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展示(31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静默(jìn)棱镜(léng)咄咄逼人(duō)

B.侍弄(shì)莅临(lì)拈轻怕重(niān)

C.一霎(chà)粼粼(lín)刨根问底(páo)

D.荫蔽(yīn)徘徊(huí)参差不齐(cī)

2.(3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匍匐鹦鹉温驯沉默寡言

B.哺乳晕炫呻吟油然而生

C.硬朗搓拈祷告截然不同

D.蹒珊热忱安适惊慌失措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春风细雨唤醒了大地的时候,仿佛倾(qīng)倒了画家的颜料瓶,殷红、鹅黄、粉白……各种颜色随意地泼洒在萃绿的山坡上。

B.放眼望去,红色的土地、斑澜的稻田、蜿(wān)蜒的道路和绿油油的药材苗木,衬以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壮美的乡村新画卷(juǎn)。

C.望向2022,一届精采、非凡、卓(zhuó)越的奥运盛会将在这里上演,承载(zǎi)祝福与期待,全球共襄盛举,共创美好未来。

D.为了做好新书的校(jiào)对工作,保证不出差(chā)错,按时完成,他有时通宵达旦地工作。

4.(3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一年四季:春天的雨,________,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________,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____,给大树穿上朴素的秋装;冬天的雪,________,为天空遮上漂亮的幕帘。

A.细腻而轻柔迅疾而猛烈凉爽而惬意慈祥而温厚

B.凉爽而惬意迅疾而猛烈细腻而轻柔慈祥而温厚

C.慈祥而温厚迅疾而猛烈凉爽而惬意细腻而轻柔

D.细腻而轻柔凉爽而惬意迅疾而猛烈慈祥而温厚

5.(3分)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我)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金色花》是法国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B.老舍的小说《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让乔诺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

D.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沉。

7.(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B.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C.运动有三忌:一忌餐后不要立刻运动,二忌不要过度运动,三忌不要盲目运动。

D.为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各班都召开了交通安全主题班会。

8.(10分)理解文意,按要求默写回答。

(1)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崔久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以观沧海。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5),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6)默写《夜上受降城闻笛》全诗:

,。

,。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7分)

9.(7分)西宁新华联学校七年级(1)班开展“汉服文化节”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宣传汉服,校团委准备向全校学生征集宣传标语,请你试着拟写一则。

(2)校团委准备在“汉服文化节”期间围绕“汉服”开展三项活动,现已设计好第一项,请你帮忙设计后两项活动。

活动一:汉服礼仪展示

活动二:

活动三:

(3)近几年,很多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出现在马路上、公交车上,有些人投以异样的目光,认为他们是哗众取宠,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有些人投以欣赏的目光,认为应该鼓励更多的人穿汉服,以彰显我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对此,你有何看法?

三、阅读能力展示(32分)

10.(8分)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是,是代诗人。

(2)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14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包括哪三个方面内容?

(2)联系选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

(3)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4)揣摩下列句子,体会其表述效果。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有些人认为,当今社会只有金钱和物质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等都是空洞无力的,再来弘扬白求恩精神是不合时宜的。请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2.(10分)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爷爷的金色田野

杨汉立

①爷爷坐在田头,一支喇叭筒在唇间“吧嗒”一声,芬芳烟草味道自唇边漫过田野,漫过整个季节。水稻早已闻惯了这种香气,田野早已闻惯了这种香气,村庄也是如此。自春天播种开始,爷爷就天天穿行在村庄之中、田野之中和水稻之中,爷爷像村庄和田野的孩子,水稻像爷爷的孩子。

②用力一吸,爷爷觉得田野好香、村庄好香。这种香味是稻子邀约泥土的香味,和着老木屋的香味和饭菜的香味。爷爷看到了一些香气的河流,那桂花流出一些河流,那稻子流出一些河流,小溪、青山、草木、饭菜都流出一些河流。这些河流流过田野、流到云端。爷爷觉得这乡村的香气,滋养着他的生命,成为了他的灵魂,他注定离不开这个村寨,因为他离不开这种气味。

③在爷爷慈祥的目光中,水稻腼腆地低下头,笨拙却温柔地轻轻摆动身子,把柔情悄悄地变成一股浪,淹没爷爷,淹没田野,淹没村庄;鸟群飞过上空,把一些弧线交给天空和田野、村庄的目光,交给爷爷和水稻的遐想,爷爷的汗珠滴入泥土,缓缓进入根须,涌上茎秆、稻叶、谷穗。一瞬间,田野铺上了黄金。

④乡村的秋天就是唐朝,唐朝极为任性地喜欢盛大,喜欢热闹,喜欢肥厚。一株株水稻身怀六甲,身体越来越丰腴,她们以杨贵妃为标准,以胖为美,一个个展示着肥硕的身姿。稻田越来越挤,往日的行与列没有了,一株挨着一株,一穗与另一穗交错:她们是争宠的妃子。她们又是秋天放牧的羊群,为了争食秋天的阳光,一株与另一株挤,一行与另一行挤,一列与另一列挤,一丘与另一丘挤。整个田野那么美丽。

⑤这是一张由稻子交织的黄金毯子,田埂勾勒出图案,村庄、绿树缀于其间,不知是村庄、绿树烘托稻田,还是稻田簇拥着村庄。他们团结在一起,都是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都是同一台戏的各个角色。他们不计较是不是主角,主角努力在展示风采,配角也努力在增光添彩。青山静立于远方,他既是观众,默默地看着田野和村庄,他又参与演出,和田野、村庄组成一个大歌舞剧。馨香是主旋律,金黄是主色调,即使没有风,舞台上也有丰富的动作。

⑥这实在是一朵巨大的向日葵,是谁画出来的啊?他比梵高要伟大,画技要高超百倍。爷爷不晓得什么梵高,只觉得自己最喜欢一年四季中的秋季,秋天这么成熟,这么实在,这么令人喜悦。他微笑着,边走边抚摸一下稻穗,像捋着他的胡须,他把稻穗抚摸成胡须,把胡须捋成稻穗。

⑦汗水和阳光是一天天沉积起来的,沉积多了就泛光,先是泛绿,越来越绿,绿得胀满,胀得田野装载不下,似乎要直奔汗水和阳光的源头而去,天空便暖和起来,心灵便温润起来。然后泛黄,越来越黄,直到比黄金还诱人,直到分不清是阳光染黄了稻谷,还是稻谷染黄了阳光。

⑧直到那天,父亲把整个季节卷成一支喇叭,在一个响晴中吹响了号角,引我们兄弟,以田野为砥,用阳光和汗水打磨岁月,收取零存的汗滴和黄金。爷爷不甘示弱,拍打了好一阵子腰腿,不理会我们要他休息的劝告,踏入稻田。这个时刻,乡村开始沸腾,嘭嘭作响的打稻谷声,在田野里此起彼伏,像一台侗族大歌,多声部的合唱激励着季节。一群鸟雀从东山飞到西山,又从西山飞到东山,把飞翔的影子投在田野里,让田野有飞翔的音符。

⑨母亲的饭香远远飘来,弥漫整个田野。母亲一句声音拖得长长的呼喊“吃饭啦﹣﹣”,把我们呼唤得格外饥饿,似乎可以吃下一整份鼎罐饭,可以吃下整个田野,可以吃下整个秋季。我的心柔软起来,像那些湿润的田泥,让一些脚慢慢陷下去,然后用一种细腻包裹它,让它发酥发软,让它长出须根,长成一株硕大的水稻。

⑩在饥肠辘辘却又满怀醉意中,伫立在秋色里,于是便有一些种子在心里悄悄生根、发芽、猛长。我的心田有了四季轮回,其中的秋天也一定会有属于我的金黄的田野。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4日24版,有删节)

(1)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2)秋天的田野主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爷爷的汗珠滴入泥土,缓缓进入根须,涌上茎秆、稻叶、谷穗。

②以田野为砥,用阳光和汗水打磨岁月,收取零存的汗滴和黄金。

(4)文章表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加以概括。

四、写作(50分)

13.(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像什么一样生活,是一种向往,一种尝试,一种使命;像雄鹰一样自由翱翔,像彼得潘一样永葆童真,像祁发宝一样守边戍疆……用你喜欢的方式,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请以“像________一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规范。

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展示(31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静默(jìn)棱镜(léng)咄咄逼人(duō)

B.侍弄(shì)莅临(lì)拈轻怕重(niān)

C.一霎(chà)粼粼(lín)刨根问底(páo)

D.荫蔽(yīn)徘徊(huí)参差不齐(cī)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解析。

A.有误,“静默”的“静”应读作“jìng”;

B.正确;

C.有误,“一霎”的“霎”应读作“shà”;

D.有误,“徘徊”的“徊”应读作“huái”。

故选:B。

2.(3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匍匐鹦鹉温驯沉默寡言

B.哺乳晕炫呻吟油然而生

C.硬朗搓拈祷告截然不同

D.蹒珊热忱安适惊慌失措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A.正确;

B.有误,“晕炫”的“炫”应为“眩”;

C.有误,“搓拈”的“拈”应为“捻”;

D.有误,“蹒珊”的“珊”应为“跚”。

故选:A。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春风细雨唤醒了大地的时候,仿佛倾(qīng)倒了画家的颜料瓶,殷红、鹅黄、粉白……各种颜色随意地泼洒在萃绿的山坡上。

B.放眼望去,红色的土地、斑澜的稻田、蜿(wān)蜒的道路和绿油油的药材苗木,衬以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壮美的乡村新画卷(juǎn)。

C.望向2022,一届精采、非凡、卓(zhuó)越的奥运盛会将在这里上演,承载(zǎi)祝福与期待,全球共襄盛举,共创美好未来。

D.为了做好新书的校(jiào)对工作,保证不出差(chā)错,按时完成,他有时通宵达旦地工作。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解析。

A.有误,“萃绿”的“萃”应写作“翠”;

B.有误,“斑澜”的“澜”应写作“斓”,“画卷”的“卷”应读作“juàn”;

C.有误,“精采”的“采”应写作“彩”;

D.正确。

故选:D。

4.(3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一年四季:春天的雨,________,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________,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____,给大树穿上朴素的秋装;冬天的雪,________,为天空遮上漂亮的幕帘。

A.细腻而轻柔迅疾而猛烈凉爽而惬意慈祥而温厚

B.凉爽而惬意迅疾而猛烈细腻而轻柔慈祥而温厚

C.慈祥而温厚迅疾而猛烈凉爽而惬意细腻而轻柔

D.细腻而轻柔凉爽而惬意迅疾而猛烈慈祥而温厚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此题作答,可结合不同季节的特点辨析,如春天一般雨小,可用“细腻而轻柔”形容;而夏天多雷雨天气,比较迅疾;秋天的风在丝燥热里略带凉意;冬天的雪,寓含对明年的期盼与欣喜,可用“温厚”形容。

故选:A。

5.(3分)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我)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把握。

A.比喻、排比。

B.拟人。

C.没有运用修辞。

D.比喻。

故选:C。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金色花》是法国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B.老舍的小说《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让乔诺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

D.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沉。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A.有误,泰戈尔是印度人;

B.有误,《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散文;

C.有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是美国的莫顿亨特;

D.正确。

故选:D。

7.(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B.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C.运动有三忌:一忌餐后不要立刻运动,二忌不要过度运动,三忌不要盲目运动。

D.为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各班都召开了交通安全主题班会。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有误,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B.有误,两面对一面,在“是”后加“能否”。

C.有误,否定不当,删去所以的“不”。

D.正确。

故选:D。

8.(10分)理解文意,按要求默写回答。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久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6)默写《夜上受降城闻笛》全诗: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影入平羌江水流(重点字:羌)

(2)岐王宅里寻常见(重点字:岐)

(3)应傍战场开

(4)东临碣石山岛竦峙(重点字:竦)

(5)秋风萧瑟

(6)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重点字:烽)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7分)

9.(7分)西宁新华联学校七年级(1)班开展“汉服文化节”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宣传汉服,校团委准备向全校学生征集宣传标语,请你试着拟写一则。

(2)校团委准备在“汉服文化节”期间围绕“汉服”开展三项活动,现已设计好第一项,请你帮忙设计后两项活动。

活动一:汉服礼仪展示

活动二:汉服知识问答

活动三:汉服主题班会

(3)近几年,很多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出现在马路上、公交车上,有些人投以异样的目光,认为他们是哗众取宠,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有些人投以欣赏的目光,认为应该鼓励更多的人穿汉服,以彰显我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对此,你有何看法?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作答此题,要求内容具体,紧扣“‘汉服文化节’”主题;其次,语言简洁、紧扣主题;可以巧用修辞,妙答情意;还要健康积极,亲切友善。如:着汉服霓裳,品盛世文明。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内容的能力。因为这次的活动是以“‘汉服文化节’”为主题的,所以在设计活动内容的时候需要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计,可以设计为:汉服服装秀、汉服知识问答等。

(3)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述。此题为开放题,解析不唯一,观点明确,并有一定的理由支撑即可。因为活动是以“‘汉服文化节’”为主题,所以以支持这种作法为主,从弘扬中华文化,提醒更多人的关注,并让汉服让越来越多的了解、接受的角度来阐述理由即可。

(1)示例一:汉服之花,芬芳校园。

示例二:推动汉服风,共筑中国梦。

(2)示例:汉服知识问答汉服主题班会

汉服主题班会

(3)示例:我支持这种作法,汉服是流传和发展了包括汉、隋、晋、唐各朝代几千年的汉民族传统服饰,它飘逸灵动、端庄秀丽、有垂坠感。穿汉服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了保留下我们自己的民族服装。

三、阅读能力展示(32分)

10.(8分)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是李白,是唐代诗人。

(2)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王昌龄贬龙标尉,李白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积累可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绝句。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

(3)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明月”象征着纯洁、高尚,诗人在许多诗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诗人和友人。诗人将“明月”人格化,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表述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解析:

(1)李白唐

(2)描绘了一幅柳絮飘坠、杜鹃啼鸣的暮春景象;渲染出一种悲愁哀伤的气氛。

(3)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11.(14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包括哪三个方面内容?

(2)联系选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

(3)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4)揣摩下列句子,体会其表述效果。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有些人认为,当今社会只有金钱和物质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等都是空洞无力的,再来弘扬白求恩精神是不合时宜的。请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述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以及拓展理解。根据“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可得:毛泽东同志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概括为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的内容。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文本中的“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可得对工作有责任心。根据“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可得勇挑重担。根据“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可得不自吹自擂。根据“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可得对人民满腔热忱。

(3)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细读第二段可知,“不少的人”对工作的态度: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对同志、人民的态度: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工作的要求: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白求恩是“极端负责任”“极端的热忱”“精益求精”。通过两相对比,能更好地突出白求恩求的精神的可贵,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话句式整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对白求恩高风亮节的精神作出评价,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达到高潮。

(5)本题考查阅读看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析不唯一。示例:在当今社会,对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应作宽泛的理解。毫不利己并不是没有个人利益,而是不能把追求个人利益作为人生目标,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自私自利永远是为社会所唾弃的行为,永远是社会的美德。因此弘扬白求恩精神是永不过时的。

解析:

(1)毛泽东同志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概括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的内容。

(2)对工作有责任心,勇挑重担;不自吹自擂;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忱。

(3)对比手法,详写了“不少的人”对工作对同志的种种表现,与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必要。

(4)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5)示例:白求恩精神是一种国际主义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它,可以给正义的国家和人民以人道主义的帮助,反对那些怀有恶意的、制造事端的国家,对这些国家表示强烈的抗议,予以谴责。我们要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和谐出一份力,今天弘扬白求恩精神仍是极有必要的。

12.(10分)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爷爷的金色田野

杨汉立

①爷爷坐在田头,一支喇叭筒在唇间“吧嗒”一声,芬芳烟草味道自唇边漫过田野,漫过整个季节。水稻早已闻惯了这种香气,田野早已闻惯了这种香气,村庄也是如此。自春天播种开始,爷爷就天天穿行在村庄之中、田野之中和水稻之中,爷爷像村庄和田野的孩子,水稻像爷爷的孩子。

②用力一吸,爷爷觉得田野好香、村庄好香。这种香味是稻子邀约泥土的香味,和着老木屋的香味和饭菜的香味。爷爷看到了一些香气的河流,那桂花流出一些河流,那稻子流出一些河流,小溪、青山、草木、饭菜都流出一些河流。这些河流流过田野、流到云端。爷爷觉得这乡村的香气,滋养着他的生命,成为了他的灵魂,他注定离不开这个村寨,因为他离不开这种气味。

③在爷爷慈祥的目光中,水稻腼腆地低下头,笨拙却温柔地轻轻摆动身子,把柔情悄悄地变成一股浪,淹没爷爷,淹没田野,淹没村庄;鸟群飞过上空,把一些弧线交给天空和田野、村庄的目光,交给爷爷和水稻的遐想,爷爷的汗珠滴入泥土,缓缓进入根须,涌上茎秆、稻叶、谷穗。一瞬间,田野铺上了黄金。

④乡村的秋天就是唐朝,唐朝极为任性地喜欢盛大,喜欢热闹,喜欢肥厚。一株株水稻身怀六甲,身体越来越丰腴,她们以杨贵妃为标准,以胖为美,一个个展示着肥硕的身姿。稻田越来越挤,往日的行与列没有了,一株挨着一株,一穗与另一穗交错:她们是争宠的妃子。她们又是秋天放牧的羊群,为了争食秋天的阳光,一株与另一株挤,一行与另一行挤,一列与另一列挤,一丘与另一丘挤。整个田野那么美丽。

⑤这是一张由稻子交织的黄金毯子,田埂勾勒出图案,村庄、绿树缀于其间,不知是村庄、绿树烘托稻田,还是稻田簇拥着村庄。他们团结在一起,都是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都是同一台戏的各个角色。他们不计较是不是主角,主角努力在展示风采,配角也努力在增光添彩。青山静立于远方,他既是观众,默默地看着田野和村庄,他又参与演出,和田野、村庄组成一个大歌舞剧。馨香是主旋律,金黄是主色调,即使没有风,舞台上也有丰富的动作。

⑥这实在是一朵巨大的向日葵,是谁画出来的啊?他比梵高要伟大,画技要高超百倍。爷爷不晓得什么梵高,只觉得自己最喜欢一年四季中的秋季,秋天这么成熟,这么实在,这么令人喜悦。他微笑着,边走边抚摸一下稻穗,像捋着他的胡须,他把稻穗抚摸成胡须,把胡须捋成稻穗。

⑦汗水和阳光是一天天沉积起来的,沉积多了就泛光,先是泛绿,越来越绿,绿得胀满,胀得田野装载不下,似乎要直奔汗水和阳光的源头而去,天空便暖和起来,心灵便温润起来。然后泛黄,越来越黄,直到比黄金还诱人,直到分不清是阳光染黄了稻谷,还是稻谷染黄了阳光。

⑧直到那天,父亲把整个季节卷成一支喇叭,在一个响晴中吹响了号角,引我们兄弟,以田野为砥,用阳光和汗水打磨岁月,收取零存的汗滴和黄金。爷爷不甘示弱,拍打了好一阵子腰腿,不理会我们要他休息的劝告,踏入稻田。这个时刻,乡村开始沸腾,嘭嘭作响的打稻谷声,在田野里此起彼伏,像一台侗族大歌,多声部的合唱激励着季节。一群鸟雀从东山飞到西山,又从西山飞到东山,把飞翔的影子投在田野里,让田野有飞翔的音符。

⑨母亲的饭香远远飘来,弥漫整个田野。母亲一句声音拖得长长的呼喊“吃饭啦﹣﹣”,把我们呼唤得格外饥饿,似乎可以吃下一整份鼎罐饭,可以吃下整个田野,可以吃下整个秋季。我的心柔软起来,像那些湿润的田泥,让一些脚慢慢陷下去,然后用一种细腻包裹它,让它发酥发软,让它长出须根,长成一株硕大的水稻。

⑩在饥肠辘辘却又满怀醉意中,伫立在秋色里,于是便有一些种子在心里悄悄生根、发芽、猛长。我的心田有了四季轮回,其中的秋天也一定会有属于我的金黄的田野。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4日24版,有删节)

(1)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2)秋天的田野主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爷爷的汗珠滴入泥土,缓缓进入根须,涌上茎秆、稻叶、谷穗。

②以田野为砥,用阳光和汗水打磨岁月,收取零存的汗滴和黄金。

(4)文章表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加以概括。

本文以抒情的笔触,写了乡村秋天田野的美丽景色、爷爷与田野密不可分的关系,表述了对秋天田野及乡村风光的喜爱、对劳动及劳动者的赞美以及投身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1)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爷爷像村庄和田野的孩子,水稻像爷爷的孩子”写了爷爷和村庄、田野的密切关系,蕴含着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这是内容上的作用。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对秋天和爷爷在田野劳动的内容,有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此题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或提取关键性语句作答。第④段“乡村的秋天就是唐朝,唐朝极为任性地喜欢盛大,喜欢热闹,喜欢肥厚”、“整个田野那么美丽”等语句表现了秋天田野盛大、热闹、美丽的特点。第⑤段“馨香是主旋律,金黄是主色调,即使没有风,舞台上也有丰富的动作”表现了秋天田野馨香、金黄、富有生机的特点。第⑥段“秋天这么成熟,这么实在,这么令人喜悦”表现了成熟、实在的特点。

(3)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句不离篇,理解语句要与理解全文相结合。本文通过描写爷爷与金色田野的关系,表述了对劳动者的赞美。第①句运用想象,写汗珠“滴入泥土,缓缓进入根须,涌上茎秆、稻叶、谷穗”,实际是赞颂爷爷的辛勤劳动使庄稼成熟、丰收。第②句“以田野为砥,用阳光和汗水打磨岁月”写我们辛勤劳动的情景,“收取零存的汗滴和黄金”写收获劳动成果。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掌握。掌握的思想感情要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喜恶之情,也可提取关键性语句加以概括。“乡村的秋天就是唐朝,唐朝极为任性地喜欢盛大,喜欢热闹,喜欢肥厚”、“这是一张由稻子交织的黄金毯子,田埂勾勒出图案,村庄、绿树缀于其间”、“然后泛黄,越来越黄,直到比黄金还诱人,直到分不清是阳光染黄了稻谷,还是稻谷染黄了阳光”等语句表现了对秋天田野和乡村风光的喜爱之情。“自春天播种开始,爷爷就天天穿行在村庄之中、田野之中和水稻之中,爷爷像村庄和田野的孩子,水稻像爷爷的孩子”、“乡村开始沸腾,嘭嘭作响的打稻谷声,在田野里此起彼伏,像一台侗族大歌,多声部的合唱激励着季节”等语句表述了对劳动及劳动者的赞美。“伫立在秋色里,于是便有一些种子在心里悄悄生根、发芽、猛长。我的心田有了四季轮回,其中的秋天也一定会有属于我的金黄的田野”表述了投身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解析:

(1)①内容上交代爷爷和村庄、田野温馨、亲切、不可割舍的关系。②结构上为下文描写秋天的田野以及叙写爷爷和田野的关系作铺垫。

(2)①盛大、热闹、美丽②金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