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教学内容第7课时主题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课时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从时空观念角度把握中国近代以来官员选拔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归纳其阶段特征。唯物史观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制度是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教材分析重点了解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知道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影响。难点正确认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学情分析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自主学习归纳提升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网一、晚清时期选官制度的变革1.科举制度的变化(1)背景: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2)表现①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③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④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⑤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2.选官制度改革(1)背景:科举制度的变化。(2)措施①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②选官制度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④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⑤选官方式改革: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措施:南京临时政府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2.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1)内容①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制度为主,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②运行机制: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2)意义: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3.评价(1)进步性: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2)局限性: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二)北洋政府时期1.方式: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2.考试制度(1)建立标志: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2)《文官考试法草案》报考条件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负责机构政事堂铨叙局考试类型文官高等考试、文官普通考试、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3.甄别(1)含义: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2)意义①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②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措施(1)人事制度: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2)公务员制度: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3)颁布法规: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2.特点(1)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2)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3)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4)《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5)对一般在职人员,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3.评价:尽管有制度规定,但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史料史证能能力训练一】中国近代文官制度材料一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文官普通考试令》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行政范围和行政规模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官队伍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应该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吸收了科举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因成绩优异而得以入选,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以上均据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及影响。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一)改革开放之前1.措施(1)沿用旧制: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2)建立新制: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2.内容: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二)改革开放以后1.历程(1)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3)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取得很大成绩。(4)公务员制度①1993年开始推行。②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③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④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2.特点(1)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2)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3)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3.意义: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史料史证能力训练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代,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时代。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制在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举荐给中央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教育选才和留学毕业生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材料三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合作探究知识升华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积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围绕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设问,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环环相扣、绕疑深入的目的,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高分跨栏——知识技能系统化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本节的知识结构及探究本课重点难点:【拓展提升】晚清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特点1.清王朝在国内社会危机、各种权势集团的政治压力以及西方列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强大挑战下被迫作出的一种积极的政治反应,是对清室危亡形势的迫不得已的应战。2.废止科举取士制度,实行学堂选官,毕业留学生选官,议员选官,士绅参政,选拔军事人才等改革内容,是一场政治舞台上的骗局和闹剧。3.晚清选官制度变革奉行改制不改体,坚持实行封建专制主义,在政治上进行专制高压。4.晚清选官制度变革是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为现代文官制度出台奠定了基础。【特别说明】清末新政废科举的积极影响清末新政废科举,颁行新学制并设立各式新学堂、派遣留学生,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概念阐释】《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重新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经法令正式公布并在全国施行。此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这个学制按照日本的教育模式,将整个教育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系统学制,是清末民初新式教育体制的主要依据,在中国近代教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概念阐释】五权宪法五权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结合我国封建时代的考试、监察二权而成的。五权宪法最核心的思想是政权、治权分立,政权归属国民大会,治权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考试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合作。【拓展提升】民国时期选官制度的特点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考试权独立”思想和孙中山先生“五权”学说汲取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精华,并进行了融合、改良,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2.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发展,基本上形成了文官考试、任用、监察、考绩、惩戒、抚恤的文官制度体系。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基本奠定了文官考试制度的大致格局,使其成为一项稳定的、制度化的人事选拔制度。【概念阐释】公务员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职位类别按照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知识拓展】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2)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3)中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德才兼备。(4)中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利益集团。(5)中国公务员制度坚持领导职务任用交流制度。【思维拓展】正确理解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改革的重点(1)商品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对旧的干部制度带来巨大冲击。(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国家需要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文职队伍。(3)随着我国民主、法制的向前发展,广大人民呼吁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的公务人才选拔机制。(4)建立公开、公平、科学的干部选用制度,成为改革进一步前进的必然要求。【思维拓展】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原因(1)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利于实现分类管理。(2)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3)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利于增强政府机关的生机和活力。(4)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默写过关知识深化高效训练不练不讲高效训练、不练不讲——知识题目化、能力具体化当场训练、同步测控:一.选择题1.《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2.1902年8月12日,《申报》载:“考泰西各国,人才之所以胜于中国者,取士之法不同也,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方可用世。”该报认为科举应被停废的立足点是()A.科举本身的历史积弊B.西方国家无科举有学校C.推行新政,兴办学堂D.科举制度的时代局限性3.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课时54519361111课程几何代数理化植物动物图画体操合计课时2088410177A.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B.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C.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D.近代教育已取代传统教育4.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这说明()A.文官制度比科举制更为进步B.中国文官制度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经验C.近代中国文官考试思想开始形成D.北洋政府重视人才的选拔5.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A.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B.吸收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C.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D.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是选拔的主要方式6.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A.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B.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D.剥夺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力7.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这里“雏形”主要指()A.以考试为选拔方式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C.由地方以品行推荐D.注重门第和家世8.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曾告诫全党:“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在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恢复国民经济B.提高干部素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C.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治国水平D.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9.《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D.改试策论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10.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学堂预备、速成两科学生毕业后,分别赏给举人、进士。这表明()A.学堂管理以传统体制为主B.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C.近代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D.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11.1905年开始,清政府每年一次举行游学(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毕业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赏给”进士、举人。新学堂毕业生也得到相应的荣衔。1906年清政府颁布《举贡生员出路章程》六条,广开门路,原有举贡生员尽量安排,稳定了数以万计很难再进学堂的那部分士人。这些举措()A.彻底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B.关注了新旧体制的衔接C.使近代教育制度得以完善D.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12.1916年7月20日,孙中山《五权分立当为我国宪法之基础——在上海两公司欢送国会议员大会的演说》中提出:“我国制定宪法之初,则尚可乘机采用,且此之所谓五权者,如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下面四位同学对此评论正确的是()A.该设想早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即已得到完整体现B.说明孙中山推崇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科举选官制度C.可见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优越于欧美代议制D.反映孙中山完成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飞越13.1928年3月,国民党内政部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1929年4月,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1936年2月,蒋介石下令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中山装正式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这一过程说明()A.革命观念风靡一时B.服饰变革推动社会进步C.人身控制日益严重D.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1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与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的精华B.采用考试的方式,更加公平公正C.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D.制度更加严密,禁绝了任用亲信现象15.从1905年到1911年,关于留学生的“洋科举”,清朝举办了6次,录取了1388人。被录取者除了有老的科举称号外,还会因所学专业被冠以新的称号,比如“工科举人”“商科进士”等。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清朝选官()A.保留乡试殿试模式B.采取有序方式推进 C.侧重选拔留学人才D.带有近代化的色彩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代选官,视科举为“正途”。洋务运动开展后,朝廷对选官制度做了一些变通。第一是准许新式学堂毕业生经考试录用为官员,如北京同文馆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由总理衙门主持大考,分授九品至七品官职。第二是选拔归国留学生入仕为官,洋务运动中派遣到美国留学的幼童和到欧洲留学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学成归国后不少人都被授予官职。第三是开设“经济特科”,1898年初,朝廷颁行贵州学政严修《奏请设经济特科折》,正式设立内政、外交、理财、经武、格物、考工等六门科目,于科举制之外通过专业考试录用经世致用人才。——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材料二当中国社会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性障碍。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日趋乖蹇,科举制也步入日暮途穷之境了。到戊戌维新至清末新政的几年里,在舆论频频抨击、权臣屡屡奏请之下,经朝廷进退反复、踌躇再三,这项制度终于被一纸诏书彻底注销。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从隋朝以来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此被画上了句号。——整理自杨根权《科举制废除利弊之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选官制度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材料二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审查考核)。1933年颁布《公务员退休法》,1947年《公务员退休法》提高了公务员退休薪资待遇。——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做出评价。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案参考答案【史料史证能能力训练一】中国近代文官制度(1)背景:科举制的历史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北洋政府奠定的文官考试基础;国民政府建立后的行政需要。(2)特点:将西方文官制度与传统科举制度相结合。影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史料史证能力训练二】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答案:(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2)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3)意义:推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高效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梁启超认为要改革,首先要改革官制,当时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故B项正确。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方可用世”可知,该报认为推行新政、兴办学堂是科举应被停废的立足点,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科举的历史积弊,A项错误;西方国家仿效中国科举取士设立了文官制度,B项错误;科举制度的时代局限性是应被停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材料阐述的立足点,D项错误。3.【答案】A。【解析】从课程分类来看,既有中国儒家经学,也有西方自然科学等课程;从课时分布来看,儒学与西学课时比例差别不大,由此可知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故选A项。B项错误,中国并非殖民地;C项错误,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并行的局面。4.【答案】D。【解析】自1913年初开始,北洋政府颁布一系列关于文官考试的法令、制度,这说明北洋政府重视人才的选拔,故选D项。A项说法本身正确,但题干未涉及科举制,排除;B项说法本身正确,但由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说法本身有误,排除。5.【答案】B。【解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故选B项,排除A项;C项表述的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弊端;D项是废除科举制之后清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国民政府公务员任用功勋,与国民党委派有密切关系,故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故选C项。7.【答案】A。【解析】据材料“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可知,1400多年前大约在公元600年,这一时期处于隋末唐初,中国开始实行科举制来选拔人才,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8.【答案】D。【解析】从材料“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加强干部廉政建设,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故选D项。9.【答案】C。【解析】材料“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体现了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故选C项。10.【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钦定学堂章程》的规定既有近代化的色彩,又保留了封建的内容,反映出近代教育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故C项正确。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