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一中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天津一中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为1975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的优秀作品《支农列车到山村》。该作品A.说明了经济形式全面好转 B.以政治思想宣传作为主题C.反映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D.表明当时文艺方针已转变2.如图是晚清《浅说画报》中一幅题为《战时赤十字会起矣》的版画(部分)。讲述的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上海医院医学堂的女学生和另外一些女学堂的毕业生组成红十字会,到武昌前线帮助革命军的情形。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娱乐的需要B.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时也逐渐步入社会C.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D.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3.清御史何元烺曾上奏建议“酌改军机处名目”,嘉庆帝批驳他说:自军机处创设以来,“一切承旨书谕及办理各件,皆关系机要,此与前代所称平章军国重事相仿,非专指运筹决胜而言。”由此可知,嘉庆帝对军机处的定位是A.负责监察百官 B.承办全国军务 C.办理军国机要 D.封驳审议诏令4.有人指出:“赫鲁晓夫不受教条束缚,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务实主义者;但奇怪的是,他是个不切实际的务实主义者……往往只凭心血来潮而不是深思熟虑。”与这种观点最为贴切的事例是A.鼓励农民发展副业B.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C.开展种植玉米运动D.部分承认企业的物质利益5.有学者说:“魏晋南北朝之士大夫尤多儒道兼综者,则其人大抵为遵群体之纲纪而无妨于自我之逍遥,或重个体之自由而不危及人伦之秩序者也。”这一论述说明魏晋南北朝A.儒学独尊地位未丧失 B.统治意识出现宗教化C.儒学受道教冲击剧烈 D.社会上流行崇尚道教6.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徐州一会,实当时诸候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钱穆所指“徐州相王”的“惊人”之处在于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 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C.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D.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7.下图是一张摄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人生活的照片。作者拍摄此照片的寓意是A.美国当时仍然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危机降临美国,“繁荣”不再的真实写照C.资本家开着满载物资的汽车救助失业工人 D.排队领取救助物资的失业队伍给繁荣抹黑8.《论语·子路》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楚国令尹叶公对孔子说:“我的邻里有个名叫躬的正直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孔子说:“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这表明孔子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 B.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C.认为法治存在地域性 D.主张以仁政代替法治9.《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A.农民阶级力量壮大 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0.苏莱曼在《中国印度见闻录》中记载,唐末在广州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国境内的民族及其政权,利用唐内缩有效辖区之机,更加频繁地开展对唐官私贸易。该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民族间的贸易活动日渐兴盛 B.唐政府实行内敛型的贸易政策C.广州的民间贸易相对最频繁 D.官方贸易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汉朝皇帝汉高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起初他将封地授予他的儿子们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积比起从前周朝的分封国的面积要小;而且,它们还被散置在由国家官员直接治理的州县之间。这说明A.汉初在地方上普遍推行分封制B.制度变革有利于稳定汉初的政治秩序C.制度变革加强了中央集权D.西汉对秦朝早亡的教训做了有益的总结12.《后汉书》记载,安帝永初年间曾两次调江苏、浙江一带的粮食赈济河南等地。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江南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B.南北经济呈现互补趋势C.长途贸易获得长足发展 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与唐代相比,商人地位有了实质的提高。他们市籍被完全废除,同是国家“编户齐民”;服饰也不再有所限制,衣白还是衣紫任由其自由选择;商人子弟中“奇才异行者”可以堂而皇之地经由科举做官,亦可通过捐纳或财贿达到入仕的目的。唐宋以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为传统的贱商观念所束缚,纷纷以经营商业而获利,唐代是“尽去作商贾”,而宋代则是“全民皆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商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提升,而商人也不再为人们所鄙视。——摘编自何莉《唐宋商人社会地位变化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商人社会地位得以提高的原因。14.(20分)材料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经济基础方面的变革,并没有完全模仿西方工业文明的做法。1869年实行奉还版籍的改革,实际上是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将地方“治权”奉还中央政府。1871—1873年施行的地税改革也并未完全根除日本土地制度中的封建性质。地税改革有几条重要的规定,比如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自由择业、自由迁徒;地税一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税额为地价的3%(后改为2.5%);一律缴纳货币等。明治政府让一切地租制度仍旧按幕府时期办理,征收最高额地租税,一般占农民收获的60%—70%。这些规定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只收佃粗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地主阵营不断扩大,对军国主义的一切举措坚决拥护。自耕农、佃农、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这便直接造成日本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匮乏,强烈地刺激着统治阶级疯狂地从事对外扩张。——摘编自克连《世界文明史》第20章第4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实行地制改革的举措和不利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地制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支农列车到山村》中描绘的国家为农村建设提供了各种机械和物资,反映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故选C项;1975年处于“文革”时期,国家经济形势并未“全面”好转,A项错误;图片中没有鲜明地政治口号和标语,B项错误;文艺方针的转变是在十一届三中以后,D项错误。2、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部分女医学生和女学堂的毕业生组建红十字会去前线支援武昌革命,说明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时也逐渐步入社会,B正确;材料与市民文化消遣娱乐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女性的日常着装,且改良旗袍在中国大规模流行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C排除;当时辛亥革命刚刚爆发,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不符合武昌起义的史实,D排除。故选B。3、C【解析】

根据材料,嘉庆帝认为军机处承办事务“皆关系机要,此与前代所称平章军国重事相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庆帝对军机处的定位是办理军国机要,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供军机处负责监察事务和封驳审议诏令的相关信息,AD两项不符合题意;嘉庆帝认为,军机处“非专职运筹决胜”,所以对其定位并不是承办全国军务,B选项错误。4、C【解析】“他是个不切实际的务实主义者……只凭心血来潮”说明赫鲁晓夫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地理条件,大规模开展种植玉米运动。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A【解析】

根据材料“则其人大抵为遵群体之纲纪而无妨于自我之逍遥,或重个体之自由而不危及人伦之秩序者也”可以看出,虽然此时人们行为符合道家思想,但仍然是在遵守儒家伦理基础之上,说明儒学独尊地位并未丧失,A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儒道融合,没有体现出统治意识出现宗教化,B项错误;魏晋南北朝儒道走向融合,无法体现儒学受到道教剧烈冲击,C项错误;根据材料“士大夫尤多儒道兼综者”可得出当时儒家地位仍然十分重要,不能说明社会上流行崇尚道教,D项错误。6、D【解析】

“徐州相王”打破了诸侯由周王册封的制度规定,是对当时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的破坏,严重削弱了周王的权威,故选D;“徐州相王”是魏王和齐王之间相互承认对方为王,与诸侯国政治地位的提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徐州相王”时间没有改革变各国间力量对比,更没有使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排除BC。故选D。7、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看似美好的宣传标语之下,却是美国失业的人们正在排除领取物资,结合材料的时间,可知此时正发生经济危机,反映出危机降临美国,“繁荣”不再的真实写照,B正确;ACD项都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排除。8、B【解析】

材料“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表明孔子强调家庭内部的伦理有序,子不能去告父,否则就有违伦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家的思想,而是在讲儒家的理论,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法的地域差别,排除C项;仁政是孟子的主张,不会出现在《论语》里,排除D项。9、B【解析】材料说明殖民贸易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导致封建势力逐渐走向崩溃,B正确;此时主要是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农民和无产阶级不是主要力量,A和C错误;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0、A【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唐末少数民族政权在广州地区与唐的官私贸易状况,这体现了当时民族间的贸易活动较为兴盛。故答案为A项。B项唐朝政府实行的是开放性的贸易政策,排除;C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的民间贸易状况,不具有可比性,排除;D项材料未指出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的各自发展状况,因而得不出官方贸易的主体地位,排除11、B【解析】

材料信息是,汉高祖分封子弟的封地的面积比起周朝的分封国要小,而且还被散置在州县之间。由此可说明,郡国并行制有利于稳定汉初的政治秩序,故B正确;A项错在“普遍推行”,故错误;郡国并行制总体上不利于中央集权,故C错误;这也不是有益的总结,故D错误。12、A【解析】

从材料中的“曾两次调江苏、浙江一带的粮食赈济河南等地”来看,江南一带的农业有一定发展,有富余粮食供政府调拨到其他地方,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互补”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长途贸易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在南宋时期完成,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表现:成为“编户齐民”;政府不再限制商人服饰;允许商人子弟人仕;全民经商出现。(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以前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的促进;政府抑商政策松弛的推动;商人势力的发展及其队伍的扩大;社会观念的转变。【解析】

(1)表现:根据材料“他们市籍被完全废除,同是国家‘编户齐民’”可知,宋代商人成为“编户齐民”;根据材料“服饰也不再有所限制,衣白还是衣紫任由其自由选择”可知,政府不再限制商人服饰;根据材料“商人子弟中‘奇才异行者’可以堂而皇之地经由科举做官”可知,允许商人子弟人仕;根据材料“宋代则是‘全民皆商’”可知,全民经商出现。(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宋代与唐代相比,商人地位有了实质的提高”可知,宋代以前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的促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政府抑商政策松弛的推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人势力的发展及其队伍的扩大有助于商人社会地位提升;根据材料“唐宋以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为传统的贱商观念所束缚,纷纷以经营商业而获利”可知,社会观念的转变。14、(1)举措: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明确土地私有权;允许土地自由耕作和买卖;由国家征收地租。不利因素:农村阶级矛盾尖锐;军国主义基础深厚;对外扩张欲望强烈。(2)意义: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发展资本主义积累了资金;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解析】

(1)举措,据材料“实际上是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可得出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据材料“比如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自由择业、自由迁徒”可得出明确土地私有权,允许土地自由耕作和买卖;据材料“地税一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可得出由国家征收地租。不利因素,据材料“一般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