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内蒙古包头铁路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包铁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月测试题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5页(不含答题卡)。测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留存。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为原创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文化类节目随之进入发展的繁荣期。但综艺节目在题材上向文化领域拓展,除了政策引导的因素,也跟综艺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在文化类节目兴盛之前,综艺领域流行的是真人秀,其节目逻辑是在各种选秀、游戏过程中制造困难和冲突,以此展现人性。这种逻辑发展到极致,就是通过事先拟定“剧本”来建立“人设”,“剧情”甚至刻意创造夸张的矛盾。
当观众对发展进入瓶颈期的真人秀节目感到厌倦之时,以提供文化和知识为目的的文化类节目给人带来耳目一新之感,因此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早期的文化类节目以汉字读写、谜语成语竞猜、诗词歌赋比赛为主,主要提供通识性文化知识,现在则聚焦于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文化内容,如典籍字画、文物考古、传统曲艺、手工技艺、礼仪冠服等。随着题材向垂直细分领域拓展,文化类节目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如果说真人秀节目的垂直细分,凸显的是大众媒介的娱乐功能,那么文化类节目的垂直细分,彰显的则是大众媒介的教育功能。
在各种文化类节目中,最令人意外的是,文博考古类节目尤其是考古遗址类节目的走红,比如《国家宝藏》《中国考古大会》等文博考古类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大大增强了年轻观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类节目的选题越来越专业,对节目形态提出了更高要求。21世纪初的文化类节目,形态较为单一,以知识竞赛、专家讲座为主,有的干脆在节目中大量播放传统的文化专题片。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现在的文化类节目在形态上堪称百花齐放:访谈、朗诵、情景剧、文艺表演、游戏、竞技、户外旅行等形式被广泛应用到节目中,且新形式还在不断推出。一般而言,一档节目会综合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对文化内容的表现,从单纯的专家讲述发展到综合运用情景剧演绎等,让专业性很强的传统文化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拉近了当代观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除了节目制作理念的改变,文化类节目形态的创新也得益于媒介融合的加速推进。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平台等新媒体,互相借鉴,优势互补,推出了不少既具有厚实内容又具有时尚网感的文化节目。比如,河南卫视在2021年春节、重阳节等七个重要节日,推出“奇妙游(夜)”系列节目,完全抛开传统的节庆晚会形态,把叙事性的穿越剧和展示性的文艺表演结合在一起,并在其中穿插漫画、游戏、说唱等,整个节目充满“网感”,是网剧、网综、“快闪”的组合形态,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成功实现“破圈”传播。
文化类节目的形态创新也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尤其是数字媒体技术在节目中的大量运用。《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大量运用VR(虚拟现实)、XR(扩展现实)、裸眼3D、全息扫描等技术,在演播室里打造出千年前的历史场景和万里之外的考古现场,让典籍、文物变得可视可听甚至可感可触。通过场景化、故事化的演绎,文物背后的人与事被挖掘出来,文物和历史都“活”了起来,增强了观众对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作为一种文艺形式,文化类节目除了向观众普及文化知识,还要给予观众审美享受。传统文化是个富矿,其中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曲艺舞蹈、手工技艺,都可以成为文化类节目的选题、来源,但这些文化内容需要经过二次创作,才能影像化、视听化。
1.0时代的文化类节目,文化内容尚未经过视听化改造,其美的一面并未充分展现出来。2.0时代的文化类节目,开始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更加适合电视表现的内容,比如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朗诵、表演,把静态的文物转化成故事演绎等,并注意挖掘其中的美学内涵。到了3.0时代文化类节目坚持“唯美”理念,综合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创造性地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视听化甚至是“大片化”呈现。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到《中国好时节》系列节目,均以不亚于电影大片的视听效果,向观众展现了或雍容华贵或冲和典雅或清新自然的传统美学。文化类节目借助电视、短视频等不同媒介的传播,成为彰显中华美学风范的重要文艺载体。
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造就了一大批国潮品牌,因此有不少论者将2.0时代之后的文化类节目称为国潮节目或新国潮节目。比起国潮节目,新国潮节目使用了更多前沿科技,但二者都着眼于用现代审美趣味去融合传统美学,并因此带动了相关表情包、文创产品、时尚汉服、古风美食的兴起,使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新生。
总之,文化类节目不断迭代升级,唤醒了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激活了现代人旺盛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开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摘编自《光明日报》《迭代升级,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综艺领域较早流行的是真人秀。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文化类节目进入发展的繁荣期。
B.“这种逻辑发展到极致”中的“极致”,原本指最高的程度或造诣,是褒义的,而这里却含有的不认同感。
C.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文化类节目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庸俗,拉近了观众与文化的距离。
D.科技手段助力文化类节目的形态创新,甚至能让许多节目产生不亚于电影大片的视听效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比较了真人秀和文化类节目垂直细分的不同功能,并以文博考古类节目证明后者的教育功能。
B.说“传统文化是个富矿”,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意在呼吁青少年要弘扬传统文化。
C.以“奇妙游(夜)”系列节目实现“破圈”传播来证明媒介融合推动了文化类节目形态的创新。
D.全文采用分总结构,先后从题材拓展、形态创新和美学审美三个角度阐释了文化类节目迭代升级的相关情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目题材拓展往往有外在和自身的原因,而自身原因与其从新颖到被厌倦的规律有关。
B.成语竞猜、诗词歌赋比赛等文化节目的教育功能,不如文博考古等具有较强专业性内容的文化类节目强。
C.2.0时代的文化类节目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朗诵、表演,把静态的文物转化成故事演绎等,是典型的国潮节目。
D.从文化类节目迭代升级可以发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确能给予我们自信,但如果不懂创新,传统文化就会逐渐消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作家王蒙先生曾说:“可以不读书,不可以不读《读书》。”这句话一度流传众广,表述了读书界对于《读书》这个杂志的挚爱之情。作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平台,它的思想及文风、群的改变也将无一例外地成为公众话题。
作为刊物掌舵人,无疑是构成刊物成与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带着众多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掌舵人之一黄平。
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
新京报:我很喜欢《读书》这本杂志,觉得您执掌的《读书》引发的讨论也好,专题也好,所涉及的范围比前两个时代都扩大了,这是既定的计划吗?
黄平:计划谈不上。我参与《读书》的编辑工作,有一点很明确,就想拓展它的领域。这一方面是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关心时代、当下,不关心我们的左邻右舍,缺乏世界眼光,那么我们这个清高其实是假的,真正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的挑战,至于你的回应是不是那么正确,能否被别人接受,那是另外的问题。
新京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些没有想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新观点,但可能带来了另外一种效应,比如过于分散,没有重点了。
黄平:第一,《读书》是一个综合性的杂志,学科领域很宽,经常发表讨论建筑、考古、人文地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文章,它不是专业性的;第二,它又是思想、文化类的。在这两个定位下,是否应该一定有一个不分散的东西,这是一个问题。比如,你可以集中到文史哲,甚至文史哲里面只讨论史,那就不是《读书》了。
新京报:一些批评认为,《读书》没有抓住当下社会最核心的问题……
黄平:怎么批评都行,不过有些批评者可能是没有认真读《读书》,只要客观地看看,我觉得应该很清楚,它对当代、当下甚至部分超前问题的警觉、讨论和尖锐性是有的。
时代的原因造成了文化的现实
新京报:在你和汪晖接手《读书》之前,几乎所有中生代学者都在《读书》上发表文章,很多人通过《读书》成名。但是现在数量却大大减少了,个中原因何在?
黄平:这首先可能是时代的原因。现在成名的是歌星、演艺明星、体育明星,而不是思想者。不仅在《读书》成名的思想者少了,在任何地方成名的思想者都少了。当年李泽厚一篇文章《孔子再评价》在全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今天他一篇文章的影响至少无法和电视明星相比。现在这个时代的聚焦点不在思想上,甚至不在文化上。这也是大众文化普及了,媒体形式多了造成的文化现实。
新京报:但是,现在比较有影响的年轻一代学者几乎没有在《读书》上亮相,这是不是有些尴尬?
黄平:少数几个人说明不了问题。他们的影响和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也无法相比。再有影响的学者在《读书》座谈时参与人数也一定很有限,如果是像篮球明星乔丹、科比来了,那场面肯定火爆。这是时代的问题。另一方面,学者成名不应该靠公共媒体而应该靠专业。有些人给《读书》写文章不像当年那么认真了,因为不能作为“学术成果”,不能拿去评职称等等。另外,我们在主观上也没有想过要制造“明星”,没有想要让谁在这里或通过这里成名。客观上有人通过《读书》成名,但那不是我们刻意而为的结果。
多元化、包容性是时代的需要
新京报:有一些读者认为《读书》的包容性没有那么强了,你怎么看?
黄平:如果一些朋友把《读书》定位或者预期为某一方阵营的刊物,那么《读书》可能会让他们失望。我们希望它是百家的,而不是一家的。在这种情况下,听一些、发表一些不是这个阵营里面的人的文章,对于完善自己的思想是有好处的,真正的思想一定是在不同意你的人的论辩中形成和完善的。我们觉得,许多共识被打破以后,变迁的一个结果就是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杂志要作为时代的反映,应该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多元化、包容性是时代的需要。另外,这些年来,我们有意为之的就是开辟一些新领域,找到一些新。对我们来说,《读书》应该有多种声音。
(节选自《新京报》)
4.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王蒙对《读书》杂志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说明《读书》杂志是当下最优秀的杂志。
B.现在的《读书》只有积极与时俱进,拓展领域的目标,没有编辑计划,因为黄平认为计划的推敲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C.《读书》是一个综合性的杂志,学科领域很宽,经常发表讨论建筑、考古、人文、地理等领域的文章,但它并不专业。
D.作为《读书》杂志的掌舵人之一,黄平在访谈中的回答能够联系时代,并且条理性强。
5.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书》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平台。本文通过对其主要负责人的采访,使读者了解到此刊的特点及办刊理念。
B.黄平认为当下通过《读书》成名的人在大大地减少,是因为时代的聚焦点不在思想文化上,大众文化过于普及了,加之媒体形式过于多样。
C.之前,很多人都在《读书》杂志上发表文章,而现在几乎没有学者在上面发表文章了,说明其影响力大不如前。
D.《读书》杂志注重思想的多元化,并不会拘泥于一家之言。
6.《新京报》记者在采访时的提问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7~9题。
掌门
于德北
在永安城里的武术界,多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
一句是:太极李一甫,八卦杜其石。
还有一句是:八卦不识太极,太极不知八卦。
头一句话解释起来不难,李一甫、杜其石是太极、八卦两门的掌门,又是绝顶的高手,这样十个字,不能为过。
这第二句,就隐藏了一段故事。
三十年前,正值壮年的杜其石还沉浸在连胜十五场的喜悦之中。他向永安城里的各大门派发下帖子,邀其一一过招。各大门派当然不肯示弱,于是便有了老校军场武林大会的盛况。一个月内,杜其石打败了所有前来挑战的门派,一时间,杜其石的名字在永安城不胫而走,拜在他门下学艺的少年不计其数。
胜是胜了,可杜其石高兴之余还有那么一点点不甘:太极门的李一甫没来应战。
李一甫是山东人,自幼习武,练的就是太极。他十二岁随父亲的单位北上,来到永安城,从此在这里扎根。他在建筑公司上班,属于技术人员,为人本分,工作积极,在单位里颇有口碑。
李一甫救过一个人。
那是一个架子工,在四楼绑脚手架时,不慎从高处坠落。恰好李一甫从下边经过,听到惊呼,不由停下脚步。眼见着人落到面前了,李一甫轻描淡写地一托一推一带,架子工像个纸人似的摇摇晃晃地站在了那里。
欢呼声是在三分钟之后才响起的。那时候,李一甫的身影已经从大家的眼前消失了。
这样的人物怎么能不会一会呢?
杜其石决定去“踢场子”。
所谓的“踢场子”是武林的陋习。人家功夫好,他不服,就到人家练功的地方去寻事,这是极大的蔑视,就是武功再不济的人也不能容忍。
所以,杜其石和李一甫的那一仗打得惊心动魄。
一个腾龙在水,一个猛虎入林,拳掌交错,各不相让。打斗到最后的结果是,李一甫抓住杜其石的一个破绽,狠狠地给了他一拳。
这一拳有多重,至今恐怕也只有杜其石一个人知道。从此,八卦门在永安城里变得十分孤立。八卦和太极两门更是三十年不相往来。
人生苦短,三十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
七月十六的大清早,李一甫的大弟子袁文宗带来一个让八卦门弟子震惊的消息:太极门掌门李一甫要请杜其石吃饭,地点就在合盛楼。
“他怎么说?”杜其石问。
“家师说,请杜前辈一定赏光。”袁文宗深施一礼。
杜其石的身体微微有一些颤抖。
沉吟片刻,他说:“饭是要吃的,不过,应该由我来请。你回去对你师父说,还是由杜其石略备薄酒,请他务必屈尊移驾。”
“你就这样说。”
十分钟后,急匆匆的脚步声让杜其石和所有的弟子都屏住了呼吸。
还是袁文宗,额角还是微汗,面色还是潮红。离着还有丈把远,他就几乎喊起来:“答应了,答应了。”
杜其石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晚上八点半,李一甫在弟子的簇拥下,准时出现在合盛楼的小宴会厅里。他的面色有一点苍白,脚步已不那么稳健,虽然嘴角挂着笑,可眉目间却有一缕掩藏不住的疲倦。
“李师傅。”
“杜师傅。”
二人双双抱拳行礼。
直至这时,杜其石才看清,永安城武林的各大掌门竟然都来了。
“我们可是不请自到,不知能不能讨一杯酒吃?”
大家各行其礼。
气氛骤然有一点紧张。
杜其石镇定自若,侧身一让,连声说:“请——请——请!”
“慢!”
突然,李一甫摆了摆手。
这一回,连杜其石也感到气氛不对了。待看到太极门弟子捧着红纸和蜡烛缓缓而入时,他紧绷的神经才又有些放松了。
“都说杜师傅有‘隔山打虎’的神功,今天不妨让大家开开眼吧。”李一甫说。
“好!”杜其石脆脆地叫了一声。
太极门的弟子把蜡烛点燃,又把红纸张开,放在蜡烛的前面。大厅里所有的人都把目光停留在那张红纸上,更把希冀投放在红纸背后的蜡烛上。
只见杜其石三步上前,在红纸前游身运掌,仅几步之后,突然拧腰,反手一掌,红纸发出“扑”的一声轻响。响是响了,纸却完好无缺。红纸挪开,再看蜡烛,已经灭了。
“好掌力!”
李一甫第一个叫好。
他不容别人说话,抢上一步,对杜其石再次施礼,说:“老夫已身患恶疾,恐不久于人世。今天特意登门拜访,向杜师傅谢罪。三十年前气盛,险些失手打伤杜师傅。心病大于身病。三十年了,每每想起此事,总是不能释怀!今日谢罪,万请一谅。”
“哪里敢受,哪里敢受。三十年前那一拳,李师傅根本就是手下留情,不然我杜其石早成了一个废人了。”
“老夫身体虚弱,不能亲受杜师傅一掌。所以就在这蜡烛上刻下我的名字,请它……”
李一甫的话还没说完,就听他的弟子们大叫:“师父!师父!”
众人急转身,只见刚刚灭了的蜡烛竟又悠悠地燃烧起来……
“杜师傅……”
看着重新燃烧起来的蜡烛,李一甫的喉头一热,眼角湿润了。
“你看,你会渡过难关的。”
杜其石一把抓住李一甫的手。
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摘选自《永安城轶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全文看,永安城武术界流传的两句话中,第一句表明两人是两个武术门派的顶尖高手,第二句表明两个门派都狭隘、保守,有门户之见。
B.“踢场子”是旧时武术界极具羞辱性的上门寻事争斗行为,面对杜其石的主动上门约战,李一甫难以接受,因而痛下杀手,重伤了对手。
C.三十年后,主动提出宴请的李一甫却迅速回复同意由八卦掌门作东,表现出这位太极掌门渴望见识“隔山打虎”神功的急切心情。
D.小说结尾处,场内“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既传达出众人对两派掌门个人旧怨消解的赞赏祝贺,也饱含对李一甫定将战胜恶疾的美好祝愿。
8.文题为“掌门”,究竟什么是掌门的风范呢?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6分)
9.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画线段落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忠臣烈士,何代无之。公等知隋朝谁为忠贞”王珪曰:“臣闻有虎贲郎中独孤盛在江都宿卫,宇文化及起逆,盛惟一身,抗拒而死。”太宗曰:“屈突通为隋将共国家战于潼关闻京城陷乃引兵东走。义兵追及于桃林,朕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杀其奴。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驱使,已事两帝,今者吾死节之秋,汝旧于我家为父子,今则于我家为仇雠。’因射之,其子避走,所领士卒多溃散。通惟一身,向东南恸哭尽哀。曰:‘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言尽,追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辞。此之忠节,足可嘉尚。”因敕所司,采访大业中直谏被诛者子孙闻奏。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责郎将。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蹇,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为奏王行军元帅长史。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东略属公,如二子何”通曰:“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帝太息曰:“烈士徇节,吾今见之。”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世充平,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屈突通传》)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屈突通为隋A将B共国家C战D于潼关E闻京城F陷G乃引兵H东走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唐太宗的自称。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
B.采访,此指搜求寻访;现代为新闻用语,指记者为获取新闻材料而进行调查等活动。
C.济,指过河、渡,与李白《行路难》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相同。
D.属,指托付、委托,与苏轼《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属”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认为每个朝代都有忠臣烈士,并询问隋朝谁是忠贞之人。王珪说,独孤盛在江都做卫士时遇到宇文化及谋反,孤身一人抵抗至死。
B.唐太宗派屈家家奴去招降屈突通,结果被他杀掉;后来又派其子去劝降,屈突通却对儿子说如今他们不是父子而是仇敌,并用箭射儿子。
C.平定薛仁杲时,众将争相夺取贼人的珍宝,只有屈突通一无所取。皇帝听说后,称赞屈突通清廉奉国,名不虚传,并且赏赐他很多财物。
D.征讨王世充,屈突通功劳最大,因此封官晋爵,被召人朝廷担任刑部尚书,但他自认为不熟习法令条文,坚决推辞,后改任工部尚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5分)
(2)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工围洛。(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润。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煮白石,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寄”字表明这首诗为寄赠之作,表述了对全椒山中道士惦念之情。
B.颔联描写诗人在涧底打柴,归来煮白石的细节,写出隐居生活的乐趣。
C.颈联写诗人想携酒去看望全椒山中道士;使其在风雨之夜得到些安慰。
D.本诗语言平淡,但感情在虚实间跳荡真挚,形象鲜明自然,为人称道。
15.本诗尾联“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表述的情感,与《寻隐者不遇》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指出,大鹏要想“徙于南冥”,须“________”;野马、尘埃的浮动也要“______”,以此说明事物是“有所待”的。
(2)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也暗含了类似的人们常常忘却历史之意。
(3)《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而在文章结尾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①。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嘴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②?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③,还可能逐渐升级。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17.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述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感恩!”陈老师总结道,感恩就是《三江之源》创作的初衷——感恩地震后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感恩重生的新玉树……一幅《三江之源》,汇聚了太多的情感!
我采访了《三江之源》的主创之一扎巴。2017年,扎巴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去北京,是参加一次大型艺术活动。或许是为了考查一下远道而来的孩子们的绘画功夫,孩子们被安排在运河边作画,面对滔滔运河水和静立的运河大桥,扎巴的灵感来了。大桥、河水、流云,一下子都有了灵性,钻进他的画里,成为画的主角。孩子们的专注吸引了很多人,他们围拢来,饶有兴致地观看品评……
在玉树巴塘机场航站楼前,我拍了一张照并发朋友圈。极目远晚,小雪初霁,山头白雪,莹洁如玉。树在风中轻摇,平添一分动感。在我看来,树代表生机,玉意味着纯洁,“玉树”就是“玉”与“树”的美丽相遇。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3分)
A.“嘎——”突然从远处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B.“班长他牺——”一班战士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C.“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边城》中翠翠骂傩送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D.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桥、河水、流云是他画中的主要构图元素”,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述效果更好?(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地时间24日上午,东京电力公司在临时记者会上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将在当地时间今天24号下午1点(北京时间今天中午12点)启动。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对于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放问题,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早有承诺,即在未得到相关方理解的情况下,不会开始排海。然而,如今的行动显然违背了这一承诺。这种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行为,无疑是对其承诺的深深背叛。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我国主流媒体纷纷发文强烈谴责。新华社发表“新华时评”称,日本强排核污染水自毁国家形象。《人民日报》微博发布评论称,日方将伤痛延续给人类子孙后代。央视发文表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无疑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将会对全球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中国日报》社评强调,不要从一己私利出发,以邻为壑,将核污染风险转嫁给世界和全人类。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包铁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月测试题
高三语文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2.B3.A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内容也越来越庸俗”错误,结合原文“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让专业性很强的传统文化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拉近了当代观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可知,是“让专业性很强的传统文化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选项“越来越庸俗”曲解文意。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意在呼吁青少年要弘扬传统文化”错误,结合原文“传统文化是个富矿,其中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曲艺舞蹈、手工技艺,都可以成为文化类节目的选题、来源”可知,说“传统文化是个富矿”,并不是在呼吁青少年要弘扬传统文化,而是针对文化类节目选题来说的。选项“呼吁青少年要弘扬传统文化”脱离语境。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不如文博考古等具有较强专业性内容的文化类节目强”错误,结合原文“早期的文化类节目以汉字读写、谜语成语竞猜、诗词歌赋比赛为主,主要提供通识性文化知识”“最令人意外的是,文博考古类节目尤其是考古遗址类节目的走红……大大增强了年轻观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知,原文并没有比较二者的教育功能的强弱。选项“不如……文化类节目强”无中生有。
C.“2.0时代的文化类节目……是典型的国潮节目”错误,结合原文“因此有不少论者将2.0时代之后的文化类节目称为国潮节目或新国潮节目”可知,原文是说“有不少论者将2.0时代之后的文化类节目称为国潮节目或新国潮节目”,选项“……是典型的国潮节目”曲解文意。
D.“如果不懂创新,传统文化就会逐渐消失”错误,结合原文“文化类节目不断迭代升级,唤醒了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激活了现代人旺盛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开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可知,原文是说“开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选项“如果……就……”太过绝对。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9小题,99分)
4.D5.C
6.①第一次提问重在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拉近距离。“我很喜欢《读书》这本杂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使采访顺利开始。
②第二次提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一个话题作简单总结,进而引出下一个问题,使采访过渡自然。
③第三次提问,用委婉的方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问题,既避免了场面的尴尬,又达到了采访的目的。
A.“作家王蒙对《读书》杂志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说明《读书》杂志是当下最优秀的杂志”错误。从原文“作家王蒙先生曾说:‘可以不读书,不可以不读《读书》。’这句话一度流传众广,表述了读书界对于《读书》这个杂志的挚爱之情”来看,王蒙对《读者》的评价很高,只是一人之见,并不能说明《读书》杂志是当下最优秀的杂志。
B.“没有编辑计划”错误。原文中黄平认为“计划谈不上”,是说“谈不上”,不代表没有计划。
C.“但它并不专业”错误。原文说的是“它不是专业性的”,这是两个概念,“它不是专业性的”并不等于“它并不专业”。
故选D。
C.“而现在几乎没有学者在上面发表文章了”错误。原文说的是“但是现在数量却大大减少了”,数量减少不等于几乎没有。故选C。
由“我很喜欢《读书》这本杂志,觉得您执掌的《读书》引发的讨论也好,专题也好,所涉及的范围比前两个时代都扩大了,这是既定的计划吗?”分析可知,记者说“我很喜欢《读书》这本杂志”,首先表明自己对被采访者执掌的《读书》的喜爱,且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使采访顺利开始。
由“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些没有想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新观点,但可能带来了另外一种效应,比如过于分散,没有重点了”分析可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些没有想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新观点”承上,对前一个话题作简单总结;“但可能带来了另外一种效应,比如过于分散,没有重点了”启下,引出下一个问题;第二次提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采访过渡自然。
由“一些批评认为,《读书》没有抓住当下社会最核心的问题……”分析可知,第三次提问,用委婉的方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问题,既避免了场面的尴尬,又达到了采访的目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DA项,“保守、狭隘,有门户之见”表述错误,是两位掌门因三十年前的一段个人恩怨,导致门户不通,不相往来,与“门户之见”没什么关系。B项,“痛下杀手,重伤了对手”错误,从后文看,李一甫“手下留情”了。C项,“渴望见识‘隔山打虎’神功”理解有误,李一甫这是为了“谢罪”。
8.崇尚武术,武艺高强。两位掌门都身怀绝技,且羡慕称赏对方的绝技。武德高尚,谦让有礼;敢于认错,胸襟磊落,勇于担当。两位掌门三十年后一笑泯恩仇,相互认错,主动揽责,相互欣赏,就是一种掌门风范。(每点2分)
本题旨在通过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两位掌门身上体现的美好品格皆为“掌门典范”。
9.人物形象上:既表现出李一甫武学的高深,又体现其扶危济困、低调谦逊的高尚武德,使掌门形象更具体、生动。结构(布局)上:承上启下,既照应上文,丰富“救人”的具体内容,又为下文杜其石当年争强好胜“踢场子”做铺垫。主旨上:插叙李一甫救人往事,表述对其高超武艺和高尚武德的赞美,暗示“掌门风范”的内涵,对小说主旨有一定的揭示作用。(每点2分)
本题重点考查段落作用。需着眼整体,从人物、情节结构、主题等多个角度理解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9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1)“屈突通为隋将”主谓宾完整,其后断开;“战于潼关”为状语后置句,应在“关”后断开;“乃”解释为“于是”,有承接之意,其前断开,综上应在BEG三处断句。
译文:屈突通为隋将,与我军在潼关作战,听说京城陷落,便带领军队向东逃窜。
11.D.“意思相同”有误,“举匏樽以相属”大意是“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属”意为劝酒,所以意思并不相同。故选:D。
12.D.“因此……被召入朝廷担任刑部尚书”概述不正确。根据材料二内容“世充平,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数岁,召为刑部尚书”,屈突通召为刑部尚书已是数年之后的事。故选:D。
13(1)①荷:蒙受;智力:智慧力气;竭诚:忠诚。
译文:我蒙受国家恩惠,担当统帅,智慧力气都用完了,导致这次失败,不是我对国家不忠诚。
13(2)②及:等到;属:隶属;俾:让。
译文:等到窦建德来援救贼人,秦王分出一半部下隶属于屈突通,让他与齐王包围洛阳。
材料一:
贞观五年,太宗对侍臣们说:“忠臣烈士,哪一个朝代没有呢?你们知道隋朝谁是忠孝贤良的人吗?”王珪说:“我听说虎贲郎中独孤盛在江都做卫士,当宇文化及起兵叛逆时,仅剩独孤盛一人,抵抗敌人被杀死。”太宗说:“屈突通为隋将,与我军在潼关作战,听说京城陷落,便带领军队向东逃窜。当我们的军队追到桃林的时候,我派遣他的家奴前去招安,他就杀掉他的家奴。后来我们又派遣他的儿子去,他却说:‘我蒙受隋朝任用,已经侍奉两代帝王。现在是我以死保全气节的时候,你我过去是父子,现在我们是仇敌。’于是拿箭射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只好逃走了,他所带领的士兵全都溃散了。只剩屈突通一人,向东南方向大声痛哭着说:‘我蒙受国家恩惠,担当统帅,智慧力气都用完了,导致这次失败,不是我对国家不忠诚。’话说完,我们追赶的士兵就擒住了他。太上皇授给他官职,他常常假托生病坚决推辞。这样忠贞的节操,值得受到称赞崇尚。”因而命令主管官署,查访隋炀帝大业年间敢于直言劝谏而被诛死者的子孙,向朝廷报告。
材料二:
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迁居长安。出仕隋朝虎贲郎将。高祖起兵,隋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交战后久攻不下,高祖于是留下部分兵力包围河东,于是渡过黄河,在饮马泉打败了他的将领桑显和。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罢了!”众人全都丢掉兵器。屈突通知道无法解脱,于是被俘,押送到长安。皇帝慰劳他说:“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屈突通哭着说:“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皇帝说:“这是隋朝的忠臣哪!”释放了他,授职为兵部尚书,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跟随平定薛仁杲,当时贼人的珍宝物品堆积如山,各将领争相夺取,唯独屈突通没有拿。皇帝听说后,说:“以清廉事奉国家,名声肯定不虚假。”特地赠予他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跟随讨伐王世充。当时屈突通的两个儿子在洛阳,皇帝说:“现在将东讨的重任交给你,两个儿子怎么办?”屈突通说:“从前陛下释放我这个俘虏,加以恩待礼遇,蒙受再生之恩,这时心口一致发誓,以身许国。今天的出讨,正应当做先驱,两个儿子的死自是他们的天分,终究不能因私情损害节义。”皇帝长叹说:“烈士以身殉节,我今天见到了。”等到窦建德来援救贼人,秦王分出一半部下隶属于屈突通,让他与齐王包围洛阳。平定王世充后,论功劳他是第一,授任为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守东都。几年后,召入朝廷任刑部尚书。自认为不熟习法令条文,坚决辞让,改任工部尚书。去世时,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叫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4.B
15.①韦诗表述思念老友又无从寻觅的惆怅之情。诗人思念山中的友人,想携酒去拜访,但又想到落叶满山,恐不能相遇,流露出淡淡的惆怅。
②贾诗表述对隐者的钦羡仰慕(向往)之情。诗人寻访隐者未遇,童子“云深不知处”的回答写出隐士的行踪不定,表述诗人的钦慕向往。
B.“描写诗人在涧底打柴,归来煮白石的细节”错,“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润”描写的是全椒山道士的生活。故选B。
①“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诗人在风雨之夜想起友人,想带着酒去拜访,可见两人的深厚友情。而满山落叶,恐不能相遇,只能寄诗抒情,又流露出淡淡的惆怅。②“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9小题,9分)
(1)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
本题考查疑问代词“谁”在不同语境中表意的差别。材料中出现“谁”的句子是“耳机一戴,谁也不爱”,“谁”表示任指,是“任何人”的意思。A项中的“谁”表示疑问,问哪一个人;B项中的“谁”表示任何人,和材料中的“谁”相同,是解析;C项中的“谁知道”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表示没想到;D项中的“谁”是虚指,表示不需要说出姓名的人。
18.①只需要戴上耳机②要注意怎样的度呢③伤害往往不止于此
材料中有三处空缺,要求考生综合考虑上下文内容,填入恰当的语句。本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过度使用耳机给耳朵带来的伤害的。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核心观点,结合上下文提示语和相关信息,准确补写并不困难。①处,上文有“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又有“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下文有“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结合上下文,可以填出“只需要戴上耳机”。②处,上文是“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读到这里,读者的注意力肯定集中在怎样是“过度”上,下文有“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结合横线后面的问号,可以判断补写的内容应该是关于“度”的疑问,即“要注意怎样的度呢”。③处,上文先介绍了过度使用耳机可能给耳朵带来的伤害,然后说有人觉得是小事。需要补写的内容前面有个“但事实上”,表示后面的内容跟前面有转折,即伤害不是小事,结合下文“还可能逐渐升级”,可以补出“伤害往往不止于此”。
19.
示例一: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造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示例二: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造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处是“如果……会使”,这种表述方式把一个复句和一个单句杂糅在一起了。修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去掉“如果”,原来的语句变成主谓齐全的单句“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另一种是去掉“会使”,原来的语句变成合格的复句“如果,听觉毛细胞会……”。另一处是“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动宾搭配不当。“形成”的宾语应该是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某种情形、局面,用在此处不恰当。听力下降是负面的事情,可以修改成“造成”。
20.C“感恩就是《三江之源》创作的初衷——感恩地震后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感恩重生的新玉树”,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补充说明。A项,表示声者的延长;B项,表示话语的中断;C项,表示补充说明;D项,前面讲“你”,后面换到“鲁贵”,表话题转换或话题突变。
18.①原句使用的是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改成长句后,失去了原来的表述效果。②原句使用拟人人手法,并使用“一下子”“钻”等词语,把“大桥、河水、流云”描写生动形象,而改句只是一般的叙述。
原句是“大桥、河水、流云,一下子都有了灵性,钻进他的画里,成为画的主角”,改句是“大桥、河水、流云是他画中的主要构图元素”。从句式上看,原句使用的是短句,“大桥、河水、流云”一词一顿,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改句就是一般陈述句,没有这种效果。从修辞上看,原句“一下子”“灵性”“钻”等运用拟人手法,描写生动形象,“大桥、河水、流云”化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景物的美好和灵气,从而体现出他画作的生动;而改句“是他画中的主要构图元素”是很一般的叙述,缺乏灵气,也体现不出他画作的生动。
四、写作(60分)
这是一篇时评类的材料作文。
材料主要对“日本强排核污水入海”这个热点事件展示叙述。材料第一段主要陈述新闻事实;第二段从德国研究机构的角度,交代了“日本强排核污水入海”对全球环境影响的时间之长,危害之大;第三段评论“日本强排核污水入海”是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行为;第四段主要叙述中国对“日本强排核污水入海”这一做法的批评与谴责,损人不利己,以邻为壑,将核污染风险转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暨南大学《成本会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高等数学2》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改制与资产重组顾问合同
- 二手书籍买卖合同2024年度样本及所有权转移2篇
- 一次性研发合作合同范本(2024版)2篇
- 药店培训皮肤病
- 西师版五年级上数学教案
- 班主任校本培训
- 二零二四年物联网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协议3篇
- 腰椎椎管减压术术后护理
- 氢气纯化装置讲义课件
- 海拉EPS角度传感器ppt课件
- 中药饮片(预包定装)进、存、销管理制度
- 正统道藏目录[共3页]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8个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和重点标注)
- 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SG-Z6002-2010)61页
- (医学PPT课件)乳糖不耐受新认识
- 《肾病综合征》PPT课件
- 焊条、焊丝牌号、型号对照表
- 铝包钢绞线技术全参数
- 国内部分剧场舞台设备配置表(Word)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