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授課大綱2010年3月17、18、23、25、30、31日,4月6、8日18-21时,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胡曉明本課程的宗旨一、原典意識1,不想讀也讀不懂古籍由於不可能有保護我們自己不受我們自己侵犯的法律,所以每一部刑法典都沒有反對文學罪的懲罰條例。在這些罪過中,最深重的不是對作者的迫害,不是書刊檢查組織等等,不是書籍的葬身火堆。有著更爲深重的罪過,———這就是鄙視書,不讀書。由於這一罪過,一個人將終生受懲罰;如果這一罪過是由整個民族犯下的話———這一民族就要因此受到自己歷史的懲罰。(布羅茨基《諾貝爾文學獎受獎演說》1987)2,被傳媒、圖像、網路所綁架3,被外語優勢、簡體字改革所制度化規訓化二、文化心靈先立乎大同情瞭解中國哲學與思想的視角本課程採取的方法講讀課堂問答討論與練習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引論文化心靈的靈光乍破文化心靈的浪漫高華文化心靈的人文智慧結論第一章:文化心靈的靈光乍破一、孔子及儒家的文化心靈:《論語》講讀二、道家的文化心靈:《莊子》《老子》講讀三、中國北方與南方的文化心靈:《詩經》《楚辭》(略)第二章:文化心靈的浪漫高華剛健、人道、自然:初唐詩的美質興象玲瓏與格高調美:盛唐詩的精神沈鬱厚重與深情婉轉:中唐詩的情調四,傷春傷別與潛氣內轉:晚唐詩的境界(略)第三章:文化心靈的人文智慧一,天光雲影之美:宋詩的人文精神二,風神情韻與筋骨思理:唐宋詩比較三,宋詞的性別美學(略)四,宋詞的文化中國意識(略)本課程的主要参考書目戴燕《文學史的權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錢穆《中國文化講演集》,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晚學盲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1994)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廣西師大出版社,2006)嚴壽澂《中國文學研究的文化自覺》載《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二期,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徐复觀《中國藝術精神》,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胡曉明《中國詩學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胡曉明《靈根與情種:先秦文學思想研究》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4錢鍾書《詩藝錄》,中華書局,1984繆鉞《詩詞散論》,中華書局1982霍松林,鄧小軍《論宋詩》,載《文史哲》1989年第二期吉川幸次郎《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社,1977鄧小軍《詩史釋證》,中華書局,2004胡曉明《文化江南劄記》,浙江攝影出版社,1998胡曉明《詩與文化心靈》中華書局,2006胡曉明《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胡曉明《唐宋詩一百句》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胡曉明《文化的認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胡曉明、傅傑編《釋中國》,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胡曉明編《唐詩二十講》,華夏出版社,2009胡曉明編《楚辭二十講》,華夏出版社,2009《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第一章文化心靈的靈光乍破(讲读材料)孔子的文化心灵:《论语讲读》1,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已矣。2,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3,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4,或曰:“以徳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徳?以直報怨,以徳報徳。”5,子曰:“先行,而后其言从之。”6,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隠乎?吾無隠乎爾。吾無所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7,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8,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甯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死于道路乎?9子路曰:吾聞諸夫子: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檀弓)10,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首足形,還葬而無椁,稱其财,斯谓之礼。(同)11,顔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從者曰:“子慟矣。”子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12,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懐之。”13,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14,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15,子曰:道不行,乗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也。16,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盛也。(《庄子》引)17,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18,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0,回也,吾见其进,未见其止也。君子上达。21,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徃也。22,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23,在陳絶糧,従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24,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君子人歟?君子人也!25,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也。其剛毅有如此者。26,儒有澡身而浴徳,陳言而伏,静而正之。不臨深而爲高,不加少而爲多。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27,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愼静而尚寛,强毅以與人。28,儒有忠信以爲甲胄,禮義以爲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第二节庄子的文化心灵:《庄子讲读》1,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㑹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䤾沒而下騖,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腊之,自淛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已而後世輇才諷説之徒,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説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逺矣。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經於世亦逺矣。2,温伯雪子適齊,舍於魯。魯人有請見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聞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吾不欲見也。”至於齊,反舍於魯,是人也,又請見。温伯雪子曰:“徃也蘄見我,今也又蘄見我,是必有以振我也。”出而見客,入而歎。明日見客,又入而歎。其僕曰:“每見之客也,必入而歎,何耶?”曰:“吾固告子矣。中國之民,明乎禮義,而陋于知人心。昔之見我者,進退一成規,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若虎。其諌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槃辟其步,逶蛇其迹。歎也。仲尼見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見温伯雪子乆矣,見之而不言,何耶?”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己知其心矣。”3,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遊。二人者,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4,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5,惠子相梁,莊子徃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徃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耶?”6,莊子與惠子逰於濠梁之上。荘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7,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8,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斵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斵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斵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9,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徳者能之。遊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10,子不聞夫越之流人乎?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去國旬月,見所嘗見於國中者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乆,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而况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者乎?11,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12,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鬼神。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一焉。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齊三日而不敢懐慶賞爵禄,齊五日不敢懐非譽巧拙,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當是時也,無公朝,其巧專而外骨消,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後成,見鐻,然後加手焉。不然則己。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第三节老子的文化心靈:《老子》講讀引論
《老子》第五十五章:
(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1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一)道:老子的本體論哲學
1.道是形上本體
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聴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河上公注:言一無形狀,而能爲萬物作形狀也),無物之象(河上公注:言一無物質,而能爲萬物設形象也)。是爲忽恍(河上公注:言忽忽恍恍,若存若亡,不可見之也)
第二十一章: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河上公注:寂者,無音聲。寥者,空無形。獨立者,無匹雙。不改者,化有常),週行而不殆(河上公注:道通行天地,無所不入,在陽不焦,託蔭不腐,無不貫穿,而不危怠也),可以為天下母(河上公注:道育養萬物精氣,如母之養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二十五章又雲:人法地(河上公注:人當法地安靜和柔也,種之得五穀,掘之得甘泉,勞而不怨,有功而不置也),地法天(天澹泊不動,施而不求報,生長萬物,無所收取),天法道(河上公注:道清靜不言,陰行精氣,萬物自成也),道法自然(河上公注:道性自然,無所法也)。
2.道是創生
第二十五章:(道)為天下母。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河上公注:道始所生者一也),一生二(河上公注:一生陰與陽也),二生三(河上公注:陰陽生和、清、濁三氣,分為天地人也),三生萬物(河上公注:天地人共生萬物也;天施地化,人長養之也)。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成功而不名有。衣養萬物不為主。
3.道無意志、無欲無私、清靜無為
第五章:天地不仁(河上公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以萬物爲芻狗(河上公注:天地生萬物,人最爲貴,天地視之如芻草狗畜,不責望其報也)。
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河上公注:道生萬物,不有所取以爲利也),爲而不恃(河上公注:道所施爲,不恃望其報也),長而不宰(河上公注:道長養萬物,不宰割以爲利也),是謂玄德(河上公注:道之所行恩德,玄闇不可得見)。
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河上公注:無名之樸,道德也)。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第四十五章:清靜以為天下正。
4.道使萬物共同生存發展,平等、和諧,道是個善
第十六章:萬物並作(河上公注:作,生也。萬物並生也),吾以觀其復(河上公注:言吾以觀見萬物無不皆歸其本。人當念重其本也)。夫物蕓蕓(河上公注:蕓蕓者,華葉盛也。)各復歸其根(河上公注:言萬物無不枯落,各復反其根而更生也)。歸根曰靜,是謂復命(河上公注:言安靜者是為復還性命,使不死也)2。復命曰常(復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河上公注:天生萬物,愛育之,令長大,無所傷害也)。
5.道以陰性為主,道通過母性、柔弱、寧靜、甘居卑下發生作用
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5。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6。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河上公注:一生陰與陽也),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河上公注:萬物中皆有元氣,得以和柔)。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第六十一章: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7,弱者道之用(河上公注:柔弱者,道之所常用,故能長久)。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河上公注:水性幾於道同)。
第三十六章:柔弱勝剛強。
6.道賦予萬物以徳亦即本性,使萬物本性平等,價值和尊嚴平等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王弼注:物生而後畜,畜而後形,形而後成。何由而生,道也;何得而畜,徳也。9)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王弼注:道者,物之所由也。徳者,物之所得也。)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7.道通過萬物自化而發生作用,萬物是生而自由的
第五十七章:我無為,而人自化;我好靜,而人自正;我無事,而人自富;我無欲,而人自樸。
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二)老子的人生哲學
1.天下無道,由於私欲;去除私欲,天下將自正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第三十八章: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第三十七章: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2.守雌、致柔、用弱、少私寡欲、甘居卑下的復性工夫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知其母,復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第十章:載營魄(河上公注:營魄,魂魄也),抱一,能無離。專氣致柔(河上公注:專守
精氣,使不亂,則形體能應之而柔順),能嬰兒(河上公注:能如嬰兒,內無思慮,外無政事,則精神不去也)。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第三十九章:故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
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河上公注:損之者,損情欲也。又損之者,所以漸去之也),以至於無為(河上公注:當恬淡如嬰兒,無所造爲也)。無爲而無不爲(河上公注:情欲斷絶,德於道合,則無所不施,無所不爲也)。
3.不爭的人生實踐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4.總結:人生三寶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三)老子的政治哲學
1.從政先須修身,修身目標是以天下人之心為心
第五十四章: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2.統治者應該無私心,以百姓心為心
第四十九章: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3.統治者應尊重人民、對人民謙卑;讓人民自由生活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第五十七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4.統治者應少私寡欲,使人民安居樂業
第七十五章: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有為,是以難治。
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5.政治應使天下人均富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四)老子哲學的根本意義
《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第二章文化心靈的浪漫高華(讲读材料)初唐诗歌的文化心灵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2,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交接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零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古剑篇》)高咏宝剑篇,神交付冥漠。(《过代公故宅》)。3,城边问官使,早晚发西京?来日河桥柳,春条几寸生?昆池水合渌,御苑早应青?缓缓从头说,教人眼暂明。(《度大庾岭》)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芳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沙白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拂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忽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盛唐诗歌的文化心灵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2,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晚泊浔阳望香炉峰》)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问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4,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5,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6,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7,划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10,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羲和,羲和,汝奚汩没於荒淫之波?…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幸同科(《日出入行》)11,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古风》)1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复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14,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1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习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16,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渐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17,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海底,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18,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第三章文化心靈的人文智慧(讲读材料)宋诗的文化心灵1,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郭震《宿渔家》)。比较: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韦庄)。参证: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郭震《云》)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比较: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高蟾)。情多最恨花无语(郑谷)。参证:松下偶然醒一梦,却成无语问吾师。(?)舟闲人已息,林际月微明。一片清江水,中涵万古情(鲍当《松江夜泊》)。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比较: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参证:纸帐铁檠风雪夜,梦中犹诵少时书(刘克庄)。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晁冲之《夜行》)。4,高桐深密间幽篁,乳燕声稀夏日长。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寇准《微凉》)。参证: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断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张先《题西溪无相院》)。别院深深夏簟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2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创新创业森林康养
- 中小学科技节科普知识竞赛考试题(附答案)
- 计算机二级考试常见题库试题及答案
- 2025护栏施工合同
- 2025年公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版)
- 2025合作伙伴借款合同
- 2025建筑材料供应商合同相关的法律风险管理分析【参考】
- 电子政务系统用户规范
- 产业合伙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2024年思政考试准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娄底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真题
- 总经理聘任合同模板7篇
- PLC应用技术课件 任务6. S7-1200 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
- 福建省龙岩市2024届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含答案)(含答案)
-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与培训 (五)
- 浙江首考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中医养生学》课件-八段锦
- 【2025年卫生健康宣传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电机维修、安装、调试全方位服务合同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