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胡适的中西文化观_第1页
浅谈胡适的中西文化观_第2页
浅谈胡适的中西文化观_第3页
浅谈胡适的中西文化观_第4页
浅谈胡适的中西文化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胡适的中西文化观摘要胡适不但是一个文化巨匠,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的中西文化思想被人们吸收学,传承着。胡适始终以世界文化的眼光观察比较中西文化,努力寻求中西文化交流沟通的结合点。胡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衰落的症结在于不曾悔祸、彻底痛责自己,要振兴中国文化首先必须进行“民族反省”。本文从多个层面来探讨他的中西文化观。

关键词:胡适;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

一、胡适对中西文化的研究比较与价值评判

(一)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胡适的特殊经历决定了他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的矛盾统一体,并且始终未能摆脱这种在文化冲突中的彷徨。胡适对民族传统文化并非只有批评没有肯定、只有贬斥没有褒扬、只有虚无没有信心。从胡适的许多著述中可以找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誉和眷恋,找到他整理国故的决心和成绩。因此,尽管胡适对传统文化的负面性、消极性和劣根性采取了彻底否定、大胆批判的态度,但始终没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整理国故是他“再造文明”的途径之一。

胡适是不是彻底的反传统?胡适始终战斗在新文化运动最前线,他对旧文化的批判和否定主要集中在对孔家店、理学“以理杀人”、孝道、贞操观念等具体问题上,并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整个体系。尽管胡适时常语出惊人,但这并非他的一贯学术主张,而是他为推行其文化主张而“走极端”的方法策略,他所做的决非盲目地、彻底地反传统,而是要对传统文化坚持一种“评判的态度”,进而重新评价一切价值。正如胡适自己表述的那样,他对传统文化的评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反对盲从,反对调和与整理国故。胡适认为,只有用评判的态度,不盲从、反对调和折衷,然后用科学方法重新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同时输入西方文化的先进思想,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再度辉煌。

胡适对文化保守主义展开了深入的批判。胡适认为,传统文化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造。由于恢复固有文化在中国行不通,因而胡适尖锐地批评复古主义思潮,坚持文化开放和文化变革的现代化路线,反对文化保守主义者以“中国文化道德优越性”和“民族性”为由保守旧文化和抗拒新文化,进而有力地批判了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毫不留情地回击了以张君劢为代表的“玄学派”,彻底批驳了孟萨武等十教授的“中国本位”文化思潮。当然,胡适的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但在当时的背景下也只有他的极端才能惊醒国人,他的极端正如“当头棒喝”,给复古主义猛烈的痛击,给危难之中国敲响警钟。

胡适在中西文化的未来取向上开明大度,把输入学理和整理国故作为再造文明的必经之路,认为输入学理就是从海外输入新理论、新观念和新学说。但胡适所谓输入学理并非全盘输入、简单替换,而是有批判地选择并十分注意同中国固有文化结合。同时,胡适始终未忘整理国故,坚持要用“客观冷静的态度”和“科学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文化进行整理,从乱七八糟的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胡适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地批判和整理,扫除“再造文明”道路上的垃圾和障碍;另一方面,也绝不是对西方文化生吞活剥、全盘照搬。胡适号召人们对旧有文化价值观、道德伦理观进行重新评估,这反映了他关于文化的发展是在崭新的、更高层次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反映了他“再造文明”的积极态度。

(二)“充分世界化”并非“全盘西化”

仅以“全盘西化”来概括胡适的中西文化观显然有失公允。胡适所谓“全盘西化”或“充分世界化”是在出现恢复儒教等复古主义潮流的情况下提出的,主要是充分接受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特别是西方科学技术,因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从胡适一贯的精神和一生的著述可以清楚看出,他始终坚持“充分世界化”或“一心一意的现代化”主张。

胡适对西方近代科技文明的倾慕不言而喻。胡适说,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胡适积极宣传新思想,特别是在输入学理方面颇有成绩,对引进西方近代文明可谓倾心竭力。但胡适对西洋文化决非全盘肯定,对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的弊病也有所揭露。胡适在《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一文中强调:“西方文化确有不少因袭的成分,我们不仅理智上不世界化”的再造文明方向,而绝不是“全盘西化”,他所要建立的始终是中西结合的新文化。

二、民族文化反省与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胡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衰落的症结在于“我们从不曾悔祸,从不曾彻底痛责自己,从不曾彻底认错。胡适由此认定,中国文化要振兴,国人首先必须反省。尽管胡适的“反省”带有局限性,仅以西洋文明作为“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的自卑,从而显露其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但毕竟指明了一个民族的自信必须站在反省的基础上,这是很有勇气和见地的。主张进行“民族反省”是胡适整个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胡适特别注重心理建设和反省精神,并先后有三篇文章专题讨论“信心与反省”。胡适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观点是发人深思的,目的是催人向上的。胡适认为,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待固有文化,因为实事求是才是最可靠的反省,我们的民族信心必须站在“反省”的唯一基础上,只要勇敢地承认中国“老文化”的落后,大胆地介绍、引进西方科学、民主和法治的“学理”,我们向来有伟大历史的民族终还有生存自立的机会,并能跟上现代化的世界潮流,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当然,胡适所提倡的“反省”是片面的甚至是极端的,他所提到的反省“就是要闭门思过,要诚心诚意地想,我们的祖宗罪孽深重,我们自己的罪孽深重;要认清了罪孽所在,然后我们可以用全副精力消灾灭罪。尽管胡适的目的是要借此惊醒国人,但却暴露出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这无疑是非常有害和非常危险的,很容易让人丧失自尊、丧失信心,可能造成民族自暴自弃的心理,丧失建设中国新文化的根基。正如张岱年指出的:“他(胡适——引者注)再三宣称‘中国百事不如人’,甚至说过‘中国不亡,是无天理’。这虽然是愤激之词,并不表示他愿意当亡国奴,却是他失去了民族自信心的显著表现。特别是留学归国后,胡适经过太多失望,不无灰心地发出“中国不亡,世无天理”的感愧,尽管他后来解释当时说那句话的目的不是要人消极,是要人反省而不是要人灰心,是要人起信心,但是从他指责中国是“又愚又懒的民族”,“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的民族”,“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的论调,不难看出其民族文化虚无的倾向。

1840年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伴随着列强侵略而来,大多数中国人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难以摆脱中西文化冲突引起的困惑。胡适有过良好的传统教育,也曾对西方文化怀有戒心,但他逐渐认识到西方文化的长处,相信不同质的文化是可以互相融通的。所以他始终坚持以一种开放而自信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文化:首先要开放,要虚怀接受优秀的世界文化;其次要让两种文化长期接触、充分融通,在中西结合的基础上,最终会产生一种适合新世界和新时代的新文化。胡适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不应该是“全盘西化”的论调,也不应该仅仅是“百事不如人”的虚无;恰恰相反,他给我们留下了反省自我的勇气,留下了对外开放的决心,这有助于我们以开放和自信的心态迎接和对待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胡适.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M]∥胡明.胡适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2]胡适.文化的冲突[M]∥欧阳哲生.胡适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胡适.独立评论[M]∥欧阳哲生.胡适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胡适.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M].胡明.胡适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364.

[5]李坚,李晓飞重评胡适的“西化”与“全盘西化”[J]辽宁大学学报,1994,(3).

[6]胡适.请大家来照照镜子[M]∥胡明.胡适选集.天津:天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