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师大附中)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师大附中)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师大附中)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师大附中)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师大附中)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师大附中)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每当我遇到问题不知所措时,都会向父母寻求帮助。B.小女孩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C.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口马路上的车辆从早到晚川流不息。D.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B.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做冠礼,女子成人礼叫做笄礼,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C.《五柳先生传》、《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D.《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永贞元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映照迁徙翩然人情事故B.潦原褶皱沙砾名副其实C.缅怀蛮横惟幕川流不息D.雾霭浩劫撺掇纷至沓来4、林浩的爸爸想开一家乐器店,最适合开业时使用的一副对联是()A.剪彩为歌袖,裁云作舞衣。B.韵出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C.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D.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流浪地球》展现的各种大场面、塑造的各种特技场景,让看惯了欧美特技的观众们也叹为观止。B.2019年3月31日,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在南滨路开跑,世界各地的跑迷们纷至沓来,尽享奔跑的盛宴。C.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交警支队组织部分退休老人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D.我们要挺直不屈的腰杆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骤雨,以不倒的姿势昂首走进每一个阴晦潮湿的日子。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山东打响黑臭水体治理和水源水质保护攻坚战,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B.《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它们的机缘。C.法治社会,要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只有守法、知法、学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D.为了切实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活动。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B.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C.“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一切包在我身上。你们看着吧!D.他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8、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意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撺掇(cuān)喧腾目眩神迷(xuàn)轻歌曼舞B.连翘(qiào)羁绊戛然而止(jiá)不修边副C.寒噤(jīn)犷野销声匿迹(nì)相辅相成D.缄默(jiān)湎怀挑拨离间(bá)漫不经心9、默写(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2)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3)《桃花源记》文中写桃花源老人孩子的精神状态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①我的祖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我站在岁月的肩膀上回望:盘古开天辟地,迸发出生命的光芒;四大发明,使古老的中国异彩纷呈;孔子孟子,举起圣火照亮几千年的文化;丝绸瓷器远涉重洋,使中国文明走向世界。②我的祖国拥有灿烂的文化。正月新春,我把新一年的美好愿望贴在门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八月中秋,我把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托付在皎洁的圆月中。③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一定要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感受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如果我是一棵白杨,我一定要扎根荒芜的戈壁,默默守护边疆的祖国;如果我是鲜嫩的山丹丹,我一定要用我身上的热情感染祖国的每一个地方。④祖国啊,您因为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且永远在我的心中闪闪发光。1.请用正楷字将画横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1)开天辟地(__________)(2)远涉重洋(__________)(3)皎洁(__________)(4)鲜嫩(__________)3.第③④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4.请在第②段横线处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句式相同。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插在锁孔里的钥匙毛小玟①吃完早餐,老张慢悠悠下楼,他想去公园溜达。当他走到二楼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201门口,201的防盗门的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色丝绳的钥匙。老张挠一下头,哎呀,这老太太可咋整,又忘记拔钥匙了。老张朝小女孩微笑着点点头。小女孩羞红着小脸蛋朝老张笑笑。②上月一个周末,大约也是这个时候,老张接了电话,急急下楼,无意间,看见201房门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丝绳的钥匙,他的第一反应是,老太太着急出门,走的时候忘了拔钥匙?可又一想,说不定老太太在屋里?于是,老张向前轻轻敲了敲门,屋里没有动静,又敲了敲门,还是没有动静,可以确定老太太不在屋里。③老张心里着急,锁孔里的钥匙咋办?拔出来不是,不拔出来也不是。这会儿,楼道里冷清清的,一个人也没有,他怕耽误时间,想一走了之,又觉得不地道,他看一眼脚下,咦,有办法了。于是伸手正要把钥匙拔出来时,住203房的男人回来了,他怪异地瞥一眼老张,快速打开门,风一样钻进屋里。④老张张大嘴,看着关严实了的203房门,又转身看了看201门上锁孔的钥匙,闭上嘴,忽然感觉嗓子痒痒的,“咕噜”咽下一口唾沫。站在楼道里像吃了辣椒的猴子,抓耳挠腮。⑤老太太终于回来了,老张如释重负,笑呵呵上前搀着老太太的胳膊,说:“婶子,您总算回来了!”⑥老太太迅速抽回胳膊,朝老张瞪一眼:“你谁呀?”⑦“婶子,我是住楼上的。”老张点头哈腰,怕把老太太吓着了。⑧“我不认识你。”老太太甩开老张的手,伸手在身上左翻右找,嘴里嘀咕,“咋不见了,我明明放衣兜里了的……”⑨老张温声说:“婶子,钥匙插在锁孔里,你走时可能忘记拔了。”⑩“什么?”老太太一下子慌了神,伸手急忙把门打开。⑪“没我的事了。婶子,我得走了。”老张刚转身要走,却被老太太一声呵住:“站住,你不能走。”⑫老张愣住了,惊讶地问:“还有事吗?”⑬你说没有事吗?老太太怒了,朝老张凶巴巴吼道:“你得进屋,等警察来了,你再走。”⑭“我干啥要等警察来?”老张急了。⑮“你别跟我喊,等警察来了,你跟他们喊。”说着,老太太掏出手机打了110。⑯老张往外走,老太太往屋里拽,后来,老太太干脆坐在地上,两手死死地抱住老张的腿,说啥都不松手。这会儿,楼道里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老张想。走是走不了了,也知道不能走了,他只好大声说:“老太太,你松手,我不走。”⑰大伙儿七嘴八舌,窃窃私语,各种难听的话都有。⑱老张脸上的汗一滴滴淌下来,衬衣也湿透了。这次人是丢尽了,他委屈得想哭了。可他没哭,他高高仰起头。⑲警察来了。经过一番仔细检查,虽然屋里没有丢东西,但是老张的行为可疑,正在警察要带走老张时,203房间那个男人突然挤进人群,大声嚷:“好人,他是好人啊!不信你们看!”他指着棚顶的监控器说,“这是我前天新安装的监视器。我发现老太太总是忘记拔钥匙。”男人不好意思地垂下头,搓了搓手,“我刚才回来看见你在门口鬼鬼祟祟的,我很生气。进屋就在查资料,没顾得上看视频,没想到屋外闹出这么大动静。”⑳警察过来看看棚顶……(21)警察从203房出来,握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22)所有人都用敬佩的目光投向老张。(23)老张憨憨地笑笑,看看手机,急忙忙冲出楼道……(24)他仰起头,深吸一口气,看着蔚蓝的天空,吹着口哨大踏步走向前……(25)以后的日子里,偶尔能看见楼道上有个小女孩在201门口守着,直到老太太回来了才放心地离开。(26)老张一边朝楼下走,一边回过头来,望一望小女孩身后,插在锁孔里的那把钥匙和系在钥匙上的红丝绳。(27)他又憨憨地笑了……——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12期1.请细读文本,根据选文内容,在下列表格中填上恰当的内容。情节心理(心情)老张发现201室锁孔里插着钥匙着急、犹豫老张欲拔钥匙被203室的男人撞见(1)(2)着急,不解众人窃窃私语,说话难听(3)(4)如释重负、高兴2.请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在下列句中的具体作用(1)他怪异地瞥一眼老张,快速打开门,风一样钻进屋里。(2)老太太迅速抽回胳膊,朝老张瞪一眼:“你谁呀?”3.请分析第(23)段和第(27)段中老张憨憨地“笑”的不同含义。(1)老张憨憨地笑笑,看看手机,急忙忙冲出楼道……(2)他又憨憨地笑了……4.请分析题目“插在锁孔里的钥匙”的作用。5.有人认为,文章读小女孩的描写很少,完全可以删去,你的看法呢?12、“秀学习”不等于“装学习”何勇海①生活中,不少人喜欢把自己学习的过程发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9.1%的受访者会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自我学习提升,72.2%的受访者会在社交网站“晒”自己的学习成果,56.0%的受访者认为在社交平台“秀学习”是为了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感悟。②对于在社交平台“秀学习”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样的学习往往浮于表面,忽视应用,很像一种“知识装饰品”,会给人一种“装”的感觉。也有人觉得,不管形式怎样,能够坚持学习就好。我是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认识的。不管学习成效如何,“秀学习”者起码能够主动学习,这比起那些不读书、不看报,与知识接触少,与吃喝、游戏等休闲娱乐接触多的人来说,其实是一种进步。如今,社会变化快,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我们每个职场人都要有“知识恐慌”的危机感。③如果硬要说“秀学习”者是在“装学习”,那也有些主观臆断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主观臆断者不是“秀学习”者本人,又焉知人家并没有学习进去,并没有学习收获呢?再说,他人在社交平台“秀学习”的动机并不单一,并非都出于虚荣之心,有的人是想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有的人是想向别人展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人是想在社交平台记录自己的日常动态,有的人则是希望通过“秀学习”督促自己……总之,并不都是想给他人留下“爱学习”的印象。④每一种“秀学习”的行为,也等于将读书活动晒到了公共空间,接受大家的无形监督。晒了,读书活动就不能轻易间断,否则,会受到好友的调侃。无形中,读书的惰性、浮躁化倾向便得以消解,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这有助于读书活动走向深入。⑤甚至可以这样说,在社交平台“秀学习”的人多了,有利于推动爱学习成为社会风气。在现代信息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创新频率加快,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这样的社会更应是学习型社会,需要我们终身学习。于此而言,“秀学习”是在为推动全社会爱学习造势。虽不能完全排除“秀学习”者中确有“装学习”者,但更多的应该是真正的学习者。“秀学习”者多了,是会带动更多人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晒学习”总比晒财富、晒宠物、晒吃喝强得多吧?⑥一位网友曾在知乎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在朋友圈晒美食都是赞,晒读书都是回复“装”?另一位网友对该问题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自称“吃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静下心来读书。不是每个人都能静下心来读书或学习,这恐怕才是我们最应该反思的地方。常言说,“富而不学,富不久;穷而不学,穷不尽”所以无论富贵还是贫困,都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有学历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有可能仍被淘汰,但有学习能力的人是不会被彻底淘汰的。(《中华读书报》2017年12月6日,有改动)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第①段援引调查数据;既指出存在“秀学习”的现象,又支持下文中作者的观点。B.第②段中,有人认为“秀学习”的行为如能促使自己坚持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C.第③段列举关于“秀学习”的多种动机,指出“秀学习”的人都不是在“装学习”。D.第⑤段有人认为晒读书被认为是“装”的现实原因是一部分人无法静下心来读书。2.什么是“秀学习”?结合全文,你认为“秀学习”有什么积极意义?3.第⑤段画线句“于此而言,秀学习’是在为推动全社会爱学造势”中的“此”指什么?4.以下材料能够支持文中哪个观点?请阐述理由。你还别说,我的孩子很上进,一直是同学中最用功的,也是最优秀的。他常常对我说:“妈都在努力学习,我有什么理由放弃?无论以后我从事什么工作,向妈妈学习,做个爱学习的人。我虽然和你隔着那么远,当我打开您的朋友圈,知道你还在努力中,我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还有那些小朋友,偶尔上次网也不忘给我留个言:“阿姨,你是最棒的!向你学习!”(《金华日报》2017年12月3日)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文,完成后面小题。(一)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二)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②佛印绝类弥勒(_____)③诎右臂支船(______)④旦而过之(_____)2.下列选项中“为”的用法与“中轩敞者为舱”中“为”相同的一项是()A.为宫室、器皿、人物B.天下为公C.不足为外人道也D.为人谋而不忠乎3.翻译选文(一)画横线句子。罔不因势象形4.说说选文(一)(二)在内容上的共同点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①,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②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③,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注释)①邑金:封邑的收入。②波臣:水族臣民。③常与:时常在一起的,此指水。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B.激/西江之水而迎子C.吾失吾/常与D.君乃言/此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于()邪()活()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4.庄周讲“涸辙之鲋”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四、作文(40分)15、请以“爱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D【解题分析】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不能形容“明亮的路灯”。使用对象错误。故选D。2、D【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D项错误,柳宗元不是“唐宋八大家之首”。3、D【解题分析】

A.人情事故-人情世故;B.潦原-燎原;C.惟幕-帷幕;故选D。4、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③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④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此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⑤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绝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5、C【解题分析】

C项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戛:象声词。不能形容“拥堵现象”。【题目点拨】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6、B【解题分析】

A.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使”;C.语序不当,“守法、知法、学法”应改为“学法、知法、守法”;D.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提高”。【题目点拨】要熟知病句类型。单句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语意重复等;复句病句类型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或滥用,或残缺,或位置错误,或搭配错误。7、D【解题分析】

D.此项全句为陈述语气,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第二个问号应为句号。8、A【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B项“连翘”的“翘”应读“qiáo”,“不修边副”的“副”应为“幅”。C项“寒噤”的“噤”应读“jìn”,“犷野”的“犷”应为“旷”。D项“湎怀”的“湎”应为“缅”,“挑拨离间”的“拨”应读“bō”。9、(1)心忧炭贱愿天寒(2)青青子衿(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题分析】

名篇默写,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衿、髫、怡、己”等字词的书写。10、1.异彩纷呈波澜壮阔2.pìchóngjiǎonèn3.第③段改为:如果我是一棵白杨,我一定要扎根荒芜的戈壁,默默守护祖国的边疆。第④段改为:您不仅(不光、不只、不但)永远矗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且永远在我的心中闪闪发光。4.示例1:五月端午,我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意包进香粽里。示例2:四月清明,我把对先祖的怀念寄托在上坟扫墓中。示例3:九月重阳,我把对亲友的牵挂寄予在登高望远中。【解题分析】1.汉字临摹,要求规范、正确、美观。注意题干要求正楷字认真书写。书写时注意汉字结构,占格匀称。如:上下结构的字:异、呈占格以横中线为对称书写上下结构的字,左右结构:彩、纷、波、澜、壮要以竖中线为对称轴,书写匀称。2.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注意:辟:pì,不要读作:bì;重:多音字,这里读作:chóng;皎:jiǎo,注意是三声调,不要读作:jiāo。3.第③段“如果我是一棵白杨,我一定要扎根荒芜的戈壁,默默守护边疆的祖国”语序颠倒,改为“祖国的边疆”;第④段“您因为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且永远在我的心中闪闪发光。”关联词误用;将“因为”改为“不仅”。4.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所填句子要与上下文内容契合。第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主要描述我国的“灿烂的文化”,由上句“正月新春”和下句“八月中秋”,可知横线所填内容应该是我国传统节日及习俗,如五月端午节,四月清明节,九月九日重阳节,按照上下句的句式和内容仿写即可。需要注意:所填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1)尴尬难堪(2)老太太回来不准老张离开(3)委屈、丢人(4)203室的男人还老张清白(或警察判定是场误会)2.(1)写出了203室男子对老张行为感到奇怪和怀疑,同时为了避免惹麻烦,迅速躲回到自己家里的情景。(2)表现了老太太对老张的警惕和不信任,为下文她不让老张离开作铺垫3.老张此时憨憨地“笑”,是面对人们敬佩目光的淡然,对人们先前误解他的宽容,也是被解除怀疑后的舒心。(2)对小女孩的赞许,看到小女孩的行为后感到放心和欣慰。4.这个题目作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情节,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关心邻里,不做冷漠的旁观者。5.不可以删。文章首尾段写小女孩蹲在201门口的行为,含蓄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关心邻里的风气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下一代,提高了文章的立意;从侧面衬托出老张行为产生的良好影响,赞扬了老张关心邻里、不冷漠的品质。【解题分析】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与心理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与心理。如(1)空,第3段老张欲拔钥匙被203室的男人撞见,因而表现的尴尬、难堪。(2)空,第11段写老太太回来不准老张离开。(3)空,可提取18段“这次人是丢尽了,他委屈得想哭了”中的“委屈”等词作为答案。(4)空,可分析19段,是203室的男人还老张清白。2.(1)可抓住几个能够体现动作描写的动词来分析。如“瞥”,快速地看,表现男人对老张的怀疑。“钻”,可见门缝开得很小,男人进门速度之快,表现男人想尽快跟“坏人”(老张)划清界线的心理。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男人的怀疑、不安和气愤。(2)“迅速抽回胳膊”动作描写,“朝老张瞪一眼”神态描写,“你谁呀”语言描写。从内容上看,表现了老太太对老张的警惕和不信任。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她不让老张离开蓄势。3.分析两处老张憨憨地“笑”的不同含义。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内容。(1)“老张憨憨地笑笑”的含意要结合上文203房间那个男人的解释,还有“警察从203房出来,握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所有人都用敬佩的目光投向老张”等句,这是老张面对人们敬佩目光的淡然,被解除怀疑后的舒心。(2)结尾“他又憨憨地笑了……”,留下很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笑”,让读者感受到老张看到下一代传承了乐于助人的美德后的欣慰,也暗示了邻里关系由过去的互不信任,到现在的友好互助。直接作用要联系上文“望一望小女孩身后,插在锁孔里的那把钥匙和系在钥匙上的红丝绳”一句,说明这是对小女孩的赞许,看到小女孩的行为后感到放心和欣慰。4.考查题目“插在锁孔里的钥匙”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从结构上看,“插在锁孔里的钥匙”作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情节,既使故事富有生活气息,又使情节集中紧凑,浑然一体。同时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从内容上看,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老张的淳朴善良,体现了邻里间友好互助的良好风尚。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又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5.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如文章首尾段写小女孩蹲在201门口的行为,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即关心邻里的风气已经传承到下一代。同时对表现老张的人物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所以不能删。12、1.C2.“秀学习”指人们把自己学习的过程发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的行为。积极意义:一是监督自己切实深入读书,二是为推动全社会爱学习造势。3.“此”指“在社交平台‘秀学习’的人多了,有利于推动爱学习成为社会风气4.本则材料指出一位母亲在朋友圈“秀学习”对儿子和其他小孩的激励作用,文中作者的观点:“秀学习”者的行为能带动更多人投入到学习中去。【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或相同之处即可。ABD三项正确。C项:第③段列举关于“秀学习”的多种动机,指出“秀学习”的人都不是在“装学习”,与文本中“并不都是想给他人留下‘爱学习’的印象。”不符。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第①段的“不少人喜欢把自己学习的过程发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概括即可。积极作用可以结合第④段和第⑤段概括即可。第④段中可以得出,“秀学习”可以监督自己切实深入读书;第⑤段中可以得出,“秀学习”可以推动全社会爱学习。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做此类型的此题,需要先找出划线句子所在段落⑤,然后找划线句子前面的内容,摘录相关语句回答即可。如第⑤段第一句话:甚至可以这样说,在社交平台“秀学习”的人多了,有利于推动爱学习成为社会风气。4.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中的妈妈“秀学习”对儿子和其他小孩都有激励作用。材料支持了作者的“秀学习”是为推动全社会爱学习造势,能带动更多人投入到学习中去。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①零数、余数②像③同“屈”,弯曲④早晨2.B3.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的(各种事物的)形象。4.技艺高超、逼真。【解题分析】译文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1.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本题注意通假字词,诎:同屈,弯曲。2.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A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C向、对。D替。B与例句都是“是”的意思。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罔:无,没有。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口技人的表演和士人善画都表现技艺高超、逼真。14、1.A2.于(向)邪(通”耶”,呢)活(使……活)3.(1)我将得到封邑的收入,将借你百金,可以吗?(2)你这样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找我呢?4.对监河侯见死不救还开空头支票表达不满。【解题分析】选自《庄子·杂篇·外物》作者:庄子年代:战国时期译文参考:庄周家贫,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是东海的臣民。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这么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A.根据句意“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可知此句划分正确。B.根据句意“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知此句应划分为:激西江之水/而迎子。C.根据句意“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可知此句应划分为:吾/失吾常与。D.根据句意“你竟然这么说”可知此句应划分为:君/乃言此。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邪”是通假字,通“耶”,语气词“呢”的意思;“活”是词类活用,在这里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贷”,借;“肆”,店铺。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