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食用菌栽培学课件_第1页
香菇-食用菌栽培学课件_第2页
香菇-食用菌栽培学课件_第3页
香菇-食用菌栽培学课件_第4页
香菇-食用菌栽培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用菌栽培學各論

香菇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生物學特性

第三節栽培技術

第一節概述

香菇[Lentinusedodes(Berk.)Sing.],屬於傘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香菇屬(Lentinus),是我國一種著名的食用菌。

幹香菇食用部分占72%。每100g食用部分中,含水分13g,脂肪1.8g,碳水化合物54g,粗纖維7.8g,灰分4.9g,鈣124mg,磷415mg,鐵25.3mg,維生素B10.07mg,維生素B21.13mg,尼克酸18.9mg。鮮菇除含水85—90%外,固形物中含粗蛋白19.9%,粗脂肪4%,可溶性無氮物質67%,粗纖維7%,灰分3%。

香菇也是我國一種著名的藥用菌。歷代的醫藥學家對香菇的藥性及功用均有著述。《本草綱目》認為香菇“甘、平、無毒”,《醫林纂要》認為香菇“甘、寒”,“可托痘毒”《日用本草》認為香菇“益氣,不饑、治風破血”,《本經逢原》認為香菇“大益胃氣”;《現代實用中藥》認為香菇“為補償維生素D的要劑,預防佝僂病,並治貧血”。現在已經知道,香菇中含有一種分子量為100萬的抗腫瘤成分——香菇多糖(1entinan),含有降低血脂的成分——香菇太生(1entysin),香菇腺嘌呤(eriadenine)和腺嘌呤的衍生物——2(R),3(R)二羥基—4(9—腺苷基)丁酸:2(R),3(R)—dihydroxy—4(9—adenyl)—butyricacid),香菇還含有抗病毒的成分——干擾素的誘發劑——雙鏈核糖核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之一。

本世紀初葉,我國留日知識份子,如胡昌燃、李師頤等人介紹了一些日本栽培香菇的較新技術。但是由於當時種種社會條件的限制,新的香菇栽培技術並沒有發展起來。解放後,在各級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浙江省龍泉縣、慶元縣、景寧縣的菇民成立“菇民委員會”,負責組織菇民恢復和發展香菇生產。其後上海食用菌研究所,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都致力於香菇的研究,以及人工接種栽培技術的推廣普及工作。為外貿部門、供銷部門和農村社隊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因此,栽培香菇的地區迅速擴大,產量遞增,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新局面。

在山林地區發展香菇段木栽培的同時,70年代以來,上海等地較大規模的香菇代料栽培,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目前,各地的科研人員和菇農,繼續向香菇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開展對全國香菇資源、菇樹資源,新品種選育,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香菇的加工和綜合利用等的系統研究。可以預期,作為香菇栽培發祥地的中國,一定能在不遠的將來,趕上並超過世界香菇生產的先進水準。

野生的香菇主要分佈於中國(浙江、福建、臺灣、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朝鮮、日本、菲律賓、婆羅門州、蘇拉威西島、新幾內亞、新西蘭、尼泊爾等。蘇聯(薩哈林)、泰國、馬來西亞也有分佈。

第二節生物學特性

一、形態特徵

二、生活條件

三、香菇的生活史

菌絲體白色絨毛狀,在斜面上平鋪生長,略有爬壁現象;老化時有淡黃色色素分泌,菌絲具有明顯的鎖狀聯合。子實體單生,叢生或群生。菌蓋圓形、通常5—10cm,有時達20cm,表面茶褐色,暗褐色,被有潦色的鱗片。幼時邊緣內卷,有白色或黃色的綿毛、隨生長而消失,菌蓋下麵有菌幕,後破裂,形成不完整的菌環。老熟後蓋緣反卷,開裂。菌肉白色,肉厚,質韌,幹菇有特有的香味,菌褶彎生,白色,受傷後產生斑點,生長後期變成紅褐色,菌柄3—6×1—1.5cm,中央生或偏心生,內部結實,纖維質,菌環以上部分白色,菌環以下部分帶褐色。孢子印白色,擔孢子在顯微鏡下無色,橢圓形、圓筒形,一端稍尖,5—7×3.4—4μm。菌絲有鎖狀聯合。

二、生活條件

香菇的生活條件包括水分、營養、溫度,空氣、光線、pH等因數。現將這些因數及其對香菇的影響分述如下:(一)營養

(二)水分

(三)溫度(四)空氣

(五)光線

(六)酸鹼度

(一)營養營養是香菇整個生命過程的能源,也是產生大量子實體的物質基礎。豐富而全面的營養是香菇高產優質的根本保證。香菇是一種木腐菌,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也需要少量的無機鹽,維生素等。

1.碳源2.氮源

3.礦質元素4.維生素類

1.碳源香菇能利用相當廣泛的碳源,包括單糖類、雙糖類和多糖類。單糖類(如葡萄糖、果糖)最好,雙糖類(如蔗糖、麥芽糖)次之,澱粉再次。木糖、阿拉伯糖、核糖、鼠李糖,甘露糖、菊糖、纖維素等幾乎不利用。糖的濃度在1—5%(以3%左右)比較好。大多數有機酸中的碳源不被利用,相反地對香菇菌的生育有害。但是,培養基加糖後,再加檸檬酸、富馬酸、酒石酸卻有促進香菇菌絲生長的效果(估計與pH值有關)。烴類化合物、乙醇、甘油也能利用。在天然的培養基中經常用麥芽浸膏,酵母浸膏、也可以用馬鈴薯、玉米或可溶性澱粉作碳源。

2.氮源用於香菇細胞內蛋白質和核酸等的合成。香菇菌絲能利用有機氮(蛋白腖、L—氨基酸、尿素)和銨態氮,不能利用硝態氮和亞硝態氮。在有機氮中,能利用氨基酸中的天門冬氨酸、天門冬醯胺,谷氨酸、穀氨醯胺,不能利用組氨酸、賴氨酸等。

香菇生育的最適氮源濃度,因氮源的種類而有不同。例如硫酸銨和酪蛋白水解後的各種氨基酸為0.03%,酒石酸銨為0.06%。香菇菌絲利用菇木中氮源的能力,因香菇菌株而有不同,一般為段木含氮量的1/3。在香菇菌絲營養生長階段,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25—40:1為好。高濃度的氮會抑制香菇原基的分化,而原基發育成香菇的能力取決於培養基中的碳源和較高濃度的糖。當蔗糖的濃度達8%時,子實體的發生非常好。

3.礦質元素除了鎂、硫,磷、鉀之外,鐵、鋅、錳同時存在能促進香菇菌絲的生長,並有相輔相成的效果。每升培養液中,各添加錳、鋅,鐵2mg(2ppm)可以促進香菇菌絲的生長。在這三種元素中缺少錳時,香菇菌絲的生長量明顯減少;鈣和硼能抑制香菇菌菇菌絲的生長。

4.維生素類香菇菌絲的生育必須吸收維生素a,其他維生素則不需要。適合香菇菌絲生長的維生素B1的濃度大約是每升培養基100μg

在培養基中添加腺嘌嶺和胞嘧啶可以促進香菇菌絲的生長,而激動素、吲哚乙酸和赤黴酸對香菇菌絲的生長沒有作用

在段木栽培中,香菇菌絲主要從韌皮部和木質部中吸收碳源、氮源和礦質元素。因此,含有豐富營養物質的邊材越發達,對香菇菌絲的生長,子實體的大量發生越有利。在鋸木屑栽培中,所用的培養基不僅應滿足香菇菌絲生長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須滿足栽培後期子實體連續發生的要求。培養基營養越豐富,原基連續分化越多,菇峰越多,品質也越好。

(二)水分水分是香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只有在適宜的水分條件下,新陳代謝才能正常地進行。也就是說,外界的營養物質只有溶解在水裏,才能通過香菇的細胞壁滲透進來,所有的代謝產物也只能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體外。短期的缺水,香菇菌絲處於休眠狀態,長期缺水則必定死亡。水分不足或過多都會阻礙香菇的生長發育。但在不同的發育階段,香菇對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

1.水分對擔孢子的影響

2.水分對菌絲生長的影響

3.水分對子實體的影響

1.水分對擔孢子的影響

在適溫24℃條件下,孢子在水中或適宜的培養液中萌發率達80—100%。在冰中存放2小時對萌發率沒有影響,經24小時萌發率降至50—60%。在蒸餾水中能夠萌發,但菌絲不能生長,在水中經24小時萌發率降至50—60%。在45℃萌發率為1—5%。在20℃,在相對濕度90%時,擔孢子經90天便失去萌發力。在20℃,相對濕度10%時,經210天,孢子萌發力還是很好的。

2.水分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在鋸木屑培養基中,菌絲體生長的最適含水量是60—70%(因鋸木屑的種類、粗細而異),在菇木中適宜的含水量是32—40%,其中以35—40%最適合,在32%以下成活率不高,在10—15%菌絲生育極差。

3.水分對子實體的影響

子實體發生、生長發育都必需水分,菇木含水太多、香菇質地柔軟,易腐,菌蓋變深黑褐色。菇木含水量適宜,可以得到厚肉菇。在菌蓋5—6分開(傘)時,菇木水分不足,加上空氣相對濕度低(颳風),雪後晴天,可以得到花冬菇。菇蕾生長初期,遇到打霜結冰易產生菇丁。

在實際栽培中,把經過乾燥抑制的成熟菇木、浸在冷水中,可以通過溫差、濕差等刺激,使香菇一齊發生,通過浸水時間的長短來控制每根菇木上香菇發生的朵數。

(三)溫度溫度是影響香菇生長發育的一個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

1.溫度對孢子的影響

2.溫度對菌絲的影響

3.溫度對香菇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發育的影響

1.溫度對抱子的影響

在潮濕的狀態下,擔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2—26℃。

在16℃,經24小時,在24℃,經16小時就萌發了,在42℃,經2小時,萌發率為3—4.5%。在45℃經1小時萌發率為1—5%,在0℃,經24小時,萌發率為50—60%。在乾燥狀態下,在70℃,經5小時,在80℃,經10分鐘孢子就死亡了。但在60℃經5小時不會死亡。在30℃,相對濕度20%以下,經50天便失去萌發力。在20℃,相對濕度10%以下,經210天還有良好的萌發力。相對濕度90%時,經90天便失去萌發力。保持乾燥狀態,在50℃,60℃孢子萌發力不受影響,在70℃,經10分鐘,萌發力受損害,經5小時孢子就死亡,在80℃經10分鐘,孢子就死亡。總之,香菇擔孢子在24℃左右萌發最好,對高溫的抵抗力弱,對低溫的抵抗力較強。

2.溫度對菌絲的影響

香菇菌絲發育的溫度範圍在5—32℃,最適溫度24—27℃,在10℃以下和32℃以上生長不良,在35℃停止生長,在38℃以上死亡。

在低溫範圍內菌絲發育緩慢,從15℃起香菇菌絲生長加速,過了25℃菌絲生長速度迅速下降,過了30—35℃就停止生長。純培養的菌絲體,在—20℃經10小時也不會死亡,在—5℃,經8—10周,在—10℃經10天,在—15℃經5天就死亡。而在較高溫度條件下,如在45℃的培養液中,經過40分鐘菌絲就死亡。在低溫條件下,培養基凍結了菌絲也凍結了,這是待菌絲回復到適溫時,再判斷菌絲存亡所得到的結果。在鋸木屑培養基中含水量在13%,菌絲(體)尚能存活。

由於木材的保溫作用,菇木內的菌絲可以耐比氣溫更低或更高的溫度。即使在—20℃經10小時也不會死亡。在40℃,經20小時仍然存活,在45—50℃很快就死亡。接種後烈日的暴曬有可能達到這種溫度,菌種的菌絲很容易死亡,即使不死,也會枯萎,雜菌侵害,這就是高溫引起的障害。

3.溫度對香菇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發育的影響

香菇屬於低溫的和變溫結實。原基在最適的低溫條件下開始分化。這種最適的低溫條件,隨著不同的栽培菌株而不同。當氣溫和水溫相差10℃以上時,把成熟的菇木浸水若干小時,給與溫差,濕差,排除草酸、造成無氧吸收等刺激,可以促使香菇一齊發生。

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實體在5—24℃範圍內發育,20℃為最適。香菇子實體的形狀和產量同樣受到產菇期間溫度的巨大影響。

一般來說,低溫品種在低溫條件下菇體質量好,而高溫品種則需在高溫條件下出菇才好。同一品種,在適溫範圍內,較低溫度(10—12℃)子實體發育慢,品質好,不易開傘,多出厚菇,在高溫中(20℃以上)香菇發育快,品質差,質地柔軟,易開傘,多出高腳薄菇。在恒溫條件下,不形成子實體。

(四)空氣

香菇是好氣性真菌,足夠的新鮮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當空氣不流通、不新鮮、氧氣不足時,香菇的呼吸過程受到阻礙,菌絲的生長和子實體的發育也就受到抑制並導致死亡。缺氧時菌絲借酵解作用暫時維持生命,但消耗大量的營養,菌絲易衰老,死亡快。因此,在通風良好的場所栽培香菇,才能得到好的收成。

(五)光線香菇是需光性的真菌,強度適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個必要的條件。

1、光線對菌絲的影響在菌絲營養生長階段完全不需要光線。強烈的直射陽光對菌絲有抑制作用和致死作用。光線會抑制香菇菌絲的生長。長時間光照後,香菇菌絲會產生特殊的反應,菌種表面產生褐色被膜(俗稱菌被或菌皮),隨著照度的增加,生長速度下降。相反,在黑暗條件下菌絲生長最快。

2、光線對子實體的影響在黑暗條件下只有營養生長,而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發育則需要光線。沒有光線決不形成子實體。分化後的原基在暗處有徒長的傾向,蓋小,柄長,色淡,肉薄,質劣。

(六)酸鹼度酸鹼度也是影響香菇生長發育的主要環境因數之一。最適pH值是5—6。

總而言之,以上這些生活條件是綜合地對香菇發生作用的。在營養條件完全滿足的情況下,決定能否進入結菇階段的主要因數就是溫度、濕度和光照。它們在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的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當原基形成之後,能否繼續發育長大,關鍵是能否保證通風換氣,同時又保證適當的相對濕度和光照。因此,在栽培實踐中,應儘量模擬和創造最適於香菇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才能獲得最高的產量和最好的品質。

三、香菇的生活史

香菇的生活史和典型的擔子菌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屬於四極性異宗結合。大體上是由如下九步組成的。(1)擔孢子的萌發。(2)產生四種不同交配型的單核菌絲。(3)兩條可親和的單核菌絲,通過接合,進行質配。

(4)產生每個細胞中有兩個細胞核的,橫隔處有(真)鎖狀聯合的雙核菌絲。

(5)在適宜的條件下,雙核菌絲形成子實體。

(6)在菌褶上,雙核菌絲的頂端細胞發育成擔子,擔子排列成子實層。

(7)在成熟的擔子中,兩個單元核,發生融合(核配);出現一個雙元核(2n)

(8)在擔子中的雙元核,立刻進行減數分裂。此時,雙方的遺傳物質進行交換、重組、分離,最後重新形成四個單元核(n),每個單元核分別通過擔子小梗,在其頂端形成四個擔孢子。(9)擔孢子彈射之後(表示香菇的生活史結束),在萌發過程中,經常發生一次有絲分裂,表明生活史重新開始。

第三節栽培技術

香菇的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兩種。段木栽培產的菇商品品質高,投入產出之比也高,可達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僅適於在林區發展。代料栽培投入產出比僅為1∶2,但代料栽培生產週期短,生物學效率也高,而且可以利用各種農業廢棄物能夠在城鄉廣泛發展。

Ⅰ段木栽培

代料栽培

Ⅰ段木栽培(1)古老的香菇栽培方法,是在林地的倒木上“砍花種菇”,這種半人工栽培的方法,一直延用到20世紀60年代,其後雖然有些改革,但是靠天收菇的情形一直沒有改變。直到1965年,中國科學院中南真菌研究室(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前身)等單位,試用“段木純菌絲接種法”獲得成功,從而結束了老法種菇的歷史,進入了人工栽培的新時期。

Ⅰ段木栽培(2)香菇段木栽培技術(新法種菇)的特點,簡單說來,就是段木純菌絲接種。即是將適於種菇的樹木(菇樹)適時砍伐,經過適當乾燥後鋸成段木,把人工培養的純菌絲種接種,到段木上,然後將其集中堆放,適當遮陽,調溫調濕,加強管理,使香菇菌絲體在段木中定植生長發育,直到採摘香菇。段木栽培包括許多生產環節。這些環節的季節性和技術性較強,且一環扣一環,任何一個環節的工作做得不好,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香菇的產量和品質。Ⅰ段木栽培一、菌種準備二、菇場選擇三、段木準備四、接種五、上堆發菌六、出菇管理七、菇木的越冬、越夏管理

一、菌種準備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香菇場是採用鋸木屑菌種。菌種遺傳性狀的優劣,以及菌絲體活力強弱,直接影響香菇段木栽培的產量和品質。因此,作好菌種準備工作十分重要。

(一)選用優良菌種

檢驗菌種遺傳性狀優劣的客觀標準是栽培實踐。根據這一原則,各地在推廣利用新品種之前,一定要先做品種比較試驗(引種試驗),然後根據試驗結果,選用適合當地環境條件的優良品種,逐步推廣利用,才能獲得預期的栽培效果。

(二)檢查菌種的成熟情況

(二)檢查菌種的成熟情況生產中,利用培養成熟的菌種可以提高接種成活率。判斷菌種是否成熟或老化,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觀察分析:

1、觀察菌種是否成塊狀無論是鋸木屑菌種還是木塊菌種的菌絲體,一部分進入培養基內部;一部分向空中伸展,即所謂氣生菌絲體。健壯菌種的氣生菌絲體非常旺盛,伸展到某一程度就互相連接,將培養基包成塊狀,成為相當堅韌的菌塊,這是良好菌種的一個標誌。

2、觀察菌種表面是否正常

3、觀察培養基變色是否均勻

2、觀察菌種表面是否正常香菇菌絲體老化後,細胞膜加厚而褐變,與菌蓋表面的顏色相似。當菌種表面出現這種顏色時,表示菌種已經老化。如果發現雜菌污染,應及時淘汰。木塊菌種的老化現象,是由於木材被菌絲體腐化過度,木栓組織因而軟化,以至於毫不費力就可以捏碎。這樣的老化菌種與未成熟菌種一樣,接種後菌絲體不易伸長到段木內部,定植成活率低,不宜利用。

3.觀察培養基變色是否均勻香菇是白腐型木材腐朽菌,木材經過菌絲體利用後便腐朽成淺黃白色。培養基變色是否均勻,可以用來判斷菌種是否成熟。檢查鋸木屑菌種時,可以隨機取樣取出幾瓶,從每瓶菌種的中間部位掏出一塊,觀察鋸木屑變色是否均勻?變色的濃淡程度如何?菌絲體是否只蔓延外層?是否局部無菌斑?然後通過樣品判斷整批菌種的成熟情況。如果尚未成熟應該繼續培養。通過上述鑒定,將合格菌種做上標記,以備利用。若近期內暫不接種,必須將菌種轉移到冷庫內,或者存放在其他清潔,陰涼(低於15℃)、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而且要避免與農藥、肥料等一起堆放,以免影響菌絲體的活力。

二、菇場選擇

栽培香菇的場地應選擇樹木資源豐富,水源方便,山勢座北朝南,遮蔭條件好,地面平坦,或略成斜坡的為好。菇場選好後,要清除雜草、小灌木,開好排水溝和撒農藥進行除蟲滅菌等。

24字訣:避北風、向陽地、資源好、水源近、有樹蔭、多石礫、偏酸性、斜坡地。

三、段木準備

(1)樹種

適於栽培香菇的樹種有200多種,其中以殼鬥科(山毛櫸科)、樺木科、杜英科、金縷梅等闊葉樹為最好。

(2)砍樹

以樹葉落黃至新葉萌發之前砍伐為適宜。這時樹木休眠,樹液流動遲緩,樹身裏貯存養分多,水分少,皮層與木質部結合緊密,砍後不易成活,產量也高。砍樹選晴好靜風天氣,採用低砍和保護樹皮和周圍小樹不受損害。

(3)削枝截段

樹砍後,留枝葉放置10—15天。然後,順樹冠方向削枝,留杈座,並截成1—1.2米長的段木。

(4)架曬

截段後將段木按長短、粗細分開,以“井”字式或柴堆式架疊,上蓋樹枝葉,經一個月左右,含水量在40%—45%時就可接種。判斷段木含水量的方法是:取鉛筆粗枝條,彎曲時不易折斷且有韌性,樹皮由綠轉褐色;或小枝丫燒時出現咖啡色小泡的均為含水量適宜。

四、接種

(1)木屑菌種接種法用打孔器打接種穴,穴深1.5—2釐米,縱距15—20釐米,橫距6—8釐米,取出菌種,填入穴中,蓋上樹皮蓋。

(2)圓形木塊菌種接法用打孔器或電鑽打孔,孔深與木塊菌種長度相等或略深一些。接時將木塊菌種插入孔中後,用錘頭輕輕敲緊即可。

(3)楔形木塊菌種接種法用接種斧按30—40度斜角打接種口,插入菌種後輕輕敲緊,使與段木缺口密合。

五、上堆發菌接種後將段木按一定的方式堆疊發菌,每隔1—2個月翻堆一次,並適當灑水調節含水量,以利菌絲生長蔓延。北方溫度低,濕度小,要先按豎堆或橫堆進行假山定植發菌;南方氣候暖和,濕度大,可按下列方式一次性上堆發菌。(1)井字式適合平地堆放,且便於覆蓋塑膠薄膜或樹枝葉保溫保濕發菌。(2)覆瓦式適於乾燥的平地或斜坡上堆放,受光均勻,發菌一致,但堆放較為麻煩。(3)蜈蚣式適於陡坡及多雨潮濕的地方堆放。

六、出菇管理

(1)菇木檢查立架出菇前應對菇木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凡菇木變鬆軟,吸水性能好,或樹皮下有小疙瘩狀米粒大小白點的原基,手壓菇木有柔軟彈性感,或用錘敲擊菇木發出重濁音的,都說明菌絲已長透達到生理成熟,即可出菇。

(2)調節水分立架前的的菇木應調節含水量至60%左右。一般浸水8—12小時,浸水有補充水分起到幹濕冷熱刺激的作用,以利早出菇、多出菇。

(3)立架出菇(4)立架後的管理(5)採收

(3)立架出菇

在入冬前,將菇木移到出菇場,按“人”字形立架,架高視菇木長短而定,並依場地的幹濕確定菇木的傾斜度,潮濕的放陡一些,乾燥的應斜些。架間留40—50釐米的走道,以便管理操作。

(4)立架後的管理菇蕾長出後,要噴水調節濕度,保持菇木含水量60%左右,空氣相對濕度75—90%之間的幹濕交替狀態,噴水次數和數量,根據氣候和出菇情況靈活掌握。噴水霧滴要細,噴口朝上,使霧滴自由飄落菇體上。每批出菇後,如果菇木乾燥,可浸水12—24小時,然後集中堆疊,覆蓋薄膜,保溫保濕,每天通風一次,待菇蕾產生再排架出菇。

(5)採收菇蕾長出後7—10天就可採收。以菌蓋6—7分開展,邊緣內卷如銅鑼邊時為採收適時。採收時要防止撕裂樹皮,以免減少下批出菇。

七、菇木的越冬、越夏管理

北方排場越冬:排場:將菇木的一頭用枕木墊起,橫排菇木,覆蓋或自然降雪覆蓋。南方堆疊越夏:采菇結束後的菇木,應集中堆疊於乾燥、避陽的場地,保護好樹皮,防止雜菌和白蟻為害。為防烈日曝曬和暴雨襲擊,仍要覆蓋樹葉或草簾,至入冬後繼續管理出菇。一般管理得當,可繼續出菇4—5年。

代料栽培一、播種期的安排和菌種的選擇

二、栽培料的配製

三、栽培技術

一、播種期的安排和菌種的選擇

目前,我國北方地區香菇生產多採用溫室作為出菇場所,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大,季節性很強。各地香菇播種期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北京地區香菇生產多採用夏播,秋、冬、春出菇,由於秋季出菇始期在9月中旬,所以具體播種時間應在7月初,6月初製作生產種。應選用中溫型或中溫型偏低溫菌株。但由於夏播香菇發菌期正好處在氣溫高、濕度大的季節,雜菌污染難以控制,所以近年來冬播香菇有所發展。一般是在11月底、12月初製作生產種,12月底、1月初播種,3月中旬進棚出菇。多採用中溫型或中溫偏高溫型的菌株。

二、栽培料的配製

栽培料是香菇生長發育的基質,生活的物質基礎,所以栽培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香菇生產的成敗以及產量和品質的高低。由於各地的有機物質資源不同,香菇生產所採用的栽培料也不盡相同。

1、幾種栽培料的配製

2、配料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幾種栽培料的配製

①木屑78%、麩皮(細米糠)20%、石膏1%、糖1%,另加尿素0.3%。料的含水量55%~60%。②木屑78%、麩皮16%、玉米麵2%、糖1.2%、石膏2%-2.5%、尿素0.3%、過磷酸鈣0.5%。料的含水量55%~60%。③木屑78%、麩皮18%、石膏2%、過磷酸鈣0.5%、硫酸鎂0.2%、尿素0.3%、紅糖1%。料的含水量55%~60%。

先將石膏和麩皮幹混拌勻,再和木屑幹混拌均勻,把糖和尿素先溶化於水中,均勻地潑灑在料上,用鍁邊翻邊灑,並用竹掃帚在料面上反復掃勻。

2、配料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木屑指的是闊葉樹的木屑。配料前應將木屑過篩,篩去粗木屑,防止紮破塑膠袋。麩皮米糠要新鮮,不能結塊,不能生蟲發黴。香菇栽培料的含水量應比平菇栽培料的含水量略低些,生產上一般控制在55%~60%。含水量略低些有利於控制雜菌污染,但出過第一潮菇時,要給菌柱及時補水,否則影響出菇。生產上測定含水量的簡單方法如下:①手測法。將拌好的栽培料,抓一把用力握,指縫不見水,伸開手掌料成團即可。②烘乾法。將拌好的料準確稱取500克,薄薄地攤放在搪瓷盤中,放在105℃的條件下烘乾,烘至幹料的重量不再減少為止,稱出幹料的重量。料的含水量(%)=(濕料重量-幹料重量)/濕料重量×100%三、栽培技術袋栽香菇是香菇代料栽培最有代表性的栽培方法,各地具體操作雖有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一)塑膠筒的規格(二)裝袋滅菌(三)接種(四)菌袋的培養(五)轉色的管理(六)出菇管理(一)塑膠筒的規格

香菇袋栽多數採用兩頭開口的塑膠筒,有壁厚0.04-0.05釐米的聚丙烯塑膠筒和厚度為0.05-0.06釐米的低壓聚乙烯塑膠筒。聚丙烯高壓、常壓滅菌都可,但冬季氣溫低時,聚丙烯筒變脆,易破碎;低壓聚乙烯筒適於常壓滅菌。生產上採用的塑膠筒規格也是多種多樣的,南方用幅寬15釐米、筒長55~57釐米的塑膠筒,北方多用幅寬17釐米、筒長35釐米或57釐米的塑膠筒。

(二)裝袋滅菌先將塑膠筒的一頭紮起來,然後裝料,裝好後把袋口紮嚴紮緊。裝好料的袋稱為料袋。料袋裝鍋時要有一定的空隙,以便空氣流通,滅菌時不易出現死角。

採用常壓蒸汽滅菌鍋,開始加熱升溫時,火要旺要猛,從生火到鍋內溫度達到100℃的時間最好不超過4小時,否則會把料蒸酸蒸臭。當溫度到100℃後,要用中火維持8~10小時,中間不能降溫,最後用旺火猛攻一會兒,再停火燜一夜後出鍋。把剛出鍋的熱料袋運到消過毒的冷卻室裏或接種室內冷卻,待料袋溫度降到30℃以下時才能接種。

(三)接種香菇料袋多採用側面打穴接種,要幾個人同時進行,所以在接種室和塑膠接種帳中操作比較方便。接種按無菌操作進行。側面打穴接種一般接5穴,一側3穴,另一側2穴。3人一組,第一個人先打穴,第二人放菌種,第三人則用3.5釐米×3.5釐米方形膠粘紙把接種後的穴封貼嚴。接完種的菌袋即可進培養室培養。(四)菌袋的培養指從接完種到香菇菌絲長滿料袋並達到生理成熟這段時間內的管理。菌袋培養期通常稱為發菌期,可在室內、陰棚裏發菌,發菌地點要乾淨、無污染源、乾燥、通風、遮光等。發菌期管理的重點是溫度和通氣,為防止高溫燒菌,發菌室溫度控制在28℃以下。將剛接完種的菌袋,3個袋一層呈三角形壘成排,接種穴朝側面排放,每排壘幾層要看溫度的高低而定,溫度高可少壘幾層,排與排之間要留有走道,便於通風降溫和檢查菌袋生長情況。

接種兩周以後進行第一次翻袋,接種穴的菌絲呈放射狀生長,菌落直徑在8~10釐米時生長量增加,呼吸強度加大,菌絲生長產生的熱量多,要加強通風降溫,最好把發菌室的溫度控制在25℃以下。在翻袋的同時,用直徑1毫米的鋼針在離菌絲生長的前沿2釐米左右處紮微孔3~4個,或者將封接種穴的膠粘紙揭開半邊,向內折拱一個小的孔隙進行通氣,同時挑出雜菌污染的料袋。

由於菌袋的大小和接種點的多少不同,一般要培養45~60天菌絲才能長滿袋。這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