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登勃朗峰》的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B.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所著《庄子》一书,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C.唐朝文学家韩愈的《马说》是一篇“不平之鸣”之作,抒发了有志难伸的愤懑之情。D.《卖炭翁》的作者白居易,是唐朝人,他一贯关心民生疾苦,这首诗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宫市”制度。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尔千半岛有绵长的海岸线、神秘宁静的古城、鳞次栉比的建筑,是一片风光旖旎的土地B.中国在塔吉克斯坦有不少援建的工程项目,“中国质量”和“中国速度”在当地有口皆碑。C.互联网改变留学勾通方式,拉近留学生与家人的距离,给留学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与欢乐。D.甘孜“山地旅游节”顺利开幕,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实地指导,助推四川旅游发展。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偏僻吩咐和言悦色振耳欲聋B.延安检讨历历在目偷偷摸摸C.眼框喧哗慢不经心不知所措D.浮燥橄榄穿流不息天衣无缝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凫水(fú)蛮横(héng)白羊肚(dǔ)怒不可遏(è)B.褶皱(zhě)黧黑(lí)两栖(qī)挑拨离间(jiān)C.翌日(yù)潮汐(xī)缄默(jiān)矜寡孤独(guān)D.陨石(yǔn)寒噤(jìn)敦实(dūn)拾级而上(shè)5、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贺敬之的《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C.《登勃朗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D.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鲁迅的散文《社戏》,以自由的笔法,抒写了他少年时代关于社戏的生活记忆。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伟大的科学家霍金与世长辞,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迅速刷爆了朋友圈。B.长江大保护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是毋庸置疑的。C.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真令人叹为观止。D.港珠澳大桥因综合技术难度首屈一指,被称为全球最具挑战的跨海大桥。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城市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B.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枯荣,周而复始,年年如此。C.这件衣服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D.这场球赛十分精彩,台下观众个个袖手旁观,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狞笑(níng)嘻笑(xī)
震憾(hàn)
惟命是从(wéi)B.厄运(è)
拘泥(ní)苍劲(jìng)振耳欲聋(zhèn)C.纨绔(wán)嘈杂(cáo)佯怒(yáng)岿然不动(kuī)D.侦察(chá)颓唐(tuí)
绰号(chuō)宏篇巨制(hòng)9、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3)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苦劳动的过程。因此,不能心浮气躁、①(A.浮光掠影B.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②(A.循序渐进B.循规蹈矩),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1)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处(只填序号)。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原句: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苦劳动的过程。修改句: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题文)阅读《疫苗是怎么起效的》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纳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八岁男孩的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②但它是如何起效的?③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④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力道不足。⑤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⑥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效力。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称之为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⑦为使身体对特定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科学家分离出目标抗原的基因。当人体注射后,疫苗内的基因会刺激体内细胞制造抗原,这会引发更强大的免疫反应,让身体准备好对抗任何潜在威胁。这类疫苗仅由特定基因的物质组成,不含病原体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如果能研发成功,就(可能必然)在几年内建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对抗病原体的感染。(选自《读者》2016年12期)1.(小题1)说说第①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小题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选文⑥段主要运用了______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__________。(2)请在第⑦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阐述理由。我选择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疫苗起效的原理。12、又见“点葫芦”何申⑴初春那日去吃农家饭,时间稍早,便往村后沟里随意走走。山杏乍开,溪水淙淙,小路弯弯,好不惬意。忽听不远处有咚咚咚的敲打声,声音不大,节奏均匀,只是有点偏快。我有些诧异,难道是点葫芦的声音?转过山弯,果然见一行人正在种地,那声响正发自播种者用小棍敲击点葫芦。点葫芦,久违了,没想到又见到你!⑵记得插队第一年春耕时,去生产队库房领农具,见角落里有几个类似葫芦丝但个头儿要大许多的物件,我傻傻地问这是什么乐器,吹呀还是弹?社员乐了,说那是点葫芦,是敲的。怎么敲,一会儿你就明白了。那天种谷子,到了地里,社员往点葫芦里装满谷种,站在垄沟里一敲,我顿时不仅明白了,还佩服得不得了——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⑶“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粟即谷子,去皮称小米。点葫芦,就是专门用来播撒体积较小如谷子、芝麻、烟籽儿等种子的器具。别看那东西不起眼,像出土文物,却是农耕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⑷点葫芦,顾名思义,葫芦是主体。待葫芦长成后,取个头稍大的,把内中掏空。掏空是个技术活,不能一破两半,那就成瓢了。只能在葫芦顶底两端各破鸡蛋大小的孔,掏空晾干。然后在葫芦底部安一个木把,要牢,便于手拿。前端则装个尺把长亦掏空心儿的向日葵秆,封住断头,再在上部开一小孔儿,孔儿下绑几缕干高粱穗。同时,在葫芦大肚上开个往里装谷种的洞洞,这样,一个点葫芦就做成了。操作时,葫芦里装种子,手持者行走在豁开的垄沟间,用小棍有节奏地敲打葫芦头,顿时,谷种就从向日葵秆上的小孔中蹦出,顺着高粱穗均匀地散落到田垄里。⑸塞北山地缺水,谷子耐旱,早年种得多。在春耕时节,不论深山沟壑多么曲折,多么寂寥,只要听到敲击点葫芦的声,追声寻去,就会看到播种的人马,顺序是:拉牲口的、牲畜、扶犁杖的、点种的、撒粪的、培垄的、踩垄或压垄的。我拉过牲口,撒过粪,也压过垄,但没有敲过点葫芦,使用点葫芦的都是年纪大的人。⑹点葫芦的声响,是一种劳作号令,更是社员一年的希望。点葫芦咚咚,我们各自低头如在流水线上干各自的活。点葫芦咚咚咚,将近晌午的阳光照着干燥贫瘠的山地,缕缕热气时隐时梦幻般升腾。点葫芦咚咚咚咚,口干,流汗,肚子咕咕叫,但只要点葫芦声音在响,就要脚步不停地往前奔。那天我望着渐渐远去的人马,再看留在地里的一行行脚印,那一刻,我忽然有些开窍:千百年来农民的生活,好像就如在这漫长的山地里走呀走的……⑺自离开乡下,就再未见过点葫芦。而且现在种地也不比先前。先前传统,现在简单,有除草剂和化肥,就不用耪地施农家肥。雇个机器一播一埋,就等着秋收了。于是那日我便奇怪——那村子有生态园区,建了许多大棚,种着草莓和果瓜,山上又有栗子树,村容整洁漂亮,已进入“美丽乡村”行列,为何又用老法子种谷子呢?⑻不由得上前看个究竟,近了看清,那一小队人马竟都是些年轻人,穿着同样的上衣,显然是公司的员工。问了得知,来生态园游览就餐的人,都希望吃到更原生态的食品。为此,这里的员工费了很大劲,才找来几件早年用过的农具,特别是这点种的东西,还不大会使,正犯愁。我说不用犯愁,这个东西叫点葫芦,是种谷子的专用工具。听你们敲的频率,有点快了,这样将来苗出得太密。⑼他们很高兴,请我给示范一下。虽然我先前没敲过,但插队五年,年年春种,没少见了,便一口答应。调整妥当,轻敲一下,几粒谷子跳出来,大声喊:“好了,走起!”几个年轻人便跟着我干起来。咚咚,敲击的力度要合适。咚咚咚,敲击的节奏要和行进的速度相适应。咚咚咚咚,光滑的谷种如金粒子投身到养育它的大地里……⑽那日蓝天白云,我在山坡上敲击着点葫芦,好像将种子播到了云间。低头望见层层田地与排排新式大棚相伴,便有些明白什么是传统与现代的联接和传承。⑾又见点葫芦,不虚此行。(选自2017年5月13日《人民日报》副刊)1.请根据第⑴段内容,用几个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欣赏初春山景时的(_______)——听到山中传来点葫芦声音时的(______)——看见一行人种地时用小棍敲击点葫芦时的(_______)2.联系⑶⑷⑹段,说说点葫芦“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的原因。3.第⑷段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描绘了点葫芦的制作和使用过程,有何用意?4.联系上下文,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⑻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5.读完文章后试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哪些?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水尤清冽(2)日光下澈(3)俶尔远逝(4)悄怆幽邃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伐竹取道,下见小谭”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描写,说明了小石潭起名的缘由。C.文章生动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深冷寂,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寂悲凉之情。D.“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4.下面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选文是否相同?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溪居〔唐〕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②累:束缚,牵累。③南夷:这里指永州。④农圃(pǔ):农田。⑤偶似:有时好像。⑥山林客:指隐士。⑦榜(péng):行船。⑧响溪石:触着溪石而发出响声。⑨长歌:放歌。⑩楚天:这里指永州的天空。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宫悉录②锯木屑,不限多少。成不解此意。后正会③,值积雪始晴,听事④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⑤,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⑥伐蜀装船,悉以作钉。(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及荆江二州刺史。②录:收取。③正会:元旦集会。④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⑤厚头:竹子根部截掉不用的部分。⑥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咸不解此意。(2)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四、作文(40分)15、根据要求,完成任务。心理描写是常用的写作方法。请你以“今天(6月27日)语文考试前一刻”为背景写一段文字,描写自己当时的心理。要求:①100字左右;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B【解题分析】
B.《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者的著作。故选B。2、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使用不正确,勾通:贬义词,暗中串通。正确的是“沟通”,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3、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B书写完全正确。A.言—颜,振—震;C.框—眶,慢—漫;D.燥—躁,穿—川。4、D【解题分析】
A.蛮横(hèng);B.挑拨离间(jiàn);C.翌日(yì);5、D【解题分析】
《社戏》是鲁迅的小说,不是散文。故选D。6、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A项“突如其来”意为“突然发生”;B项“毋庸置疑”意为“无须怀疑”;C项“叹为观止”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叹为观止”形容雷海为夺得冠军,属于适用对象不当;D项“首屈一指”表示位居第一。因此,应选C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7、B【解题分析】
A.“叹为观止”,多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于褒义。B.“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符合语境,C.“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不是实指。D.“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多用于贬义,与句意不吻合。故选B。8、C【解题分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A项“嘻笑”写作“嬉笑”,“震憾”写作“震撼”;B项“拘泥”读作“nì”,“振耳欲聋”写作“震耳欲聋”;D项“绰号”读作“chuò”,“宏篇巨制”读作“hóng”。9、⑴窈窕淑女⑵心忧炭贱愿天寒⑶无为在歧路⑷曲径通幽处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题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窈窕、贱、愿、歧路、庇、俱”等字词容易写错。10、(1)①B②A(2)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的付出辛苦劳动的过程。【解题分析】
(1)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①处承接前面所说读书需要一个长期的付出辛苦的过程,不能略微尝试就停止,所以要用“浅尝辄止”。循序渐进: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②处承接前面读书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来说,应该选“循序渐进”。(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划线句语序不当,把“长期的”放到“需要”后面。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2.(1)说明世界上第一支疫苗的诞生,引出说明内容:疫苗的起效原理;(2)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小题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疫苗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可能”表推测,是说几年内也许会建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也许不会,并不完全肯定,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而“必然”表示一定会,无可争议,如果用“必然”,就变成了一定能建立更有效的方案对抗感染,太绝对化了。【小题3】【小题3】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使人在染病之前即已拥有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确保人体不再被病原体感染致病。【解题分析】1.2.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就有引出说明对象,为下文说明内容起铺垫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交代疫苗诞生。结构:为下文说明疫苗怎样起效做铺垫。3.【小题2】试题分析:一问,考查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类型及作用的把握。“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这是一句标志性的语句。说明运用的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好处即是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疫苗的种类。二问,选词填空。是在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能”表示推测,因为这是对未来的预测,用可能更科学,必然太绝对化。填“必然”明显不实事求是。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点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小题3】【小题3】试题分析: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答案在第5段“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此题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12、1.惬意诧异惊喜2.(1)点葫芦能够均匀播撒细小的种子。(2)制作复杂而精巧。(3)点葫芦的声响是一种劳动号令。(4)点葫芦的声响给农民带来生活希望。3.(1)让读者更清楚了解点葫芦的形态和作用(2)赞美劳动者的心灵手巧。(3)表明了点葫芦的“神奇”。4.内容上:写了生态园的员工为了种出更原生态的食品,找来了点葫芦却不会使用。结构上:与上文农民能熟练地使用点葫芦形成对比;引出下文我再次使用点葫芦的情节以及“我”对现代和传承的思考。5.表达了对过去农村生活的怀念;表达了对艰苦岁月中农民能干、勤劳、坚韧的美好品质的赞美;引发读者对传统与现代的联接和传承的思考。【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可概括为:惬意——诧异——惊喜。2.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点葫芦“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的原因有:(1)点葫芦能够均匀播撒细小的种子。(2)制作复杂而精巧。(3)点葫芦的声响是一种劳动号令。(4)点葫芦的声响给农民带来生活希望。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第(4)段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描绘了点葫芦的制作和使用过程,让读者更清楚了解点葫芦的形态和作用,赞美劳动者的心灵手巧,表明了点葫芦的“神奇”。4.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第(8)段内容上:写了生态园的员工为了种出更原生态的食品,找来了点葫芦却不会使用。结构上:与上文农民能熟练地使用点葫芦形成对比;引出“我”对现代和传承的思考。5.本题考查对选文主旨的把握。回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意思,其次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展开。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本文表达了对过去农村生活的怀念,对艰苦岁月中农民能干、勤劳、坚韧的美好品质的赞美。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1)格外(2)穿透(3)忽然(4)凄凉2.(1)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D4.相同。这首诗写诗人被贬官到永州后,过着闲适的生活。表面上自我派遣,自得其乐。但从“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等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孤寂凄凉,曲折地表达了被贬谪的忧愤,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与选文中表现的孤凄悲凉的情感是相同的。【解题分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澈”:穿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俶尔”“悄怆”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蒙络”:蒙盖缠绕。“披拂”:随风飘拂。“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明灭”:时隐时现。3.D项对课文理解有误。“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是对“皆若空游无所依”的过度解读。“皆若空游无所依”主要是从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4.比较阅读。具体考查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选文的异同。要答好此题,首先要理解好诗歌大意,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诗歌的中心。《溪居》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几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所以这首诗与《小石潭记》所表达的情感相同。【题目点拨】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合集人事管理篇十篇
- 《证券交易流程》课件
- 《企业战略管理》课件
- 新生引航共筑未来
- 学校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5篇
- 2023年-2024年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答案(突破训练)
- 大学毕业晚会策划书合集15篇
- 2023年-2024年新入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下载答案可打印
- 2024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原创题)
- 保护环境的建议书(合集15篇)
- DS12C887电子时钟(附程序)
- 新产品试制流程管理办法
- 王牌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 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计算
- 10个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25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共30页)
- 篮球校本课程教案
- 高一学生文理分班意向表
- 高等传热学部分答案
- 地球物理学进展投稿须知
- 机床精度检验标准 VDI3441 a ISO230-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