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东北三省四城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学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职能?它的功能如何?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恰恰意味着文
学的功能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将广义的文学缩小到叙
事文学的范围内来专门加以观察。
小说在西方18、19世纪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仅仅是个文学史特例,它并非历来如此。事
实上,从《荷马史诗》一直到18世纪初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或小说并
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与音乐和绘画一样,文学长期以来一直蛰伏于宗教和权贵的巨
大阴影之下。
同时,文学的社会性内容也受到一定的压抑,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验的描述尚
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不论是埃斯库罗斯,还是索福克勒斯,他们作品中个人经验的
呈现和表述都是在神话的结构下展开的,同时与集体和社会的经验难以区分。悲剧的发
生总是与不可知的命运、必然性以及上帝的存在纠缠在一起。在中世纪,薄伽丘和乔叟
的写作表明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按照雷蒙•威廉斯的描述,悲
剧的重点已经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与苦难”转向世俗社会的“成功与失败”,而“命
运越来越多地指涉世俗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
终和解。而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文学对于世俗经验的描述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悲剧发生
的动力从命运的逻辑和,上帝的意志变成了个人选择性的行动。
从文学的功能方面来看,它与宗教一样,都是超越现实的伟大的激情。对现实生活的认
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在欲望受到挫折时,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败时,希望能从
文学中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文学中就有了超越现实的创作。只不过,这种超越往往是
象征性的,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机制而出现的,不可能获得理性的证明。和宗教活动一样,
超越的途径是一种想象性的和解与欲望的满足,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在西方悲剧常见的
形式中,威胁的解除和欲望的满足都由于最后上帝的出现或暴力政权的更迭而获得解决。
在阿拉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代偿性安慰机制的重要
性。在假托谢赫拉扎德讲述的故事中,不管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如何充满凶险,曾经出
现过怎样的挫折、失败和幻灭,到最后,绝大部分结尾总是以和解结束。在中国古代的
叙事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夸父逐日的结果显然是悲剧性的,但夸父被烧死
之前所投出的手杖却变成了一个森林,因此这种失败未尝不可以被描述为一次胜利。
问世于17世纪的《聊斋志异》为我们考察这种超越机制提供了一个范本。为什么《聊
斋志异》会出现在中国的北方,而非江南,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陈寅恪的解释
是:《聊斋志异》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压抑的结果,从而假托于狐女灵怪,对自身的经验
和欲望进行宣泄、超越。而在晚明时期的江浙地区,由于地方丝织品经济所造成的社会
繁荣,特别是当时社会名流生活风习的政治性空间已有了相当自由度,吴越名流已经可
以在世俗社会中与那些“狐女”(比如柳如是等人)自由往来,不必像蒲松龄那样假托
于梦幻了。
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开始在欧洲诞生,由于宗教的衰弱和资产阶级的日
益强大,为了化解日益粗鄙化、程序化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危机,文学开始以一种全新
的面貌出现,其功能被加以强调: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
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启蒙运动的深入,文学从一种神秘的经验开
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
发物于18世纪末的欧洲文学变革,与其说是对文学功能的重新发现,还不如说是对文
学的强行“征用”。而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则毫无疑问受到这一变革的影响,
尽管两者之间的出发点、具体进程和后果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文
学作用的过分强调。小说这样一个形式,从“街谈巷议”的微末小技,一跃而成为关乎
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
(摘编自格非《记录与超越》)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在不同时代承担的社会职能从来都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文学的功能在随着
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B.在中世纪,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但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
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
C.晚明时期,江浙地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政治空间有相当的自由度,吴越名流
不再需要假托于梦幻的作品。
D.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的诞生,既是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也是文学神
秘性消解的一种表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想了解十八世纪以前宗教和权贵对文学的束缚及影响,《荷马史诗》应
是可供参考的书目。
B.文学作品的内容无须都要获得理性的证明,其中超越现实的创作能给予读者心理
上的补偿和满足。
第2页,共22页
C.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受到欧洲的影响,过分强调文学的作用,放大了
文学的功能。
D.小说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取得重要的社会地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
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下列作品不是以反映“世俗生活”或“个人经验”为主的一项
是__
A.薄伽丘的《十日谈》
B.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C.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D.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4.文中提出的文学功能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5.根据文中观点,简要分析蒲松龄的《促织》怎样体现了文学的代偿性机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篱下
萧乾
住姨家和住姥姥家有什么不同呢?姥姥死了,当然只好住姨家。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
耳朵就没听进那句辛酸话:“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
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数落起来。姨口
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
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
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
姨家的什么都讲究。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
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
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妈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
天一亮,环哥要看那肥胖的龙睛鱼去。他要起来。
“给我睡下,小鬼。”
“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
“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
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也不出房门。
吃过早粥。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干啊”,可是,连妈想找事做还没有头绪呢。就说:“小
兔崽子,你给我乖乖儿地在房里呆着就是干活儿了。”
这,环哥哪儿成,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一转眼,他就丢下纳鞋底子的妈,
溜出房去了。
一出房门,就见到梳了黑漆漆、圆滚滚辫子的表妹蹲下两条小腿,低着腰,在花丛里拾
花籽,环哥就也帮起忙来。不一会儿表妹就和他熟起来。他就说:“该叫我掐两朵花给
我妈了!”环哥居心逗表妹,就索性把顶大的一朵掐了下来。登时,小姑娘就忘掉了适
才的友谊,呜咽着“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家”地走进厢房来,喷着小嘴告状。
妈听了多扎心哪。她只好拍拍外甥女抽搐着的小肩膀,再在亲生的肉上拧两下。环哥一
向对付身体上折磨的办法是一阵巨大而无泪的嚎啕。于是,午饭的时候,姨父好心地劝
妈还是别打孩子。
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
想到枣,环哥对着那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树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使他
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两只粗手抓着表弟文弱的肩膀问:“你会爬
树吗?”
“不会。”
“来。”环哥牵了表弟的袖头往后院走。“我爬给你看。”
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这不是他常来的地方。
“你呆在底下。我去打,你捡。”环哥盘了双臂熟练地嘱咐着。
“不,不。我爸爸不准动这树。他留八月节雇人打下来,送衙门上司的礼。”年年张老
爷一口袋,赵老爷一蒲包地送。留在家里的只有两悖悖盒子,而且是小个儿的。
“干么雇人打呢,真是饭桶!来吧。瞧一一”环哥朝拳头吹了口气,便把一只脚蹬定那
枣树的一块疤痕,双手一抱,就离开地面了,吓得立在地面上的同伴直嚷留神。
“算什么!这白玩儿!”说着,环哥敏捷地掉换了三脚两脚,小小身子已隐在果实累累
的树枝里了。接着,运用了小身躯所有的气力在那树枝上蹦跳,立时树叶如暴雨似地刷
刷的摩擦了起来。长圆的枣,满红的,半红的,甚而青青的,都如雹子似地僻哩啪啦地
坠到墙根下,坠到熟菊花茎下,坠到表弟脖子上了。立时,羞怯的孩子也为这阵枣雨兴
奋起来,乐得屈下腰去,选红的向兜里揣。
环哥骄傲地说:“这,这不算什么!我们家里的树比这两棵还壮。结的圆枣有这么大一一”
说着环哥用两个手指圈成一个大大的圆环。
“你爸让你上树吗?”表弟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
“我爸有半年多不在家了,”环哥夸耀地说,“我爸在北平有了阔事情。北平是顶大顶
大的地方,比这儿还阔多了,什么都有——”
“别瞎吹,你没有爸爸的。”
“你敢说!你才没有呢!”
第4页,共22页
“别急,我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一一”
“说什么?”
“说你爸不要你们了!”
“放屁!”环哥挽起袖子来了。“你瞎说我揍你!”
环哥一把就抓着表弟的领子,啪的一声,环哥的手掌落在那细嫩的皮肉上,随着是表弟
的哭声。
环哥丢下领口被扯破的表弟,丢下那些“臭”枣,和慌忙奔来的姨母撞了个满怀,就一
直逃回厢房去。
看了环哥身。上的泥迹,妈着起急来了。
“又造什么孽了,小鬼!”
“妈,”环哥嗡着热泪扑到妈怀里,“爸不要咱们了吗?”
妈由窗口望着飘在暮色里的炊烟,茫然地摇头。
晚上,姨到房里和妈说呀说呀说到半夜。环哥蜷在被窝里酣睡了。朦胧中,他只听姨说
了许多声:“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
等环哥醒来,那只柳条箱又已捆好立在门口了。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须,用极温
善有礼貌的语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自家人,干么这么忙着走?”
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朝这温善的人摇着头。
1934年9月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一亮环哥就要起床出去干活,吃过早粥他又要求找活儿干,说明环哥是个勤劳
能干的孩子。
B.表弟对骄傲的环哥又羡又妒,他故意“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说出事情的真
相,以此来刺痛环哥。
C.表妹表弟能和环哥一起玩但最终又都闹别扭,主要因为他们是城里孩子,与环哥
所受教育不同。
D.姨父在母亲和环哥面前总是“客气的”“有礼貌的”“好心的”,这与他内心真
实的想法形成了反差。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去投奔姨母家的路上,年幼的环哥没听进去母亲那句辛酸的话,这为后文的情
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小说的题目“篱下”点明了环哥与母亲寄人篱下的处境。环哥睡前惦记着姨家讲
究的物件就体现了这一点。
C.小说对母亲着墨不多,但“茫然地摇头”“勉强的微笑”等精当的刻画,突出了
母亲内心的悲哀与无奈。
D.小说讲述了母子二人被亲人遗弃的故事,选取的是日常生活的片段,情节安排看
似散漫随意,实则有迹可寻.
8.文中画线句描写了环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请分析其作用。
9.萧乾在《篱下集•序》中说“这不是童话……表现的是复杂的人生”,但他是站在
孩子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兴元元年,朱济更国号曰汉巴自称汉元天皇。帝诏进李晟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李晟大陈兵,谕以收复京城。先是,晟引示以所陈兵,谓曰:”归语诸贼:努
力固守,勿不忠于贼也!”皆饮之酒,给钱而纵之。遂引兵至懑化门外,耀武而还。贼
不敢出。晟召诸将,问兵所从入,皆请“先取外城,据班巾,然后北攻宫阙"。晟曰:
“坊市狭隘,贼若伏兵格斗,非官军之利也。今贼重兵皆聚苑中,不若自苑北攻之,溃
其腹心,贼必奔亡。如此,则宫阙不残,坊市无扰,策之上者也。”诸将皆曰:“善.”
乃牒商州节度使尚可孤等,刻期集于城下。
丙申晟方自临筑垒讹骁将张庭芝引兵大至晟谓诸将回始吾忧贱潜匿不出今来送死此天
赞我不可失也时华州营兵少,贼并力攻之,晟命李演等帅精兵救之。贼败走,演等追之,
乘胜入光泰门;再战,又破之。晨复出兵,诸将请待西师至夹攻之。晟曰:“贼数败,
已破胆,不乘胜取之,使其成务,非计也。”贼又出战,官军屡挟。晟陈兵于光泰门外,
使李演及王泌将骑兵,史万顷将步兵,直抵苑墙。晟先使人夜开苑墙二百余步,比演等
至,贼已树概塞之,自耕中刺射官军,官军不得连。晨怒,叱诸将日:“!”万顷惧,
帅众先进,拔栅而入,任、演引骑兵继之,贼众大溃。她令言等犹力战,晟命步骑蹙之,
且战且前,凡十余合,贼不能支。至白华门,有贼数千骑出宫军之背,晟帅百余骑回御
之,左右呼曰:“相公来!”贼皆惊溃。
晟屯含元殿前,舍于有金穹仗,命京兆尹李齐运等安慰居人。晟大将高明曜取贼妓,尚
可孤军士擅取贱马,晟皆斩之,军中股栗。公私安堵,秋毫无犯,远坊有经宿乃知官军
入贼者。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三十三》)【注】①藩镇之乱时期,唐德宗仓皇出逃。
太尉朱武接受乱兵拥戴,在长安即位称帝。
第6页,共22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丙申/晟方自临筑垒/讹骁将张庭芝引兵大至/晟谓诸将日/始吾忧颓潜匿/不出/今来
送死/此天赞我/不可失也/
B.丙申/晟方自临筑垒/讹骁将张庭芝/引兵大至/晟谓诸将曰/始吾忧贼潜图/不出/今
来送死/此天赞/我不可失也/
C.丙申/晟方自临筑垒/讹骁将张庭芝引兵大至/晟谓诸将日/始吾忧贼潜匿不出/今来
送死/此天赞我/不可失也/
D.丙申/晟方自临筑垒/'批骁将张庭芝/引兵大至/晟谓诸将日/始吾忧贼潜臣不出/今来
送死/此天赞/我不可失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化门,长安城门之一。长安城四面共十二门,如李贺诗中有“十二门前融冷光”。
B.坊市,原指长安城中纵横交错的笔直街道划分出的规划整齐的区域,文中指作坊。
C.相公,旧时对人的尊称,多指富贵人家子弟;也可以指宰相,文中是宰相之意。
D.右金吾,唐代中央十六卫之一,属中央军。左右金吾卫,负责宫中与京城的警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晟劝说俘虏不要对叛贼忠心耿耿,赏钱赏酒给他们,并将其放回以瓦解叛军。
B.李晟与诸将商议了作战策略后,又传书给节度使尚可孤等人,限定日期在城下会
合。
C.为了抓住战机,李晟没有等待西师到来以夹击敌人,而是果断出兵,官军屡战屡
披。
D.李晟惩治不法将士,对百姓秋毫无犯,有的百姓过了一夜后才知道官军已入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姚令言等屡遣谋人觇晟进军之期,皆为逻骑所获。
②纵贼如此,吾先斩公辈矣!
14.李晟收复长安时,主张避开坊市从苑北进攻,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
刘禹锡
扬州从事冈夜相寻,无限新诗月下吟。
初服已惊玄发长,高情犹向碧云深。
语馀时举一杯酒,坐久方闻四处砧。
不逐繁华访闲散,知君摆落俗人心。
[注]唐代,淮南节度使治所为扬州;从事,是唐代参谋等幕职的泛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乘闲前去拜访友人廖参谋时所作,二人于月下吟咏,诗兴浓郁。
B.“高情”一句与“便引诗情到碧霄”写法相似,均借高远无垠的空间来写情。
C.颈联写二人对坐交谈,意兴盎然,不觉时间流逝,畅叙许久方闻砧声四起。
D.本诗作为酬赠作品,自然流畅、简练爽利的语言中蕴含了诗人真挚的情感。
16.诗的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I)《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三条:一是在物质上,即“食无求
饱”“居无求安”;二是在言行上,即“":三是在目标上,即“
(2)词评家论词,有“转折跌宕处,多用去声”和“用去声发调,有跌宕飞动之美”的
观点。姜夔的《扬州馒》中就多有用去声字领起的句子,如“,
(3)古人常借酒兴作诗,盛酒的“樽”(尊)的意象随之出现在很多诗词中,如: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临床医学的平均误诊率为30%,其中80%的医疗失误是由
思维和认识错误导致的。《医生的抉择》一书提到,每个医生心里都有片墓地。
误诊研究是医学发展的同行者,医生需要借助误诊成长,丰富经验。
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留下痕迹的“大家”,在回望从医生涯时,极少提及成就,都在
讲犯过的错误。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第8页,共22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创设了写意的诗词意境。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
天上来”到“五环破冰而出”,再以一朵雪花的故事延续到闭幕式,演绎了传统文化的
浪漫。其效果不输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冬奥服装也让全球观众一眼就看出了中国
元素。独立设计师陈鹏表示,他从冰灯、冰雕中找寻《冰雪五环》未来冰球队服装的灵
感,选用透明PET光栅材料结合3D打印技术,还原出晶莹剔透的“冰琉璃”质感:《雪
花》舞蹈中的和平鸽儿童服装,融入了对非遗“蔚县剪纸”的二次创作,再通过植绒、
锦缎镂空、刺绣三种工艺来突显窗花的层次和结构;举旗手服装的设计则采自京张赛区
的山形以及《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王逢陈设计了奥林匹克会旗护旗手的服装,在
艺术印花羽绒服外套上不仅绘有天坛、长城,还勾勒出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和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的图案。而最后出场的中国代表队队服,采用单人单版的
方式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材量身定制;出自“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得主叶锦添之手
的领奖服“冠军龙服”则以汉字“中”为灵感,融入小立领、一字扣等元素,结合科技
手段,兼顾了轻量性和保暖性。
19.下列诗句,与画横线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
C.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雪如意”和“雪飞天”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
扬国光“。
B.1964年7月,“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
然雄性不育株。
C.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空间站,被人们称为大国
重器“三剑客”。
D.“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其差别就几乎
是一字千金。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最后登台的中国代表队队服,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材采用单人单版的方式量身
定制。
B.而最后登台的中国代表队的队服,运用单人单版的方式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材量
身定制。
C.而最后出场的中国代表队队服,运用单人单版的方式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材量身
定制。
D.而最后出场的中国代表队的队服,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材采用单人单版的方式量
身定制。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毕飞宇(作家):“不真”在古玩界是非常时髦的词。“不真”是什么呢?是假,
但在古玩界没有人用“假”这个词,他们说“不真”。
张立宪(杂志主编):但你是写小说的,①,如何还有对“不真”的考量?
毕飞宇:我是写小说的,面对现实虚构,不真。……但虚构不是撒谎,虚构是当认
知、逻辑抵达极限、力所不及的时候,人类所找寻到的一种更加可靠的求真的方法。
虚构是更高意义上的求真。
张立宪:你说你看影片的时候很少。是因为你吃文学这碗饭,②?
毕飞宇:就“求真”的功能而言,语言的能力强于影像,这是我个人的偏见。张导
是不是要反驳我?
张同道(导演):我觉得纪录片依然是抵达真实的一种方式。但③,纪实只
是走向真实的一种方法。按照纪实的逻辑拍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真实的,但它在中
间调整了逻辑。
请在下列社会现象或文学作品的内容中,选出最能够体现“差序格局”基本特点的一项
并简要分析。
A.《祝福》中祥林嫂的丈夫去世之后,婆婆强迫祥林嫂嫁给住在山里的贺老六。
B.《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我”要上学时被亲生父母从大堰河家带回了自己家。
C.费孝通10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他的儿子出生在云南,但是籍贯仍然是吴江。
D.《红楼梦》中贾宝玉认为论亲戚,他和林黛玉的关系比和薛宝钗的关系更近。
第10页,共22页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B、D、C、、
【解析】(1)A.“文学在不同时代承担的社会职能从来都是不一样的”无中生有。由
原文“文学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职能?它的功能如何?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恰恰意
味着文学的功能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可知,原文说的是“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
答案”,并没有说“文学在不同时代承担的社会职能从来都是不一样的”。
C.“政治空间有相当的自由度,吴越名流不再需要假托于梦幻的作品”错误。由原文
“而在晚明时期的江浙地区,由于地方丝织品经济所造成的社会繁荣,……不必像蒲松
龄那样假托于梦幻了”可知,原文说的是“当时社会名流生活风习的”政治性空间已有
了相当自由度,吴越名流“不必像蒲松龄那样假托于梦幻了”,而不是“不再需要假托
于梦幻的作品”。
D.“也是文学神秘性消解的一种表现”错误。由原文“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
念开始在欧洲诞生,由于宗教的衰弱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强大,为了化解日益粗鄙化、程
序化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危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启蒙运动的深入,文学从一种神
秘的经验开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可知,“文
学概念的诞生”不是“文学神秘性消解的一种表现”。“神秘性消解”也与原文不符。
故选:B»
(2)D.“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无中生有。由原文“但有一点是共
同的,那就是对文学作用的过分强调。小说这样一个形式,从‘街谈巷议'的微末小技,
一跃而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可知,原文并没有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
阶段的必然结果”。
故选:D。
(3)根据原文“文学的社会性内容也受到一定的压抑,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
验的描述尚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悲剧的发生总是与不可知的命运、必然性以及
上帝的存在纠缠在一起”可知I,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验的描
述尚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所以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不是以反映“世俗生活”
或“个人经验”为主的。
故选:C»
(4)由材料“从文学的功能方面来看,它与宗教一样,都是超越现实的伟大的激情。
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在欲望受到挫折时,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
败时,希望能从文学中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文学中就有了超越现实的创作。只不过,
这种超越往往是象征性的,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机制而出现的,不可能获得理性的证明”
可知,文学功能有:作为一种代偿机制给人以安慰。
由材料“为了化解日益粗鄙化、程序化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危机,文学开始以一种全新
的面貌出现,其功能被加以强调: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
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可知,文学功能有: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
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
(5)由材料“从文学的功能方面来看,它与宗教一样,都是超越现实的伟大的激情。
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在欲望受到挫折时,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
败时,希望能从文学中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文学中就有了超越现实的创作。只不过,
这种超越往往是象征性的,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机制而出现的,不可能获得理性的证明”
可知,文学的代偿机制指文学中超越现实的创作能使人们在欲望受挫、遭遇不幸或失败
时得到解释和安慰。
《促织》中成名好不容易得来的促织,却被他九岁的儿子扑死,儿子又惧怕父亲责罚而
投井自杀,成名由短暂的欣喜又跌入极度的悲哀。至此,故事似乎再度到了难以发展的
地步。此时,作者又施展出《聊斋志异》中惯用的起死回生本领,幻造出成名之子魂化
促织的情节。成名终于绝地逢生,并因进献上品促织有“功”,转贫为富,并过上了良
田百顷、“楼阁万椽”的富人生活,作品中这种逆转和大团圆的结局给读者带来了一定
程度的心理安慰。
答案:
(1)B
(2)D
(3)C
(4)①作为一种代偿机制给人以安慰。
②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
③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
(5)文学的代偿性机制指文学中超越现实的创作能使人们在欲望受挫、遭遇不幸或失
败时得到解释和安慰。
《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织”的情节,使成名绝地逢生,并因进献上品促织有“功”,
转贫为富。作品中这种逆转和大团圆的结局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安慰。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作答此题,要注意回文定位,联系
第12页,共22页
上下文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理解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
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
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3)本题考查分析推断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首先到文中找到相关的信
息区间,提取关键词语,最后按着相关的标准简单地进行分类整理,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中观点,分析实例的能力。作答此题,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关
依据,联系案例进行分析即可。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阅读方法:快速阅读,读出文中逻辑,找到核心主线。
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点:
①读题目:明确论述及讨论对象,帮助迅速找到文中中心观点和文章主线;
②梳理文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③抓取段落内容细节:每段中心句基本分布在开头或结尾;段落中注意句号、分号等划
分层次的标点。
6~9.【答案】C、D、、
【解析】(1)A.“吵着要起床出去干活”“说明环哥是个勤劳能干的孩子”错。“天
一亮”环哥并非真要“起床出去干活”,而是要去看鱼,“要看那肥胖的龙睛鱼去”;
当然也并非展现环哥“勤劳能干”,而是要表现他的好奇与贪玩。
B.“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环境及所受教育的不同”原因表述绝对化。环哥与表妹的
矛盾,主要是因为他的恶作剧;而与表弟的矛盾,主要是因为表弟说他和妈妈被抛弃的
话刺激了他。
D.“这都表明姨父是一个热情、善良的人”错。作者刻意地强调,运用的是反语,表现
了姨夫的虚伪。
故选Co
(2)D.姨母与姨父之间不构成任何对比,姨母说“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
也只是托辞而已,他们都不愿意再收留环哥母子。
故选D„
(3)画线句是环哥对从前乡村生活的回忆,连续三个“他想着……”以及一个“他想
起……”,表达了环哥对从前乡村生活的深深怀念;他怀念的对象有黄狗、高粱、猫和
枣,可以想见他在家时与那条体己的黄狗奔跑,在黄昏的田野看高粱,与杜家的猫玩耍,
还有约了同伴扛了小竹竿去偷枣,这些描写也侧面表现了环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
对家乡黄狗、高粱、猫、秋瓜等美好的回忆与现在“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
形成对比,突出了此时环哥的寂寞无聊。
最后一句“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照应了后文打枣的情节,
为后文环哥带着表弟打枣作了铺垫。
(4)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主要情节,如开头写环哥和母亲投靠姨母家,“把带来
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说了起来。姨口口声声
地说……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写第二天早起环哥要出去看
鱼,而妈怕打扰姨母一家不让他出门,“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
答应起来不出房门”;写环哥逗表妹掐花、带着表弟打枣等。采用第三人称便于客观、
冷静地描写现实世界,尤其是儿童的世界。
小说穿插运用儿童视角,如初到姨母家的环哥对什么都好奇,“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
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
纸莲花”;写环哥想家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
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想到枣,环哥对着那由屋脊背后伸出
来的枣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中间通过转
换儿童视角,使儿童眼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构成强烈的反差。
两种视角来回切换,有利于刻画不同人物,既写出母亲的悲苦和寄人篱下的谨小慎微,
也写出环哥的活泼好动,与表妹表弟这些城里孩子的不同,姨夫和姨母的自私虚伪等;
视角转换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主题,如乡村与城市的差别,亲情的淡漠等。
答案:
(1)C
(2)D
(3)①美好的回忆,体现了环哥对从前乡村生活深深的怀念,也侧面表现了环哥活泼
好动的性格特征;②美好的回忆,与环哥此时的处境形成反差,突出了环哥当下的“寂
寞孤单”;③最后一句想到梁家园的枣,为后文环哥带着表弟打枣作了铺垫。
(4)①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主要情节,便于客观、冷静地描写现实世界,尤其是
儿童的世界;②小说穿插运用儿童视角,使儿童眼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构成强烈的反差;
③两种视角来回切换,有利于刻画不同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主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的内容回归原文,
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正误。
第14页,共22页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
联系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语句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语句内容,再联
系人物情感,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角度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白“孩子的角度”是第三人称,
由此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10~14.【答案】C、C、A、、
【解析】(1)C.丙申,是时刻,晟指的李晟,根据“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的
原则,时间名词后断句,人物名词前断句。毗指朱毗,骁将指骁勇善战之将,晟谓诸将
曰意思为“李晟对诸位将士说","日"后是所讲的话,要在“曰”处断句,“此天赞
我”意思为“这是上天帮助我”,“赞”意思为“帮助”,动词后接宾语,再进行断句,
结合上述词义、句意、文意。句意:丙申(二十六日),李晟正在亲自指挥修筑营牟时,
朱济的骁将张庭芝领兵卷地而来,李晟对各将领说:''最初我还担心贼军躲藏着不肯出
战,现在赶来送死,这是上天助我,良机决不可失!”故选C。
(2)C.“相公”,指的是李晟,是左右亲军对其的称呼,并非指宰相,故C错误,答
案为C。
(3)A.结合原文“归语诸贼:努力固守,勿不忠于贼也!,翻译为:告诉叛逆之人,要
努力的坚守,不要不忠于敌军,这体现了朝廷军队消除叛乱自信,又塑造起仁义宽厚、
但却正气逼人的高尚形象,瓦解了敌军士气”可知“李晟劝说俘虎不要对叛贼忠心耿耿”
与原文不符,故选A。
(4)①屡,多次;谍人,间谍;觇,暗中观察;逻骑,巡逻的军队;所获,被……擒
获。译文:姚令言等人多次派遣探子前去刺探李晟的进军日期,但是全都被巡逻的士兵
擒获。
②纵,放纵;如此,到这样的地步;公辈,你们这些人。译文:把贼人放纵到这样的地
步,我先斩杀你们这些人!
(5)分析李晟收复长安时,主张避开坊市从苑北进攻的原因,要结合“坊市狭隘,贼
若伏兵格斗,非官军之利也。今贼重兵皆聚苑中,不若自苑北攻之,溃其腹心,贼必奔
亡。如此,则宫阙不残,坊市无扰,策之上者也”的含义分析,该句的意思是:坊市狭
窄,倘若贼军在那里埋伏下兵马,与我军搏斗,对官军并没有好处。现在贼军的重兵都
聚集在宫苑中,不如从宫苑北面进攻他们,使他们的核心先行崩溃,敌军肯定就会逃亡。
这样做,宫苑不会残破,坊市不受骚扰,这才是上策呢!所以,结合“坊市狭隘,贼若
伏兵格斗,非官军之利也”可知,原因之一为:坊市地形狭窄,与官军作战不利。结合
“今贼重兵皆聚苑中,不若自苑北攻之,溃其腹心,贼必奔亡”可知,原因之二为:从
宫苑北面进攻,可以使敌军的核心先行崩溃,敌军不战自亡。结合“则宫阙不残,坊市
无扰”可知,原因之三为:可以保住宫苑和坊市。
答案:
(1)C
(2)C
(3)A
(4)①姚令言等人多次派遣探子前去刺探李晟的进军日期,但是全都被巡逻的士兵擒
获。
②把贼人放纵到这样的地步,我先斩杀你们这些人!
(5)①坊市地形狭窄,与官军作战不利。②从宫苑北面进攻,可以使敌军的核心先行
崩溃,敌军不战自亡。③可以保住宫苑和坊市。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
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
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
相关知识,平时学习中多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
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概括要点。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第16页,共22页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
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
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
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5~16.【答案】A、
【解析】(1)A.“察觉自己的过错”“歉意”错误,这是对诗歌标题的曲解,标题
“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中“见”相当于“我”,“过”是“拜访”之意,“见
过”即为“拜访我”,这是对淮南廖参谋来拜访自己的酬答之作,含感激之意。
故选A。
(2)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然后结合全篇分析作者的情感。
“不逐繁华访闲散,知君摆落俗人心”意思是“你不追逐权贵之人却来拜访我这个闲散
之人,我知道您是摆脱了世俗之人的行为”。
由诗歌标题“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可知,淮南廖参谋在秋夕之时来拜访诗人,
所以尾联中的“不逐繁华访闲散”“摆落俗人心”的是廖参谋,而“闲散”则是指诗人
自己;廖参谋没有像那些“俗人”一样去“逐繁华”,而是来访我这个“闲散”之人,
这既是对友人不慕权贵的赞赏,也是对友人来访问自己这个闲散之人的感激;诗人说自
己是“闲散”之人,既有自嘲的成分,也暗含感伤之意,可知此时的诗人是闲置之身,
未受重用,所以自嘲之中是含仕途不顺的感伤落寞。
答案:
(1)A
(2)①表达了对好友的感激与赞赏之情。“不逐繁华”“摆落俗人心”是对好友不慕
权贵来访问自己的感激,更是对好友不流于世俗的行为的赞赏。②隐含了自身仕途不顺
的感伤之情。“闲散”一语突出诗人此时境况,落寞抑郁之情蕴含其中。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
认真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题干要求。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既要对诗歌内容做出整体把
握,又要对诗歌局部做出具体分析。
诗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
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
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17.【答案】【小题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小题2】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
【小题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解析】故答案为: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重点字:慎)
(2)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重点字:养)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重点字:羞)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
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
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
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
《论语》名句积累:
1.德不孤,必有邻。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答案】敢于直面错误花儿,不是因为懈怠了枝头的喧闹而枯萎,放弃了化作
春泥的使命;鹰儿,不是因为厌倦了凌霄的惬意而返巢,舍弃了九天揽月的信念。人儿,
不是因为敬畏了错误的羁绊而俯首,摒弃了拨云见日的气魄。
在跌跌撞撞的人生道路上,并非时时处处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面对着层出不穷的
错误,有人望而却步,甘拜下风,错过了战胜错误一一铸造另一片天地的机会。有人知
难而上,永不言败,不断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
真正的智者,不会惊艳于一时的繁花,而是把眼光定格于前方。拥有一双慧眼,你
第18页,共22页
会发现,其实,希望并没有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虔诚地蛰伏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角落。
陶渊明,这位真正的脱俗者,面对灰暗的政治和错误的世俗,没有感叹生不逢时,毅然
选择了田园生活,浩然活出了“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人格尊严。是的,他拥有一双
明智的眼,看破红尘,终究活出诗意的人生。
真正的强者,不会困顿于一时的无奈,而会把内心的热情凝结成不倒的信念之树。
具有不挠的信念,你就会感慨,梦想并没有被困难所打破,而是涌动在人生旅途没有停
滞的脚步里。越王勾践,在自己受到屈辱时,当自己的帝王尊严践踏在吴王马蹄下,当
自己的国家在风雨中岌岌可危时,他掷下马鞭,在历史的浮尘中隐藏了倔强和狂傲的微
笑,他卧薪尝胆,嚼尽了吴王的狞笑和困难的讥讽,终究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
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绝唱。是
的,他有不屈的信念,忍辱负重,再次迎来了辉煌的尊严。
朋友,踌躇行走时,不要凝眸于自己的困境,行走于淡泊宁静中,你会拥有“山随
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心境,回眸走过的路,你会发现,其实并不是像你一开始时看
到的那样,错误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有时,它能成为你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垫
脚石。
是的一一如果没有笑对冰天雪地,傲视冰雪的红梅,哪能赢得“梅花香自苦寒来”
的赞叹。如果没有直面污泥浊塘,婷婷玉立的荷花,哪能赢得“出淤泥而不染”的赏识。
如果没有立足陡崖岩缝,青翠苍劲的青竹,哪能赢得“千磨万击还坚韧”的美誉。
【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中举了一个事例,即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临床医学的
平均误诊率为30%,其中80%的医疗失误是由思维和认识错误导致的《医生的抉择》一
书提到,每个医生心里都有片墓地。误诊研究是医学发展的同行者,医生需要借助误诊
成长,丰富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留下痕迹的“大家”,在回望从医生涯时,极少提
及成就,都在讲犯过的错误。我们在审题时可抓住最后一句话:在回望从医生涯时,极
少提及成就,都在讲犯过的错误。由此可以从对待成就与错误的态度等方面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
1.敢于直面错误。
2.没有直面污泥浊塘,婷婷玉立的荷花,哪能赢得“出淤泥而不染”的赏识。
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
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
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
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
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
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
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
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
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
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19~21.【答案】C、B、D
【解析】(1)比喻。画横线的句子“两盘不同的菜,烹饪方式不同,味道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总结
- 9月份营销工作计划范文
- 关于每日工作计划模板锦集
- 2025春季学期幼儿园食堂工作计划
- 食堂后勤管理个人工作计划
- 4科技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计划
- 4宁夏:某年教育民生计划发布
- 《大孔树脂分离技术》课件
- 《多元函数》课件
- 《型材料的研制》课件
-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2024风电光伏组合箱变技术规范
- 2024年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 趣识古文字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吉林师范大学
- 格兰气吸精量播种机
- 舞台搭建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 园林规划设计-江南传统庭园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MOOC 信息安全-复旦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七年级期中考试考后分析主题班会课件
- 农科大学生创业基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社区矫正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