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06 短文两篇比较阅读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06 短文两篇比较阅读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06 短文两篇比较阅读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06 短文两篇比较阅读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06 短文两篇比较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②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③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选自《郑板桥集》)【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仄径:狭窄的小路。③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谈笑有鸿儒()(2)无丝竹之乱耳()(3)忽得十日五日之暇()(4)良朋辄至()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2)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3.“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无论从句式上看还是从表意上看都很像《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举例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答案】1.(1)大

(2)使……扰乱

(3)空闲,闲暇

(4)就2.(1)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2)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4.安贫乐道。刘禹锡面对陋室发出“何陋之有”的感慨,郑板桥面对三间茅屋表现出“适适然”的态度,体现了他们的安于清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俗客不来,良朋辄至”则表现出他们高洁的志趣。【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1)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2)句意为: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乱:使……扰乱;(3)句意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暇:空闲,闲暇;(4)句意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辄:就;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闭”,关上;“对”,面对;“茗”,茶。(2)重点字词:“惊”,惊叹;“此日”,这样的日子。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俗客不来,良朋辄至”的意思: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就来到访。与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相近。故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人物思想特点的能力。刘禹锡住的是“陋室”,郑板桥住的是“三间茅屋”,但是他们一个“何陋之有”,一个“适适然”,这些表现了他们都有安贫乐道的品质。甲文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乙文的“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表现了两人都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屋里种着幽香的兰花,从窗里能遥望山上幽竹,这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贫穷的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就来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5.解释加点的词。(1)有仙则名()(2)无案牍之劳形()(3)博学善属文()(4)未尝有喜愠之色()6.翻译下边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7.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刘禹锡和陶渊明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5.(1)出名,有名;

(2)使…劳累;

(3)善于,擅长;

(4)生气,恼怒6.(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2)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7.【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雅(或高洁傲岸);【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志趣高雅、不拘束、真性情等)。【详解】5.(1)有仙则名: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2)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3)博学善属文: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善:善于,擅长;(4)未尝有喜愠之色: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愠:生气,恼怒。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上,蔓延到;入,映入。(2)或,有时;辞,推辞。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本题可在翻译的基础上分析。甲文: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结合文章中的“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可知,陶渊明的性格特征:洒脱不羁、志趣高雅、不拘束、真性情等。【参考译文】乙文: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曾写《五柳先生传》,当时的人认为记录的是真实的事。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地睡觉。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文段二】不二斋①张岱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②千重,墙西稍空,蜡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③,方竹数竿,潇潇洒洒。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④如玻璃、云母⑤,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⑥连床。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⑦成碧。夏日,建兰、茉莉,芗泽⑧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⑨。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⑩。余解衣盘礴⑪,寒暑未尝轻出。(选自《陶庵梦忆》,有删改)注:①不二斋:张岱旧日读书的书斋。②翠樾:成荫的绿树。③槛:栏杆。④晶沁:亮光透入。⑤云母:一种矿石,呈现六方形的片状晶形。⑥栋:这里指屋子。⑦面:这里指墙壁。⑧芗(xiāng)泽:香气。⑨毾氍(qúshū):毛织毯。⑩本:这里指品种。⑪盘礴(bò):舒展两腿而坐。8.借助词义推断方法提示,任选三个词语,解释其在语境中的意思。文句及加点词词义推断方法提示释义(1)但有绿天课内迁移法:然则世上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________(2)充栋连床根据语境推断_________(3)多有异本成语联想:奇花异草_________(4)寒暑未尝轻出查字典:①轻松②轻快③轻易④轻浮(《古代汉语词典》)____[只填写序号]9.请用“/”为文段二中的画线句划分停顿。(限划两处)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10.文段一中的“草色入帘青”与文段二中的“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写景有相似之处,请具体分析。11.居室环境与闲居生活,常能表现出主人的志趣。你认为刘禹锡和张岱是否志趣相近?结合两个文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8.(1)只,仅

(2)堆满(塞满、充满)

(3)奇异、稀有

(4)③9.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10.示例一:内容上都写居室环境绿意浓郁,草木的绿色映入帘幕,使屋子(墙壁)一片碧绿,写出居住环境的清幽。示例二:都通过描写室外青葱碧绿的草木映衬得室内一片碧绿的情景,来表现居室的清幽。示例三:两句中的“入”“侵”都是化静为动,将静态的草木之色写活了,突出了绿意的浓郁。11.示例一:刘禹锡爱“调素琴”“阅金经”,张岱“图书四壁”,二人都有高雅的情趣;两人对居室环境的清幽都颇为自得,有着相同的审美情趣/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张岱把书斋命名为“不二斋”,两人都有不随流俗的志趣。综上所述,我认为他们志趣相近。示例二:我认为他们志趣相近。两人都很享受清幽宁静的居住环境;都喜欢高雅脱俗的生活,刘禹锡不愿“案牍”劳形,乐与博学高雅之人交往,张岱沉醉在不二斋中,栽花移木,读书赏景,寒暑不轻易出门。示例三:我认为两人志趣不相近。刘禹锡身居陋室是迫于无奈,他的苦中作乐是对境况的一种抗争,也是向那些打击他的人表明自己绝不会屈服,其志趣是积极入世,想要有所作为的;张岱在杭州拥有舒适的住处,过着惬意的闲居生活,种树赏花、不问世事,他的志趣更多地体现为闲情逸致。【详解】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但知其一:只知道其中一方面。但:只,仅。(2)句意:屋子里面放满了书,从墙角一直堆到了床上。充:堆满(塞满、充满)。(3)奇花异草:指稀奇少见的花草。异:奇异、稀有。(4)句意:无论寒暑也不曾轻易踏出这里。轻:轻易。故选③。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此句句意为: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虫。据此断句为: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10.本题考查写法分析。“苔痕上阶绿”意思是: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这是对陋室环境的描写。“绿暗侵纱,照面成碧”意思是: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二者都是环境描写,通过写草木的绿色映入帘幕,使屋子(墙壁)一片碧绿,写出居住环境的清幽。也可以从用词的角度来分析,如“入”“侵”都是动词,这里都是化静为动的写法,将静态的草木之色写活了,突出了绿意的浓郁。1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结合两篇选文的内容,能有理有据地分析作答即可。例如:从日常活动来看,由“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刘禹锡读书弹琴。由“图书四壁,充栋连床”可知,张岱喜欢读书,甚至连整个屋子和床上都是。可见二人都有高雅的情趣;从居室环境来看,“苔痕上阶绿”“绿暗侵纱,照面成碧”两人对居室环境的清幽都颇为自得,有着相同的审美情趣。据此能得出他们志趣相近的结论。再如,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因此刘禹锡身居陋室是迫于无奈,是一种苦中作乐,表明自己的坚强与抗争态度,以志趣的高雅实则表现自己的入世态度。而张岱在在杭州拥有舒适的住处,“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环境怡人,在这里他的生活惬意而自在,种树赏花、远离尘俗,他的志趣更多地体现为自由快乐的闲情雅致。据此可得出两人志趣不相近的结论。【参考译文】【不二斋】不二斋,屋旁有株高三丈的梧桐,树冠茂密,能遮盖住大半个屋顶,但遮不到围墙的西面,(我,指作者)就在这里种上蜡梅,(这样子)看上去周围全是树荫,连夏日的暑气也挡在了外面。从屋子的后窗看出去,有段比窗榄略高的矮墙,(它后面)是几只潇潇洒洒的竹子。(院子中间)天光照射下,抬眼看去,就象玻璃、云母(一样透明),总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清凉的世界里面。屋子里面放满了书,从墙角一直堆到了床上;各种摆设品也合适的安放在一些(需要他们的)地方。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虫。(我坐在床上),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每到夏天,建兰、茉莉的香味四处飘散,连衣服上也有它们的味道;到了重阳节,又在北边的窗下种上菊花,分上下五层摆放,看上去颜色秀丽。秋光明媚下,就像菊花倒映在秋水中样。到了冬天,桥桐叶落,蜡梅飘香,暖日照在窗前,如同围着火炉、披着毛毯一般温暖。等到春天,书斋四壁全是山兰花开,栏杆前再种上半亩芍药,多为稀有品种。我在书斋解衣盘腿而坐,悠闲自在,无论寒暑也不曾轻易踏出这里。(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③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选自《郑板桥集》)【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喝。③仄:同“侧”,旁边。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12.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4)良朋辄至()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14.【甲】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15.刘禹锡与郑板桥品格上有什么相同点?结合甲乙两文内容举例谈谈。【答案】12.(1)名:出名,有名

(2)鸿:大

(3)调:调弄,弹

(4)至:到,到访13.(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关上柴门,打扫种着竹子的小路,对着芬芳的兰花,喝着苦茶。14.环境(清幽宁静),

交往人物(博学),

生活情趣(高雅)15.相同点: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等);结合文本,分别列举出两人的具体事例,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名”是“动词,出名,有名”;“调”是古今异义词,“调弄”的意思。1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斯(这)、惟(只)、馨(能散播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扉(门)、径(小路)、啜(喝)”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居室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来修身养性,表现生活情趣的高雅。据此可知,【甲】文从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15.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分析能力。从两篇文章来看,【甲】文写“陋室”,【乙】文写“三间茅屋”,但作者说一个“何陋之有”,一个“适适然”。可见刘禹锡与郑板桥在品格上都有高洁的志趣和安贫乐道甘于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参考译文】【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烦人的俗事,面对知心的好友,为有这样难得的闲适的日子而感叹。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五)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筑书巢陆游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点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痰痛吨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稿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相见。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有仙则名()(2)俯仰四顾无非书者()17.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室之内A.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C.其反激之力 D.笑而遣之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9.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标2处)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20.【甲】【乙】两文都是以小屋为写作对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两个书屋的不同特点。【答案】16.出名、有名

看、视17.C18.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眼帘,使室内染上青色。19.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20.【甲】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屋陋而德馨”;【乙】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书多乱而人沉醉”。【详解】1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1)句意为: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2)句意为: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不是书的。顾:看。17.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之”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例句句意为:我房间的里面;之:助词,的。A.句意为: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句意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C.句意为:石兽反激的力量。之:助词,的;D.句意为:康肃公笑着把他打发走了。之:代词;故选C。18.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上,长;入,映入。19.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为:于是带领着客人进入房间观赏,客人开始不能进入屋子,已经进入了,又不能出来。故断句为: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2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结合【甲】文“斯是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可知,作者称自己的书屋为“陋室”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陋;但是根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作者交友之雅,情趣之雅,体现作者“惟吾德馨”;结合【乙】文“此非吾所谓巢者邪”可知:作者称自己的书屋为“书巢”,因为其“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表现了书屋里的书多而乱,书籍之多展现作者沉醉于读书。【参考译文】【乙】译文:我屋子里,有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不是书的。我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开始不可以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可以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六)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①主薄②。有狱③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速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④手版⑤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释】①分宁:地名。②主薄:官名。③狱:案件。④委:抛弃。⑤手版:即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21.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语。(1)欲:__________

(2)去:__________22.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自李唐来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C.花之隐逸者也

何陋之有(《陋室铭》)D.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2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造

争2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5.(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甲文中的“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2)周敦颐描写莲的“外直”,并以此自比,乙文中他和王逵争辩后的什么做法可印证这种追求。(用原文回答)【答案】21.想要

离开22.B23.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24.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5.(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正直。(2)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或“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详解】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转运使王速欲深治之”句意为: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欲:想要;(2)“将弃官去”句意为:打算辞官而去。去:离开。2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介词,从/名词,自己;B.连词,却/连词,却;C.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D.副词,更加/名词,好处;故选B。2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为: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逵”人名,做主语,可停顿,“酷悍吏也”名词结构作谓语,“也”表判断。应在“也”后停顿。2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同:相同。予:我。何:什么。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根据【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君子”应具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正直”等像莲一样的品质;(2)根据【乙】“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是在“众莫敢争”,且王逵是“酷悍吏”的情况下的奋激的动作,并说出“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的言论,可知“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或“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均可印证周敦颐“外直”,【参考译文】【乙】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周敦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的人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这样的事。”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七)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话: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2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B.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C.而名之不可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D.不可得而疏者耶

饭疏食,饮水27.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课文《爱莲说》。作者周教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阳说》通书3等。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宽之有惊”。C.[甲]文“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发表议论,也可记事:[乙]文节选《梅花草堂笔记》,“笔记”主要以随笔形式写日常见闻与生活琐事。D.[甲]文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与[乙]文的“复无所,故称瑞耳”分别是判断句和倒装句。2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从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B.[乙]文作者从香气、颜色、形态意趣等方面描写了兰花。C.[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高洁的品性。D.[甲]文简约、淡雅,语言质朴自然;[乙]文运用衬托、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凝练传神。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答案】26.C27.D28.D29.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②(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详解】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结构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副词,更加/益处,好处;C.表转折,但是/表转折,但是;D.疏远/粗劣;故选C。27.本题考查文本理解。D.“复无所,故称瑞耳”不是倒装句,是省略句,省略了“香气”;故选D。28.本题考查文本理解。D.[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凝练传神;[乙]文简约、淡雅,语言质朴自然;故选D。29.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予:我;独:唯独;出:长出;染:被污染;濯:洗涤;而:却;妖:妖艳。(2)即:即使;善:善于;以:凭借;意:体会;肖:相似。【参考译文】乙参考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职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二)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节选自《养晦堂文集﹒习惯说》,有删改)【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的身上一旦养成。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⑴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

⑵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_________31.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2.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当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3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深刻的道理?(用文中句子回答)并谈谈你对此句话的理解。【答案】30.(1)少

(2)应当3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32.高洁、质朴、正直、通达、庄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33.“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这句话告诉人们:初始阶段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或:要重视初始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详解】3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先理解句子大意,再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句意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2)句意为: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宜,应当。3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关注特殊句式。句中重点词意:通,空。直,挺立。蔓,名词作动词,长枝蔓。枝,名词作动词,长枝节。益,更加。3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要求,抓住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分析即可。结合“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在作者心目中莲就是君子的象征,描写莲花,就是在赞美君子。抓住描写莲花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它的生长环境生于淤泥而不受沾染表现它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外形描写,表现它的正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从它的清香表现它清高而美名远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它的清高的气质表现它的端庄、洁身自好。3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主旨把握。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通过题目“习惯说”和文章内容可知,本文是一篇发表议论的文体。借事议论,尾段“噫”提示下文发表看法。从文中“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可知,人往往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等到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强调了习惯对人的影响非常厉害。又以“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点明主旨,告诉我们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参考译文】(二)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我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时,就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每经过它,我总要被绊一下。时间一长也习惯了。一天,父亲坐在这个房间,看着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打理好,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我再次走到原来洼坑处,心里一惊,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竟然已经被填平了。以后踏这块地,仍旧还有这样的感觉。又过了好些日子才慢慢习惯。唉!习惯对人的影响非常厉害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等到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