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7)(解析)-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0/15/wKhkGWXb7nGADkNJAAK7-Wlcq0Q406.jpg)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7)(解析)-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0/15/wKhkGWXb7nGADkNJAAK7-Wlcq0Q4062.jpg)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7)(解析)-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0/15/wKhkGWXb7nGADkNJAAK7-Wlcq0Q4063.jpg)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7)(解析)-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0/15/wKhkGWXb7nGADkNJAAK7-Wlcq0Q4064.jpg)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7)(解析)-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0/15/wKhkGWXb7nGADkNJAAK7-Wlcq0Q40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7)(解析)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枚举,多有()之作。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郑振铎先生的《燕子》,()流畅,脍炙人口。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像,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即便歇脚在电线上,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谱成亮悠扬的春曲。
他们的笔触,状景状情,是春天真实的写照。确实,在心底深处,我一直以为,位居北方的故乡,每当此时,春光旖旎,春色撩人,因为缺乏了往来穿梭、唧唧喳喳的燕子,春天的景致才会大打折扣。
(1)依次给选段中两个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每海
A.角(jiǎo)即(jí)
B.角(jiǎo)即(jì)
C.角(jué)即(jí)
D.角(jué)即(jì)
(2)依次在这段文字的两处横线上填写汉字,正确的一组是
A.胜缭
B.胜嘹
C.甚缭
D.甚嘹
(3)依次在这段文字的括号内填写三个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精粹情有独钟简洁
B.纯粹情有独钟简单
C.纯粹刮目相看简单
D.精粹刮目相看简洁
(4)文中划线句子是个病句,下列表意最明确的一项是
A.如果缺少了往来穿梭、唧唧喳喳的燕子,春天的景致就会大打折扣。
B.因为缺乏了往来穿梭、唧唧喳喳的燕子,所以春天的景致会大打折扣。
C.只有缺少了往来穿梭、唧唧喳喳的燕子,春天的景致才会大打折扣。
D.即使缺乏了往来穿梭、唧唧喳喳的燕子,春天的景致也会大打折扣。
2.(2分)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自古就有“以水为师”的传统,其中体现的就是水赋予文化的哲学魅力。“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中体现着人生的智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明君治国的参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水以朦胧的美感表述着诗情画意的古老爱情。古往今来,___________,水都曾经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几千年文化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A.不论是齐家治国的理念、人生智慧的哲理还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达意。
B.不论是人生智慧的哲理、齐家治国的理念还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达意。
C.不论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达意、人生智慧的哲理还是齐家治国的理念。
D.不论是人生智慧的哲理、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达意还是齐家治国的理念。
3.(4分)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1)
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从“燕”字的演变过程看,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主要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这是因为汉字发展的决定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需坚持文化传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文文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4.(8分)古诗词名句填写。
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②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来抒发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孤零的感慨的诗句是:,。
③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的名句是:,。
④七年级(1)班在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5.(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言家事诸葛亮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1)下列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关于死的雅称有很多,如谢世、永别、作古、殉道、羽化、卒等等。
B.“表”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
C.诸葛亮事无巨细,尽心尽责辅佐后主,主理蜀国大小事务。有一次他上书给刘备,写了家中的一些事务,后世称为言家事。
D.“子弟”,子与弟。对父兄而言,亦泛指子侄辈。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长尺寸以负陛下
B.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子之交淡如水
C.初,亮自表后主曰初闻涕泪满衣裳
D.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共沾巾
(3)下列文言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B.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C.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D.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自己死的时候,不会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
B.诸葛亮完全不靠俸禄过日子,也不为下一代积累物质财富,正如《诫子书》所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诸葛亮在成都有八百余株桑树,有薄田十五公顷。
D.诸葛亮在文中表示,他死后家人生活可以靠务农自足,一方面固然表现了他的清高气节,也显示出他一生淡泊名利。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及卒,如其所言。
6.(4分)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
7.(10分)阅读《鹦鹉鱼的睡衣》,回答下列各题。
①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②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③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④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三天早晨要费很火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⑤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⑥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
(1)从全文看,鹦鹉鱼有哪些特点?
(2)第4段中加点的词“就能”“才能”各有什么表述作用?
(3)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
(4)文章末尾写到: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人类有哪些“作茧自缚”的行为。
8.(14分)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述效果。
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四、名著阅读(共8分)
9.(8分)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完成下列各题。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荼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⑥“给我读热。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⑦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⑨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三大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⑩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两篇文章的篇名的。
(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作品的内容,简要说说这篇散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五、写作展示(50分)
10.(50分)命题作文。
荣获2017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的韦慧晓博士,放弃优厚待遇,选择“与民族崛起紧密结合”的海军事业。因为有她的努力,中国海军诞生了第一位女舰长。
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有我的努力,家庭会更温馨;因为有我的付出,集体会更加和谐;因为有我的奉献,社区会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的参与,城市会更添活力……因为有我,世界会更加精彩。
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多于900字;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章不得出现影响评卷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如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
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枚举,多有()之作。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郑振铎先生的《燕子》,()流畅,脍炙人口。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像,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即便歇脚在电线上,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谱成亮悠扬的春曲。
他们的笔触,状景状情,是春天真实的写照。确实,在心底深处,我一直以为,位居北方的故乡,每当此时,春光旖旎,春色撩人,因为缺乏了往来穿梭、唧唧喳喳的燕子,春天的景致才会大打折扣。
(1)依次给选段中两个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C
每海
A.角(jiǎo)即(jí)
B.角(jiǎo)即(jì)
C.角(jué)即(jí)
D.角(jué)即(jì)
(2)依次在这段文字的两处横线上填写汉字,正确的一组是B
A.胜缭
B.胜嘹
C.甚缭
D.甚嘹
(3)依次在这段文字的括号内填写三个词语,正确的一组是A
A.精粹情有独钟简洁
B.纯粹情有独钟简单
C.纯粹刮目相看简单
D.精粹刮目相看简洁
(4)文中划线句子是个病句,下列表意最明确的一项是A
A.如果缺少了往来穿梭、唧唧喳喳的燕子,春天的景致就会大打折扣。
B.因为缺乏了往来穿梭、唧唧喳喳的燕子,所以春天的景致会大打折扣。
C.只有缺少了往来穿梭、唧唧喳喳的燕子,春天的景致才会大打折扣。
D.即使缺乏了往来穿梭、唧唧喳喳的燕子,春天的景致也会大打折扣。
解析:
(1)C
(2)B
(3)A
(4)A
2.(2分)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自古就有“以水为师”的传统,其中体现的就是水赋予文化的哲学魅力。“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中体现着人生的智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明君治国的参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水以朦胧的美感表述着诗情画意的古老爱情。古往今来,___________,水都曾经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几千年文化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A.不论是齐家治国的理念、人生智慧的哲理还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达意。
B.不论是人生智慧的哲理、齐家治国的理念还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达意。
C.不论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达意、人生智慧的哲理还是齐家治国的理念。
D.不论是人生智慧的哲理、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达意还是齐家治国的理念。
通读文段,谈论的中心话题是“水文化的内涵”。先说其哲学魅力和人生智慧,然后说水是明君治国的参考,最后说水传达着诗情画意的爱情。空中所填的句子应该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总结句也应与上文的表述顺序一致。查看四个选项中的句子,B与之一致。
故选:B。
3.(4分)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1)
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从“燕”字的演变过程看,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主要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这是因为汉字发展的决定因素有D。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需坚持文化传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文文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解析:
D
示例: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4.(8分)古诗词名句填写。
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②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来抒发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孤零的感慨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③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七年级(1)班在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解析: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意“烛”的书写)
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5.(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言家事诸葛亮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1)下列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中国古代关于死的雅称有很多,如谢世、永别、作古、殉道、羽化、卒等等。
B.“表”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
C.诸葛亮事无巨细,尽心尽责辅佐后主,主理蜀国大小事务。有一次他上书给刘备,写了家中的一些事务,后世称为言家事。
D.“子弟”,子与弟。对父兄而言,亦泛指子侄辈。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以长尺寸以负陛下
B.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子之交淡如水
C.初,亮自表后主曰初闻涕泪满衣裳
D.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共沾巾
(3)下列文言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B.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C.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D.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自己死的时候,不会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
B.诸葛亮完全不靠俸禄过日子,也不为下一代积累物质财富,正如《诫子书》所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诸葛亮在成都有八百余株桑树,有薄田十五公顷。
D.诸葛亮在文中表示,他死后家人生活可以靠务农自足,一方面固然表现了他的清高气节,也显示出他一生淡泊名利。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及卒,如其所言。
(1)本题考查辨析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即可。
ABD.正确。
C.有误;应该是上书给刘禅。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解析即可。
A.前句句意: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以:来。后句句意:来辜负陛下;以:来。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B.前句句意: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君:对别人的尊称。后句句意: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君:对有才能的人的尊称。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初:先前。后句句意: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初:当时。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D.前句句意:与子侄辈的讲解文义;儿女:子侄辈。后句句意: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儿女:青年男女。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故断句为: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正确。
C.有误;从“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中可知,是子弟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不是诸葛亮。
故选:C。
(5)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生,营生;以,来;长,增加。句意为: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句中重点词:及,等到;卒,死;如,果真;言,说。句意为: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解析:
(1)C
(2)A
(3)B
(4)C
(5)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6.(4分)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1)“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再现,注意抓住意象“古道”“西风”“瘦马”,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解析:
(1)C
(2)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参考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
7.(10分)阅读《鹦鹉鱼的睡衣》,回答下列各题。
①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②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③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④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三天早晨要费很火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⑤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⑥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
(1)从全文看,鹦鹉鱼有哪些特点?
(2)第4段中加点的词“就能”“才能”各有什么表述作用?
(3)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
(4)文章末尾写到: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人类有哪些“作茧自缚”的行为。
(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联系上下文理解,抓住关键性的句子,①自然段围绕“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一句介绍,因此能概括段落中心意思的关键词语是:色彩艳丽。②自然段围绕”罗马人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因为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这一中心句介绍,因此能概括段落中心意思的关键词语是:团结互助。③自然段围绕'因为鹦鹉鱼很怕死,所以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这一句来介绍,因此能概括段落中心意思的关键词语是:很怕死。
(2)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①从“(它们)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可知,“就能”一词强调了鹦鹉鱼编织睡衣时间之短。②从“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可知,“才能”一词突出了鹦鹉鱼睡衣之坚固。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第⑤段内容可知,鹦鹉鱼织的睡袋太结实,鹦鹉鱼生病了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而“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
(4)本题考查思维拓展。结合内容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时围绕“作茧自缚”一词,列举人类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遭受的大自然的惩罚的相关事例即可。
解析:
(1)①色彩艳丽②团结互助③很怕死。
(2)“就能”一词强调了鹦鵡鱼编织睡衣时间之短;“才能”一词突出了鹦鹉鱼睡衣之坚固。
(3)鹦鹉鱼织的睡袋太结实,鹦鹉鱼生病了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
(4)例如,人类在享受塑料袋带来的方便时,却受到了白色污染的惩罚。人们造汽车、建化工厂,污染了空气和水。人们在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的同时,却让自己的生存环境遵到了破坏,让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
8.(14分)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述效果。
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分析老刘的命好,应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分析。可以结合“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从来不跟人闹意见”“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等语句概括即可。原因可以结合“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这句话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的作用。分析此题,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理解分析。内容上,主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结构上,主要从威下文情节做铺垫概括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急切”的本义是“迫不及待”的意思,这里指母亲想快点告诉我之前发生的事情及对父亲做法的认可,从中表现出母亲内心的兴奋之情。
(4)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含义的能力。这里应着重分析“阳光”的含义。“阳光”在文中应该被理解为父亲的内心、品质,母亲的理解、邻居的回报。据此分别概括即可。
解析:
(1)“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
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
(2)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
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
(3)(2)“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
(4)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
四、名著阅读(共8分)
9.(8分)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完成下列各题。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荼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⑥“给我读热。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⑦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⑨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三大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⑩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两篇文章的篇名的。
(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作品的内容,简要说说这篇散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准确掌握即可。注意书写正确,内容准确。《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注意与《呐喊》《彷徨》中的文章区分。选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地产租赁欠款付款协商协议书
-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中区教育局2022-2023学年八上期中数学试卷(原卷版)
- 2025年涂镀添加剂项目发展计划
- 短视频营销策略的实时数据监测
- 二零二五年度养老院护工工作职责合同书
- 2025年度实习生实习期间企业导师辅导协议
- 成都市溜冰场装修合同范本
- 水资源保护在医疗行业的重要性
- 2025年公司法人变更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与处理协议
- 2025至2030年手提折射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鲁滨孙漂流记》讲解
-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payne效应的概念及其测试方法和应用
- 法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 《西游记》电子版阅读-小学版
- 《室内照明设计》(熊杰)794-5 教案 第1节 光的性质及量度
- 《自相矛盾》说课课件
- 机械基础全册教案
- 颈肩腰腿痛的注射治疗课件整理-002
- 健身俱乐部经营和管理教学课件
- 电力公司备品备件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