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安丘市、高密市、寿光市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yáo)虔诚戛然而止(jiá)穿流不息B.两栖(qī)抉择悄怆幽邃(qiǎo)名副其实C.襁褓(qiǎng)狡辩教学相长(cháng)纷至踏来D.龟裂(guī)枯燥挑拨离间(jiàn)消声匿迹2.(2分)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翩然(piān)骨骼(ké)衰草连天(shuāi)孤衾独枕(qǐn)B.追溯(sù)缄默(jiān)鸡毛掸子(dǎn)挑拨离间(bō)C.砂砾(lì)两栖(xī)叱咤风云(chì)强词夺理(qiáng)D.弥漫(ní)绚丽(xuàn)勤能补拙(zhuó)白发鬓鬓(bīn)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B.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让华宁县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C.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D.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______________,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2)历史______________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3)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______________了自己伟大的性格。(4)每次出访,主席总能巧妙妥帖地援引到访国家本土话语,打破文化______________,促进文明互鉴,拉近与到访国家的距离,展示大国的形象与风采。A.恬静给予形成隔阂 B.寂静给予形成隔膜C.寂静赋予铸成隔阂 D.恬静赋予铸成隔膜5.(2分)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两项是()()A.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苏轼评价唐代王维的诗和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诗,就是很好的例证。B.“元夕”即“元宵”,在我国有元宵节夜晚观灯、猜灯谜的习俗,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就是描写这一场景的名句。C.“记”一种记叙性文体,可以记人、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中记述自己被贬永州后,探访山水,以排解心中郁积的闷苦的境遇。D.在《沙乡年鉴》中,作者分12个月,记录自己美丽富饶的故乡——沙乡一年四季的物候风情、生活趣事,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思考。6.(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冗杂(róng)萌发(méng)砚台(yàn)目眩神迷(xuàn)B.闭塞(sài)沙砾(lì)蘸水(zàn)纷至沓来(tà)C.束缚(shù)沟壑(hè)穹顶(qióng)怒不可遏(è)D.瞳仁(tóng)腐蚀(shí)妩媚(wū)硕大无比(shuò)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⑤倍:同“背”,背诵。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苦人(______)
②迨能倍诵(______)
③迨能倍诵乃止(______)④咏其文(_______)2.翻译“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写出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8、(3分)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释]①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整台可眺望全城。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微之在济南。求为东州中”(苏软《超然亭赋序》。熙宁七年(1074)被批准改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太中。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圈,活庭宇,把园圈北面的一个旧台修筹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②壕:护城河。③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④咨嗟:叹息、慨叹。⑤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⑥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⑦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1.词的上片写词人登台所见的“未老”的春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2.当代作家吴韵汐曾在《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文中评价此词:词间有淡淡的惆怅,更多的是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你认为哪句词最能体现“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并结合词句内容进行简析。9、(7分)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__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古诗中的“雨”非常多,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都很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选文,完成小题。读书是一种“遇见”①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②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③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互通互融。A冯至讲《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B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④读书的“遇见”,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就不愿轻易相信。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从无疑处读出有疑的“遇见”方式,既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更是对所阅读书目的负责。⑤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诚如清代小说家梁绍壬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也对读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一次,和凤凰卫视拍《告别三峡》的纪录片时,他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停掉。他研究移民史,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问,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佐证。⑥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请结合选文第②~④段,依次简要概括读书人应该怎样读书。2.我们为何要读经典?请用原文回答。3.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A、B能否调换?原因是什么?4.阅读选文第⑤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11、(15分)桃花源在哪里?梁衡(1)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游记名篇,也造就了许多的山水品牌,成了今天旅游的新卖点。但让人吃惊的是,一个虚构的桃花源却盖过了所有的真山水,弄得国内只要稍微有一点姿色的风景,就去打桃花源的牌子,硬贴软靠,甚至争风吃醋,莫辩真伪。北至山西、河北,南到广西、台湾,处处自诩桃花源,人人争当武陵。只我亲身游历过的“桃花源”就不下几十处,遍布大半个中国。陶渊明用什么魔法将这桃花源的基因遍洒中华大地,遗传千年,繁衍不息?(2)我见到的第一个桃花源是在福建武夷山区。从福州出发北上,过永安县,车停在路边,有指挥牌:桃花源。我说着柏油马路一条,石山一座,怎么是桃花源?主人说不急,先请下车。行几百米,果见一河,溯流而上,渐行渐深,林木葱茏,繁花似锦,两山夹岸,绿峰荡漾,胸爽如洗。而半山腰庙宇民房,红墙绿瓦,飘于树梢之上,疑是仙境。折而右行,半壁之上突现一岩缝,竟容一人,曰“一线天”。我从缝中望去,山那边蓝天白云,往来如鹤。因为要赶路,我们不能如武陵人“舍船,从口入”了,但我相信穿过一线天,那边定有一个桃花源。(3)再沿路北上就是著名的武夷山。山之有名,因二:一是通体暗红,山崖如血,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二是环山有溪水绕过,作九折之状,即著名的“武夷九曲”。想不到在这景区深处却还另藏着一个小“桃花源”。当游人气喘吁吁地翻过名为“天游”的石山顶,自天而降,或溯流而上,游完九曲,弃筏登岸时,身已累极,心乏神疲,忽眼前一亮,见一竹篱小墙。穿过篱笆小门,地敞为坪,青草如茵,草坪尽处一泓碧水如镜,整座红色的山崖倒映其中,绿树四合,凉风拂衣,汗热顿消。正是陶诗“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的意境。这时席地而坐,仰望“天游”之顶,见人小如蚁,缘壁而行;俯视池水之中,蓝天白云,悠然自得。草坪上散摆着些茶桌,武夷山的“大红袍”茶海内知名。你在这里尽可细品杯中乾坤,把玩手中岁月。那天我正低头品茗,忽听有人呼唤,隔数桌之外走过一人,原来是十多年未见的一位南海边的朋友,不期在此相遇。我们相抱而呼,以茶代酒,痛饮一番。我一面感叹世界之小,又更觉着桃花源之妙,它真是一个可暗通今昔的时光隧道。(4)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武夷山里不知过往了多少名人。朱熹就是从这里走出去开创了他的哲学流派,我怀疑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就是取自这个意境。明代大将军戚继光在南方抗倭之后又被调到北方修长城,曾路过此地,在这里照影洗尘,竟激动得不想离去。他赋诗道:“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与君王换此山。”而陆游、辛弃疾在不得志之时,甚至还在这里任过守山的官职。朱、戚、陆、辛都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人物。他们在绚烂过后更想要一个平淡,要做陶渊明,做一个桃花源中人。辛词写道:“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候渊明。”(5)如果你抚摸陶渊明之后的历史画卷,就会听到无数伟人、名人、与他的共鸣,而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群山高峰啊。于是我们就会发现一股从遥远的桃花源深处发出的雷鸣,在历史的大峡谷中,滚滚回响,隐隐不绝。(节选自梁衡《心中的桃花源》,有删改)1.请仔细分析文章第②③自然段的游踪,结合下图,判断作者先后游览了哪些区域。(请填大写字母)_________区→_________区→_________区2.结合文中划线句,完成两个随文批注任务。3.读游记要关注景,也要关注人。文章第③自然段写我与老友重逢的场景,有何作用?4.本文“引用辛弃疾的词是否恰当”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请阅读这首《临江仙》全词,完成下列对话。5.请结合文章和阅读积累,谈一谈你对“桃花源”内涵的理解。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阅读。(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是在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他最后的著作是。(2)我们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美好的年代里,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13、(5分)为庆祝建国70周年,我县各中学计划开展“庆祝周”系列活动。请你按下列要求进行活动设计。(1)(宣传橱窗)制作祖国科技成果宣传橱窗,展示祖国70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请你以下列三则材料为内容给宣传橱窗设立恰当的栏目名。(要求:所设的栏目名必须用上一个能反映祖国建设成就的成语。)资料链接:资料—: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资料二: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满成功。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199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又于2005年、2008年相继航天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能把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资料三:在农业类科技成果中,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超级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油菜、地膜覆盖技术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从6000斤跃上了1万亿斤的台阶;富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的进步,使我国富牧、水产养殖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1)例:栏目一:声振寰宇的两弹一星栏目二:栏目三:(2)(文艺汇演)学校决定开展庆祝建国70周年文艺汇演,其中第一个节目合唱《歌唱祖国》,第二个节目舞蹈《歌声与微笑》。请写几句话作为两个节目衔接的串词。(3)(活动报道)拟写一句话作为“庆祝周”新闻报道的导语。(4)(演讲比赛)“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演讲比赛接近尾声时,请你作为学生代表自选角度,即席讲一段话,作为对本次活动的总结。(要求: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不少于150字)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题目一:平昌县地处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刘伯坚纪念馆、红军石刻标语园、英烈纪念园及7个4A景区享誉巴蜀。你一定到过其中一处或几处景点,请选择一处游览过的景点,以《参观____》为题,写一篇游记。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B【解题分析】
A.窈窕(yáo)-(yǎo)、穿流不息-川流不息;C.教学相长(cháng)-(zhǎnɡ)、纷至踏来-纷至沓来;D.龟裂(guī)-(jūn)、消声匿迹-销声匿迹;故选B。2、B【解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A应读作骨骼(gé),孤衾独枕(qīn)。C应读作两栖(qī),强词夺理(qiǎng)。D应读作弥漫(mí),白发鬓鬓(bìn)。3、A【解题分析】
B.缺主语,去掉“通过”或“让”。C.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D.语序不当,应为“策划与开展”。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病句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⑤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4、C【解题分析】
恬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寂静,指没有声音,很静。“寂静”符合(1)句语境。排除AD。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给予,意思是赠送,使别人得到。“赋予”符合(2)句语境。排除B项。检查其他词语的搭配,“铸成性格”“打破文化隔阂”正确,故选C。5、AD【解题分析】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句子,作者是常建;D.《沙乡年鉴》中的“沙乡”不是作者利奥波德的故乡,而是他们观察和研究的地方。故选AD。6、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C项正确。其他各项修改为:A项,冗杂(rǒng);B项,闭塞(sè)蘸水(zhàn);D项,妩媚(wǔ)。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担心等到才吟咏2.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可以终身不忘3.C4.韦编三绝或凿壁偷光等【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患”:担心。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乃”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咏”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吟咏”的意思,所以说也要理解好上下文内容。点睛:文言词语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词语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收功”“精诵”“乃”等字词的翻译。3.试题分析:考查对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的提取能力。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可提取“书不可不成诵”作为答案。4.试题分析:考查写出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的能力。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平时要多积累多记忆有关读书勤奋方面的成语。翻译: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8、1.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的景象。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意思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用新火来烹煮新茶,趁着时光未老,借吟诗饮酒来自得其乐吧。由此可知,此句表达了作者强作“超然”以自我安慰之情。【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词中展现的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句子,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作答时要抓住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烟雨暗千家”是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满城风光,尽收眼底。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词的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排遣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的自我心理调适,体现了他的“超然”。9、(1)禅房花木深(2)布衾多年冷似铁(3)如:①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②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题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禅、衾、髫。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读书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读书面越广越好;读书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2.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3.不能调换,因为A句列举的冯至借东方思想讲《浮士德》主题的例子,论述的是“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互通互融”的观点,B句列举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和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的例子,论述的是“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的观点,所以不能调换。4.A.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B.引用清代小说家梁绍壬的名言C.举例论证D.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佐证。【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第②~④段,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2段的“读书人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3段的“读书面越广越好”,4段的“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等。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提取能力。题干问我们为何要读经典。通读全文后,找到答案区域并提取是作答的关键。如可提取第2段的“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作为答案。3.试题分析:考查安排材料的顺序。通读第3段,整体把握,理解内容后再作答。因为A句举例论述的是“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互通互融”的观点,B句举例论述的是“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的观点。是由社会科学的“读书面越广越好”说到自然科学的“读书面越广越好”。4.试题分析:梳理论证思路。通读5段,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根据表格的要求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A空提出观点一栏,可提取此段的“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一句作为答案。B空可概括为引用清代小说家梁绍壬的名言,这是运用的道理论据。C空的论证方法肯定是举例论证,举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的例子。D空,得出的结论可提取段末一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佐证”作为答案。11、1.CAB2.批注一: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更好地切合了桃花源这一富有文化内涵的主题。批注二:“把玩手中岁月”中“把玩”一词,化抽象的岁月为具象,表现了岁月的耐人寻味以及武夷山这里拥有着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3.作者在探寻游玩桃花源时偶遇故友,更能表现出桃花源之妙,能够暗通今昔,也更能表现出许多与作者一样的人对于桃花源的向往。4.(1)空山(2)霜月(残菊)(3)退隐山林5.“桃花源”源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意为没有战乱,景色优美,人人安居乐业,与世隔绝的地方。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知风景独特优美的地方都冠上了“桃花源”这一称号,作者对于各种各样的“桃花源”也是一直探寻着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真实性无从考据,但作者真正追求的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存在的“桃花源”,更是一个寄托心灵的港湾,一个存放心灵的隐秘世界。【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游记散文中移步换景的理解。此题作品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地点方位名,需要考生结合地图,对所给段落进行分析。结合“而半山腰庙宇民房,红墙绿瓦,飘于树梢之上,疑是仙境。折而右行,半壁之上突现一岩缝,竟容一人,曰‘一线天’”先是C区,结合“环山有溪水绕过,作九折之状,即著名的‘武夷九曲’”,到了A区。结合“游完九曲,弃筏登岸时,身已累极,心乏神疲,忽眼前一亮,见一竹篱小墙。”到达B区。2.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题和重点句子的赏析题。首先,学生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角度地全面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可以从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出发。其次,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本题是自选角度,赏析范围比较广,可以从修辞、句式、关键词等多方面赏析,并联系语境内容,做出合理赏析即可。第一句可以从句式的角度赏析.如:四字短语,语言有节奏感,富有韵味等。第二句可以从词语的角度赏析,首先指出加点词“把玩”的含义。然后结合整句话分析其作用。“把玩”:意思是握在或置在手中赏玩。把冲向的岁月转化为形象有质的东西。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中情节设置的作用。首先,考生要仔细读题,结合文章内容,正确理解并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其次,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但是本题侧重内容方面的理解,学生在解题时一定结合“我一面感叹世界之小,又更觉着桃花源之妙,它真是一个可暗通今昔的时光隧道”分析。写出世人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意,写出了桃花源之妙,是一个可暗通今昔的时光隧道。4.(1)(2)两空考查古诗意象。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古诗中的意象一般以名词出现,知道这一点,做题就会事半功倍。结合感情基调“沉郁悲壮”分析,本词中的名词意象。故应该是“空山”和“残菊”与辛弃疾的豪放不符合。(3)空考查对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将诗歌语句表现得画面还原,同时进行整体感知,关注标题和注释等辅助信息,“莫向空山吹玉笛,壮怀酒醒心惊。”一种萧杀的意境,让人油然而生。纵有万种风情,也不要寄意于空山凉笛,因为,壮怀酒醒,心中为世事,几许惊悸,使劲浑身解数,可力挽狂澜之心,终是成云成烟。这份内心深处的豪情,苦英雄无用武之地。“四更霜月太寒生。”交待了时间和心情。“太寒生”,其意何以深邃?一个太字把诸多无奈,用这阕简短的词,有意无意抛掷出来。谁争词人一片爱国之心?谁解词人胜意拳拳为国请命爱国之志?“被翻红锦浪,酒满玉壶冰,小陆未须临水笑,水林我辈钟情。”被翻红锦浪,是对当时皇帝和统治者迷恋于歌舞升平环境的一种讽刺和揭露,又饮酒又美人,江山还坐得稳吗?古之皇帝本性,或再大些范围来说,男人本性,都是爱英雄更爱美人。商纣王因此亡国,现在呢?大宋江山还能坐镇多久?分明摇摇欲坠了!“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侯渊明。”最后的收笔,则在抑郁不得志中,有了隐隐的希望。算是于茫茫人海徐行中的独特动力吧。不然,活着一点未来都没有的人,还有什么意思呢。来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感。结合“试寻残菊处,中路候渊明”分析,他想学习陶渊明,归隐山林,不再出仕。5.需要考生结合文章和阅读积累全面,有深度;思考要有延伸和拓展、能认识此文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在做此类题目时,思考层次需要上生到社会的层面,而不是仅仅围绕一点进行阐述。首先写出“桃花源”的出处,写出“桃花源”的社会特点。现在的“桃花源”有什么特点。结合“无数伟人、名人、与他的共鸣,而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群山高峰啊”,分析,这些名人追求的是“桃花源”的什么精神,写出即可。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朱赫来;《暴风雨所诞生的》(2)保尔有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有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解题分析】
(1)考查对名著文学常识的理解与掌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书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侮辱,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他最后的著作是《暴风雨所诞生的》。(2)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保尔更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这篇小说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最值得学习的是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他那在困难之中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在保尔精神的激励下,树立起人生的目标,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向目标前进。13、(1)栏目二:突飞猛进的航天技术栏目三:日新月异的农业生产(要求:用上成语,栏目能标明内容。意思对即可)(2)例:是啊,建国70年来,我们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繁荣富强。今天,我们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享受着祖国母亲给我们的幸福,我们伴着歌声与微笑成长。下面请欣赏舞蹈《歌声与微笑》(前后意思能较好连接,意思对即可)(3)例:为庆祝建国70周年,解放中学开展了办宣传橱窗、举行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系列庆祝活动。(意思对即可)(4)示例:(学生主持人角度)同学们:这次演讲活动非常成功,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祖国的强大振奋人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文科一卷试题及答案
- 交建投笔试题目及答案
- 十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深度分析美容行业发展趋势的考试知识试题及答案
- 药物治疗实验设计试题及答案
- 从容应对语文考试小学六年级试题及答案
- 探索美容师考试的学科整合与公务员省考试题及答案
- 备考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 教培行业教学教研
- 二手车评估中常见误区与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特殊挑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人寿招聘笔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第十四周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
- 2025年初中地理中考押题卷(含解析)
- 火锅店创业计划书:营销策略
- 交通大数据分析-深度研究
- 基础护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 DB11-T 1754-2024 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
- 招聘团队管理
- 【课件】用坐标描述简单几何图形+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电商运营岗位聘用合同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