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現代產業經濟學第1章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和流派二、研究方法三、本書的邏輯安排思考題2
研究對象和流派
(一)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範圍
產業經濟學主要研究產業內部的企業之間的關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關係主要表現為競爭與壟斷的關係、合作與非合作的關係、標準化與差別化關係,等等。產業經濟學主要研究製造業,同時也研究第一次產業和服務業,但始終以企業、行業和市場三個層面及其相互關係為核心;既研究競爭性產業中的企業行為,也研究處於自然壟斷的公用事業中的企業行為和政府管制問題。3(二)產業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聯繫與區別第一,微觀經濟學是產業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產業經濟學是微觀經濟學在現實世界裏的具體運用;第二,微觀經濟學關注的是具有普遍、抽象意義的市場和市場結構,而產業經濟學關注的是現實經濟運行中的寡占市場結構;第三,微觀經濟學中的企業被看作是“投入產出黑箱”,產業經濟學中的企業是具體的和有生命力的法律實體;第四,產業經濟學是在微觀經濟學基礎上,逐步向完全競爭模型中加入現實世界的參數;第五,產業經濟學相對於微觀經濟學,更加關注政府的公共政策問題。
研究對象和流派
4(三)產業經濟學的主要流派
按照對待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學術立場,可以區分各個國家產業經濟理論和政策的差別。美國:哈佛學派認為政府應該用恰當的競爭政策干預市場,芝加哥學派主張對產業運行採取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歐洲:對哈佛學派的研究傳統作了很大的改進。產業經濟學理論和支持主要為歐共體市場一體化服務;日本:強調產業政策而不是競爭政策的作用;中國:主要受日本產業經濟學和歐美產業組織理論體系和結構的混合影響,同時受制於自身經濟發展階段的限制,還沒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論體系。
研究對象和流派
5研究方法(一)哈佛學派的“結構-行為-績效”分析框架1.市場結構:賣方的數量和規模分佈、買方的數量和規模分佈、產品差異化、進入條件;2.市場行為:合謀、策略性行為、廣告和研發,等等;3.市場績效:獲利能力、效率、動態效率;4.相互關係:結構、行為、績效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和交互作用的;5.方法論:回答的主要是“是什麼”的問題,而不是“為什麼”問題;6.政策:堅決主張政府採取各種反壟斷政策。6(二)芝加哥學派的研究範式
芝加哥學派的主要思想特色:1.創造性地繼承了亞當.斯密的思想,認為政府最好的政策就是讓市場發揮自動調節作用;2.認為現實的市場反映了市場長期均衡的價值,在觀察產業行為時不完全競爭理論更具解釋力;3.其研究方法中,隱含著壟斷勢力在現實中並不存在的重要假設;4.芝加哥學派通常否認在位公司能夠實施策略行為的能力,技術和進入自由是決定市場結構的兩個主要因素。
研究方法
7芝加哥學派與哈佛學派主要不同觀點:第一,前者認為,競爭是廠商獲取最佳市場績效的過程;第二,前者認為,企業為生存而戰的獲利能力決定了現有的市場結構;第三,前者認為,只要競爭過程存在,壟斷合謀行為就會被自動消除;第四,前者認為,現代產業不斷集中是有效率廠商將低效率廠商驅逐出市場的競爭結果,而非勾結的結果;第五,對進入障礙問題,前者與哈佛學派看法也不同。
研究方法
8(三)產業經濟學的新發展產業經濟學的發展,受產業發展實踐和政治的雙重影響;新產業組織理論在研究方法上大量地引入了博弈論和資訊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新產業組織理論主要關注寡頭市場中的結構、行為和績效問題的內生化和動態化;新產業組織理論運用複雜的數學模型精確描述企業行為和後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理論在政策和司法上的運用。
研究方法
9研究方法國際產業經濟學的主要發展態勢:首先,對行為不確定性和不完全資訊問題的研究;其次,不僅深入考察政府規制對產業組織的影響,還對政府官員的行為問題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最後,對資訊時代產業組織的“模組化”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產業經濟學發展的趨勢展望應該更加關注對國家的產業政策等實踐問題的分析和比較;應該更加關注產業發展演化規律問題,如技術創新、產業集群、模組化組織等;應該更加關注經濟全球化對競爭問題的影響,如反壟斷的全球協調、全球價值鏈治理等等;應該更加關注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問題,等等本書的邏輯安排第2、3章是為本書的研究鋪好基礎。第2章主要討論因市場勢力所導致的福利損失及其估計問題。第3章分別介紹美國、歐共體、日本、中國有關競爭政策的基本框架;第4章到第7章是本課程的主體部分。其中,在第4章中,我們考察一個主導性廠商的壟斷競爭模型,同時探討了對主導性廠商的公共政策。第5、6、7章分別分析了同質性產品和差異性產品的寡頭市場,以合作和非合作兩種形式討論了在這種市場中的均衡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競爭政策問題;第8章是對第4、5、6、7章所提出的模型的實證檢驗,重點討論市場結構的決定以及市場結構對績效的影響問題,同時討論了芝加哥學派對這些檢驗的批評;12第9章討論並購問題。重點介紹各種類型的並購的動機和效應,並對西方國家針對兼併的公共政策進行分析;第10章探討有關廣告和研究開發問題。廣告和研究開發是導致產品的差別化的直接因素,它們是非價格競爭的重要內容;第11至12章討論討論反壟斷政策中有爭議領域的問題,例如價格歧視和垂直約束等;第13章研究產業經濟學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問題。以產業經濟學與國際貿易、產業經濟學與金融學、產業經濟學與勞動經濟學為例,從學科交叉影響的角度,介紹了對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的幾個案例,以便讀者發現新的研究主題。本書的邏輯安排13(一)完全競爭市場
定義及其基本條件;
完全競爭市場是有最優效率的市場類型;
完全竞争市场虽然是一种虚幻的构想,但是一种参照系和衡量标准。一、基本概念14(二)固定成本、變動成本與機會成本
成本概念在產業分析中的重要性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
機會成本
15(三)成本曲線
16(四)競爭性廠商的供給決策
出於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動機,廠商會選擇停產點(盈虧平衡點,即MC與AVC交點)以上的MC線進行供給。(五)競爭性市場中的短期和長期均衡
1.短期均衡
需求曲線與供給線交點(P1,Q1)。2.長期均衡P、MC、AC三線決定的價格水準及產量(PLR,QLR)。17(六)規模經濟
s=AC/MC,如果s>1,規模經濟存在;若s=1,則規模報酬不變,若s<1,則規模不經濟存在。18(七)壟斷者的產出決策
壟斷的特徵:存在唯一的供應者;進入受到阻礙邊際收益壟斷者的供給決策:邊際成本MC等於邊際收益MR時達到壟斷者的利潤最大化。19(八)市場勢力及其衡量
定義:指壟斷者持續地把價格定在超過邊際成本之上的能力。勒納壟斷指數:20(九)市場勢力的福利效應
1.消費者剩餘:消費者的願意支付與實際支付之間的差額。2.市場勢力的分配和再分配效應市場勢力扭曲資源分配,把收入從消費者向生產者進行轉移和再分配,同時降低社會的總體經濟福利,產生淨福利損失(DWL)。見下圖3.壟斷的策略性成本壟斷的成本=DWL+使用策略性行為得到的壟斷利潤2122二、測量市場勢力的經濟效應Harberger(1954)的實證研究(最低限估計)方法:DWL=1/2r2εPmQm,用資本的平均報酬率作為正常報酬率的估計值,用會計利潤減去正常報酬,得到用r表示的經濟利潤率。結論:淨損失占美國國民收入的比例在0.1%以下,壟斷在美國不成什麼氣候。23CowlingandMueller(1978)的研究(最高限估計)方法:1)不將ε簡單假設為1,DWL=1/2
(PmQm-cQm);2)用股票市場而非資本平均報酬率來測量正常報酬率;3)運用公司層面而非產業層面的數據,避免壟斷利潤被虧損公司抵消;4)考慮壟斷化的成本,即л+A,л是估計的經濟利潤,A是廣告支出;結論:見書中表2-1。24中國行政壟斷的社會福利成本估計劉志彪、薑付秀(2003)和薑付秀、餘暉(2007)曾經用中國上市公司的數據估計過中國行政壟斷的社會福利成本。他們使用的方法特徵:1、用中國主要行業的典型的上市公司的數據作為樣本;2、這些典型的上市公司都具有政府授權壟斷的特徵,即行政壟斷的特徵25三、壟斷的收入轉移效應與財富分配效應壟斷導致的收入轉移,經過多年的積累或者被資本化,會從根本上改變社會財富的分配狀態。但是如何測算壟斷收入轉移對財富分配的動態影響,卻是一個沒有解決的重大難題。塔洛克四邊形(TullockRectangle)Comanor&Smiley(1975)Thomas(1980)Lankford&Stcwart(1980)2627產業經濟學特別關注競爭政策。產業經濟學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為這些政策的實施提供理論基礎。管制競爭的法律或者反壟斷法,是維護“經濟自由的憲法”,是自由企業的大憲章。本章討論世界經濟的三大極點——美國、歐盟和日本三類不同的競爭政策的方法、體系和目標的異同,並對我國新出臺的反壟斷法進行評價。28一、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體系和目標二、歐盟競爭政策的主要內容和目標三、日本反壟斷政策的主要特點四、中國反壟斷法的特色思考題
29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體系和目標(一)三大法律體系謝爾曼法(TheShermanAct);克萊頓法(TheClaytonAct)聯邦貿易委員會法(TheFederalTradeCommissionAct,FTCAct)它們共同構成美國反壟斷的三大法律體系。30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體系和目標1、謝爾曼法謝爾曼法於1890年通過生效,它是美國反壟斷的基礎法律,主要針對貿易中存在的壟斷問題,重點是禁止壟斷和共謀。
謝爾曼法包含兩個獨立的條款:第一條是禁止所有有礙於貿易的合同、合併及合謀,它被用來打擊諸如限價協議等公開策略性行為。第二條禁止壟斷企圖,被用於打擊諸如旨在排擠競爭對手的低成本定價之類的非合作策略性行為。
31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體系和目標
2、克萊頓法
該法於1914年制定,奠定了美國反壟斷法的基本框架。克萊頓法的重點在兩個方面:防止價格歧視和通過產權重組形成排他性經營格局。(1)價格歧視。克萊頓法認定價格歧視、排他性和限制性合同、削弱競爭的公司之間交叉持股、互派董事等行為是違法的,並且對不正當競爭的內涵作出了一般性的規定(2)行銷活動。克萊頓法的第3條禁止在條件、協議、協定中,要求承租者或者購買者必須承諾不使用或不經銷競爭者商品的行為,以及禁止在此基礎上的各種行銷活動。(3)傭金、回扣等。克萊頓法認為,除了提供與購買和銷售有關的服務以外,任何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在商業活動中支付或接受傭金、回扣、津貼或其他補償都是非合法的。(4)兼併。克萊頓法第7條於1950年作了重大修改,修改後的這一條,對兼併行為做了極為嚴厲的規定,主要針對各類反競爭性的兼併。
32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體系和目標3、聯邦貿易委員會法(FTC法)—從反壟斷政策的角度看,FTC法的主要任務是對產權的重組兼併行為進行管理,防止重組兼併中壟斷情況的發生。—FTC法規定,任何兼併必須獲得FTC或者司法部的批准,未經批准,獨立的企業資產不得兼併為一體化的企業。33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體系和目標(二)美國反壟斷法的實施—對美國反壟斷法的實施來說,最重要的特色是建立了相互制約的有效的雙軌體制。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被授權共同負責實施反壟斷法。—一方面,美國司法部負責謝爾曼法和克萊頓法的實施。另一方面,FTC法第5條給聯邦貿易委員會以“管制不公正競爭”的權力。—這種雙軌體制的安排,反映了美國國會試圖減少現任政府對反壟斷法的實施過程進行干預的意圖。
34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體系和目標美國國會還提出了一種在官方制度之外實施非官方的反壟斷法的途徑,如克萊頓法第4條規定:第4條商業活動或財產受到損害的任何人,只要這種損害是因反壟斷法所禁止的原因所引起的,就可以在被告所屬的或者可以找到的或者有代理機構的地區,向美國的任何地區法院起訴,不論訴訟費用多少,都將獲得由他付出的損失的3倍的賠償,以及訴訟費用,包括合理的律師費用。這種強化措施給了州首席律師這樣的權利:州首席律師可以代表那些遭受損失的消費者起訴違法者,向違反謝爾曼法的違法者收取相當於損害的3倍的賠償並把它分配給受害者。35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體系和目標(三)美國反壟斷法誕生的時代背景19世紀後半葉,以大量生產和大量分配為特徵的現代工業經濟模式,需要對原先相對分散的國民經濟體系進行調整和重組。這種調整和重組的微觀活動形式,是資本市場上的收購和兼併浪潮,由此在宏觀上逐步形成了美國國民經濟集中的趨勢。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那些強勢企業經常通過兼併相對小的獨立企業的方式,逐步成長為巨型企業或企業集團。19世紀末,美國的一些州為了對付兼併和組建卡特爾的浪潮,紛紛頒佈自己的反壟斷法(May,1987)。為了在一個國家內部建立一體化的基礎性市場規則,需要由聯邦政府出面制定面向全國的競爭法律,由此謝爾曼法應運而生。
36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體系和目標(四)謝爾曼法的經濟目標和非經濟目標經濟目標:—使資源低效率配置程度最小化。如芝加哥學派就認為試圖控制通過壟斷或壟斷者對產出的實際限制行為(Bork,1966,p.15)。
—國會希望通過這部法律,來阻止市場勢力的分配效應,即用壟斷利潤加淨福利損失最小化來描述消費者福利。非經濟目標:—小企業的保護。美國國會通過謝爾曼法的目的,是為了向所有競爭者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分散權力。即反對經濟集中趨勢。美國國會希望通過謝爾曼法來實現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市場制度的優勢,使企業的成功和失敗都取決於在公平競爭基礎上的有效競爭。37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體系和目標(五)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和克萊頓法的目標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和克萊頓法於1914年通過,其出臺是為了使謝爾曼法可以執行和具體化。—FTC法最基本的政策內容就是規定了禁止採用“不公正的競爭方法”。其主要關注:生產效率,競爭機會的確保,消費者從效率中受益的願望,提高公眾對現行政治制度的滿意度等。—克萊頓法第2、第3條處理具體的實踐問題。第2條用於處理價格歧視。第3條禁止各種具有束縛消費者與特殊的供應者關係的活動,如搭配、條件性合約、排斥性銷售合約。第7條禁止通過股票收購實施反競爭的兼併活動。所禁止的這些活動被認為對平等有效的對抗性競爭機會有阻礙作用。38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體系和目標Hofstadter(1965,pp.199-200)曾經用簡練的語言對美國反壟斷法的目標做過如下精彩的總結:反壟斷的目標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經濟的;古典的競爭模型確定了經濟效率的最大化只有通過競爭才能產生這樣一種信念……第二種目標是政治的;反壟斷的原則試圖阻止個人權力的積累和保護民主政府。第三種是社會的和道德的;競爭的過程被看成是一種品德發展的訓練機器,人民的競爭能力——刺激國民道德的基礎——相信要得到保護。39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體系和目標(六)美國競爭政策目標變化的新趨勢:微軟公司案件2001年6月28日,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上訴法院作出裁決,駁回地方法院法官傑克遜2000年2月作出的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但維持有關微軟從事違反了反壟斷法的反競爭商業行為的判決。與美國歷史上一些重大反壟斷案相比,微軟案具有顯著的特點:微軟基本上是靠自我發展起來的壟斷公司。微軟的發展是以知識產權和知識創新為基礎的。微軟並沒有利用對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的絕對壟斷權無理地抬高價格,其網路流覽器開始時還是免費贈送的。—對微軟公司一案的判決,表明在新經濟時代,美國的競爭政策重點在於:通過促進競爭推動技術創新。40歐盟競爭政策的主要內容和目標(一)羅馬條約歐盟競爭法的主體由1957年的“羅馬條約”第85至第86條以及歐盟成員國的國內競爭法所構成。羅馬條約第85條第1款,概括了歐盟對聯合行使市場勢力的政策:
只要可能會影響成員國家之間貿易,有其明確的目標或具有阻礙、限制或扭曲共同市場內部競爭效應的下列行為,就與共同市場不相容因而要加以禁止:所有企業之間的協議、企業集團的決議或企業行為的協調,特別是具有如下特徵的行為尤其要禁止:(1)直接或間接固定買價和賣價或其他任何貿易條件的;(2)限制或控制生產、市場、技術發展或投資的;(3)分割市場或貨源的;(4)對同類交易對象運用不同的交易條件,從而它們處於競爭劣勢的;(5)締結合同時,要求對方接受無論在性質上還是從商業慣例上均於合同標的無關的附加條件。41歐盟競爭政策的主要內容和目標85條第1款所禁止的協議,可能被作為例外來處理:——企業之間的任何協議或各種協議;——企業集團任何決策或各類決策;——企業協商行為或各種協商行為;如果這些行為能夠改善生產,或商品的分配,或推動技術進步的經濟進步,並讓消費額者公平地享受到由此帶來的利益,但是不包括以下行為:(1)為達到這些目標,造成了對有關企業的不是必不可少的限制;(2)在有關產品的大部分領域中消除了企業之間競爭的可能性
—歐盟的競爭政策並不是專門地為了實現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最大化的狹隘目標。在歐盟中,如果限制貿易的協議、聯合和協商行為,能夠達到改善生產或商品的分配,或促進經濟進步的目的,它們才是被允許的,但是其充分必要條件是消費者能夠從中得到利益。
42歐盟競爭政策的主要內容和目標(二)歐盟的兼併控制規則歐盟與美國一樣,都試圖在用競爭法直接控制企業行為,運用法律來調控具有集中趨勢的市場結構。例如第86條一直用於調控主導企業的兼併活動。在1989年,歐盟的一項規制賦予了歐共體委員會具有處理市場結構演化的政策權力,這一規制區分了嚴格的國家兼併與影響共同體層面的市場結構的兼併。(三)歐盟競爭政策的解釋和實施歐盟競爭政策實施的日常責任在委員會的管理局。該委員會可能會對違法活動徵收獨立的罰金。對違反第85和86條的合同、個人或企業可以首先訴諸各成員國的法院。43歐盟競爭政策的主要內容和目標(四)歐盟競爭政策的目標1、校正競爭秩序。2、消費者福利。3、推進經濟一體化。4、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5、兼併控制。44日本反壟斷政策的主要特點第一,日本的反壟斷法在其目標方面具有廣泛的多重性第二,在操作性方面,日本的競爭政策很少對法律的如何執行情況進行具體的闡述。第三,日本反壟斷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第四,日本反壟斷法不鼓勵小企業的發展,同時大量地應用蕭條卡特爾和合理化卡特爾。45中國反壟斷法的特色中國全面的競爭法於2008年8月起生效。總的來看,這部法律的內容是符合國際反壟斷趨勢的,如它對於禁止壟斷協議、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控制經營者集中以及禁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都作了專章規定。同時,還明確了反壟斷執法機構、反壟斷調查以及法律責任等問題。46中國反壟斷法的特色中國反壟法的特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反壟斷法是代表中國向以規則為基礎的現代社會,即尊重市場經濟中平等參與的原則付出的持續努力,抑或只是在鞏固國家的權力的問題,還有爭議。第二,中國的反壟斷法專章明確規定,禁止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但該法律對相關行為的執法力度,規定得非常薄弱。第三,反壟斷法提出了在國有經濟占支配地位的行業中,也要引導、推進不同經營者之間開展競爭的規定。第四,為了在全球增長最迅速的經濟體中孕育競爭文化,中國反壟斷法的另一個特色在於:它必須平衡好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之間的關係。
47中國反壟斷法的特色從執行方面看,中國的《反壟斷法》還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企業合併申報的標準不合理;沒有明確規定如何建立反壟斷法執法機關;反壟斷法行政執法機構與監管機構的關係方面,監管機構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維護被監管企業的利益;行政壟斷的管轄權問題。48
現實世界中的許多產業的供給者往往是由一個主導性廠商(dominantfirm)和一群小的競爭者組成。主導性廠商的提價會迫使一些顧客轉而購買那些從屬性、競爭性廠商的產品,從而實現一定程度的替代效應;主導性廠商提價也會誘發潛在的競爭者進入。因此,主導性廠商會採取特定競爭策略行為以影響市場環境,使自身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各國針對主導性廠商有可能實行的壟斷行為,均制定了“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反壟斷規則。49
一、早期限制性定價模型二、動態限制性定價三、不完全資訊下的限制性定價:
米爾格羅姆—羅伯茨模型四、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案例五、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再討論思考題50早期限制性定價模型限制定價是指,當一個在位企業面臨潛在競爭對手進入的時候,可能通過制定低價來遏制它的進入,消除了新廠商進入的誘因(Bain,1956)。馬丁(Martin,1988)認為靜態限制價格的高低取決於三個要素:(1)市場初始規模。(2)進入者的平均成本。(3)非價格進入壁壘。51早期限制性定價模型靜態限制定價的缺陷:第一,價格本身只在短時間內具有承諾價值。第二,持續的低價違背了在位企業限制定價的最初動機。第三,根據問題的對稱性,新廠商也可能揚言形成一定生產能力來恐嚇和驅除在位廠商。第四,早期的限制進入定價模型的均衡,並不是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在現實中不會發生。請看博弈樹:52
按照早期阻止進入定價模型,最終結果是在位廠商選擇PL定價,潛在對手選擇不進入。但(限制進入定價,不進入)並不構成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因為當在位廠商按PL定價時,潛在競爭者一旦進入,在位廠商應轉向選擇PC價格水準,因此儘管第1期在位廠商採取限制進入定價,也阻止不了潛在競爭者進入,繼續倒推,可以發現在位廠商第1期應當採取PM定價,於是(PM,進入,PC)才是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換句話說,在位廠商的限制進入定價是不可置信的威脅。53動態限制性定價模型動態限制定價模型中,在位廠商面臨著一個選擇:它要麼賺取短期的高利潤,而失去其壟斷地位,要麼長時期地獲取較低的利潤,而保持其固有地位。因此利潤最大化廠商會採取跨時期利潤總額最大化的定價策略。因此,理性廠商的最優策略可能不再是簡單地制定低價以阻止潛在進入者的進入。如果有大量廠商能夠自由、即時地進入市場,並且它們的生產成本並不比主導廠商的成本高出多少,主導廠商就不能索取比完全競爭高出太多的價格。即使沒有從屬廠商們進入市場,它們潛在的進入威脅也會使得主導廠商的定價要低於壟斷廠商。54動態限制性定價模型決定動態限制性價格高低的因素:(1)貼現率。貼現率越高,在位廠商就更願意為了獲取較高的短期利潤而提高最優限制性價格。(2)風險偏好。風險厭惡的在位廠商寧願降低當前的最優限制性價格,以換取較低的進入可能性。(3)時滯長短。進入廠商的進入決定與實際進入的時滯越長,在位廠商索取的最優限制性價格越高。(4)市場需求增長。市場增長率越高,潛在進入就變得越富有吸引力,最優限制性價格也相應地降低。(5)成本結構。在位廠商相對成本優勢越明顯,越容易提高限制性價格。(6)能力不對稱。在企業承受暫時性損失的能力不同的情況下,能力強的支配性企業可能傾向於制定較低的限制性價格。55不完全資訊下的限制性定價:
米爾格羅姆—羅伯茨模型Milgrom和Roberts(1982)把不完全資訊假設引入了限制性定價理論中,認為在現實中,市場資訊往往是不完全的,在位廠商與潛在廠商之間進行的限制性定價行為,可以視為不對稱資訊下的博弈行為。考慮一個在位企業1和潛在進入者2。第1個企業知道自己的成本,而第2個企業並不知道,在決定是否進入之前只能依據概率分佈判斷,低成本的概率為x,高成本的概率為1-x,但進入之後便可以掌握企業1的成本資訊。
56不完全資訊下的限制性定價:
米爾格羅姆—羅伯茨模型代表在位者價格為時的最大化壟斷利潤;和分別代表第一個企業成本為t時兩個企業的雙寡頭利潤。令和分別代表在位者為低成本或高成本時所定的壟斷價格。在這類不完全資訊動態博弈中,有兩種可能的均衡:分離均衡和混同均衡。
57不完全資訊下的限制性定價:
米爾格羅姆—羅伯茨模型(一)分離均衡在位者的成本高低直接決定它的定價水準,因而在第1期的定價就向進入者顯示了充分的成本資訊。高成本在位者不會選擇低成本企業的均衡價格的條件是:(A)低成本在位企業選擇進入阻止價格而非其他價格的條件:(B)上述兩個條件定義了一個價格區間,使得任何一個構成一個分離均衡價格。
58(二)混同均衡在位者的定價獨立於成本水準,進入者無法從中瞭解到在位企業的成本資訊。要使成為混同均衡價格,必要條件是在位的高或低成本企業都不能制定壟斷價格,否則就會誘發進入。對於低成本企業要滿足條件(B),對於高成本企業則要滿足下述條件:在附近存在一個價格區間,使得均構成混同均衡價格。不完全資訊下的限制性定價:
米爾格羅姆—羅伯茨模型59不完全資訊下的限制性定價:
米爾格羅姆—羅伯茨模型—通過上述分析,米爾格羅姆—羅伯茨模型證明了阻止進入定價確實會發生。—這一定價策略究竟是增加還是減少社會福利難以判定。由於缺少詳細的市場數據和廠商的成本數據很難對這兩種均衡進行實證的檢驗和規範的分析,加之在位廠商的降價行動通常增加了社會福利,但在進入被阻止之後產業內的競爭被弱化,這又會降低福利。60贏得和維持主導性地位的策略策略性行為影響市場環境。總體來說,主導性廠商影響市場環境的主要工具是他自己的產出水準,主導廠商還可以通過其他策略來影響從屬性廠商的成本和信念。而為獲得對市場的支配地位,產業內的企業採取的策略多種多樣,包括投資於稀缺資產或者沉澱性投資。此外,兼併是獲得支配性市場地位的重要手段。61贏得和維持主導性地位的策略(一)以成本為基礎的策略性手段1.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例如企業的R&D投資可以降低自己的邊際成本,從而可以獲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和市場勢力。2.提高競爭對手的成本(1)直接的方法。一種方法是干預競爭對手的生產或銷售方式;另一種方法是使競爭對手難於獲得市場資訊或給出虛假的市場資訊。(2)間接的方法。在位廠商利用產品的互補性和相容性來增加競爭對手的成本;一個主導性廠商會在競價時報高投入品價格,或獲得對低成本投入品的控制權。
62贏得和維持主導性地位的策略(二)以技術為基礎的策略性手段1.維持過剩的生產能力企業保有一些過剩的生產能力具有對抗競爭的策略性意義。第一,它是向分配企業的一種承諾。第二,大規模的沉澱性投資是對產業的可信承諾。2.推行縱向一體化策略一個壟斷性供應商可以通過前向一體化來壟斷下游產業,提高自身利潤,或者收購其供應商而獲益。63贏得和維持主導性地位的策略(三)以行銷為基礎的策略性手段1.產品差別化企業通過研發,推出多樣化的產品,通過行銷活動,培養起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從而創造先進入者的主導地位。2.消費者爭奪和行銷技巧廠商實力方面的不同會導致廠商主導性地位的形成或加強。給予顧客的批量折扣,可以使多產品公司在與單一市場的公司競爭時處於優勢地位。
64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案例(一)美國的案例1.標準石油公司案件最高法院根據標準石油公司的市場份額,以及擁有主導性地位的前提下所實行的有違公正競爭特別是排它性行為的方法,將其拆分為33個續存公司。2.美國鋼鐵公司案件最高法院認為通過合併新組建的鋼鐵公司市場份額已經下降,自身已經不具備控制價格的能力,被判合法。3.美國鋁業公司案件法官認為美國鋁業公司基於對需求的預測而持續擴張生產能力的這一行為具有壟斷意圖,因此被判非法。競爭性和替代可能性沒有被法院充分考慮。4.聯合制鞋公司案件排它性的出租合約和行銷技術使公平競爭變得困難,聯合制鞋公司的租賃行動因此被判違法。65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案例(二)歐盟的案例1.大陸容器公司案例由於供給面的替代問題,以及市場進入的可能性,大陸容器公司在共同體市場上控制其他企業的行為不構成濫用主導地位。
2.聯合商標公司案例(“香蕉不是水果”的著名笑話)歐洲法院認為,就香蕉市場而言,聯合商標公司具有市場主導地位,因此它所實施的一些排他性活動限制了有效競爭。3.霍夫曼-拉羅氏公司案件歐洲法院判決霍夫曼-拉羅氏公司採用現金折扣這種非正常的商業競爭方法維持市場主導地位,影響了市場結構。66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案例(三)日本的案例日本反壟斷法所禁止的是企業利用各種商業策略去獲得這種地位。在醬油案例中,野田醬油公司利用主導性地位以及對批發機構施壓、對分銷管道停止供貨的威脅迫使零售商接受新的價格表,構成了明顯的壟斷。但日本的政策決策者卻對大企業的優勢情有獨鐘,因為大企業擁有規模經濟性。67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再討論美國、歐共體和日本的競爭政策都認為通過排他性的或不公正的行為獲取或維持壟斷。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什麼樣的行為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我們認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是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憑藉其地位,在一定的交易領域實質性地限制競爭,違背公共利益,明顯損害消費者利益,從而為反壟斷法所禁止的行為。它包含以下兩個方面:—企業能夠實施濫用行為是因為其具有了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濫用行為給市場上的有效競爭帶來了危害,使同業競爭者和交易相對人的利益受到損害。68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再討論參考歐盟競爭法第86條、德國反限制競爭法第22條第4款,以及法國新競爭法86—1243號命令第8條第1款第1項等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也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一是針對同業競爭者所實施的濫用行為,主要包括低價競銷(如掠奪性定價)、獨家交易、搭售和附加其他不合理交易條件等;針對同業競爭者所實施的濫用行為,其構成主要包括無正當理由妨礙了他人的公平競爭,並且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另一類則是針對交易相對人所實施的濫用行為,主要包括價格歧視等差別待遇、拒絕交易、強制交易和壟斷性高價等。69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再討論反壟斷法應否控制壟斷性高價的問題。
美國競爭法不認為壟斷性高價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因為它幾乎不可能決定什麼是“太高”。歐洲國家通常認為壟斷性高價可能是市場支配力的濫用,但是所有或幾乎所有這樣的案子均敗訴了,因為沒有哪一個政府能夠證明價格是壟斷性高價。我們認為:壟斷性高價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比較普遍和典型的表現形式,是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剝削消費者、獲取壟斷利潤的主要形式之一。雖然壟斷性高價可以受到專門價格法律的管制,但是反壟斷法在規制市場支配地位的過程中,對處於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濫用其這種地位而非法牟取壟斷性高價的行為進行管制更方便,也可能更有效。雖然證明壟斷性高價並不容易,但是在反壟斷法中這種情況是比較普遍的,這正是反壟斷法本身的特點。
寡占是處於競爭和壟斷之間的、兼具壟斷與競爭因素的一種市場形態。寡占市場結構的最重要特點是寡占廠商在決定自己的最佳策略時,必須考慮與自己具有差不多市場勢力的競爭對手的行為和反應。反映不同的寡占市場決策的經典模型有古諾模型、伯川德模型、埃奇沃思模型、斯坦克伯格模型、斯威齊模型等。針對非合作寡占行為的競爭政策是各國反壟斷法的重要內容。70
一、古諾模型二、伯川德模型三、埃奇沃思模型四、斯坦克伯格模型
五、推測變數的再討論六、對非合作寡占行為的競爭政策思考題71同質產品產量競爭:古諾模型假設行業中有n個廠商,每個廠商都有相同的邊際成本
;產品是同質或無差異的;沒有潛在競爭者進入該行業,在觀察期內廠商數目保持不變;每個廠商都以產量作為決策變數,同時展開競爭,在選擇產量時都假定對方的產量保持不變;市場需求記為線性的需求函數。72同質產品產量競爭:古諾模型均衡分析對於第1個廠商而言,其利潤最大化目標為:F.O.C.73同質產品產量競爭:古諾模型均衡分析(續)再由,,,得出市場均衡產量、均衡價格和均衡利潤:74同質產品產量競爭:古諾模型結論當n→∞時,完全競爭,Pc→c且Qc→(a-c)/b。當n=1時,完全壟斷,Pc=(a+c)/2,qc=Qc=(a-c)/2b;與完全競爭相比,價格更高,市場產量更低,利潤更高。當n=2時,古諾雙邊寡頭壟斷,Pc=(a+2c)/3,Qc=2(a-c)/3b;與完全競爭相比,價格更高,市場產量更低;但與完全壟斷相比,價格更低,市場產量更高。總結隨著產業中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市場產量不斷上升,價格不斷下降,消費者福利不斷提高。實行自由進入政策,放鬆進入管制,形成“可競爭性市場”,從而提高市場運行效率。75同質產品產量競爭:古諾模型市場勢力分析第i個企業的最大化利潤函數F.O.C.
再由,,其中λ為第i個廠商的推測變數,並令si為第i個企業的市場份額,可得市場勢力76同質產品產量競爭:古諾模型市場勢力分析(續)若λ=0(對方產量保持不變),則有;再設,α反映了每一個企業預期來自它的每一個競爭對手的反應都是固定產量的推測變數,並替換λ,有若α=1,各企業預期對手作針鋒相對的反應,即完全壟斷;若α=0,各企業預期對手產量保持不變,即古諾寡占;若α<0,各企業預期對手將抵消自己行使壟斷勢力的企圖。77同質產品價格競爭:伯川德模型模型假設:企業選擇價格而非產量進行競爭,其他假設與古諾模型相同。模型描述企業i面臨的需求模型推導若,則企業i不會得到任何市場需求,利潤為零;若,則i企業的利潤為;而為了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從而獲取更高的利潤,企業有動力降價至pi*-ε(ε為非常小的正數),直到pi*=c時停止。最終的均衡解為pi*=pj*=c。78同質產品價格競爭:伯川德模型伯川德悖論:模型的均衡解說明瞭在雙寡頭壟斷市場中,企業展開價格競爭能達到完全競爭的績效,這與寡占企業操縱市場價格的現象相悖。解釋產品差異解:產品間品質、設計、品牌等客觀差異,消費者主觀偏好不同,高價企業不會完全失去市場。重複博弈解:存在可置信威脅,避免兩敗俱傷,走向串謀,均衡價格大於c。規模經濟解:通過降價來擴張產量會損失規模經濟,從而減少單位利潤,所以大廠商往往借助規模經濟、創新等途徑來實行價格領導,制定大於c的價格水準。生產能力約束解:廠商的生產能力有限,從而無法滿足市場的全部需求,從而無法達到完全競爭的價格。79生產能力約束下的伯川德模型:
埃奇沃思模型模型描述若企業的最大生產能力為K,則企業i的需求為
模型分析若且K<D(c),則企業j可操控剩餘市場需求,即若且K<D(pj),則企業j也不能佔據全部市場;不是均衡解,也不存在純戰略納什均衡。
80“領導—跟隨”寡占:斯坦克伯格模型模型分析領導廠商與跟隨廠商之間關於產量的完全資訊動態博弈。領導廠商的利潤最大化問題跟隨廠商的利潤最大化問題81“領導—跟隨”寡占:斯坦克伯格模型模型分析(續)逆向歸納法:將q代入領導廠商的最優化模型,求得領導廠商與跟隨廠商的均衡產量
產業總產出和市場價格為結論與古諾模型相比,斯坦克伯格模型產業的均衡產量更大,市場價格更低。領導廠商產量大於跟隨廠商產量,而後者低於古諾廠商產量,故市場產出的增加時由領導廠商實現的。(先發優勢)市場勢力來源於領導廠商的集中度;隨著n→∞,價格和產出將趨向競爭性水準。82單時期寡占模型的統一框架用靜態的推測變數(
ConjecturalVariation,簡稱CV)法(Couling&Waterson,1976)來分析寡占廠商的行動。模型描述對於i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問題解得其中為企業i的推測變數,進而有銷售盈利率83單時期寡占模型的統一框架模型描述(續)其中為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它是用於衡量市場集中度的重要指標。上式表明,市場集中度的提高會增加產業的銷售盈利水準。結論當,即α=0時,各企業預期對手產量保持不變,為古諾寡占。當,即α=-1時,產出相互抵消,為伯川德競爭。當,即α=1時,針鋒相對,從而走向串謀,獲取
壟斷利潤。84對非合作寡占行為的競爭政策美國案例《謝爾曼法》第2條規定:任何人壟斷或企圖壟斷,或與他人聯合、共謀壟斷州際間或與外國間的商業和貿易,是嚴重犯罪。實踐中主要看是否有證據證明競爭者之間是否有明確的協議。協議是否達成,則主要看被指控為串謀者的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平行行為(州際影片輪映公司案例),或者具有平行特徵和相似性的價格行為(美國煙草公司案例)。平行行為本身並不違反競爭法,除非其伴隨著如通知購買者價格提高、使用最惠國待遇、使用同一交貨價格以及通知新聞媒體發佈公告等其他共同商業行為。85對非合作寡占行為的競爭政策歐盟案例《羅馬條約》第85條第1款規定:下列事項因與共同市場不相容而被禁止:企業之間的一切協議、企業團體所做的決定和協同一致的經營行為,可能影響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並且具有阻止、限制或者扭曲共同市場內的競爭的目的或者效果的;特別禁止下列事項:(a)直接或間接地固定購買或者銷售價格或者其他任何交易條件的;(b)限制或者控制生產、市場、技術發展或者投資的;(c)分享市場或者貨源的;(d)在同樣的交易情形下對交易對象適用不同的交易條件,因而置其於不利的競爭地位的;(e)要求對方當事人接受與合同的主題在本質上或者商業慣例上無關聯的附加義務,作為簽訂合同的前提條件的。”86對非合作寡占行為的競爭政策歐盟案例(續)儘管平行定價行為自身與一致性行動並不一致,但是如果它導致了與正常市場條件不相關的競爭條件,它就可以作為這種一致性行動的強有力的證據(染料案例)。判斷是否為一致性行動的平行價格行為,還要看其是否通過客戶、代理商和貿易出版物,使資訊得以迅速傳導,以及該產業是否是一個寡占市場。日本案例日本《反壟斷法》第3款不僅禁止私人壟斷,而且禁止不合理的貿易限制。平行定價行為並不足以成為一致性行動的證據,認定一致性行動的存在,還需要進一步能夠推斷協議存在的證據。87
寡頭之間進行各種正式或非正式合謀,共同瓜分市場的壟斷,必將帶來高額利潤。根據勾結方式是否公開,合謀可分為默契串謀(TacitCollusion)(沒有締結協議)和卡特爾(Cartel)(締結公開協議)。外部環境的不確定變化,使得理性的各合謀廠商有背叛合謀協議的動機,從而導致聯盟的解體。合謀形成了壟斷局面,侵害消費者剩餘,並帶來社會福利的淨損失。反合謀的公共政策是反壟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88
一、合作寡占的利益動因二、決定卡特爾存亡的主要因素三、卡特爾格局的社會福利損失四、寡占市場中反合謀的公共政策思考題89合作寡占的利益動因靜態分析:合作還是不合作?假定雙寡頭市場的反需求函數為P=a-bQ,其中a,b>0;成本為,不合作情形廠商i的利潤最大化問題解得90合作寡占的利益動因靜態分析:合作還是不合作?(續)合作情形寡占廠商締結卡特爾協議,像一個壟斷廠商行事,則有解得因為,所以寡占廠商有串謀的動機。這同樣適用於存在n個寡頭的情形,但隨著n的不斷增加,合作與非合作的利潤差異越來越小,從而寡頭之間締結卡特爾協議進行串謀的動機趨於消失。91合作寡占的利益動因動態分析:背叛還是不背叛?因為存在背叛協議的動機,一次性博弈的靜態結果並不構成納什均衡;只有在重複博弈(T期)的情形中,並存在足夠大的懲罰威脅,合謀才可能是均衡結果。有限次重複博弈情形(T<+∞)先確定第T期廠商的均衡產量,可知最後第T期的靜態利潤最大化等於古諾利潤水準;據逆向歸納法可知,廠商在每一期都取得滿足個體利潤最大化的古諾利潤水準,因此均衡結果與靜態博弈相同。92合作寡占的利益動因動態分析:背叛還是不背叛?(續1)無限次重複博弈情形(T→+∞)廠商奉行冷酷戰略(GrimStrategy);廠商i在某一期背叛,追求個體利潤最大化,有其他廠商轉向對抗,從而各自在此後的利潤變為古諾利潤,故廠商i背叛情況下所獲總利潤πb為93合作寡占的利益動因動態分析:背叛還是不背叛?(續2)無限次重複博弈情形(T→+∞)而所有廠商維持合作時,廠商i總利潤πc為要使廠商沒有積極性偏離合作均衡,須滿足πc≥πb,則有
貼現因數;此時,存在系列均衡產量qi滿足當寡占市場中有n個廠商時,持續串謀要求滿足,可見隨著n增加,串謀越來越難。94決定卡特爾存亡的主要因素市場需求的波動廠商的成本特徵及相互差異銷售地點與方式訂貨的頻率與數額新廠商的競爭實力協議的預防與懲罰機制非價格機制“最惠國”條款(MFN)“針鋒相對”價格競爭條款觸發戰略(TriggerStrategy)95卡特爾格局的社會福利損失假設n個廠商面臨的市場需求函數為,廠商具有相同的邊際成本。福利分析完全競爭情形市場供給為,可得競爭性均衡價格和
產量
社會福利水準為卡特爾情形
卡特爾由n-j個廠商組建組成,剩餘j個廠商不參加。96卡特爾格局的社會福利損失福利分析(續)卡特爾情形則卡特爾組織的剩餘需求,卡特爾的最優產量和價格由此得到卡特爾成員廠商的總利潤(
(n-j)πm)、非成員廠商的總利潤(jπj)和消費者剩餘(CS),再對其加總便得到社會總福利;與競爭情形下的社會總福利水準進行比較,得到社會福利淨損失97寡占市場中反合謀的公共政策美國對合謀的公共政策“合理分析規則”(RuleofReason):指判斷違法共謀行為時,不僅需運用經濟分析方法證明該廠商具有市場勢力,而且要證明它是用“非正常的產業發展方法”獲得和維持其市場勢力的。“自身違法規則”(PerseRule):該規則指不需經過嚴密的經濟分析,只要廠商實施了固定價格行為,即被視為違法合謀。避免了對涉案產業的詳細調查,使實施反托拉斯法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便於節約國家的司法資源;對非法與否提供了非常清晰的判斷,不會像“合理分析規則”那樣,因各人所持的價值判斷不同,判決結論也大相徑庭。98寡占市場中反合謀的公共政策歐盟對合謀的公共政策例外原則(豁免原則)《羅馬條約》第85條第3款:“第1款的規定不適用於下列情形:企業之間的任何協議或者任何類型的協議;企業團體所作的任何決定或者任何類型的決定;任何協同一致的經營行為或者任何類型的協同一致的經營行為,有助於改進生產或者分銷產品、或者促進技術或者經濟進步,同時使消費者獲得相當程度的實惠;並且,(a)有關企業所收到的限制對於達到上述目標是不可缺少的;(b)在所涉及產品的相當範圍的領域內,有關企業沒有可能排除競爭的。”99寡占市場中反合謀的公共政策歐盟對合謀的公共政策(續)對限制競爭協議的豁免(消費者受益原則)聯合銷售代理資訊交流協議專門化協議合理化卡特爾100寡占市場中反合謀的公共政策日本對合謀的公共政策脫胎於美國反壟斷法,初始的《反壟斷法》條例十分嚴厲,如把合謀活動看成是自身違法的行為。修正後的《反壟斷法》不僅放鬆了合理化卡特爾的批准限制,而且還催生了特殊法律核准下的合法卡特爾,即“行政指導卡特爾”,從而人為地大大增加了日本卡特爾的數量,並在1960年代達到高峰。1973年的石油危機使得日本國內的卡特爾備受詬病,此後日本的競爭政策對合謀的態度,逐漸向著美、歐方向演化。101
產品的差異性指廠商通過產品設計、製造、包裝、行銷或售後服務的“與眾不同”,塑造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獨特的形象,以便在細分市場中有效地籠絡用戶,降低消費者的需求價格彈性和形成壟斷。反映差異化產品市場壟斷競爭模型分為兩類:非地址模型(No-addressModels)和地址模型(AddressModels)。非地址模型包括內生決定種類的差異模型和固定數量的差異品牌模型。前者通過代表性消費者模型加以研究,後者以兩種差異品牌生產者為例。地址模型包括豪泰林模型(HotellingModel)和塞洛普圓周模型(SalopModel)。102
一、代表性消費者模型二、固定數量的差異品牌模型三、豪太林模型(HotellingModel)四、塞洛普圓周模型(Salop
Model)思考題103代表性消費者模型
代表性消費者模型的具體含義和特徵
該模型指不同品牌的商品被消費者平等地對待,消費者並不對某個品牌具有特定的偏好,不同品牌構成完全替代品,所有廠商為爭奪同一顧客群而展開競爭。該模型的特徵是允許廠商自由進入。104代表性消費者模型產品無差別和廠商自由進入的前提下壟斷競爭廠商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
基本假設:每家廠商具有相同的成本函數C=F+mq,其中C是總成本,F是固定成本,mq是與產出水準q相聯系的可變成本,即m為邊際成本。
長期均衡條件:經濟利潤為零
P=m+F/q
當F>0時,p>m
以上分析表明當行業生產存在固定成本時,壟斷競爭格局並不符合社會最優。
105代表性消費者模型為實現最優的社會福利政府採用的競爭政策讓一家廠商提供行業中的所有產出,並將價格管制在邊際成本m的水準,由此產生的廠商虧損由政府予以補貼。當政府無法為廠商提供補貼時,通過控制廠商的進入數目的方法增加社會福利。政府增加社會福利的次優分析
基本假設:T為社會的總資源,n為廠商數,Q為市場的總產出。
106代表性消費者模型
政府決策:通過選擇n來間接實現目標,即
對n求導,可得:
企業決策:邊際收入等於邊際成本即
對n求導,可得:
107代表性消費者模型
108由以上可得:
結論:對政府而言,如果不控制廠商數目,那麼壟斷競爭均衡允許太多的廠商進入市場,這儘管有助於降低市場價格,但新增廠商也增加了固定成本的總支出,偏離了社會福利(等於消費者剩餘與行業利潤之和)的最大化。在次優解法中,具體應將廠商數目n限制在何種區間,隨固定成本大小而定,固定成本越大,允許進入的廠商數應該越少。代表性消費者模型
差別產品條件下壟斷競爭廠商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
基本假設產品的多樣化程度完全由品牌數量n反映。消費者在產量q和多樣化n之間作出選擇,可以通過減少對單一品牌
產出的需求來換取更多的品牌。
n種品牌的效用函數為:
設社會總資源為T,除了可以用於生產壟斷競爭市場的商品之外,
還可以用於生產外部商品y,假設y商品的競爭性價格為1。壟斷競爭廠商都有相同的成本函數。
109代表性消費者模型代表性廠商決策:可得:(1)(2)110代表性消費者模型
社會最優化決策:求導可得:
(3)(4)
結論:比較(1)-(4)式可得,除非當W(*)和u(*)是線性的且u′=u/q,社會最優條件才等於壟斷競爭均衡條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兩組條件並不相等,即壟斷競爭均衡並非社會最優。111固定數量的差異品牌模型幾個基本函數
基本假設
進入的企業數目固定,一個行業有n個企業構成,每個企業生產一種產品,以i=1,2,…,n表示。
廠商的逆需求曲線
行業生產的產品無差別時,第i個廠商的逆需求曲線
112
行業生產的產品之間有差別性時,假設有兩類生產集團,
一類生產量為qi,另一類生產量為。
廠商的逆需求曲線:
當行業中只有兩個企業構成,生產兩種差別性產品時,兩種差別性產品面臨的線性逆需求曲線分別為:
113固定數量的差異品牌模型固定數量的差異品牌模型參數的意義:(1)意味著由於產品差別,一家廠商的價格對自己的數量變化,要比對它的競爭對手的產量變化更為敏感。(2)之間的“距離”,衡量了兩種品牌之間的差異程度。如果,或者等價地說,這兩個品牌之間就存在著極大的差異。114固定數量的差異品牌模型行業內差別性品牌的數目既定的情況下,壟斷競爭廠商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1、廠商就數量博弈的古諾—納什競爭(假設兩個企業的生產成本為0)
解最優反應函數得均衡解:
i=1,2
可以看出,隨著,產品差異度變大,第i個廠商的產量、價格和利潤都會相應地增大。115固定數量的差異品牌模型2、廠商就價格博弈的伯川德—納什競爭均衡解為:
當時,即兩類產品的差異度加大時,利潤水平增加。
116固定數量的差異品牌模型
3、兩個市場的價格水準比較:
—=-=結論:
(1)在一個差異性產品市場中,古諾市場中的價格高於伯川德市場結構中的價格,即>。(2),即產品差異度越高,這兩者之間的差額就越大。(3)當產品差異度很小時,兩者之間的價格差異會趨向於零,即。117豪泰林模型(HotellingModel)豪泰林模型的基本含義
為了解決有差別產品的價格競爭問題,豪泰林(Hotelling,1929)提出了一個空間選址模型來解釋廠商的定價行為。在該模型中,消費者認為每家廠商的產品在地理或產品(特徵)空間中具有一個特殊的位置,其中,不同的消費者定位於不同的地方,即消費者具有不同的偏好。118豪泰林模型(HotellingModel)極端條件下的豪泰林模型
基本假設假定有一個長度為1的線性城市,消費者均勻地分佈在城市的[0,1]區間內,分佈密度為1。有兩個商店,分別位於城市的兩端,商店1在x=0,商店2在x=1,出售物質性能相同的產品。每個商店提供單位產品的成本為c,消費者購買商品的行路成本與距離商店的路程成比例,單位距離的成本為t。住在x的消費者如果在商店1採購,要花費tx的旅行成本;如果在商店2採購,要花費t(1-x)。假定消費者具有單位需求,即或者消費1個單位或者消費0個單位。兩個商店同時選擇自己的銷售價格,令pi為商店i的價格,為需求函數,i=1,2。住的x消費者在兩個商店之間購買是無差異的。需求分別為119極端條件下的豪泰林模型(續)
兩商店之間的定價競爭消費者i滿足:兩商店的需求函數分別為:0商店1
x消費者i
1
商店2120豪泰林模型(HotellingModel)豪泰林模型(HotellingModel)極端條件下的豪泰林模型(續)兩商店的利潤函數分別為:兩商店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分別為:
解得最優解:121豪泰林模型(HotellingModel)極端條件下的豪泰林模型(續)
結論產品的差異性越大,廠商對市場就越具有操縱力量,不同廠商出售的產品之間的替代性就會降低,借此廠商就可以制定較高的市場價格,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如果消費者很挑剔,能識別不同廠商產品間的細微差別,並很在意這些差別,那麼他就必須付出代價,花更多的錢購買自己想得到的產品。當差異性為零時,不同商店的產品之間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沒有任何一個商店可以把價格定得高於成本,這時豪泰林模型的結論與伯川德模型的結論完全一致。122豪泰林模型(HotellingModel)一般性下的豪泰林模型
基本假設假定商店1位於a≥0,商店2位於1-b(b≥0)。不失一般性,假定1-a-b≥0(即商店1位於商店2的左邊)。行路成本計為td2,其中d是消費者到商店的距離。住在x的消費者在兩個商店之間購買是無差異的,所有住在x左邊的都將在商店1購買,而住在x右邊的將在商店2購買,需求分別為D1=x,D2=1-x。123豪泰林模型(HotellingModel)一般性下的豪泰林模型(續)兩商店之間的定價競爭消費者i滿足:兩商店的需求函數分別為:
01-b商店2a商店1
x消費者i1124豪泰林模型(HotellingModel)求均衡價格和利潤,可得:結論(1)當a=b=0時,即商店分別位於兩端,可推導出前面討論的特殊情況:(2)當a=1-b時,兩個商店位於同一位置,可推出伯川德均衡:125豪泰林模型(HotellingModel)豪態林模型的局限性豪泰林模型探討的是雙寡頭廠商如何選址及定價競爭的問題,而現實的壟斷競爭發生在生產的產品有差別但可相互替代的廠商之間,這就使模型難以勝任應用的要求。豪泰林模型假定廠商選址和定價是一次性確定的,不會不斷改變,如果無成本地改變產品的定位和價格,均衡就不存在,而現實的廠商卻頻繁地變動其產品設計及其定價水準,這就顯露出線性模型的局限。126塞洛普圓周模型(SalopModel)塞洛普模型的含義
塞洛普模型對豪泰林模型進行了修正,用圓形城市取代線性城市。它假定消費者不是均勻地分佈線上性城市,而是均勻地分佈在周長為1的圓周上,可以設想這個圓周就對應一個環湖的城市,企業也坐落在圓周上,消費者沿著圓周搜尋廠商的產品(如右圖所示)。127塞洛普圓周模型(SalopModel)基本假設假定消費者一次購買活動只購買一單位產品,其單位距離的行路成本為t,廠商提供產品的邊際成本為c,固定成本為F,除了需要支付固定成本以外,市場無任何進入壁壘。進入市場有n家企業,其中任意一家企業i的定價為Pi,其面對的需求為Di。假定鄰近的兩家企業的定價為:pi-1=pi+1=p128塞洛普圓周模型(SalopModel)壟斷競爭市場上的長期均衡距離企業i的位置為x∈(0,1/n)的消費者滿足以下等式:企業i面對的需求為:利潤最大化為:長期均衡的企業數和價格分別為:
129塞洛普圓周模型(SalopModel)結論在壟斷競爭市場中,儘管各個廠商通過開發、生產差別產品,可以將價格確定在邊際成本之上,進而獲得操縱特定消費群的市場勢力,但是潛在進入者的競爭迫使在位廠商只能獲得正常利潤。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較高的行業,F比較大,n較小,潛在進入廠商出於規避投資風險的目的,進入的動力會有所削弱,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所面臨的品牌選擇較少。當固定成本F向零收斂時,廠商的數目會趨於無限,爭相開發生產差別產品。在壟斷區域,如果品牌相對較少,它們就不會為了同一顧客群而互相競爭。130塞洛普圓周模型(SalopModel)塞洛普圓周模型的應用
解釋現實中的企業品牌擴散行為認識重複建設導致的資源損失問題假定社會理性的最優目標是尋求固定成本和消費的行路成本最小化,即:
可得:
131思考題簡述地址模型和非地址模型有哪有類型以及各模型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在豪泰林模型中,如果有四個廠商競爭,均衡時廠商的位置應該怎樣?試證明你的結論。考慮Salop模型,企業分佈在單位圓周上,20個消費者均勻分佈在同一個圓周上,每個消費者會選擇購買一個單位的產品。假設每個企業的固定成本為3,邊際成本為1,單位產品的運輸成本為2。在該市場上,企業設定出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孕期肠痉挛的临床护理
- 2024年度二手手机回收合同(标的:一批二手手机)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健身器材采购合同with标的为健身器材一批2篇
- 2024年互联网旅游行业前景分析:互联网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件 第七章 小学英语不同课型教学设计
- 二零二四年度货物买卖与售后服务合同4篇
- 2024年度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保密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版特许经营合同
- 2024年度摄影师个人与工作室摄影合同2篇
- 商场2024年度停车场管理服务合同
- 知识礼仪竞赛答题技巧
- JJG(交通) 156-2020 振弦式应变测量系统检定规程
- 《眼睛的屈光》课件
- 2023年时事政治考试题及答案(100题)
- 系统运维岗位技能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 感知觉障碍完整版本
- 2023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课件
- 《杰出的科学家》课件
-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含答案)
- 井下电气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