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灿烂的文学-北京师范大学_第1页
辉煌灿烂的文学-北京师范大学_第2页
辉煌灿烂的文学-北京师范大学_第3页
辉煌灿烂的文学-北京师范大学_第4页
辉煌灿烂的文学-北京师范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教育实习教案部/院/系历史学院专业历史学姓名陈盼学号201511120933我校指导教师贾珺实习学校教学指导教师李莉原任课教师李莉2018年9月20日(星期四)第8节课本人第2个教案实习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习班级高(二)普通一班实习科目历史教学课题“辉煌灿烂的文学”所用教材教材名称:人教版第3册,第3章9节42-45页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科书,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课时安排1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幻灯片(自制)、资料图片等教学方法一、讲述法二、讲解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习教案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对联导入:【课件展示】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教师:同学们,请问对联中涉及哪几种文学体裁呢?教师:同学们总结的都非常正确,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可谓异彩纷呈、博大精深,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在历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每个时代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不同的文学形式。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睛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长廊。教师过渡:我们今天要参观的艺术长廊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远古民风之《诗经》、楚韵风情之楚辞、气势恢宏之汉赋、流光溢彩之唐诗宋词、市民社会之元曲、人情社会之明清小说”,现在我们就一一领略其魅力与风采。回答:诸子散文、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由对联的形式导入,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聚焦课堂,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来,对联中明确展示了各种文学体裁,以此引出本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一、远古民风之《诗经》1、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硕鼠》,带领学生结合学过的语文知识理解作品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回忆时代背景、归纳其特点。这是一控诉剥削者的诗歌。硕鼠也能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剥削而想到逃亡,表达人民对剥削者的蔑视、仇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经》揭示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鲜明而强烈的反抗意识、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等社会现实!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因为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诸侯争霸称雄、战争频繁、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为战胜对方,诸侯国纷纷推行改革。2、总结《诗经》内容、地位。【课件展示】内容(1)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2)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十五国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3.地位(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1、特点:(1)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2)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极强。(3)创作风格:现实主义。2、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语言在人们的活动中产生,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为表达感情、加强协作而喊的一些号子形成了原始歌谣,诗歌就是由原始歌谣的发展而来的,《诗经》的出现是其成熟的主要标志。结合已经学过的语文知识,对《诗经》的代表作进行深刻分析其特点和反应的思想内容。二、楚韵风情之楚辞1、教师活动:通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引出楚辞。展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背绳墨以追曲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2、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屈原会创造出这样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呢?跟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屈原的个人遭遇有关系,请大家讲讲自己所知道的与屈原有关的故事。3、总结与评价:谈谈你对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看法?如何评价屈原。贾谊有“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屈原”——[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六国文司马迁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班固有“不忍浊世,自投汨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4、比较《诗经》和楚辞地域风格1、产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骚体”。2、欣赏课件,总结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带“兮”字。②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3、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大臣,他毕生追求“美政”,希望变法图强。当时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被赶出都城流放外地,最后在五月初五的时候抱石投汨罗江身亡,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去吊念屈原,有划船只和投饭团的,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赛龙舟、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三、气势恢宏之汉赋1、教师活动: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这里的“诗”是指《诗经》),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提问:汉赋是如何产生的?教师活动:展示代表作①全盛阶段: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②西汉后期:杨雄《甘泉赋》。③东汉:张衡(《二京赋》即《西京赋》)、班固(《二都赋》即《西都赋》、《东都赋》3、西汉赋特点: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1、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的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2、通过司马相如《子虚赋》,总结汉服特点和时代背景。写楚国之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及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其后花园之小小一角。乌有不服,便以齐国之大海名山、异方殊类,傲视子虚。四、流光溢彩之唐诗1、教师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唐诗入手,带领学生总结归纳唐诗繁荣的原因。同学们根据学过的唐诗,总结李、杜、白他们都有着各自的风格呢?2、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3、从杜甫入手,深入剖析时代对文化的影响。中国诗虽短......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之发生及经过;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最重要是否于纠正。——陈寅恪4、唐朝晚期诗歌特点: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回忆唐诗,总结风格2、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3、杜甫诗的特点: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此环节可调动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课堂知识与课外的文学知识相结合,升华对古代文学的情感。五、市民社会之元曲1、教师结合语文知识,说说婉约派词人的特点?2、结合课件,总结豪放派的特点?3、你认为词相比于诗歌,有什么不同教师:宋朝涌现了这么多有名的词人流派,这么多名篇佳句,那么这一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依据刚才我们一起分析唐诗繁荣的方法进行思考探究。4、宋词兴盛的原因:(1)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2)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3)政治:技术基础:印刷术的发展5、教师活动:展示《秋思》,分析散曲特点散曲:散曲是在唐宋词乐的基础上融合民间俗乐形成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体,包括小令和套数。散曲在元代叫“乐府”或“今乐府”。之所以称为散曲,是相对于剧曲而言的。6、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又称“北曲”。主要代表:关汉卿——《窦娥冤》(杂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散曲)婉约派:风格婉约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2、豪放派: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3、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故名宋词。4分析唐诗繁荣的方法进行思考探究宋词兴盛的原因。5、散曲与词:词叫“诗余”,散曲叫“词余”,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文学。不同有二:一是散曲用韵比词更密,甚至句句用韵,而且不论平仄,可以互叶;二是散曲可以加衬字。6、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在唐诗部分已教会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此方法自主分析探究,从而得出结论。六、人情社会之明清小说1、展示:《中国小说史略》从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开篇,从汉魏六朝的志怪与志人,到唐宋的传奇和宋人的话本,再到元明以后的讲史,明代的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拟话本,最后到清代的讽刺小说、人情小说、狭邪小说、公案小说、谴责小说。《中国小说史略》清晰地勾勒出了数千年中国小说的起源、发展、成熟、繁荣等各时期的流变脉络,准确地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内在规律。——夏习英.略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史的撰写体例和方法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3、代表作:(1)通俗文学:“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注意与“四大名著”的区别)(2)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3)批判现实的力作: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通俗文学》4、《红楼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鲁迅列出了影响比较大的”纳兰成德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以及”康熙朝政治状态说”等几种说法,但最终却归于对自叙说的认可,以胡适对曹雪芹家事的考证为依据,而最终认可其为自叙传小说的观点.鲁迅在对明清小说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时,极其注意以社会学的视角与观点,突出一定的社会背景影响着时代的文化特色,艺术源于生活的特色。5、《水浒传》与《宋史》的关系1、分析归纳:中国小说发展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搜神记》——志怪小说。②唐朝出现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③宋代说书人的话本创作,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阶段。④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话本是说书人的底本,在说书人口头创作过程中,不断增加生动的故事情节,加工后的底文便作为书写文学在社会上独立流传,成为小说。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总结与升华中国古典文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趋势?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在文学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说明文学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如何证明这一观点?①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②春秋时期《诗经》中的一些诗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强烈要求;③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抒发了作者希望楚国改革图强的爱国情怀。④盛唐李白的诗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安史之乱之后杜甫的诗反映了一个动荡的时代;⑤两宋时期政权并立国家分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