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解析)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3分)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浑浊②单薄③逶迤
④围歼⑤俨然⑥湛蓝
2.(3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干(zào)②璀(càn)③悬(yá)绝壁
④(jiǎo)健⑤摇(yè)⑥技高一(chóu)
3.(8分)默写。
(1)移舟泊烟渚,。(《宿建德江》)
(2),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3)稻花香里说丰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茅檐长扫净无苔,。(《书湖阴先生壁》)
(5),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
(6)沉舟侧畔千帆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
(8)棠梨叶落胭脂色,。(王禹偶《村行》)
4.(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知识就像无边的海洋,我们每天所学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向大海靠近。
B.他身体强壮,有斩钉截铁的力量;他思维敏捷,有出口成章的才华。
C.看稿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的目的要使它没有一个错字。
D.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5.(3分)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B.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C.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D.“活动什么?你看,花儿的泪都滴在我身上呢。”姊姊说这话时,带着几分怒气。
6.(6分)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壁山的野樱花,独特在一个“野”字,就是活脱脱一群撒泼的毛孩子,任性且倔强。历千年风雨,漫百年沧桑,扎根在旷野深山,以顽强的生命力,与大自然抗争,恣意繁殖。
②放眼望去,或红,或白,或粉,或素雅,或奔放,一大片野樱花繁星点点,如云似霞,错落在群山怀抱中。与一株野樱花相拥,站在它惑人的芳香里,愉悦着它的欢心,听闻着它的细语。微风轻拂,一瓣娇羞飘落,流泻一地芳华。
(1)品读第②段,注意加点的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放眼望去,或红,或白,或粉,或素雅,或奔放,一大片野樱花繁星点点,如云似霞,错落在群山怀抱中。
(2)第①段运用了和的修辞方法。请以你喜欢的某一种植物为对象,写一组句子来描写其特点,用上本段所用的修辞方法。
7.(6分)根据《童年》阅读,完成各题。
我穿过院子爬到他的屋顶上,从开着的窗子里观察他。我看到桌上的酒精灯闪着蓝色的火焰,他躬着黑乎乎的身影在一个破本子上记东西,镜片像清冷的冰块,放射着寒光。也不知道这人变的什么戏法,我好奇得不得了,常常趴在屋顶上一连几个小时都不愿离去。
(1)选段中的“他”是谁?文段中,你认为他身上的什么精神最值得你学习?
(2)《童年》中写到“他”有两次流泪,各是在什么场合?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二、阅读(32分)
8.(5分)古诗词阅读。
边词
张敬忠①〔唐代〕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①张敬忠,京兆人。曾官监察御史,开元中为平卢节度使。此诗大约就是他在北方军幕任职时的作品。
(1)通读全诗可知,边城五原春天来得迟表现在。
(2)近人刘永济说“此边词不写边塞之苦,但用对比手法将河畔与长安两两相形而意在言外”。你从此诗后两句中读出了怎样的言外之意?
9.(15分)现代文阅读。
虫儿飞
郑世琳
①在山野间奔跑着长大的孩子,童年最熟悉的玩伴是各式各样的虫子,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的。我一直不愿意叫它们“昆虫”,因为太学术了,太客观了,冷冰冰的。我更愿意叫它们“虫子”,透着人情味,就像生命中路过的那些小伙伴,我记住的,是他们的小名。
②收稻子的时节,无意间,很多小虫子会随着稻草一起来到我们家。拨开稻草,有时会跃出盛气凌人的螳螂,有时会看到贴着草秆静谧沉睡的虫卵,大部分虫子是叫不出名字的。它们似乎都不因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而感到惊慌,对于它们,有稻香的地方就是家吧。
③农忙,流金铄石,庄稼人常会在夜间出去割稻草,打稻谷。那天夜里,大人们出去劳作了,把我锁在屋里。我打开窗子,远远望去,并未寻见大人们在田野里点亮的灯火。这时,一点蒙蒙的绿意在窗前飘过。我下意识地屏忽凝视。我不知道它是不是萤火虫,只知道它的尾尖闪烁着绿莹莹的星光。它没有伙伴,只有它自己,孑然一身,仿佛坠落人间的星星。我很想把它安放在手心细细端详,但最后还是让它飞走了,看着它消失在夜色中。虽只是偶尔的短短时间的相遇,也仿佛慰藉了我内心里的孤单恐慌。
④蜻蜓是我童年里的风,无拘无束,穿枝拂叶。黄昏的田野上,大片的蜻蜓低飞着,宛若精灵。斜阳的光散落在它们的翩跹中,温暖如画。在我们那里,蜻蜓有一个相当可爱的名字——“丁丁猫”。蜻蜓的大眼睛是最可爱的,圆圆的,宛如墨玉,我做梦都想拥有那样一双大眼睛。我也喜欢蜻蜓的羽翼,素淡而雅致,有水墨画的笔法。我曾把蜻蜓捉入帐中,想真切地看它们翩飞的样子。可是,它们的双足牢牢地抓住白帐,冰霜般凝结了,静止了。静止的它们也许是件精巧的艺术品,但我更欣赏它们自由飞舞时的风姿。此后,我再也不“绑架”蜻蜓了,只是静静地凝望它们在日暮时轻快地点水,漾起微微清涟。涟漪之上,是自由自在倏然来去的精灵。
⑤记忆深处的蝴蝶,似乎总是在灿烂的阳光里。乡野间的蝴蝶很明媚,但不算明艳,是小家碧玉,而非大家闺秀。我从未见过那种璀璨到极致的蝴蝶,色彩最别致的,也只是宛然蓝月光。乡间的蝴蝶,大多只有一种色彩,简单,干净,也许是田野的气质使然。简单干净到普普通通,但却决不因此而沮丧自卑,于田野间翩然飞舞出生命的明媚。
⑥夜晚的虫吟是天籁,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美好。“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当然是美的。夏夜的虫吟则多了几分梦呓;深秋的虫吟宛然古诗,伴着别离的笙箫;冬夜的虫吟寥落了,但每一声都是一种慰藉。
⑦记得小时候写作文,考卷规定是写“夏夜的静”,我很实在地把夏夜的一点一滴都写在了纸上。考完后,才想起不该写虫吟,分明是写静,怎能有声响呢。后来才知道,世上有一种写法,叫“反衬”。
(《光明日报》2021年10月08日,有改动)
(1)第①段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说说依据。
(2)第③段之所以写那不知名的小虫,其原因是;第④段写蜻蜓,主要体现出了对的追求;第⑤段写蝴蝶则主要突出其的特点。
(3)品析下面句子。
拨开稻草,有时会跃出盛气凌人的螳螂,有时会看到贴着草秆静谧沉睡的虫卵,大部分虫子是叫不出名字的。
(4)文章是写虫子的,并没有主要描写虫儿“飞”,题目是否可以换成“虫儿”?为什么?
(5)下列诗句运用了所说的“反衬”写法的一项是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C.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0.(12分)现代文阅读。
“熊猫血”大哥的第71次救人
杜佳冰
①2021年11月11日,“熊猫侠”廖振飞第71次赶去“救人”。
②前一天,他向工地上的头儿请了假。这一个月来,他在高速公路上安装波形护栏,工资按日薪算,假不难请。11日,早上6点多,天刚蒙蒙亮,廖振飞骑摩托车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和平村到镇上坐车,手有些发冷。他在镇上吃了6元一碗的木耳肉丝面,坐上了第一班开往市区的大巴车,缴了35元车费,颠簸1小时40分后,到达湖南省邵阳市中心血站。
③8点45分,廖振飞像老熟人一样,和护士打招呼,扫了健康码,熟练地填写献血信息登记表,抽血化验,上卫生间,戴上鞋套。一切准备就绪后,他进入机采血小板室,躺上床,左手接过了护士递的口服钙剂,右手手臂入针。
④廖振飞血管里的Rh阴性血液缓缓通过一次性管道,进入血液分离机。血小板在此被分离收集后,其他血液成分又通过管道输还给他。80分钟后,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从廖振飞的身体里析出。在未来一周内,又会输入与他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和因放化疗而引起骨髓抑制的癌症病人体内,他们需要不间断地输注血小板来维持生命。
⑤“救人”的任务结束后,这位身高1米62、体重65公斤的供血者起了身,去食堂吃了一顿血站提供的免费午餐,又花了35元,坐车回了和平村。第二天早上,他依旧5点起床,坐车到高速施工路段,封上路,然后接着安装波形护栏。
⑥如今,40岁的廖振飞独自供养着79岁的残疾母亲和正上初二的儿子。他将儿子送去武术学校,那里的学费是普通中学的几倍,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⑦在过去的15年里,廖振飞献血71次。他献出的全血和成分血累计2.76万毫升,约等于6个体重60公斤成年人的全部血液量。2020年,廖振飞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⑧Rh阴性血因其罕见,被称为“熊猫血”。人们把熊猫血的志愿捐献者称为熊猫侠。2004年,23岁的廖振飞才第一次得知自己是Rh阴性血。他看到护士化验了6次,把这样的结果写在了自己的验血报告单上,只感到奇怪,并不清楚这个稀有血型代表了什么。那时候他没有手机,无从查起,直到后来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了一则新闻:长沙—Rh阴性血工人受伤大出血,全城召集熊猫血市民为其输血救援。那一次,有3位市民捐献了900cc的熊猫血,救下了那位工人的生命。从那时起,廖振飞心里便记着:献血,等于救人。自2007年第一次献血后,往后的工作间隙,他都会抽空去“救人”。献血和打工挣钱,是他生活里的两份坚持。
⑨今年夏天,廖振飞做的是卸水泥的活儿。6月13日,邵阳最高气温34摄氏度,他卸了1410袋50公斤重的水泥,一直卸到天黑。他将这天“记得清清楚楚”,是因为第二天是世界献血日,他还剩了150袋水泥没卸完。廖振飞拒绝了第二天的活儿,他向老板请辞:“我明天还有事,要去参加一个活动。”
⑩献血多了,知道他的人也多了,廖振飞有时被身边的人当成“傻子”。“说我傻得很,血液这么珍贵的,怎能说送就送了出去。”廖振飞一遍遍解释,“血并不是献了就没有了,人体是有造血功能的,只要注意饮食休息就行了,没有什么副作用。”他明白献血的重要性,但并不计较多少。“没必要去争个谁多谁少,(献血)这个事情是要量力而行的。”
他既献全血,也献成分血,后者的频率更高。献全血时,廖振飞每次献300毫升。根据我国献血法,献血者每次最多采集400毫升血液,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捐献血小板要比捐献全血的恢复时间短得多,人体中的血小板处在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在48—72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到采前水平。因此,捐献者每间隔15天就可以捐出一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
2017年6月9日,邵阳市第一间机器单采血小板成分献血室投入临床使用,廖振飞就开始成为第一批捐献血小板的志愿者。在适宜的捐献时间区限内,每当血站有需要,他就会赶过去。“必须在自己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不是盲目去献的。”每一次献血前后,廖振飞会特别注意休息,控制饮食,酒、浓茶、咖啡之类一概不喝。这既是为了救人,也是为了自己。
2019年9月,廖振飞登记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同样是为了“救人家的生命”。
至于“人家”是谁,廖振飞也不知道。他在一家短视频平台上写道:“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衷心祝你健康幸福。”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12月01日,有改动)
(1)文章出现了很多数字,作用各不相同,请阅读下面句子,注意其中的数字,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①在过去的15年里,廖振飞献血71次。他献出的全血和成分血累计2.76万毫升,约等于6个体重60公斤成年人的全部血液量。
②“救人”的任务结束后,这位身高1米62、体重65公斤的供血者起了身,去食堂吃了一顿血站提供的免费午餐,又花了35元,坐车回了和平村。
(2)第③段划线句子,在记叙时更多的采用了短句,这样写的作用是。
(3)联系上下文,分析写第⑥段的作用。
(4)第段强调廖振飞并不知道“人家”是谁,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三、写作(50分)
11.(50分)题目:我要留住这一天
提示:(1)可通过写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要留住这一天的原因。(2)注意详略得当;恰当地运用修辞;书写要认真。(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等信息。(4)不要少于600字。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3分)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浑浊zhuó②单薄bó③逶迤yí
④围歼jiān⑤俨yǎn然⑥湛zhàn蓝
本题考查汉字的注音。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析:
①zhuó②bó③yí
④jiān⑤yǎn⑥zhàn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3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干(zào)燥②璀(càn)璨③悬(yá)崖绝壁
④(jiǎo)矫健⑤摇(yè)曳⑥技高一(chóu)筹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析:
①燥②璨③崖
④矫⑤曳⑥筹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8分)默写。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书湖阴先生壁》)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8)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偶《村行》)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析:
(1)日暮客愁新
(2)黑云翻墨未遮山(注意“翻”的书写)
(3)听取蛙声一片(注意“蛙”的书写)
(4)花木成畦手自栽(注意“畦”的书写)
(5)金沙水拍云崖暖(注意“崖”的书写)
(6)病树前头万木春
(7)月是故乡明
(8)荞麦花开白雪香(注意“荞”的书写)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4.(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知识就像无边的海洋,我们每天所学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向大海靠近。
B.他身体强壮,有斩钉截铁的力量;他思维敏捷,有出口成章的才华。
C.看稿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的目的要使它没有一个错字。
D.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CD.使用正确;
B.使用有误,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该成语用错对象。
故选:B。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5.(3分)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B.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C.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D.“活动什么?你看,花儿的泪都滴在我身上呢。”姊姊说这话时,带着几分怒气。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ABD.正确。
C.有误,两句诗并非出自同一首诗,并非前后相连,所以同时引用时分别加引号。但是引号也有停顿作用,所以“丁香结”后面的句号应删去。
故选:C。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6.(6分)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壁山的野樱花,独特在一个“野”字,就是活脱脱一群撒泼的毛孩子,任性且倔强。历千年风雨,漫百年沧桑,扎根在旷野深山,以顽强的生命力,与大自然抗争,恣意繁殖。
②放眼望去,或红,或白,或粉,或素雅,或奔放,一大片野樱花繁星点点,如云似霞,错落在群山怀抱中。与一株野樱花相拥,站在它惑人的芳香里,愉悦着它的欢心,听闻着它的细语。微风轻拂,一瓣娇羞飘落,流泻一地芳华。
(1)品读第②段,注意加点的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放眼望去,或红,或白,或粉,或素雅,或奔放,一大片野樱花繁星点点,如云似霞,错落在群山怀抱中。
(2)第①段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请以你喜欢的某一种植物为对象,写一组句子来描写其特点,用上本段所用的修辞方法。
(1)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四个“或”字连用,构成排比,以短促的语气和强大的气势表现了野樱花繁星点点,如云似霞的特点,抒发了对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壁山的野樱花……就是活脱脱一群撒泼的毛孩子……”把“野樱花”比作“毛孩子”,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历千年风雨,漫百年沧桑”,两个句子字数相同、句式相同、词性相对、语意相关,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
解析:
(1)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了野樱花繁星点点,如云似霞的特点,抒发了对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比喻对偶
示例:这是一片柳林,初春的它们风姿绰约。有的摆动腰肢,舞姿翩跹;有的轻抚水面,与游鱼相戏;有的枝干挺拔,卓尔不群……不惧春寒,只为美心。是的,你美了自己的心,也美了众人的心。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反复、反语等。
7.(6分)根据《童年》阅读,完成各题。
我穿过院子爬到他的屋顶上,从开着的窗子里观察他。我看到桌上的酒精灯闪着蓝色的火焰,他躬着黑乎乎的身影在一个破本子上记东西,镜片像清冷的冰块,放射着寒光。也不知道这人变的什么戏法,我好奇得不得了,常常趴在屋顶上一连几个小时都不愿离去。
(1)选段中的“他”是谁?文段中,你认为他身上的什么精神最值得你学习?
(2)《童年》中写到“他”有两次流泪,各是在什么场合?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童年》描写了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从一个儿童的视角,向读者生动地展现了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感受当时俄国社会的腐败、中下层人民生活的痛苦不堪。
(1)本题考查名著的人物。根据文本内容,可知该选段来自高尔基的《童年》。文中屋子里专注读书的人是好事情,他是阿廖沙童年时期认识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是一位房客,性格沉默寡言,知识渊博,超脱世俗。因为人们叫他吃饭、喝茶,他总喜欢说“好事情”,这成了他的口头禅,所以大家就叫他这个名字了。他是一个性格孤僻、但内心友善的人。对于阿廖沙的接近,他十分乐意,没有拒绝。“好事情”身上有着一种专注的品质,很喜欢看书。但周围人们总觉得“好事情”老大不小了,也该结婚了。可他一直单身,因此都觉得他有问题。
(2)本题考查名著的情节。①第一次流泪是在外祖母家厨房举行的晚会上,外祖母讲的俄罗斯童话故事,“好事情”被感动。②第二次流泪是在“好事情”要搬家,与理解他的阿廖沙分别,心中难过不舍。
解析:
(1)他是好事情,他专注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他很喜欢看书,有着对知识的渴望,房间里有各种各样的书,还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喜欢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情。
(2)①第一次流泪在外祖母家厨房举行的晚会上,原因是“好事情”被外祖母讲的俄罗斯童话故事感动。②第二次流
泪在“好事情”整理东西准备搬家的时候,原因是“好事情”要搬家,与理解他的阿廖沙(“我”)分别,心中难过不舍。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阅读(32分)
8.(5分)古诗词阅读。
边词
张敬忠①〔唐代〕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①张敬忠,京兆人。曾官监察御史,开元中为平卢节度使。此诗大约就是他在北方军幕任职时的作品。
(1)通读全诗可知,边城五原春天来得迟表现在二月垂杨未挂丝。
(2)近人刘永济说“此边词不写边塞之苦,但用对比手法将河畔与长安两两相形而意在言外”。你从此诗后两句中读出了怎样的言外之意?
《边词》是唐代诗人张敬忠的诗作。此诗将边塞风物荒凉的景象与长安城暮春景色进行对比,表述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亦蕴含着对边塞风物的欣赏。全诗言辞淳朴,行文从容,风采天然。
(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这首诗歌的意思是:五原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二月之间,垂杨尚未发芽。黄河岸边。如今开始冰雪消融。长安城里,却正当落花时节。早春二月垂柳尚未吐叶挂丝,河畔冰才开。通过在这一时节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来突出强调五原的春迟。
(2)本题考查诗歌的主题。“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意思是:黄河岸边,如今开始冰雪消融,长安城里,却正当落花时节。此句用“即今”“便是”这样轻松的词语勾连呼应,将边塞风物荒凉的景象与长安城暮春景色进行对比,表述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亦蕴含着对边塞风物的欣赏。
解析:
(1)都二月份了,杨柳还没有发芽;长安的花都落了,这里河才化冰。
(2)寓含了成守边疆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思念之情。
译文:
五原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二月之间,垂杨尚未发芽。黄河岸边,如今开始冰雪消融,长安城里,却正当落花时节。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①从入手,联系已知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②借助于诗词的标题、解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③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④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9.(15分)现代文阅读。
虫儿飞
郑世琳
①在山野间奔跑着长大的孩子,童年最熟悉的玩伴是各式各样的虫子,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的。我一直不愿意叫它们“昆虫”,因为太学术了,太客观了,冷冰冰的。我更愿意叫它们“虫子”,透着人情味,就像生命中路过的那些小伙伴,我记住的,是他们的小名。
②收稻子的时节,无意间,很多小虫子会随着稻草一起来到我们家。拨开稻草,有时会跃出盛气凌人的螳螂,有时会看到贴着草秆静谧沉睡的虫卵,大部分虫子是叫不出名字的。它们似乎都不因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而感到惊慌,对于它们,有稻香的地方就是家吧。
③农忙,流金铄石,庄稼人常会在夜间出去割稻草,打稻谷。那天夜里,大人们出去劳作了,把我锁在屋里。我打开窗子,远远望去,并未寻见大人们在田野里点亮的灯火。这时,一点蒙蒙的绿意在窗前飘过。我下意识地屏忽凝视。我不知道它是不是萤火虫,只知道它的尾尖闪烁着绿莹莹的星光。它没有伙伴,只有它自己,孑然一身,仿佛坠落人间的星星。我很想把它安放在手心细细端详,但最后还是让它飞走了,看着它消失在夜色中。虽只是偶尔的短短时间的相遇,也仿佛慰藉了我内心里的孤单恐慌。
④蜻蜓是我童年里的风,无拘无束,穿枝拂叶。黄昏的田野上,大片的蜻蜓低飞着,宛若精灵。斜阳的光散落在它们的翩跹中,温暖如画。在我们那里,蜻蜓有一个相当可爱的名字——“丁丁猫”。蜻蜓的大眼睛是最可爱的,圆圆的,宛如墨玉,我做梦都想拥有那样一双大眼睛。我也喜欢蜻蜓的羽翼,素淡而雅致,有水墨画的笔法。我曾把蜻蜓捉入帐中,想真切地看它们翩飞的样子。可是,它们的双足牢牢地抓住白帐,冰霜般凝结了,静止了。静止的它们也许是件精巧的艺术品,但我更欣赏它们自由飞舞时的风姿。此后,我再也不“绑架”蜻蜓了,只是静静地凝望它们在日暮时轻快地点水,漾起微微清涟。涟漪之上,是自由自在倏然来去的精灵。
⑤记忆深处的蝴蝶,似乎总是在灿烂的阳光里。乡野间的蝴蝶很明媚,但不算明艳,是小家碧玉,而非大家闺秀。我从未见过那种璀璨到极致的蝴蝶,色彩最别致的,也只是宛然蓝月光。乡间的蝴蝶,大多只有一种色彩,简单,干净,也许是田野的气质使然。简单干净到普普通通,但却决不因此而沮丧自卑,于田野间翩然飞舞出生命的明媚。
⑥夜晚的虫吟是天籁,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美好。“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当然是美的。夏夜的虫吟则多了几分梦呓;深秋的虫吟宛然古诗,伴着别离的笙箫;冬夜的虫吟寥落了,但每一声都是一种慰藉。
⑦记得小时候写作文,考卷规定是写“夏夜的静”,我很实在地把夏夜的一点一滴都写在了纸上。考完后,才想起不该写虫吟,分明是写静,怎能有声响呢。后来才知道,世上有一种写法,叫“反衬”。
(《光明日报》2021年10月08日,有改动)
(1)第①段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说说依据。
(2)第③段之所以写那不知名的小虫,其原因是它慰藉了我内心的孤单恐慌;第④段写蜻蜓,主要体现出了对自由自在的追求;第⑤段写蝴蝶则主要突出其简单而明媚的特点。
(3)品析下面句子。
拨开稻草,有时会跃出盛气凌人的螳螂,有时会看到贴着草秆静谧沉睡的虫卵,大部分虫子是叫不出名字的。
(4)文章是写虫子的,并没有主要描写虫儿“飞”,题目是否可以换成“虫儿”?为什么?
(5)下列诗句运用了所说的“反衬”写法的一项是D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C.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本文以“虫儿飞”为线索,回忆了童年乡村生活时的螳螂、萤火虫、蜻蜓、蝴蝶等昆虫,表述了对虫儿的喜爱,进一步表述了对童年乡村生活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1)本题考查文章分析。本文以“虫儿飞”为线索,回忆了童年乡村生活时的螳螂、萤火虫、蜻蜓、蝴蝶等昆虫,表述了对虫儿的喜爱,进一步表述了对童年乡村生活的喜爱与怀念之情。对虫儿的喜爱、亲昵。不用“昆虫”称之,嫌太学术,冷冰冰;将虫子看作生命中的小伙伴。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③段之所以写那不知名的小虫,其原因是它慰藉了我内心的孤单恐慌;第④段写蜻蜓,主要体现出了对自由自在的追求;第⑤段写蝴蝶则主要突出其简单而明媚的特点。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用“盛气凌人”来形容螳螂的气势,赋予螳螂人的情态,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其形神,用“沉睡”来写虫卵,赋予虫卵人的情态,字里行间透着对虫儿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虫儿飞”是文章的线索,回忆了童年乡村生活时的螳螂、萤火虫、蜻蜓、蝴蝶等昆虫,表述了对虫儿的喜爱,进一步表述了对童年乡村生活的喜爱与怀念之情。“虫儿”这个题目与“虫儿飞”,缺少“飞”字,“虫儿”显得过于客观,显得呆板,没有生气,缺少灵动的意味。“虫儿飞”还暗含着对虫儿的喜爱之情。
(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故选:D。
解析:
(1)对虫儿的喜爱、亲昵。不用“昆虫”称之,嫌太学术,冷冰冰;将虫子看作生命中的小伙伴。
(2)它慰藉了我内心的孤单恐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简单而明媚。
(3)拟人,用盛气凌人来形容螳螂,生动写出了其形神,用沉睡来写虫卵,字里行间透着对虫儿的喜爱之情。
(4)不可以。“虫儿”这个题目与“虫儿飞”相比过于客观,显得呆板,没有生气,缺少灵动的意味。“虫儿飞”暗含着对虫儿的喜爱之情。
(5)D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10.(12分)现代文阅读。
“熊猫血”大哥的第71次救人
杜佳冰
①2021年11月11日,“熊猫侠”廖振飞第71次赶去“救人”。
②前一天,他向工地上的头儿请了假。这一个月来,他在高速公路上安装波形护栏,工资按日薪算,假不难请。11日,早上6点多,天刚蒙蒙亮,廖振飞骑摩托车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和平村到镇上坐车,手有些发冷。他在镇上吃了6元一碗的木耳肉丝面,坐上了第一班开往市区的大巴车,缴了35元车费,颠簸1小时40分后,到达湖南省邵阳市中心血站。
③8点45分,廖振飞像老熟人一样,和护士打招呼,扫了健康码,熟练地填写献血信息登记表,抽血化验,上卫生间,戴上鞋套。一切准备就绪后,他进入机采血小板室,躺上床,左手接过了护士递的口服钙剂,右手手臂入针。
④廖振飞血管里的Rh阴性血液缓缓通过一次性管道,进入血液分离机。血小板在此被分离收集后,其他血液成分又通过管道输还给他。80分钟后,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从廖振飞的身体里析出。在未来一周内,又会输入与他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和因放化疗而引起骨髓抑制的癌症病人体内,他们需要不间断地输注血小板来维持生命。
⑤“救人”的任务结束后,这位身高1米62、体重65公斤的供血者起了身,去食堂吃了一顿血站提供的免费午餐,又花了35元,坐车回了和平村。第二天早上,他依旧5点起床,坐车到高速施工路段,封上路,然后接着安装波形护栏。
⑥如今,40岁的廖振飞独自供养着79岁的残疾母亲和正上初二的儿子。他将儿子送去武术学校,那里的学费是普通中学的几倍,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⑦在过去的15年里,廖振飞献血71次。他献出的全血和成分血累计2.76万毫升,约等于6个体重60公斤成年人的全部血液量。2020年,廖振飞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⑧Rh阴性血因其罕见,被称为“熊猫血”。人们把熊猫血的志愿捐献者称为熊猫侠。2004年,23岁的廖振飞才第一次得知自己是Rh阴性血。他看到护士化验了6次,把这样的结果写在了自己的验血报告单上,只感到奇怪,并不清楚这个稀有血型代表了什么。那时候他没有手机,无从查起,直到后来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了一则新闻:长沙—Rh阴性血工人受伤大出血,全城召集熊猫血市民为其输血救援。那一次,有3位市民捐献了900cc的熊猫血,救下了那位工人的生命。从那时起,廖振飞心里便记着:献血,等于救人。自2007年第一次献血后,往后的工作间隙,他都会抽空去“救人”。献血和打工挣钱,是他生活里的两份坚持。
⑨今年夏天,廖振飞做的是卸水泥的活儿。6月13日,邵阳最高气温34摄氏度,他卸了1410袋50公斤重的水泥,一直卸到天黑。他将这天“记得清清楚楚”,是因为第二天是世界献血日,他还剩了150袋水泥没卸完。廖振飞拒绝了第二天的活儿,他向老板请辞:“我明天还有事,要去参加一个活动。”
⑩献血多了,知道他的人也多了,廖振飞有时被身边的人当成“傻子”。“说我傻得很,血液这么珍贵的,怎能说送就送了出去。”廖振飞一遍遍解释,“血并不是献了就没有了,人体是有造血功能的,只要注意饮食休息就行了,没有什么副作用。”他明白献血的重要性,但并不计较多少。“没必要去争个谁多谁少,(献血)这个事情是要量力而行的。”
他既献全血,也献成分血,后者的频率更高。献全血时,廖振飞每次献300毫升。根据我国献血法,献血者每次最多采集400毫升血液,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捐献血小板要比捐献全血的恢复时间短得多,人体中的血小板处在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在48—72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到采前水平。因此,捐献者每间隔15天就可以捐出一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
2017年6月9日,邵阳市第一间机器单采血小板成分献血室投入临床使用,廖振飞就开始成为第一批捐献血小板的志愿者。在适宜的捐献时间区限内,每当血站有需要,他就会赶过去。“必须在自己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不是盲目去献的。”每一次献血前后,廖振飞会特别注意休息,控制饮食,酒、浓茶、咖啡之类一概不喝。这既是为了救人,也是为了自己。
2019年9月,廖振飞登记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同样是为了“救人家的生命”。
至于“人家”是谁,廖振飞也不知道。他在一家短视频平台上写道:“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衷心祝你健康幸福。”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12月01日,有改动)
(1)文章出现了很多数字,作用各不相同,请阅读下面句子,注意其中的数字,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①在过去的15年里,廖振飞献血71次。他献出的全血和成分血累计2.76万毫升,约等于6个体重60公斤成年人的全部血液量。
②“救人”的任务结束后,这位身高1米62、体重65公斤的供血者起了身,去食堂吃了一顿血站提供的免费午餐,又花了35元,坐车回了和平村。
(2)第③段划线句子,在记叙时更多的采用了短句,这样写的作用是表现了廖振飞对献血过程非常熟悉,说明他经常献血。
(3)联系上下文,分析写第⑥段的作用。
(4)第段强调廖振飞并不知道“人家”是谁,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本文通过写廖振飞71次献血救人,并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表现了他的无私、博爱。
(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15年里”说明廖振飞献血时间长,“71次”说明廖振飞献血次数多,“2.76万毫升”“6个体重60公斤”说明廖振飞献血总计献血量大。
②“1米62、体重65公斤”这些数字说明廖振飞这个“熊猫血”拥有者只是一个普通人,“又花了35元”说明廖振飞不计个人得失,自愿做着“救人”的事。
(2)本题考查短句的作用。“廖振飞像老熟人一样,和护士打招呼,扫了健康码,熟练地填写献血信息登记表,抽血化验,上卫生间,戴上鞋套”可知,廖振飞对献血过程非常熟悉,说明他经常献血。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40岁的廖振飞独自供养着79岁的残疾母亲和正上初二的儿子”可知,廖振飞的家庭情况,“他将儿子送去武术学校,那里的学费是普通中学的几倍,正是需要钱的时候”说明他急需要钱,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0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8《匆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电梯出租服务合同范本
- 钢模板加工合同范本
- 人参买卖合同范本
- 6 传统游戏我会玩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 Module 5 Unit 2 Can I come in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三年级上册
- 3《桂花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承装合同范本
- 6《工具帮助我》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冀人版
- 沪科版(2024新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章 实数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电子物料基础知识
- 外科疝气的个案护理
-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课件
-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评指导手册(试行)
- 驾考科目一最完整考试题库(完整版)包过关
-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考试试题题库
- 2024年糖尿病足诊治指南解读课件
- 两个人合伙买搅拌车的合同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一章 商务沟通概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