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课件 第五课 登金陵凤凰台_第1页
大学语文 课件 第五课 登金陵凤凰台_第2页
大学语文 课件 第五课 登金陵凤凰台_第3页
大学语文 课件 第五课 登金陵凤凰台_第4页
大学语文 课件 第五课 登金陵凤凰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导入新课余秋雨在《人生风景》中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千百年来,金陵就是这样一座被无数文人墨客寄托“怀古之情、兴亡之叹”的历史名都。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座名城的神秘面纱,感受诗人那延绵千年的家国情怀。

课文讲解一、作者简介二、背景介绍传说起笔,感慨盛世不在时移境迁,且看千古兴亡

重回现实,感受自然力量关注现实,吟唱幽情离恨激扬回荡的浑厚之气四、艺术特色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三、课文解析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李白诗以抒情为主,风格豪放,洒脱大气,清新俊逸,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焕发出瑰丽绚烂的色彩。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当时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腐败。流传至今的诗歌作品有九百多首,如《蜀道难》《静夜思》《月下独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将进酒》等。二、背景介绍此诗一说是天宝(742—756年)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时所作。“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三、课文解析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3]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族。[4]成古丘:意即这些人物如今只剩下一堆古墓了。[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6]半落青天外:形容距离远,看不大清楚。[7]二水:也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亘其间,将其分为二支。[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9]浮云蔽日:指奸邪障蔽贤良,比喻谗臣当道。[10]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2.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只因为那些浮云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3.解析此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气韵高古,格调悠远。(1)传说起笔,感慨盛世不在

诗歌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十四字中连用三个“凤”字,却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刻板、生硬,其音节流转明快,优美自然。李白借用“凤凰台”,可谓别出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象征着祥瑞。“凤去台空江自流”,意指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消逝了,繁华的六朝也一去不复返了,惟有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诗人由繁华易逝,盛世不在,惟有山水长存的眼前之景,生发出内心无限的伤感。(2)时移境迁,且看千古兴亡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人从“凤去台空”的时空变化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意蕴。“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名士,指点江山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也成了断壁残垣,荒芜破败。煊赫与繁华并没有留给历史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的李白,对帝王消逝,王朝的更迭,并无丝毫惋惜。在诗人看来,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自然规律变化发展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3)重回现实,感受自然力量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并没有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是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广袤的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李白把“三山”那若隐若现、朦胧曼妙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再看江中的“白鹭洲”,竟把长江分割成两半。恢弘、强大的自然之力,不仅能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还把诗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4)关注现实,吟唱幽情离恨

李白虽然具有超脱尘俗的理想愿望,但内心却始终关切着政治与社会生活。回望历史,亲近自然后,他把殷切的目光转向了社会现实。他极目远眺,试图从六朝的帝都放眼到当时的权力中心,即自己的心之所向——长安。可奈何“浮云蔽日”,“长安不见”。“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既与题目遥相呼应,更把无限的情思寄托到水天一色的大江、巍峨峥嵘的青山与澄澈无际的天空中。心中情与眼中景茫茫然交织在一起,山光水色,发思古之幽情,思接千载;江水滔滔,吟伤今之离恨,流韵无穷。

四、艺术特色李白诗作多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怨之曲,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恣肆汪洋,潇洒奔放,极富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激扬回荡的浑厚之气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超然物外,挥洒自如。其渊深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宽广的胸襟,成为编织高妙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登金陵凤凰台》不仅让我们见证了李白的诗仙风范,更让我们领略到充溢其中的浑厚博大之气。

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动与诗人的呼吸。诗人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浑厚的浩然雄大之气,无不充塞着整首诗歌,营造出高远、雄浑的艺术境界,其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表露无遗。(二)时空观念的生动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诗人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其“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尽管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宣扬自己的世代永存与精神不灭,但诗人认为,即使如秦始皇般强有力的统治者,可以“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也终归要“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风·秦王扫六合》)。所以,在李白看来,一切盛世繁华与骄奢淫逸都会烟消云散,能够获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三)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

诗歌以寓目山河为线索,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朗,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意到笔到,词义契合,内外呼应。

另外,整首诗“登临”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