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市桑海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其中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2.今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A. B. C. D.4.镉元素(Cd)对水体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三氯合镉酸钾(KCdCl3),其中镉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1 C.+2 D.+5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H6C7N8O10Ne12Mg13Al16S17Cl20CaA.钙的核电荷数是20B.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D.每个周期结尾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盐酸用于治疗胃病C.氢氧化钠用于除去油污D.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7.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6H2SO4═2Cr2(SO4)3(绿色)+2CO2↑+9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CrO3 B.Cr2O3 C.Cr2S3 D.CrSO38.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保证高产尽量多施用化肥B.不能将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C.KNO3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D.提倡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氧气有可燃性B洗洁精可用于除油污洗洁精能溶解油污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D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预先要装少量的水防止瓶底炸裂A.A B.B C.C D.D10.一些不法生姜种植户,在种植内销的生姜时使用了一种叫“神农丹”的剧毒农药,以减少病虫害,“神农丹”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C7H14N2O2S,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由五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l:2C.该物质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D.该物质燃烧时可能会产生形成酸雨的物质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碱性较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12.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t1℃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大B.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t1℃时,将等质量的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不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13.下列方法不能把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选项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水、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B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温度的变化C食盐水和醋酸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D棉纤维、羊毛纤维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体A.A B.B C.C D.D14.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节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②金比氢活泼;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④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15.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A.常温下向pH=13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C.将6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D.将等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二、填空题16.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太阳镜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它的镜脚一般是由塑料制成的,玻璃镜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且变色玻璃中含有银离子,铜制镜框使用时间过长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中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显﹣1价.铜绿受热后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一种黑色固体,一种最常见的液体以及一种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17.(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赣南有丰富的钨矿,制作灯丝选用钨而不用其他金属的原因是钨具有的性质;(2)为了预防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提倡幼儿及青少年适当食用富含元素的食物.(3)南昌地铁通车运营需要经过“洞通、轨通、电通、车通”四个阶段,地铁铺轨施工中使用了大量的钢铁,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为了地铁减振将噪,还应用了减振扣件、橡胶隔振垫减振道床、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工艺,能减少铁轨噪音20分贝左右,其中橡胶隔振垫属于(填金属或有机合成)材料.18.济宁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矿区废水中Fe2+、Cu2+、Zn2+等严重影响着当地水质.某污水处理厂采用下面工艺(见图)净化这种酸性废水并回收Fe2+、Cu2+、Zn2+三种离子.请读识流程图并回答:(1)矿区废水经氧化池后再进入沉淀池Ⅰ,目的是;(2)废水在进入中和池前要进行一项操作,以除去不溶性固体,该操作为;(3)出水前,中和池中加入硫酸的作用;(4)若矿区废水中主要含有硫酸盐,请写出沉淀池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推断题19.A﹣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氯化铜、硫酸中的某一种,B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E属于酸类.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其中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虚线表示物质间不能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E的化学式为,(2)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3)虚线相邻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的是→(填化学式)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一分,化学方程式每个两分,共14分)20.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装置.(1)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填装置字母).用装置B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观察到装置C中时才开始收集;(3)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实验室用图2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填字母),装置中的X是.21.盐城盛产的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其中一种加工工艺的主要原料配方为:鸭蛋10Kg,水10Kg,生石灰1.2Kg,纯碱0.53Kg,食盐0.35Kg.加工时,将纯碱、食盐加入容器中,加沸水溶解,再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再加入鸭蛋浸渍.请回答下列问题:(1)鸭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有水和.(2)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3)静置后,取少量的上层料液,稀释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料液应变为色(4)同学们对上层料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起参加他们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料液中含有哪些溶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NaOH、NaCl②可能还含有其它溶质甲同学推断只有Ca(OH)2乙同学推断只有Na2CO3丙同学推断有Ca(OH)2、也有Na2CO3通过进一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同学的推断是错误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另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探究结论】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知识应用】①皮蛋食用时加入一些食醋,可以去除氨味和涩感,原因是.五、计算题22.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30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产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稀硫酸质量/g101010生成氢气质量/g0.040.040.02(1)共制得氢气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市桑海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其中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把葡萄捣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今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煤的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工业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引起大气污染;动植物的呼吸产生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不会造成污染;汽车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能引起大气污染.【解答】解:煤的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工业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引起大气污染;动植物的呼吸产生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不会造成污染;汽车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能引起大气污染.故选A【点评】本考点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法确定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装置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酒精灯应该用盖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镉元素(Cd)对水体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三氯合镉酸钾(KCdCl3),其中镉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1 C.+2 D.+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三氯合镉酸钾(KCdCl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设镉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1)×3=0,则x=+2价.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H6C7N8O10Ne12Mg13Al16S17Cl20CaA.钙的核电荷数是20B.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D.每个周期结尾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进行解答;B、根据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进行解答;C、根据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周期都从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第一周期从非金属元素氢开始).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为稳定结构;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因此钙的核电荷数是20;故A正确;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故B正确;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图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结构;故C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周期都从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第一周期从非金属元素氢开始).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为稳定结构;因此每个周期结尾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盐酸用于治疗胃病C.氢氧化钠用于除去油污D.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考点】酸碱盐的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熟石灰、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B、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不能用于治疗胃病,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除去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D、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6H2SO4═2Cr2(SO4)3(绿色)+2CO2↑+9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CrO3 B.Cr2O3 C.Cr2S3 D.CrSO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由题目中的反应原理,可计算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不变,则可得出X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故:反应前已知的原子个数:碳原子2个、氢原子18个、氧原子25个、硫原子6个;反应后原子个数:铬原子4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37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8个,故可知4X中含有铬原子4个和12个氧原子,故物质X的化学式为CrO3.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8.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保证高产尽量多施用化肥B.不能将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C.KNO3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D.提倡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是有限的,施用较多的化肥,不但作物不能完全吸收,造成经济浪费,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氯化铵含铵根离子,与碱性物质混合后,放出氨气,降低肥效;KNO3含有K、N两种植物营养元素,为复合肥;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不但作用持久,而且效果显著.【解答】解:A、适量施用化肥既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有利于减缓环境污染,所以尽量多施用化肥的做法是不正确的.错误;B、将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时会降低肥效.正确;C、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D、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不但作用持久,而且效果显著.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化肥种类的认识和合理使用化肥的理解.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氧气有可燃性B洗洁精可用于除油污洗洁精能溶解油污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D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预先要装少量的水防止瓶底炸裂A.A B.B C.C D.D【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氧气的化学性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性质决定用途;化学知识生活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进行解答;B、根据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进行解答;C、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D、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进行解答.【解答】解: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常常用于切割金属.故选项错误;B、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可以用于除油污,而不是溶解油污.故选项错误;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选项错误;D、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0.一些不法生姜种植户,在种植内销的生姜时使用了一种叫“神农丹”的剧毒农药,以减少病虫害,“神农丹”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C7H14N2O2S,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由五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l:2C.该物质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D.该物质燃烧时可能会产生形成酸雨的物质【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神农丹”所含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物质燃烧时可能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神农丹”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则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物质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7=8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4=14,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2=28,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2,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该物质燃烧时可能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能会产生形成酸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碱性较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解答】解: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说法错误.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D、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碱性较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微粒、氧化物的特征、中和反应的特征、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t1℃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大B.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t1℃时,将等质量的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不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应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t1℃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大,正确;B、据图可以看出,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故该温度下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正确;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D、t1℃时,将等质量的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不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下列方法不能把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选项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水、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B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温度的变化C食盐水和醋酸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D棉纤维、羊毛纤维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体A.A B.B C.C D.D【考点】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鉴别物质时,所使用的方法或鉴别试剂与被鉴别物质混合时,要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为无色;羊毛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水与二氧化锰混合没有现象,而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会产生大量的气泡,现象不同,试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体产生的方法可以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故A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导致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故使用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温度变化的方法可以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故B不符合题;C、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醋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使用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的方法不能鉴别食盐水和醋酸,故C符合题意;D、棉纤维灼烧无气味,为羊毛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使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选择的鉴别方法要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实验现象的识记,以便灵活应用.14.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节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②金比氢活泼;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④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题意,“王水”是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生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据此结合所学知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合价、pH试纸使用方法等)、各选项的说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①根据题意,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王水”溶解黄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②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比氢稳定.③氢元素显+1,氯元素显﹣1,设金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HAuCl4中金元素的化合价:(+1)+x+(﹣1)×4=0,则x=+3.④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否则会污染试剂.⑤根据题意,“王水”能溶解黄金这样的活动性稳定的金属,也能溶解铁,“王水”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①③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A.常温下向pH=13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C.将6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D.将等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A图反应的是某种溶液中随着水的加入,pH由大于7逐渐减小到7,最后小于7;B、B图在某种物质中当加入盐酸是生成气体,且随着盐酸的增多,气体的产量增多,最后不变,说明某种物质已经完全反应;C、C图表示恒温蒸发饱和溶液时有固体析出;D、如果镁和锌过量时,生成的氢气的量决定于硫酸的质量.【解答】解:A、常温下向pH=13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不会小于7.故A错误;B、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当碳酸氢钠完全参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改变,故B正确;C、恒温蒸发饱和硝酸钾溶液时,溶液一直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不变,故C错误;D、镁和锌分别与相同的硫酸反应时,锌与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少.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如何读懂图象中给予的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16.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太阳镜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它的镜脚一般是由塑料制成的,玻璃镜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且变色玻璃中含有银离子Ag+,铜制镜框使用时间过长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中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显﹣1价Cu2()2CO3.铜绿受热后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一种黑色固体,一种最常见的液体以及一种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铜绿受热后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一种黑色固体,一种最常见的液体(水)以及一种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由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银离子可表示为:Ag+.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铜绿中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显﹣1价可表示为:Cu2()2CO3.铜绿受热后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一种黑色固体,一种最常见的液体(水)以及一种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故答案为:SiO2;Ag+;Cu2()2CO3;Cu2(OH)2CO32CuO+H2O+C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赣南有丰富的钨矿,制作灯丝选用钨而不用其他金属的原因是钨具有熔点高的性质;(2)为了预防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提倡幼儿及青少年适当食用富含钙元素的食物.(3)南昌地铁通车运营需要经过“洞通、轨通、电通、车通”四个阶段,地铁铺轨施工中使用了大量的钢铁,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喷漆,为了地铁减振将噪,还应用了减振扣件、橡胶隔振垫减振道床、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工艺,能减少铁轨噪音20分贝左右,其中橡胶隔振垫属于有机合成(填金属或有机合成)材料.【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防止铁锈蚀的方法以及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制作灯丝选用钨是因为其熔点高,故填:熔点高.(2)预防青少年佝偻病和发育不良,需要补充钙元素,故填:钙.(3)在铁制品表面喷漆能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锈蚀,故填:喷漆.(4)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有机合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以及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8.济宁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矿区废水中Fe2+、Cu2+、Zn2+等严重影响着当地水质.某污水处理厂采用下面工艺(见图)净化这种酸性废水并回收Fe2+、Cu2+、Zn2+三种离子.请读识流程图并回答:(1)矿区废水经氧化池后再进入沉淀池Ⅰ,目的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2)废水在进入中和池前要进行一项操作,以除去不溶性固体,该操作为过滤;(3)出水前,中和池中加入硫酸的作用中和碱性污水,防止环境污染;(4)若矿区废水中主要含有硫酸盐,请写出沉淀池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SO4+2NaOH═Na2SO4+Zn(OH)2↓.【考点】酸、碱性废水的处理;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1)根据废水中的亚铁离子经过氧化池变成了铁离子进行分析;(2)根据过滤的作用进行分析;(3)根据水质污染及中和反应进行分析;(4)根据硫酸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解答】解:(1)废水中的亚铁离子经过氧化池变成了铁离子,所以矿区废水经氧化池后在进入沉淀池Ⅰ,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2)废水在进入中和池前要进行一项操作,以除去不溶性固体,该操作为过滤;(3)出水前,中和池中加入硫酸的作用中和碱性废水,防止污染;(4)沉淀池Ⅲ中发生的反应是硫酸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ZnSO4═Zn(OH)2↓+Na2SO4.故答案为:(1)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2)过滤(3)中和碱性污水,防止环境污染(或中和过多的氢氧化钠);(4)ZnSO4+2NaOH═Na2SO4+Zn(OH)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的知识及进行解答.三、推断题19.A﹣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氯化铜、硫酸中的某一种,B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E属于酸类.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其中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虚线表示物质间不能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E的化学式为H2SO4,(2)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3)虚线相邻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的是H2SO4→CO2→(填化学式)【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A﹣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氯化铜、硫酸中的某一种,B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所以B是氢氧化钙,E属于酸类,所以E是硫酸,硫酸和C会发生反应,所以C是铁或氯化铜中的一种,A和氢氧化钙会发生反应,A和硫酸不会反应,所以A是二氧化碳,氯化铜不与硫酸反应,D是氯化铜,C是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1)A﹣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氧化铜、硫酸中的某一种,B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所以B是氢氧化钙,E属于酸类,所以E是硫酸,硫酸和C会发生反应,所以C是铁或氧化铜中的一种,A和氢氧化钙会发生反应,A和硫酸不会反应,所以A是二氧化碳,氯化铜不与硫酸反应,D是氯化铜,C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H2SO4;(2)C与D的反应是铁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3)通过推导可知,E是硫酸,A是二氧化碳,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虚线相邻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的是H2SO4转化为CO2.故答案为:(1)H2SO4;(2)Fe+CuCl2═FeCl2+Cu,置换反应;(3)H2SO4→CO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一分,化学方程式每个两分,共14分)20.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装置.(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BD(填装置字母).用装置B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当观察到装置C中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3)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实验室用图2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cdbae(填字母),装置中的X是浓硫酸.【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据图即可知道仪器的名称,根据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药品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使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以及收集二氧化硫的方法、浓硫酸的吸水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a是试管,故填:试管;(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是石灰石和稀盐酸,是固液常温型反应,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只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D;用装置B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是使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当用排水阀收集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浅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简析
- 介入个案护理比赛策划与实施要点
- 违法强制拆除协议书
- 输液致死纠纷协议书
- 饭店宴席预定协议书
- 养生馆店长合同协议书
- 转让私人墓地协议书
- 酒店蛋糕采购协议书
- 酒店预定服务协议书
- 买卖合同和居间协议书
- (完整版)业务连续性计划BCP
- 《期中考试家长会》PPT课件
- 工会文体活动管理制度范文
- 毕业论文某燃煤锅炉房烟气除尘脱硫系统设计
- 第6章_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3D打印介绍PPT精选文档课件
- 近世代数期末试卷
- 钢结构吊装施工方案-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第二版培训课件
- 电动汽车自用柱安装承诺书
- 【机械毕业设计全套含CAD图论文】麦田免耕施肥播种机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