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鸿门宴》基础知识梳理练习()_第1页
人教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鸿门宴》基础知识梳理练习()_第2页
人教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鸿门宴》基础知识梳理练习()_第3页
人教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鸿门宴》基础知识梳理练习()_第4页
人教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鸿门宴》基础知识梳理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人教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基础知识梳理练习()《鸿门宴》知识梳理

一、、作品简介

司马迁,西汉、、。字,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之子。早年受学于、,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鸿门宴》是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出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和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以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二、字词梳理

(1)项羽:

(2)沛公:

(3)霸上:

(4)左司马:

(5)王:

(6)关中:

(7)子婴:

(8)飨:

(9)范增:

(10)说:

(11)山东:

(12)美姬:

(13)幸:

(14)望其气:

(15)失:

(16)楚左尹项伯:

(17)季父:

(18)素善留侯张良:

(19)之沛公军:

(20)臣为韩王送沛公:

(21)此计:

(22)鲰生:

(23)距:

(24)毋内诸侯:

(25)当:

(26)有故:

(27)活之:

(28)幸:

(29)孰与君少长:

(30)兄事之:

(31)要:

(32)奉卮酒为寿:

(33)婚姻:

(34)秋毫不敢有所近:

(35)籍吏民:

(36)将军:

(37)备:

(38)非常:

(39)倍德:

(40)蚤:

(41)谢:

(42)因:

(43)从百余骑:

(44)戮力:

(4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6)意:

(47)郤:

(48)亚父:

(49)付:

(50)数:

(51)目:

(52)玉玦:

(53)三:

(54)项庄:

(55)若属:

(56)翼蔽:

(57)樊哙:

(58)与之同命:

(59)交戟之卫士:

(60)披帷:

(61)目眦:

(62)按剑而跽:

(63)参乘:

(64)斗卮:

(65)彘肩:

(66)加彘肩上:

(67)啖:

(6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69)怀王:

(70)细说:

(71)亡秦之续:

(72)窃为大王不取也:

(73)如厕:

(74)陈平(?一前178):

(7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醉小让:

(76)刀俎:

(77)何辞为:

(78)操:

(79)璧:

(80)玉斗:

(81)谨诺:

(82)置:

(83)夏侯婴、靳强、纪信:

(84)骊山:

(85)道:

(86)芷阳:

(87)间行:

(88)度:

(89)不胜杯杓:

(90)再拜:

(91)大将军:

(92)督过:

(93)撞:

(94)竖子:

三、文字注音

(1)玉玦:

(2)旦日飨士卒:

(3)鲰:

(4)奉卮酒为寿:

(5)戮:

(6)目眦:

(7)按剑而跽:

(8)彘:

(9)肩刀俎:

(10)不胜杯杓:

(11)沛公欲王关中:

(12)毋内诸侯:

(13)樊哙:

四、通假字

(1)成五采:

(2)距关,毋内诸侯:

(3)要项伯:

(4)不敢倍德:

(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者:

(8)因击沛公于坐:

(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0)沛公奉卮酒为寿:

(11)拔剑切而啗之: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于项羽曰:

(3)不可不语:

(4)籍吏民:

(5)吾得兄事之:

(6)范增数目项王:

(7)刑人如恐不胜:

(8)道芷阳间行:

(9)沛公欲王关中:

(10)发上指:

(11)若入前为寿:

2.名词用状语

(1)于是项伯复夜去:

(2)吾得兄事之:

(3)日夜望将军至:

(4)常以身翼蔽沛公:

(5)头发上指:

(6)四人持剑盾步走:

(7)道芷阳间行:

3.动词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从百余骑:

(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拔剑撞而破之:

(5)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6)樊哙侧其盾以撞:

(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形容词用作动词

(1)素善留侯张良:

(1)秋毫不敢有所近:

5.形容词用作名词

(1)此其志不在小:

(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3)君安与项伯有故:

6.动词用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

七、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

今义:

(2)约为婚姻:古义:

今义: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

今义: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

今义: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义:

今义: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

今义:

(7)沛公已去古义:

今义:

(8)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

今义:

(9)沛公奉卮酒为寿古义:

今义:

八、文言句式

1.

(1)

①此天子气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亚父者,范增也。

③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

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

此亡秦之续耳。

2.

(1)

①今日之事何如?

②大王来何操?

③沛公安在?

④客何为者?

⑤籍何以至此?

(2)

①沛公军霸上。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③贪于财货。

④具告以事

⑤长于臣

⑥因击沛公于坐

⑦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⑧得复见将军于此

3.

(1)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2)

珍宝尽有之。

4.

(1)为击破沛公军。

(2)则与一生彘肩。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4)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5)加彘肩上。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7)置之坐上。

九、一词多义

1.如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沛公起如厕: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2意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3.举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

4.谢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哙拜谢:

(3)乃令张良留谢:

5.军

(1)沛公军霸上:

(2)从此道至吾军:

(3)为击破沛公军:

6.言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7.幸

(1)妇女无所幸:

(2)故幸来告良:

8.去

(1)亡去不义:

(2)相去四十里:

9.当

(1)当是时: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10.故

(1)君安与项伯有故:

(2)故遣将守关者:

(3)故听之:

11.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

(2)因击沛公于坐:

12.从

(1)张良是时从沛公: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3.胜

(1)刑人如恐不胜:

(2)沛公不胜杯杓:

14.击

(1)为击破沛公车:

(2)因击沛公于坐:

15.辞

(1)卮酒安足辞:

(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大礼不辞小让:

十、重要虚词

1.为

(1)客何为者:

(2)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3)窃为大王不取也:

(4)为击破沛公军:

(5)我为鱼肉:

(6)吾属今为之虏矣:

(7)何辞为:

(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9)军中无以为乐:

(10)且为之奈何:

(1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12)君为我呼入:

(1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2.因

(1)因言曰:

(2)不如因善遇之:

(3)因击沛公于坐:

(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以

(1)具告以事:

(2)籍何以至此:

(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4)还军霸上,以待项王:

4.且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且为之奈何:

5.于

(1)长于臣: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3)樊哙覆其盾于地:

6.然

(1)然不自意:

(2)不然:

(3)项王默然不应:

7.之

(1)珍宝尽有之: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为之奈何:

(4)吾得兄事之:

(5)与之同命: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十一、参考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肩膀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十二、难句解答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臣请入,与之同命。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十三、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十四、写作特点

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个问题: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这些,上面已有分析。这里附带说说樊哙。樊哙在危急的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敢。但入帐后的种种行动都是有礼有节的,先"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王,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

2.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如:刘邦和项羽;张良和范增。

十五、文章主旨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十六、文章寓意

通过项羽的行动,可以充分证明此点。项羽当年倔起江东,领导农民起义队伍,扫平各地动乱。“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这是当他行为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灭除暴秦政权愿望时,他受到了群众的拥护之故。因为如此,他的举措行为,也便能符合客观要求,能以透过形式看到本质,而处处取得主动,最后获得成功。而当他“胜利”“成功”之后,便妄自尊大,倒行逆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他几乎是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一片歌颂、崇拜、畏服的声音所淹没,蔽塞了他应有的理智与聪明。更因为到处屠城杀戮,他就迅速地丧失了群众的拥戴。在行动举措上,也是处处用主观臆断客观,变得十分被动而愚蠢。用《鸿门宴》上的项羽形象,来印证此点,就更为鲜明。由于项羽的“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他竟然为刘邦的一套卑词厚币所欺哄,轻轻放走了自己送上门来的强大的敌人。他经不起纷至沓来的谄言和谀语,不但容忍自己营垒内部的资敌臣僚,也不听信忠诚而有远见的策谋劝告;甚至“率直”到把敌方为自己递送情报的人随口供出。刘邦对他所讲的话和刘邦的行为,本来有许多矛盾和漏洞可以察寻,但他却完全漠视了这些。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埋下难于挽救的败亡种子。

第二点,本文说明了不自觉的资敌行为是最为可怕也最为可恨的。项羽集团的项伯,可以作为最好的说明。他的一系列资敌行为,基本上都是处于不自觉状态。但从其影响来看,应该说是存在内部的可怕的利敌现象。因为它分明起到削弱和分裂自己营垒并且切实帮助了敌人的严重作用。项伯凡事从封建贵族道德观念出发,以致弄得不识真正的大体。客观上协助了敌人,还不自觉。敌人用各种手段利用了自己,不但不觉察,还自以为处事深合“义”“礼”。这种人的思想行动最可怕。因为不只他自己不识是非,别人也往往受其左右而不以为怪,因之堕坏大事。

第三点,本文说明,凡事必须依靠多数人,和衷共济,步调整齐,才能成功。刘邦之所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原因是在于他善于用人,处处依靠周围的臣僚。上下团结一致、步调划一,互相辅助、互相支援,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力量;相反地,在项羽方面,本来事情的成功象探囊取物一样的容易,但是项羽却师心自用不纳善言。以致在如此严重的关头,扮演了颟顸失败的可悲角色,刘邦后来批判他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说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他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也在说明这个道理。

第四点,本文说明凡属严重事情,必须有胆有识,充分分析客观实际,依据之制定周详计划,在进行上要有严密的措置安排,才能突破艰难,获得胜利。通过本文中刘邦集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印证此点。刘邦在接到项羽要击破他的消息时,虽然显得有些慌乱,但他的一些心腹臣僚,大都是有胆有识,能细致地分析客观,进行周详的计划和严密安排的人物。《鸿门宴》雄辩地说明刘邦集团在处理这样一个严重事件时,是如何做到了知己知彼,有条有理,并且能顺理成章,因敌制胜,所有举措都是符合客观实际,从而获得最后胜利。

《鸿门宴》一文,就是如此在三大段十五节文字当中,包孕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意义。写出来从秦崩溃到汉建立的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片断;描绘了刘项两大集团势力的不同阵容,塑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它不只预示着项羽个人功业的重要转折,它也是整个秦末历史变化的重要关键。

参考解析:

《鸿门宴》知识梳理

一、、作品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谈之子。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鸿门宴》是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二、字词梳理

(1)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宇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起义军领袖。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最终失败自杀。

(2)沛公:刘邦(前256一前195)。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起义军领訕,称沛公。后建立两汉王朝,即汉高祖。

(3)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4)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不政。

(5)王:称王。

(6)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三、文字读音

(7)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在位46天。当时已投降刘邦。

(8)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9)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

(10)说:劝说。

(11)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12)美姬:美女。

(13)幸:这里指君主宠爱女子。

(14)望其气:观察他的云气(以预测吉凶穷达)。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之术,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祥云,方士能够看来。

(15)失:指失去时机。

(16)楚左尹项伯:项伯,名缠,字伯。左尹,官名。

(17)季父:叔父。

(18)素善留侯张良:一向与张良友善。善,友善、交好。张良(?一前190),宇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邦得大下后,封他为留侯。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19)之沛公军:到刘邦驻军地。之,往。

(20)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任韩王(战国末期韩国贵族、名成,项羽叔父项梁立其为工)司徒。刘邦从洛阳南行,让韩王留守,自己同张良入武关。送,这里是跟从的意思。

(21)此计:指下文“距关,毋内诸候”的计策。

(22)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

(23)距:同“拒”,把守。

(24)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进来。内。同“纳”,接纳。诸侯,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

(25)当:对等,比得上。

(26)有故:有旧,有交情。

(27)活之:救了他,活,使……活命。

(28)幸:幸亏,幸而。

(29)孰与君少长:即“与君孰少孰长”。

(30)兄事之: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31)要:同“邀”,邀请。

(32)奉卮酒为寿: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卮,酒器。

(33)婚姻:两家结为婚姻关系。

(34)秋毫不敢有所近:意思是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近,接触。

(35)籍吏民:造册登记官吏、百姓。

(36)将军:指项羽。

(37)备:防备。

(38)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39)倍德:忘恩。倍,同“背”。

(40)蚤:同“早”。

(41)谢:道歉。

(42)因:趁着(机会)。

(43)从百余骑:以一百多人跟从他。从,使……跟从。

(44)戮力:合力。戮,同“勠”。

(4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秦二年三(前207),楚怀王命项羽渡黄河救赵,又命刘邦沿黄河南进攻琴,河,黄河。

(46)意:料想。

(47)郤:同“隙”,隔阂、嫌怨。

(48)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丁对待父亲。亚,次。

(49)付:这里是“陪坐”的意思。

(50)数:屡次,多次。

(51)目:递眼色。

(52)玉玦:环形有缺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除掉刘邦。

(53)三:多次。

(54)项庄:项羽的堂弟。

(55)若属:你们这些人。

(56)翼蔽:遮护,翼,像翅膀一样。

(57)樊哙:刘邦的部下。

(58)与之同命:跟他同生共死。意思是要守卫在刘邦身旁,竭力保护他。之,指刘邦。

(59)交戟之卫士: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

(60)披帷:掀开帷幕。披,分开

(61)目眦:眼眶。

(62)按剑而跽:握着剑,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63)参乘:亦作“骖乘”。古时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64)斗卮:大酒杯。

(65)彘肩:猪的前腿根部。

(66)加彘肩上:把猪腿放(在盾)上。

(67)啖:吃。

(6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酷刑。举、胜,都有“尽”的意思。

(69)怀王:名心,是战国时楚怀之孙。项梁起兵,立他为王,也称楚怀王。破秦后,项羽尊他为义帝,后来项羽又令人把他杀了。

(70)细说:小人的谗言。

(71)亡秦之续: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意思是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72)窃为大王不取也:私意认为大王不会采用(这种做法)。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73)如厕:上厕所。如,往。

(74)陈平(?一前178):原为项羽的部下,后来为刘邦的谋士,官至丞相。

(7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醉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辞让。

(76)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

(77)何辞为:何必告辞呢?为,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

(78)操:拿。

(79)璧: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80)玉斗:一种玉制饮酒器皿。

(81)谨诺:遵命的意思。谨,表示恭敬郑重。

(82)置:放弃,丢下。

(83)夏侯婴、靳强、纪信:都是刘邦的部下。

(84)骊山: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85)道:取道。

(86)芷阳:秦代县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87)间行:从小路走。间,秘密地。

(88)度:估计。

(89)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意思是醉了。胜:承受、杯杓、酒器,借指饮酒。

(90)再拜:拜两次,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91)大将军:指范增。

(92)督过:责备。

(93)撞:敲击。

(94)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三、文字注音

(1)玉玦:jué。

(2)旦日飨士卒:xiǎng。

(3)鲰:zōu。

(4)奉卮酒为寿:zhī。

(5)戮:lù。

(6)目眦:zì。

(7)按剑而跽:jì。

(8)彘:zhì。

(9)肩刀俎:zǔ。

(10)不胜杯杓:shēng。

(11)沛公欲王关中:wàng。

(12)毋内诸侯:na。

(13)樊哙:fánkuài。

四、通假字

(1)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2)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不者:“不”通“否”。

(8)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

(10)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11)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军。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于项羽曰:告诉。

(3)不可不语:告诉。

(4)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5)吾得兄事之:侍奉。

(6)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7)刑人如恐不胜:惩罚。

(8)道芷阳间行:取道。

(9)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10)发上指:向上。

(11)若入前为寿:走上前。

2.名词用状语

(1)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3)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4)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5)头发上指:向上。

(6)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7)道芷阳间行:抄小路。

3.动词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2)从百余骑:使……跟从。

(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来。

(4)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5)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6)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4.形容词用作动词

(1)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1)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5.形容词用作名词

(1)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

(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3)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6.动词用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后续者。

七、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仔细说来。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刘邦。

今义:现在的人。

(7)沛公已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8)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之所以……是因为……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9)沛公奉卮酒为寿古义:敬酒。

今义:岁数大。

八、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用“……也”表示判断。

①此天子气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用“……者,……也”表示判断。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亚父者,范增也。

③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用“为”表示判断。

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无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今日之事何如?

②大王来何操?

③沛公安在?

④客何为者?

⑤籍何以至此?

(2)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①沛公军霸上。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③贪于财货。

④具告以事

⑤长于臣

⑥因击沛公于坐

⑦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⑧得复见将军于此

3.被动句

(1)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2)无

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

(1)为(省介词宾语“之”)击破沛公军。

(2)则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

(3)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

(4)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5)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6)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

(7)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

九、一词多义

1.如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2)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2意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2)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3.举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2)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4.谢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2)哙拜谢:感谢。

(3)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

5.军

(1)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2)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3)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6.言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7.幸

(1)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2)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8.去

(1)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2)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9.当

(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10.故

(1)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2)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3)故听之:所以,连词。

11.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2)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12.从

(1)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

13.胜

(1)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2)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14.击

(1)为击破沛公车:动词,攻打。

(2)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15.辞

(1)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

(3)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

十、重要虚词

1.为

(1)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

(2)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éi,做,干,动词。

(3)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4)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

(5)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6)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

(7)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wéi,动词,成为。

(9)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

(10)且为之奈何:wèi,对,动词。

(1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

(12)君为我呼入:wèi,替,介词。

(1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给,介词;wéi,做,动词。

2.因

(1)因言曰:趁机。

(2)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

(3)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以

(1)具告以事:介词,把。

(2)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4)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

4.且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

(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3)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

5.于

(1)长于臣:介词,比。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

(3)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6.然

(1)然不自意:然而,连词。

(2)不然:这样,代词。

(3)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7.之

(1)珍宝尽有之:代珠宝。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3)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

(4)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

(5)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

(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关中。

十一、参考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肩膀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十二、难句解答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

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十三、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第二部分:(第3、4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