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精美课件_第1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精美课件_第2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精美课件_第3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精美课件_第4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精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1课时革命先驱孙中山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8新知导入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以下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野蛮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深刻地教育了中国人民,促使他们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电影《辛亥革命》宣传片新知讲解《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才有出路。他们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奋勇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新知讲解活动园了解人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原因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我国很多城市都留有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在他逝世后,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他。在广州市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他的家乡建立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南京的中山陵更是长年迎接着从全国各地前来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人们。人们为什么用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南京中山陵新知讲解活动园活动目标:1.了解孙中山先生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2.体会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活动过程:1.交流你所了解的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学校等。2.通过网络和书籍搜集关于孙中山先生历史功绩的资料,说说人们为什么用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3.成果展示。了解人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原因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风景区内,建筑融汇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知讲解活动园活动过程:3.成果展示。了解人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原因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早年到香港学医,后弃医从事革命斗争工作。他终生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新知讲解阅读角立志救国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早年到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但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但未被采纳,他很是失望。同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一败涂地,孙中山放弃了对清政府的最后一点幻想,自此走上革命道路。新知讲解阅读目标:1.阅读教材“阅读角”的内容,了解孙中山先生早年的人生规划和革命思想。2.感受孙中山先生以救国为己任的崇高精神。阅读探究:1.孙中山先生出生于什么家庭?孙中山先生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阅读角2.孙中山先生早年有怎样的革命思想?孙中山先生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3.孙中山先生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孙中山先生好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但未被采纳;由于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一败涂地,他放弃了对清政府的最后一点幻想,自此走上革命道路。新知讲解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孙中山正是这样一位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革命先驱,他高举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这个影响深远的口号,成立同盟会,积极传播革命思想。他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新知讲解活动园

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革命精神,继续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结合下面的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查查它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解。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一息尚存,不忘救国。●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孙中山

“活动园”通过孙中山先生的名言,让我们进一步体会他爱国爱民、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解读新知讲解活动目标:1.理解孙中山先生的名言的含义,感受其革命精神。2.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活动过程:1.阅读孙中山先生的四句名言,读通、读熟。自主理解、思考名言的意思。2.讨论交流名言的含义,交流读后的感受。3.交流展示。活动园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名言

“一息尚存,不忘救国。”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存在,就不能忘记挽救国家的使命”,表明了孙中山先生坚持以救国为己任的心意;即使革命道路荆棘丛生,分外艰辛,他也始终坚持向前,始终坚守爱国之心与救国之志。新知讲解活动过程:3.交流展示。活动园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名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这是孙中山先生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的话语,这句的意思是: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改革的主要力量。

“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这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要恢复大国地位;二是要承担国际责任。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要向着我的目标前进,一直向前走,困难只能使我更加强大,越多的艰辛越能促使我更加坚强地走下去。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的学习精神哪!新知讲解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孙中山先生在从事紧张的革命活动的过程中,一直思考着建设中国的问题。1917年到1919年,他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在旧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孙中山先生的这些宏大构想是难以实现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相关链接

这段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相关链接”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一方面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要纪念孙中山先生,另一方面引导我们认识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才真正实现了独立、民主、富强。解读新知讲解我还知道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于1917年到1919年期间所著的三本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孙文学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为建设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勾画出的蓝图,发表于1919年6月号《远东时报》,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民权初步》又名《会议通则》,是一本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

《孙文学说》从心理建设角度论述“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实业计划》是一份全面快速进行经济建设的宏伟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建设铁路十万多公里,建设华北、华中、华南三大世界级港口等项目。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经济战略思想。《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叙述了政府的组织、运作和普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把握的具体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反映了孙中山倡导的民主政治思想。课堂练习判断题1.许多有识之士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奋勇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杰出代表。()2.孙中山先生被称为革命先驱。()3.辛亥革命是19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本课思维导图独立、民主、富强革命先驱孙中山立志救国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2课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8新知导入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时局图新知讲解

为了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虽然起义都失败了,但还是给清政府以极大打击,扩大了革命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屡败屡战,表现出与清政府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新知讲解阅读角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率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进攻两广总督署。革命党人奋勇冲杀,与清军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起义失败后,人们找到了在这次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党人的遗骸72具,将其合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阅读角”通过对黄花岗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故事的呈现,引导我们进一步了解革命的艰难以及革命党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这次起义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解读新知讲解阅读目标:1.阅读教材“阅读角”的内容,了解黄花岗起义的经过,感受黄花岗烈士的英雄气概。2.学习黄花岗烈士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阅读探究:1.黄花岗起义是何时爆发的?

1911年4月。阅读角2.是谁率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臂缠白巾,手持枪械炸弹,进攻两广总督署?黄兴3.起义结果如何?起义失败4.七十二烈士合葬在哪里?七十二烈士合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新知讲解阅读感悟:

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敢死队员英勇特征。后来,人们找到了烈士遗骸72具,将其合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他们大多是留学归来的学生,平均年龄才29岁。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阅读角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黄兴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新知讲解活动园讲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

你所知道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有哪些?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请收集烈士们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吧。喻培伦在起义前夕赶制了300多枚炸弹,起义爆发后,他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一边冲锋一边投弹,最后身负重伤,弹尽力竭,不幸被俘。在敌人面前,他拒不吐露革命机密,最后英勇就义。

“活动园”是在“阅读角”的基础上,引导我们在自主收集、交流烈士故事的活动中,体会、感悟革命党人的革命精神。解读慷慨悲歌新知讲解活动园活动目标:通过讲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进一步增加对烈士的了解,学习感悟革命党人的革命精神。活动过程:1.通过网络或书籍搜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讲述,要注意了解所讲人物的主要事迹。3.成果展示。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11年4月,林觉民随黄兴等人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被关押几天,滴水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讲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新知讲解

黄花岗起义的失败并没有击垮革命的党人。在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的影响下,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的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武昌起义的枪声。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口、汉阳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首先了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活动园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新知讲解活动园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多年了,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呢?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谈谈你的想法。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

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开展一次“纪念辛亥革命”的主题活动……

我想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

“活动园”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引导我们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在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可以用什么方式来铭记那段历史”等问题,从而体会革命者的爱国精神,并认识到传承这一精神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解读我的纪念方式是:我的活动感受是:新知讲解活动园活动目标:交流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的方式。活动过程:1.独立思考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的方式,填写下表。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纪念方式感受2.交流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的方式。3.谈活动感受。新知讲解活动园活动过程:4.成果展示。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多灾多难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争史。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的解放,换来了我们如今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所以即使中国站起来了、强大了,我们也不能忘记那段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们。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中国强!感受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同学4开展辛亥革命知识问答活动同学3开展绘画、书法比赛同学2开展国旗下讲话、班会活动同学1纪念方式人物新知讲解阅读材料分析探究

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率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进攻两广总督署。革命党人奋勇冲杀,与清军经过一尽夜的激战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起义失败后,人们找到了在这次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党人的遗骸72具,将其合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1.广州起义何时爆发?2.是谁率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进攻两广总督署的?3.起义结果如何?4.七十二烈士合葬在哪里?1911年4月。黄兴。起义失败。广州郊外的黄花岗。课堂练习选择题1.武昌起义胜利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被称为()A.“武昌起义”B.“广州起义”C.“护国运动”D.“辛亥革命”D课堂练习选择题2.下面()不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A.秦炳B.喻培伦C.林觉民D.林兴D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本课思维导图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黄花岗起义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3课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8新知导入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帝发布退位诏书。电影《辛亥革命》片段新知讲解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新知讲解活动园资料1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迅猛发展,客观形势迫切要求革命党人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

1911年12月29日,已经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17个省的45名代表,还有华侨革命党人列席会议。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临时参议院成员合影

你知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吗?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了解民主共和

资料1,简单介绍了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这段历史,引导我们初步理解“专制与民主”的区别,认识到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解读新知讲解活动园资料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他许多法令。约法第一次强调:“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了解民主共和

资料2,用图文方式介绍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列举了该法的部分内容,帮助我们理解当时革命党人提倡的民主共和理念。解读新知讲解活动园资料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革命党人大力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新风潮席卷一时。剪发辫、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倡女权、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倡导自由婚姻等,逐渐成为社会潮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剪发辫握手礼了解民主共和

资料3,通过图文和问题的引导,让我们思考在社会生活方面民主共和理念是如何传播和产生影响的。解读你知道什么是从“头”到“脚”的革命吗?你还知道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新知讲解活动目标:1.了解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所做的探索。2.了解辛亥革命成功能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活动过程:1.自主阅读教材“活动园”中的资料1、资料2、资料3,边读边思考: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探索?然后填写下表。活动园了解民主共和资料民主共和的举措123新知讲解活动过程:2.讨论交流: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探索?3.先阅读资料1、资料2、资料3,再查阅相关资料,讨论:中华民国成立有什么意义?4.先阅读资料2,再查阅相关资料,说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什么意义。5.了解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新风潮,然后交流。活动园了解民主共和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德育要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共七章56条。新知讲解活动过程:6.成果展示。(1)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国的理想所做的探索。活动园了解民主共和

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建立了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他许多法令。

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还大力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比如剪发辫、禁缠足、禁鸦片、改称谓、易服饰等。新知讲解活动过程:6.成果展示。(2)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活动园了解民主共和

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习俗上,男子剪发辫、服饰的改变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初步建立起来,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共和理念在中国逐步传播。(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新知讲解活动过程:6.成果展示。(4)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新风尚。活动园了解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后,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男人的剪民辫和女人的放足。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以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为基样,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这套新式服装就叫“中山装”。

改称谓,不再叫“老爷”改叫“先生”;采用阳历与世界接轨;改良接轨;改良新剧,女伶也可以参加公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很重要,我们要牢记哟!新知讲解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它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新知讲解阅读材料分析探究孙中山先生的名言1.治国经邦,人才为急。2.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3.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成了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4.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说一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新知讲解阅读材料分析探究1.意谓整治国家的万般诸事,以人才问题最为紧迫。2.立下志向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有了一个志向,就有一个方向,就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样读书才能够有成就。3、我们的生命只有短短数十年,用有限的生命换取国家永远的强大,那么生命将是非常有价值的.4.一生的偏好,即精神生活,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

书籍就是自己的精神食粮。人不吃饭就不能活下去,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这生活就是特指的精神生活。课堂练习填空题1.实现中华民族的(),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伟大复兴民主共和渐入人心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本课思维导图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渐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推翻帝制民族觉醒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政治认同:感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爱国情怀,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历史影响。道德修养: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等方式,从事迹中感悟孙中山精神,感受革命果实的来之不易。法治观念:借助史料,学会辩证的看待辛亥革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健全人格:学习辛亥精神,学习孙中山精神,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责任意识:培养主人翁责任感,树立爱国意识。核心素养目标0102辛亥革命推翻帝制03民主共和渐入人心04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目录革命先驱孙

山你知道这是哪里吗?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人们为何用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孙中山先生

在广州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学,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他的家乡建立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南京的中山陵更是长年迎接着从全国各地前来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人们。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回顾旧知: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才有出路。他们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奋勇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名文,字载之,化名中山樵。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倡导者。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领导发动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些?有哪些?想一想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孙中山先生早年到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为什么放弃医生职业而冒险参加革命呢?

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革命救国之举行医救民之心为官从政之路些?有哪些?

孙中山救国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五〇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孙中山正是这样一位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革命先驱,他高举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这个影响深远的口号,成立同盟会,积极传播革命思想。他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革命精神,继续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结合下面的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查查它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解。

●一息尚存,不忘救国。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孙中山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为了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如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黄花岗起义),虽然起义都失败了,但还是给清政府以极大打击,扩大了革命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屡败屡战,表现出与清政府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辛亥革命推翻帝制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进攻两广总督署。革命党人奋勇冲杀,与清军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起义失败后,人们找到了在这次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党人的遗骸72具,将其合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起义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他们不放弃,反而愈挫愈勇,坚持革命?因为他们有必胜的坚定信念!因为他们要用革命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因为他们要通过革命来救中国!因为他们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武昌起义些?有哪些?

武昌起义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武昌起义胜利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些?有哪些?

小组讨论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多年了,但是革命者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来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呢?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纪念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多年了,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呢?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谈谈你的想法。我的纪念方式是:我的活动感受是: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渐入人心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你知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吗?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