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理综生物试题(全国卷)(解析版)_第1页
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理综生物试题(全国卷)(解析版)_第2页
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理综生物试题(全国卷)(解析版)_第3页
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理综生物试题(全国卷)(解析版)_第4页
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理综生物试题(全国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3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非活性蛋白质和活性蛋白质的构象转换是通过磷酸基团的共价修饰实现的。ATP的结构简式如图一所示,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如图二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α、β和γ三个位置上磷酸基团中,γ位的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B.细胞中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并不都由ATP直接提供C.图二所示的生成蛋白质—Pi和生成蛋白质的两个反应属于可逆反应D.蛋白质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和活性都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有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ATP和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中。【详解】A、由于相邻的两个磷酸基团都带有负电荷而相互排斥,使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A正确;B、在细胞中,ATP、GTP、CTP、UTP等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B正确;C、图二所示的生成蛋白质—Pi和生成蛋白质的两个反应,需要不同的酶催化,不属于可逆反应,C错误;D、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分子磷酸化,蛋白质被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活性也被改变,D正确。故选C。2.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猎杀飞蛾。科学家发现,缎纹蛾前翅尖端有奇怪的波纹和折叠,能强烈地反射声音,从而躲避蝙蝠的捕食;聋蛾则没有这样的能力,但其身上具有“消音”的鳞片,使蝙蝠难以发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聋蛾具有“消音”鳞片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缎纹蛾前翅尖端奇怪的波纹和折叠是定向突变所致C.蝙蝠与飞蛾在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中共同进化D.聋蛾与缎纹蛾两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两者的基因库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详解】A、聋蛾具有“消音”的鳞片这种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缎纹蛾前翅尖端奇怪的波纹和折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定向突变的结果,B错误;C、蝙蝠与飞蛾在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进化,C正确;D、聋蛾与缎纹蛾是两个物种,不同物种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两者的基因库不同,D正确。故选B。3.下图为某生物细胞中1、2两条染色体断裂并交换后发生的变化,染色体上的不同字母表示不同的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2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B.图中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产生了新基因C.图中的变异会引起基因数目、种类和排序发生改变D.观察染色体变异一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也可引起变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性状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详解】A、1、2两条染色体相应位置上的基因种类不同,该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B、由图可知,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发生了交换,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基因断裂并发生交换导致产生了新的基因,如βD、Dβ,B正确;C、图中的变异只会引起基因种类和排序的变化,基因数目未变,C错误;D、观察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的最佳时期为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D错误。故选B。4.动物实验表明,在下丘脑中分布着许多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当局部温度升高时放电频率增加的神经元称为热敏神经元,当局部温度下降时放电频率增加的神经元称为冷敏神经元。如图是不同温度条件下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放电频率即单位时间产生的兴奋次数。A.正常人体温高于37℃时,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B.在致热源作用下,机体体温在37℃时会有冷的感觉C.在致热源作用下,热敏神经元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比正常情况增强D.在正常情况和致热源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都能达到动态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详解】A、当体温高于37℃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大,启动散热机制,使机体温度维持在37℃,因此散热量大于产热量,A正确;B、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定点升高到39℃附近,因此在37℃时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机体会有冷的感觉,B正确;C、由图可知,在致热源作用下,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一直低于正常情况下的放电频率,C错误;D、在正常情况和致热源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都能达到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C。5.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侵染脊髓使儿童患小儿麻痹症,现在尚无特异性治疗小儿麻痹症的药物,对该病的控制主要依赖于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含有少量神经元B.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只会发生细胞免疫C.疫苗能够预防疾病与机体内保留有记忆细胞有关D.传染性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疫苗进行预防【答案】C【解析】【分析】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疫苗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例如,在历史上,天花曾经导致许多人死亡。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则根除了这种传染病。预防传染病的疫苗还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详解】A、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脊柱内,含有大量神经元,A错误;B、病毒侵入人体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会发生,B错误;C、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发二次免疫应答;两次或更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可见疫苗能够预防疾病与机体内保留有记忆细胞有关,C正确;D、疫苗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会发生变异,有些传染病的机理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或者是还没有研制出针对这些疾病的疫苗;故并不是所有的传染性疾病都可以通过疫苗进行预防,D错误。故选C。6.水稻(2N)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的个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杂交亲本实验结果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50%,正常二倍体占50%正常二倍体(♀)×6号单体(♂)子代中单体占5%,正常二倍体占95%A.6号单体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B.该变异类型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C.将水稻(2N)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均是单倍体植株D.由表中数据可知,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雌配子有较高的致死率【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将水稻(2N)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均是单倍体植株(N),C正确;D、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的后代中,子代中单体占5%,正常二倍体占95%,说明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D错误。故选D。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7.某草食性动物甲可在草原(开阔地)和灌木、森林(低开阔地)生存,其天敌狼白天在开阔地捕食,另一天敌狮子白天栖息在灌木丛生的地带,晚上出来捕食。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草食动物甲的全部个体称为__________,其中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____________。(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白天和晚上动物甲在栖息地中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的结果。(3)研究发现,动物甲的种群相对于其祖先种群奔跑能力更强。在进化过程中,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请解释动物甲的奔跑能力强于祖先的进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答案】7.①.种群②.基因库8.①.白天主要选择在低开阔地栖息,夜间主要选择在开阔地栖息②.自然选择9.①.突变和基因重组②.动物甲的祖先种群中的个体奔跑能力存在差异,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跑得慢的个体被天敌捕食淘汰,跑得快的个体得以生存并将这种基因遗传给后代,使后代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多,从而逐渐进化为现在的动物甲种群【解析】【分析】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例如,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也是一个种群。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一个种群其实就是一个繁殖的单位,雌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遗传给后代。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3、达尔文曾明确指出,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小问1详解】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可见该地草食动物甲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基因库。【小问2详解】题干信息:某草食性动物甲可在草原(开阔地)和灌木、森林(低开阔地)生存,其天敌狼白天在开阔地捕食,另一天敌狮子白天栖息在灌木丛生的地带,晚上出来捕食;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动物甲为了避开其天敌,白天和晚上在栖息地中的分布特点是白天主要选择在低开阔地栖息,夜间主要选择在开阔地栖息,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小问3详解】达尔文曾明确指出,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研究发现,动物甲的种群相对于其祖先种群奔跑能力更强,在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动物甲的奔跑能力强于祖先的进化过程:动物甲的祖先种群中的个体奔跑能力存在差异,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跑得慢的个体被天敌捕食淘汰,跑得快的个体得以生存并将这种基因遗传给后代,使后代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多,从而逐渐进化为现在的动物甲种群。8.人体进食后会引起胃酸和胰液的分泌,下图为胃酸和胰液分泌的示意图,X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引起盐酸分泌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迷走神经在此调节结构中属于__________。(2)图中的结构①为________,物质X为________。在食物的刺激作用下,物质X需要源源不断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时,物质X的调节特点是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3)由图可知胰腺细胞中含有________的受体,食物的刺激可引起结构②发生的信号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神经调节②.传出神经(2)①.小肠黏膜(细胞)②.促胰液素③.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就被灭活,因此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④.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答出2点即可,2分)(3)①.神经递质和促胰液素②.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分析】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2、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3、激素调节的特点: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小问1详解】食物引起盐酸分泌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分析题图可知,迷走神经在此调节结构中属于传出神经。【小问2详解】图中的结构①是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又能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因此结构①为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物质X为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的分泌。促胰液素作为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就被灭活,因此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发挥作用时,物质X的调节特点是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胰液分泌的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胰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促胰液素和神经递质的受体,在这两种信号分子的作用下,胰腺分泌胰液。结构②为突触,在食物的刺激作用下,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9.Graves病又称为毒性弥散性甲状腺肿,患者会出现代谢能力强和甲状腺肿大等症状。下图为Graves病的形成机制,A、B、C表示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间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________,图中的A物质为________,B物质为________。(2)能引起T细胞分泌物质C的刺激可以是_____________(至少2项),T细胞分泌的物质C为__________。(3)由图可知,Graves病的发生与免疫有关,属于__________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以缺碘导致的代偿性甲状腺肿大。与健康人相比,地方性甲状腺肿和Graves病人的血液中,物质B的含量的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分级调节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③.促甲状腺激素(TSH)(2)①.病原体、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衰老细胞、其他因素被破坏的细胞、癌细胞等②.淋巴因子(3)①.自身免疫②.升高、降低【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3、分析题图: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TSH),物质C表示淋巴因子。【小问1详解】当身体感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着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图中的A物质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B物质为促甲状腺激素(TSH),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小问2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刺激引起T细胞分泌物质C作用于细胞,导致该细胞增殖分化,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能引起T细胞分泌物质C的刺激可以是病原体、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衰老细胞、其他因素被破坏的细胞、癌细胞等,T细胞分泌的物质C为淋巴因子。【小问3详解】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由图可知,Graves病的发生与免疫有关,属于自身免疫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以缺碘导致的代偿性甲状腺肿大,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的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对垂体的抑制性减弱,物质B的含量会高于正常人;由图可知,Graves病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自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从而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血液中物质B的含量降低。10.女娄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其花色有蓝色、紫色和白色三种,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两株紫花女娄菜植株进行杂交,F1中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且白花植株中雌雄均有(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2)A、a和B、b两对基因位置关系为________(填序号)。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②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③A、a位于X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3)若后代出现蓝花植株,则F1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基因对女娄菜花色的控制体现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方式为________。(4)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判断F1中的蓝花植株能否稳定遗传,请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蓝花植株能稳定遗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蓝花植株不能稳定遗传。【答案】(1)自由组合(2)①②(3)①.4或6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①.实验思路:让F1中的蓝花植株与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②.预期结果:后代均为蓝花或紫花植株③.后代出现了白花植株【解析】【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由题图可知,该植物花颜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A_bb表现为蓝色,aabb、aaB_表现为白色、A_B_表现为紫色。小问1详解】由于A、a和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①当A、a和B、b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均为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__(白花)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即白花出现的概率为1/4;基因型均为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白花)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和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_(白花)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②当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的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__(白花)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的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XB_(白花)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③当A、a位于X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的紫花植株杂交,后代中只有雄性植株出现白花。综上,结合题干信息,A、a和B、b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为①②。【小问3详解】根据(2)的分析,当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时,只有亲本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自交,子代会出现蓝花,所以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4种;当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时,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的紫花植株杂交,后代会出现蓝花,所以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Y、AaXBXB、AaXBXb、AaXBY6种。基因对女娄菜花色的控制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小问4详解】F1中的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XbY、AaXbY,让F1中的蓝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aabb、aaBB或aaXbXb、aaXBXB)杂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杂交后代均为蓝花或紫花,则该蓝花植株能稳定遗传;若后代出现白花,则该蓝花植株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11.玫瑰精油是从玫瑰花瓣中提取的纯天然植物精油,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和维生素,具有抗菌、镇静、补身等功效,下图是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提炼玫瑰精油的花瓣要在盛花期提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物质①为__________,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玫瑰精油与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有关。(2)图中通过添加NaCl获得物质②,添加NaCl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③过程通过加入________进行除水。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3)有同学为了证明玫瑰精油具有杀菌的功能,准备了玫瑰精油、大肠杆菌和制备的培养基。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玫瑰油含量高②.油水混合物③.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2)①.使水油分离②.无水Na2SO4③.蒸馏的温度和时间(3)取含等量大肠杆菌的培养液涂布在含有玫瑰精油和不含有玫瑰精油的平板上,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平板上菌落的数量【解析】【分析】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可以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其中,水中蒸馏的方法对于有些原料不适用,如柑橘和柠檬。这是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因此,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使用压榨法。植物芳香油不仅挥发性强,而且易溶于有机溶剂,如石油醚、酒精、乙醚和戊烷等。不适于用水蒸气蒸馏的原料,可以考虑使用萃取法。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方法。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后,只需蒸发出有机溶剂,就可以获得纯净的植物芳香油了。但是,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必须事先精制,除去杂质,否则会影响芳香油的质量。2、分析题图:①表示油水混合物,②表示分离油层,③表示加入无水Na2SO4。【小问1详解】由于盛花期的玫瑰花瓣中玫瑰油的含量高,因此选取盛花期的花瓣用于玫瑰精油的提取。玫瑰精油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的特点,因此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物质①是油水混合物。【小问2详解】水蒸气蒸馏后的乳浊液是油水混合物,向乳浊液中加入NaCl可使油水分层,便于分离玫瑰精油;题图②表示分离油层,分离的油层还会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可以加入一些无水Na2SO4吸水,放置过夜,再过滤除去固体Na2SO4就可以得到玫瑰油了;故③过程通过加入无水Na2SO4进行除水,蒸馏时,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蒸馏的温度和时间。【小问3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实验目的是证明玫瑰精油具有杀菌的功能,属于验证实验,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自变量为是否添加玫瑰精油,因变量可以用大肠杆菌菌落数目表示;实验思路:取含等量大肠杆菌的培养液涂布在含有玫瑰精油和不含有玫瑰精油的平板上,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平板上菌落的数量,若含有玫瑰精油的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少于未添加玫瑰精油的培养基,则可证明玫瑰精油具有杀菌的功能。【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12.RecQ4解旋酶基因缺陷会引起人患有某种遗传病。该病还存在另外一种类型的患者,这类患者体内的RecQ4解旋酶基因正常,若其体内的某种抗体可与RecQ4解旋酶结合,使RecQ4解旋酶失去活性,从而患病。现有小鼠若干,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获得大量抗RecQ4解旋酶抗体(mAb),用于临床治疗,制备过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B淋巴细胞取自________的小鼠体内,不能直接克隆B淋巴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①过程常用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等方法诱导融合,若仅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则试管甲中存在的融合细胞有________种。(2)能够在图中②培养基上生长的为__________细胞,在③的多孔培养基上要进行________的检测。(3)在乙试管中进行杂交瘤细胞培养的过程中,要创设无菌、无毒的环境。将试管放在__________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注射过RecQ4解旋酶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