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5100字】_第1页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5100字】_第2页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5100字】_第3页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5100字】_第4页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51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4007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6735(一)国外研究 128402(二)国内研究 348361.关于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研究 36212.关于班级文化分类的研究 379113.关于班级文化功能的研究 3206434.关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措施的研究 5(一)国外研究在当代,不仅企业文化蓬勃兴起,校园文化也在蓬勃兴起。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社会,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成功的关键,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中学的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摆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成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却很突出。班级文化理论的研究是现在国外研究学者更为关心,在此基础上,他们探索了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培养更多的管理思想资源。1920年,美国从“课堂文化”的角度启用“班级文化”实证研究。当时,主要研究了教师个性特征对班级文化的作用。在1940-1950年期间,观察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而在1968年之后,由于研究中心已经转移到英国,使用参与式分析来分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研究班级文化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则成为英国学者当时主要的研究方法;十年后日本以本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效仿英国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逐渐成为另一个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从搜索文献来看,虽然外国学者在研究和阐述过程中并没有直接提出“班级文化”这个词,但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多的。首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的学生卡尔巴诺夫在《生活的道路》一书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一次,在他主持的少年违法者教养院里,有一个学员偷了一个面包。卡尔巴诺夫知道,回想起在高尔基教养院中同样的一件事情,即有一个学员从贮藏室偷了一只烧鸡,马卡连柯问那个学员: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想吃。马卡连柯就当着在场所有的学员面,叫他吃这只烧鸡。众目睽睽之下,这个学员吃不下,垂头站着,请求宽恕,并答应以后不再这样做了。而当卡尔巴诺夫也遇到类似这种情况时,也让自己的学员当众吃下偷来的面包。那个学员和平静地拧下一块面包,自在地吃了起来。整个事件的处理完全没有达到卡尔巴诺夫预想的结果。同样的事情,用同样的方式却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从教育的角度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马卡连柯了解那个学员的思想,教养也形成了一个正确的舆论集体,大家知道偷吃面包是耻辱的。卡尔巴诺夫经过仔细的思索后,找到了他这次教育失败的原因。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到育人的文化环境的导向作用班级群体共同的学习行为方式和作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一种没有条文的心理契约,容易为大家接受,容易收到显著制约的心理导向效果。其次,勒温在其著名的“场动力论”:(B)取决于个体(P)与他的环境(E)的相互作用,这意味着人类行为与环境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行为取决于个体生活(Lifespace,简称LSP)。意思就是说人的行为与环境是一种函数,个人随着所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而社会作为一种宏观环境,相对具体的个体而言,只是一种抽象的关系;群体作为一种微观环境,相对具体的个体而言,则是一种具体的关系。如“八荣八耻”的内容对于社会而言它形成的是一种宏观的环境,而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不要说高中生,就是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内容也可以背诵的滚瓜乱熟,但是做起来,仍然要靠班级的微观文化来感染,来引导实践。再次,在其着名的“原始文化”中,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完全定义了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杂,不仅涉及艺术,信仰,知识等方面,而且还包括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并获得所有的能力和习惯。爱德华.泰勒连树生翻译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56页19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Jackson)首先在他的“班级生活”一书中提出了“隐藏的课程”,这是班级文化的研究。他提出“隐性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隐性道德教育课程是教育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在教学范围内实现一定的道德目标,使教育者无意识地,非专门地做出一定的心理反思,使他们得到道德和情感体验教育,这是所有隐藏课程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爱德华.泰勒连树生翻译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56页Jackson.P.TheLifeinClass[J].TheReportoftheAlignmentProject,1968(5),41-43然后,美国学者R.Kissin在1988年描述了他的“文化,社会和个人”中集体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他指出,在任何一个群体中,个人差异都非常大。这些差异应包含各种认知能力,难以被内省,社会特征所界定。在任何一个社会,童年的经验难以绝对的标准化,依靠这些经验创造不同的模板,其情感元素,文化知觉,学习内容,从而形成一个社会多元素的个性3美国学者R.M.基辛著《文化、社会、个人》[M]甘华鸣,陈芳,甘黎明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12-1153美国学者R.M.基辛著《文化、社会、个人》[M]甘华鸣,陈芳,甘黎明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12-115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国外有其先进的理念及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还需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利用。(二)国内研究1990年以后我国开始关注班级文化这一概念。然而,班级文化数据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小学和中学班级文化的有效性,策略和实施,班级文化建设不是很多。对外国护理班的文化建设研究不是很多。1.关于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研究课堂文化建设内涵的科学定义是本研究的起点。许多学者已经给出了这个概念的充分讨论。如竺晓平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一文中表明,班级文化反映了班级特色的风格,构成了班级形成与发展最稳定最活跃的基础。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综合教育力量,呈现出班级的独特教育精神,是班级的骨干,具有约束,激励,凝聚力,同化的作用竺晓平《浅谈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教育管理,2013.3,5-6。王芳在“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系统中对班级文化意义,功能和特点,对班级文化形式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学习分析,分为视觉层次,机构层面和概念层面王芳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6,21-24。在“以人为本,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一文中苏萍认为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就应使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在精神层面上达到互相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状态,物质水平和制度水平是其主要两个层次。其中,前者是为学生自主建立主动参与课堂环境的意图;后者是学生成长的目标,为他们建立自律可以是自我管理的规范。竺晓平《浅谈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教育管理,2013.3,5-6王芳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6,21-24苏萍《以人为本与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教育探究,2006,68-72谭楚荣《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C5,145-1482.关于班级文化分类的研究在《学校文化在新论》中,余国良先生以教育社会学为出发点,简要分析了高校班级文化的内容,认为高校班级文化内容应该是课堂心理氛围的综合体现俞国良著《学校文化新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l版,14-163.关于班级文化功能的研究班级文化的多功能性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尤其明显。许多学者认为,班级文化有教育,凝聚力,激励功能。在“关于高校班级文化功能与建设”的文章中,李玉华讨论了课堂班级文化的概念,班级文化的功能,以及在实践中应注意的一些基本原则李玉华《论高校班级文化的功能和建设》克山师专学报,2004,C4。钟志兰,文化建设意识的调查分析“在班级文化中形成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级风格的载体,是班级精神的整体体现,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独特之处对中学生发挥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作用李玉华《论高校班级文化的功能和建设》克山师专学报,2004,C4钟芝兰,彭辉,吴智富,许潘建《中职生班级文化建设认知情况调查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13,47-50“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实力,也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是加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纪律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文化气氛创作与变化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竺晓平《浅谈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教育管理,2013.3,88-89班级文化对班级集体的建设及班级成员的发展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教育功能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它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引导、平衡、充实、提高的作用。通过班级内的布置、美化教室和宿舍环境,可使学生受到感染,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美的鉴赏力。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有人认为这是班级文化的审美功能,实际上,班级文化对于人的这种影响应属教育功能。(2)规范功能有研究者将其称为班级文化的制约功能。班级文化的规范功能是指班级文化具有规范学生言行的作用。班级文化的规范功能一方面体现在组织建设上,另一方面体现在班级成员的行为规范上。班级在进行组织机构设计、制定和实施组织规章制度、解决组织冲突与矛盾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对班级文化所蕴含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班级的各种制度与规范都会与班级的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在班级组织运行过程中,班级文化为班级成员提供了某些思想与行为的规范与标准,班级成员也能感受到身为组织一员应履行的组织角色,如果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组织文化的要求,则较易被组织接纳;反之,往往会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班级文化中蕴含的道德与规范,会使成员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人们为了取得心理平衡而自觉的服从团体规范,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心理相容、和谐有序的组织氛围。这里,我们看到班级组织文化的规范与约束作用往往表现为成员的自觉行为,而非组织强迫。当前,许多班级管理者注意到班级文化是强化班级组织控制与管理、提高组织效能的有效手段,所强调的也正是这种“柔性管理”。(3)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其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认同感,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4)激励功能其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了一个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了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使成员的兴趣、理想和信念在此得以实现和升华,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5)导向功能班级目标是班级文化的重要体现,一旦班级发展目标为师生所接受和认同,就能焕发出极大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产生一种信念和力量,向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6)调控功能班级文化使全体成员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和奋斗方向,在朝目标前进的过程中,班级文化促使成员之间不断对照、模仿和调整自己,从而向更高的要求迈进。4.关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措施的研究随着我国中职教育扩招以来各个院校为了保证办学规模不得不降低录取标准。为了培养合格的涉外护理人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弥补单独学科的教育缺失,对“校园文化”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追求。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始研究班级文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张均红在《薄弱初中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提出班级文化应包括四类: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张均红《薄弱初中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南京市J中学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