高踞。还有“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判断句的翻译。

[11题详解】

D.“共享盛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的与民同乐思想。

“共享盛世”显然属于拔高的理解。故选D。

【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

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

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

是琅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

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

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

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

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

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

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

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

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

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

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

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

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解释诗题中“酬”的意思。

(2)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以诗相答。

(2)诗句用了向秀作《思旧赋》和王质观棋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人事无常的情感。

【解析】

【详解】(1)考查诗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酬”的意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

谢在扬州第一次见面的酒席上白居易的赠诗。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2)分析颔联运用典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

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

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

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

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

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

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外卖小哥”也有诗意天空

2018年4月4日,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37岁的“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总冠军。

雷海为1981年出生在湖南省洞口县岩山镇菱角村。从小学、初中甚至高一时,他的成绩都名列班级前

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但由于几次转学导致雷海为户口和学籍管理的转接都出现问题,无法参加高考,只

得去读职业中专。毕业后在老家找工作四处碰壁,只好外出打工。2015年,我国外卖行业兴起,雷海为见干外

卖收入高,就跳槽改送外卖,成了人们眼中的“外卖小哥”。

雷海为最忙时一天要送50多单外卖。风里来雨里去,黝黑外表下的他却有着对高雅精神生活的追求。

外出时,雷海为的口袋里经常揣着一本微型《唐诗三百首》。他每天早上8点起床,烧好早饭中饭,10点半到

下午两点半在外面奔波接单送外卖,3点回来吃中饭,午休一个小时也要背诗词。下午4点再外出送外卖,8

点多回家吃晚饭,饭后接着背诵古诗词。背诵的同时,他也学着即兴写一些格律诗词。“一个送外卖的,业余

时间研读古诗词,能当饭吃还是能换来钞票?”面对别人的质疑,雷海为并不在乎,利用业余时间背诗写诗,

不是故作清高,而是让自己工作不至于那么无聊和枯燥,有点诗意。在送外卖的空闲时间,雷海为坚守自己的

爱好,除了背诵和练习写诗词,还经常参加一些与诗歌有关的活动。

2017年9月,凭着扎实的诗词功底,雷海为顺利通过了诗词大会的初试和复试,进入前100名决赛名单。

到北京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录制的时间之外,雷海为依然在杭州送外卖。在送外卖等餐的空隙,

别人拿出手机玩游戏、看直播,他则掏出随身携带的古诗词读一读、记一记。为了不影响工作,雷海为发明

了“重复记忆法”——每背过一首诗,他都会把题目写在纸上,然后拍照,保存在手机里,这样可以反复拿出

来背。

决赛现场,之前被看好的几位种子选手纷纷黯然出局,雷海为却凭着稳定的发挥,闯进最后决赛。对手是

《诗刊》编辑、北大中文系硕士彭敏。

根据比赛规则,谁率先拿到五分就是冠军。两人对战的前三题是看图说诗,心急的彭敏连连答错,白白送

给雷海为两分。到第三题,雷海为开始抢答了。评委刚画了一个屋檐画了一个窗户,雷海为便说出了这是李

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评委问他怎么知道是这首诗?雷海为

回答:“因为你窗户画在了西边……”评委惊叹:“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原来是这个细节。”

最终,经过90分钟激烈角逐,主持人董卿伸出左手指向雷海为:“我很高兴地宣布一个激动人心的结果,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总冠军已经产生了,他就是雷海为!”此刻,比赛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发出一

声惊叹,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不仅佩服他在诗词领域的博学,更欣赏他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

2018年7月,经过深思熟虑,雷海为选择到四川省成都市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成为一名诗词教材研发老

师。

(选自“民主与法制网”,有删改)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

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第三季聚焦“人生自有诗意”的主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创新。一是拓展题库;二是升级赛制;三是创新

比拼环节;四是强化互动:五是丰富视觉呈现。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减)

材料二

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①居城南小隐久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

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久

注释:①【少停】官名,作者的父亲陆宰,曾赠官少傅。②【小隐】隐居山林。此处指暂且闲居。③【卒

不就食】到底还是没去吃饭。

(节选自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三

古今中外,诗人、诗心或许各有不同,但诗意却是共存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藉由

诗词的载体,这诗意能穿越千年,启迪智慧、照抚心灵。

当然,诗意并不是一艘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难关的船,心怀诗意也并非是要借此逃避现实,而是要学会

用诗意的心灵感知和判断世事。如果能有“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心态,敢于“直挂云帆济沧海”,那又何须

介怀前路到底是风雨还是晴呢?

王尔德说:“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的确,青年人与其困于''你的同龄人在抛

弃你”的恐慌与焦虑,不妨学学雷海为,诗意地栖居在忙碌的生活里。

(节选自《真正的诗意》《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4日19版)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由于频繁转学,影响了学业成绩,雷海为无法参加高考,只得去读职业中专,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谋生。

B.雷海为不顾他人的闲言碎语,利用业余时间背诗写诗,不是故作清高,而是为了有朝一日成为一名老师。

C.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里,不仅有对雷海为在诗词领域的博学的佩服,更有对他赛场上沉着冷静的欣赏。

D.《中国诗词大会》以“人生自有诗意”为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

14.下列说法不存令文意的一项是()

A.少年陆游沉醉于陶渊明诗集,连家人叫他吃饭都不为所动。

B.陶渊明诗中的思想深深影响了陆游,以致他选择隐居山林。

C.少年陆游经由诗歌走进了陶渊明的世界,获得精神的享受。

D.享诗词之美,感诗词之趣,在这方面古人与今人是相通的。

15.有位同学想论述“比赛比的是心理素质”这个观点,你觉得以下选项中不熊支持这一论点的材料是()

A.凭着扎实的诗词功底,雷海为顺利通过了诗词大会的初试和复试,进入前100名决赛名单。

B.决赛现场,之前被看好的几位种子选手纷纷黯然出局,雷海为却凭着稳定的发挥,闯进最后决赛。

C.根据比赛规则,谁率先拿到五分就是冠军。两人对战的前三题是看图说诗,心急的彭敏连连答错,白白送给

雷海为两分。

D.到第三题,雷海为开始抢答了……评委问他怎么知道是这首诗?雷海为回答:“因为你窗户画在了西

边……”评委惊叹:“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原来是这个细节。”

16.阅读材料三,作者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

17.最新一期的《中国诗词大会》准备扩充题库,除了原有的古代诗歌和现代人写的古体诗,准备再收录一些

现代诗歌。请向节目组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现代诗歌,要求写出诗歌的题目、作者、诗中最喜欢的诗句、推

荐理由。

【答案】13.C14.B15.A

16.①古今中外,诗意是共存的。②学会用诗意的心灵感知和判断世事或者要诗意地栖居在忙碌的生活里。

17.示例:顾城《一代人》“黑色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推荐理由:这首诗充满了辩证

思维的哲理之光,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能激发中老年观众的情感共鸣,积极参与节目互动。

【解析】

【13题详解】

A.见第二段第2、3行。原句是“但由于几次转学导致雷海为户口和学籍管理的转接都出现问题,无法参加

高考,只得去读职业中专”。所以“由于频繁转学,影响了学业成绩,雷海为无法参加高考”错。

B.见第三段第6、7行。原句是“面对别人的质疑,雷海为并不在乎,利用业余时间背诗写诗,不是故作清高,

而是让自己工作不至于那么无聊和枯燥,有点诗意”。所以“不是故作清高,而是为了有朝一日成为一名老

师”错。

D.见材料一第一段。原句为“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所以“《中

国诗词大会》以‘人生自有诗意'为宗旨”错。

故选C。

【14题详解】

B.说法不符合文意。陆游并没有选择隐居山林。故选B。

【15题详解】

A.不能支持“比赛比的是心理素质”这个观点。“凭着扎实的诗词功底,雷海为顺利通过了诗词大会的初试

和复试,进入前100名决赛名单”中“凭着扎实的诗词功底”与“比赛比的是心理素质”意思格格不入。其

它几项都谈到了心理素质的问题。故选A。

【16题详解】

要做到读懂原材料,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语言简洁明快;言

简意赅。如可分析“古今中外,诗人、诗心或许各有不同,但诗意却是共存的"''而是要学会用诗意的心灵

感知和判断世事”“诗意地栖居在忙碌的生活里”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17题详解】

题干要求向节目组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现代诗歌,要求写出诗歌的题目、作者、诗中最喜欢的诗句、推荐理

由。开放性答案。首先要根据你对现代诗歌的日常积累,从你的记忆中选出你最熟悉、印象最深、对你影响

最大、最有话说的一首现代诗歌。写出题目和作者,还有最喜欢的诗句,推荐理由要准确无误。如海子的诗

《日记》,“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裸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诗中那真挚的情

感令我感动,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那是一种情感的真实流露。用日记这种便于抒情的文体,以一个来自异乡

的“弟弟”的那种怯弱而朴拙的孩子口吻,同“姐姐”真情告白,如泣如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个朋友

(法)英泊桑

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了,挨饿了,并且已经在苟延残喘了。

莫利梭先生,一个素以修理钟表为业因为时局关系才闲住在家的人,在一个晴天的早上遇见他的好朋友,

索瓦日先生,罗累圣母堂街的针线杂货店老板,一个同他一样醉心钓鱼的人。在这种异样的环境里相逢,大家

都是有感慨的,并且都是愁闷的。他们钻到一家卖酒的人家,出来的时候,都很有些醉意了。

“至4明去?”

“钓鱼去啊,自然。”

“不过到什么地方去钓?”

“就到我们常去的那个沙洲上。法国兵的前哨在哥隆白村附近。我认识杜木兰团长,他一定会不费事地

让我们过去的。”莫利梭高兴得发抖了:“算数。我来一个。”于是他们分了手,各自回家去取他们的器具。

一小时以后,他们到了那位团长办公的别壁里。随后,他们带着一张通行证又上路了。

不久,他们穿过了前哨,穿过了那个荒芜了的哥隆白村,后来就到了塞纳河的小葡萄园的边上了。时候大

约是11点钟。

对面,阿让德衣镇像是死了一样。麦芽山和沙诺山的高峰俯临四周的一切。索瓦日先生指着那些山顶低

声慢气地说:“普鲁士人就在那上面!”

莫利梭口吃地说:“说呀!倘若我们撞见了他们?”索瓦日先生带着巴黎人贯有的嘲谑态度回答道:“我

们可以送一份炸鱼给他们吧。”

他们弯着腰,张着眼睛,便着1耳朵,在地上爬着走,利用一些矮树掩护自己。

来到河岸,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