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马西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应用4100字】_第1页
【浅析卡马西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应用4100字】_第2页
【浅析卡马西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应用4100字】_第3页
【浅析卡马西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应用4100字】_第4页
【浅析卡马西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应用41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卡马西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应用目录TOC\o"1-2"\h\u13941浅析卡马西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应用 110259【关键词】卡马西平;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临床应用 1104551卡马西平的基本特性 1323521.1卡马西平的药理学特征 1113201.2药动学 2137062卡马西平的临床应用 2180372.1卡马西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的应用 273622.2用药方法 239983卡马西平的不良作用及防治对策 3253333.1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 3321563.2卡马西平的防治对策 4261894卡马西平的作用机理 4241205结语 53248参考文献 5【摘要】卡马西平是治疗口腔颌面部三叉神经痛、癫痫发作、舌咽神经痛的首选药物之一。卡马西平是一种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阻断剂,抑制丘脑腹前核至额叶的神经冲动的传导,具有抗癫痫、抗外周神经痛、抗利尿、抗躁狂抑郁、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但其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不良反应。本文系统分析了卡马西平的基本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的应用、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等药理学基础。【关键词】卡马西平;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临床应用卡马西平为苯噻嗪衍生物,又称酰胺咪嗪,于1950年合成,结构类似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1]。60年代开始主要用于神经科抗癫痫和三叉神经痛等的治疗,70年代开始亦在精神科治疗某些疾病中获得较好疗效。目前卡马西平在神经精神科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对其临床应用的研究也日渐增多。规范卡马西平在中枢神经内科疾患中的临床应用,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使用剂量与使用方法,控制其不良反应,使卡马西平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内容包括卡马西平的药理学特征、理化性质、药动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作用机理。1卡马西平的基本特性1.1卡马西平的药理学特征卡马西平口服吸收缓慢且不规则,其生物利用度为58%-85%,吸收后可迅速分布至全身组织。在孕妇体内能通过胎盘,可分泌入乳汁。蛋白结合率为76%,在肝脏中代谢,而且能诱发自身代谢,其主要代谢产物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的药理活性与卡马西平相似,其在血浆和脑内的浓度可达卡马西平的50%。给药量的大部分经肾脏排出,小部分随尿液排出。半衰期为25-65小时,若长期服药诱发自身代谢,半衰期会降为10-20小时[2]。1.2药动学服用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4h,治疗躁狂症的有效血药浓度为6~12mg/L,预防躁狂症的有效血药浓度为6mg/L。短期服药的半衰期为34h,但是长期服药可能诱导肝药酶的代谢能力增强,其半衰期减变为17h[3]。卡马西平的酮基衍生物为奥卡西平,而奥卡西平能减轻躁狂症状。2卡马西平的临床应用2.1卡马西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的应用2.1.1抗癫痫治疗癫痫是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是一种以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其特征为:突然的、短暂的、反复发作。目前,癫痫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分为三类:一类是受限于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产生的持久反复的神经元的兴奋,如卡马西平;另一类是增强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功能,提高突触前或突触后抑制,如苯巴比妥;第三类是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的钙离子通道,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开始在欧美用于治疗癫痫,经过临床应用证明[4],卡马西平是一种高效的广谱抗癫痫药,用于各类型的癫痫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大发作与部分性发作为首选药之一。2.1.2治疗抑郁症抑郁症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或心境障碍,是以情感病态变化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国外学者对难治性抑郁症接受卡马西平治疗,有效率到达50%以上,用卡马西平预防重性抑郁症有效率达70%,用锂盐治疗无效改用卡马西平治疗,其疗效比锂盐疗效更好。国内也有学者对频发的单相抑郁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进行预防复发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卡马西平有效率达到64.10%,而且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2.1.3治疗精神分裂症国内外有关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研究证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之伴兴奋躁狂者用卡马西平后病情有所好转,精神分裂症用卡马西平治疗效果比安慰剂好。从疗效看卡马西平对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疗效,对思维障碍、活动过多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其副作用也较轻,值得进一步研究。2.2用药方法在使用卡马西平治疗前,应作肝功能测定、全血计数、心电图检查等。开始剂量和剂量的增减应视患者的体重、病情和药物的代谢等情况而定。卡马西平口服吸收较快,一般在2~6h达峰值血浓度,连续用药3~4d即达到稳定血浓度,其血清半衰期为7~12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0%~80%,治疗剂量开始为400mg/d,逐渐增至1600~2000mg/d,一天分3次服用。但是血药浓度不能完全作为临床反应的指标,通常维持在7~12ug/ml,往往在第一周即见症状改善,预防用药的维持量为400~600mg/d[6]。3卡马西平的不良作用及防治对策3.1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卡马西平的治疗窗比较窄,不良反应包括妊娠致畸反应、皮肤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其他系统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均有一些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7]。3.1.1妊娠致畸反应因为卡马西平抑制环磷酸腺苷,可以通过胎盘,从而抑制胎儿发育。妊娠头3个月服用卡马西平即可致畸,在妊娠8-20周服用卡马西平,出生的孩子可见面容抽搐,表现为轻度面部发育不足、指甲发育不良、脊柱裂、唇腭缺陷、出生体重减轻等畸形变化。妊娠后始服卡马西平产生不良反应在8周内,包括肝功能衰竭、粒细胞缺乏症和严重的多形性红斑。哺乳婴儿有易激惹、过度兴奋、癫痫样活动、一过性肝中毒和进食差等。服药期间应监测母体血浆和乳汁,监测婴儿的血浆卡马西平与10,11-环氧化物代谢浓度,临床如有不良反应,应停止哺乳。3.1.2皮肤损害长期服用卡马西平的患者易发生皮疹、湿疹、皮肌炎、过敏性皮炎、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红斑狼疮综合征[8]等。有报道认为与其中间代谢产物卡马西平10,11-环氧化物有关:影响肝脏微粒体酶功能,若先天因素使微粒体酶异常,则不良反应出现率高。因此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皮肤是否有皮疹发生,嘱咐患者发现药疹后立即停药来院复诊,同时注意合理饮食,补充足够的热量与营养,有过敏表现者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3.1.3神经系统损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神经毒作用,多发生在服药后1-2周,出现为头昏、头痛、眩晕、烦躁不安、精神萎靡;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共济运动失调,耳鸣,视物不清,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等。3.1.4血液及造血系统损害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婴幼儿与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可能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有关。患者在服药期间须定期复查血象,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停药,注意补充适量的蛋白质、铁剂、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必要时给予促进红细胞再生的药物治疗。3.1.5呼吸系统损害可出现过敏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肺嗜酸性细胞增多等症状,常见发热、呼吸困难等,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3.1.6心血管系统损害卡马西平所致的心脏损害多见于大剂量服用者及老年人,表现为心律失常、窦性停搏、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充血性心衰、心脏骤停等。有文献报道发病机制可能与卡马西平减慢房室间传导,抑制副交感有关。因此对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应适当减少药物的剂量,服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必要时进行心电图检查。3.2卡马西平的防治对策①正确用药:服用卡马西平时应掌握其适应证,逐渐加量,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制定个体给药方案,长期连续服用。②西药防治:大剂量急性中毒时,应迅速催吐,洗胃后注入活性炭悬液及枸橼酸镁,并可给予利尿剂以排泄,同时减少用量。补液以纠正循环衰竭及脏器损害,对症处理。胃肠系统不良反应:可选用胃复安、多潘立酮、维生素B6等。肝脏损害选用肌苷片,静脉滴注维生素C。出现黄疸者,应住院治疗。皮肤损害时,按药物性皮疹给予抗过敏、皮肤护理与保护胃黏膜等综合治疗。心脏损害者,一般减少用量或停药,可迅速恢复。③中医药防治:预防性治疗时,在服用卡马西平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的中成药,一段时间后逐渐停药。④禁用或慎用加重卡马西平中毒的药物:在应用卡马西平时应禁用或慎用西咪替丁、右丙氧芬、红霉素、异烟肼、异搏定、烟酰胺、维拉帕米,维洛沙嗪、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环类抗抑郁药西咪替丁等,若发生中毒现象,应立即减量或换其他药。在防治卡马西平不良反应时,注意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如果发现西药、中成药及中药影响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当减少用量或立即停药。4卡马西平的作用机理卡马西平抗精神病的作用机理至今还未明确阐明,目前有以下几种认识:=1\*GB3①卡马西平对边缘系统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一些学者研究证明,卡马西平能抑制多胞突神经径路的传导,尤其是抑制进入边缘区的传导与从边缘区至间脑的传导。实验证明卡马西平的抗精神病作用,特别是对情感性精神病的治疗与预防作用,可能影响边缘系统、脑干及间脑的机能,而对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较弱。=2\*GB3②卡马西平降低去甲肾上腺素、腺苷酸、氯化钾等引出的环磷酸腺苷含量,抑制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所引出的环磷酸腺苷含量。因此卡马西平抗癫痫作用曾被假说是通过降低由儿茶酚胺、其它神经递质等所引起的环磷酸腺苷或环磷酸鸟苷含量。=3\*GB3③卡马西平能抑制甲基苯胺的兴奋作用,又具有轻度拮抗四苯嗪的镇静作用[9]。=4\*GB3④卡马西平能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和重吸收,可能就此达到控制阳性症状而对阴性症状无效[10]。5结语卡马西平临床应用的进展不但在神经科,且在精神科方面应用进展较快,但随着药理学的拓展,药物的不良反应亦很多,特别是对心、肝、肾功能不全,血象严重异常、有骨髓抑制史、房室传导阻滞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应禁用。对于心血管严重疾患、三环类抗抑郁药不能耐受的病人、肾病患者和老年人要对此药谨慎应用。卡马西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治疗中有明显效果,卡马西平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为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展示了新的领域。参考文献[1]Sang-AhmL,Hyang-WoonL,KyoungH,etal.Cognititiveandbehavioraleffectsoflamotrigineandcarbamazepinemonotherapyinpatienswithnewlydiagnosedoruntreatedpartialepilepsy[J].Seizure,2011,20(1):49-54.[2]李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6-139.[3]WellerEB,DanielyanAK,WellerRA.Somatictreatmentofbipolardis-orderinchildrenandadolesecents[J].PychiatrClinNAm,2004,27(1):155-178.[4]MondimoreFM,FullerGA,DepauloJR.Drugcombinationsformania[J].JClinpsychiatry,2003,64(Suppl5):25-31.[5]Buescher,JenniferJ.Carbamazepineforacuteandchronicpain[J].AmericanFamilyPhysician,2006,73(9):1549.[6]HammanA,Mowafy,FarsK,etal.Maghraby.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nHPLC-UVmethodforthequantificationofcarbamazepineinrabbitplasma[J].SaudiPharmJ,2012,20(1):29-34.[7]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74-976.[8]忘萍、任榕娜.《抗癫痫药物的毒副作用》[J].国际内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